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儺、伽葉引唐僧來見如來,如來高升蓮座,吩咐降龍、伏虎二大羅漢敲響雲磬,遍請三千諸佛、三千揭諦、八金剛、四菩薩、五百尊羅漢、八百比丘僧、大眾優婆塞、比丘尼、優婆夷,各天各‘洞’,福地靈山,大小尊者聖僧,該坐的請登寶座,該立的‘侍’立兩旁。???.w.
一時間,天樂遙聞,仙音嘹喨,滿空中祥光迭迭,瑞氣重重,諸佛畢集,參見了如來,如來問,“阿儺、伽葉,傳了多少經卷給他?可一一報數”。
二尊者立馬開報,“現給唐朝《涅槃經》四百卷,《菩薩經》三百六十卷,《虛空藏經》二十卷,《首楞嚴經》三十卷,《恩意經大集》四十卷,《決定經》四十卷,《寶藏經》二十卷,《華嚴經》八十一卷,《禮真如經》三十卷,《大般若經》六百卷,《金光明品經》五十卷,《未曾有經》五百五十卷,《維摩經》三十卷,《三論別經》四十二卷,《金剛經》一卷,《正法論經》二十卷。
《佛本行經》一百一十六卷,《五龍經》二十卷,《菩薩戒經》六十卷,《大集經》三十卷,《摩竭經》一百四十卷,《法華經》十卷,《瑜伽經》三十卷,《寶常經》一百七十卷,《西天論經》三十卷,《僧祇經》一百一十卷,《佛國雜經》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論經》五十卷,《大智度經》九十卷,《寶威經》一百四十卷,《本閣經》五十六卷,《正律文經》十卷,《大孔雀經》十四卷,《維識論經》十卷。《具舍論經》十卷。
在藏總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挑出五千零四十八卷,與東土聖僧傳留東土,現俱收拾整頓,專等謝恩”。
當即。唐僧師徒拴了馬,歇了擔,一個個合掌躬身,朝上禮拜,如來對唐僧說道,“此經功德,不可稱量,若到你那南贍部洲,示與一切眾生。不可輕慢,非沐浴齋戒,不可開卷,寶之重之!蓋此內有成仙了道之奧妙,有發明萬化之奇方也”。
唐僧叩頭謝恩,對佛祖遍禮三匝,這才領經而去。
唐僧師徒走後,觀世音菩薩合掌啟佛祖道。“弟子當年領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之人,今已成功。共計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還少八日,不合藏數,望我世尊,早賜唐僧回東轉西。須在八日之內,完了藏數,準弟子繳還金旨”。
如來就命八大金剛把唐僧送回東土,留傳真經,再接回西天。以滿一藏之數。
金剛就奉命去送唐僧,觀音掐指一算,又說,“自金蟬子遭貶,玄奘出世,到功行圓滿,共曆八十難,佛‘門’中九九歸真,還差一難,不夠九九之數”,當即就命一揭諦,“趕上金剛,再生一難”。
揭諦領命趕去,八大金剛護送唐僧,在雲霧中飛行,正行間,揭諦趕來,暗傳菩薩法旨,金剛就放下四人,唐僧腳踏實地,四下觀望,不知何處,沙僧聽得流水聲,辨出是通天河。八戒說,“如今師父已脫凡胎,我們作法把他攝過去”。
悟空知道事情原委,笑著說,“駕不得”,師徒說著話,往前行走,到了河岸,那老黿迎上來,要送他們過河,四人連馬上了黿背,直奔東岸,看看天晚,離東岸已不遠,老黿突然問,“當年我請老師父問佛祖,我何時可脫殼‘成’人,不知問了嗎?”。
唐僧到西天隻顧取經,卻把此事忘了,無言以對,又不會說謊,隻好默不作聲,老黿動怒,一頭鑽下水,四人連馬帶經都落入水中,幸喜唐僧已脫胎換骨,成了道,才沒沉底,被悟空攙上岸來。
八戒、沙僧、赤馬俱會水,撈上經,上了岸,誰知突然‘陰’風大作,電閃雷鳴,無數‘陰’魔想來搶經,唐僧按住經包,沙僧按住經擔,八戒牽了赤馬,悟空雙手掄‘棒’,左右護持,直到天明,‘陰’魔方散。
不一時,太陽升起,四人就把經移到高崖上,開包曬經,又脫下衣裳曬幹,幾個打魚人認出他們,請他們到陳家莊一行,吃些東西,漿洗衣裳。
唐僧婉言謝絕,漁人就報知陳澄,陳澄就帶人來跪接,唐僧見陳澄一片盛情,不好再推托,就讓收拾經卷,不料《佛本行經》被石頭粘住幾卷,卷尾幾頁被粘下來,至今《佛本行經》不全,那石上仍留有字跡,就叫曬經石。
四人收拾好,同赴陳家莊,莊上男‘女’老幼幾千口都來迎接,陳清在‘門’前備了香案,請了鼓樂,迎接聖僧,全家人都來拜謝,就奉茶擺齋,唐僧已脫胎換骨,自然是吃不了人間夥食。
次日,唐僧師徒就覺香風陣陣,飄在空中,卻是那金剛再度回來,不到一日,漸近長安。
唐太宗自貞觀十三年九月十二日送唐僧出城,於十六年命工部在西關外建起了接經樓,每年太宗都要來此盼迎唐僧,這一天,太宗又親臨樓上,忽見西方滿天瑞靄,陣陣香風,一朵祥雲飄然落地,走來唐僧師徒。
太宗與百官忙下樓相迎,唐僧跪下就拜,太宗見了悟空三人,就問,“這三位是誰?”。
“是貧僧途中收的徒弟,大徒弟孫悟空,乃是九天玄妙大帝弟子,後大鬧天宮,被我佛如來,鎮壓在五指山下,得其師尊與觀音菩薩化,拜入貧僧‘門’下,貧僧西行,全靠他斬妖除魔,方能無事。
二弟子豬悟能,本是天庭統領十萬水軍的天蓬元帥,因為在蟠桃會上醉酒調戲嫦娥,被貶下凡,三弟子沙悟淨,本是天庭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被貶下界,二人護貧僧西行,多有功勞。
至於這一匹赤馬,來曆也是不凡,本是九天玄妙大帝記名弟子,南海太子敖無,因在新婚之夜,失手打碎了‘玉’帝賜下的明珠,被‘玉’帝懲治,被困鷹愁澗,幸得觀音菩薩化,化為龍馬,一路載貧僧西去”。p
一時間,天樂遙聞,仙音嘹喨,滿空中祥光迭迭,瑞氣重重,諸佛畢集,參見了如來,如來問,“阿儺、伽葉,傳了多少經卷給他?可一一報數”。
二尊者立馬開報,“現給唐朝《涅槃經》四百卷,《菩薩經》三百六十卷,《虛空藏經》二十卷,《首楞嚴經》三十卷,《恩意經大集》四十卷,《決定經》四十卷,《寶藏經》二十卷,《華嚴經》八十一卷,《禮真如經》三十卷,《大般若經》六百卷,《金光明品經》五十卷,《未曾有經》五百五十卷,《維摩經》三十卷,《三論別經》四十二卷,《金剛經》一卷,《正法論經》二十卷。
《佛本行經》一百一十六卷,《五龍經》二十卷,《菩薩戒經》六十卷,《大集經》三十卷,《摩竭經》一百四十卷,《法華經》十卷,《瑜伽經》三十卷,《寶常經》一百七十卷,《西天論經》三十卷,《僧祇經》一百一十卷,《佛國雜經》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論經》五十卷,《大智度經》九十卷,《寶威經》一百四十卷,《本閣經》五十六卷,《正律文經》十卷,《大孔雀經》十四卷,《維識論經》十卷。《具舍論經》十卷。
在藏總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挑出五千零四十八卷,與東土聖僧傳留東土,現俱收拾整頓,專等謝恩”。
當即。唐僧師徒拴了馬,歇了擔,一個個合掌躬身,朝上禮拜,如來對唐僧說道,“此經功德,不可稱量,若到你那南贍部洲,示與一切眾生。不可輕慢,非沐浴齋戒,不可開卷,寶之重之!蓋此內有成仙了道之奧妙,有發明萬化之奇方也”。
唐僧叩頭謝恩,對佛祖遍禮三匝,這才領經而去。
唐僧師徒走後,觀世音菩薩合掌啟佛祖道。“弟子當年領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之人,今已成功。共計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還少八日,不合藏數,望我世尊,早賜唐僧回東轉西。須在八日之內,完了藏數,準弟子繳還金旨”。
如來就命八大金剛把唐僧送回東土,留傳真經,再接回西天。以滿一藏之數。
金剛就奉命去送唐僧,觀音掐指一算,又說,“自金蟬子遭貶,玄奘出世,到功行圓滿,共曆八十難,佛‘門’中九九歸真,還差一難,不夠九九之數”,當即就命一揭諦,“趕上金剛,再生一難”。
揭諦領命趕去,八大金剛護送唐僧,在雲霧中飛行,正行間,揭諦趕來,暗傳菩薩法旨,金剛就放下四人,唐僧腳踏實地,四下觀望,不知何處,沙僧聽得流水聲,辨出是通天河。八戒說,“如今師父已脫凡胎,我們作法把他攝過去”。
悟空知道事情原委,笑著說,“駕不得”,師徒說著話,往前行走,到了河岸,那老黿迎上來,要送他們過河,四人連馬上了黿背,直奔東岸,看看天晚,離東岸已不遠,老黿突然問,“當年我請老師父問佛祖,我何時可脫殼‘成’人,不知問了嗎?”。
唐僧到西天隻顧取經,卻把此事忘了,無言以對,又不會說謊,隻好默不作聲,老黿動怒,一頭鑽下水,四人連馬帶經都落入水中,幸喜唐僧已脫胎換骨,成了道,才沒沉底,被悟空攙上岸來。
八戒、沙僧、赤馬俱會水,撈上經,上了岸,誰知突然‘陰’風大作,電閃雷鳴,無數‘陰’魔想來搶經,唐僧按住經包,沙僧按住經擔,八戒牽了赤馬,悟空雙手掄‘棒’,左右護持,直到天明,‘陰’魔方散。
不一時,太陽升起,四人就把經移到高崖上,開包曬經,又脫下衣裳曬幹,幾個打魚人認出他們,請他們到陳家莊一行,吃些東西,漿洗衣裳。
唐僧婉言謝絕,漁人就報知陳澄,陳澄就帶人來跪接,唐僧見陳澄一片盛情,不好再推托,就讓收拾經卷,不料《佛本行經》被石頭粘住幾卷,卷尾幾頁被粘下來,至今《佛本行經》不全,那石上仍留有字跡,就叫曬經石。
四人收拾好,同赴陳家莊,莊上男‘女’老幼幾千口都來迎接,陳清在‘門’前備了香案,請了鼓樂,迎接聖僧,全家人都來拜謝,就奉茶擺齋,唐僧已脫胎換骨,自然是吃不了人間夥食。
次日,唐僧師徒就覺香風陣陣,飄在空中,卻是那金剛再度回來,不到一日,漸近長安。
唐太宗自貞觀十三年九月十二日送唐僧出城,於十六年命工部在西關外建起了接經樓,每年太宗都要來此盼迎唐僧,這一天,太宗又親臨樓上,忽見西方滿天瑞靄,陣陣香風,一朵祥雲飄然落地,走來唐僧師徒。
太宗與百官忙下樓相迎,唐僧跪下就拜,太宗見了悟空三人,就問,“這三位是誰?”。
“是貧僧途中收的徒弟,大徒弟孫悟空,乃是九天玄妙大帝弟子,後大鬧天宮,被我佛如來,鎮壓在五指山下,得其師尊與觀音菩薩化,拜入貧僧‘門’下,貧僧西行,全靠他斬妖除魔,方能無事。
二弟子豬悟能,本是天庭統領十萬水軍的天蓬元帥,因為在蟠桃會上醉酒調戲嫦娥,被貶下凡,三弟子沙悟淨,本是天庭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被貶下界,二人護貧僧西行,多有功勞。
至於這一匹赤馬,來曆也是不凡,本是九天玄妙大帝記名弟子,南海太子敖無,因在新婚之夜,失手打碎了‘玉’帝賜下的明珠,被‘玉’帝懲治,被困鷹愁澗,幸得觀音菩薩化,化為龍馬,一路載貧僧西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