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已經長出了一指長的淨空和尚提著皮鞭虎視眈眈的從一群戰俘跟前走過,他身上穿著象征著礦場管理人員的紅馬甲,腰間還掛著一口鋼刀。
日複一日的青菜蘿卜水煮豆腐,大和尚也受不了了,但他不敢去投軍,在淨空眼中,自己一投軍就是徹底的走上黑路,難以回頭了,所以淨空選擇了留在礦場當監工。
當初那些跟他一塊被俘虜的和尚們,隻有兩個人做出了與淨空一樣的選擇,剩下的全都穿上赤紅的軍衣,成為一名光榮的陳家軍甲兵了。據他們傳回來的消息,之前被分在另一片礦場的那些和尚也都選擇了投降,所有的和尚都選擇了進入甲兵營,其中有三個人還被選入了坦克營。
淨空不眼氣那些人的好待遇,他現在在礦場吃喝也一樣不愁,他還學會了抽煙和看報紙。後者與紙煙一樣,都是被將軍府搞出來的新鮮事物。現在將軍府一共發行三份報紙:中原日報,這是將軍府的第一大報,拳頭產品,將軍府直屬機關和下轄地方部門,都有配比份額,裏頭會有將軍府高調宣講的政策,還有揭滿清老底的《揚州十日記》、《揚州城守紀略》、《嘉定乙酉紀事》、《江變記略》、《嘉定屠城紀略》等等,也不知道陳家是從哪裏找來的這些東西。此外報紙上還有一些小黃文,主要是編排野豬皮、黃太吉、順治、康麻子這些皇帝,以及孝莊和多爾袞的那嘎達事的。
《中原日報》的發行量能超過三千份,是日刊,淨空現在都養成看報的習慣了。
然後是《軍報》,這是複漢將軍府軍方的口舌,屬於旬刊,十天發行一份,主要宣揚陳家軍的赫赫戰績。還有加入軍隊後士兵的待遇,軍屬的待遇,軍隊裏的各種各樣的獎勵,那白花花的銀元很有吸引力的;
最後就是《法報》,如果說軍報對應的是陳家軍,法報對應的就是複漢將軍府的法院了。
陳家在沒成立將軍府之前,就旗幟鮮明的將司法權從政府手中分離。淨空和尚看了這些天的《法報》之後也明白什麽叫司法權了,以他個人的角度看,陳家這一招做的很好很漂亮。天下間有那麽多糊塗官判了那麽多糊塗案,那些當官的一個個《大清律》都讀不明白,一個個請刑名師爺,既然如此就直接不讓他們管了。
《法報》宣揚的主要是將軍府推出的《律法》,還有一些代表性案件的審理判罰。淨空和尚也愛看這個,三份報紙裏他最少看的就是《軍報》。反正要出了大事的話,《中原日報》肯定會刊登,他不會從軍,就最好不看《軍報》,免得被誘惑。
他的房間裏供奉了一尊佛像,甚至礦場高層裏都有人找到他,要他在礦場邊上選址建一處廟宇。淨空完全可以一邊拿著礦上的工資,一邊在和尚廟吃齋念佛,但必須起到一些作用,比如化解化解一些俘虜心頭的不甘不願和怨恨。他很直接的拒絕了,說自己已經破戒出家,本就隻是武僧的他哪裏能做一廟主持。
一切歸根究底,還是淨空不認為陳家能夠成大器,雖然他對陳家軍的一些措施和做法很有好感,但他還是不認為複漢將軍府真的能恢複漢家江山。陝西的大軍已經重新壓倒洛陽,彭婆鎮的戰鬥已經打響,淨空覺得陳家的希望真的很渺茫。他還是抱著暫時安身,必要時逃之大吉,自己位卑身輕也不會太引人注目的主意。沒看他頭發都留了麽。
……
土門集北麵的一個小山頭。嫋嫋的輕煙隨風飄逝,山頂上立著一處不大的堡壘,赤色的軍旗迎風飄揚。這就是伏牛山區中上百個之多的陳家軍檢查哨之一。裏麵的士兵一旬一更換,且兵源由來不一,正規軍、後勤軍和童子軍,三者任意取一。
現在這處山頭上的守衛部隊就是一個班的童子軍。潘滿囤正在履行著自己炊事員的工作,身前三口大小不一的鐵鍋,最大的那一口是冷鍋,底下沒有生火,裏麵是開水;中間一口正在咕嘟咕嘟的沸騰著水汽,軍隊裏的菜不應該說是炒的,而更應該以燉來去形容;最後一口鍋裏蒸著雜糧米飯,高粱小米小麥黑豆糙米和大米混在一塊的雜糧。
糙米是稻穀脫去外保護皮層稻殼後的穎果,內保護皮層(果皮、種皮、珠心層)完好的稻米籽粒,由於內保護皮層粗纖維、糠蠟等較多口感較粗,質地緊密,煮起來也比較費時,但其瘦身效果顯著。陳鳴上輩子減肥的時候就專門買過這東西,對其非常的了解。與普通精致白米相比,糙米維他命、礦物質與膳食纖維的含量更豐富,在21世紀被視為是一種綠色的健康食品。尤其對腳氣病有顯著的作用。
當初剛剛起家的東洋小矮子,不管是甲午戰爭,還是在東北與俄國老毛子死磕的時候,因為腳氣病減員和消弱的戰鬥力都是日軍所麵對的最凶惡的敵人之一。
小鬼子得腳氣病就是吃精米吃的了,陳家軍現在糧食物資供給上保持的很好,可不能重蹈小鬼子的覆轍,得出‘嬌氣’病了。
“開飯啦,開飯啦。”嚐了一口米飯,蒸的很好,潘滿囤拎起勺子‘鐺鐺’的敲起鍋邊沿。
今天的菜是青菜土豆燉鹹魚,明天來換班的隊伍就該到了,潘滿囤也沒必要再節省手裏的儲備,回到營地裏,他們童子軍的夥食會比現在更好。
潘滿囤從進童子營開始,到現在也才五個月,個頭長高了一寸,體重增加了23斤,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壯實。要是當初他在童子營的時候,是這樣的體格,絕對不會落到幹炊事員。
十個人的一個班,算上潘滿囤隻有八個人過來吃飯,堡壘的頂頭始終保持著兩個人警哨。
這個據點裏沒有潘滿倉,潘滿囤的這位親哥哥已經是童子軍的排長,他帶著第一班在幾十裏地外的另一處據點。當陳家軍在戰場上的兵力開始顯得短缺的時候,當礦場上的戰俘越來越多的時候,這些從童子營裏走出來的童子軍已經能夠盡到自己的義務,有力量來為缺少人手的陳家軍貢獻自己。
潘滿囤飯缸裏的菜一塊鹹魚都沒有,他用該是自己的四塊鹹魚換了一個鹹雞蛋,這個生來命苦的小家夥長著一張大少爺的嘴,才吃了幾個月的飽飯,就開始挑食,吃不下鹹魚鹹肉了……
日複一日的青菜蘿卜水煮豆腐,大和尚也受不了了,但他不敢去投軍,在淨空眼中,自己一投軍就是徹底的走上黑路,難以回頭了,所以淨空選擇了留在礦場當監工。
當初那些跟他一塊被俘虜的和尚們,隻有兩個人做出了與淨空一樣的選擇,剩下的全都穿上赤紅的軍衣,成為一名光榮的陳家軍甲兵了。據他們傳回來的消息,之前被分在另一片礦場的那些和尚也都選擇了投降,所有的和尚都選擇了進入甲兵營,其中有三個人還被選入了坦克營。
淨空不眼氣那些人的好待遇,他現在在礦場吃喝也一樣不愁,他還學會了抽煙和看報紙。後者與紙煙一樣,都是被將軍府搞出來的新鮮事物。現在將軍府一共發行三份報紙:中原日報,這是將軍府的第一大報,拳頭產品,將軍府直屬機關和下轄地方部門,都有配比份額,裏頭會有將軍府高調宣講的政策,還有揭滿清老底的《揚州十日記》、《揚州城守紀略》、《嘉定乙酉紀事》、《江變記略》、《嘉定屠城紀略》等等,也不知道陳家是從哪裏找來的這些東西。此外報紙上還有一些小黃文,主要是編排野豬皮、黃太吉、順治、康麻子這些皇帝,以及孝莊和多爾袞的那嘎達事的。
《中原日報》的發行量能超過三千份,是日刊,淨空現在都養成看報的習慣了。
然後是《軍報》,這是複漢將軍府軍方的口舌,屬於旬刊,十天發行一份,主要宣揚陳家軍的赫赫戰績。還有加入軍隊後士兵的待遇,軍屬的待遇,軍隊裏的各種各樣的獎勵,那白花花的銀元很有吸引力的;
最後就是《法報》,如果說軍報對應的是陳家軍,法報對應的就是複漢將軍府的法院了。
陳家在沒成立將軍府之前,就旗幟鮮明的將司法權從政府手中分離。淨空和尚看了這些天的《法報》之後也明白什麽叫司法權了,以他個人的角度看,陳家這一招做的很好很漂亮。天下間有那麽多糊塗官判了那麽多糊塗案,那些當官的一個個《大清律》都讀不明白,一個個請刑名師爺,既然如此就直接不讓他們管了。
《法報》宣揚的主要是將軍府推出的《律法》,還有一些代表性案件的審理判罰。淨空和尚也愛看這個,三份報紙裏他最少看的就是《軍報》。反正要出了大事的話,《中原日報》肯定會刊登,他不會從軍,就最好不看《軍報》,免得被誘惑。
他的房間裏供奉了一尊佛像,甚至礦場高層裏都有人找到他,要他在礦場邊上選址建一處廟宇。淨空完全可以一邊拿著礦上的工資,一邊在和尚廟吃齋念佛,但必須起到一些作用,比如化解化解一些俘虜心頭的不甘不願和怨恨。他很直接的拒絕了,說自己已經破戒出家,本就隻是武僧的他哪裏能做一廟主持。
一切歸根究底,還是淨空不認為陳家能夠成大器,雖然他對陳家軍的一些措施和做法很有好感,但他還是不認為複漢將軍府真的能恢複漢家江山。陝西的大軍已經重新壓倒洛陽,彭婆鎮的戰鬥已經打響,淨空覺得陳家的希望真的很渺茫。他還是抱著暫時安身,必要時逃之大吉,自己位卑身輕也不會太引人注目的主意。沒看他頭發都留了麽。
……
土門集北麵的一個小山頭。嫋嫋的輕煙隨風飄逝,山頂上立著一處不大的堡壘,赤色的軍旗迎風飄揚。這就是伏牛山區中上百個之多的陳家軍檢查哨之一。裏麵的士兵一旬一更換,且兵源由來不一,正規軍、後勤軍和童子軍,三者任意取一。
現在這處山頭上的守衛部隊就是一個班的童子軍。潘滿囤正在履行著自己炊事員的工作,身前三口大小不一的鐵鍋,最大的那一口是冷鍋,底下沒有生火,裏麵是開水;中間一口正在咕嘟咕嘟的沸騰著水汽,軍隊裏的菜不應該說是炒的,而更應該以燉來去形容;最後一口鍋裏蒸著雜糧米飯,高粱小米小麥黑豆糙米和大米混在一塊的雜糧。
糙米是稻穀脫去外保護皮層稻殼後的穎果,內保護皮層(果皮、種皮、珠心層)完好的稻米籽粒,由於內保護皮層粗纖維、糠蠟等較多口感較粗,質地緊密,煮起來也比較費時,但其瘦身效果顯著。陳鳴上輩子減肥的時候就專門買過這東西,對其非常的了解。與普通精致白米相比,糙米維他命、礦物質與膳食纖維的含量更豐富,在21世紀被視為是一種綠色的健康食品。尤其對腳氣病有顯著的作用。
當初剛剛起家的東洋小矮子,不管是甲午戰爭,還是在東北與俄國老毛子死磕的時候,因為腳氣病減員和消弱的戰鬥力都是日軍所麵對的最凶惡的敵人之一。
小鬼子得腳氣病就是吃精米吃的了,陳家軍現在糧食物資供給上保持的很好,可不能重蹈小鬼子的覆轍,得出‘嬌氣’病了。
“開飯啦,開飯啦。”嚐了一口米飯,蒸的很好,潘滿囤拎起勺子‘鐺鐺’的敲起鍋邊沿。
今天的菜是青菜土豆燉鹹魚,明天來換班的隊伍就該到了,潘滿囤也沒必要再節省手裏的儲備,回到營地裏,他們童子軍的夥食會比現在更好。
潘滿囤從進童子營開始,到現在也才五個月,個頭長高了一寸,體重增加了23斤,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壯實。要是當初他在童子營的時候,是這樣的體格,絕對不會落到幹炊事員。
十個人的一個班,算上潘滿囤隻有八個人過來吃飯,堡壘的頂頭始終保持著兩個人警哨。
這個據點裏沒有潘滿倉,潘滿囤的這位親哥哥已經是童子軍的排長,他帶著第一班在幾十裏地外的另一處據點。當陳家軍在戰場上的兵力開始顯得短缺的時候,當礦場上的戰俘越來越多的時候,這些從童子營裏走出來的童子軍已經能夠盡到自己的義務,有力量來為缺少人手的陳家軍貢獻自己。
潘滿囤飯缸裏的菜一塊鹹魚都沒有,他用該是自己的四塊鹹魚換了一個鹹雞蛋,這個生來命苦的小家夥長著一張大少爺的嘴,才吃了幾個月的飽飯,就開始挑食,吃不下鹹魚鹹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