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想要在永安巷建造那什麽作坊區?那要花費多少銀子啊”。朱壽不解的向李淩問道。
錢莊這些天雖然賺了一些銀子,但是也經不起他如此的折騰啊,若是再遇見上次那樣的擠兌風波,隻怕就不好應付了。
朱壽雖然小孩子心性,但是大昌錢莊能夠給他帶來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由不得他不關注。
聽到李淩要建玻璃作坊的時候,他的眼睛亮了起來。
這玩意兒在明朝可是一種稀罕物,李淩若是能夠將它製造出來,一定可以賣個好價錢。
事實上,李淩所建造的作坊極其簡陋,隻是一個主屋加上一個寬大的場院而已,其造價也是十分低廉的。
作坊還沒有建好,他就又遇到了一點麻煩事兒。
老宅那邊來人了,說是他們所紡織出來的絲綢大範圍的滯銷,全部都壓在自己手裏。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兒?江南乃是絲綢的主要產地,許多北方的商販都過來購買絲綢,應該不難銷售出去才是,為什麽會是這樣的結果?”。他在選擇這個項目的時候也做過市場調查,紡織這行絕對是有利可圖的。
育嬰堂的人雖然很多,他們做出來的絲綢肯定也不少,隻是這點東西對於整個市場來講卻是微不足道的。
“大少爺,您不知道啊,我們紡織出來的絲綢根本就沒有人要,哪怕是我們的質量比別人的好,價錢有低一成也是一樣無人問津!”。前來抱信的小夥子名叫李陽,是一個塌實肯幹的人。
忠叔看他人品不錯,這才讓他做了負責人,哪裏知道剛剛織出第一批布就遇到了麻煩。
絲綢賣不出,大量的資金被占用著,自然沒有辦法進行再生產,忠叔實在沒有辦法,這才讓李陽過來問計。
有人針對自己啊,偌大的一個市場,豈能因為一點點絲綢的加入而產生動蕩?
能夠隨意操控市場的,想必不是小人物,他們這樣做到底有何目的呢!
“李掌櫃,王掌櫃你們兩個是應天府最大的絲綢中間商,好多北人都從你們這裏購買絲綢,幫個忙吧,李家老宅那批貨數目也不多,行個方便,幫忙販賣出去如何?”。
飄香居是本縣最好最後的酒樓之一,李淩就在這裏宴請兩位絲綢商人,希望他們能夠幫忙處理了這批貨物。
兩人也是本地的鄉紳,在大昌號有投資的,算是和李淩坐在同意條船上。
最為重要的是,兩人以前都被孫善人所控製,若非李淩挽救了兩人,隻怕他們現在還沒有恢複自由呢!
兩人欠李淩一個天大的人情。若是知道一些內幕消息,一定會吐露事情的!
“李解元,您就別在為難我們了,雖然我們真的知道一點內幕消息,但是卻不能說,否則倒黴的就是我們了!”。李掌櫃率先開口道,他有些為難,但是不得不說。
早已有人向他們打過了招呼,不許私下裏過多和李淩接觸。這個人是兩位掌櫃無論如何也惹不起的。
“解元公放心,既然他們費了這麽大力氣找你的麻煩,必然是有所圖謀,你隻需靜待結果就好了!”。王掌櫃最終下定了決心給李淩一點提示。
能進入那群人視野的,都不是一般人。
錦上添花哪裏比的上雪中送炭,還是燒冷灶比較有前途。
“李解元無須擔心,能讓這幫人看上,也許是一個機遇!”。李掌櫃也妥協了,繼續向李淩透露了一點信息。
“到底是何方神聖盯上我了啊!”。兩位掌櫃的話非但沒能開解他心中的疑團,反而使他更加迷惑了。
他讓人給老宅那邊送了三千兩銀子應急。
主動出擊不成,他隻有等待別人下一步的招數,見招拆招了。
前來進行考評的吏部官員終於到達了。
孫善人的事情總歸是一個汙/點,馬縣丞難辭其究,官職一擼到底,成了平民百姓。
他和兒子一商議,決定到京城投奔自己女兒去。
天子腳下,有的是機會。等風聲過去了,再花點銀子打點一下,再入仕/途也未可知。
馬縣丞黯然的離開了縣城,甚至連送行的人都沒有幾個。
大家的眼球都被令一件事情吸引了。
馬縣丞倒黴的時候,縣令大人卻迎了人生的又一個顛峰!
考評的官/吏對他十分的滿意,甚至暗示說他可以將官職再升一升,到應天府去任職。
這是天大的好消息。這一刻他想到了李淩,若非李解元將孫善人遺留下來的爛攤子接了過去。隻怕他也要跟著馬縣丞吃瓜落。
李解元是他的福星!
縣令大人要在家中宴請李淩。
家宴雖然不太正式,卻更有親切感,這代表著縣令沒有將他當做外人!
“賢侄啊,老夫二十年前就中了進士,在縣令的位置上待了十幾年,換了好幾個地方,我以為這次也一樣任期滿了再換個地方,沒有想到這次竟然能將位置挪一挪,這都是脫了你的福啊!”。縣令老懷安慰,心情舒暢,頻頻向李淩勸酒。
兩位考評官見了東城門大興土木的景象心中自然高興,經過一番考察之後對縣令做了回去以後舉薦他的承諾。
兩人推杯換盞,漸漸進入佳境,酒酣正濃之時,縣令卻突然問道:“不知解元公如何看待本朝的海禁?”。
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向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其打造前項海船,賣與夷人圖利者,比照將應禁軍器下海者,因而走泄軍情律,為首者處斬,為從者發邊充軍。
明朝對參與買賣外國商品的居民也不放過,“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貨皆不許販鬻,其現有者限以三月銷盡。”
“太祖為防沿海軍閥餘黨與海盜滋擾,下令實施海禁。早期海禁的主要對象是商業,禁止赴海外經商,也限製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永樂年間,雖然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是放開的隻是朝貢貿易,民間私人仍然不準出海。而後隨著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嚴格,雖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但大大阻礙了與外國的交流發展。”
借著酒意,李淩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海禁弊大於利。實乃朝廷的失誤。
知縣拈著自己的胡須微笑了幾聲,臉上陰晴不定。
李淩哪裏架的住縣令故意灌自己,不一會的工夫就倒在了桌子上。
朦朧之中感覺有人攙扶自己,隱約中嗅到了一種淡淡的體香。
ps:本文起點首發,歡迎大家前來支持作者!感激不盡!
錢莊這些天雖然賺了一些銀子,但是也經不起他如此的折騰啊,若是再遇見上次那樣的擠兌風波,隻怕就不好應付了。
朱壽雖然小孩子心性,但是大昌錢莊能夠給他帶來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由不得他不關注。
聽到李淩要建玻璃作坊的時候,他的眼睛亮了起來。
這玩意兒在明朝可是一種稀罕物,李淩若是能夠將它製造出來,一定可以賣個好價錢。
事實上,李淩所建造的作坊極其簡陋,隻是一個主屋加上一個寬大的場院而已,其造價也是十分低廉的。
作坊還沒有建好,他就又遇到了一點麻煩事兒。
老宅那邊來人了,說是他們所紡織出來的絲綢大範圍的滯銷,全部都壓在自己手裏。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兒?江南乃是絲綢的主要產地,許多北方的商販都過來購買絲綢,應該不難銷售出去才是,為什麽會是這樣的結果?”。他在選擇這個項目的時候也做過市場調查,紡織這行絕對是有利可圖的。
育嬰堂的人雖然很多,他們做出來的絲綢肯定也不少,隻是這點東西對於整個市場來講卻是微不足道的。
“大少爺,您不知道啊,我們紡織出來的絲綢根本就沒有人要,哪怕是我們的質量比別人的好,價錢有低一成也是一樣無人問津!”。前來抱信的小夥子名叫李陽,是一個塌實肯幹的人。
忠叔看他人品不錯,這才讓他做了負責人,哪裏知道剛剛織出第一批布就遇到了麻煩。
絲綢賣不出,大量的資金被占用著,自然沒有辦法進行再生產,忠叔實在沒有辦法,這才讓李陽過來問計。
有人針對自己啊,偌大的一個市場,豈能因為一點點絲綢的加入而產生動蕩?
能夠隨意操控市場的,想必不是小人物,他們這樣做到底有何目的呢!
“李掌櫃,王掌櫃你們兩個是應天府最大的絲綢中間商,好多北人都從你們這裏購買絲綢,幫個忙吧,李家老宅那批貨數目也不多,行個方便,幫忙販賣出去如何?”。
飄香居是本縣最好最後的酒樓之一,李淩就在這裏宴請兩位絲綢商人,希望他們能夠幫忙處理了這批貨物。
兩人也是本地的鄉紳,在大昌號有投資的,算是和李淩坐在同意條船上。
最為重要的是,兩人以前都被孫善人所控製,若非李淩挽救了兩人,隻怕他們現在還沒有恢複自由呢!
兩人欠李淩一個天大的人情。若是知道一些內幕消息,一定會吐露事情的!
“李解元,您就別在為難我們了,雖然我們真的知道一點內幕消息,但是卻不能說,否則倒黴的就是我們了!”。李掌櫃率先開口道,他有些為難,但是不得不說。
早已有人向他們打過了招呼,不許私下裏過多和李淩接觸。這個人是兩位掌櫃無論如何也惹不起的。
“解元公放心,既然他們費了這麽大力氣找你的麻煩,必然是有所圖謀,你隻需靜待結果就好了!”。王掌櫃最終下定了決心給李淩一點提示。
能進入那群人視野的,都不是一般人。
錦上添花哪裏比的上雪中送炭,還是燒冷灶比較有前途。
“李解元無須擔心,能讓這幫人看上,也許是一個機遇!”。李掌櫃也妥協了,繼續向李淩透露了一點信息。
“到底是何方神聖盯上我了啊!”。兩位掌櫃的話非但沒能開解他心中的疑團,反而使他更加迷惑了。
他讓人給老宅那邊送了三千兩銀子應急。
主動出擊不成,他隻有等待別人下一步的招數,見招拆招了。
前來進行考評的吏部官員終於到達了。
孫善人的事情總歸是一個汙/點,馬縣丞難辭其究,官職一擼到底,成了平民百姓。
他和兒子一商議,決定到京城投奔自己女兒去。
天子腳下,有的是機會。等風聲過去了,再花點銀子打點一下,再入仕/途也未可知。
馬縣丞黯然的離開了縣城,甚至連送行的人都沒有幾個。
大家的眼球都被令一件事情吸引了。
馬縣丞倒黴的時候,縣令大人卻迎了人生的又一個顛峰!
考評的官/吏對他十分的滿意,甚至暗示說他可以將官職再升一升,到應天府去任職。
這是天大的好消息。這一刻他想到了李淩,若非李解元將孫善人遺留下來的爛攤子接了過去。隻怕他也要跟著馬縣丞吃瓜落。
李解元是他的福星!
縣令大人要在家中宴請李淩。
家宴雖然不太正式,卻更有親切感,這代表著縣令沒有將他當做外人!
“賢侄啊,老夫二十年前就中了進士,在縣令的位置上待了十幾年,換了好幾個地方,我以為這次也一樣任期滿了再換個地方,沒有想到這次竟然能將位置挪一挪,這都是脫了你的福啊!”。縣令老懷安慰,心情舒暢,頻頻向李淩勸酒。
兩位考評官見了東城門大興土木的景象心中自然高興,經過一番考察之後對縣令做了回去以後舉薦他的承諾。
兩人推杯換盞,漸漸進入佳境,酒酣正濃之時,縣令卻突然問道:“不知解元公如何看待本朝的海禁?”。
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向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其打造前項海船,賣與夷人圖利者,比照將應禁軍器下海者,因而走泄軍情律,為首者處斬,為從者發邊充軍。
明朝對參與買賣外國商品的居民也不放過,“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貨皆不許販鬻,其現有者限以三月銷盡。”
“太祖為防沿海軍閥餘黨與海盜滋擾,下令實施海禁。早期海禁的主要對象是商業,禁止赴海外經商,也限製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永樂年間,雖然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是放開的隻是朝貢貿易,民間私人仍然不準出海。而後隨著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嚴格,雖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但大大阻礙了與外國的交流發展。”
借著酒意,李淩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海禁弊大於利。實乃朝廷的失誤。
知縣拈著自己的胡須微笑了幾聲,臉上陰晴不定。
李淩哪裏架的住縣令故意灌自己,不一會的工夫就倒在了桌子上。
朦朧之中感覺有人攙扶自己,隱約中嗅到了一種淡淡的體香。
ps:本文起點首發,歡迎大家前來支持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