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魔法力量的王子凱爾薩斯的故事------上層精靈的後裔;“逐日者”達斯雷瑪的血脈;奎爾薩拉斯王國的王子;血精靈魔法師凱爾薩斯同樣是位深受大家喜愛的魔獸人物。這位能夠施展“地獄烈炎”,召喚“火鳳凰”的年輕王子,在廣大魔獸擁躉中有著極高的人氣。然而,看似風光的凱爾薩斯卻與前兩位人物一樣,多次經曆悲慘的境遇,有著多舛的命運。在此,我們來看一看這位王子的故事。
了解凱爾薩斯的傳奇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血精靈的曆史:在燃燒軍團第一次入侵失敗後,大部分的崇尚魔法力量的上層精靈都被“永恒之井”爆炸後形成的巨大漩渦卷入了海底,近而變成了納迦族。殘存的為數不多的上層精靈雖然得以苟活,但卻失去了原本高貴的地位和研究他們崇尚的魔法的權力。在極度反感魔法的,以瑪法裏奧為代表的德魯伊當權後,上層精靈的活動受到了嚴密地監視與控製。幸運的是,惡魔獵手伊利丹重塑了“永恒之井”,給予了上層精靈們以新的希望。在自德魯伊地遏止下等待了數百年後,上層精靈們終於決心向由德魯伊建立起的法律進行挑戰。在激進派領導人達斯雷瑪的帶領下,上層精靈逐漸恢複了對魔法的使用。這樣的舉動,令德魯伊們深感不安。也使暗夜精靈中的兩大派係之間的鬥爭再次升級。不過,比起如日中天的德魯伊政權,達斯雷瑪和的追隨者的力量還是顯得十分稚嫩。在他們向灰穀施展了魔法風暴,並希望由此向統治者證明魔法的力量後,德魯伊以違背法律為名逮捕了眾多的上層精靈。當權這們不能以這樣的理由處死自己的同胞,所以為了鞏固德魯伊的政權,避免類似情況再次出現,達斯雷瑪和上層精靈們被下令驅逐,永不準許返回。就這樣,上層精靈們離開了自己的故鄉,走向了未知的世界。
達斯雷瑪和他們的追隨者飄洋渡海,來到了大洋彼岸的洛丹倫大陸定居。但上層精靈期待已久的美好未來並未出現,反而是災禍連連:首先,由於遠離了“永恒之井”,他們不僅失去了暗夜精靈的生理特征,所擁有的能量也今不如昔;更為可怕的是,當地的原住民――巨魔們十分不歡迎這些外來者。在達斯雷瑪建立了屬於上層精靈的帝國奎爾薩拉斯後,他們與巨魔的全麵戰爭也因為領土爭端而爆發了。
這是一場十分漫長的戰爭。雖然精靈們在數量上遠遠不及巨魔。但他們依靠魔法的幫助,始終處於上風。這種局麵持續了將近四千個年頭,終於發生了逆轉了。在巨魔們瘋狂的攻勢下,精靈的帝國岌岌可危。在這樣的情況,精靈們不得不考慮向他們一向不屑交往的人類求援。
當時的人類文明還處於萌芽階段。人類世界由多個部落組成,部落與部落之間缺乏聯係,更不存在統一的意誌。人類內部的戰爭持續不斷。後來,一支名為“阿拉希”的部落迅速的崛起了。在很短的時間內,這個部落就完成了對人類世界的統一,並建立起了屬於人類的國家――“阿拉索”。當精靈們正在戰場節節敗退的消息傳到首都“激流城”時,人類並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與精靈們一樣,人類同樣對對方的生死毫不關心。所以,奎爾薩拉斯的使節第一次到訪激流城時,沒有得到任何的承諾與援助。精靈們意識到人類的趨利性,所以再次派出了使節。這次,精靈們不僅帶去了請求了,也帶去了可觀的報酬,那就是答應向人類傳授魔法。
之後,精靈與人類開始了他們的交易。在人類的幫助下,精靈終於贏得了對巨魔的徹底性勝利;而人類也如願以嚐的掌握了來自精靈的魔法。為了表達對人類的感謝,精靈向阿拉索王國的帝王索拉丁作出承諾:共同進退、不棄不離。人類與上層精靈之間的盟約,就此建立。
遺憾的是,這一盟約並不牢固。雖然為了遵守盟約,奎爾薩拉斯還是加入了聯盟,並幫助人類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戰爭結束後,上層精靈們認為他們已經償還了對人類欠下的人情,便以人類作戰不利為理由,退出了聯盟。這一事件,使一部分人類對上層精靈產生了不滿,也為後來發生了決裂埋下了伏筆。
或許,上層精靈希望就此平靜的生活下去。但耐奧祖的亡靈大軍的出現卻打破了他們的幻想。在墮落王子、死亡騎士阿爾薩斯的率領下,亡靈大軍摧枯拉朽般地摧毀了奎爾薩拉斯帝國的防禦。他們的到來不僅幾乎毀滅了上層精靈辛苦建立起的帝國,更汙染了上層精靈的力量來源――“太陽之井”。作為“永恒之井”的替代品,“太陽之井”原本是上層精靈光大自己的希望。而它的覆滅也標誌著上層精靈走向了末路。
在亡靈入侵中殘存下來的上層精靈發誓要進行複仇,並稱自己為“血精靈”。他們由奎爾薩拉斯王室的最後血脈,年輕的王子――凱爾薩斯所領導。雖然他們有著頑強的鬥爭意誌,但失去了魔法能量的源泉,他們正逐漸衰弱。
共同的敵人使血精靈和人類重新走到一起。古老的盟約也被重新執起。不過,血精靈並沒有得到人類的充分信任。至少,有一部分人類從一開始就對血精靈抱以懷疑的態度。負責在洛丹倫抵抗亡靈大軍的聯盟統帥、人類將軍加理瑟斯便是其中的代表。所以,他一麵組織著抵抗運動,一麵密切關注著血精靈的一舉一動。而且,他從不掩飾自己對血精靈和王子的不信任。這令凱爾薩斯頗為不滿。不過,雖然高貴的王子有著高傲的心,但他還是體現出了對聯盟的忠誠和對加理瑟斯領導的服從。
但是,凱爾薩斯的忍讓不但沒換回加理瑟斯的尊重,反而讓這個狂妄自大的家夥變本加厲。加理瑟斯在命令血精靈向亡靈發動進攻的同時,卻又不給予凱爾薩斯必要的支持。這明顯是想讓血精靈陷入極端危險的境地。血精靈王子十分震怒,但寄人籬下的他還是被迫接受了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關鍵時刻,納迦族的女海巫法斯綺帶領著她的部眾趕到。雖然凱爾薩斯心存猶豫,但形式的需要,以及對同樣作為上層精靈傳人的納迦,尤其是曾給予凱爾薩斯幫助的法斯綺的微妙情緒,使王子還是接受了他們的援助。
血精靈和納迦,同宗同祖的兩族人共同擊退了一支亡靈軍團。得以完成命令的凱爾薩斯對女海巫心存感激。但他沒有發現,這一切實際上都是納迦的計謀。法斯綺不斷向年輕的王子暗示她有能力幫助凱爾薩斯和他的族人擺脫因為失去魔法源泉的痛苦,同時也告誡他血精靈在聯盟中的處境將會更加不利。這確實使凱爾薩斯有了一些動搖,但還是沒能讓他下定決心。恰好此時,加理瑟斯帶領著大軍突然出現。暴躁的將軍發現凱爾薩斯正在與他們的敵人納迦族人在一起,立刻就作出了王子和他的血精靈已經背叛聯盟的推斷。凱爾薩斯趕緊讓納迦離去,並希望向加理瑟斯進行解釋。但早就對血精靈心存偏見的加理瑟斯怎會聽信凱爾薩斯解釋。洛丹倫聯盟軍隊的統帥就這樣拘捕並囚禁了血精靈們,並宣布將對他們執行死刑。這讓凱爾薩斯陷入了極度的痛苦。在達拉然廢墟下的地牢中,血精靈王子對聯盟心灰意冷,痛苦地等待著大限降臨。
而法斯綺又在關鍵時刻出現了。在她的幫助下,凱爾薩斯帶領著血精靈逃出了監獄。此時的王子終於下定了決心:和愚蠢的人類以及他們的聯盟分道揚鑣。之後,他聽從了法斯綺的建議,投靠了納迦的主人――伊利丹。
在已經破碎的獸人故鄉德拉諾,凱爾薩斯再次見到了惡魔獵手。他向伊利丹尋求解除血精靈們嗜求魔法痛苦的方法。伊利丹告訴年輕的王子,他無法達成凱爾薩斯的請求。但他卻可以幫助血精靈王子和他的族人獲得強大的魔法,以達到解除痛苦的目的。那便是象他一樣,投靠惡魔基爾加丹。
此時的凱爾薩斯心中,仍舊對惡魔存在著排斥的心理。但無辜的被人類加上“背叛”的罪名後,他已經沒有其他的退路。同時,他也預感到血精靈在失去魔法的支持後將可能麵臨的境地。各方麵的因素綜合在一起,再加上伊利丹的一番勸告,凱爾薩斯終於做出了選擇――向惡魔的仆人伊利丹效忠。實際上,這也是他唯一的選擇。
之後,血精靈法師凱爾薩斯便與納迦女海巫法斯綺成為了惡魔獵手伊利丹的左膀右臂,在聯盟、亡靈天災軍團、燃燒軍團之間的夾縫中尋求生存。
或許讀到這裏,大多數朋友都會為凱爾薩斯的遭遇感到忿忿不平。的確,凱爾薩斯地背叛主要是源於外部的原因。在一次又一次的刁難下,凱爾薩斯一直保持著克製與冷靜。但加理瑟斯的蠻不講理將血精靈推入了絕境。再加上狡猾的女納迦地挑唆與引誘,凱爾薩斯的變節也就合情合理了。
不過,我們回過來想一想,加理瑟斯之所以對血精靈態度那樣刻薄,也不無原因。血精靈與人類之間建立起的盟約從一開始,就存在著很大的功利性質。兩個相互缺乏了解,互不信任的族群因為一筆交易而走到了一起。雖然他們曾並肩作戰,但心卻從未連在一起。戰後,兩個國家雖然彼此表達了善意,但這樣的友誼注定難以長久。
在與獸人的戰爭中,血精靈與人類重新走到了一起。不過,這次兩者的身份發生了轉變。原本的受援方血精靈成為了供援方。這也使兩族人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血精靈希望通過他們的參戰,償還早年虧欠的人情。甚至他們中間有一部分人認為血精靈從不欠人類什麽,因為當年他們就已經用教人類魔法的方式還清。所以,血精靈認為他們有理由得到來自人類的更多的尊重。不過,人類卻有著不同的想法:雖然當初人類曾從血精靈那受益,但那小小的禮物是無法與人類作出的貢獻相提並論的。所以,人類在血精靈麵前始終可以高抬著頭。至於血精靈加入人類與獸人的戰爭,則完全是他們應當承擔的義務,不需要太多的感謝。牢牢記住自己對別人的恩惠,而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幫助,這也是現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兩者從這裏就產生了分歧。
另外一方麵,血精靈一向有著極端高傲的個性。他們連自己的同胞暗夜精靈都心存鄙夷,更何況“愚昧低等”的人類。在與獸人戰鬥中人類的拙劣表現以及那一次次失利,使血精靈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盟友。當他們感覺自己與人類的緣分就此到頭後,宣布了退出聯盟的決定。雖然當時戰爭已經結束,聯盟也取得了勝利,局勢仍不穩定。所以,血精靈此時的離開,令人類十分不滿。他們認為,血精靈是忘恩負義的一群。彼此間的不信任,進一步加深了。
所以,等到血精靈在亡靈大軍的打擊下幾乎覆滅,凱爾薩斯帶領著殘兵投奔聯盟後,人類中自然會有人心存懷疑和不滿。加理瑟斯對血精靈很不信任,處處刁難恐怕就是這個原因了。
血精靈與人類的聯盟走到今天這般田地,當然不是凱爾薩斯的責任。可憐的王子生在了這一時代,不幸地成為了曆史的犧牲品。他所做的選擇,卻都是一般人會做出的選擇。所以,這樣的人物有了這樣的遭遇,一定會贏得大家的理解和同情。隻是在無情的命運麵前,血精靈王子顯得特別無力,他的個性也因為這個原因弱了許多。人氣雖然是高的,但在曆史中的作用有限。這便是他無法成為魔獸中重要人物的根本原因。
至於加理瑟斯,自然是要承擔凱爾薩斯叛變的主要責任的。心胸狹隘、盲目主觀,無論如何都是個不稱職的領導。然而,現實中,這樣成天對下屬心存懷疑、猜忌極重的領導卻是隨處可見。所以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凱爾薩斯這樣的人才,到了加理瑟斯的手裏,要麽就成了廢馬,鬱鬱而終;要麽就成為了野馬,跳槽而去了。
了解凱爾薩斯的傳奇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血精靈的曆史:在燃燒軍團第一次入侵失敗後,大部分的崇尚魔法力量的上層精靈都被“永恒之井”爆炸後形成的巨大漩渦卷入了海底,近而變成了納迦族。殘存的為數不多的上層精靈雖然得以苟活,但卻失去了原本高貴的地位和研究他們崇尚的魔法的權力。在極度反感魔法的,以瑪法裏奧為代表的德魯伊當權後,上層精靈的活動受到了嚴密地監視與控製。幸運的是,惡魔獵手伊利丹重塑了“永恒之井”,給予了上層精靈們以新的希望。在自德魯伊地遏止下等待了數百年後,上層精靈們終於決心向由德魯伊建立起的法律進行挑戰。在激進派領導人達斯雷瑪的帶領下,上層精靈逐漸恢複了對魔法的使用。這樣的舉動,令德魯伊們深感不安。也使暗夜精靈中的兩大派係之間的鬥爭再次升級。不過,比起如日中天的德魯伊政權,達斯雷瑪和的追隨者的力量還是顯得十分稚嫩。在他們向灰穀施展了魔法風暴,並希望由此向統治者證明魔法的力量後,德魯伊以違背法律為名逮捕了眾多的上層精靈。當權這們不能以這樣的理由處死自己的同胞,所以為了鞏固德魯伊的政權,避免類似情況再次出現,達斯雷瑪和上層精靈們被下令驅逐,永不準許返回。就這樣,上層精靈們離開了自己的故鄉,走向了未知的世界。
達斯雷瑪和他們的追隨者飄洋渡海,來到了大洋彼岸的洛丹倫大陸定居。但上層精靈期待已久的美好未來並未出現,反而是災禍連連:首先,由於遠離了“永恒之井”,他們不僅失去了暗夜精靈的生理特征,所擁有的能量也今不如昔;更為可怕的是,當地的原住民――巨魔們十分不歡迎這些外來者。在達斯雷瑪建立了屬於上層精靈的帝國奎爾薩拉斯後,他們與巨魔的全麵戰爭也因為領土爭端而爆發了。
這是一場十分漫長的戰爭。雖然精靈們在數量上遠遠不及巨魔。但他們依靠魔法的幫助,始終處於上風。這種局麵持續了將近四千個年頭,終於發生了逆轉了。在巨魔們瘋狂的攻勢下,精靈的帝國岌岌可危。在這樣的情況,精靈們不得不考慮向他們一向不屑交往的人類求援。
當時的人類文明還處於萌芽階段。人類世界由多個部落組成,部落與部落之間缺乏聯係,更不存在統一的意誌。人類內部的戰爭持續不斷。後來,一支名為“阿拉希”的部落迅速的崛起了。在很短的時間內,這個部落就完成了對人類世界的統一,並建立起了屬於人類的國家――“阿拉索”。當精靈們正在戰場節節敗退的消息傳到首都“激流城”時,人類並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與精靈們一樣,人類同樣對對方的生死毫不關心。所以,奎爾薩拉斯的使節第一次到訪激流城時,沒有得到任何的承諾與援助。精靈們意識到人類的趨利性,所以再次派出了使節。這次,精靈們不僅帶去了請求了,也帶去了可觀的報酬,那就是答應向人類傳授魔法。
之後,精靈與人類開始了他們的交易。在人類的幫助下,精靈終於贏得了對巨魔的徹底性勝利;而人類也如願以嚐的掌握了來自精靈的魔法。為了表達對人類的感謝,精靈向阿拉索王國的帝王索拉丁作出承諾:共同進退、不棄不離。人類與上層精靈之間的盟約,就此建立。
遺憾的是,這一盟約並不牢固。雖然為了遵守盟約,奎爾薩拉斯還是加入了聯盟,並幫助人類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戰爭結束後,上層精靈們認為他們已經償還了對人類欠下的人情,便以人類作戰不利為理由,退出了聯盟。這一事件,使一部分人類對上層精靈產生了不滿,也為後來發生了決裂埋下了伏筆。
或許,上層精靈希望就此平靜的生活下去。但耐奧祖的亡靈大軍的出現卻打破了他們的幻想。在墮落王子、死亡騎士阿爾薩斯的率領下,亡靈大軍摧枯拉朽般地摧毀了奎爾薩拉斯帝國的防禦。他們的到來不僅幾乎毀滅了上層精靈辛苦建立起的帝國,更汙染了上層精靈的力量來源――“太陽之井”。作為“永恒之井”的替代品,“太陽之井”原本是上層精靈光大自己的希望。而它的覆滅也標誌著上層精靈走向了末路。
在亡靈入侵中殘存下來的上層精靈發誓要進行複仇,並稱自己為“血精靈”。他們由奎爾薩拉斯王室的最後血脈,年輕的王子――凱爾薩斯所領導。雖然他們有著頑強的鬥爭意誌,但失去了魔法能量的源泉,他們正逐漸衰弱。
共同的敵人使血精靈和人類重新走到一起。古老的盟約也被重新執起。不過,血精靈並沒有得到人類的充分信任。至少,有一部分人類從一開始就對血精靈抱以懷疑的態度。負責在洛丹倫抵抗亡靈大軍的聯盟統帥、人類將軍加理瑟斯便是其中的代表。所以,他一麵組織著抵抗運動,一麵密切關注著血精靈的一舉一動。而且,他從不掩飾自己對血精靈和王子的不信任。這令凱爾薩斯頗為不滿。不過,雖然高貴的王子有著高傲的心,但他還是體現出了對聯盟的忠誠和對加理瑟斯領導的服從。
但是,凱爾薩斯的忍讓不但沒換回加理瑟斯的尊重,反而讓這個狂妄自大的家夥變本加厲。加理瑟斯在命令血精靈向亡靈發動進攻的同時,卻又不給予凱爾薩斯必要的支持。這明顯是想讓血精靈陷入極端危險的境地。血精靈王子十分震怒,但寄人籬下的他還是被迫接受了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關鍵時刻,納迦族的女海巫法斯綺帶領著她的部眾趕到。雖然凱爾薩斯心存猶豫,但形式的需要,以及對同樣作為上層精靈傳人的納迦,尤其是曾給予凱爾薩斯幫助的法斯綺的微妙情緒,使王子還是接受了他們的援助。
血精靈和納迦,同宗同祖的兩族人共同擊退了一支亡靈軍團。得以完成命令的凱爾薩斯對女海巫心存感激。但他沒有發現,這一切實際上都是納迦的計謀。法斯綺不斷向年輕的王子暗示她有能力幫助凱爾薩斯和他的族人擺脫因為失去魔法源泉的痛苦,同時也告誡他血精靈在聯盟中的處境將會更加不利。這確實使凱爾薩斯有了一些動搖,但還是沒能讓他下定決心。恰好此時,加理瑟斯帶領著大軍突然出現。暴躁的將軍發現凱爾薩斯正在與他們的敵人納迦族人在一起,立刻就作出了王子和他的血精靈已經背叛聯盟的推斷。凱爾薩斯趕緊讓納迦離去,並希望向加理瑟斯進行解釋。但早就對血精靈心存偏見的加理瑟斯怎會聽信凱爾薩斯解釋。洛丹倫聯盟軍隊的統帥就這樣拘捕並囚禁了血精靈們,並宣布將對他們執行死刑。這讓凱爾薩斯陷入了極度的痛苦。在達拉然廢墟下的地牢中,血精靈王子對聯盟心灰意冷,痛苦地等待著大限降臨。
而法斯綺又在關鍵時刻出現了。在她的幫助下,凱爾薩斯帶領著血精靈逃出了監獄。此時的王子終於下定了決心:和愚蠢的人類以及他們的聯盟分道揚鑣。之後,他聽從了法斯綺的建議,投靠了納迦的主人――伊利丹。
在已經破碎的獸人故鄉德拉諾,凱爾薩斯再次見到了惡魔獵手。他向伊利丹尋求解除血精靈們嗜求魔法痛苦的方法。伊利丹告訴年輕的王子,他無法達成凱爾薩斯的請求。但他卻可以幫助血精靈王子和他的族人獲得強大的魔法,以達到解除痛苦的目的。那便是象他一樣,投靠惡魔基爾加丹。
此時的凱爾薩斯心中,仍舊對惡魔存在著排斥的心理。但無辜的被人類加上“背叛”的罪名後,他已經沒有其他的退路。同時,他也預感到血精靈在失去魔法的支持後將可能麵臨的境地。各方麵的因素綜合在一起,再加上伊利丹的一番勸告,凱爾薩斯終於做出了選擇――向惡魔的仆人伊利丹效忠。實際上,這也是他唯一的選擇。
之後,血精靈法師凱爾薩斯便與納迦女海巫法斯綺成為了惡魔獵手伊利丹的左膀右臂,在聯盟、亡靈天災軍團、燃燒軍團之間的夾縫中尋求生存。
或許讀到這裏,大多數朋友都會為凱爾薩斯的遭遇感到忿忿不平。的確,凱爾薩斯地背叛主要是源於外部的原因。在一次又一次的刁難下,凱爾薩斯一直保持著克製與冷靜。但加理瑟斯的蠻不講理將血精靈推入了絕境。再加上狡猾的女納迦地挑唆與引誘,凱爾薩斯的變節也就合情合理了。
不過,我們回過來想一想,加理瑟斯之所以對血精靈態度那樣刻薄,也不無原因。血精靈與人類之間建立起的盟約從一開始,就存在著很大的功利性質。兩個相互缺乏了解,互不信任的族群因為一筆交易而走到了一起。雖然他們曾並肩作戰,但心卻從未連在一起。戰後,兩個國家雖然彼此表達了善意,但這樣的友誼注定難以長久。
在與獸人的戰爭中,血精靈與人類重新走到了一起。不過,這次兩者的身份發生了轉變。原本的受援方血精靈成為了供援方。這也使兩族人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血精靈希望通過他們的參戰,償還早年虧欠的人情。甚至他們中間有一部分人認為血精靈從不欠人類什麽,因為當年他們就已經用教人類魔法的方式還清。所以,血精靈認為他們有理由得到來自人類的更多的尊重。不過,人類卻有著不同的想法:雖然當初人類曾從血精靈那受益,但那小小的禮物是無法與人類作出的貢獻相提並論的。所以,人類在血精靈麵前始終可以高抬著頭。至於血精靈加入人類與獸人的戰爭,則完全是他們應當承擔的義務,不需要太多的感謝。牢牢記住自己對別人的恩惠,而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幫助,這也是現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兩者從這裏就產生了分歧。
另外一方麵,血精靈一向有著極端高傲的個性。他們連自己的同胞暗夜精靈都心存鄙夷,更何況“愚昧低等”的人類。在與獸人戰鬥中人類的拙劣表現以及那一次次失利,使血精靈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盟友。當他們感覺自己與人類的緣分就此到頭後,宣布了退出聯盟的決定。雖然當時戰爭已經結束,聯盟也取得了勝利,局勢仍不穩定。所以,血精靈此時的離開,令人類十分不滿。他們認為,血精靈是忘恩負義的一群。彼此間的不信任,進一步加深了。
所以,等到血精靈在亡靈大軍的打擊下幾乎覆滅,凱爾薩斯帶領著殘兵投奔聯盟後,人類中自然會有人心存懷疑和不滿。加理瑟斯對血精靈很不信任,處處刁難恐怕就是這個原因了。
血精靈與人類的聯盟走到今天這般田地,當然不是凱爾薩斯的責任。可憐的王子生在了這一時代,不幸地成為了曆史的犧牲品。他所做的選擇,卻都是一般人會做出的選擇。所以,這樣的人物有了這樣的遭遇,一定會贏得大家的理解和同情。隻是在無情的命運麵前,血精靈王子顯得特別無力,他的個性也因為這個原因弱了許多。人氣雖然是高的,但在曆史中的作用有限。這便是他無法成為魔獸中重要人物的根本原因。
至於加理瑟斯,自然是要承擔凱爾薩斯叛變的主要責任的。心胸狹隘、盲目主觀,無論如何都是個不稱職的領導。然而,現實中,這樣成天對下屬心存懷疑、猜忌極重的領導卻是隨處可見。所以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凱爾薩斯這樣的人才,到了加理瑟斯的手裏,要麽就成了廢馬,鬱鬱而終;要麽就成為了野馬,跳槽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