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華胥國三公之亂,從頭到尾不到半年就被平定,其中功勞最盛自然是崇玄館,他親自出手誅殺清明公,同時讓族弟梁豹帶兵堵截另外兩支人馬,一戰擒雙公、斬首數千級。</p>
就趙黍所知,當時三公起兵,其實也獲得不少修士的協助。因為崇玄館先前借著朝廷推行館廨之製,大肆攻取洞府、奪占福地,使得華胥國內大小宗門、各路散修與之結仇甚深。</p>
這些修士礙於人心不齊、勢單力孤,過去麵對崇玄館時難以抵抗。而在三公之亂時,終於首次聯手。這些修士可能也是得到三公許諾,來日奪得君位,便有封賞任用、奪還洞府等好處。</p>
麵對如此局勢,也莫怪乎梁韜悍然出手,除了清明公,還順帶殺了不少修士。</p>
“楊柳君居然就是清明公……”趙黍驚疑非常:“可當年傳說,清明公被梁韜所殺,一家老小盡數喪生雷火之中,他居然能夠逃出生天?”</p>
“楊柳君還是清明公時,本就有修為在身。”懷明先生說:“若非遭劫重創,他如今修為隻會更高。”</p>
現在趙黍的修為,仍然比不過星落郡時的楊柳君,趙黍隱約覺得,此人即便尚未結化胎仙,恐怕也不遠了。</p>
“哪怕清明公能在梁國師手下生還,可他又為何會加入赤雲都?”趙黍不解。</p>
“他被別人所救,馬不停蹄逃離華胥國。”懷明先生冷哼一聲:“瞻明心腸軟,於是將他留下醫治。”</p>
了解到這些往事,趙黍感慨非常,一位曾身居高位的宗室成員,被梁韜害得家破人亡,也難怪會加入赤雲都。而且回想楊柳君的言行,恐怕他心中所恨,不止梁韜與崇玄館,恐怕還包括整個華胥國。</p>
“楊柳君性情偏激,如果當初鑄成神劍,主動離開星落郡,而不是貿然對付梁國師,往後若要報仇,何愁沒有機會?”趙黍搖頭道。</p>
懷明先生見他如此,忽然說:“怎麽?聽你這話,莫非也想殺梁韜?”</p>
“我並非……”</p>
不等趙黍說完,懷明先生搶白道:“也對,蒼水河畔你主動以自身為餌,幫助梁韜引出妖邪精怪,好讓他獨攬誅邪大功。哪怕是親兒子,也不過如此了吧。”</p>
聽到這話,趙黍心下慍怒,隻是按捺著沒有發作,解釋說:“若能誅滅邪精妖祟,我不介意跟梁國師合謀。”</p>
“隻怕你跟他合謀的,不止這一件事吧?”懷明先生帶著質問語氣。</p>
趙黍若無其事地反問:“那不知懷明先生覺得,以我這點淺薄修為,能跟梁國師合謀什麽事?”</p>
“你既已顯露真才實幹,就不要學別人搞什麽韜光養晦,隻會徒顯拙劣。”懷明先生冷笑道:“你趙黍的修為也不算淺薄了,何況以你在科儀法事上的造詣,別說華胥國,放眼天下也在有數之列。”</p>
“謬讚了。”趙黍並不覺得慶幸。</p>
“我要勸你一件事,梁韜或許拿什麽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話來蠱惑你,但此人私欲極重、難以饜足,言辭斷不可信。”懷明先生神色凝重:“他或許是要借助你的科儀法事,但你是否想過,自己如果涉足太深,未來處境將會如何?”</p>
趙黍沉默不語,懷明先生歎氣說:“梁韜此人或能共患難,卻未必能同富貴。你要幫他辦大事,事成之後,他斷然不能容你。</p>
哪怕你無心與他作對,但你卷入太深,必定了解許多外人不察的隱秘。僅憑這一點,就算梁韜不殺你,他的敵人要對你下手。”</p>
趙黍抬眼說:“也包括閣下麽?”</p>
“我更希望你說清楚,梁韜究竟要幹什麽。”懷明先生言道:“如果你有難言之隱……那就換我來發問,你隻要回答是或不是。”</p>
趙黍知道,這是用來對付被下了神魂禁製的問對技巧,但他其實未曾受梁韜禁製。</p>
懷明先生首先問道:“科儀法事主要是策動天地之氣,梁韜修為已屬當世頂峰,他仍然要借助你的科儀法事,可見所圖甚大。他是否要效法先賢往聖,於天地間設綱紀法度,以此拘製鬼神、掌握陰陽?”</p>
趙黍答:“是。”</p>
聽到這個回答懷明先生長吸一氣,重重點頭:“好……梁韜與崇玄館在過去大肆攻伐華胥國大小宗門,侵占別家福地,是否為此做準備?”</p>
“是。”趙黍點頭。</p>
懷明先生又問:“梁韜此事若成,是否會飛升成仙?”</p>
趙黍無法回答,因為到現在為止,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趙黍仍然不能保證自己可以布置出涵蓋整個華胥國的科儀法事。至於法事施展起來會有何種結果,趙黍也沒法確定。</p>
見趙黍沉默不答,懷明先生說:“也對,別人能否成仙,這種事本不該問。”</p>
懷明先生又問:“你幫助梁韜,是因為被要挾強迫?還是自願為之?”</p>
趙黍同樣不知該如何回答。若說要挾強迫,表麵上看似沒有,但趙黍自己不可能違背對方。梁韜沒有直接殺人搜魂,更多是擔心以術法搜魂所得不夠完善,稍有缺漏便難以彌補,還不如讓趙黍一邊修為精進,一邊提升法事之功。</p>
但趙黍也不全是受梁韜強迫,他自己確實不止一次幻想人間道國,如果自己的科儀法事真的能夠調攝天地之氣,從此使得一片天地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使百姓無饑寒凍餒之苦,甚至人人得聞仙法,那是何等美妙的未來?</p>
“難怪你會幫梁韜了。”懷明先生似乎明白了什麽:“就算他未曾向你許諾未來成就,但他要做的事,也正好切中你所想所願。願心一起,便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p>
趙黍拱手道:“我不清楚梁國師真實用意到底為何,但有些事情我還是想去試試。如果不成,我自無話可說,如果成功了……到時候再說吧。”</p>
不知為何,趙黍忽然想到蒼水河畔那鋪天蓋地的無數妖邪,當初它們屈身侍奉崇玄館,投獻定然豐厚。可到最後,梁韜照樣將群邪誅伐殆盡。</p>
如果來日法事功成,梁韜獨掌天綱地紀,法力無遠弗屆,趙黍更是無處躲藏,他要捏死自己比捏死螞蟻還容易。</p>
“其中利害,你自己好好斟酌吧。”懷明先生從身後取出一個竹筒:“這裏麵是你要輿圖,我掩去了蒼梧嶺一帶,但想來戰事不會延燒過去。如果九黎國執意繞道奔襲,我們可以替你攔下,但隻會將他們趕走,不會做多餘之事。”</p>
趙黍連忙雙手接過竹筒,裏麵是卷起的輿圖,他趕緊躬身揖拜:“多謝懷明先生,有此圖相助,作戰得利,許多兵士便能安然還家了。”</p>
……</p>
趙黍帶著輿圖返回蒹葭關,正想著如何扮出一副救援失利、對敵國深惡痛絕的模樣來,結果還沒進城,就收到三位館廨首座馳援蒹葭關的消息。</p>
“拜見三位首座。”</p>
府院正堂之中,明霞館首座丁飛綾、降真館首座虛舟子、飛廉館首座華翼子,身後各自帶有兩三名弟子,如此陣容讓趙黍不敢大意。</p>
“貞明侯辛苦了。”丁飛綾輕輕抬手:“蒹葭關經你整頓,處處可見軍備嚴謹。”</p>
“不敢,三位首座親臨,蒹葭關固若金湯,料想九黎妖人不敢進犯。”趙黍也不全是恭維之語,有館廨首座前來,自己壓力也減緩不少。</p>
丁飛綾說:“我們幾人此次來到蒹葭關,乃是奉國主之命,前來助陣。聽說韋將軍已經領軍出征,想先詢問貞明侯,眼下戰況如何?”</p>
趙黍趕緊說:“目前韋將軍正在壘薪道與九黎國大軍對峙,雖小有勝績,但敵方兵力仍占優勢,並且屢用疑兵,韋將軍不敢輕敵冒進。”</p>
“九黎國中可有高人現身?”虛舟子問道。</p>
趙黍搖頭:“前線傳來邸報,九黎國近來派出的巫祝,大多實力平平。並未見到如豐沮十巫、聖兕穀大祭司的高手,或許是潛伏軍中未出。”</p>
“這就奇怪了,我們之前在東勝都聽辛台丞說,九黎國方向有神光頻頻下照,分明是大巫祭神之舉,聲勢不小。”虛舟子困惑不已。</p>
趙黍暗自思忖起來,辛台丞的本事他也是聽說過的,當初赤雲都在星落郡鑄造神劍,辛台丞遠在東勝都也能望見氣象之變,他的話有相當分量,不可能在軍國大事上胡言亂語。</p>
“先前我偶然得知,九黎國曾有巫祝在關外紅花潭出沒,或許便是在尋找適合之所祭祀鬼神。”趙黍說:“目前那一帶已經為我軍所掌控,想來大巫祭神之舉,還要在更南方。”</p>
“此事不可輕忽。”丁飛綾對趙黍說:“不知貞明侯有何安排?”</p>
“不敢。”趙黍拱手低頭:“我也是奉韋將軍之命,守衛蒹葭關,以求軍需糧秣轉運充足。具體用兵,還是要請韋將軍下決斷。”</p>
丁飛綾問:“貞明侯先前離城,聽說是為了護送一批軍需?”</p>
“對。”趙黍也不敢多說軍需“被劫”的事,免得對方深究起來節外生枝。</p>
所幸三位首座顯然也沒有多管,丁飛綾說:“既如此,我們有必要赴往前線,到韋將軍帳下聽候任用了。”</p>
虛舟子言道:“蒹葭關亦是重地,恐怕要留人協助貞明侯。”</p>
丁飛綾微微頷首:“那就勞煩虛舟子首座留下?”</p>
“前線便辛苦二位了。”虛舟子拱手道。</p>
“兩位首座稍待,我這裏還有一物,煩請轉交給韋將軍。”趙黍回到靜室,取出自己在半道上臨摹的一份山林輿圖。</p>
“這是我來到蒹葭關後,召遣籙壇吏兵搜檢山川地形,大致繪製出的一幅輿圖。”趙黍說:“此圖較之目前軍中所有要更為詳盡,囊括群山之中人煙聚落、大小路徑、河道水源,也寫明部分妖邪巢穴方位。”</p>
丁飛綾展開圖卷端詳片刻,沉穩澹定如她,抬眼望向趙黍的目光也難掩震驚:“貞明侯,此圖是你所繪?”</p>
趙黍知道這幅圖太過詳盡,自己來到蒹葭關小半年,哪怕天天開壇做法也不可能將關外山川地理摸清。如此可見赤雲都弟子早已遍布關外村寨聚落,這樣才能繪製出這麽一副輿圖。</p>
“我……來到蒹葭關後,收服了一批本地妖鬼精怪為籙壇吏兵,它們在山林之中盤踞已久,如此才能繪製成圖。”趙黍瞎掰起來。</p>
虛舟子則稱讚點頭:“不愧是貞明侯,曆來冥通降筆之法,非持心至誠者難有所成,稍有不慎便是招惹陰物邪祟擾人靈明。貞明侯能運用得如此出神入化,我亦是由衷敬佩。”</p>
趙黍隻得露出一副後輩矜持模樣來,虛舟子應該不是替自己辯護,隻是以趙黍如今的身份地位,做出什麽事情來,都能讓一位館廨首座替他解釋出其中“深意”。</p>
如此趙黍難免想到梁韜,像他這樣的人,是否所有言行舉止都暗藏深意,需要旁人細加揣測呢?趙黍不敢肯定,起碼梁韜讓梁晦送來那盆蘭花,應該是有這種用意的。</p>
但趙黍又覺得,這說不定是梁韜刻意為之,偏偏要讓人覺得他高深莫測,不得不耗費心力去思考如何應對,如此梁韜便能給自己留足餘地。而他安排分身麵對朝廷,顯然就是要讓人無法量其深淺。</p>
“很好,能想明白這些,可見你悟道又深一層。”靈簫悄然說:“這就是為何有道之人理應隱藏自身。顯露聰明智慧,便會引來蠱惑欺瞞;顯露欲望追求,他人便能專設引誘。仙道要旨首重清靜無為,除了身心修持,也是處世之道。”</p>
“可照你這麽說,梁韜雖然借著分身應對世事,但他顯露出欲望追求,也不算太高明。”趙黍問。</p>
</p>
“梁韜把自己弄得幾乎舉國皆敵,這是他的劫數,但也是成就他的基石。何況他所求的,本就不是純粹的仙道成就。”靈簫說:“倒是有一人,看似顯露,卻把自己藏得極深。”</p>
“誰?”趙黍好奇問道。</p>
“連你沒看出來,可見他隱藏之深。”靈簫提醒道:“真正的深藏不露,可不是隱居山中,而是你與之相處日久,卻對他的真實用意視而不見。”</p>
趙黍被這一句點醒,問道:“你該不會是說……老師?”</p>
靈簫直言:“你還沒想明白?罷了,有些事我還是不點破,你自己慢慢想吧。”</p>
就趙黍所知,當時三公起兵,其實也獲得不少修士的協助。因為崇玄館先前借著朝廷推行館廨之製,大肆攻取洞府、奪占福地,使得華胥國內大小宗門、各路散修與之結仇甚深。</p>
這些修士礙於人心不齊、勢單力孤,過去麵對崇玄館時難以抵抗。而在三公之亂時,終於首次聯手。這些修士可能也是得到三公許諾,來日奪得君位,便有封賞任用、奪還洞府等好處。</p>
麵對如此局勢,也莫怪乎梁韜悍然出手,除了清明公,還順帶殺了不少修士。</p>
“楊柳君居然就是清明公……”趙黍驚疑非常:“可當年傳說,清明公被梁韜所殺,一家老小盡數喪生雷火之中,他居然能夠逃出生天?”</p>
“楊柳君還是清明公時,本就有修為在身。”懷明先生說:“若非遭劫重創,他如今修為隻會更高。”</p>
現在趙黍的修為,仍然比不過星落郡時的楊柳君,趙黍隱約覺得,此人即便尚未結化胎仙,恐怕也不遠了。</p>
“哪怕清明公能在梁國師手下生還,可他又為何會加入赤雲都?”趙黍不解。</p>
“他被別人所救,馬不停蹄逃離華胥國。”懷明先生冷哼一聲:“瞻明心腸軟,於是將他留下醫治。”</p>
了解到這些往事,趙黍感慨非常,一位曾身居高位的宗室成員,被梁韜害得家破人亡,也難怪會加入赤雲都。而且回想楊柳君的言行,恐怕他心中所恨,不止梁韜與崇玄館,恐怕還包括整個華胥國。</p>
“楊柳君性情偏激,如果當初鑄成神劍,主動離開星落郡,而不是貿然對付梁國師,往後若要報仇,何愁沒有機會?”趙黍搖頭道。</p>
懷明先生見他如此,忽然說:“怎麽?聽你這話,莫非也想殺梁韜?”</p>
“我並非……”</p>
不等趙黍說完,懷明先生搶白道:“也對,蒼水河畔你主動以自身為餌,幫助梁韜引出妖邪精怪,好讓他獨攬誅邪大功。哪怕是親兒子,也不過如此了吧。”</p>
聽到這話,趙黍心下慍怒,隻是按捺著沒有發作,解釋說:“若能誅滅邪精妖祟,我不介意跟梁國師合謀。”</p>
“隻怕你跟他合謀的,不止這一件事吧?”懷明先生帶著質問語氣。</p>
趙黍若無其事地反問:“那不知懷明先生覺得,以我這點淺薄修為,能跟梁國師合謀什麽事?”</p>
“你既已顯露真才實幹,就不要學別人搞什麽韜光養晦,隻會徒顯拙劣。”懷明先生冷笑道:“你趙黍的修為也不算淺薄了,何況以你在科儀法事上的造詣,別說華胥國,放眼天下也在有數之列。”</p>
“謬讚了。”趙黍並不覺得慶幸。</p>
“我要勸你一件事,梁韜或許拿什麽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話來蠱惑你,但此人私欲極重、難以饜足,言辭斷不可信。”懷明先生神色凝重:“他或許是要借助你的科儀法事,但你是否想過,自己如果涉足太深,未來處境將會如何?”</p>
趙黍沉默不語,懷明先生歎氣說:“梁韜此人或能共患難,卻未必能同富貴。你要幫他辦大事,事成之後,他斷然不能容你。</p>
哪怕你無心與他作對,但你卷入太深,必定了解許多外人不察的隱秘。僅憑這一點,就算梁韜不殺你,他的敵人要對你下手。”</p>
趙黍抬眼說:“也包括閣下麽?”</p>
“我更希望你說清楚,梁韜究竟要幹什麽。”懷明先生言道:“如果你有難言之隱……那就換我來發問,你隻要回答是或不是。”</p>
趙黍知道,這是用來對付被下了神魂禁製的問對技巧,但他其實未曾受梁韜禁製。</p>
懷明先生首先問道:“科儀法事主要是策動天地之氣,梁韜修為已屬當世頂峰,他仍然要借助你的科儀法事,可見所圖甚大。他是否要效法先賢往聖,於天地間設綱紀法度,以此拘製鬼神、掌握陰陽?”</p>
趙黍答:“是。”</p>
聽到這個回答懷明先生長吸一氣,重重點頭:“好……梁韜與崇玄館在過去大肆攻伐華胥國大小宗門,侵占別家福地,是否為此做準備?”</p>
“是。”趙黍點頭。</p>
懷明先生又問:“梁韜此事若成,是否會飛升成仙?”</p>
趙黍無法回答,因為到現在為止,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趙黍仍然不能保證自己可以布置出涵蓋整個華胥國的科儀法事。至於法事施展起來會有何種結果,趙黍也沒法確定。</p>
見趙黍沉默不答,懷明先生說:“也對,別人能否成仙,這種事本不該問。”</p>
懷明先生又問:“你幫助梁韜,是因為被要挾強迫?還是自願為之?”</p>
趙黍同樣不知該如何回答。若說要挾強迫,表麵上看似沒有,但趙黍自己不可能違背對方。梁韜沒有直接殺人搜魂,更多是擔心以術法搜魂所得不夠完善,稍有缺漏便難以彌補,還不如讓趙黍一邊修為精進,一邊提升法事之功。</p>
但趙黍也不全是受梁韜強迫,他自己確實不止一次幻想人間道國,如果自己的科儀法事真的能夠調攝天地之氣,從此使得一片天地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使百姓無饑寒凍餒之苦,甚至人人得聞仙法,那是何等美妙的未來?</p>
“難怪你會幫梁韜了。”懷明先生似乎明白了什麽:“就算他未曾向你許諾未來成就,但他要做的事,也正好切中你所想所願。願心一起,便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p>
趙黍拱手道:“我不清楚梁國師真實用意到底為何,但有些事情我還是想去試試。如果不成,我自無話可說,如果成功了……到時候再說吧。”</p>
不知為何,趙黍忽然想到蒼水河畔那鋪天蓋地的無數妖邪,當初它們屈身侍奉崇玄館,投獻定然豐厚。可到最後,梁韜照樣將群邪誅伐殆盡。</p>
如果來日法事功成,梁韜獨掌天綱地紀,法力無遠弗屆,趙黍更是無處躲藏,他要捏死自己比捏死螞蟻還容易。</p>
“其中利害,你自己好好斟酌吧。”懷明先生從身後取出一個竹筒:“這裏麵是你要輿圖,我掩去了蒼梧嶺一帶,但想來戰事不會延燒過去。如果九黎國執意繞道奔襲,我們可以替你攔下,但隻會將他們趕走,不會做多餘之事。”</p>
趙黍連忙雙手接過竹筒,裏麵是卷起的輿圖,他趕緊躬身揖拜:“多謝懷明先生,有此圖相助,作戰得利,許多兵士便能安然還家了。”</p>
……</p>
趙黍帶著輿圖返回蒹葭關,正想著如何扮出一副救援失利、對敵國深惡痛絕的模樣來,結果還沒進城,就收到三位館廨首座馳援蒹葭關的消息。</p>
“拜見三位首座。”</p>
府院正堂之中,明霞館首座丁飛綾、降真館首座虛舟子、飛廉館首座華翼子,身後各自帶有兩三名弟子,如此陣容讓趙黍不敢大意。</p>
“貞明侯辛苦了。”丁飛綾輕輕抬手:“蒹葭關經你整頓,處處可見軍備嚴謹。”</p>
“不敢,三位首座親臨,蒹葭關固若金湯,料想九黎妖人不敢進犯。”趙黍也不全是恭維之語,有館廨首座前來,自己壓力也減緩不少。</p>
丁飛綾說:“我們幾人此次來到蒹葭關,乃是奉國主之命,前來助陣。聽說韋將軍已經領軍出征,想先詢問貞明侯,眼下戰況如何?”</p>
趙黍趕緊說:“目前韋將軍正在壘薪道與九黎國大軍對峙,雖小有勝績,但敵方兵力仍占優勢,並且屢用疑兵,韋將軍不敢輕敵冒進。”</p>
“九黎國中可有高人現身?”虛舟子問道。</p>
趙黍搖頭:“前線傳來邸報,九黎國近來派出的巫祝,大多實力平平。並未見到如豐沮十巫、聖兕穀大祭司的高手,或許是潛伏軍中未出。”</p>
“這就奇怪了,我們之前在東勝都聽辛台丞說,九黎國方向有神光頻頻下照,分明是大巫祭神之舉,聲勢不小。”虛舟子困惑不已。</p>
趙黍暗自思忖起來,辛台丞的本事他也是聽說過的,當初赤雲都在星落郡鑄造神劍,辛台丞遠在東勝都也能望見氣象之變,他的話有相當分量,不可能在軍國大事上胡言亂語。</p>
“先前我偶然得知,九黎國曾有巫祝在關外紅花潭出沒,或許便是在尋找適合之所祭祀鬼神。”趙黍說:“目前那一帶已經為我軍所掌控,想來大巫祭神之舉,還要在更南方。”</p>
“此事不可輕忽。”丁飛綾對趙黍說:“不知貞明侯有何安排?”</p>
“不敢。”趙黍拱手低頭:“我也是奉韋將軍之命,守衛蒹葭關,以求軍需糧秣轉運充足。具體用兵,還是要請韋將軍下決斷。”</p>
丁飛綾問:“貞明侯先前離城,聽說是為了護送一批軍需?”</p>
“對。”趙黍也不敢多說軍需“被劫”的事,免得對方深究起來節外生枝。</p>
所幸三位首座顯然也沒有多管,丁飛綾說:“既如此,我們有必要赴往前線,到韋將軍帳下聽候任用了。”</p>
虛舟子言道:“蒹葭關亦是重地,恐怕要留人協助貞明侯。”</p>
丁飛綾微微頷首:“那就勞煩虛舟子首座留下?”</p>
“前線便辛苦二位了。”虛舟子拱手道。</p>
“兩位首座稍待,我這裏還有一物,煩請轉交給韋將軍。”趙黍回到靜室,取出自己在半道上臨摹的一份山林輿圖。</p>
“這是我來到蒹葭關後,召遣籙壇吏兵搜檢山川地形,大致繪製出的一幅輿圖。”趙黍說:“此圖較之目前軍中所有要更為詳盡,囊括群山之中人煙聚落、大小路徑、河道水源,也寫明部分妖邪巢穴方位。”</p>
丁飛綾展開圖卷端詳片刻,沉穩澹定如她,抬眼望向趙黍的目光也難掩震驚:“貞明侯,此圖是你所繪?”</p>
趙黍知道這幅圖太過詳盡,自己來到蒹葭關小半年,哪怕天天開壇做法也不可能將關外山川地理摸清。如此可見赤雲都弟子早已遍布關外村寨聚落,這樣才能繪製出這麽一副輿圖。</p>
“我……來到蒹葭關後,收服了一批本地妖鬼精怪為籙壇吏兵,它們在山林之中盤踞已久,如此才能繪製成圖。”趙黍瞎掰起來。</p>
虛舟子則稱讚點頭:“不愧是貞明侯,曆來冥通降筆之法,非持心至誠者難有所成,稍有不慎便是招惹陰物邪祟擾人靈明。貞明侯能運用得如此出神入化,我亦是由衷敬佩。”</p>
趙黍隻得露出一副後輩矜持模樣來,虛舟子應該不是替自己辯護,隻是以趙黍如今的身份地位,做出什麽事情來,都能讓一位館廨首座替他解釋出其中“深意”。</p>
如此趙黍難免想到梁韜,像他這樣的人,是否所有言行舉止都暗藏深意,需要旁人細加揣測呢?趙黍不敢肯定,起碼梁韜讓梁晦送來那盆蘭花,應該是有這種用意的。</p>
但趙黍又覺得,這說不定是梁韜刻意為之,偏偏要讓人覺得他高深莫測,不得不耗費心力去思考如何應對,如此梁韜便能給自己留足餘地。而他安排分身麵對朝廷,顯然就是要讓人無法量其深淺。</p>
“很好,能想明白這些,可見你悟道又深一層。”靈簫悄然說:“這就是為何有道之人理應隱藏自身。顯露聰明智慧,便會引來蠱惑欺瞞;顯露欲望追求,他人便能專設引誘。仙道要旨首重清靜無為,除了身心修持,也是處世之道。”</p>
“可照你這麽說,梁韜雖然借著分身應對世事,但他顯露出欲望追求,也不算太高明。”趙黍問。</p>
</p>
“梁韜把自己弄得幾乎舉國皆敵,這是他的劫數,但也是成就他的基石。何況他所求的,本就不是純粹的仙道成就。”靈簫說:“倒是有一人,看似顯露,卻把自己藏得極深。”</p>
“誰?”趙黍好奇問道。</p>
“連你沒看出來,可見他隱藏之深。”靈簫提醒道:“真正的深藏不露,可不是隱居山中,而是你與之相處日久,卻對他的真實用意視而不見。”</p>
趙黍被這一句點醒,問道:“你該不會是說……老師?”</p>
靈簫直言:“你還沒想明白?罷了,有些事我還是不點破,你自己慢慢想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