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道衍和尚的提議,朱棣是真的心動了。
寶鈔改製這件事他是一直在關注的,那堆積如山的糧倉對他這個喜好打仗的人來說,簡直沉迷得不能自拔。
雖然每次出征都有足量的糧草,但和集中在應天附近的糧食比起來,那真是再少不過了,說是九牛一毛都不為過。
如果北平也要效仿應天的話, 那他有足夠的自信和他的好侄兒掰掰手腕。
他最忌憚的人就是馮勝、藍玉、傅友德這些以軍功封公的軍中元宿,這幾人打仗的本事他是親眼見識過的,他朱棣能有今天本領,也都是從這些人身上學來的。
但除了藍玉之外,其他人都已經老了,等老爹一走,他再忍個幾年,他就不信還有人是他的對手。
不得不說朱允熥一正位就擁有的龐大軍政力量,真的令朱棣望而生畏,甚至讓他萌生了蟄伏待機的想法,從軍體改製進行得如此順利時,他就知道朱允熥已經在快速掌控局勢了。
常家、徐家的勢力雖然都遭到了大規模清洗,就連常遇春的長子常茂也沒能逃脫,可就算是如此,這兩家在軍中依然擁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想著想著,朱棣突然就想到了徐家的頭上。
要說外戚他也不是沒有,這徐家不就是很好的助力嗎?
想到妻子的娘家,朱棣打定主意準備試探一下徐家其他人的想法。
“你這老和尚哪來如此多的壞心眼?允熥是大哥的嫡子,繼承大哥的儲君之位理所應當,都是自家人,孤豈會有如此非份之想?這件事往後就不要再提了,孤是不會做出此等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來的。”
看著朱棣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 道衍和尚隻是抱以微笑,並沒有多言。
事實要真如這位燕王所說, 那他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口口聲聲說沒有非份之想, 幾月前皇上有意讓嫡皇孫正位時又怎麽會那麽大的意見?你燕王要是沒有成就帝王之心,我姚廣孝還能在慶壽寺住得下去?
“稟開國公, 燕王到了!”
已經完成任務,正準備收拾東西走人的常升突然就接到了朱棣到來的消息。
他其實一點都不想參與這些商賈之事,隻是這是朱允熥的要求,他不得不遵命照辦。
驟然聽到朱棣微服到訪的消息,他的內心瞬間就升起了警惕之心。
藍玉的話雖然知道的人少,但他卻是聽了好多遍。
現在外甥已經坐上了皇太孫的位置,如無意外必定是將來的皇上,藩王的一舉一動自然就在他關心的範圍之內了。
滿朝文武沒幾人不知道皇帝的想法,也同樣清楚藩王坐大的後患,隻是沒人說出來罷了,當著皇帝麵說過這話的人,其墳頭草已經長得能供人乘涼了。
他不允許任何人威脅到太孫的統治,太孫將來要做大有為的君主,那這些藩王就一定是後患,等皇帝駕崩之後,他必須要極力促成削藩。
“常升!見過燕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開國公免禮!幾年不見,何時如此生份了?”
朱棣雖然言語上說得很熱情,卻沒有任何上前攙扶的意思。
對於注定站在對立麵的人,他也懶得搞那套虛的了,更不要說常升還是千裏迢迢跑過來限製他兵權的人。
“禮不可廢!殿下是大明親王,鎮守北平、遠征塞外更是功勳著著,常升欽佩之至!”
聽到這話,做賊心虛的朱棣頓時覺得常升意有所指。
什麽欽佩之至?怕是擔心本王能力過大,會威脅到你那好外甥吧?
“嗬嗬!咱們之間就無需客套了,早有三月前孤就收到了父皇的詔命,都是一家人,太孫既有改製寶鈔之意,那孤身為燕王自是責無旁貸!這次過來就是想看看內務府名下的錢莊和商會到底是個什麽模樣。”
朱棣這話沒有絲毫水份,他真的就是想來看看朱允熥到底在醞釀什麽大動作。
大明那麽大,到處都不開分店,偏偏在北平開了一家,他不相信這裏麵沒有貓膩,雖然不怎麽了解這個性格大變的侄兒,但他覺得如此行為絕不隻是用來惡心他一下那麽簡單。
“既如此,那臣為殿下頭前引路!”
本來打算走人的常升也不走了,對於戰功顯赫又沒有任何汙點在身的燕王,他拿出了最大的警戒心理。
他此行真正的任務是將後勤、軍備、作戰全都劃分開來,而後做到職責明確的,不然區區一個裁軍根本不需要堂堂的大明國公,左軍都督府大都督親自出麵。
至於為何不派同是國公的李景隆過來,他就不清楚是怎麽回事了,也許太孫有自己的考量。
“這就是新的大明寶鈔嗎?做工不錯!要比以前的更精細了,還有這金幣跟銀幣,正麵是洪武通寶,背麵。。。這刻的是一個礦工吧?匠藉豈能與洪武二字並列?”
新鑄的錢幣朱棣其實早就看過了,這次正好借機詢問一下原因。
把一個礦工刻在整個大明通用的珍貴金銀貨幣上,如此做法讓他很是生氣。
“回稟燕王殿下,據太孫殿下所言,無論是銅鐵亦或者金銀之物,皆不過就是埋在黃土之內的東西罷了,隻因其數量稀少,這才成為了貨幣的最佳之選,刻礦人於其上,隻是證明此物的出處而已。”
聽到常升的回答朱棣點了點頭。
這樣雖然也說得過去,但他還是覺得沒有必要把一個挖礦的刻在金銀上麵。
就算金銀是這些人挖出來的又怎麽樣?和他們有任何關係嗎?
對於朱棣的這個想法其實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疑問,不過都被朱允熥給敷衍過去了。
他把錢幣刻上礦工的真正原因其實是為解放農民思想做準備,等將來開啟大航海時代時,誰會忍得住如此巨大的誘惑?
錢都擺在你們眼前等你們去挖了,要是還無動於衷,那還是留在家裏種田為好,因為根本搶不過別人。大明境內的金銀不歸私人所有,可是海外所得卻全都是個人的,雖然有危險,但絕對可以一夜暴富。
朱允熥知道這個想法不會為儒家意識形態所接受,所以他也懶得說出來,免得一天到晚耳朵‘嗡嗡’叫。
真到了那一天,自然會有無數人自發去做的,而他需要做的隻是在後麵輕輕地推一把。
看完錢幣之後,朱棣又視察了皇家商會,看到擺放的食鹽之後,又故意裝出了一副驚奇地樣子。
“商會售賣食鹽豈不斷了邊地各衛所的糧食來源?如若鹽引無利可圖,我大明怕是再無商人願意屯糧戍邊呐!”
朱棣這個問題很刁鑽,常升也因此沉默下來。
因為朱允熥這兩年還不打算廢除開中法,盡管他現在做的事情是在變相掘這些商人的根,但畢竟還沒影響到全局。
糧食不是一下子就憑空冒出來的,雖然成立了後勤部,但該花的錢還是得花,該給的鹽引還是得給,直接一刀切了,會引發不必要的動蕩。
“燕王殿下誤會了,食鹽的存在隻是為證明大明寶鈔的購買力而已,不會傷及邊境貿易的,除了食鹽商會同樣也售賣鐵器,不過數量都沒多少。”
常升答不上來,自然會有掌櫃來幫他答,既然敢賣食鹽,事先當然要想好說詞。
<a href="http://m.fqxsw.org" id="wzsy">fqxsw.org</a>
而對於這個說法朱棣內心並不買帳。
說得好聽數量沒有多少,可需不需要增加不還他是朱允熥一句話的事情嗎?看來這小子還打算對食鹽開中之製動手啊!
視察了一遍下來,朱棣和朝中的大臣一樣,也摸不清朱允熥的脈搏了。
他不知道朱允熥到底想幹什麽,一旦廢除了中鹽之法,哪還會有商人願意來邊境屯糧運糧?到那時全都隻能由朝廷一力承擔。
同時他也對自己的處境更感擔憂,似乎形勢對他越來越不利了。
寶鈔改製這件事他是一直在關注的,那堆積如山的糧倉對他這個喜好打仗的人來說,簡直沉迷得不能自拔。
雖然每次出征都有足量的糧草,但和集中在應天附近的糧食比起來,那真是再少不過了,說是九牛一毛都不為過。
如果北平也要效仿應天的話, 那他有足夠的自信和他的好侄兒掰掰手腕。
他最忌憚的人就是馮勝、藍玉、傅友德這些以軍功封公的軍中元宿,這幾人打仗的本事他是親眼見識過的,他朱棣能有今天本領,也都是從這些人身上學來的。
但除了藍玉之外,其他人都已經老了,等老爹一走,他再忍個幾年,他就不信還有人是他的對手。
不得不說朱允熥一正位就擁有的龐大軍政力量,真的令朱棣望而生畏,甚至讓他萌生了蟄伏待機的想法,從軍體改製進行得如此順利時,他就知道朱允熥已經在快速掌控局勢了。
常家、徐家的勢力雖然都遭到了大規模清洗,就連常遇春的長子常茂也沒能逃脫,可就算是如此,這兩家在軍中依然擁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想著想著,朱棣突然就想到了徐家的頭上。
要說外戚他也不是沒有,這徐家不就是很好的助力嗎?
想到妻子的娘家,朱棣打定主意準備試探一下徐家其他人的想法。
“你這老和尚哪來如此多的壞心眼?允熥是大哥的嫡子,繼承大哥的儲君之位理所應當,都是自家人,孤豈會有如此非份之想?這件事往後就不要再提了,孤是不會做出此等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來的。”
看著朱棣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 道衍和尚隻是抱以微笑,並沒有多言。
事實要真如這位燕王所說, 那他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口口聲聲說沒有非份之想, 幾月前皇上有意讓嫡皇孫正位時又怎麽會那麽大的意見?你燕王要是沒有成就帝王之心,我姚廣孝還能在慶壽寺住得下去?
“稟開國公, 燕王到了!”
已經完成任務,正準備收拾東西走人的常升突然就接到了朱棣到來的消息。
他其實一點都不想參與這些商賈之事,隻是這是朱允熥的要求,他不得不遵命照辦。
驟然聽到朱棣微服到訪的消息,他的內心瞬間就升起了警惕之心。
藍玉的話雖然知道的人少,但他卻是聽了好多遍。
現在外甥已經坐上了皇太孫的位置,如無意外必定是將來的皇上,藩王的一舉一動自然就在他關心的範圍之內了。
滿朝文武沒幾人不知道皇帝的想法,也同樣清楚藩王坐大的後患,隻是沒人說出來罷了,當著皇帝麵說過這話的人,其墳頭草已經長得能供人乘涼了。
他不允許任何人威脅到太孫的統治,太孫將來要做大有為的君主,那這些藩王就一定是後患,等皇帝駕崩之後,他必須要極力促成削藩。
“常升!見過燕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開國公免禮!幾年不見,何時如此生份了?”
朱棣雖然言語上說得很熱情,卻沒有任何上前攙扶的意思。
對於注定站在對立麵的人,他也懶得搞那套虛的了,更不要說常升還是千裏迢迢跑過來限製他兵權的人。
“禮不可廢!殿下是大明親王,鎮守北平、遠征塞外更是功勳著著,常升欽佩之至!”
聽到這話,做賊心虛的朱棣頓時覺得常升意有所指。
什麽欽佩之至?怕是擔心本王能力過大,會威脅到你那好外甥吧?
“嗬嗬!咱們之間就無需客套了,早有三月前孤就收到了父皇的詔命,都是一家人,太孫既有改製寶鈔之意,那孤身為燕王自是責無旁貸!這次過來就是想看看內務府名下的錢莊和商會到底是個什麽模樣。”
朱棣這話沒有絲毫水份,他真的就是想來看看朱允熥到底在醞釀什麽大動作。
大明那麽大,到處都不開分店,偏偏在北平開了一家,他不相信這裏麵沒有貓膩,雖然不怎麽了解這個性格大變的侄兒,但他覺得如此行為絕不隻是用來惡心他一下那麽簡單。
“既如此,那臣為殿下頭前引路!”
本來打算走人的常升也不走了,對於戰功顯赫又沒有任何汙點在身的燕王,他拿出了最大的警戒心理。
他此行真正的任務是將後勤、軍備、作戰全都劃分開來,而後做到職責明確的,不然區區一個裁軍根本不需要堂堂的大明國公,左軍都督府大都督親自出麵。
至於為何不派同是國公的李景隆過來,他就不清楚是怎麽回事了,也許太孫有自己的考量。
“這就是新的大明寶鈔嗎?做工不錯!要比以前的更精細了,還有這金幣跟銀幣,正麵是洪武通寶,背麵。。。這刻的是一個礦工吧?匠藉豈能與洪武二字並列?”
新鑄的錢幣朱棣其實早就看過了,這次正好借機詢問一下原因。
把一個礦工刻在整個大明通用的珍貴金銀貨幣上,如此做法讓他很是生氣。
“回稟燕王殿下,據太孫殿下所言,無論是銅鐵亦或者金銀之物,皆不過就是埋在黃土之內的東西罷了,隻因其數量稀少,這才成為了貨幣的最佳之選,刻礦人於其上,隻是證明此物的出處而已。”
聽到常升的回答朱棣點了點頭。
這樣雖然也說得過去,但他還是覺得沒有必要把一個挖礦的刻在金銀上麵。
就算金銀是這些人挖出來的又怎麽樣?和他們有任何關係嗎?
對於朱棣的這個想法其實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疑問,不過都被朱允熥給敷衍過去了。
他把錢幣刻上礦工的真正原因其實是為解放農民思想做準備,等將來開啟大航海時代時,誰會忍得住如此巨大的誘惑?
錢都擺在你們眼前等你們去挖了,要是還無動於衷,那還是留在家裏種田為好,因為根本搶不過別人。大明境內的金銀不歸私人所有,可是海外所得卻全都是個人的,雖然有危險,但絕對可以一夜暴富。
朱允熥知道這個想法不會為儒家意識形態所接受,所以他也懶得說出來,免得一天到晚耳朵‘嗡嗡’叫。
真到了那一天,自然會有無數人自發去做的,而他需要做的隻是在後麵輕輕地推一把。
看完錢幣之後,朱棣又視察了皇家商會,看到擺放的食鹽之後,又故意裝出了一副驚奇地樣子。
“商會售賣食鹽豈不斷了邊地各衛所的糧食來源?如若鹽引無利可圖,我大明怕是再無商人願意屯糧戍邊呐!”
朱棣這個問題很刁鑽,常升也因此沉默下來。
因為朱允熥這兩年還不打算廢除開中法,盡管他現在做的事情是在變相掘這些商人的根,但畢竟還沒影響到全局。
糧食不是一下子就憑空冒出來的,雖然成立了後勤部,但該花的錢還是得花,該給的鹽引還是得給,直接一刀切了,會引發不必要的動蕩。
“燕王殿下誤會了,食鹽的存在隻是為證明大明寶鈔的購買力而已,不會傷及邊境貿易的,除了食鹽商會同樣也售賣鐵器,不過數量都沒多少。”
常升答不上來,自然會有掌櫃來幫他答,既然敢賣食鹽,事先當然要想好說詞。
<a href="http://m.fqxsw.org" id="wzsy">fqxsw.org</a>
而對於這個說法朱棣內心並不買帳。
說得好聽數量沒有多少,可需不需要增加不還他是朱允熥一句話的事情嗎?看來這小子還打算對食鹽開中之製動手啊!
視察了一遍下來,朱棣和朝中的大臣一樣,也摸不清朱允熥的脈搏了。
他不知道朱允熥到底想幹什麽,一旦廢除了中鹽之法,哪還會有商人願意來邊境屯糧運糧?到那時全都隻能由朝廷一力承擔。
同時他也對自己的處境更感擔憂,似乎形勢對他越來越不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