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沿海一帶,北自山東,南至廣東,均出現倭寇騷擾;同時,元末盤據江浙的張士誠、方國珍餘部逃往沿海島嶼和海外,企圖卷土重來。


    明太祖為此嚴禁私人出海經商,隻允許對外貿易在政府之間、通過“朝貢”與“賞賜”的形式來進行。


    政府在廣州、泉州、寧波設市舶提舉司管理外貿,對允許前來“朝貢”的國家發給“勘合”(憑證)。規定期限(兩年、三年或十年)、人數、船數,並指定入境地點。


    日本貢船來寧波,琉球貢船來泉州,占城(今越南中部)、暹羅(今泰國)和東南亞、南亞等地貢船來廣州。未經允許或不按規定前來者,概予拒絕。


    明初,中國沿海均實行海禁,惟獨明州例外。


    明洪武時期為避國號諱,太祖取采納鄞縣讀書人單仲友的建議,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將明州改稱寧波府。


    “寧波府是最早的通商港口之一,那裏聚集了許多的造船高手,即使是三桅以上的大船也能夠造的出來。”


    自從張氏告知李淩寧波府有人懂得造船以後,他就馬不停蹄的向南方趕了過來。


    雙胞胎高手哥哥叫蘇非,弟弟叫做蘇雲,兩人做為李淩的保鏢自然是要跟著的。


    上次李淩獨自一人前往應天府,玲瓏飽受相思之苦,後期又過了幾天擔驚受怕的日子,她在也不想和李淩分開了,軟磨硬泡的讓大少爺帶她一起上路。


    小八還有操辦父親的喪事,鹽場那邊也要有人照看,他自然是要留在應天府了。


    “大少爺,我料理了父親的後事,再將鹽場的事情做一下安排之後就會去南邊找你,隻要是抗擊倭奴,我小八絕對不惜自己的氣力!”。小八信誓旦旦的向李淩保證道,眼睛通紅。


    他對倭寇恨之入骨,這次李淩接受應天府團練使的職務,對他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機會,隻要跟著大少爺,就一定會有機會多殺倭寇,替父親報仇。


    收拾妥當之後,李淩帶著幾人南下了。


    “李公子,我爹爹在寧波府的一個漁村過活,也是當地有名的造船高手,您若是到了寧波,他一定會好好招待的,村民們祖上都是依靠造船為生,雖然這些年荒廢了下來,但是祖傳的手藝卻是不敢丟的!”。


    提起自己的父親,張氏很是困惑,一家人生活的好好的,為何母親要帶著自己和哥哥離開漁村?


    若是當初不離開,依靠父親的手藝多少有些收入,母親也不至於因為沒錢治病而操勞致死,她也不會認識王掌櫃等人,也許早已和青梅竹馬的戀人成婚了!


    旅途當中,張氏給李淩介紹了寧波府的情況,十分肯定的告訴他村民的造船手藝相當了的。


    老劉頭是老把勢了,寧波府也來過多少次了,由他一路照顧,李淩倒也不怎麽覺得勞累。


    到了出海口,李淩非但沒有感覺到繁華,反而覺得有些滄桑。


    海麵上零零散散停靠著幾艘舊船。船很小,上麵到處涼曬著自製的魚網。


    碼頭處隻有幾個漁民在搖著小船打魚。


    碰見有陌生人過來,漁民們三三兩兩的圍攏了過來。碼頭早已廢棄,許久沒有人使用過了。李淩他們幾人突然來到小漁村,確實讓人覺得希奇。


    “這位老哥,我看到這海麵上大多都是一些舊船,多年沒有使用過了,但是海中的幾艘新船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啊,難道說以前這幾艘船下過海?”。老劉頭人老成精,一見海麵上飄著的幾艘新船就有些奇怪。


    海麵上的新船雖然沒有李淩手中圖紙上所畫的巨大,卻也是三桅的大船,擁有遠航的能力。


    要知道在以前出海可是不被官府允許的!


    “哪裏,哪裏,這是我們寧波府張團練自己製造,準備出海抗擊倭寇的!”。被老劉頭拉過來的漁民侃侃而談,向他們介紹了寧波府最新的情況。


    倭寇們雖然到處做亂,但是惟獨不在寧波府的地麵上胡作非為。原因無他,所有的日本貢船都要在寧波登岸,在此處禍害就等於得罪了日本本土最有勢力的大名,這是倭寇們所不願意看到的。


    更何況很多做了海盜的倭寇都是由本土的大名所控製的。


    天有不測風雲,若是前來朝貢的船隻損壞了,就隻有在這幾個漁村修理。


    前來朝貢的日本人大多能夠得到豐厚的回報,他們通常的做法就是將損壞的船隻換掉,重新做一條新的。


    這也是海麵上存有這麽多舊船的原因。


    至於這些新船,則是寧波府張團練自己造的。


    寧波府上沒有經曆過太大的倭患,自然也就沒有切膚之痛。


    開放海禁的消息傳來以後,寧波的達官貴人們興奮了,可以想象在未來的日子了寧波府將重新繁榮起來,他們也可以從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朝廷一紙公文下來,貴人們慌亂了,竟然沒有人願意擔任團練使的職務,做刀光劍影的武夫,哪有安安全全的賺銀子舒服。


    無奈之下,隻得找了一個漁夫頭子來做團練使。


    張團練就這樣莫名其妙的做了朝廷的官員,而且還擁有了招募私兵的權利。


    團練大人絲毫不敢馬虎,急忙從漁民當中選出了一些年輕力壯的進行訓練。造船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


    漁民們祖祖輩輩和海船打交道,做起事情來自然是得心應手,三五天的工夫就造出了幾艘大船。


    張團練這麽用心,卻不是為了抗擊倭寇,而是為了抵禦盤踞在附近的海盜。


    一些為生活所迫的明人嘯聚在附近海域,專門做一些打家劫舍的勾當,這才是漁民們所應該防範的。


    幾艘大船在村子附近來回巡視,一有情況就會通知附近的漁民,海盜們再想順利的過來搶劫隻怕是很不容易了。


    張團練也算是為漁民們做了一件好事兒,提起他來,大家都交口稱道。


    “請問老人家,您所說的張團練可是張遠山嗎?”。張氏突然走到了老漁民跟前,開口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居超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蝦就雞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蝦就雞蛋並收藏官居超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