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即便是把朱允炆摘出來,在朱元璋的心目當中對他的印象也大打折扣!
既然不再成為自己的威脅,又能夠彰顯自己關愛兄長的恢宏大度,何樂而不為呢?
況且就算朱允炆受到牽連,即便是責罰,也不會處罰太重的。
既然不能將對方直接打死,那就不用心急嘛。
就算朱元璋知道自己不是真心對待朱永炆,那又怎麽樣呢,他是不會在意的。
生在帝王家,又是同一個父親,還一度成為競爭對手,哪會有什麽親情可言!
隻要能夠維持表麵的和諧,朱元璋就不會說什麽。
畢竟朱元璋也不是愚昧之人,期待一家人和和美美,兄恭弟謙,沒有勾心鬥角,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朱元璋也不會奢望。
隻要沒有兄弟鬩牆,朱元璋就會很滿意了。
所以表麵功夫,還是一定要做的。
朱元璋問道:“此次科舉考試畢竟是由允炆主持的,若是沒有一點責任,恐怕也說不過去吧。”
朱允熥知道這是陷阱,所以理直氣壯的說道:“誰不知道東宮二殿下為了本次科舉考試夙夜憂旦,廢寢忘食!”
“本來兄長極為信任敬重考官,誰料想他們居然膽大包天,辜負信任,心存偏袒,所以我兄長有何過錯!錯的是考官!”
這就是典型的皇家無過錯!
錯了也不認!
替罪羊還不容易找?
“你還真是……”
朱元璋臉上的肌肉抽紅了一下,論到胡攪蠻纏,轉移話題的技術,自己的這個孫兒當真如火純青!
<a id="wzsy" href="http://m.fantuankanshu.com">飯團看書</a>
朱元璋點了點頭,說道:“咱準備把本次科舉的所有南方考生通通罷黜,選取二十位北方考生登榜,你覺得怎麽樣?”
朱允熥眉頭微皺,問道:“皇爺爺為何有如此想法?”
“哼!”
朱元璋冷哼了一聲,“在前幾次科舉考試之中,南方士子錄取的人數是北方士子的兩三倍!他們也該知足了!”
在曆史上,明朝自洪武四年始,至洪武三十年一共開科六次,各科進士共八百六十七人,其中南方籍進士六百二十人,占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一。
而北方籍的考生,僅僅有二百四十七人!
就這還是朱元璋在洪武三十年,特意錄取了六十一位北方士子才有的結果!
由此可見,在以往幾次的科舉中,南方市值占了多大的比例!
這簡直就是“南人盡占皇榜”啊!
朱元璋又教訓說道:“治理天下不能隻靠一個地方的人才的話,他們很容易聯合起來形成黨派,如果朝廷沒有其他的勢力壓製,他們就會越長越大,到一個地步甚至顛覆皇權,你一定要慎之又慎!”
朱允熥行禮說道,“是,孫兒銘記!多謝皇爺爺教誨!”
朱元璋又繼續說道:“如果不趁機敲打一下南方的讀書人,他們還以為大明真的就離不開他們了!
你要記住,身為帝王就不能被任何人絆住手腳!讀書人可以用就用,如果他們敢擋路,哼哼……”
不得不說,朱元璋已經把讀書人看透了啊。
一個放牛娃成長到這般地步,當真是上天眷顧了。
朱允熥深吸了一口氣,說道:“皇爺爺,孫兒覺得把南方士子全部罷黜是否妥當,還需要斟酌才可……”
“哦,你有不同的看法?”朱元璋問道。
朱允熥把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皇爺爺,此時北方士子狀告有人偏袒南方考生,雙方本來就有些不快,南方考生甚至可以說是無妄之災,
在這種狀況之下如果全部將他們罷黜,他們就會以為是北方士子麵聖告狀所致,就會對他們懷恨在心,如果在這個時候全部錄取北方考生,更會增加他們的仇恨。”
朱允熥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朱元璋在洪武三十年實行的“南北榜”並不妥當。
因為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其實就是把那個全是南方士子的榜給推翻了,不算數。
接著又整了一個全部錄取北方士子的榜單,並不是後來南北分開錄取的南北榜。
朱元璋之所以那麽做,一來是為了維護北方士子的利益,二來也是為了敲打南方的士子。
朱元璋的怒氣是發泄了,可是。也會帶來南北雙方考生的競爭和敵對,加重地域的歧視。
朱允熥看了看朱元璋,又接著說道:“而北方考生有皇爺爺為他們撐腰,也難免會張狂,如此一來豈不是加劇了南北官員的矛盾?”
“到時候朝廷之中就會分為南黨和北黨,兩派勢力龐大,一旦互相爭鬥碾壓,將永無寧日,所以孫兒以為此法有些不妥。”
其實朱允熥明白,黨爭是什麽時候都避免不了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
可是如果能減緩黨爭的發生,減輕黨爭的威脅,那是相當不錯的。
“那你說該怎麽辦!”朱元璋有些不快的說道。
畢竟他想借著這個機會敲打南方的士子,也為自己出口悶氣,誰料想竟然被否了,他又怎麽會高興的起來呢。
朱允熥說道:“這些考官用別的罪名處置,朝廷不能承認有人偏袒南方士子,同時放出消息,就說有人建議皇爺爺取消所有考生的成績名次,本次加科不再錄取任何人。”
“然後嘛……自然水到渠成……”
……
夜色已經深了。
但是在外皇城城根處的一間小屋子裏,卻來了朱元璋身邊的內侍,司禮監太監慶童。
慶童穿著一身灰色的太監服飾,外麵還披了一個不著眼的灰色披風。
在朱元璋麵前,他是卑賤的奴婢,但在這些人麵前他卻是上位者。
此時的慶童坐在椅子上,一雙眼睛盯著躬身而立的幾個太監和宮女。
慶童聲音冷冷的問道:“東宮那邊兒,可有什麽狀況?”
一個宮女躬身行禮,稟報說道:“回公公的話,自從太子妃聽說科舉之事爆發之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許久,人似乎也有些煩躁。”
“之後太子妃身邊的梳頭侍女小翠出宮,回家探親,回來之後所攜帶的東西有梳頭的梳子,還有手絹頭繩等小東西,還有一件兒紅夾襖。“
既然不再成為自己的威脅,又能夠彰顯自己關愛兄長的恢宏大度,何樂而不為呢?
況且就算朱允炆受到牽連,即便是責罰,也不會處罰太重的。
既然不能將對方直接打死,那就不用心急嘛。
就算朱元璋知道自己不是真心對待朱永炆,那又怎麽樣呢,他是不會在意的。
生在帝王家,又是同一個父親,還一度成為競爭對手,哪會有什麽親情可言!
隻要能夠維持表麵的和諧,朱元璋就不會說什麽。
畢竟朱元璋也不是愚昧之人,期待一家人和和美美,兄恭弟謙,沒有勾心鬥角,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朱元璋也不會奢望。
隻要沒有兄弟鬩牆,朱元璋就會很滿意了。
所以表麵功夫,還是一定要做的。
朱元璋問道:“此次科舉考試畢竟是由允炆主持的,若是沒有一點責任,恐怕也說不過去吧。”
朱允熥知道這是陷阱,所以理直氣壯的說道:“誰不知道東宮二殿下為了本次科舉考試夙夜憂旦,廢寢忘食!”
“本來兄長極為信任敬重考官,誰料想他們居然膽大包天,辜負信任,心存偏袒,所以我兄長有何過錯!錯的是考官!”
這就是典型的皇家無過錯!
錯了也不認!
替罪羊還不容易找?
“你還真是……”
朱元璋臉上的肌肉抽紅了一下,論到胡攪蠻纏,轉移話題的技術,自己的這個孫兒當真如火純青!
<a id="wzsy" href="http://m.fantuankanshu.com">飯團看書</a>
朱元璋點了點頭,說道:“咱準備把本次科舉的所有南方考生通通罷黜,選取二十位北方考生登榜,你覺得怎麽樣?”
朱允熥眉頭微皺,問道:“皇爺爺為何有如此想法?”
“哼!”
朱元璋冷哼了一聲,“在前幾次科舉考試之中,南方士子錄取的人數是北方士子的兩三倍!他們也該知足了!”
在曆史上,明朝自洪武四年始,至洪武三十年一共開科六次,各科進士共八百六十七人,其中南方籍進士六百二十人,占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一。
而北方籍的考生,僅僅有二百四十七人!
就這還是朱元璋在洪武三十年,特意錄取了六十一位北方士子才有的結果!
由此可見,在以往幾次的科舉中,南方市值占了多大的比例!
這簡直就是“南人盡占皇榜”啊!
朱元璋又教訓說道:“治理天下不能隻靠一個地方的人才的話,他們很容易聯合起來形成黨派,如果朝廷沒有其他的勢力壓製,他們就會越長越大,到一個地步甚至顛覆皇權,你一定要慎之又慎!”
朱允熥行禮說道,“是,孫兒銘記!多謝皇爺爺教誨!”
朱元璋又繼續說道:“如果不趁機敲打一下南方的讀書人,他們還以為大明真的就離不開他們了!
你要記住,身為帝王就不能被任何人絆住手腳!讀書人可以用就用,如果他們敢擋路,哼哼……”
不得不說,朱元璋已經把讀書人看透了啊。
一個放牛娃成長到這般地步,當真是上天眷顧了。
朱允熥深吸了一口氣,說道:“皇爺爺,孫兒覺得把南方士子全部罷黜是否妥當,還需要斟酌才可……”
“哦,你有不同的看法?”朱元璋問道。
朱允熥把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皇爺爺,此時北方士子狀告有人偏袒南方考生,雙方本來就有些不快,南方考生甚至可以說是無妄之災,
在這種狀況之下如果全部將他們罷黜,他們就會以為是北方士子麵聖告狀所致,就會對他們懷恨在心,如果在這個時候全部錄取北方考生,更會增加他們的仇恨。”
朱允熥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朱元璋在洪武三十年實行的“南北榜”並不妥當。
因為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其實就是把那個全是南方士子的榜給推翻了,不算數。
接著又整了一個全部錄取北方士子的榜單,並不是後來南北分開錄取的南北榜。
朱元璋之所以那麽做,一來是為了維護北方士子的利益,二來也是為了敲打南方的士子。
朱元璋的怒氣是發泄了,可是。也會帶來南北雙方考生的競爭和敵對,加重地域的歧視。
朱允熥看了看朱元璋,又接著說道:“而北方考生有皇爺爺為他們撐腰,也難免會張狂,如此一來豈不是加劇了南北官員的矛盾?”
“到時候朝廷之中就會分為南黨和北黨,兩派勢力龐大,一旦互相爭鬥碾壓,將永無寧日,所以孫兒以為此法有些不妥。”
其實朱允熥明白,黨爭是什麽時候都避免不了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
可是如果能減緩黨爭的發生,減輕黨爭的威脅,那是相當不錯的。
“那你說該怎麽辦!”朱元璋有些不快的說道。
畢竟他想借著這個機會敲打南方的士子,也為自己出口悶氣,誰料想竟然被否了,他又怎麽會高興的起來呢。
朱允熥說道:“這些考官用別的罪名處置,朝廷不能承認有人偏袒南方士子,同時放出消息,就說有人建議皇爺爺取消所有考生的成績名次,本次加科不再錄取任何人。”
“然後嘛……自然水到渠成……”
……
夜色已經深了。
但是在外皇城城根處的一間小屋子裏,卻來了朱元璋身邊的內侍,司禮監太監慶童。
慶童穿著一身灰色的太監服飾,外麵還披了一個不著眼的灰色披風。
在朱元璋麵前,他是卑賤的奴婢,但在這些人麵前他卻是上位者。
此時的慶童坐在椅子上,一雙眼睛盯著躬身而立的幾個太監和宮女。
慶童聲音冷冷的問道:“東宮那邊兒,可有什麽狀況?”
一個宮女躬身行禮,稟報說道:“回公公的話,自從太子妃聽說科舉之事爆發之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許久,人似乎也有些煩躁。”
“之後太子妃身邊的梳頭侍女小翠出宮,回家探親,回來之後所攜帶的東西有梳頭的梳子,還有手絹頭繩等小東西,還有一件兒紅夾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