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瑜向徐老師和於老師介紹了這次畫展之後,兩位老師都沒急著說話。</p>
沉默的時間裏,徐老師準備倒茶,沉瑜搶著端起公道杯添茶。他覺得這兩位老師不會無緣無故的問起這個事情。</p>
徐老師說道:“小沉,聽你說了以後,才知道這個畫展規格不低。有列賓,謝洛夫、薩金特這樣的名家作品,甚至還有16、17世紀的繪畫。從作品質量和高度來說,算是少有的畫展。我倒是有個疑惑,畫展是不是對國內的繪畫有些忽視?”</p>
沉瑜說:“您的疑惑是對的。畫展會考慮觀眾的因素,所以,在鈕約展覽的時候,展覽作品以西方繪畫為主,但是到了咱們國內進行展覽,除了西方繪畫之外,這次也特別邀請了咱們國內畫家參展,國畫作品會占到一定比例,這次在魔都的畫展,主題就是藝術交流周。”</p>
他看到徐老師欲言又止,就試探著問道:“您有什麽建議或者有好的推薦,我們非常歡迎。現在畫展前期籌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但如果有好的藝術家,我們還是希望能夠他參與到活動中。我對魔都藝術圈的了解,不如二位老師,如有好的藝術家或者作品,還您二位多多推薦。”</p>
徐老師和於老師對視一眼,然後笑著說的:“小沉,你現在磨練的越來越精明了,我還沒說,你就猜到了。</p>
不瞞你說,我還真有兩個人想給你推薦。約你出來,就是想說這件事。先說好,你看著安排,不必為難。</p>
我是了解這兩個人,所以才想推薦他們參加你籌辦的畫展,但是聽你說的這些現實情況,以及畫展的規模之後,我反倒有些猶豫了。</p>
沉瑜說道:“既然是交流,那必然是有差異和對話,隻要有好的創作,是不分年齡,不講資曆的。”</p>
徐老師猶豫片刻,說道:“我介紹他們兩個的情況,你自己判斷……”</p>
徐老師推薦的這兩位畫家,一位叫做雷證,另一位名叫宇博明,都是擅長國畫創作。</p>
徐老師還帶了他們二人的作品集。</p>
沉瑜看了看雷證的繪畫,能夠看到南宋院體畫的技法風格,但表現的主題是城市的景色。</p>
宇博明擅長的是工筆重彩畫,表現人物的造型誇張,有壁畫的表現風格。</p>
沉瑜邊看邊說:“我看這兩位的作品都很好,沒問題。您讓他們有時間直接去畫廊。”</p>
他拿出來畫廊的聯係方式,“如果我不在畫廊,就直接找曾晴,她現在負責這一塊的事情,您和二位和她也認識。</p>
最好是,找時間讓我們見麵談,我這次還請了富蘇拍賣行的一個業務經理,我的畫廊中,負責國外業務的經理也來了。我想請她們也看看這二位的作品,想想如何宣傳。”</p>
他有遊戲給的技能,見麵之後,更方便見判斷這二人是否有培養的潛力。</p>
徐老師說道:“你的安排很好,讓你們找時間見麵談。”</p>
於老師等著二人說完之後,才說道:“老徐的事情說完了。我這兒還有一件事兒。”</p>
“您說。”沉瑜猜不到於老師的事情。</p>
於老師說:“不知道你願不願意收藏供石?”</p>
“供石?你是說奇石類的古玩?”沉瑜沒想到於老師會問這個問題。他沒有收藏過供石。</p>
於老師說道:“以前看你玩瓷器和書畫,但好像沒買過供石,所以先問一問。”</p>
沉瑜說道:“沒買過,您是有什麽推薦嗎?”</p>
於老師說:“我的一個老朋友走了,留下一些藏品給了孩子。這孩子想把藏品賣掉,但是聯係了幾個賣家,價格都不太合適。送到拍賣行去,人家的估值,他們也不太滿意。因為和我認識,所以就拜托我幫忙尋找買家。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願意收藏。”</p>
沉瑜想了想,說道:“你覺得那些物件怎麽樣?”</p>
於老師說:“我不太懂。但是我那個朋友是個靠譜的收藏家。我看過那件供石,據說是明清時期的太湖石。”</p>
沉瑜說道:“我沒有買過供石,但是還是很想研究一下。”他想的是,如果東西不錯,自己可以買一件放在博物館裏,如果東西不行,跟著去看看,也算是在與老師麵子。”</p>
徐老師說道:“我也沒買過供石,但是看過一些書。收藏名石奇石是古代文人消遣的一種方式,書法家米芾也留下了拜石的故事。後來,漸漸變得風氣極盛,如園林有石,桉頭有石,懸繪石之畫,藏談石之書。以石製器者,占據了古玩的重要地位。今天收藏佳石的風氣,也是過去的餘韻。”</p>
沉瑜說道:“聽了徐老師的指點,我倒是來了興趣,我們能去看看嗎?”</p>
於老師說:“如果你有時間,咱們就約賣家。”</p>
沉瑜:“麻煩您給約個時間。”</p>
於老師直接拿出手機,撥通賣家號碼,跟對方說了幾句之後,用手捂住話筒,對沉瑜說道:“賣家今天下午在家裏,你有時間?”</p>
沉瑜點頭:“可以。”</p>
於老師跟對方回話,約定了下午3點見麵。</p>
沉瑜看了看手機,“您怎麽約了下午3點?”</p>
於老師說:“因為距離遠。”</p>
他歎了一口氣:“老朋友不在了,我不該說三道四。他為了收藏,日子過的挺緊張,偏偏孩子們也不出息,忙於工作,也顧不得照顧他。到了晚年,隻有古玩為伴。”</p>
兩位老師由這件事引發一些感想,說了好些典故,才從茶館離開。徐老師回博物館,聯係兩位畫家。</p>
沉瑜讓畫廊派車,送自己和於老師去見賣家。</p>
賣家的住處距離市中心很遠。途中,於老師簡單說了賣家的情況。他的老朋友姓章,有一兒一女,現在的賣家,就是他的老友的兒子。</p>
到了賣家的住處,沉瑜讓司機在樓下等候,自己跟著於老師來到了居民樓的四樓。</p>
於老師按動門鈴,門內有腳步聲,然後,防盜門上的小門打開,裏麵的人向外看了一眼,看到了於老師,急忙招呼:“於叔叔,您到了,快請進。”</p>
</p>
門打開,一個男子熱情的請兩人進門。</p>
於老師給二人做了介紹。</p>
迎接他們的就是賣家,兩鬢已經發白,估摸著有50歲了。</p>
沉瑜說道:“章先生,您好。”</p>
賣家熱情的和沉瑜握手,請他們坐下,然後開始泡茶。他笑著說:“我住的比較遠,辛苦二位了。”</p>
沉默的時間裏,徐老師準備倒茶,沉瑜搶著端起公道杯添茶。他覺得這兩位老師不會無緣無故的問起這個事情。</p>
徐老師說道:“小沉,聽你說了以後,才知道這個畫展規格不低。有列賓,謝洛夫、薩金特這樣的名家作品,甚至還有16、17世紀的繪畫。從作品質量和高度來說,算是少有的畫展。我倒是有個疑惑,畫展是不是對國內的繪畫有些忽視?”</p>
沉瑜說:“您的疑惑是對的。畫展會考慮觀眾的因素,所以,在鈕約展覽的時候,展覽作品以西方繪畫為主,但是到了咱們國內進行展覽,除了西方繪畫之外,這次也特別邀請了咱們國內畫家參展,國畫作品會占到一定比例,這次在魔都的畫展,主題就是藝術交流周。”</p>
他看到徐老師欲言又止,就試探著問道:“您有什麽建議或者有好的推薦,我們非常歡迎。現在畫展前期籌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但如果有好的藝術家,我們還是希望能夠他參與到活動中。我對魔都藝術圈的了解,不如二位老師,如有好的藝術家或者作品,還您二位多多推薦。”</p>
徐老師和於老師對視一眼,然後笑著說的:“小沉,你現在磨練的越來越精明了,我還沒說,你就猜到了。</p>
不瞞你說,我還真有兩個人想給你推薦。約你出來,就是想說這件事。先說好,你看著安排,不必為難。</p>
我是了解這兩個人,所以才想推薦他們參加你籌辦的畫展,但是聽你說的這些現實情況,以及畫展的規模之後,我反倒有些猶豫了。</p>
沉瑜說道:“既然是交流,那必然是有差異和對話,隻要有好的創作,是不分年齡,不講資曆的。”</p>
徐老師猶豫片刻,說道:“我介紹他們兩個的情況,你自己判斷……”</p>
徐老師推薦的這兩位畫家,一位叫做雷證,另一位名叫宇博明,都是擅長國畫創作。</p>
徐老師還帶了他們二人的作品集。</p>
沉瑜看了看雷證的繪畫,能夠看到南宋院體畫的技法風格,但表現的主題是城市的景色。</p>
宇博明擅長的是工筆重彩畫,表現人物的造型誇張,有壁畫的表現風格。</p>
沉瑜邊看邊說:“我看這兩位的作品都很好,沒問題。您讓他們有時間直接去畫廊。”</p>
他拿出來畫廊的聯係方式,“如果我不在畫廊,就直接找曾晴,她現在負責這一塊的事情,您和二位和她也認識。</p>
最好是,找時間讓我們見麵談,我這次還請了富蘇拍賣行的一個業務經理,我的畫廊中,負責國外業務的經理也來了。我想請她們也看看這二位的作品,想想如何宣傳。”</p>
他有遊戲給的技能,見麵之後,更方便見判斷這二人是否有培養的潛力。</p>
徐老師說道:“你的安排很好,讓你們找時間見麵談。”</p>
於老師等著二人說完之後,才說道:“老徐的事情說完了。我這兒還有一件事兒。”</p>
“您說。”沉瑜猜不到於老師的事情。</p>
於老師說:“不知道你願不願意收藏供石?”</p>
“供石?你是說奇石類的古玩?”沉瑜沒想到於老師會問這個問題。他沒有收藏過供石。</p>
於老師說道:“以前看你玩瓷器和書畫,但好像沒買過供石,所以先問一問。”</p>
沉瑜說道:“沒買過,您是有什麽推薦嗎?”</p>
於老師說:“我的一個老朋友走了,留下一些藏品給了孩子。這孩子想把藏品賣掉,但是聯係了幾個賣家,價格都不太合適。送到拍賣行去,人家的估值,他們也不太滿意。因為和我認識,所以就拜托我幫忙尋找買家。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願意收藏。”</p>
沉瑜想了想,說道:“你覺得那些物件怎麽樣?”</p>
於老師說:“我不太懂。但是我那個朋友是個靠譜的收藏家。我看過那件供石,據說是明清時期的太湖石。”</p>
沉瑜說道:“我沒有買過供石,但是還是很想研究一下。”他想的是,如果東西不錯,自己可以買一件放在博物館裏,如果東西不行,跟著去看看,也算是在與老師麵子。”</p>
徐老師說道:“我也沒買過供石,但是看過一些書。收藏名石奇石是古代文人消遣的一種方式,書法家米芾也留下了拜石的故事。後來,漸漸變得風氣極盛,如園林有石,桉頭有石,懸繪石之畫,藏談石之書。以石製器者,占據了古玩的重要地位。今天收藏佳石的風氣,也是過去的餘韻。”</p>
沉瑜說道:“聽了徐老師的指點,我倒是來了興趣,我們能去看看嗎?”</p>
於老師說:“如果你有時間,咱們就約賣家。”</p>
沉瑜:“麻煩您給約個時間。”</p>
於老師直接拿出手機,撥通賣家號碼,跟對方說了幾句之後,用手捂住話筒,對沉瑜說道:“賣家今天下午在家裏,你有時間?”</p>
沉瑜點頭:“可以。”</p>
於老師跟對方回話,約定了下午3點見麵。</p>
沉瑜看了看手機,“您怎麽約了下午3點?”</p>
於老師說:“因為距離遠。”</p>
他歎了一口氣:“老朋友不在了,我不該說三道四。他為了收藏,日子過的挺緊張,偏偏孩子們也不出息,忙於工作,也顧不得照顧他。到了晚年,隻有古玩為伴。”</p>
兩位老師由這件事引發一些感想,說了好些典故,才從茶館離開。徐老師回博物館,聯係兩位畫家。</p>
沉瑜讓畫廊派車,送自己和於老師去見賣家。</p>
賣家的住處距離市中心很遠。途中,於老師簡單說了賣家的情況。他的老朋友姓章,有一兒一女,現在的賣家,就是他的老友的兒子。</p>
到了賣家的住處,沉瑜讓司機在樓下等候,自己跟著於老師來到了居民樓的四樓。</p>
於老師按動門鈴,門內有腳步聲,然後,防盜門上的小門打開,裏麵的人向外看了一眼,看到了於老師,急忙招呼:“於叔叔,您到了,快請進。”</p>
</p>
門打開,一個男子熱情的請兩人進門。</p>
於老師給二人做了介紹。</p>
迎接他們的就是賣家,兩鬢已經發白,估摸著有50歲了。</p>
沉瑜說道:“章先生,您好。”</p>
賣家熱情的和沉瑜握手,請他們坐下,然後開始泡茶。他笑著說:“我住的比較遠,辛苦二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