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暗流湧動的長安城
三國:敗家從忽悠曹操開始 作者:公子小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曹操情緒有些低落,郭嘉笑著安慰道:</p>
“誰說主公隻有一郡之地?</p>
隻要主公一聲令下,兗州便是主公的囊中之物。”</p>
曹操有些驚訝的問道:</p>
“兗州之事,奉孝都布置好了?”</p>
郭嘉點了點頭,智珠在握的說道:</p>
“兗州劉岱,屍位素餐之徒。</p>
治下黃巾餘黨泛濫,匪寇橫行。</p>
百姓民不聊生,多有從賊者。</p>
吾已在數月前在青州大肆購糧,青州黃巾餘孽失了糧草,開始大舉進犯兗州。</p>
現在朝廷下旨讓主公前往剿賊,兗州百姓也翹首以盼主公天兵。</p>
時勢兼備,主公複有何憂?”</p>
曹操聞言精神一振,轉憂為喜道:</p>
“奉孝啊奉孝,沒想到你早就為我謀劃好了兗州!</p>
有汝輔佐,何愁大業不成?</p>
傳令李典、樂進秘密潛入兗州,讓他二人扮作黃巾賊寇,務必取劉岱人頭!</p>
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純等將整軍備戰,隨吾出征!”</p>
郭嘉也對曹操恭維道:</p>
“主公用兵如神,勝嘉多矣。</p>
這一明一暗兩支軍馬突襲兗州,焉有不勝之理?”</p>
長安城,相府。</p>
董卓和他的一眾心腹在正堂議事。</p>
在場的心腹隻有李儒、牛輔、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人。</p>
一直以來被董卓極為倚重的無敵猛將呂布竟然不在此列,明顯是與董卓之間的關係生出了嫌隙。</p>
大腹便便的董卓坐在主位上,一雙賊眼盯著眼前的書信。</p>
他將這封荊州上表朝廷的書信扔到桌子上,甕聲道:</p>
“都看看吧!</p>
袁術不聲不響的竟然把荊州拿下了。</p>
還公然上表保奏嶽飛為荊州刺史,徐庶為荊州別駕!</p>
諸位商量一下,對於袁術的這些要求,咱家是允還是不允?”</p>
和袁術頗有仇怨的張濟率先開口道:</p>
“太師,袁術小兒妄興刀兵,無故攻伐荊州,戕害大漢官吏百姓。</p>
現在僥幸得手,竟然還敢上表求取刺史一職!</p>
倘若天下諸侯人人效仿,置朝廷威嚴於何地?</p>
這職務不但不能與他,還應該號召天下群雄討之!</p>
若是太師出兵討伐袁術,我張濟願為先鋒!”</p>
李儒聽了張濟這番言論,心中暗罵。</p>
他心道這張濟真是匹夫之見!</p>
天下群雄要是能聽從董卓號令,董卓何苦燒了洛陽千裏迢迢奔赴長安?</p>
別說天下群雄,現在就連依附於董卓麾下的劉備和呂布都不太聽話了。</p>
長安城內暗流湧動,透著一股詭異的氛圍。</p>
這種情況下若是再與袁術起了衝突,會使董卓處於更加被動的境地。</p>
李儒連忙上前兩步,對董卓施禮道:</p>
“嶽父大人,萬萬不可在此時與袁術交惡!</p>
他要為手下求官職,就與他便是。”</p>
董卓臉上橫肉一鼓,高聲問道:</p>
“賢婿建議應了袁術的要求,是何緣由啊?”</p>
李儒將手臂從寬大的黑色錦袍中伸出,侃侃而談道:</p>
“啟稟嶽父大人,將荊州刺史一職與那袁術,理由有三。</p>
我軍當務之急是修養生息,對袁術這樣的大諸侯應該以安撫為主,不宜徒生是非,此其一也。</p>
袁術與大小姐有著婚約,所謂疏不間親,嶽父若是對自己的姻親都如此敵視,試問天下人該如何看嶽父?</p>
此其二也。</p>
現在溫侯與嶽父大人若即若離,攘外必先安內。</p>
嶽父應該以整肅長安為重,切不可再樹外敵,此其三也。</p>
以儒之見,嶽父不僅應該答應袁術的要求,還應盡快讓其與董白小姐完婚,用以震懾宵小。”</p>
與張濟的建議相比,董卓也覺得李儒所言更靠譜一些。</p>
他輕哼一聲說道:</p>
“還是文優言之有理。</p>
今天就到這,大家散了吧。</p>
文優,你留一下,咱家要跟你商議回複袁術的細節。”</p>
李儒知道,董卓這是有心事要與他商量。</p>
如果隻是回複袁術,讓書吏草擬一份聖旨,再蓋上小皇帝的大印便是,何必屏退眾將?</p>
果然,眾將告辭而去後,董卓才有些憂慮的開口道:</p>
“文優啊,這幾個月咱家一直都有些心神不寧。</p>
總感覺這長安城的刁民想害咱家。</p>
你可知這是為何啊?”</p>
李儒聞言心中一陣膩歪。</p>
還能因為什麽,不就是你新納那個姬妾嗎?</p>
幾個月前董卓納了劉備的表妹為妾,呂布便因為此女多次與董卓產生衝突。</p>
這位形影不離護衛在董卓身邊的猛將,被董卓多次叱罵後,漸漸淡出了董卓集團的核心。</p>
後來李儒單獨宴請呂布詢問此事,才知道這個女子本是劉備允諾嫁給呂布的,結果卻送到了董卓府上。</p>
</p>
以李儒的智謀,哪會看不出這就是劉備的美人計,離間董卓和呂布的關係?</p>
他也曾壯著膽子諫言董卓將甘玉兒賜給呂布,結果被董卓一陣臭罵,李儒也就不敢再提此事了。</p>
但是猛將呂布因此女與董卓離心,終究是給董卓集團埋下了禍患。</p>
尤其是最近這一個月,呂布頻繁造訪劉備府邸,長安城內的各大世家也活躍得越來越頻繁。</p>
就連耽於享樂的董卓都察覺到了一絲不尋常。</p>
現在董卓能主動向自己請教,李儒很是欣慰。</p>
隻要嶽父迷途知返,他定然有把握讓呂布繼續死心塌地的為董卓效力。</p>
李儒言辭懇切的對董卓說道:</p>
“當然是因為溫侯!</p>
嶽父想取天下,必須要有溫侯這樣的絕世神將輔佐方能成事。</p>
豈能因一個女子而寒了麾下大將之心,還請嶽父……”</p>
董卓一聽李儒又提到自己的愛妾,頓時感覺非常煩悶。</p>
他不耐煩的對李儒擺手道:</p>
“行了行了,咱家知道了。</p>
這件事咱家會考慮,你也退下吧!”</p>
李儒知道多說無益,對董卓施了一禮,徐徐退出正堂。</p>
他慢慢踱出相府,太陽將李儒的影子拉得很長。</p>
時下正是盛夏時節,長安城的天氣逐漸變得炎熱。</p>
可是李儒卻感到刺骨的寒冷,不禁裹緊了身上的黑色錦衣。</p>
嶽父大人變了,不再是那個威武豪邁,義氣過人的西涼梟雄了。</p>
自從來到長安之後,他便沉迷享樂,現在竟然為了一個女子不惜與溫侯反目。</p>
連自己的良言都聽不進去了。</p>
望著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李儒喃喃的說道:</p>
“這繁華的長安城,難道會是我軍的末路嗎?”</p>
“誰說主公隻有一郡之地?</p>
隻要主公一聲令下,兗州便是主公的囊中之物。”</p>
曹操有些驚訝的問道:</p>
“兗州之事,奉孝都布置好了?”</p>
郭嘉點了點頭,智珠在握的說道:</p>
“兗州劉岱,屍位素餐之徒。</p>
治下黃巾餘黨泛濫,匪寇橫行。</p>
百姓民不聊生,多有從賊者。</p>
吾已在數月前在青州大肆購糧,青州黃巾餘孽失了糧草,開始大舉進犯兗州。</p>
現在朝廷下旨讓主公前往剿賊,兗州百姓也翹首以盼主公天兵。</p>
時勢兼備,主公複有何憂?”</p>
曹操聞言精神一振,轉憂為喜道:</p>
“奉孝啊奉孝,沒想到你早就為我謀劃好了兗州!</p>
有汝輔佐,何愁大業不成?</p>
傳令李典、樂進秘密潛入兗州,讓他二人扮作黃巾賊寇,務必取劉岱人頭!</p>
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純等將整軍備戰,隨吾出征!”</p>
郭嘉也對曹操恭維道:</p>
“主公用兵如神,勝嘉多矣。</p>
這一明一暗兩支軍馬突襲兗州,焉有不勝之理?”</p>
長安城,相府。</p>
董卓和他的一眾心腹在正堂議事。</p>
在場的心腹隻有李儒、牛輔、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人。</p>
一直以來被董卓極為倚重的無敵猛將呂布竟然不在此列,明顯是與董卓之間的關係生出了嫌隙。</p>
大腹便便的董卓坐在主位上,一雙賊眼盯著眼前的書信。</p>
他將這封荊州上表朝廷的書信扔到桌子上,甕聲道:</p>
“都看看吧!</p>
袁術不聲不響的竟然把荊州拿下了。</p>
還公然上表保奏嶽飛為荊州刺史,徐庶為荊州別駕!</p>
諸位商量一下,對於袁術的這些要求,咱家是允還是不允?”</p>
和袁術頗有仇怨的張濟率先開口道:</p>
“太師,袁術小兒妄興刀兵,無故攻伐荊州,戕害大漢官吏百姓。</p>
現在僥幸得手,竟然還敢上表求取刺史一職!</p>
倘若天下諸侯人人效仿,置朝廷威嚴於何地?</p>
這職務不但不能與他,還應該號召天下群雄討之!</p>
若是太師出兵討伐袁術,我張濟願為先鋒!”</p>
李儒聽了張濟這番言論,心中暗罵。</p>
他心道這張濟真是匹夫之見!</p>
天下群雄要是能聽從董卓號令,董卓何苦燒了洛陽千裏迢迢奔赴長安?</p>
別說天下群雄,現在就連依附於董卓麾下的劉備和呂布都不太聽話了。</p>
長安城內暗流湧動,透著一股詭異的氛圍。</p>
這種情況下若是再與袁術起了衝突,會使董卓處於更加被動的境地。</p>
李儒連忙上前兩步,對董卓施禮道:</p>
“嶽父大人,萬萬不可在此時與袁術交惡!</p>
他要為手下求官職,就與他便是。”</p>
董卓臉上橫肉一鼓,高聲問道:</p>
“賢婿建議應了袁術的要求,是何緣由啊?”</p>
李儒將手臂從寬大的黑色錦袍中伸出,侃侃而談道:</p>
“啟稟嶽父大人,將荊州刺史一職與那袁術,理由有三。</p>
我軍當務之急是修養生息,對袁術這樣的大諸侯應該以安撫為主,不宜徒生是非,此其一也。</p>
袁術與大小姐有著婚約,所謂疏不間親,嶽父若是對自己的姻親都如此敵視,試問天下人該如何看嶽父?</p>
此其二也。</p>
現在溫侯與嶽父大人若即若離,攘外必先安內。</p>
嶽父應該以整肅長安為重,切不可再樹外敵,此其三也。</p>
以儒之見,嶽父不僅應該答應袁術的要求,還應盡快讓其與董白小姐完婚,用以震懾宵小。”</p>
與張濟的建議相比,董卓也覺得李儒所言更靠譜一些。</p>
他輕哼一聲說道:</p>
“還是文優言之有理。</p>
今天就到這,大家散了吧。</p>
文優,你留一下,咱家要跟你商議回複袁術的細節。”</p>
李儒知道,董卓這是有心事要與他商量。</p>
如果隻是回複袁術,讓書吏草擬一份聖旨,再蓋上小皇帝的大印便是,何必屏退眾將?</p>
果然,眾將告辭而去後,董卓才有些憂慮的開口道:</p>
“文優啊,這幾個月咱家一直都有些心神不寧。</p>
總感覺這長安城的刁民想害咱家。</p>
你可知這是為何啊?”</p>
李儒聞言心中一陣膩歪。</p>
還能因為什麽,不就是你新納那個姬妾嗎?</p>
幾個月前董卓納了劉備的表妹為妾,呂布便因為此女多次與董卓產生衝突。</p>
這位形影不離護衛在董卓身邊的猛將,被董卓多次叱罵後,漸漸淡出了董卓集團的核心。</p>
後來李儒單獨宴請呂布詢問此事,才知道這個女子本是劉備允諾嫁給呂布的,結果卻送到了董卓府上。</p>
</p>
以李儒的智謀,哪會看不出這就是劉備的美人計,離間董卓和呂布的關係?</p>
他也曾壯著膽子諫言董卓將甘玉兒賜給呂布,結果被董卓一陣臭罵,李儒也就不敢再提此事了。</p>
但是猛將呂布因此女與董卓離心,終究是給董卓集團埋下了禍患。</p>
尤其是最近這一個月,呂布頻繁造訪劉備府邸,長安城內的各大世家也活躍得越來越頻繁。</p>
就連耽於享樂的董卓都察覺到了一絲不尋常。</p>
現在董卓能主動向自己請教,李儒很是欣慰。</p>
隻要嶽父迷途知返,他定然有把握讓呂布繼續死心塌地的為董卓效力。</p>
李儒言辭懇切的對董卓說道:</p>
“當然是因為溫侯!</p>
嶽父想取天下,必須要有溫侯這樣的絕世神將輔佐方能成事。</p>
豈能因一個女子而寒了麾下大將之心,還請嶽父……”</p>
董卓一聽李儒又提到自己的愛妾,頓時感覺非常煩悶。</p>
他不耐煩的對李儒擺手道:</p>
“行了行了,咱家知道了。</p>
這件事咱家會考慮,你也退下吧!”</p>
李儒知道多說無益,對董卓施了一禮,徐徐退出正堂。</p>
他慢慢踱出相府,太陽將李儒的影子拉得很長。</p>
時下正是盛夏時節,長安城的天氣逐漸變得炎熱。</p>
可是李儒卻感到刺骨的寒冷,不禁裹緊了身上的黑色錦衣。</p>
嶽父大人變了,不再是那個威武豪邁,義氣過人的西涼梟雄了。</p>
自從來到長安之後,他便沉迷享樂,現在竟然為了一個女子不惜與溫侯反目。</p>
連自己的良言都聽不進去了。</p>
望著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李儒喃喃的說道:</p>
“這繁華的長安城,難道會是我軍的末路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