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城外荒郊,趙黍站在石壁前,一手提青玄筆、一手端著兵籍名冊。筆尖凝煉金煞,在石壁表麵刻下一個個陣亡將士的名字。</p>
一旁張延壽手捧燭火,看著石壁上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也止不住眼睛發酸。</p>
把陣亡將士的名字全數刻錄下來後,趙黍輕輕拂袖,吹散滿地石礫,他回身望去,眼前是一座大墓,合葬了那些尋不到家人親卷的將士遺骸。</p>
用竹竿挑起的魂幡,好似戰場上號令三軍的大纛,在夜風中揚動不止。</p>
恍忽間,趙黍好像看到了那群奮不顧身的英勇將士,他們的魂靈似乎在此地駐留不去,軍陣羅列,氣勢森然。</p>
趙黍眼前朦朧,立身墳丘前行水火煉度之儀,法水滌蕩、丹火破穢,眾將士一個個受煉上升。</p>
“拜別趙執事。”</p>
“貞明侯,保重!”</p>
“趙頭兒,你是頂天立地的漢子!”</p>
“我們先走一步。”</p>
一聲聲道別、一句句珍重,在天地間回蕩,平地狂風驟起,吹得魂幡飛脫,好似化為一條通天梯航,承載英魂上升。眾將士飄然而起,朝著地麵上的趙黍躬身揖拜。</p>
張延壽並無洞照陰陽的眼力,但此刻也察覺到一絲不同尋常,不由自主地默默祝禱起來。</p>
待得風聲止息,四周墳丘靜悄如昔,並無絲毫鬼魅,唯餘空靈肅穆。</p>
法事已畢,張延壽見趙黍木然佇立良久,小心上前探視,發現他淚流滿麵。</p>
“趙長史,您……”</p>
趙黍擦去眼淚,無論他人如何寬慰,他始終覺得是自己的無能,致使眾將士殞命。</p>
“都是我的錯。”趙黍說:“沒能讓將士們平安返回家鄉。”</p>
從僑張村出來的一眾鄉勇,幾乎全都死於大蛇幽燭。隻因為趙黍習慣讓張延壽負責給韋將軍傳遞書信,所以當時並不在蒹葭關,僥幸躲過一劫。</p>
隻是如今他要孤身一人,帶著眾人遺骨和撫恤返回家鄉。趙黍甚至無法想象,張延壽回到僑張村後,要如何麵對同鄉袍澤的家人?要如何告知這樁驚天噩耗?</p>
即便煉度魂靈上升,感應到亡者的祝福。可眾將士的家人隻希望他們能夠平安歸家,對於趙黍恐怕並無謝意,隻有惡毒的咒罵,再多的撫恤也不足以挽回。</p>
趙黍步伐沉重,來到附近一座墳丘前,賀當關安息於此。趙黍取出解憂爵,接引絲絲清氣化為仙釀,然後澆灑在賀當關墳前。</p>
“當初龍藏浦偶遇,你我因此結緣。”趙黍語氣沉重:“我原本打算,此次戰事過後,保舉你升任校尉之職,討一個名正言順的好出身,不必總是跟在我身邊當護衛。”</p>
其實這段日子相處下來,趙黍也明白賀當關並無修仙學道的資質悟性,傳授給他的《素脈丹心訣》也無明顯進境。</p>
修煉之事勉強不來,如果資質不合,更不必空耗歲月在此。趙黍知曉賀當關更希望出人頭地、光耀祖宗,本來都想好讓韋將軍把賀當關收入武魁軍,可惜事態變化讓人猝不及防。</p>
此刻不管如何悔恨也無補於事,大蛇幽燭已被斬殺,豐沮十巫一朝覆滅,經此挫敗,南土群神也沒了動靜。</p>
收拾好東西離開,趙黍忍不住回頭望去,荒涼郊野上,墳丘起伏、雜草叢生,隻剩下自己和張延壽的寂寥孤影。</p>
“你是擔心此處日後無人料理麽?”一個聲音忽然傳來。</p>
趙黍瞬間握上青玄筆,就見路旁有一名老者提著燈籠,燈光昏暗,隱約可見他雙眼蒙布。</p>
老者出現之前趙黍毫無察覺,這段日子的經曆,讓他唯恐來者不善,於是充滿警惕地問道:“閣下是什麽人?為何出現在此?”</p>
“我的孩子埋在這裏了,想來看看。”老者說。</p>
趙黍並不相信,言道:“眼下天色昏暗,老人家不妨等天亮再來。”</p>
老者指了指自己的蒙布雙眼:“小兄弟,你覺得白天黑夜,對我來說有差別麽?”</p>
“故弄玄虛。”趙黍低聲冷哼,如今他心情不佳,不想跟人辯論。</p>
老者卻嗬嗬笑了:“小兄弟眼力超群,看得見鬼神,就不知能否分清世道人心昏明與否?”</p>
趙黍聽出對方話裏有話,於是皺眉逼問:“你到底是誰?”</p>
老者吟詠起來:“無為洞明於內,光景明照於外,真常盛明之道,故遂成高仙矣。”</p>
趙黍深通經籍之學,立刻聽懂對方所指,微訝問道:“你是……赤雲三老之一的景明先生?”</p>
“正是。”老者點頭。</p>
“閣下為何出現在此?”趙黍問話同時,小心戒備,張延壽則是一臉震驚與不解。</p>
“放心,附近無人窺視。”景明先生言道:“我是來祭奠亡者,順便聊表歉意。”</p>
“歉意?”趙黍不解。</p>
景明先生長歎一聲:“之前豐沮十巫突襲蒹葭關與角虺窟,我們在蒼梧嶺也有察覺。當時懷明一心要下山助你,被我勸阻了。若是有他出手,或許能保住更多人的性命。我自詡舍肉眼、得天目,奈何仍有盲目短視之處。”</p>
趙黍則說:“閣下言重了,你們赤雲都不是已經派出那位儺麵劍客出手解救麽?就連那條有邪神附體的大蛇也被他斬殺。”</p>
“我正要向你說明此事。”景明先生言道:“那名儺麵劍客並非我赤雲都一員,其人自作主張,非是我們所能號令調度。”</p>
趙黍一驚,連忙說:“可是赤雲都在星落郡鑄成神劍,怎麽會讓外人持劍?”</p>
景明先生輕輕抬手,示意趙黍兩人坐下,也不讓張延壽回避,他說道:“你應該知曉楊柳君此人的身份了,他身為華胥國宗親,三公之亂後被我赤雲都所救。他智計謀略皆是不凡,投入赤雲都後,幾次協助我等破敵,因此深受同道所敬。</p>
但楊柳君性情偏激,並且與梁韜有刻骨仇恨,十年前赤雲都遭劫、率眾避入蒼梧嶺後,他不甘心困守窮山惡水,一直認為要在華胥國各地興兵舉事。</p>
赤雲都內也有一批弟子仇心熾烈,於是隨楊柳君出走,最終選擇在星落郡另外舉兵。而至於神劍一事,更多是楊柳君與別人謀劃安排,蒼梧嶺中雖有耳聞,卻無幹涉。”</p>
趙黍略作思索,言道:“我其實早就懷疑,楊柳君跟朝中某個位高權重之人有所往來。他們在星落郡煉製的罡風驛旗,乃是以雲錦為基,此等事物非朝中卿貴不可得。如此說來,楊柳君在星落郡鑄造神劍,也是得了這位大人物的襄助?”</p>
“這是你自己猜到的。”景明先生不置可否。</p>
趙黍目光深邃,景明先生應該是知曉此人身份,但他顯然不打算言明。</p>
“閣下特來告知此事,不知有何指教?”趙黍問道。</p>
“指教倒談不上。”景明先生說:“我反而想問你,如何看待梁韜此人?”</p>
趙黍一時間還真不知該怎麽回答,敲著膝蓋沉吟道:“若談修為境界,梁國師縱然不是昆侖洲第一人,當世能與之比肩者也沒有幾個。隻是他不像世外仙家那樣清靜無為,謀圖甚大,心計亦深。”</p>
“身懷超凡修為,自然會有遠勝凡人之欲。”景明先生說:“即便是得道仙家,也免不得生出自家妙法專深、意欲弘揚廣大的心思。</p>
如梁韜此輩,他所作所為並非出於尋常人滿足一己私欲的心思,而是認定自己所修所悟直指大道,認定隻有自己能夠點化眾生。更甚者,隻有他所開之門,才是正宗,其餘一切俱是旁門。”</p>
趙黍聽到這話不是震驚,而是有一種大獲啟悟的感受。他以前對於梁韜意圖開創人間道國,總是欠缺足夠深刻的領會,覺得以梁韜的修為境界、身份地位,實在沒必要為了滿足一己私欲而深涉凡塵,以至於到了有些自尋煩惱的程度。</p>
可現在聽景明先生所說,梁韜開創人間道國,固然也懷有私欲,但已經超出常人口腹聲色、權勢地位的追求,而近乎於是一種“理想”。</p>
“不過……”趙黍疑惑未消:“梁國師為了達成目的,可謂是不擇手段。為了證己所悟,不惜大興殺戮,甚至逼害他人,如此也能證道麽?”</p>
景明先生輕輕搖頭:“欲證己悟而罔顧所造禍福,一心傲視眾生而不以他人為念,他若能證道,將成天地大害、仙道之賊也。梁韜的高明在於他修為境界,可危害也在於此。</p>
就像位高權重之人,若心存百姓,自然造福萬民、護國安邦;倘若隻求滿足私欲,貪贓枉法、竊用公器,便是遺禍無窮。”</p>
趙黍聞言沉思良久,隨後問道:“閣下說明此事,是希望我做什麽嗎?”</p>
景明先生言道:“以你的修為,想要直接悖逆梁韜斷難做到,我們不會強人所難。但是希望你好好想想,梁韜證道成事之日,你會站在哪裏?是否還能像今日這般,將眾多默默無聞之人的名字刻錄下來?”</p>
趙黍沒有答話,景明先生緩緩起身,將手中燈籠遞給趙黍:“前路昏暗凶險,你要小心。”</p>
“多謝。”趙黍接過燈籠,躬身拜謝,可是不等對方遠去,趕緊開口說:“我身旁這位叫張延壽,也是僑張村人士,不知景明先生怎麽看?”</p>
“根骨確實不俗,也難得心性穩重。”景明先生拍了拍張延壽的肩膀:“先回僑張村,把鄉人安撫好,就是傳法之前的考驗。”</p>
張延壽低頭稱是,並沒有聞喜忘形。趙黍一看便知此人乃是難見的修仙苗子,若是善加點撥,日後成就不可限量。</p>
……</p>
趙黍輕敲門扉,片刻之後才聽見屋中的鷺忘機說道:“貞明侯請進。”</p>
推門進屋,就見鷺忘機坐在榻上,身處室內依舊頭戴帷帽,不露麵容。</p>
趙黍曾隱約見到鷺忘機麵帶瘢痕,見她如此,心下暗歎,上前探問:“道友傷勢如何?”</p>
“尚不能下地行走,但生機無虞,多謝貞明侯關心。”鷺忘機說。</p>
趙黍神色苦悶:“是我拖累道友了,還使得你師傳瑤琴遭毀。”</p>
“貞明侯不必如此。”鷺忘機微微搖頭:“有形之物終會腐朽,無需過於在意。”</p>
“道友越這麽說,我反倒越愧疚了。”趙黍支著額頭說:“稍後我可能要回東勝都,若是得閑,我打算為道友斫木製琴,道友是否願意同行?”</p>
“這是自然。”鷺忘機見趙黍眉宇愁色不去,言道:“貞明侯,有心是好,但不要過於掛懷了。”</p>
“是。”</p>
正要閑聊幾句,屋外忽然來人說前線將士返回,趙黍隻得告辭忙碌。</p>
“貞明侯!你沒事吧?”</p>
丁沐秋風風火火趕來府院,上來就說:“你是不知道,我們在前線聽說豐沮十巫突襲角虺窟和蒹葭關,大家都緊張不安,唯恐你貞明侯出意外。”</p>
旁邊有明霞館弟子掩嘴笑道:“明明是師姐你念念不忘,嚷著要回蒹葭關,還是首座出麵不準你搗亂。”</p>
“少說兩句會死啊!”丁沐秋立刻上去堵住同門的嘴巴。</p>
趙黍見他們耍鬧,不由得苦笑。角虺窟和蒹葭關突生變數,雖然戰況激烈,但說到底不過是半日之事,等消息傳到前線,一切都已結束。張端景後續派人傳信韋將軍,因此沒讓前線兵馬大舉折返。</p>
</p>
“你們現在回來,那說明仗打完了?”趙黍問。</p>
丁沐秋一副沒過癮的模樣:“別提了,那些九黎蠻子跑得比兔子還快。我們在前線根本沒幾場正經戰鬥,還不如丹塗縣外殺得爽快!”</p>
“沒有就好。”趙黍親曆過屍山血海,實在不希望這些同道要直麵劇烈戰事。</p>
“差點忘了,這是韋將軍給你的信。”丁沐秋給趙黍遞來一封書信。</p>
趙黍瞧了一眼,那並非是羽檄軍情,而是個人私信。他拆開翻閱,韋將軍在信中言明自己稍後將回朝述職,他猜測趙黍估計也不能長留蒹葭關,提醒他若是朝廷有旨意來到,不要頂撞違逆——</p>
“武魁軍乃你我二人苦心而成,鄙人選兵拔將、趙侯為師育人,若縱一時之情,恐禍連軍中將士,重現昔日天祿、赤雲之禍。如今大戰已定,趙侯功成名就、威震昆侖,何不醉臥山林,享清靜富貴?趙侯乃聰慧絕頂之人,當思進退之道,慎之慎之。”</p>
一旁張延壽手捧燭火,看著石壁上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也止不住眼睛發酸。</p>
把陣亡將士的名字全數刻錄下來後,趙黍輕輕拂袖,吹散滿地石礫,他回身望去,眼前是一座大墓,合葬了那些尋不到家人親卷的將士遺骸。</p>
用竹竿挑起的魂幡,好似戰場上號令三軍的大纛,在夜風中揚動不止。</p>
恍忽間,趙黍好像看到了那群奮不顧身的英勇將士,他們的魂靈似乎在此地駐留不去,軍陣羅列,氣勢森然。</p>
趙黍眼前朦朧,立身墳丘前行水火煉度之儀,法水滌蕩、丹火破穢,眾將士一個個受煉上升。</p>
“拜別趙執事。”</p>
“貞明侯,保重!”</p>
“趙頭兒,你是頂天立地的漢子!”</p>
“我們先走一步。”</p>
一聲聲道別、一句句珍重,在天地間回蕩,平地狂風驟起,吹得魂幡飛脫,好似化為一條通天梯航,承載英魂上升。眾將士飄然而起,朝著地麵上的趙黍躬身揖拜。</p>
張延壽並無洞照陰陽的眼力,但此刻也察覺到一絲不同尋常,不由自主地默默祝禱起來。</p>
待得風聲止息,四周墳丘靜悄如昔,並無絲毫鬼魅,唯餘空靈肅穆。</p>
法事已畢,張延壽見趙黍木然佇立良久,小心上前探視,發現他淚流滿麵。</p>
“趙長史,您……”</p>
趙黍擦去眼淚,無論他人如何寬慰,他始終覺得是自己的無能,致使眾將士殞命。</p>
“都是我的錯。”趙黍說:“沒能讓將士們平安返回家鄉。”</p>
從僑張村出來的一眾鄉勇,幾乎全都死於大蛇幽燭。隻因為趙黍習慣讓張延壽負責給韋將軍傳遞書信,所以當時並不在蒹葭關,僥幸躲過一劫。</p>
隻是如今他要孤身一人,帶著眾人遺骨和撫恤返回家鄉。趙黍甚至無法想象,張延壽回到僑張村後,要如何麵對同鄉袍澤的家人?要如何告知這樁驚天噩耗?</p>
即便煉度魂靈上升,感應到亡者的祝福。可眾將士的家人隻希望他們能夠平安歸家,對於趙黍恐怕並無謝意,隻有惡毒的咒罵,再多的撫恤也不足以挽回。</p>
趙黍步伐沉重,來到附近一座墳丘前,賀當關安息於此。趙黍取出解憂爵,接引絲絲清氣化為仙釀,然後澆灑在賀當關墳前。</p>
“當初龍藏浦偶遇,你我因此結緣。”趙黍語氣沉重:“我原本打算,此次戰事過後,保舉你升任校尉之職,討一個名正言順的好出身,不必總是跟在我身邊當護衛。”</p>
其實這段日子相處下來,趙黍也明白賀當關並無修仙學道的資質悟性,傳授給他的《素脈丹心訣》也無明顯進境。</p>
修煉之事勉強不來,如果資質不合,更不必空耗歲月在此。趙黍知曉賀當關更希望出人頭地、光耀祖宗,本來都想好讓韋將軍把賀當關收入武魁軍,可惜事態變化讓人猝不及防。</p>
此刻不管如何悔恨也無補於事,大蛇幽燭已被斬殺,豐沮十巫一朝覆滅,經此挫敗,南土群神也沒了動靜。</p>
收拾好東西離開,趙黍忍不住回頭望去,荒涼郊野上,墳丘起伏、雜草叢生,隻剩下自己和張延壽的寂寥孤影。</p>
“你是擔心此處日後無人料理麽?”一個聲音忽然傳來。</p>
趙黍瞬間握上青玄筆,就見路旁有一名老者提著燈籠,燈光昏暗,隱約可見他雙眼蒙布。</p>
老者出現之前趙黍毫無察覺,這段日子的經曆,讓他唯恐來者不善,於是充滿警惕地問道:“閣下是什麽人?為何出現在此?”</p>
“我的孩子埋在這裏了,想來看看。”老者說。</p>
趙黍並不相信,言道:“眼下天色昏暗,老人家不妨等天亮再來。”</p>
老者指了指自己的蒙布雙眼:“小兄弟,你覺得白天黑夜,對我來說有差別麽?”</p>
“故弄玄虛。”趙黍低聲冷哼,如今他心情不佳,不想跟人辯論。</p>
老者卻嗬嗬笑了:“小兄弟眼力超群,看得見鬼神,就不知能否分清世道人心昏明與否?”</p>
趙黍聽出對方話裏有話,於是皺眉逼問:“你到底是誰?”</p>
老者吟詠起來:“無為洞明於內,光景明照於外,真常盛明之道,故遂成高仙矣。”</p>
趙黍深通經籍之學,立刻聽懂對方所指,微訝問道:“你是……赤雲三老之一的景明先生?”</p>
“正是。”老者點頭。</p>
“閣下為何出現在此?”趙黍問話同時,小心戒備,張延壽則是一臉震驚與不解。</p>
“放心,附近無人窺視。”景明先生言道:“我是來祭奠亡者,順便聊表歉意。”</p>
“歉意?”趙黍不解。</p>
景明先生長歎一聲:“之前豐沮十巫突襲蒹葭關與角虺窟,我們在蒼梧嶺也有察覺。當時懷明一心要下山助你,被我勸阻了。若是有他出手,或許能保住更多人的性命。我自詡舍肉眼、得天目,奈何仍有盲目短視之處。”</p>
趙黍則說:“閣下言重了,你們赤雲都不是已經派出那位儺麵劍客出手解救麽?就連那條有邪神附體的大蛇也被他斬殺。”</p>
“我正要向你說明此事。”景明先生言道:“那名儺麵劍客並非我赤雲都一員,其人自作主張,非是我們所能號令調度。”</p>
趙黍一驚,連忙說:“可是赤雲都在星落郡鑄成神劍,怎麽會讓外人持劍?”</p>
景明先生輕輕抬手,示意趙黍兩人坐下,也不讓張延壽回避,他說道:“你應該知曉楊柳君此人的身份了,他身為華胥國宗親,三公之亂後被我赤雲都所救。他智計謀略皆是不凡,投入赤雲都後,幾次協助我等破敵,因此深受同道所敬。</p>
但楊柳君性情偏激,並且與梁韜有刻骨仇恨,十年前赤雲都遭劫、率眾避入蒼梧嶺後,他不甘心困守窮山惡水,一直認為要在華胥國各地興兵舉事。</p>
赤雲都內也有一批弟子仇心熾烈,於是隨楊柳君出走,最終選擇在星落郡另外舉兵。而至於神劍一事,更多是楊柳君與別人謀劃安排,蒼梧嶺中雖有耳聞,卻無幹涉。”</p>
趙黍略作思索,言道:“我其實早就懷疑,楊柳君跟朝中某個位高權重之人有所往來。他們在星落郡煉製的罡風驛旗,乃是以雲錦為基,此等事物非朝中卿貴不可得。如此說來,楊柳君在星落郡鑄造神劍,也是得了這位大人物的襄助?”</p>
“這是你自己猜到的。”景明先生不置可否。</p>
趙黍目光深邃,景明先生應該是知曉此人身份,但他顯然不打算言明。</p>
“閣下特來告知此事,不知有何指教?”趙黍問道。</p>
“指教倒談不上。”景明先生說:“我反而想問你,如何看待梁韜此人?”</p>
趙黍一時間還真不知該怎麽回答,敲著膝蓋沉吟道:“若談修為境界,梁國師縱然不是昆侖洲第一人,當世能與之比肩者也沒有幾個。隻是他不像世外仙家那樣清靜無為,謀圖甚大,心計亦深。”</p>
“身懷超凡修為,自然會有遠勝凡人之欲。”景明先生說:“即便是得道仙家,也免不得生出自家妙法專深、意欲弘揚廣大的心思。</p>
如梁韜此輩,他所作所為並非出於尋常人滿足一己私欲的心思,而是認定自己所修所悟直指大道,認定隻有自己能夠點化眾生。更甚者,隻有他所開之門,才是正宗,其餘一切俱是旁門。”</p>
趙黍聽到這話不是震驚,而是有一種大獲啟悟的感受。他以前對於梁韜意圖開創人間道國,總是欠缺足夠深刻的領會,覺得以梁韜的修為境界、身份地位,實在沒必要為了滿足一己私欲而深涉凡塵,以至於到了有些自尋煩惱的程度。</p>
可現在聽景明先生所說,梁韜開創人間道國,固然也懷有私欲,但已經超出常人口腹聲色、權勢地位的追求,而近乎於是一種“理想”。</p>
“不過……”趙黍疑惑未消:“梁國師為了達成目的,可謂是不擇手段。為了證己所悟,不惜大興殺戮,甚至逼害他人,如此也能證道麽?”</p>
景明先生輕輕搖頭:“欲證己悟而罔顧所造禍福,一心傲視眾生而不以他人為念,他若能證道,將成天地大害、仙道之賊也。梁韜的高明在於他修為境界,可危害也在於此。</p>
就像位高權重之人,若心存百姓,自然造福萬民、護國安邦;倘若隻求滿足私欲,貪贓枉法、竊用公器,便是遺禍無窮。”</p>
趙黍聞言沉思良久,隨後問道:“閣下說明此事,是希望我做什麽嗎?”</p>
景明先生言道:“以你的修為,想要直接悖逆梁韜斷難做到,我們不會強人所難。但是希望你好好想想,梁韜證道成事之日,你會站在哪裏?是否還能像今日這般,將眾多默默無聞之人的名字刻錄下來?”</p>
趙黍沒有答話,景明先生緩緩起身,將手中燈籠遞給趙黍:“前路昏暗凶險,你要小心。”</p>
“多謝。”趙黍接過燈籠,躬身拜謝,可是不等對方遠去,趕緊開口說:“我身旁這位叫張延壽,也是僑張村人士,不知景明先生怎麽看?”</p>
“根骨確實不俗,也難得心性穩重。”景明先生拍了拍張延壽的肩膀:“先回僑張村,把鄉人安撫好,就是傳法之前的考驗。”</p>
張延壽低頭稱是,並沒有聞喜忘形。趙黍一看便知此人乃是難見的修仙苗子,若是善加點撥,日後成就不可限量。</p>
……</p>
趙黍輕敲門扉,片刻之後才聽見屋中的鷺忘機說道:“貞明侯請進。”</p>
推門進屋,就見鷺忘機坐在榻上,身處室內依舊頭戴帷帽,不露麵容。</p>
趙黍曾隱約見到鷺忘機麵帶瘢痕,見她如此,心下暗歎,上前探問:“道友傷勢如何?”</p>
“尚不能下地行走,但生機無虞,多謝貞明侯關心。”鷺忘機說。</p>
趙黍神色苦悶:“是我拖累道友了,還使得你師傳瑤琴遭毀。”</p>
“貞明侯不必如此。”鷺忘機微微搖頭:“有形之物終會腐朽,無需過於在意。”</p>
“道友越這麽說,我反倒越愧疚了。”趙黍支著額頭說:“稍後我可能要回東勝都,若是得閑,我打算為道友斫木製琴,道友是否願意同行?”</p>
“這是自然。”鷺忘機見趙黍眉宇愁色不去,言道:“貞明侯,有心是好,但不要過於掛懷了。”</p>
“是。”</p>
正要閑聊幾句,屋外忽然來人說前線將士返回,趙黍隻得告辭忙碌。</p>
“貞明侯!你沒事吧?”</p>
丁沐秋風風火火趕來府院,上來就說:“你是不知道,我們在前線聽說豐沮十巫突襲角虺窟和蒹葭關,大家都緊張不安,唯恐你貞明侯出意外。”</p>
旁邊有明霞館弟子掩嘴笑道:“明明是師姐你念念不忘,嚷著要回蒹葭關,還是首座出麵不準你搗亂。”</p>
“少說兩句會死啊!”丁沐秋立刻上去堵住同門的嘴巴。</p>
趙黍見他們耍鬧,不由得苦笑。角虺窟和蒹葭關突生變數,雖然戰況激烈,但說到底不過是半日之事,等消息傳到前線,一切都已結束。張端景後續派人傳信韋將軍,因此沒讓前線兵馬大舉折返。</p>
</p>
“你們現在回來,那說明仗打完了?”趙黍問。</p>
丁沐秋一副沒過癮的模樣:“別提了,那些九黎蠻子跑得比兔子還快。我們在前線根本沒幾場正經戰鬥,還不如丹塗縣外殺得爽快!”</p>
“沒有就好。”趙黍親曆過屍山血海,實在不希望這些同道要直麵劇烈戰事。</p>
“差點忘了,這是韋將軍給你的信。”丁沐秋給趙黍遞來一封書信。</p>
趙黍瞧了一眼,那並非是羽檄軍情,而是個人私信。他拆開翻閱,韋將軍在信中言明自己稍後將回朝述職,他猜測趙黍估計也不能長留蒹葭關,提醒他若是朝廷有旨意來到,不要頂撞違逆——</p>
“武魁軍乃你我二人苦心而成,鄙人選兵拔將、趙侯為師育人,若縱一時之情,恐禍連軍中將士,重現昔日天祿、赤雲之禍。如今大戰已定,趙侯功成名就、威震昆侖,何不醉臥山林,享清靜富貴?趙侯乃聰慧絕頂之人,當思進退之道,慎之慎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