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馮恒石趕到山西時,賈瑛已經在向導的指引下,正率大軍趕往和林。
這中間當然不是毫無波折,西軍的成分複雜,先後曆經三位總督,都留下了各自的嫡係。藍田玉經營西軍十數年,人雖然走了,可依舊有一部分舊部掌握著實權,鎮羌衛、葭州衛、保安營、定邊營,合計大軍一萬六千餘人,這就是當日在京中藍樞所轉達的藍田玉交給賈瑛的禮物。
剩下的還有王子騰這些年在西軍中的成果,諸如寧夏左右中屯衛、榆林衛、肅州衛、涼州衛、靖邊和定邊二營,合計大軍三萬一千餘人。
再比如還有曾經楊佑留下的靖虜衛,五千餘人。
最後才是賈瑛的嫡係,湘軍營和山丹衛,原本合計兩萬五千餘人,不過經過一場大敗,如今本部隻剩不到兩萬人馬。
隨王子騰北征到達哈密附近的,也隻有這七萬兵馬,對外宣稱二十萬大軍,這也是為何亦不剌山的大敗會被大書特書的緣故,覆沒了近十分之一的兵馬,對北征大軍的影響不可謂之大。
想要將這四方勢力整合在一起,自然要費一番手腳,赫耳朵部的覆滅就曾掀起不小的風浪,各營主將反對者甚多,這些人基本都是王子騰的親信嫡係,西軍之中誰不知曉,薩楚仁貴已經和王總督結為了安答,賈瑛的用意實在太明顯了。
不過當薩楚仁貴血淋淋的人頭擺在眾人麵前之時,反對的聲音到底還是熄了下去,兩萬遼東鐵騎的戰力足以攖鋒任何不服。
賈瑛就要告訴他們,即便沒有西軍的支持,他的三邊總督依舊可以坐的很穩。
從哈密往和林,距離數千裏,中間盡是荒無人煙的草場,一眼望不到頭,稍有不慎大軍就會失途,十天半月也繞不回既定的路線。行軍路上依稀還能看到牲畜留下的糞便殘渣,亦或牧民活動過的痕跡,隻是沿途的部落在收到大戰將至的消息後,都已經遷徙往遠放了,或者則被阿古金強令遷往和林外圍,以拱衛王庭。
按說大乾的官兵深入草原近千裏,占據了南部大部分草場,匈奴王庭早該有動作才對,可惜右王部的覆滅,不僅僅是損兵折將,隻怕王庭內部此時分歧也不會少,這才給了乾軍修整的時間。
如果右屠耆王不是四在了內鬥之中,王子騰也不會如此順利的拿下西域,大乾官兵更不敢輕易深入草原腹地。
“唳!”
一聲鷹啼,打破了長空的沉寂,身在馬背上的賈瑛聞聲抬頭,緩緩伸出了手臂,一隻翼展兩米的猛禽自高空俯衝而下,平穩地落在了賈瑛的手臂之上,呆頭呆腦的長喙輕啄著賈瑛的衣衫,似乎是在邀功討食。
“二爺,這才多久,蒼青就徹底變了樣兒,稍加馴服,咱們在這草原上就算多了隻眼睛。”喜兒笑嗬嗬的說道。
“咯咯!”
似乎是聽懂了喜兒在誇它,蒼青昂著腦袋,發出了咯咯的叫聲,同時撲棱撲棱俊美的羽毛,年輕高大的身形格外引人注目。
賈瑛瞪了喜兒一眼:“你就縱著它吧,我讓它隨牧民的鷹隼出去探路,這才多會兒,自個兒就跑回來了,要它何用。在這麽廢下去,遲早拔了毛燉湯吃了,哼。”
“賈環!”
賈瑛頭也不回的喊了一句,手臂輕輕一抖,蒼青撲棱著翅膀落到了跑步上前的賈環肩膀上,垂頭喪氣,蔫了吧唧的,主人沒給它投食,意味著接下來幾日就要挨餓,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果不其然,卻聽賈瑛冷聲說道:“關籠子去,餓它三天,不許喂食不許喂水,也不準它睡覺,學不會本領,那就是廢物,廢物在這裏是沒有活下去的資格的。”
說著,方側著臉向賈環說道:“看好他,下次它再不長記性,連你一並受罰。”
賈環同樣一副死了爹的模樣,可對賈瑛的命令卻不敢有絲毫違抗,他親眼見到自家這位二叔僅僅隨手一揮,一名營中酗酒的將領就被拖到轅門外斬首祭旗,眾人連求情的機會都沒有。
他絲毫不懷疑自己這位二叔說過的話會不會算數,自己這才參軍多久,已經挨了五六次軍棍了,作為親衛,別人都騎著馬,唯獨他隻能靠著兩條腿,運氣好了,能搭一段兒運糧的馬車,再這麽下去,不等北征結束,他的小命就得丟掉。
等到賈瑛已經走遠,賈環才摩挲著蒼青潔白的羽冠哀苦的拽著文詞道:“咱倆同病相憐,你可得爭氣才成,不然你環哥兒真就要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說著,賊眼般環視了一眼四周,見沒人注意,從腰間的布袋中偷偷取出一塊兒風幹了的肉幹塞到了蒼青的嘴裏,這些肉幹是賈瑛給他唯一的照顧了,可惜他舍不得吃,都悄悄的喂給蒼青了。
吃慣了美味的蒼青,對於這些硬巴巴還沒啥味道的肉幹自然一副嫌棄的模樣,奈何形勢比鷹強,鷹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可憐,它還是個涉世未深的寶寶。
“桑貢,肅忠王大軍可有消息?”
桑貢也是湘軍營湖廣起家時的老人了,原是納西的武士,後來一路升到了一營遊擊,如今則是北征大軍的前鋒主將。
“已經三天了,過了約定的地點,還是沒有消息傳來,如果再往前走,沒有界牌標識,隻怕是要失去聯絡,大人,是否要大軍就地紮營,等兩邊聯絡上再趕路不遲?”
賈瑛聽吧,先是問道:“前方情況如何?”
桑貢回道:“一直有匈奴遊騎盤旋四周,均是一人雙馬,又熟悉地形,咱們的人追了幾次,但都沒了消息。還有,據牧民所言,根據沿途部落遷徙留下的痕跡來看,這些部落離開的時間最多不超過三日,隻是草原太大了,找不到他們的蹤影,這樣下去,咱們的後勤補給便成了問題。”
遠征草原,最大的敵人不是匈奴的騎兵,而是糧草的補給和如何辨別方向不至失途。
“又夜不收來過這裏嗎?”賈瑛皺眉問道。
桑貢搖了搖頭:“此處已經過了瀚海,算是漠北地區了,咱們的探子跑不了這麽遠,另外繡衣衛那邊也沒有消息,他們的諜子似乎遇到了麻煩。”
賈瑛此時也陷入了沉思,紙上談兵和實際作戰完全是兩回事,如今友軍聯絡不上,敵人又無跡可尋,大軍似乎陷入了進退維穀的地步,盡管賈瑛對這種情況早有心裏準備,可事到臨頭還是感到了頭疼。
大致的行軍方向,賈瑛倒是不擔心,不論是西路軍,還是楊佑的中路軍,軍中都是配備了指北針的,最讓人感到無助的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綠油油的草場,讓兩路大軍無法完成會師。
指北針也不是萬能的。
大軍的行進路線是不斷變化的,指北針相對於和林位置的角度也是一直在變,這對於使用者的圖上作業和對指北針的運用都有著極高的專業要求,楊佑那邊派過去的是個二把刀,不能不讓賈瑛擔憂。
《仙木奇緣》
關鍵是,就算是草原上的牧民,在沒有了部落作為參照的情況下,都不敢說一定能分辨清楚大軍到了何處。
可見阿古金也並非沒有做出應對,他大概是想要依靠腹地縱深將乾軍拖敗,尤其是過了瀚海之後,一直到和林,水源就愈發稀缺了,誰能想到在這草原的縱深之處,會是一望無際的荒漠呢。
“大軍留駐一營官兵,等待後續的糧草大軍,再派一隊夜不收沿著瀚海往逸都方向,告訴肅忠王,不要著急冒進,慢一些沒關係,一日八十裏的行軍路程,半個月的時間足以趕到和林,我們和匈奴的決戰不會拖得太久,隻要到了和林,這場戰役的勝負就在沒什麽異議了。”
和林再往北,就算是徹底的不毛之地了,那裏風雪酷寒,以目下的條件,根本不足以讓大的部落存續發展,而南部地域因為蒙元和匈奴人的矛盾,更談不上什麽根基,他們已無路可退。
賈瑛要做到的不是將所有匈奴人都趕盡殺絕,而是占領和林,向整個草原的部落宣告老汗巴圖溫都蘇之死,就意味著這個本不該再次存在的王庭已經沒有了統治草原的能力,沒了效忠的對象,沒有一個雄主,草原會再次變成一盤散沙。
當然,最好的結局莫過於將阿古金和他的兒子們一網打盡,但這個可能性很小,草原太大了。
“另外,加派人手尋找匈奴右屠耆王的子嗣,還有讓舒抗虜匯總一下蒙元諸部的大姓,尤其是祖上有過貴族榮光的,這些人對咱們今後有大用。這七萬大軍,我會留下三萬人馬駐守各處要地,一為威懾,二位鎮壓,馮驥才到任後,讓他立即著手編族造冊之事,不可拖遝。”
“大人,留三萬大軍駐守漠南,會不會兵力太過分散?”桑貢擔心道:“西軍北征的兵馬本就稍顯不足,再留三萬人,如果遇到匈奴主力......”
賈瑛明白桑貢擔心,說道:“兵不在多而在精,況且,七萬大軍的糧草補給也是個問題,如果不是擔心後路出問題,四萬兵馬我都覺得多了。”
根據術兀都之前傳來的消息,匈奴本部兵馬實則也不過十萬之數,對外號稱五十萬,一場內鬥下來,已經是元氣大傷,何況還被乾軍端了左右兩個王部的老巢,剩下的就更少了。而大乾一方,僅西軍四萬大軍,如果賈瑛沒有料錯,楊佑也會選擇輕裝簡行,兩家會師,總兵力不會低於七萬。
這個數字,已經足夠可觀了。
之所以隻留三萬,是擔心蒙元諸部會鬧出什麽幺蛾子,雖然可能性微乎其微,可到底要確保退路,本部兵馬有足夠的優勢,就算發生什麽意外,也足以應對了。
“下官明白了。”對於他們這些湘軍營的老將來說,賈瑛的話有足夠的權威。
“可該讓誰來留守呢?”
賈瑛思忖了片刻道:“通知後軍的魏大同率湘軍營留下,另外,劉天寶也領一營兵馬策應。剩下的嘛......讓保安營、定邊營以及肅州衛留守,由魏大同全權節製。”
......
寧武關。
金代仁作為欽差既然到了寧武,自然要親王探望一番臥病在榻的王子騰,趙光北這些日子也被王子騰的病情攪和的有些失去了監視的耐心,是以也隻露了一麵便離開了。
“王總督。”
“是......玉誠兄嗎?恕子......騰失禮,重病纏身,無法下地親迎了。”
看著說句話都顯得吃力的王子騰,金代仁心中有時甚至閃過一抹疑惑。
“難道這位戰功赫赫的王總督真的病重了?”
想罷,有自顧否定了這個疑惑。
臨行前,楊景雖然沒有盡數交代於他,可還是側麵叮囑可以與王子騰一會,如果真的日薄西山,隻怕楊景是不會冒著麽大險的。
大概自己在對方眼中,還是一個外人吧。
“王大人身子可好些了?”
王子騰麵色蒼白,有氣無力的說道:“已是苟延殘喘,隻想臨終之前還能一睹聖顏......陛下托我以大事,若不能交令,死不瞑目啊。”
“王總督吉人自有天相,相信會好轉的,且安心將養。”
金代仁寒暄一番,又說道:“今次我前來山西,是受了朝廷之命,徹查邊關走私火器一桉,金某初來乍到,翼翼小心,唯恐負了聖恩,是以特來請教王總督,隻是......看如今,卻是在下唐突了。”
王子騰抬起軟綿綿的手輕輕揮了揮道:“玉誠兄,你我之間,什麽唐突不唐突的。”
又指了指金代仁和自己,道:“你......我,俱為朝廷辦事,知無不言。”
“聽說,玉誠兄離京不久,朝廷又派了恒石公為山陝總督,禦賜寶劍,有相機專斷之權,玉誠兄以為馮恒石此行,所謂何事?”
依舊是殘喘噓噓的模樣,隻是金代仁聽了此言之後,心中忍不住暗罵一句“老狐狸!”
這都病重垂危了,對於朝中的事情依舊了如指掌,這則消息,即便他也是到了寧武之後才知道的。
“王總督的意思是,馮恒石也是為了此事而來?”
王子騰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這又是欽差,又是總督的,都趕到一塊兒了。”
金代仁當下也聽明白了王子騰的話中之意,他這個欽差剛離京不久,馮恒石就來了。可馮恒石不是他們的人,那就隻能是傅東來的人了。
隻是,皇帝禦賜寶劍和專斷之權,這就有點耐人琢磨了。
“這麽說來,此事怕是會有變數啊。”
卻聽王子騰到:“此桉涉及到我邊軍前次新敗,又是經我之手,倒也曾關注過一二。山西幾家晉商大姓,彼此關係錯綜複雜,盤踞山西多年,根基穩固,若想要徹底查辦,隻怕北征的大軍都會受到波及,不過玉誠的目的不是查辦這些人,隻需查明實情,上奏陛下即可。你來的消息隻怕已經驚動了好些人,宜快不宜遲啊。”
金代仁仔細琢磨的王子騰的話,滿篇中全無提到山西官場,更別說是傅家,反倒是對晉商格外關注。
金代仁自然明白這些豪商大族才是走私火器的直接參與者,隻是他們的目的可不是為了這幾家商賈,王子騰又豈會不明白先後?
再一想,卻又明白了。
當年林如海在揚州治鹽,曾許山西商人以軍糧換取鹽引,這些年下來,邊軍起碼有三成的糧草是通過商賈運抵邊關的,這樣倒是為朝廷節省了不少開支,這些事情他也事前了解過。
如今若是對晉商動手,勢必影響北征,這是皇帝最不願意看到的,馮恒石和傅東來不會不明白這點。
這麽說來,馮恒石此行對晉商應該會有所保留。
金代仁此前擔心的就是馮恒石同他爭奪此桉的辦桉權,畢竟他可沒有專斷之權。
王子騰的話外之意,是讓他繞過傅家和官場,隻查晉商的事情,最後把結果奏給朝廷,這樣一來,拔出蘿卜帶出泥,就算不查傅家,傅東來無論如何都脫不了幹係,而且也能避免與馮恒石的交鋒。
至於查清事實之後,該如何處置善後的問題,甚至會造成多大影響,就不需要他來操心了。
好一招項莊舞劍。
“隻是想要拿到實證卻難啊。”金代仁又說道。
王子騰心中冷笑一聲,他明白金代仁是不想徹底把山西官場得罪光了,惹一屁股騷,查桉總是避免不了與地方官府產生交集的,到時候有人橫加阻攔,那他是查還是不查。反倒從自己這裏求的一二捷徑,既省事,又能達到目的。
“老營堡的官兵和偏關巡檢司,這兩方,一個是參與者,一個知情者,老營堡的官兵大概還是聽命行事,駐守偏關的參將孔令喜就是孔家的人,玉誠若是要查盡可放手去做,我雖奉旨回京,可依舊是九邊總督,偏關的副總兵楊斌與我也算是舊識,有什麽難處我可以代為出麵。”
“如此有勞王總督了。”
......
五日之後,山陝總督馮恒石趕到山西,人的名樹的影,山西的官員更加惶惶不安。
布政司後衙。
王弼輔摘去了官帽,跪在堂中,馮恒石麵色冷峻,坐於大堂主位。
“你可知罪?”
“下官知罪,願意以命相抵。”王弼輔滿麵傾頹,複又說道:“隻是這些事情全都是下官一人所為,與恩師並無關聯,還望馮大人明察。”
馮恒石輕叩著桌桉,看著堂下的王弼輔,麵無表情,半響才問道:“你能如實交代,還算有幾分擔當。隻是你口口聲聲說傅東來不知情,那傅家呢?”
“傅家......”
王弼輔卻說不出話來,當初若非因為傅家人,他又怎會墮落至此。
想著,麵露決絕的抬起頭道:“恒石公,恩師說過,這世上若論佩服的人,您當為第一。恩師也曾說過,若沒有湖廣的意外,您如今也該是新政的扛鼎之人。”
“您應該明白,恩師一生心血全都放在了新政之上,若是因此而致改革失敗,後果不堪設想啊!下官所犯罪行,不敢狡辯,隻希望您老能看在大局的份兒上,周全一回,下官願一力承擔。”
“你承擔?”
馮恒石冷眼看向對方,一點情麵都不留的說道:“你摸摸你的脖子夠不夠粗,能承擔的起嗎?”
“大人......”
“罷了。”
馮恒石抬首製止,問道:“金大人那邊查的如何了?”
“偏關參將孔令喜被下了獄,聽說連王總督都拖著病體出麵了,隻是看金大人的行事,似乎不像是衝著傅閣老來的。”
“孔令喜?晉商孔家的?”馮恒石挑眉道。
王弼輔點了點頭道:“不錯,正是因為有孔令喜偏關參將的身份,加上地方大族,就連偏關副總兵楊斌都要忌憚三分,各家暗中私販火器糧草才能如此順利,他是此桉中關鍵的一個人物,沒想到這麽快就被金代仁盯上了。不過看金代仁的樣子,似乎沒有打算繼續深究的意思。”
不用想,馮恒石也能猜到這中間王子騰肯定是出了大力的,隻是王弼輔此人也著實愚笨了些,還會覺得金代仁不會針對傅東來。
他一個左都禦史,當然沒資格查當朝次輔,他隻需要把這件事挑起來,鬧到朝堂上去就夠了。
馮恒石倒是巴不得金代仁深究呢,這樣反倒能爭取些主動,傅東來讓他來的目的也正是如此,可惜,對方沒按著傅東來意料的走。
金代仁目下的一切行事,都放在邊軍之上,事態沒有擴大,這讓他這個總督都不好過問,畢竟對方是名正言順的查桉。
人家壓根兒就避著你,著還怎麽爭?
“你既然知曉此事,可有證物?”
“有,有一部分關憑文書,因為沿途關卡需要布政司的批文,是以,下官都留了一份,這其中還包括一些賬目和名錄,不過這些都是下官私下查實的,原本......原本是想報於傅閣老的。”王弼輔羞愧的低下了頭顱。
這桉子原本該很棘手的,奈何王弼輔良心難安,倒是省了不少麻煩。
看過一應證物後,馮恒石也陷入了沉思。
“該怎麽辦?”
瞞是不可能瞞過去的,何況他也不會這麽做,他隻是不想看到傅東來因此受了牽連,致使新政一敗塗地。
隻是金代仁的做法,讓他也有些束手無策,如今看來,隻能想辦法將影響降到最低了。
“王弼輔,本官若要你帶兵查抄傅家,你當如何?”
“大人,這......”
“大人,傅家動不得啊,還請大人三思。”王弼輔不住的叩首道。
“官商勾結,貪贓枉法,怎麽就動不得了?難道隻因為姓傅,就可以例外?”
“大人當知道下官不是這個意思。”
馮恒石則說道:“這也是傅東來的意思。”
“這......怎麽可能?”王弼輔一臉不可置信。
馮恒石內心一歎,傅東來做得確實絕了些,傅家大族,也並非所有人都參與此事,憑他內閣次輔的地位,皇帝都會格外寬赦一二,可惜,如果那樣做了,新政隻怕就保不住了。
他需要用傅家的破敗,來換取皇帝和百官,乃至天下人對新政的認可。
當朝次輔為了新政,連家族都不要了,這還不夠公心的嗎?
說實話,這樣的選擇有些自私,保全了傅東來一心為公的名聲,不惜大義滅親。可隻有這樣,天下人才不會借傅東來私德而攻訐新政。
......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沒有多餘的選擇了。
馮恒石趕到山西的第三天,盤踞山西赫赫聲名的傅家便被官兵團團為了起來。
高門閥閱,幾代人的經營,頃刻間柱倒梁塌。
山西布政使王弼輔、按察使範河東、太原知府郝世仁、潞安知府傅轍、遼州知縣傅萍、霍州知縣傅海棠,布政司左參政黃尚儀、按察司僉事......等大小總計三十六名官員被革職拿獄。
山西官場迎來一場大地震,這還是馮恒石為顧全大局,竭力克製的結果。
唯獨安穩入場的,就是晉商的幾家大姓了,在心驚膽戰了幾日後,發現馮恒石並無對他們動手的意圖,這才大著膽子到總督衙門詢問緣由,話裏話外,用大軍的後勤糧草來說事,此中用意不言而喻。
馮恒石也沒有客氣,當場將王弼輔準備的一摞罪證叫人抬了出來,之所以用抬,是因為這些賬目罪證足足一大口箱子。
事實上王弼輔交給馮恒石的自然沒這麽多,除了上麵的兩層外,最底下的都是空白的,不過這些晉商家族的主事之人可不知道王弼輔到底掌握了多少東西,用來唬人是足夠用了。
馮恒石的目的也很簡單,他暫不追究各家的罪責,但誰若敢以大軍糧草為要挾,那他也不介意再多抄幾家。
送走了這些人後,馮恒石卻沒有一絲感到輕鬆。
真正的危機並沒有過去,也不在山西,朝堂之上的爭端或許才剛剛開始。
京城。
馮恒石在山西抄了當朝次輔老巢的消息,一經傳開,滿城皆驚,尤其是朝中百官都想知道傅東來對此是什麽態度。
可讓他們失望的是,傅東來就像沒事人一般,一如既往的到內閣當值辦差。
正當眾人好奇此中是不是有什麽隱情之時,金代仁和馮恒石的奏本卻先後入京。
這中間當然不是毫無波折,西軍的成分複雜,先後曆經三位總督,都留下了各自的嫡係。藍田玉經營西軍十數年,人雖然走了,可依舊有一部分舊部掌握著實權,鎮羌衛、葭州衛、保安營、定邊營,合計大軍一萬六千餘人,這就是當日在京中藍樞所轉達的藍田玉交給賈瑛的禮物。
剩下的還有王子騰這些年在西軍中的成果,諸如寧夏左右中屯衛、榆林衛、肅州衛、涼州衛、靖邊和定邊二營,合計大軍三萬一千餘人。
再比如還有曾經楊佑留下的靖虜衛,五千餘人。
最後才是賈瑛的嫡係,湘軍營和山丹衛,原本合計兩萬五千餘人,不過經過一場大敗,如今本部隻剩不到兩萬人馬。
隨王子騰北征到達哈密附近的,也隻有這七萬兵馬,對外宣稱二十萬大軍,這也是為何亦不剌山的大敗會被大書特書的緣故,覆沒了近十分之一的兵馬,對北征大軍的影響不可謂之大。
想要將這四方勢力整合在一起,自然要費一番手腳,赫耳朵部的覆滅就曾掀起不小的風浪,各營主將反對者甚多,這些人基本都是王子騰的親信嫡係,西軍之中誰不知曉,薩楚仁貴已經和王總督結為了安答,賈瑛的用意實在太明顯了。
不過當薩楚仁貴血淋淋的人頭擺在眾人麵前之時,反對的聲音到底還是熄了下去,兩萬遼東鐵騎的戰力足以攖鋒任何不服。
賈瑛就要告訴他們,即便沒有西軍的支持,他的三邊總督依舊可以坐的很穩。
從哈密往和林,距離數千裏,中間盡是荒無人煙的草場,一眼望不到頭,稍有不慎大軍就會失途,十天半月也繞不回既定的路線。行軍路上依稀還能看到牲畜留下的糞便殘渣,亦或牧民活動過的痕跡,隻是沿途的部落在收到大戰將至的消息後,都已經遷徙往遠放了,或者則被阿古金強令遷往和林外圍,以拱衛王庭。
按說大乾的官兵深入草原近千裏,占據了南部大部分草場,匈奴王庭早該有動作才對,可惜右王部的覆滅,不僅僅是損兵折將,隻怕王庭內部此時分歧也不會少,這才給了乾軍修整的時間。
如果右屠耆王不是四在了內鬥之中,王子騰也不會如此順利的拿下西域,大乾官兵更不敢輕易深入草原腹地。
“唳!”
一聲鷹啼,打破了長空的沉寂,身在馬背上的賈瑛聞聲抬頭,緩緩伸出了手臂,一隻翼展兩米的猛禽自高空俯衝而下,平穩地落在了賈瑛的手臂之上,呆頭呆腦的長喙輕啄著賈瑛的衣衫,似乎是在邀功討食。
“二爺,這才多久,蒼青就徹底變了樣兒,稍加馴服,咱們在這草原上就算多了隻眼睛。”喜兒笑嗬嗬的說道。
“咯咯!”
似乎是聽懂了喜兒在誇它,蒼青昂著腦袋,發出了咯咯的叫聲,同時撲棱撲棱俊美的羽毛,年輕高大的身形格外引人注目。
賈瑛瞪了喜兒一眼:“你就縱著它吧,我讓它隨牧民的鷹隼出去探路,這才多會兒,自個兒就跑回來了,要它何用。在這麽廢下去,遲早拔了毛燉湯吃了,哼。”
“賈環!”
賈瑛頭也不回的喊了一句,手臂輕輕一抖,蒼青撲棱著翅膀落到了跑步上前的賈環肩膀上,垂頭喪氣,蔫了吧唧的,主人沒給它投食,意味著接下來幾日就要挨餓,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果不其然,卻聽賈瑛冷聲說道:“關籠子去,餓它三天,不許喂食不許喂水,也不準它睡覺,學不會本領,那就是廢物,廢物在這裏是沒有活下去的資格的。”
說著,方側著臉向賈環說道:“看好他,下次它再不長記性,連你一並受罰。”
賈環同樣一副死了爹的模樣,可對賈瑛的命令卻不敢有絲毫違抗,他親眼見到自家這位二叔僅僅隨手一揮,一名營中酗酒的將領就被拖到轅門外斬首祭旗,眾人連求情的機會都沒有。
他絲毫不懷疑自己這位二叔說過的話會不會算數,自己這才參軍多久,已經挨了五六次軍棍了,作為親衛,別人都騎著馬,唯獨他隻能靠著兩條腿,運氣好了,能搭一段兒運糧的馬車,再這麽下去,不等北征結束,他的小命就得丟掉。
等到賈瑛已經走遠,賈環才摩挲著蒼青潔白的羽冠哀苦的拽著文詞道:“咱倆同病相憐,你可得爭氣才成,不然你環哥兒真就要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說著,賊眼般環視了一眼四周,見沒人注意,從腰間的布袋中偷偷取出一塊兒風幹了的肉幹塞到了蒼青的嘴裏,這些肉幹是賈瑛給他唯一的照顧了,可惜他舍不得吃,都悄悄的喂給蒼青了。
吃慣了美味的蒼青,對於這些硬巴巴還沒啥味道的肉幹自然一副嫌棄的模樣,奈何形勢比鷹強,鷹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可憐,它還是個涉世未深的寶寶。
“桑貢,肅忠王大軍可有消息?”
桑貢也是湘軍營湖廣起家時的老人了,原是納西的武士,後來一路升到了一營遊擊,如今則是北征大軍的前鋒主將。
“已經三天了,過了約定的地點,還是沒有消息傳來,如果再往前走,沒有界牌標識,隻怕是要失去聯絡,大人,是否要大軍就地紮營,等兩邊聯絡上再趕路不遲?”
賈瑛聽吧,先是問道:“前方情況如何?”
桑貢回道:“一直有匈奴遊騎盤旋四周,均是一人雙馬,又熟悉地形,咱們的人追了幾次,但都沒了消息。還有,據牧民所言,根據沿途部落遷徙留下的痕跡來看,這些部落離開的時間最多不超過三日,隻是草原太大了,找不到他們的蹤影,這樣下去,咱們的後勤補給便成了問題。”
遠征草原,最大的敵人不是匈奴的騎兵,而是糧草的補給和如何辨別方向不至失途。
“又夜不收來過這裏嗎?”賈瑛皺眉問道。
桑貢搖了搖頭:“此處已經過了瀚海,算是漠北地區了,咱們的探子跑不了這麽遠,另外繡衣衛那邊也沒有消息,他們的諜子似乎遇到了麻煩。”
賈瑛此時也陷入了沉思,紙上談兵和實際作戰完全是兩回事,如今友軍聯絡不上,敵人又無跡可尋,大軍似乎陷入了進退維穀的地步,盡管賈瑛對這種情況早有心裏準備,可事到臨頭還是感到了頭疼。
大致的行軍方向,賈瑛倒是不擔心,不論是西路軍,還是楊佑的中路軍,軍中都是配備了指北針的,最讓人感到無助的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綠油油的草場,讓兩路大軍無法完成會師。
指北針也不是萬能的。
大軍的行進路線是不斷變化的,指北針相對於和林位置的角度也是一直在變,這對於使用者的圖上作業和對指北針的運用都有著極高的專業要求,楊佑那邊派過去的是個二把刀,不能不讓賈瑛擔憂。
《仙木奇緣》
關鍵是,就算是草原上的牧民,在沒有了部落作為參照的情況下,都不敢說一定能分辨清楚大軍到了何處。
可見阿古金也並非沒有做出應對,他大概是想要依靠腹地縱深將乾軍拖敗,尤其是過了瀚海之後,一直到和林,水源就愈發稀缺了,誰能想到在這草原的縱深之處,會是一望無際的荒漠呢。
“大軍留駐一營官兵,等待後續的糧草大軍,再派一隊夜不收沿著瀚海往逸都方向,告訴肅忠王,不要著急冒進,慢一些沒關係,一日八十裏的行軍路程,半個月的時間足以趕到和林,我們和匈奴的決戰不會拖得太久,隻要到了和林,這場戰役的勝負就在沒什麽異議了。”
和林再往北,就算是徹底的不毛之地了,那裏風雪酷寒,以目下的條件,根本不足以讓大的部落存續發展,而南部地域因為蒙元和匈奴人的矛盾,更談不上什麽根基,他們已無路可退。
賈瑛要做到的不是將所有匈奴人都趕盡殺絕,而是占領和林,向整個草原的部落宣告老汗巴圖溫都蘇之死,就意味著這個本不該再次存在的王庭已經沒有了統治草原的能力,沒了效忠的對象,沒有一個雄主,草原會再次變成一盤散沙。
當然,最好的結局莫過於將阿古金和他的兒子們一網打盡,但這個可能性很小,草原太大了。
“另外,加派人手尋找匈奴右屠耆王的子嗣,還有讓舒抗虜匯總一下蒙元諸部的大姓,尤其是祖上有過貴族榮光的,這些人對咱們今後有大用。這七萬大軍,我會留下三萬人馬駐守各處要地,一為威懾,二位鎮壓,馮驥才到任後,讓他立即著手編族造冊之事,不可拖遝。”
“大人,留三萬大軍駐守漠南,會不會兵力太過分散?”桑貢擔心道:“西軍北征的兵馬本就稍顯不足,再留三萬人,如果遇到匈奴主力......”
賈瑛明白桑貢擔心,說道:“兵不在多而在精,況且,七萬大軍的糧草補給也是個問題,如果不是擔心後路出問題,四萬兵馬我都覺得多了。”
根據術兀都之前傳來的消息,匈奴本部兵馬實則也不過十萬之數,對外號稱五十萬,一場內鬥下來,已經是元氣大傷,何況還被乾軍端了左右兩個王部的老巢,剩下的就更少了。而大乾一方,僅西軍四萬大軍,如果賈瑛沒有料錯,楊佑也會選擇輕裝簡行,兩家會師,總兵力不會低於七萬。
這個數字,已經足夠可觀了。
之所以隻留三萬,是擔心蒙元諸部會鬧出什麽幺蛾子,雖然可能性微乎其微,可到底要確保退路,本部兵馬有足夠的優勢,就算發生什麽意外,也足以應對了。
“下官明白了。”對於他們這些湘軍營的老將來說,賈瑛的話有足夠的權威。
“可該讓誰來留守呢?”
賈瑛思忖了片刻道:“通知後軍的魏大同率湘軍營留下,另外,劉天寶也領一營兵馬策應。剩下的嘛......讓保安營、定邊營以及肅州衛留守,由魏大同全權節製。”
......
寧武關。
金代仁作為欽差既然到了寧武,自然要親王探望一番臥病在榻的王子騰,趙光北這些日子也被王子騰的病情攪和的有些失去了監視的耐心,是以也隻露了一麵便離開了。
“王總督。”
“是......玉誠兄嗎?恕子......騰失禮,重病纏身,無法下地親迎了。”
看著說句話都顯得吃力的王子騰,金代仁心中有時甚至閃過一抹疑惑。
“難道這位戰功赫赫的王總督真的病重了?”
想罷,有自顧否定了這個疑惑。
臨行前,楊景雖然沒有盡數交代於他,可還是側麵叮囑可以與王子騰一會,如果真的日薄西山,隻怕楊景是不會冒著麽大險的。
大概自己在對方眼中,還是一個外人吧。
“王大人身子可好些了?”
王子騰麵色蒼白,有氣無力的說道:“已是苟延殘喘,隻想臨終之前還能一睹聖顏......陛下托我以大事,若不能交令,死不瞑目啊。”
“王總督吉人自有天相,相信會好轉的,且安心將養。”
金代仁寒暄一番,又說道:“今次我前來山西,是受了朝廷之命,徹查邊關走私火器一桉,金某初來乍到,翼翼小心,唯恐負了聖恩,是以特來請教王總督,隻是......看如今,卻是在下唐突了。”
王子騰抬起軟綿綿的手輕輕揮了揮道:“玉誠兄,你我之間,什麽唐突不唐突的。”
又指了指金代仁和自己,道:“你......我,俱為朝廷辦事,知無不言。”
“聽說,玉誠兄離京不久,朝廷又派了恒石公為山陝總督,禦賜寶劍,有相機專斷之權,玉誠兄以為馮恒石此行,所謂何事?”
依舊是殘喘噓噓的模樣,隻是金代仁聽了此言之後,心中忍不住暗罵一句“老狐狸!”
這都病重垂危了,對於朝中的事情依舊了如指掌,這則消息,即便他也是到了寧武之後才知道的。
“王總督的意思是,馮恒石也是為了此事而來?”
王子騰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這又是欽差,又是總督的,都趕到一塊兒了。”
金代仁當下也聽明白了王子騰的話中之意,他這個欽差剛離京不久,馮恒石就來了。可馮恒石不是他們的人,那就隻能是傅東來的人了。
隻是,皇帝禦賜寶劍和專斷之權,這就有點耐人琢磨了。
“這麽說來,此事怕是會有變數啊。”
卻聽王子騰到:“此桉涉及到我邊軍前次新敗,又是經我之手,倒也曾關注過一二。山西幾家晉商大姓,彼此關係錯綜複雜,盤踞山西多年,根基穩固,若想要徹底查辦,隻怕北征的大軍都會受到波及,不過玉誠的目的不是查辦這些人,隻需查明實情,上奏陛下即可。你來的消息隻怕已經驚動了好些人,宜快不宜遲啊。”
金代仁仔細琢磨的王子騰的話,滿篇中全無提到山西官場,更別說是傅家,反倒是對晉商格外關注。
金代仁自然明白這些豪商大族才是走私火器的直接參與者,隻是他們的目的可不是為了這幾家商賈,王子騰又豈會不明白先後?
再一想,卻又明白了。
當年林如海在揚州治鹽,曾許山西商人以軍糧換取鹽引,這些年下來,邊軍起碼有三成的糧草是通過商賈運抵邊關的,這樣倒是為朝廷節省了不少開支,這些事情他也事前了解過。
如今若是對晉商動手,勢必影響北征,這是皇帝最不願意看到的,馮恒石和傅東來不會不明白這點。
這麽說來,馮恒石此行對晉商應該會有所保留。
金代仁此前擔心的就是馮恒石同他爭奪此桉的辦桉權,畢竟他可沒有專斷之權。
王子騰的話外之意,是讓他繞過傅家和官場,隻查晉商的事情,最後把結果奏給朝廷,這樣一來,拔出蘿卜帶出泥,就算不查傅家,傅東來無論如何都脫不了幹係,而且也能避免與馮恒石的交鋒。
至於查清事實之後,該如何處置善後的問題,甚至會造成多大影響,就不需要他來操心了。
好一招項莊舞劍。
“隻是想要拿到實證卻難啊。”金代仁又說道。
王子騰心中冷笑一聲,他明白金代仁是不想徹底把山西官場得罪光了,惹一屁股騷,查桉總是避免不了與地方官府產生交集的,到時候有人橫加阻攔,那他是查還是不查。反倒從自己這裏求的一二捷徑,既省事,又能達到目的。
“老營堡的官兵和偏關巡檢司,這兩方,一個是參與者,一個知情者,老營堡的官兵大概還是聽命行事,駐守偏關的參將孔令喜就是孔家的人,玉誠若是要查盡可放手去做,我雖奉旨回京,可依舊是九邊總督,偏關的副總兵楊斌與我也算是舊識,有什麽難處我可以代為出麵。”
“如此有勞王總督了。”
......
五日之後,山陝總督馮恒石趕到山西,人的名樹的影,山西的官員更加惶惶不安。
布政司後衙。
王弼輔摘去了官帽,跪在堂中,馮恒石麵色冷峻,坐於大堂主位。
“你可知罪?”
“下官知罪,願意以命相抵。”王弼輔滿麵傾頹,複又說道:“隻是這些事情全都是下官一人所為,與恩師並無關聯,還望馮大人明察。”
馮恒石輕叩著桌桉,看著堂下的王弼輔,麵無表情,半響才問道:“你能如實交代,還算有幾分擔當。隻是你口口聲聲說傅東來不知情,那傅家呢?”
“傅家......”
王弼輔卻說不出話來,當初若非因為傅家人,他又怎會墮落至此。
想著,麵露決絕的抬起頭道:“恒石公,恩師說過,這世上若論佩服的人,您當為第一。恩師也曾說過,若沒有湖廣的意外,您如今也該是新政的扛鼎之人。”
“您應該明白,恩師一生心血全都放在了新政之上,若是因此而致改革失敗,後果不堪設想啊!下官所犯罪行,不敢狡辯,隻希望您老能看在大局的份兒上,周全一回,下官願一力承擔。”
“你承擔?”
馮恒石冷眼看向對方,一點情麵都不留的說道:“你摸摸你的脖子夠不夠粗,能承擔的起嗎?”
“大人......”
“罷了。”
馮恒石抬首製止,問道:“金大人那邊查的如何了?”
“偏關參將孔令喜被下了獄,聽說連王總督都拖著病體出麵了,隻是看金大人的行事,似乎不像是衝著傅閣老來的。”
“孔令喜?晉商孔家的?”馮恒石挑眉道。
王弼輔點了點頭道:“不錯,正是因為有孔令喜偏關參將的身份,加上地方大族,就連偏關副總兵楊斌都要忌憚三分,各家暗中私販火器糧草才能如此順利,他是此桉中關鍵的一個人物,沒想到這麽快就被金代仁盯上了。不過看金代仁的樣子,似乎沒有打算繼續深究的意思。”
不用想,馮恒石也能猜到這中間王子騰肯定是出了大力的,隻是王弼輔此人也著實愚笨了些,還會覺得金代仁不會針對傅東來。
他一個左都禦史,當然沒資格查當朝次輔,他隻需要把這件事挑起來,鬧到朝堂上去就夠了。
馮恒石倒是巴不得金代仁深究呢,這樣反倒能爭取些主動,傅東來讓他來的目的也正是如此,可惜,對方沒按著傅東來意料的走。
金代仁目下的一切行事,都放在邊軍之上,事態沒有擴大,這讓他這個總督都不好過問,畢竟對方是名正言順的查桉。
人家壓根兒就避著你,著還怎麽爭?
“你既然知曉此事,可有證物?”
“有,有一部分關憑文書,因為沿途關卡需要布政司的批文,是以,下官都留了一份,這其中還包括一些賬目和名錄,不過這些都是下官私下查實的,原本......原本是想報於傅閣老的。”王弼輔羞愧的低下了頭顱。
這桉子原本該很棘手的,奈何王弼輔良心難安,倒是省了不少麻煩。
看過一應證物後,馮恒石也陷入了沉思。
“該怎麽辦?”
瞞是不可能瞞過去的,何況他也不會這麽做,他隻是不想看到傅東來因此受了牽連,致使新政一敗塗地。
隻是金代仁的做法,讓他也有些束手無策,如今看來,隻能想辦法將影響降到最低了。
“王弼輔,本官若要你帶兵查抄傅家,你當如何?”
“大人,這......”
“大人,傅家動不得啊,還請大人三思。”王弼輔不住的叩首道。
“官商勾結,貪贓枉法,怎麽就動不得了?難道隻因為姓傅,就可以例外?”
“大人當知道下官不是這個意思。”
馮恒石則說道:“這也是傅東來的意思。”
“這......怎麽可能?”王弼輔一臉不可置信。
馮恒石內心一歎,傅東來做得確實絕了些,傅家大族,也並非所有人都參與此事,憑他內閣次輔的地位,皇帝都會格外寬赦一二,可惜,如果那樣做了,新政隻怕就保不住了。
他需要用傅家的破敗,來換取皇帝和百官,乃至天下人對新政的認可。
當朝次輔為了新政,連家族都不要了,這還不夠公心的嗎?
說實話,這樣的選擇有些自私,保全了傅東來一心為公的名聲,不惜大義滅親。可隻有這樣,天下人才不會借傅東來私德而攻訐新政。
......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沒有多餘的選擇了。
馮恒石趕到山西的第三天,盤踞山西赫赫聲名的傅家便被官兵團團為了起來。
高門閥閱,幾代人的經營,頃刻間柱倒梁塌。
山西布政使王弼輔、按察使範河東、太原知府郝世仁、潞安知府傅轍、遼州知縣傅萍、霍州知縣傅海棠,布政司左參政黃尚儀、按察司僉事......等大小總計三十六名官員被革職拿獄。
山西官場迎來一場大地震,這還是馮恒石為顧全大局,竭力克製的結果。
唯獨安穩入場的,就是晉商的幾家大姓了,在心驚膽戰了幾日後,發現馮恒石並無對他們動手的意圖,這才大著膽子到總督衙門詢問緣由,話裏話外,用大軍的後勤糧草來說事,此中用意不言而喻。
馮恒石也沒有客氣,當場將王弼輔準備的一摞罪證叫人抬了出來,之所以用抬,是因為這些賬目罪證足足一大口箱子。
事實上王弼輔交給馮恒石的自然沒這麽多,除了上麵的兩層外,最底下的都是空白的,不過這些晉商家族的主事之人可不知道王弼輔到底掌握了多少東西,用來唬人是足夠用了。
馮恒石的目的也很簡單,他暫不追究各家的罪責,但誰若敢以大軍糧草為要挾,那他也不介意再多抄幾家。
送走了這些人後,馮恒石卻沒有一絲感到輕鬆。
真正的危機並沒有過去,也不在山西,朝堂之上的爭端或許才剛剛開始。
京城。
馮恒石在山西抄了當朝次輔老巢的消息,一經傳開,滿城皆驚,尤其是朝中百官都想知道傅東來對此是什麽態度。
可讓他們失望的是,傅東來就像沒事人一般,一如既往的到內閣當值辦差。
正當眾人好奇此中是不是有什麽隱情之時,金代仁和馮恒石的奏本卻先後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