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八月的氣候已經轉涼,然而今日的京師卻萬籟俱寂,隻因為今天是皇太子朱標遷入陵寢的日子。
老朱從沒想過他嫡長子還有先他而去的一天,所以修建朱標的陵寢從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然而事與願為,朱標英年早逝,陵寢就不得不建了。
朱標的陵寢要比孝陵要小很多,但同樣也是按帝王的規製建的,由此可見他在老朱心中的份量。
不僅如此,朱標的陵寢就建在了孝陵的東側,這大概也是老朱最後的一點念想了。
讓這個最疼愛的嫡長子,死後依舊能陪在在父母的身邊。
老人也沒有去送葬,因為這世上就沒有白發人送黑發人的道理。
隻是朱允熥在臨行前,這個老人一直拉著他的手不肯放,眼中的不舍是個人都能看出來。
那一刻的老朱,給朱允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帝王,身上也再沒有任何氣勢,僅僅隻是一個思念兒子的老父親。
<a id="wzsy" href="http://www.beqege.cc">beqege.cc</a>
因為早早就確立了名份,朱允熥為父出殯,送葬的規模被提升了很多倍。
不僅是京營調動了五萬人,就連常森統領的一萬禁軍也是全體出動,錦衣衛更是如影隨行。
當朱允熥來到東陵的時候,發現周圍很多地方都還沒有修繕完畢。
不但如此,東陵主體修繕完畢之後,老朱就下令不再修了。
朱允熥自然也明白這其中的用意。
等他將來繼位的時候,一定會追封朱標為皇帝,到那時以輔以帝王的規格就是真正的名正言順了。
看著眼前規模宏大的陵園,朱允熥怎麽也想不明白朱棣為什麽能做到如此之狠。
不僅對自己大哥的兒子趕盡殺絕,就連大哥的陵寢表麵都要毀壞怠盡。
人都死了那麽多年了,居然還不肯放過,涼薄至此,實屬罕見。
身後的文武大臣看到皇太孫突然站在入口處駐足不前,都感到很是奇怪。
下葬可是很講究時辰的,這要是耽誤了誰都擔待不起。
“殿下!再不走可就誤了時辰了,請殿下節哀珍重啊!”
齊泰終於能有機會在朱允熥身邊露個臉了。
如今禮部尚書出缺、工部尚書出缺,吏部尚書出缺,這可都是實打實的正二品大員啊!無論占到哪一個位置,都稱得上是文臣的巔峰了。
聽到齊泰的話,朱允熥這才發現是他失態了。
不過誰讓他又想起了朱老四幹的好事呢。
要說李世民殺兄弑弟,隻是為了實現他政治抱負的話,那早已死去的朱標能給朱棣帶來什麽政治上的壓力?
埋在孝陵邊上是老朱的意思,這是朱標能夠決定的嗎?
把人兒子殺光就算了,你還要平墳,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愛之深,恨之切?
朱標可是從來沒有虧待過任何一個兄弟啊!連秦王朱樉都是維護有加,就更不要說他朱棣了。
“是我失態了,驚擾到父王是我這個做兒子的不是啊!”
也就是出幺蛾子的是朱允熥,不然換誰來都是大不敬之舉。
“殿下孝感動天,相信太子爺在天之靈,一定不會怪殿下失禮的。”
身為禮部主事的齊泰立馬就送上了一記馬屁。
“齊大人所言極是啊!太孫殿下孝感動天,定能承繼太子爺的遺誌,使我大明千秋萬代!”
齊泰說完,鬱新立馬就跟了上來。
他是戶部侍郎,離尚書之職僅一步之遙,當然不能落於人後。
也就是現在是個悲傷的時間段,不然馬屁聲絕對是如潮水一般襲向朱允熥。
見大臣們如此維護朱允熥,邊上的朱允炆頓時就不爽了。
他很清楚這種時候是不能出任何差錯的,可偏偏他這位三弟就要整點事情出來。
完事了還根本不需要解釋什麽,反而是大臣們一個個都在誇他,著實讓他大開了一回眼界。
這和孝道有關係嗎?分明是他朱允熥沒事找事好不好?
看著兒子敢怒不敢言的樣子,呂氏難掩臉上的失望之情。
皇太孫終究不是他的兒子,兩兄弟的待遇更是天差地別,這讓她這個當娘的很是心痛。
不過她不得不承認,兒子辦事的能力真的不及朱允熥。
她不知道朱允熥是哪來的勇氣,敢對大明的寶鈔動手,就算她是個婦人也知道這是皇帝的禁忌。
可朱允熥不僅幹了,還幹得有聲有色,更是讓所有文臣武將、皇親國戚都跑去支持新的寶鈔。
外麵是什麽情況她不知道,但她知道沒有情況就是最好的情況。
要真發生什麽無法預料的事,恐怕宮中早就鬧開了。
如今的朱允熥真的是如日中天,在這種情況下都有文官都在爭相巴結,其誇張程度可見一般。
與之相對的,卻是兒子朱允炆像是成了個透明人一樣,誰都假裝看不見。
麵對這種場景,她如可能夠不心痛。
在朱炆黯然傷神的時候,突然感覺到右手被一雙手給緊緊地握住了,手心上傳來的溫暖讓他倍感安心。
轉頭一看,不是他的母親還能是誰?
現在除了母親之外,又還會有誰關心他的死活呢。
出殯的途中雖然出現了個小插曲,但並不妨礙朱標如期葬入地宮。
至於有沒有錯過時辰,那就隻有負責這件事的禮部之人才知曉了。
不過事涉皇太孫,錯的也必須是對的。
出殯回來之後,朱允熥還沒喘口氣,就接到了一個很不好的消息,西平侯沐英不行了。
本來朱標出殯的時候,沐英就執意想要同行,然而被朱允熥爺孫倆一起給否決了。
本來身體就不好,心神憂鬱之下難免會出什麽差錯。
無奈之下,沐英隻好請求再看一眼朱標,對於這個要求,老朱同意了。
但就隻是看了一眼朱標的靈柩,沐英的身體就像是受了什麽刺激一樣,剛躺下沒多久就病危了。
等朱允熥來到太醫院時,整個太醫院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老朱從沒想過他嫡長子還有先他而去的一天,所以修建朱標的陵寢從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然而事與願為,朱標英年早逝,陵寢就不得不建了。
朱標的陵寢要比孝陵要小很多,但同樣也是按帝王的規製建的,由此可見他在老朱心中的份量。
不僅如此,朱標的陵寢就建在了孝陵的東側,這大概也是老朱最後的一點念想了。
讓這個最疼愛的嫡長子,死後依舊能陪在在父母的身邊。
老人也沒有去送葬,因為這世上就沒有白發人送黑發人的道理。
隻是朱允熥在臨行前,這個老人一直拉著他的手不肯放,眼中的不舍是個人都能看出來。
那一刻的老朱,給朱允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帝王,身上也再沒有任何氣勢,僅僅隻是一個思念兒子的老父親。
<a id="wzsy" href="http://www.beqege.cc">beqege.cc</a>
因為早早就確立了名份,朱允熥為父出殯,送葬的規模被提升了很多倍。
不僅是京營調動了五萬人,就連常森統領的一萬禁軍也是全體出動,錦衣衛更是如影隨行。
當朱允熥來到東陵的時候,發現周圍很多地方都還沒有修繕完畢。
不但如此,東陵主體修繕完畢之後,老朱就下令不再修了。
朱允熥自然也明白這其中的用意。
等他將來繼位的時候,一定會追封朱標為皇帝,到那時以輔以帝王的規格就是真正的名正言順了。
看著眼前規模宏大的陵園,朱允熥怎麽也想不明白朱棣為什麽能做到如此之狠。
不僅對自己大哥的兒子趕盡殺絕,就連大哥的陵寢表麵都要毀壞怠盡。
人都死了那麽多年了,居然還不肯放過,涼薄至此,實屬罕見。
身後的文武大臣看到皇太孫突然站在入口處駐足不前,都感到很是奇怪。
下葬可是很講究時辰的,這要是耽誤了誰都擔待不起。
“殿下!再不走可就誤了時辰了,請殿下節哀珍重啊!”
齊泰終於能有機會在朱允熥身邊露個臉了。
如今禮部尚書出缺、工部尚書出缺,吏部尚書出缺,這可都是實打實的正二品大員啊!無論占到哪一個位置,都稱得上是文臣的巔峰了。
聽到齊泰的話,朱允熥這才發現是他失態了。
不過誰讓他又想起了朱老四幹的好事呢。
要說李世民殺兄弑弟,隻是為了實現他政治抱負的話,那早已死去的朱標能給朱棣帶來什麽政治上的壓力?
埋在孝陵邊上是老朱的意思,這是朱標能夠決定的嗎?
把人兒子殺光就算了,你還要平墳,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愛之深,恨之切?
朱標可是從來沒有虧待過任何一個兄弟啊!連秦王朱樉都是維護有加,就更不要說他朱棣了。
“是我失態了,驚擾到父王是我這個做兒子的不是啊!”
也就是出幺蛾子的是朱允熥,不然換誰來都是大不敬之舉。
“殿下孝感動天,相信太子爺在天之靈,一定不會怪殿下失禮的。”
身為禮部主事的齊泰立馬就送上了一記馬屁。
“齊大人所言極是啊!太孫殿下孝感動天,定能承繼太子爺的遺誌,使我大明千秋萬代!”
齊泰說完,鬱新立馬就跟了上來。
他是戶部侍郎,離尚書之職僅一步之遙,當然不能落於人後。
也就是現在是個悲傷的時間段,不然馬屁聲絕對是如潮水一般襲向朱允熥。
見大臣們如此維護朱允熥,邊上的朱允炆頓時就不爽了。
他很清楚這種時候是不能出任何差錯的,可偏偏他這位三弟就要整點事情出來。
完事了還根本不需要解釋什麽,反而是大臣們一個個都在誇他,著實讓他大開了一回眼界。
這和孝道有關係嗎?分明是他朱允熥沒事找事好不好?
看著兒子敢怒不敢言的樣子,呂氏難掩臉上的失望之情。
皇太孫終究不是他的兒子,兩兄弟的待遇更是天差地別,這讓她這個當娘的很是心痛。
不過她不得不承認,兒子辦事的能力真的不及朱允熥。
她不知道朱允熥是哪來的勇氣,敢對大明的寶鈔動手,就算她是個婦人也知道這是皇帝的禁忌。
可朱允熥不僅幹了,還幹得有聲有色,更是讓所有文臣武將、皇親國戚都跑去支持新的寶鈔。
外麵是什麽情況她不知道,但她知道沒有情況就是最好的情況。
要真發生什麽無法預料的事,恐怕宮中早就鬧開了。
如今的朱允熥真的是如日中天,在這種情況下都有文官都在爭相巴結,其誇張程度可見一般。
與之相對的,卻是兒子朱允炆像是成了個透明人一樣,誰都假裝看不見。
麵對這種場景,她如可能夠不心痛。
在朱炆黯然傷神的時候,突然感覺到右手被一雙手給緊緊地握住了,手心上傳來的溫暖讓他倍感安心。
轉頭一看,不是他的母親還能是誰?
現在除了母親之外,又還會有誰關心他的死活呢。
出殯的途中雖然出現了個小插曲,但並不妨礙朱標如期葬入地宮。
至於有沒有錯過時辰,那就隻有負責這件事的禮部之人才知曉了。
不過事涉皇太孫,錯的也必須是對的。
出殯回來之後,朱允熥還沒喘口氣,就接到了一個很不好的消息,西平侯沐英不行了。
本來朱標出殯的時候,沐英就執意想要同行,然而被朱允熥爺孫倆一起給否決了。
本來身體就不好,心神憂鬱之下難免會出什麽差錯。
無奈之下,沐英隻好請求再看一眼朱標,對於這個要求,老朱同意了。
但就隻是看了一眼朱標的靈柩,沐英的身體就像是受了什麽刺激一樣,剛躺下沒多久就病危了。
等朱允熥來到太醫院時,整個太醫院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