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將門有烈母
下卷三十六章
劉裕看著朱齡石喝完第三杯酒,心事重重地歎了口氣。朱齡石放下杯子,看著劉裕鬢間越來越多的白頭發,再看他杯中的酒沒怎麽動,不得不相信劉裕這樣叱吒風雲的人也會垂垂老去。
“宋公為什麽事歎息呢?”
這一問引出另一聲歎息。
長安方麵前幾天送來的奏報,讓劉裕的心情壞到了極點。原本以為劉義真縱然不成熟,也不至於完全失去章法,孰料才坐鎮一年,已經把府中軍中搞得烏煙瘴氣,一點點蝕掉了乃父金戈鐵馬打來的那點本錢。大夏固然不可與爭鋒,但也並非純然不能周旋,現在這樣全軍龜縮在長安城內,糧草坐吃山空,軍心日漸萎縮,正好給對方以圍困全殲的最好便利。以前聽劉穆之講三國典故,說曹操笑話劉表的兒子都是“豚犬”,現在看來,自己這個兒子也比豬崽子狗崽子強不到哪去。
奏報最後,劉義真聲稱自己可以堅守到開河,希望父親屆時能如同北伐進軍時那樣,派出大隊水師,滿載軍隊和糧秣,溯河而上,裏外夾擊匈奴人。
劉裕隻能苦笑。這兒子,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還以為軍隊像是雨後的蘑菇,隨便伸伸手就能摘一筐!要說軍隊不是沒有,但現在十個指頭按虱子,哪一根都動不了,而其中利害玄機,又不能對長安方麵明說。做父親的即將在江東做一件大事,必須把所有心腹良將、信臣精卒都聚攏在身邊,以隨時應對不測之變。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關中那邊獨當一麵,即便不能開疆拓土,也要守住家業,不要給這邊添亂,不要讓這邊分神。可是!這個敗家子!他連這點都做不到!
殺王修尤其讓他駭然。把王修的密信轉給劉義真。本意是讓後者好好照照鏡子,看看人家眼裏他都墮落成什麽樣子了。信使走後,他曾經後悔過,生恐劉義真想歪了,會對王修有不利之舉。後來覺得劉義真畢竟還是個單純的孩子,不會有那麽深的心機。縱然恨王修,也不至於對他有過分的舉動。再說了,誰都知道王修是他劉裕親自任命的刺史府長史,是他多年欣賞、栽培、重用的人,留在關中就是輔佐兒子的。要想動他,不能不看這個宋公的臉色。誰料竟然就殺了!還在奏報裏找了個語焉不詳的謀反罪名。笑話!一介書生,七尺微命,圍在一群武將中,腦袋被驢踢了才會謀反!
恨不得生出長長一隻手,把這個不爭氣的兔崽子從關中直接拎到江東,按在胡床上狠狠地揍一頓屁股。
但最終還是歎了口氣:畢竟才是個13歲的孩子,就算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良久。渾身上下就算都是鐵來,又能打出多少權謀的釘子呢?如果關中形勢就這樣糜爛下去,這個親骨肉十有八九就折在那裏了。
不由得心頭一寒。
方今之計。唯有派人接替劉義真,這樣一則把他救出險境,二則盡力扭轉局勢。
派誰去呢?
今天的關中,已經被北府老將們視為不祥之地,越是有本事的越遭逢厄運。王鎮惡、沈田子、王修相繼橫死,孤軍困在長安城內。就算是有補天的功夫,也很難在這種態勢下有所作為。能自保就算是很有道行了。而劉裕的江東棋盤上,目下也很難挪動哪個棋子。檀道濟、沈林子這樣的一流戰將。都統領重兵,卡著要害州郡和江淮要塞,不到了劉裕完成既定計劃的時候,挪挪腳都不行!
輾轉幾宿,想起來一個人。
朱齡石。
朱齡石膽大心細,文武兼備,有方麵之才,在軍中很受擁戴。此時的官職,是劉裕身邊的相國右司馬,位高權重,職銜高於關中諸將,和劉義真平級,有威望節製三軍。更關鍵的是他和傅弘之、毛修之都能搞好關係。傅弘之從軍之初,曾經犯下死罪,是朱齡石愛才,費了好大氣力向桓謙求情,才從刀頭下撈起來的。傅弘之還曾經做過朱齡之弟弟朱超石的副將,跟兩塊石頭私交都很深。至於毛修之,他一向感激朱齡石替他報了家仇,跟後者是鐵杆兄弟,毛修之的夫人還是朱齡石最小的一個姑姑。
總而言之,朱齡石去長安無人掣肘,說話算話。
不過酒過三巡之前,這層意思一直沒有對朱齡石說破,此時見他問,微微一笑:
“石頭啊,你今年多大啦?”
朱齡石本以為劉裕要問什麽軍國大計,不料一張嘴竟是問年齒,恍惚間沒有說上來,劉裕大笑:
”還有不知道自己幾歲的人嗎?“
朱齡石笑著說宋公見笑,末將今年三十九歲了。
劉裕捋著胡子微微點頭:
”正當壯年,做事的好年頭啊!這就是說,當初我力排眾議,把你從西陽太守直接提拔成益州刺史時,你剛好三十六歲,碰上本命年啊。“
這是朱齡石沒齒難忘的恩德。六年前劉裕還是太尉,正在密謀伐蜀,從西南方向威脅姚秦。他需要一個既能打又善於統禦將吏的遠征軍統帥,挑來選去看中了朱齡石。左右都反對,因為一個三十六歲的太守,不惟年齡偏輕,資曆也難以服眾。但劉裕的決心無人可以動搖,遂使朱齡石成為北府兵曆史上最年輕的方麵軍主帥,帶著寧朔將軍臧熹、河間太守蒯恩、下邳太守劉鍾等宿將,舟師大進,直取成都,從此成為劉裕身邊經天緯地的股肱大將。
現在劉裕舊事重提,朱齡石馬上離席跪地:
”若非宋公青眼,齡石哪有今天!齡石今生唯宋公馬首是瞻,絕沒有二話!“
劉裕示意朱齡石歸座:
”都是自己人,別來那麽多禮數。我就是羨慕你年輕,還能好好蹦躂些年。我是眼看著不行了。以前聽老輩人說貪財怕死瞌睡少,總是覺得好笑,這世上的覺總是睡不夠,哪還有睡不著的說法。這說著說著。我現在就睡不著了,每晚三個時辰都睡不足,而且夢多,老是夢見北府兵那些死去的老人。“
朱齡石趕緊安慰,說宋公你就是太忙了。蜀漢諸葛武侯食少事煩,總歸不是養生之道。為天下蒼生計。宋公要善加珍攝。
劉裕說人這個東西就是奇怪,年輕時牙口好,腸胃好,腿腳好,雞*巴好。就是缺美食美女,也見不到多少美景。所以就拚了命地幹,指望著富貴了這些就都有了。好容易富貴了,卻是牙軟了,腸胃不愛動彈了,腿腳酸了,放個美女在眼前,雞*巴也不聽調遣。石頭啊。你說我們這折騰到頭,圖了個啥呀!
朱齡石正想安慰劉裕幾句,使女端著一盤菜上來。還沒到桌前,已經是香氣撲鼻。劉裕舉著筷子,滿臉開花:
”來來來,石頭,嚐嚐我最愛吃的蒸鱖魚,用了紫芽薑和京口醋。很解饞的。“
朱齡石夾起一片魚,小心地用舌頭尋找魚刺。結果沒有找到,後來發現這塊肉裏根本沒有刺。再一看盤子裏的魚。才注意到根本就沒有骨頭。抬頭看劉裕,劉裕也是驚喜之餘有點詫異:
”好些天沒有吃,廚子換做法了。“
叫人過來一問,說廚子的確是前幾天學了剔骨魚,這樣宋公吃起來就不必擔心魚刺紮嗓子了。
朱齡石連聲誇讚廚子有心,卻發現劉裕的眼神漸漸暗淡下來,猛地意識到”骨肉分離“讓劉裕想到了遠在關中的劉義真。趕緊放下筷子,再也不去碰那尾魚。
劉裕呆了一陣,緩緩地說石頭你知道我今天為什麽找你來嗎?
說著從袖筒裏摸出關中來的奏報遞過去。
朱齡石一目十行地看完,已經明白劉裕今天召見自己的用意,不等劉裕張口,立刻跪在地上:
”宋公若需要齡石前往關中,請即刻示下,我這就起身!“
劉裕先是滿意地點點頭,而後示意朱齡石就坐:
”石頭如此慷慨,甚慰我心。不過關中形勢,已非去年你我北伐時可比,現在長安以外的郡縣紛紛投降大夏,長安孤懸敵境,怕是很難維持。我馬上奏報朝廷,任命你為都督關中諸軍事、右將軍、雍州刺史,代義真鎮守長安,那裏所有軍馬將吏都聽你節製,你可以專權賞罰,先斬後奏。你到了以後,讓犬子立刻出發,叫他務必輕裝,不要帶任何壇壇罐罐,也不要為輜重所累,隻管全速南歸。過了潼關以後,才可以慢慢走。“
朱齡石盤點了一下長安諸將,皺起眉頭:
”義真不能單騎回江東,關中諸將,誰護送他回來?“
劉裕說關中將領,全部留給你用,一個都不回來,我會專門派你的老部下、輔國將軍蒯恩去關中,跟義真一起回來。
兩人都陷入沉思。許久,劉裕起身走到朱齡石身邊,按著他的肩膀,聲音很低沉:
”石頭啊,這次不是宋公命令你,是一個父親求你。我當初思慮不周,讓義真留守長安去管那一群桀驁不馴的宿將,結果接連發生內訌。我擔心再拖延下去,我要白發人送黑發人,長安三軍也死無葬身之地!倘如此,劉寄奴內有愧於祖宗,外無顏見江東父老啊。”
朱齡石要離席跪下,卻被劉裕一隻手死死按住,雖然後者已經五十五歲,三十九歲的朱齡石卻動彈不得。
”名義上你是我的部下,但這些年我視你和超石,如同我的兩個兒子。求你替我換回兒子,挽救關中!”
說完竟然撲通一聲跪在朱齡石麵前要磕頭。朱齡石魂飛魄散,趕緊用盡全身力氣把劉裕拉起來,連連說宋公何必如此,末將刀山火海去得,千刀萬剮去得。
拜別劉裕後,朱齡石即刻交接右司馬事務,預備明日一早啟辰。忙到太陽偏西,府中一切安排妥當,騎馬回家去。老父親前些年去世,母親還在。老人家剛剛過了六十二歲大壽。耳聰目明,牙齒堅固,吃菜喜歡吃脆的,不喜歡廚子把好端端的青菜燒爛了。
朱齡石到家時,老太太已經吃完晚餐。正靠在一張榻上,聽身邊的小丫頭讀誌怪故事,隔著窗戶紙,能聽到老太太的笑聲。朱齡石忙碌了一整天,滿心都是北上長安的事情,此時聽到母親的笑聲。突然意識到這一去可能再也無法回到母親膝下,眼淚頓時湧了出來。在門外站了片刻,用袖子擦幹眼淚,這才推門進去。老太太一看大石頭回來了,馬上叫使女去給他端一碗藕湯來。朱齡石隨手拿起使女手裏的誌怪故事。接著給母親讀起來。老太太聽了聽,笑了:
”到底還是我的石頭讀得好,那小姑娘讀書少,有時候斷句都不對。這書字小,我又看不清楚,隻好一邊聽一邊猜。“
朱齡石也笑了,說這個要怪兒子。得空的時候,兒子用給你手抄一本大字的。母親自己看,也可以點撥使女,倒也是一樁功德。
朱齡石朱超石兄弟。是北府兵中頂尖的書家,大字學二王,小楷學鍾繇,出手的公文函件,上峰下級往往私藏。此刻想到這些年給公家寫了那麽多,還沒有給母親抄過一本書。而且怕是再也沒有機會抄了,努力想壓住自己。還是沒忍住滾落兩顆淚。
母親馬上察覺異常,直接問:
”石頭啊。你是不是又要帶兵出征了?“
朱齡石跪倒在母親膝前:
”不敢瞞著母親大人,兒子今天剛剛接到宋公命令,要我去關中接替義真。“
母親輕輕地哦了一聲,良久不出聲。過了一會兒,坐起身來,把朱齡石的頭攬到懷裏,輕輕撫摸他的脖頸:
”你長大了,是母親的兒子,也是大晉朝的臣子,忠孝之間,總歸是要把忠放在孝前麵的。這點不勞我廢話,你父親在世時沒少跟你們哥倆說。“
朱齡石說兒子不是憚煩差事,就是覺得這一去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來,母親身邊寂寞時,兒子連陪著說說話都不行。
母親說這個你放心,你弟弟還在,他會照顧我的。
話音未落,門外響起低低的哭泣聲。
母親說小石頭是你嗎?
門開了,朱超石低著頭,用袖子抹著眼淚進來,顯見是在外麵聽了一陣了。
當娘的已經覺得事情不妙,但還是努力笑著說小石頭怎麽也哭,難不成你一個大男人家,還舍不得哥哥出遠門?
朱超石在哥哥身邊跪下:
”小石頭既牽掛哥哥,更舍不得母親。“
朱齡石瞿然一驚:
”關中之外,並無戰事,你要去哪裏?“
朱超石說宋公說義真要從長安返回,哥哥你要鎮守長安,要我去巡查加強河、洛一線防務,慰問戍守官兵,一則接應義真,二則和哥哥呼應。
一家三口陷入沉默。
從用兵方略講,劉裕的安排無可厚非;這種時候同時啟用朱家兄弟,也表明他對這兩塊石頭信任有加,但朱齡石心裏翻騰著一個聲音,有如沸水,難以平息:
”為什麽不能派別人去!為什麽不能給母親身邊留個孩子!“
知子者的確莫如母。朱齡石沒說話,但透過他臉上的表情,母親已經知道他生了怨氣,乃直起身來,正色對著大兒子:
”齡石,你不要瞞我,老老實實說你是不是不滿意宋公的安排?“
母親從來都是管他們兄弟叫大小石頭,這一次居然正經叫名字,可見老太太有重話要說。果然,朱齡石抬眼時,看見母親臉上有隱隱的怒氣。不敢明說,但也不敢否認,囁嚅著垂下頭去。老太太從他的神情上證實了自己的猜想,聲音裏的怒氣越發明顯:
”朱家的子孫,什麽時候學會和國家討價還價了?什麽時候忘了士為知己者死?宋公既然派你們兄弟出去,自有他的道理。當年你還是一個無名小卒時,他把你從塵埃中拔上九霄,這才幾年功夫,到了他需要你們兄弟盡力時,你就有怨氣了!若我的兒子連這點脊梁骨都沒有,那我何必這些年含辛茹苦拉扯他,不如當初一生下來就扔到江裏喂魚!“
兩塊石頭一看母親動氣了,趕緊一個撫胸一個敲背,連聲說兒子不敢有怨氣,就是擔心母親身邊孤單,再說此去長安不同於去年,怕也是險途。
母親推開兒子的手,叫他們跪回去,目光炯炯地盯著他們:
”你們是怕死在戰場上沒人照看老娘嗎?實話告訴你們,若你們為國家馬革裹屍,老娘就是上街要飯吃,心裏也是甜的。況且我就不信宋公會虧待我這個老婆子!你們兩個,這就走人,今晚不能睡在家裏!”
兩塊石頭先是麵麵相覷,繼而低聲哀告:
”兒子明天出發,今晚就在家裏侍奉母親一夜吧!“
老太太梗著脖子毫不退讓:
”你們的父親在世時,一再告訴我,古之良將,受命之日不辭家,班師之日先入朝,既然你們明天出征,今晚就當和部下在一起,憑什麽那些小兵在營裏想娘見不著娘,你們就可以陪母親一夜?走!現在就走!“
朱齡石眼看母親如此決然,知道再糾纏下去,老人家會更生氣,乃做最後爭取:
”兒子聽話,今晚不在這過夜,不過可否允許我給母親洗腳,超石給母親梳頭?“
老太太閉上眼睛不說話,算是默許。
朱齡石叫使女打來一盆水,親手試了冷熱,緩緩除下母親的鞋襪,故意慢慢地洗著,中間添了兩次熱水,直到盆子裏裝不下。朱超石找到母親最喜歡的一把牛角梳,摘下母親發髻上的簪子,仔仔細細地梳著白色繁盛而黑色衰微的頭發。
最後母親說好了,我要歇息了,你們走吧。兩個兒子一步一回頭地走到門口,又被叫了回來,老太太說你們此去,務必盡力,不可因我而有私心雜念。說完摘下兩個耳環,分別遞給兩個兒子:
”這是你父親送我的,你們帶在身邊,想我時看看,也提醒你們不要給朱家列祖列宗丟臉!走吧!“
兄弟二人合上母親的門,在門外站了良久,輕輕地穿過院子。兄弟二人不在一個營裏,他們牽著馬走了一程,熱淚擁抱後,各自分道離開。
使女等兄弟倆走後,才走出自己的屋子去照看老夫人。
她在門口站住腳,眼淚止不住地流。
屋子裏,老夫人喊著兩個兒子的小名,撕心裂肺地哭著。(未完待續)
下卷三十六章
劉裕看著朱齡石喝完第三杯酒,心事重重地歎了口氣。朱齡石放下杯子,看著劉裕鬢間越來越多的白頭發,再看他杯中的酒沒怎麽動,不得不相信劉裕這樣叱吒風雲的人也會垂垂老去。
“宋公為什麽事歎息呢?”
這一問引出另一聲歎息。
長安方麵前幾天送來的奏報,讓劉裕的心情壞到了極點。原本以為劉義真縱然不成熟,也不至於完全失去章法,孰料才坐鎮一年,已經把府中軍中搞得烏煙瘴氣,一點點蝕掉了乃父金戈鐵馬打來的那點本錢。大夏固然不可與爭鋒,但也並非純然不能周旋,現在這樣全軍龜縮在長安城內,糧草坐吃山空,軍心日漸萎縮,正好給對方以圍困全殲的最好便利。以前聽劉穆之講三國典故,說曹操笑話劉表的兒子都是“豚犬”,現在看來,自己這個兒子也比豬崽子狗崽子強不到哪去。
奏報最後,劉義真聲稱自己可以堅守到開河,希望父親屆時能如同北伐進軍時那樣,派出大隊水師,滿載軍隊和糧秣,溯河而上,裏外夾擊匈奴人。
劉裕隻能苦笑。這兒子,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還以為軍隊像是雨後的蘑菇,隨便伸伸手就能摘一筐!要說軍隊不是沒有,但現在十個指頭按虱子,哪一根都動不了,而其中利害玄機,又不能對長安方麵明說。做父親的即將在江東做一件大事,必須把所有心腹良將、信臣精卒都聚攏在身邊,以隨時應對不測之變。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關中那邊獨當一麵,即便不能開疆拓土,也要守住家業,不要給這邊添亂,不要讓這邊分神。可是!這個敗家子!他連這點都做不到!
殺王修尤其讓他駭然。把王修的密信轉給劉義真。本意是讓後者好好照照鏡子,看看人家眼裏他都墮落成什麽樣子了。信使走後,他曾經後悔過,生恐劉義真想歪了,會對王修有不利之舉。後來覺得劉義真畢竟還是個單純的孩子,不會有那麽深的心機。縱然恨王修,也不至於對他有過分的舉動。再說了,誰都知道王修是他劉裕親自任命的刺史府長史,是他多年欣賞、栽培、重用的人,留在關中就是輔佐兒子的。要想動他,不能不看這個宋公的臉色。誰料竟然就殺了!還在奏報裏找了個語焉不詳的謀反罪名。笑話!一介書生,七尺微命,圍在一群武將中,腦袋被驢踢了才會謀反!
恨不得生出長長一隻手,把這個不爭氣的兔崽子從關中直接拎到江東,按在胡床上狠狠地揍一頓屁股。
但最終還是歎了口氣:畢竟才是個13歲的孩子,就算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良久。渾身上下就算都是鐵來,又能打出多少權謀的釘子呢?如果關中形勢就這樣糜爛下去,這個親骨肉十有八九就折在那裏了。
不由得心頭一寒。
方今之計。唯有派人接替劉義真,這樣一則把他救出險境,二則盡力扭轉局勢。
派誰去呢?
今天的關中,已經被北府老將們視為不祥之地,越是有本事的越遭逢厄運。王鎮惡、沈田子、王修相繼橫死,孤軍困在長安城內。就算是有補天的功夫,也很難在這種態勢下有所作為。能自保就算是很有道行了。而劉裕的江東棋盤上,目下也很難挪動哪個棋子。檀道濟、沈林子這樣的一流戰將。都統領重兵,卡著要害州郡和江淮要塞,不到了劉裕完成既定計劃的時候,挪挪腳都不行!
輾轉幾宿,想起來一個人。
朱齡石。
朱齡石膽大心細,文武兼備,有方麵之才,在軍中很受擁戴。此時的官職,是劉裕身邊的相國右司馬,位高權重,職銜高於關中諸將,和劉義真平級,有威望節製三軍。更關鍵的是他和傅弘之、毛修之都能搞好關係。傅弘之從軍之初,曾經犯下死罪,是朱齡石愛才,費了好大氣力向桓謙求情,才從刀頭下撈起來的。傅弘之還曾經做過朱齡之弟弟朱超石的副將,跟兩塊石頭私交都很深。至於毛修之,他一向感激朱齡石替他報了家仇,跟後者是鐵杆兄弟,毛修之的夫人還是朱齡石最小的一個姑姑。
總而言之,朱齡石去長安無人掣肘,說話算話。
不過酒過三巡之前,這層意思一直沒有對朱齡石說破,此時見他問,微微一笑:
“石頭啊,你今年多大啦?”
朱齡石本以為劉裕要問什麽軍國大計,不料一張嘴竟是問年齒,恍惚間沒有說上來,劉裕大笑:
”還有不知道自己幾歲的人嗎?“
朱齡石笑著說宋公見笑,末將今年三十九歲了。
劉裕捋著胡子微微點頭:
”正當壯年,做事的好年頭啊!這就是說,當初我力排眾議,把你從西陽太守直接提拔成益州刺史時,你剛好三十六歲,碰上本命年啊。“
這是朱齡石沒齒難忘的恩德。六年前劉裕還是太尉,正在密謀伐蜀,從西南方向威脅姚秦。他需要一個既能打又善於統禦將吏的遠征軍統帥,挑來選去看中了朱齡石。左右都反對,因為一個三十六歲的太守,不惟年齡偏輕,資曆也難以服眾。但劉裕的決心無人可以動搖,遂使朱齡石成為北府兵曆史上最年輕的方麵軍主帥,帶著寧朔將軍臧熹、河間太守蒯恩、下邳太守劉鍾等宿將,舟師大進,直取成都,從此成為劉裕身邊經天緯地的股肱大將。
現在劉裕舊事重提,朱齡石馬上離席跪地:
”若非宋公青眼,齡石哪有今天!齡石今生唯宋公馬首是瞻,絕沒有二話!“
劉裕示意朱齡石歸座:
”都是自己人,別來那麽多禮數。我就是羨慕你年輕,還能好好蹦躂些年。我是眼看著不行了。以前聽老輩人說貪財怕死瞌睡少,總是覺得好笑,這世上的覺總是睡不夠,哪還有睡不著的說法。這說著說著。我現在就睡不著了,每晚三個時辰都睡不足,而且夢多,老是夢見北府兵那些死去的老人。“
朱齡石趕緊安慰,說宋公你就是太忙了。蜀漢諸葛武侯食少事煩,總歸不是養生之道。為天下蒼生計。宋公要善加珍攝。
劉裕說人這個東西就是奇怪,年輕時牙口好,腸胃好,腿腳好,雞*巴好。就是缺美食美女,也見不到多少美景。所以就拚了命地幹,指望著富貴了這些就都有了。好容易富貴了,卻是牙軟了,腸胃不愛動彈了,腿腳酸了,放個美女在眼前,雞*巴也不聽調遣。石頭啊。你說我們這折騰到頭,圖了個啥呀!
朱齡石正想安慰劉裕幾句,使女端著一盤菜上來。還沒到桌前,已經是香氣撲鼻。劉裕舉著筷子,滿臉開花:
”來來來,石頭,嚐嚐我最愛吃的蒸鱖魚,用了紫芽薑和京口醋。很解饞的。“
朱齡石夾起一片魚,小心地用舌頭尋找魚刺。結果沒有找到,後來發現這塊肉裏根本沒有刺。再一看盤子裏的魚。才注意到根本就沒有骨頭。抬頭看劉裕,劉裕也是驚喜之餘有點詫異:
”好些天沒有吃,廚子換做法了。“
叫人過來一問,說廚子的確是前幾天學了剔骨魚,這樣宋公吃起來就不必擔心魚刺紮嗓子了。
朱齡石連聲誇讚廚子有心,卻發現劉裕的眼神漸漸暗淡下來,猛地意識到”骨肉分離“讓劉裕想到了遠在關中的劉義真。趕緊放下筷子,再也不去碰那尾魚。
劉裕呆了一陣,緩緩地說石頭你知道我今天為什麽找你來嗎?
說著從袖筒裏摸出關中來的奏報遞過去。
朱齡石一目十行地看完,已經明白劉裕今天召見自己的用意,不等劉裕張口,立刻跪在地上:
”宋公若需要齡石前往關中,請即刻示下,我這就起身!“
劉裕先是滿意地點點頭,而後示意朱齡石就坐:
”石頭如此慷慨,甚慰我心。不過關中形勢,已非去年你我北伐時可比,現在長安以外的郡縣紛紛投降大夏,長安孤懸敵境,怕是很難維持。我馬上奏報朝廷,任命你為都督關中諸軍事、右將軍、雍州刺史,代義真鎮守長安,那裏所有軍馬將吏都聽你節製,你可以專權賞罰,先斬後奏。你到了以後,讓犬子立刻出發,叫他務必輕裝,不要帶任何壇壇罐罐,也不要為輜重所累,隻管全速南歸。過了潼關以後,才可以慢慢走。“
朱齡石盤點了一下長安諸將,皺起眉頭:
”義真不能單騎回江東,關中諸將,誰護送他回來?“
劉裕說關中將領,全部留給你用,一個都不回來,我會專門派你的老部下、輔國將軍蒯恩去關中,跟義真一起回來。
兩人都陷入沉思。許久,劉裕起身走到朱齡石身邊,按著他的肩膀,聲音很低沉:
”石頭啊,這次不是宋公命令你,是一個父親求你。我當初思慮不周,讓義真留守長安去管那一群桀驁不馴的宿將,結果接連發生內訌。我擔心再拖延下去,我要白發人送黑發人,長安三軍也死無葬身之地!倘如此,劉寄奴內有愧於祖宗,外無顏見江東父老啊。”
朱齡石要離席跪下,卻被劉裕一隻手死死按住,雖然後者已經五十五歲,三十九歲的朱齡石卻動彈不得。
”名義上你是我的部下,但這些年我視你和超石,如同我的兩個兒子。求你替我換回兒子,挽救關中!”
說完竟然撲通一聲跪在朱齡石麵前要磕頭。朱齡石魂飛魄散,趕緊用盡全身力氣把劉裕拉起來,連連說宋公何必如此,末將刀山火海去得,千刀萬剮去得。
拜別劉裕後,朱齡石即刻交接右司馬事務,預備明日一早啟辰。忙到太陽偏西,府中一切安排妥當,騎馬回家去。老父親前些年去世,母親還在。老人家剛剛過了六十二歲大壽。耳聰目明,牙齒堅固,吃菜喜歡吃脆的,不喜歡廚子把好端端的青菜燒爛了。
朱齡石到家時,老太太已經吃完晚餐。正靠在一張榻上,聽身邊的小丫頭讀誌怪故事,隔著窗戶紙,能聽到老太太的笑聲。朱齡石忙碌了一整天,滿心都是北上長安的事情,此時聽到母親的笑聲。突然意識到這一去可能再也無法回到母親膝下,眼淚頓時湧了出來。在門外站了片刻,用袖子擦幹眼淚,這才推門進去。老太太一看大石頭回來了,馬上叫使女去給他端一碗藕湯來。朱齡石隨手拿起使女手裏的誌怪故事。接著給母親讀起來。老太太聽了聽,笑了:
”到底還是我的石頭讀得好,那小姑娘讀書少,有時候斷句都不對。這書字小,我又看不清楚,隻好一邊聽一邊猜。“
朱齡石也笑了,說這個要怪兒子。得空的時候,兒子用給你手抄一本大字的。母親自己看,也可以點撥使女,倒也是一樁功德。
朱齡石朱超石兄弟。是北府兵中頂尖的書家,大字學二王,小楷學鍾繇,出手的公文函件,上峰下級往往私藏。此刻想到這些年給公家寫了那麽多,還沒有給母親抄過一本書。而且怕是再也沒有機會抄了,努力想壓住自己。還是沒忍住滾落兩顆淚。
母親馬上察覺異常,直接問:
”石頭啊。你是不是又要帶兵出征了?“
朱齡石跪倒在母親膝前:
”不敢瞞著母親大人,兒子今天剛剛接到宋公命令,要我去關中接替義真。“
母親輕輕地哦了一聲,良久不出聲。過了一會兒,坐起身來,把朱齡石的頭攬到懷裏,輕輕撫摸他的脖頸:
”你長大了,是母親的兒子,也是大晉朝的臣子,忠孝之間,總歸是要把忠放在孝前麵的。這點不勞我廢話,你父親在世時沒少跟你們哥倆說。“
朱齡石說兒子不是憚煩差事,就是覺得這一去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來,母親身邊寂寞時,兒子連陪著說說話都不行。
母親說這個你放心,你弟弟還在,他會照顧我的。
話音未落,門外響起低低的哭泣聲。
母親說小石頭是你嗎?
門開了,朱超石低著頭,用袖子抹著眼淚進來,顯見是在外麵聽了一陣了。
當娘的已經覺得事情不妙,但還是努力笑著說小石頭怎麽也哭,難不成你一個大男人家,還舍不得哥哥出遠門?
朱超石在哥哥身邊跪下:
”小石頭既牽掛哥哥,更舍不得母親。“
朱齡石瞿然一驚:
”關中之外,並無戰事,你要去哪裏?“
朱超石說宋公說義真要從長安返回,哥哥你要鎮守長安,要我去巡查加強河、洛一線防務,慰問戍守官兵,一則接應義真,二則和哥哥呼應。
一家三口陷入沉默。
從用兵方略講,劉裕的安排無可厚非;這種時候同時啟用朱家兄弟,也表明他對這兩塊石頭信任有加,但朱齡石心裏翻騰著一個聲音,有如沸水,難以平息:
”為什麽不能派別人去!為什麽不能給母親身邊留個孩子!“
知子者的確莫如母。朱齡石沒說話,但透過他臉上的表情,母親已經知道他生了怨氣,乃直起身來,正色對著大兒子:
”齡石,你不要瞞我,老老實實說你是不是不滿意宋公的安排?“
母親從來都是管他們兄弟叫大小石頭,這一次居然正經叫名字,可見老太太有重話要說。果然,朱齡石抬眼時,看見母親臉上有隱隱的怒氣。不敢明說,但也不敢否認,囁嚅著垂下頭去。老太太從他的神情上證實了自己的猜想,聲音裏的怒氣越發明顯:
”朱家的子孫,什麽時候學會和國家討價還價了?什麽時候忘了士為知己者死?宋公既然派你們兄弟出去,自有他的道理。當年你還是一個無名小卒時,他把你從塵埃中拔上九霄,這才幾年功夫,到了他需要你們兄弟盡力時,你就有怨氣了!若我的兒子連這點脊梁骨都沒有,那我何必這些年含辛茹苦拉扯他,不如當初一生下來就扔到江裏喂魚!“
兩塊石頭一看母親動氣了,趕緊一個撫胸一個敲背,連聲說兒子不敢有怨氣,就是擔心母親身邊孤單,再說此去長安不同於去年,怕也是險途。
母親推開兒子的手,叫他們跪回去,目光炯炯地盯著他們:
”你們是怕死在戰場上沒人照看老娘嗎?實話告訴你們,若你們為國家馬革裹屍,老娘就是上街要飯吃,心裏也是甜的。況且我就不信宋公會虧待我這個老婆子!你們兩個,這就走人,今晚不能睡在家裏!”
兩塊石頭先是麵麵相覷,繼而低聲哀告:
”兒子明天出發,今晚就在家裏侍奉母親一夜吧!“
老太太梗著脖子毫不退讓:
”你們的父親在世時,一再告訴我,古之良將,受命之日不辭家,班師之日先入朝,既然你們明天出征,今晚就當和部下在一起,憑什麽那些小兵在營裏想娘見不著娘,你們就可以陪母親一夜?走!現在就走!“
朱齡石眼看母親如此決然,知道再糾纏下去,老人家會更生氣,乃做最後爭取:
”兒子聽話,今晚不在這過夜,不過可否允許我給母親洗腳,超石給母親梳頭?“
老太太閉上眼睛不說話,算是默許。
朱齡石叫使女打來一盆水,親手試了冷熱,緩緩除下母親的鞋襪,故意慢慢地洗著,中間添了兩次熱水,直到盆子裏裝不下。朱超石找到母親最喜歡的一把牛角梳,摘下母親發髻上的簪子,仔仔細細地梳著白色繁盛而黑色衰微的頭發。
最後母親說好了,我要歇息了,你們走吧。兩個兒子一步一回頭地走到門口,又被叫了回來,老太太說你們此去,務必盡力,不可因我而有私心雜念。說完摘下兩個耳環,分別遞給兩個兒子:
”這是你父親送我的,你們帶在身邊,想我時看看,也提醒你們不要給朱家列祖列宗丟臉!走吧!“
兄弟二人合上母親的門,在門外站了良久,輕輕地穿過院子。兄弟二人不在一個營裏,他們牽著馬走了一程,熱淚擁抱後,各自分道離開。
使女等兄弟倆走後,才走出自己的屋子去照看老夫人。
她在門口站住腳,眼淚止不住地流。
屋子裏,老夫人喊著兩個兒子的小名,撕心裂肺地哭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