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新殲發動機選型會,在白帶河賓館如期召開。
跟著宋聞聰,江河浦一起來到會議室的秦奮,看了一眼參會的領導專家,還真是不少,特別是種花家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專家,幾乎都來了。
當然這次除了六一一所之外,六零一所的人也來了,這是因為現在新殲項目並沒有完全確定下來,由哪家設計所負責,隻是現在領導們已經傾向於六一一所方案。
六零一所的三代機方案,就是傳說中的殲13戰鬥機了,它的設計醞釀自七十年代初,當時空軍要一種殲六戰鬥機的後繼機型。
六零一所便設計出了殲十三方案,它的定位其實是低端的戰鬥機,有點類似於殲十二戰鬥機的設計思想,又模仿了F16戰鬥機的氣動設計,但是它不具備超視距和全天候作戰能力。
本來新殲都已經內定了這個殲十三,但是宋聞聰用十五分鍾打動了軍方領導專家,如此在第一輪競標當中,殲十三和六零一所便落敗了,形勢逆轉。
現在其實六零一所還有機會,隻要能夠推出更先進的方案,是有可能改變結局的,所以這次發動機選型會,六零一所當然也來了。
六零一所來的負責人,便是非常有名的航空專家,後來的隱身飛機研究課題組組長呂天,同時他也是目前的殲十三負責人。
另外有航空工業部的領導,還有空軍方麵的領導,國防科工委的領導等等,差不多有將近一百人參加這個會議,可見這次會議有多麽重要。
<a id="wzsy" href="http://m.beqege.cc">筆趣閣</a>
秦奮跟著宋聞聰坐了下來,這次發動機選型,必定會有一番激烈的爭論。
比如說六零一所,他們的殲十三方案,也是單發設計,而且它的定位比較低,所以完全可以用渦噴十五發動機的。當然,要說斯貝發動機也能用,六二四所的中推自然也可以。
很快,會議便正式開始了,主持會議的正是科工委的領導,要知道六一一所能夠翻盤,其實正是科工委領導的支持,要不然連機會都沒有。
所以科工委的領導其實是支持六一一所的,支持宋聞聰的。
現在科工委方麵,也收到了航空工業部轉來的信息和資料,六一一所已經改變了原先的單大推設計方案,而采用了新的雙中推設計方案。
這就意味著,在所有的備選發動機當中,隻有六二四所的中推發動機,滿足六一一所的要求,他們已經達成默契了。
科工委領導開始講話,並且再次對備選發動機作了一番說明。
從技術參數上看,幾個型號的備選發動機,主要性能參數,都能滿足兩個所設計方案的需求。
科工委領導接下來,便安排了宋聞聰介紹六一一所修改設計後的雙中推方案,當然也少不了六二四所江河浦來介紹中推發動機了。
顯然,第一輪競標的贏家,是有優先權的。
宋聞聰早就做好了準備,那些資料基本上都是由秦奮幫忙一起搞定,雙中推更加先進的設計,相信可以更加打動在座領導專家們的心,這一點宋聞聰毫不懷疑。
打開設計方案,宋聞聰便開始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在座的領導專家們,都瞪大了眼睛,聽得入了迷,連大氣都不好喘一口。
雙發中推,在三代機裏麵,有米格29,還有F18大黃蜂,歐洲也在聯合搞雙發中型戰鬥機。
F18戰鬥機原本在與F16戰鬥機的競爭中,輸掉了,但是後來又起死回生,中標鷹醬海軍艦載機。
可見雙發中推中型戰鬥機還是有它的優勢。
宋聞聰拿出來的這個雙發中推鴨式布局設計方案,在原來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優化,采用了更加先進的升力體氣動設計,這是原來的單發機所不能夠實現的,但是變成雙發後,就很容易將機身也設計成為一個升力體,如此一來,又增加了整架飛機的升力係數,比起單純的鴨式布局升力更高了。
米格29戰鬥機和蘇27戰鬥機,都是升力體氣動布局,機動性能優異,而采用鴨式布局升力體的這套方案,沒有理由不能超過它們。
這可是大大超出了領導專家們的預料,因為此前六一一所雖然提交過一個雙發中推方案,但卻並非升力體,而且當時提出的各項指標,也遠遠落後於現在的這個方案。
比如說發動機推力,原來的雙中推,設定的發動機推力隻有七點五噸,但是現在卻升到了八點五噸,這還不說,又變成了升力體布局,氣動性能提升幅度太大了,飛機的機動性能必將大大提高,不要說超過F16戰鬥機了,就算是米格29戰鬥機和蘇二七戰鬥機,都有望超過。
而且這個設計方案,可是一個多用途戰鬥機的設計方案,不是原來的單純空優機了,因為有了這麽大的推重比,這麽好的設計,載彈量一下子就提高到了七噸多,比原來單大推方案的五噸,高了百分之五十。
不僅如此,機體空間也大大增加了,內油從單大推的三噸左右,提高到五點五噸,這個載油係數就大為增加,如此一來航程也是大大提高,計算出來的內油航程,將達到二千六百公裏左右,轉場航程達到四千公裏無壓力。
這是因為擬使用的中推發動機,設計的油耗非常低,再加上內油的增加,外掛燃油的增加,所以內油航程和轉場航程大大提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米格二十九戰鬥機來說,它的內油三點三噸,內油航程僅有一千四百三十公裏,典型的機場保衛者。
後來米格二十九升級到K型,內油增加到四點八噸,如此內油航程才提高到兩千公裏,帶三個副油箱航程達到三千公裏,甩掉了機場保衛者的稱號。
F16戰鬥機內油隻有三點二噸,因此內油航程也不高,隻有一千八百公裏左右,它是單發大推,在外掛大號副油箱後,才能達到三千五百公裏。
F18戰鬥機內油接近五噸,內油航程二千公裏,轉場航程三千三百公裏。
如果是按原來的單發大推鴨式布局方案,內油三噸左右,采用渦扇發動機,航程隻有一千六百多公裏,如果是采用渦噴十五這樣的發動機,那航程估計要減少到一千二百公裏左右,因為渦噴發動機太耗油了。
跟著宋聞聰,江河浦一起來到會議室的秦奮,看了一眼參會的領導專家,還真是不少,特別是種花家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專家,幾乎都來了。
當然這次除了六一一所之外,六零一所的人也來了,這是因為現在新殲項目並沒有完全確定下來,由哪家設計所負責,隻是現在領導們已經傾向於六一一所方案。
六零一所的三代機方案,就是傳說中的殲13戰鬥機了,它的設計醞釀自七十年代初,當時空軍要一種殲六戰鬥機的後繼機型。
六零一所便設計出了殲十三方案,它的定位其實是低端的戰鬥機,有點類似於殲十二戰鬥機的設計思想,又模仿了F16戰鬥機的氣動設計,但是它不具備超視距和全天候作戰能力。
本來新殲都已經內定了這個殲十三,但是宋聞聰用十五分鍾打動了軍方領導專家,如此在第一輪競標當中,殲十三和六零一所便落敗了,形勢逆轉。
現在其實六零一所還有機會,隻要能夠推出更先進的方案,是有可能改變結局的,所以這次發動機選型會,六零一所當然也來了。
六零一所來的負責人,便是非常有名的航空專家,後來的隱身飛機研究課題組組長呂天,同時他也是目前的殲十三負責人。
另外有航空工業部的領導,還有空軍方麵的領導,國防科工委的領導等等,差不多有將近一百人參加這個會議,可見這次會議有多麽重要。
<a id="wzsy" href="http://m.beqege.cc">筆趣閣</a>
秦奮跟著宋聞聰坐了下來,這次發動機選型,必定會有一番激烈的爭論。
比如說六零一所,他們的殲十三方案,也是單發設計,而且它的定位比較低,所以完全可以用渦噴十五發動機的。當然,要說斯貝發動機也能用,六二四所的中推自然也可以。
很快,會議便正式開始了,主持會議的正是科工委的領導,要知道六一一所能夠翻盤,其實正是科工委領導的支持,要不然連機會都沒有。
所以科工委的領導其實是支持六一一所的,支持宋聞聰的。
現在科工委方麵,也收到了航空工業部轉來的信息和資料,六一一所已經改變了原先的單大推設計方案,而采用了新的雙中推設計方案。
這就意味著,在所有的備選發動機當中,隻有六二四所的中推發動機,滿足六一一所的要求,他們已經達成默契了。
科工委領導開始講話,並且再次對備選發動機作了一番說明。
從技術參數上看,幾個型號的備選發動機,主要性能參數,都能滿足兩個所設計方案的需求。
科工委領導接下來,便安排了宋聞聰介紹六一一所修改設計後的雙中推方案,當然也少不了六二四所江河浦來介紹中推發動機了。
顯然,第一輪競標的贏家,是有優先權的。
宋聞聰早就做好了準備,那些資料基本上都是由秦奮幫忙一起搞定,雙中推更加先進的設計,相信可以更加打動在座領導專家們的心,這一點宋聞聰毫不懷疑。
打開設計方案,宋聞聰便開始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在座的領導專家們,都瞪大了眼睛,聽得入了迷,連大氣都不好喘一口。
雙發中推,在三代機裏麵,有米格29,還有F18大黃蜂,歐洲也在聯合搞雙發中型戰鬥機。
F18戰鬥機原本在與F16戰鬥機的競爭中,輸掉了,但是後來又起死回生,中標鷹醬海軍艦載機。
可見雙發中推中型戰鬥機還是有它的優勢。
宋聞聰拿出來的這個雙發中推鴨式布局設計方案,在原來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優化,采用了更加先進的升力體氣動設計,這是原來的單發機所不能夠實現的,但是變成雙發後,就很容易將機身也設計成為一個升力體,如此一來,又增加了整架飛機的升力係數,比起單純的鴨式布局升力更高了。
米格29戰鬥機和蘇27戰鬥機,都是升力體氣動布局,機動性能優異,而采用鴨式布局升力體的這套方案,沒有理由不能超過它們。
這可是大大超出了領導專家們的預料,因為此前六一一所雖然提交過一個雙發中推方案,但卻並非升力體,而且當時提出的各項指標,也遠遠落後於現在的這個方案。
比如說發動機推力,原來的雙中推,設定的發動機推力隻有七點五噸,但是現在卻升到了八點五噸,這還不說,又變成了升力體布局,氣動性能提升幅度太大了,飛機的機動性能必將大大提高,不要說超過F16戰鬥機了,就算是米格29戰鬥機和蘇二七戰鬥機,都有望超過。
而且這個設計方案,可是一個多用途戰鬥機的設計方案,不是原來的單純空優機了,因為有了這麽大的推重比,這麽好的設計,載彈量一下子就提高到了七噸多,比原來單大推方案的五噸,高了百分之五十。
不僅如此,機體空間也大大增加了,內油從單大推的三噸左右,提高到五點五噸,這個載油係數就大為增加,如此一來航程也是大大提高,計算出來的內油航程,將達到二千六百公裏左右,轉場航程達到四千公裏無壓力。
這是因為擬使用的中推發動機,設計的油耗非常低,再加上內油的增加,外掛燃油的增加,所以內油航程和轉場航程大大提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米格二十九戰鬥機來說,它的內油三點三噸,內油航程僅有一千四百三十公裏,典型的機場保衛者。
後來米格二十九升級到K型,內油增加到四點八噸,如此內油航程才提高到兩千公裏,帶三個副油箱航程達到三千公裏,甩掉了機場保衛者的稱號。
F16戰鬥機內油隻有三點二噸,因此內油航程也不高,隻有一千八百公裏左右,它是單發大推,在外掛大號副油箱後,才能達到三千五百公裏。
F18戰鬥機內油接近五噸,內油航程二千公裏,轉場航程三千三百公裏。
如果是按原來的單發大推鴨式布局方案,內油三噸左右,采用渦扇發動機,航程隻有一千六百多公裏,如果是采用渦噴十五這樣的發動機,那航程估計要減少到一千二百公裏左右,因為渦噴發動機太耗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