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瑜和蘭迪完成交易之後,就提出告辭。


    蘭迪客氣的挽留兩句,見沈瑜執意要走,就安排人幫他把東西送回住處,並且熱情的送到典當行的門口。


    沈瑜和西德尼看著工作人員將櫃子和一對鏡子裝上車,又檢查一番,然後向蘭迪告別。


    兩人約定,以後要加強聯絡,互通消息。


    沈瑜在車上,聽著西德尼匯報今天聽到的行業內消息。聽完之後,勉勵一番,就悄悄的點開遊戲頁麵查看,購買提示。


    玩家購買1715年彩繪“哈德利”抽屜櫃(殘損),請盡快修複。


    購買提示隻是確認了東西的真假,由於物品沒能完成修複,所以無法得知其價值。


    沈瑜回到酒店,讓工作人員直接把東西送到了自己住的房間,等西德尼離開之後,他便把今天買來的幾件古玩,都放進了修複空間。


    修複空間經過計算,提示哈德利抽屜櫃的材料缺失很多。


    沈瑜先讓修複空間修複其他兩件古玩。在這段時間裏,打電話給西德尼,請他幫忙查詢,哪裏可以購買材料。打聽到消息之後,便按照修複空間列出的要求,購買了多種顏料和油漆。


    他將這些原料投入空間之中,看到修複空間提示,材料可以使用之後,點擊開始修複。


    今天購買的三樣古玩中,隻仿周兕觥比較完整,隻需要略做修複就可以,其價值變化也不大。


    沈瑜從修複空間中取出周兕觥把玩欣賞,同時等待修複結果。


    鏡子最先完成修複,修複空間用合適的材料替代了多餘的修補材料,使其看起來古香古色。


    沈瑜再次查看物品信息的時候,看到價值出現了變化。


    一對喬治二世時期的鍍金鏡子,由威廉·瓊斯在1740年設計。價值區間:10萬~12萬美刀。


    他沒有把鏡子取出來,隻在修複空間中欣賞了半晌。


    哈德利抽屜櫃的修複時間較長,一直等傍晚的時候,修複終於完成。


    沈瑜先點開物品信息,查看遊戲的評估。


    1715年的彩繪“哈德利”抽屜櫃,產自馬薩住塞州。材料:橡木和鬆木。尺寸:高64.7厘米,寬109厘米,厚45.7厘米。價值區間:100萬~110萬美刀。


    當他看到這件東西價值百萬美刀,很是驚訝。


    在蘭迪典當行的時候,看到遊戲地圖上這件東西的藍點很亮,但沒想到價值會這麽高。


    沈瑜點開修複空間,打算查看細節。由於抽屜櫃較大,不方便靈活的觀察細節,他就從空間中把櫃子取出查看。


    此時,抽屜櫃已經恢複了原本的狀態和美感。修複空間將其缺損的地方盡量修複,能看到工藝特點,又保留了時間流逝的效果。


    不過,沈瑜始終不理解這件家具會這麽貴,就對照著這個實物,開始查閱資料。


    他找來收藏有同類家具的幾個博物館的資料,匯總後發現,米國家具的形成與發展分為幾個階段。


    1620年-1700年這個階段是隻為生活所需製作粗糙的家具,主要是早期移民從家鄉帶來的式樣結合殖民地的條件製作的,此階段也稱之為米國早期殖民地式家具。


    18世紀經濟繁榮期(1700年-1725年),毆洲設計風格流行。


    1725年-1760年,安妮女王風格流行,建築裝飾在家具中廣為采用。


    1760年後,用桃花心木雕刻裝飾普遍。在米國家具史上把這一階段稱之為18世紀米國後期殖民地式家具。


    1780年-1830年形成的米國聯邦時期家具風格,屬於腐國新古典主義的米國版本,設計風格形成本土化特征。


    1830年-1880年,工業文明興起,由多種歐毆洲古典風格家具改良後,形成了當今所見到的美米式古典風格家具,這一階段也稱為維多利亞時期家具風格。


    沈瑜研究後發現,17世紀末,抽屜櫃才開始真正出現。自己購買的抽屜櫃,屬於箱櫃。在18世紀早期,米國流行三種箱櫃。一種叫向日葵櫃,流行於哈特福德一帶,由於櫃的中間嵌板上雕刻向日葵圖案而得名。


    一種就是“哈德利”櫃,通常由橡木和鬆木製成,來自於17世紀後半葉的康涅狄格一帶。平麵雕刻葉形圖案和漩渦紋飾,通常還雕刻有家具所有者姓名的首寫字母。與向日葵櫃相比,它的圖形安排得比較鬆散,雕刻覆蓋了整個櫃子。有的再施以紅、藍、綠、黑等豐富的色彩以突出雕刻圖案和裝飾線型。現存100多款此類箱櫃。


    第三種是吉爾福特櫃,櫃子表麵彩繪花卉和蔓藤。


    這些早期的矮櫃由放毯子的箱子發展而來,有的在櫃子底部裝有一個或兩個抽屜。較高的有兩、三個抽屜,櫃子上方是一個儲藏空間,帶一個向上翻的箱蓋。


    此外,雕刻(特別是淺浮雕)和彩繪是框架嵌板結構的平麵部位的主要裝飾手法。18世紀的米國家具大多采用自然界的植物形象和文藝複興時期的裝飾題材。


    沈瑜覺得自己購買的抽屜櫃,應該屬於後期殖民地時期的米國家具。他在研究自己購買的家具時,也找到了其價值昂貴的原因。


    北美早期的移民處於創業階段,米國的家具也同樣經曆了艱苦創業,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移民給美洲大陸帶來了毆洲文化,他們用各自熟悉的家具形式來製作家具。毆洲的一些家具店擁有設計書籍,這些書籍描繪有當時流行的家具式樣,而且注明哪裏可以製作這些家具。一些貴族通常擁有這些書籍,方便他們向工匠交代一些他們想打造的家具細節。但直到18世紀這些家具設計書籍才傳到米國。由於當時的交通需要很長時間,使得殖民地風格相對毆洲來說要滯後一些。但隨著交通時間的縮短,這種風格的滯後現象也逐漸減低。


    此外,米國的木材資源比歐洲豐富得多,於是,移民利用米國當地的木材代替了那些在毆洲家具中較為流行的木材。


    殖民之間的差異加上米國當地的影響,促使米國家具形成新的特征——地域特征。


    兩個重要的元素,即繼承與環境,在米國家具的風格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米國家具繼承了毆洲家具的比例和裝飾,但當地木材的應用以及取消了過剩的裝飾,從而衍主具有獨特設計美感的米國家具。


    當他把這些查閱到的資料係統整理完畢之後,已經入夜。


    此時,他聽到了遊戲提示。點擊查看得知,經過對照實物的研究,自己對米國家具的鑒定技能,提升了一個等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齊東野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齊東野老並收藏重生之收藏大玩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