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淩晨,大朝會如期舉行,但不管是朱允熥還是文官群體都是麵色凝重。
朱允熥很清楚他對軍隊的改革已經觸及到了文官的底限,尤其是中央軍的成立。
不僅是洪武皇帝期待繼任之君是仁君,文官們同樣是如此。
也隻有這樣他們生命安全才能得到保障,也隻有這樣他們手中的權力才會更穩固,也隻有這樣他們才能毫無顧忌地去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大明中央軍’的成立,相當於朱允熥毫不掩飾地暴露了他在軍事上的野心,這是所有文官都不能接受的。
“啪!啪!啪。。。”
淨鞭響起,黑壓壓的官員們開始有序地從午門向奉天門外集合。
“太孫殿下駕到!!跪!!!”
“千歲!千歲!千千歲!!”
每次受著上千人的跪拜,朱允熥並沒有什麽成就感,反而感覺到很不適應。
有心把這個陋習改掉,卻差點挨了穿越過來的第一次毒打。
他知道老朱對官員的痛恨從年少時便已深入骨髓,從他當上皇帝開始就規定,凡百官奏事,皆跪。就算不奏事,隻是由太監分發點賞賜下去,官員也一律要跪拜謝恩。
刑不上大夫的傳統,從錦衣衛成立那天開始,便一去不複返了。
“殿下!臣有本奏,臣懇請殿下以天下蒼生為重,收回成命!罷置軍機處及中央軍之改製!古人雲,國雖大,好戰必亡!望殿下能斂好戰之心,施仁義於天下!臣縱死無憾!!”
朱允熥剛叫完平身, 右都禦史袁泰就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
行將就木的他盡管雙手雙腳都忍不住在顫抖,但神情卻是前所未有的堅定。
他也自知時日無多, 可就算如此, 他也要為大明盡上最後的那一份力氣。
對於明初的文人風骨, 朱允熥還是打心眼裏佩服的。
每個朝代的初期,都有那麽一大批舍身忘死的文武存在, 眼前的袁泰便是如此。
“袁卿請起!卿既知好戰必亡,那卿也定知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況如今地無分南北, 皆有戰事,何來好戰一說?難不成北地與南疆之子民,孤皆要棄之不顧嗎?”
“殿下!臣也有本上奏!”
朱允熥話音剛落,又一官員出班跪在了袁泰的身邊。
“而今天下大治, 正是與民休息,施恩於天下的大好時機,南北之患不過是疥癬之疾無足為慮,待他日國殷民富,再以六師伐之,定能克定天下!創我大明盛世!”
見站出來的人是黃子澄,朱允熥的心情就不是那麽友好了。
一個翰林院修撰也敢來勸他罷免軍機處?管得實在是太寬了一點。
“哼!今日之大明南有蠻人作亂、北有故元餘孽興風作浪、東有倭人肆虐沿海、西有察合台之後蠢蠢欲動,東北亦有高麗屬國不服王化,爾管這叫疥癬之患?”
“你來告訴孤, 晉因何而亡,唐因何而亡, 宋!!!又因何而亡?”朱允熥說著從座位上站起身, 並伸手指向下麵的群臣“眾卿有誰來回答孤這個問題?”
<a id="wzsy" href="http://m.cxzww.com">暢想中文網</a>
經過短暫的沉默後, 方孝孺從人群中站了出來。
“殿下,晉亡乃是亡於世家之患,司馬氏得位不正,致使世家皆擁兵自重, 五胡之亂隻是最終的結局罷了,幸我大明早已無世家之患。”
“唐亡就更是因武人坐大形成割據之勢,這才造成天下離亂, 人心離德,令異族有可趁之機!宋亡乃是君王不思進取,安於現狀所致,此皆用不到我大明身上, 我大明兵威齊整, 文武齊心!四夷皆為之膽寒!”
“嗬嗬!!”
方孝孺說完朱允熥直接就發出了一聲冷笑。
說了一大通,敢情國家滅亡和文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今大明才立國二十五年,這些人就有大搞眾正盈朝之態了?這是打算拿他當猴耍呢?
想到這裏,朱允熥的怒氣也上來了,當場一個眼神扔給了傅友德,讓他們武人自己看著辦。
得到示意後,馮勝、傅友德、常升這些人心中便有底了。
“殿下,方禦史此言實乃禍國之論!萬不可輕信哪!別的臣不知道,但宋之亡,俱亡於君王施行與士大夫共天下之策!致使有宋一朝皆是重文輕武,這才是前宋偏安一隅,毫無進取之心的本質!”
徐輝祖說的話讓方孝孺有苦難言。
他哪能不知道文人在這當中扮演的角色,黨同伐異貫穿了整個宋王朝,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沒什麽大不了的。
可身為文官他此刻能說什麽?提倡結黨營私?還是重文輕武?
知道是這麽一回事就行了,又何必說出來呢,現在議的是收回改製軍機處的決議。
皇太孫所問的本來就有針對文人的意思,再說出來不就是打臉嗎?
“魏國公所言極是,臣要在這裏彈劾黃子澄欺君罔上之罪!如若真罷免武事,恐再無複起之可能,還請殿下明察!”
李景隆也站出來吆喝了,並且還把他的小聰明發揮到極致。
禦史聞風奏事,他知道要彈劾也不是這個時候,但黃子澄這個翰林修撰正好拿出來祭旗。
要說他們兩人為什麽這麽積極當出頭鳥?
那當然是因為事關他們未來的身家性命,誰要是敢阻止這事,那就是他們兩國公府最大的敵人。
好不容易才擔起如此重任,要是就這麽被攪和了,他死也拉著這些人陪葬。
看到兩個國公親自為軍機處張目後, 文官群體也坐不住了,重量級人物接連登場,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可以說除了戶部的人之外,所有的文武官員全都上陣了。
不管官職大小, 一派力挺軍機處, 一派堅決阻撓成立軍機處和大明中央軍。
武勳勢力雖然被殺了一批又一批,可在朝中仍然占據著絕對的上風,因為文官被殺得更多,漸漸地文官一方的聲勢便被壓了下去。
“行了!行了!都各自回班吧!”
見皇太孫出言,嘈雜的聲音很快便消彌於無形。
文官們很清楚自己敗了,並且敗得很撤底。
勳貴和武將清一色地支持太孫改製,他們還在這裏吵個什麽勁?更不要說整個戶部連一個出來聲援的人都沒有。
“殿下,老臣死諫!老臣懇請殿下收回成命!”
這回跪在地上的是劉三吾,八十多歲的他看起來一點都沒有風燭殘年的樣子,被貶官之後,他反而更加地有鬥誌了。
劉三吾如此,袁泰當場就準備再諫,然而卻被朱允熥揮手阻止了。
“孤要是沒記錯的話,劉博士當八十有五了吧?實辛苦之甚也!著!吏部準卿歸養,由朝廷恩養其家!”
一聽這話,劉三吾頓時瞪大了雙眼。
他沒想到就這麽被趕出大明朝堂了,還一點臉麵都沒給他留下,看來皇太孫是鐵了心要集天下兵權於一身了。
“撲通!!”
當事人劉三吾還沒說什麽,反倒是袁泰當場倒在了人群之中。
“啟稟殿下!袁禦史。。。死了!”
觀人生死,是錦衣衛的拿手絕活,上手一摸就知道人有沒有死透。
“死了?袁禦史也算是為大明盡到了他應盡的責任,著禮部妥善處理袁禦史身後之事,不可寒了忠良之心,軍機處一事就到此為止,孤意已決!眾卿就不必再諫了。”
袁泰的死並沒有改變朱允熥的想法,不管是軍機處還是新軍他都不會放棄。
還好支持他的人足夠多,不然就真的隻能動手殺了。
朱棣打了那麽多年都沒有拿下草原,他怎麽可能就此放棄?
朱允熥很清楚他對軍隊的改革已經觸及到了文官的底限,尤其是中央軍的成立。
不僅是洪武皇帝期待繼任之君是仁君,文官們同樣是如此。
也隻有這樣他們生命安全才能得到保障,也隻有這樣他們手中的權力才會更穩固,也隻有這樣他們才能毫無顧忌地去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大明中央軍’的成立,相當於朱允熥毫不掩飾地暴露了他在軍事上的野心,這是所有文官都不能接受的。
“啪!啪!啪。。。”
淨鞭響起,黑壓壓的官員們開始有序地從午門向奉天門外集合。
“太孫殿下駕到!!跪!!!”
“千歲!千歲!千千歲!!”
每次受著上千人的跪拜,朱允熥並沒有什麽成就感,反而感覺到很不適應。
有心把這個陋習改掉,卻差點挨了穿越過來的第一次毒打。
他知道老朱對官員的痛恨從年少時便已深入骨髓,從他當上皇帝開始就規定,凡百官奏事,皆跪。就算不奏事,隻是由太監分發點賞賜下去,官員也一律要跪拜謝恩。
刑不上大夫的傳統,從錦衣衛成立那天開始,便一去不複返了。
“殿下!臣有本奏,臣懇請殿下以天下蒼生為重,收回成命!罷置軍機處及中央軍之改製!古人雲,國雖大,好戰必亡!望殿下能斂好戰之心,施仁義於天下!臣縱死無憾!!”
朱允熥剛叫完平身, 右都禦史袁泰就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
行將就木的他盡管雙手雙腳都忍不住在顫抖,但神情卻是前所未有的堅定。
他也自知時日無多, 可就算如此, 他也要為大明盡上最後的那一份力氣。
對於明初的文人風骨, 朱允熥還是打心眼裏佩服的。
每個朝代的初期,都有那麽一大批舍身忘死的文武存在, 眼前的袁泰便是如此。
“袁卿請起!卿既知好戰必亡,那卿也定知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況如今地無分南北, 皆有戰事,何來好戰一說?難不成北地與南疆之子民,孤皆要棄之不顧嗎?”
“殿下!臣也有本上奏!”
朱允熥話音剛落,又一官員出班跪在了袁泰的身邊。
“而今天下大治, 正是與民休息,施恩於天下的大好時機,南北之患不過是疥癬之疾無足為慮,待他日國殷民富,再以六師伐之,定能克定天下!創我大明盛世!”
見站出來的人是黃子澄,朱允熥的心情就不是那麽友好了。
一個翰林院修撰也敢來勸他罷免軍機處?管得實在是太寬了一點。
“哼!今日之大明南有蠻人作亂、北有故元餘孽興風作浪、東有倭人肆虐沿海、西有察合台之後蠢蠢欲動,東北亦有高麗屬國不服王化,爾管這叫疥癬之患?”
“你來告訴孤, 晉因何而亡,唐因何而亡, 宋!!!又因何而亡?”朱允熥說著從座位上站起身, 並伸手指向下麵的群臣“眾卿有誰來回答孤這個問題?”
<a id="wzsy" href="http://m.cxzww.com">暢想中文網</a>
經過短暫的沉默後, 方孝孺從人群中站了出來。
“殿下,晉亡乃是亡於世家之患,司馬氏得位不正,致使世家皆擁兵自重, 五胡之亂隻是最終的結局罷了,幸我大明早已無世家之患。”
“唐亡就更是因武人坐大形成割據之勢,這才造成天下離亂, 人心離德,令異族有可趁之機!宋亡乃是君王不思進取,安於現狀所致,此皆用不到我大明身上, 我大明兵威齊整, 文武齊心!四夷皆為之膽寒!”
“嗬嗬!!”
方孝孺說完朱允熥直接就發出了一聲冷笑。
說了一大通,敢情國家滅亡和文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今大明才立國二十五年,這些人就有大搞眾正盈朝之態了?這是打算拿他當猴耍呢?
想到這裏,朱允熥的怒氣也上來了,當場一個眼神扔給了傅友德,讓他們武人自己看著辦。
得到示意後,馮勝、傅友德、常升這些人心中便有底了。
“殿下,方禦史此言實乃禍國之論!萬不可輕信哪!別的臣不知道,但宋之亡,俱亡於君王施行與士大夫共天下之策!致使有宋一朝皆是重文輕武,這才是前宋偏安一隅,毫無進取之心的本質!”
徐輝祖說的話讓方孝孺有苦難言。
他哪能不知道文人在這當中扮演的角色,黨同伐異貫穿了整個宋王朝,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沒什麽大不了的。
可身為文官他此刻能說什麽?提倡結黨營私?還是重文輕武?
知道是這麽一回事就行了,又何必說出來呢,現在議的是收回改製軍機處的決議。
皇太孫所問的本來就有針對文人的意思,再說出來不就是打臉嗎?
“魏國公所言極是,臣要在這裏彈劾黃子澄欺君罔上之罪!如若真罷免武事,恐再無複起之可能,還請殿下明察!”
李景隆也站出來吆喝了,並且還把他的小聰明發揮到極致。
禦史聞風奏事,他知道要彈劾也不是這個時候,但黃子澄這個翰林修撰正好拿出來祭旗。
要說他們兩人為什麽這麽積極當出頭鳥?
那當然是因為事關他們未來的身家性命,誰要是敢阻止這事,那就是他們兩國公府最大的敵人。
好不容易才擔起如此重任,要是就這麽被攪和了,他死也拉著這些人陪葬。
看到兩個國公親自為軍機處張目後, 文官群體也坐不住了,重量級人物接連登場,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可以說除了戶部的人之外,所有的文武官員全都上陣了。
不管官職大小, 一派力挺軍機處, 一派堅決阻撓成立軍機處和大明中央軍。
武勳勢力雖然被殺了一批又一批,可在朝中仍然占據著絕對的上風,因為文官被殺得更多,漸漸地文官一方的聲勢便被壓了下去。
“行了!行了!都各自回班吧!”
見皇太孫出言,嘈雜的聲音很快便消彌於無形。
文官們很清楚自己敗了,並且敗得很撤底。
勳貴和武將清一色地支持太孫改製,他們還在這裏吵個什麽勁?更不要說整個戶部連一個出來聲援的人都沒有。
“殿下,老臣死諫!老臣懇請殿下收回成命!”
這回跪在地上的是劉三吾,八十多歲的他看起來一點都沒有風燭殘年的樣子,被貶官之後,他反而更加地有鬥誌了。
劉三吾如此,袁泰當場就準備再諫,然而卻被朱允熥揮手阻止了。
“孤要是沒記錯的話,劉博士當八十有五了吧?實辛苦之甚也!著!吏部準卿歸養,由朝廷恩養其家!”
一聽這話,劉三吾頓時瞪大了雙眼。
他沒想到就這麽被趕出大明朝堂了,還一點臉麵都沒給他留下,看來皇太孫是鐵了心要集天下兵權於一身了。
“撲通!!”
當事人劉三吾還沒說什麽,反倒是袁泰當場倒在了人群之中。
“啟稟殿下!袁禦史。。。死了!”
觀人生死,是錦衣衛的拿手絕活,上手一摸就知道人有沒有死透。
“死了?袁禦史也算是為大明盡到了他應盡的責任,著禮部妥善處理袁禦史身後之事,不可寒了忠良之心,軍機處一事就到此為止,孤意已決!眾卿就不必再諫了。”
袁泰的死並沒有改變朱允熥的想法,不管是軍機處還是新軍他都不會放棄。
還好支持他的人足夠多,不然就真的隻能動手殺了。
朱棣打了那麽多年都沒有拿下草原,他怎麽可能就此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