南京城的喪事結束之後,燕京城這裏就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了起來。北方兵馬的調度,實際上從溫小天等人上南京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隻是當時的時候,動作卻沒有現如今來的這麽肆無忌憚。
關外的士兵,有的是用休整的理由調到了關內,有的是以換防的理由入關,有一些幹脆就是賄賂了一下守關的官員,浩浩‘蕩’‘蕩’的開了進來。南京城的反應速度不是很快,在燕王已經‘弄’進來將近兩萬兵馬的時候,聖旨才是下來。
聖旨是京城裏,朱允一係的官員集體商討出來的。
燕王手底下的可戰之兵,大多數都是在關外的。眼下新皇登基的關鍵時刻,無論如何,也都不能夠讓燕王將並‘弄’回關內。作為一位有實權有軍隊,戰功赫赫的王爺,手底下如果隨時都能夠拉出一隊人馬來,那就太可怕了。
新皇登基,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削弱藩王的勢力,其中燕王首當其衝。現在若是還要去加強燕王的兵力,那真實嫌棄自己命長了。
基於這樣的認識,一封聖旨就這麽頒布了下來。
匪夷所思的命令。
隻是王府先知先覺,命令發下來,卻已經晚了一些。但相比較朝廷的幾十萬大軍來說,彼此之間的差距,依舊達到了二十比一的程度。假如朝廷領兵的有些本事,光憑人數,就能夠將燕王這些人堆死。
目前這種危機的情況下,厲風這個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家夥,被派往了居庸關。軟的硬的,甜的苦的,又是武力威懾,又是語言恐嚇,終於讓守城的軍官屈服了下來。以送工匠出關,修葺軍營的名義,再一次帶回來將近三萬‘精’銳。燕王本人也沒有什麽表示,畢竟這也是盡力了,多三萬人,總比少三萬人要好。
現在的皇帝朱允不讓人進來,那是名正言順,他要讓人進來,那就是造反。[]雖然很多人都已經心知肚明了,但有時候一層遮羞布的掩蓋下,很明顯的事情,誰也不說,那就是正當的。
這是遊戲的規則。
皇帝抓著一手好牌,不停的出手。燕王屬地內,來自於京城的錦衣衛活動開來。燕王的諜報組織因為身份的尷尬,暫時‘性’的蟄伏。錦衣衛在暗處形式,明處的,則是朝廷派下來的宣旨太監,以及一些調換的官員。
調任自己一方的人,稀釋他四皇叔的屬地文官體係。利用自己的正統‘性’和利益,‘誘’導那些屬地內原本就不得誌的官員……
計劃,無疑有效。
這是根據錦衣衛的情報,進行了合理詳盡的分析之後,才得出的結論。這些手段也不是來自於什麽黃子澄。朱允越發感覺他們沒有治理國家的智商了。這些計策,實際上都是他身邊的太監們的主意。當然,朱允說出來,那就是皇帝自己的韜略了。
雖然有些上不得台麵,但那大開大合,倒也真有一番帝王的樣子。
溫小天也漸漸的對這些手段生出了興趣。
原著中,朱允對付朱棣的時候,手段沒有這麽複雜,內容頁更加顯得單薄,簡直不是一個位麵上的呢。這其中的原因,按照溫小天的猜測,那就是方孝孺死了。沒錯,就是這個逗比死了,皇帝身邊的逗比少了,所以做出來的應對,也會務實很多。
而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燕王一方麵調動兵馬,一方麵聯絡其他的藩王,在自己的屬地內,燕王府的勢力則是徹底龜縮,做出了一副任人宰割的委屈模樣。
朝廷一方的文官,在第一時間就囂張了起來。
青樓。
這些年的青樓一直都被那些粗野的漢子們把持著,已經沒了文人‘騷’客什麽事兒了。現在那些官員重新進了青樓,穿上了儒衫,搖晃著扇子,找人談自己的人生理想去了。他們天真的以為,自己的未來,會是一片光明。
讀書人,什麽是讀書人?不上青樓泡妞的讀書人,就算不上是風流才子。要記住,風流始終是要在才子之前的風流才子是佳話呢,是會被後代的人,一代一代流傳的。而如果你不去青樓,怎麽成為風流的讀書人呢?
若你根本就不風流,誰又能夠知道你是才子呢?
事情就是這麽的有趣。
青樓的皮‘肉’生意也跟著一下子文藝了起來。姑娘們倒是無所謂。遇到了軍爺,就伺候著大口喝酒大塊吃‘肉’,說一些‘露’骨的笑話。現在伺候這些文官老爺,那就唱一些小曲,將他們自己寫的三流詩歌配樂,談論一些比較高雅的詩詞歌賦,來一個‘欲’拒還迎,也就是了。反正從小訓練的,也沒什麽難度。
整個燕王的封地,似乎一下子就變了天。‘精’神抖擻揚眉吐氣的文官,一下子抖了起來,以上的吃喝玩樂還是好的,有些則是明目張膽的開始刮地皮。
你是大商人?好,掏錢。你是種地的?好,該收稅了。為什麽?因為北方要打仗,軍隊的錢不夠‘花’了。你要問這是誰的意思?告訴你們,這就是燕王殿下的意思。敢不出錢?滅‘門’的縣令聽過沒有?
好,以前沒聽過,以後你們就會聽到的。
在這些官員的胡搞之下,燕王的封地變得烏煙瘴氣,捎帶著燕王的聲望也都下降了。畢竟官員們是用燕王的名義撈錢的,而他們做這些的時候,那都是“為皇上分憂”,是忠君愛國的,沒有絲毫的心理負擔。
朱棣本人很生氣,卻也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隨後也隻能放任了。
在厲風從居庸關回來之後,這件賴手的事情,就立刻‘交’給了厲風處理。厲風處理的辦法可想而知,不會是什麽官麵的手段,更不會走正途。首先,厲風派人去了楊州,將一部分的斧頭幫的人手調派到了燕京。
燕京的斧頭幫分部在燕王默許之下,以一種匪夷所思的速度發展壯大了起來。在厲風的惡毒計劃之下,那些文官的子嗣,被裹挾進了斧頭幫,成為最下層的一些嘍。年輕人總是喜歡這樣的,古代現代都不例外。
人有了。
消息自然也有了。
那些官員們做了什麽,怎麽做的,也都一點點變得清晰。斧頭幫的運作,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街麵。商業方麵,斧頭幫則是以保安保全的名義,收斂費用。隨著一個作威作福的捕頭被打斷了雙‘腿’,斧頭幫的聲望也達到了極致。
那些處理地方事務的官員,能夠調動的人馬並不多,而那些衛所的力量,更是不過幾千人的規模。因為擔負著監視燕王府的重任,又不能夠隨意調動,這就讓斧頭幫的行動更加靈活多變起來。
你來了我們就閃,你走了我們再來。我們的地盤兒上你敢收錢,就收拾你。
有燕王的默許,斧頭幫已經處於不敗之地。
也許出了燕王封地,他們可能會處於一種無處可逃的境地。但燕王的封地內,隨便一個地方,就可以讓他們平安。有足夠的地方,是行政官員,衛所士兵所不能夠冒犯的,人家跑進去,就屁事兒沒有了。
厲風的動作,也不僅僅是這些。
他還組織了一些說書人,到處說書。或者晦澀,或者光明正大的,將輿論引導向一個對燕王有利,但是對朱允絕對不利的境地。這些讀書人的口才,語言,都是厲風拜托了溫小天訓練出來的。雖然不明白什麽叫做心理暗示,但他們的口才,已經足夠完成這樣的任務。
輿論戰,這年頭的人絕壁不是溫小天的對手。他雖然沒有親自出麵,但是這一場戰鬥的確是他組織的。
燕王的聲望一點一點的刷了起來。
另外,在刻意的包裝之下,一些關於燕王的消息,也開始八卦了出去。比如說燕王在地頭上和某個老農民談收成,燕王慰問皮貨商等等。一個無比接地氣的,親民的燕王,就硬生生的通過輿論製造了出來。
朱允一係,遇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
隻是京城距離燕京,路途遙遠,所以當朱允的第二次動作開始之後許久,這個消息才是傳回了京城。朱允的第二個動作,就是讓朱棣進京的。你沒看錯,就是讓朱棣進京,至於理由,也是現成的侄兒從小就怎麽和叔叔親近過,現在皇爺爺也死了,所以想要叔叔過來,親近親近。
這一份聖旨,依舊是隨著一個老太監過來的。
老太監老不客氣的尖著嗓子,將一份由黃子澄親自動筆,引經據典,寫的自己都聲淚俱下的,感情真摯肺腑的聖旨讀了出來。隻是,原本如此感人的文章,卻硬生生的讓太監讀出了一種‘陰’深深的味道。
好容易將聖旨讀完了,老太監咳嗽了一聲,說道:“燕王,還不快接聖麽?”
“臣,接旨。”
燕王也是幹脆,這個時候,他不接聖旨,當下就說不過去,自己這幾個月經營出來的聲望,也都打水漂了。至於後麵的問題,也總會有解決的辦法的。燕王心中念頭千轉,前前後後將這件事想了想。
關外的士兵,有的是用休整的理由調到了關內,有的是以換防的理由入關,有一些幹脆就是賄賂了一下守關的官員,浩浩‘蕩’‘蕩’的開了進來。南京城的反應速度不是很快,在燕王已經‘弄’進來將近兩萬兵馬的時候,聖旨才是下來。
聖旨是京城裏,朱允一係的官員集體商討出來的。
燕王手底下的可戰之兵,大多數都是在關外的。眼下新皇登基的關鍵時刻,無論如何,也都不能夠讓燕王將並‘弄’回關內。作為一位有實權有軍隊,戰功赫赫的王爺,手底下如果隨時都能夠拉出一隊人馬來,那就太可怕了。
新皇登基,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削弱藩王的勢力,其中燕王首當其衝。現在若是還要去加強燕王的兵力,那真實嫌棄自己命長了。
基於這樣的認識,一封聖旨就這麽頒布了下來。
匪夷所思的命令。
隻是王府先知先覺,命令發下來,卻已經晚了一些。但相比較朝廷的幾十萬大軍來說,彼此之間的差距,依舊達到了二十比一的程度。假如朝廷領兵的有些本事,光憑人數,就能夠將燕王這些人堆死。
目前這種危機的情況下,厲風這個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家夥,被派往了居庸關。軟的硬的,甜的苦的,又是武力威懾,又是語言恐嚇,終於讓守城的軍官屈服了下來。以送工匠出關,修葺軍營的名義,再一次帶回來將近三萬‘精’銳。燕王本人也沒有什麽表示,畢竟這也是盡力了,多三萬人,總比少三萬人要好。
現在的皇帝朱允不讓人進來,那是名正言順,他要讓人進來,那就是造反。[]雖然很多人都已經心知肚明了,但有時候一層遮羞布的掩蓋下,很明顯的事情,誰也不說,那就是正當的。
這是遊戲的規則。
皇帝抓著一手好牌,不停的出手。燕王屬地內,來自於京城的錦衣衛活動開來。燕王的諜報組織因為身份的尷尬,暫時‘性’的蟄伏。錦衣衛在暗處形式,明處的,則是朝廷派下來的宣旨太監,以及一些調換的官員。
調任自己一方的人,稀釋他四皇叔的屬地文官體係。利用自己的正統‘性’和利益,‘誘’導那些屬地內原本就不得誌的官員……
計劃,無疑有效。
這是根據錦衣衛的情報,進行了合理詳盡的分析之後,才得出的結論。這些手段也不是來自於什麽黃子澄。朱允越發感覺他們沒有治理國家的智商了。這些計策,實際上都是他身邊的太監們的主意。當然,朱允說出來,那就是皇帝自己的韜略了。
雖然有些上不得台麵,但那大開大合,倒也真有一番帝王的樣子。
溫小天也漸漸的對這些手段生出了興趣。
原著中,朱允對付朱棣的時候,手段沒有這麽複雜,內容頁更加顯得單薄,簡直不是一個位麵上的呢。這其中的原因,按照溫小天的猜測,那就是方孝孺死了。沒錯,就是這個逗比死了,皇帝身邊的逗比少了,所以做出來的應對,也會務實很多。
而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燕王一方麵調動兵馬,一方麵聯絡其他的藩王,在自己的屬地內,燕王府的勢力則是徹底龜縮,做出了一副任人宰割的委屈模樣。
朝廷一方的文官,在第一時間就囂張了起來。
青樓。
這些年的青樓一直都被那些粗野的漢子們把持著,已經沒了文人‘騷’客什麽事兒了。現在那些官員重新進了青樓,穿上了儒衫,搖晃著扇子,找人談自己的人生理想去了。他們天真的以為,自己的未來,會是一片光明。
讀書人,什麽是讀書人?不上青樓泡妞的讀書人,就算不上是風流才子。要記住,風流始終是要在才子之前的風流才子是佳話呢,是會被後代的人,一代一代流傳的。而如果你不去青樓,怎麽成為風流的讀書人呢?
若你根本就不風流,誰又能夠知道你是才子呢?
事情就是這麽的有趣。
青樓的皮‘肉’生意也跟著一下子文藝了起來。姑娘們倒是無所謂。遇到了軍爺,就伺候著大口喝酒大塊吃‘肉’,說一些‘露’骨的笑話。現在伺候這些文官老爺,那就唱一些小曲,將他們自己寫的三流詩歌配樂,談論一些比較高雅的詩詞歌賦,來一個‘欲’拒還迎,也就是了。反正從小訓練的,也沒什麽難度。
整個燕王的封地,似乎一下子就變了天。‘精’神抖擻揚眉吐氣的文官,一下子抖了起來,以上的吃喝玩樂還是好的,有些則是明目張膽的開始刮地皮。
你是大商人?好,掏錢。你是種地的?好,該收稅了。為什麽?因為北方要打仗,軍隊的錢不夠‘花’了。你要問這是誰的意思?告訴你們,這就是燕王殿下的意思。敢不出錢?滅‘門’的縣令聽過沒有?
好,以前沒聽過,以後你們就會聽到的。
在這些官員的胡搞之下,燕王的封地變得烏煙瘴氣,捎帶著燕王的聲望也都下降了。畢竟官員們是用燕王的名義撈錢的,而他們做這些的時候,那都是“為皇上分憂”,是忠君愛國的,沒有絲毫的心理負擔。
朱棣本人很生氣,卻也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隨後也隻能放任了。
在厲風從居庸關回來之後,這件賴手的事情,就立刻‘交’給了厲風處理。厲風處理的辦法可想而知,不會是什麽官麵的手段,更不會走正途。首先,厲風派人去了楊州,將一部分的斧頭幫的人手調派到了燕京。
燕京的斧頭幫分部在燕王默許之下,以一種匪夷所思的速度發展壯大了起來。在厲風的惡毒計劃之下,那些文官的子嗣,被裹挾進了斧頭幫,成為最下層的一些嘍。年輕人總是喜歡這樣的,古代現代都不例外。
人有了。
消息自然也有了。
那些官員們做了什麽,怎麽做的,也都一點點變得清晰。斧頭幫的運作,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街麵。商業方麵,斧頭幫則是以保安保全的名義,收斂費用。隨著一個作威作福的捕頭被打斷了雙‘腿’,斧頭幫的聲望也達到了極致。
那些處理地方事務的官員,能夠調動的人馬並不多,而那些衛所的力量,更是不過幾千人的規模。因為擔負著監視燕王府的重任,又不能夠隨意調動,這就讓斧頭幫的行動更加靈活多變起來。
你來了我們就閃,你走了我們再來。我們的地盤兒上你敢收錢,就收拾你。
有燕王的默許,斧頭幫已經處於不敗之地。
也許出了燕王封地,他們可能會處於一種無處可逃的境地。但燕王的封地內,隨便一個地方,就可以讓他們平安。有足夠的地方,是行政官員,衛所士兵所不能夠冒犯的,人家跑進去,就屁事兒沒有了。
厲風的動作,也不僅僅是這些。
他還組織了一些說書人,到處說書。或者晦澀,或者光明正大的,將輿論引導向一個對燕王有利,但是對朱允絕對不利的境地。這些讀書人的口才,語言,都是厲風拜托了溫小天訓練出來的。雖然不明白什麽叫做心理暗示,但他們的口才,已經足夠完成這樣的任務。
輿論戰,這年頭的人絕壁不是溫小天的對手。他雖然沒有親自出麵,但是這一場戰鬥的確是他組織的。
燕王的聲望一點一點的刷了起來。
另外,在刻意的包裝之下,一些關於燕王的消息,也開始八卦了出去。比如說燕王在地頭上和某個老農民談收成,燕王慰問皮貨商等等。一個無比接地氣的,親民的燕王,就硬生生的通過輿論製造了出來。
朱允一係,遇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
隻是京城距離燕京,路途遙遠,所以當朱允的第二次動作開始之後許久,這個消息才是傳回了京城。朱允的第二個動作,就是讓朱棣進京的。你沒看錯,就是讓朱棣進京,至於理由,也是現成的侄兒從小就怎麽和叔叔親近過,現在皇爺爺也死了,所以想要叔叔過來,親近親近。
這一份聖旨,依舊是隨著一個老太監過來的。
老太監老不客氣的尖著嗓子,將一份由黃子澄親自動筆,引經據典,寫的自己都聲淚俱下的,感情真摯肺腑的聖旨讀了出來。隻是,原本如此感人的文章,卻硬生生的讓太監讀出了一種‘陰’深深的味道。
好容易將聖旨讀完了,老太監咳嗽了一聲,說道:“燕王,還不快接聖麽?”
“臣,接旨。”
燕王也是幹脆,這個時候,他不接聖旨,當下就說不過去,自己這幾個月經營出來的聲望,也都打水漂了。至於後麵的問題,也總會有解決的辦法的。燕王心中念頭千轉,前前後後將這件事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