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鳴不會對個幼齒感性趣,玩什麽養成計劃;也不會因為見到了曆史名人而激動,他早就見到和幹掉過太多的曆史名人了。何況那王貞儀在後世也並不怎麽出名,也不是絕色大美女,要不是看的一些清穿小說中有這個女人的名字出現,陳鳴可能都不知道她是誰。


    但是他地位不一樣了麽。


    看問題的眼光和角度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在陳鳴的記憶中,王貞儀是一個很用功也很有毅力鑽研數學、天文的女人。在曆史上那個滿清時代的舒服下她都能取得不俗的成就,如果給她換一個更寬鬆的環境,她又會爆發出怎麽樣的能量呢?


    陳鳴還專門讓人調查了一下王貞儀。年紀不大的王貞儀在西湖女校素來有才女之稱,個性強勢,活潑,身為女孩子卻喜歡騎馬射箭,還非常喜愛看書。這說明生活環境雖然改變了,可王貞儀沒有長歪。


    陳鳴一直在提倡女子入學的,但中國千年以來的傳統死死地壓在頭上,讓女子教學的國內的推廣十分的不方便。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英雄出現,有一個傑出的,在某些領域上超乎、比肩男人的女人出現,這能給社會帶來很大很大的影響力,也能給全天下的女子帶來很大很大的動力。


    那麽還有誰比王貞儀更合適的呢?


    陳鳴有信心親手培養出一批優秀的軍人,可他不認為自己想培養出一個女科學家就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女科學家。或者那需要太多太大的財富和精力的投入,還要擔負著很大很大的失敗的風險。


    而計劃一旦失敗,那就會影響到陳鳴的預定策略,就會對整個中國的社會變革都產生不好的影響。後者帶來的損失對於陳鳴來說更大。


    而王貞儀,那就是把所有的一切全都消弱到最低底線的存在。至少陳鳴心底裏對她更有信心。因為在曆史上,在更壞更惡劣的環境之下,她成功了。陳鳴當然會選擇她。


    就好比到了北宋末年,培養李清照;到了道光晚年去找傅善祥;這女子成才的幾率絕對更大。


    誰也不會放著手下一個叫華羅庚的小孩不管不顧,而去對一個叫張三的小屁孩大加培養,是不是?


    而王貞儀這個時候對陳鳴的感官也從最初的討厭隨便變成了中心的敬愛。


    原來的討厭是因為陳鳴下杭州忙癲了王錫琛,讓王貞儀期頤依舊的十二歲生日也不了了之了;而現在的喜愛是因為,陳鳴把她老爹調入南京了。今後上學期間,她不用跟自己的家人分離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別提王貞儀是多麽的高興了,原本在渡過一半愉快的假期之後,她就開始擔心起日後的離別了,結果聽到了這個消息,心裏頭真的是一塊石頭落了地。且不說她歡喜又傷感的寫帖子給自己在杭州的小姐妹們‘離別’,就說她爹王錫琛來不及跟杭州的親朋同事告別,趕緊收拾了幾件衣服並一些簡單的日常用品,就隨著聖駕趕去南京了。


    王錫琛在杭州為官兩年多,置下的一些產業也就全由王氏來負責處理了。


    店鋪、田莊,主要是這兩款。


    還要命人拿著帖子到王家在杭州的遠近交情處送上賠禮,事出有因,請大家多擔待擔待。


    不過計劃沒有變化快。


    沒過幾天,王家的幾處產業還沒有完全脫手,南京就有好消息傳來,王錫琛沒有進內閣秘書處,而是到了皇帝身邊的秘書監,雖然品級還是正四品,但這跟區區一個杭州知府的份量是天壤之別的。


    就好比兔子這裏,一個普通的市級幹部,在地方上當然牛逼哄哄,可是在帝都,哪裏有中央辦公廳的處長有麵子啊?


    轉眼間王家麵臨的局勢就不一樣了。


    變成鋪天蓋地的人跑來送禮的,還美其名程儀。雖然沒人敢送金銀財寶,但是杭州、江浙的土特產,王家可收到了好幾馬車。這就是區別啊。這幾日連王家的仆人都一臉的與有榮焉。


    可是這幾日李小妹卻是不舒服了。借著小李氏來看她的機會,李小妹吩咐道:“讓兄長多探探王家的底細。”


    “皇上這幾日長說起那個小丫頭,說的我這心裏慌慌的。”


    “那小丫頭比鼎兒小了三四歲,等她能成婚的時候,鼎兒都二十了!”


    說話中李小妹額眉頭的皺紋能夾死一隻蚊子。


    驟然聽聞了一個驚天大消息的小李氏,正目瞪口呆的說不出話來,“皇後娘娘快別說了。這不是咒咱家太子爺的麽。多晦氣啊……”那一刻她真的是被嚇得有點六神無主了,一個四品官的兒女。皇帝在搞嘛麽?


    回到家裏小李氏也有些心慌意亂。她對自己婆婆說:“您說這皇帝怎麽想起來一處是一處呢?南京城那麽多名門貴女,他非給選一個四品小官的閨女……”


    婆媳倆是對著唉聲歎息。誰也想不明白皇帝是怎麽想的。難道要學朱明?皇後、太子妃隻從民間小門小戶人家選?


    可看皇帝對皇子公主們的培養,早早的把一大堆人混在一塊,多少聯係掛不上啊。也不像是打那個想法啊?


    婆媳倆完全糊塗了。但她們又不能不細細的想,細細的思索。因為他家的孩子也到了成婚的時候了。這皇帝心裏頭的打算,一定程度上也關乎著李皓的婚事。李皓比之陳鼎可還要大三兩歲呢。現在眼看著就能成親了。


    當然了,記掛此事的還不止李家一家,陳崗家的小黃氏也在為自己孩子的婚事操著心。


    可是偏偏陳崗去了安南,而且把兒子也帶過去了。


    這婚事就托給了小黃氏一個人在南京處理,但小黃氏害怕了,就算陳崗說的有點道理,她也沒全信,在陳崗去安南之後,她就閉門謝客,輕易不出門。


    現在這就更難了。


    堂屋裏的西洋大座鍾,剛剛中午11點,鍾的鳴時早讓仆人給掐了,這東西看時間是好使,就是個頭太大,報時的時候聲音太大。


    書房裏除了站在書桌前抄經的小黃氏外,一側還守著兩個大丫鬟和一個嬤嬤。


    小黃氏年紀也不小了,都快四十了,眉宇間很是平和,不像一般愁苦的女人眉頭總帶著有一抹刻薄。穿著一身深紅色的常服,身形毫無起伏曲線,頭上沒帶金的銀的,但鬢邊也抿得油光水滑,不見有一絲的亂發。


    她麵容很嚴肅,對著丫鬟仆人冷冷的看過去一眼,能把人凍死。


    此刻她就端著腰背在那裏抄寫著經書,寫完這章放下筆轉身坐在榻上,端起茶盞抿了一口,這才吐出了一口氣來。


    抄經文是給長輩祈福的,是要帶著孝意的。不能有半點的隨意和不恭敬的姿態。小黃氏就是想要轉腰扭腰,都要先離開了座椅,走出桌案。


    小黃氏沒有大的本事,可她笨人有笨法,她知道該怎麽顯示自己的孝心。抄經是很老套,可隻要管用就行。


    放下茶盞繼續回去抄經,等抄完這一卷才長出一口氣。


    皇宮裏的老太太,還有回京已經幾個月的太上皇和皇太後,這都是她要死死巴結的。不求皇宮裏能下旨給她自己的孩子賜一門好婚事,陳漢已經不興這個了,小黃氏隻求能得到一個明白話。


    小黃氏上午的計劃完成了,時間都已經到11點半了。這時屋裏的丫鬟這才動起來,一個大丫鬟出去喊小丫頭打熱水進來給小黃氏洗手淨麵,屋裏的嬤嬤扶著小黃氏小心翼翼的在榻上坐下,剩下的大丫鬟則跪在榻上給小黃氏輕輕的揉著肩膀。


    小黃氏閉目休息了會兒,嬤嬤一直關心的看著她,等她睜開眼才上前問道:“夫人是這會兒就起來,還是再歇歇?”


    “起來吧,讓廚房傳膳,吃完了我還要再抄一卷。”小黃氏用熱手巾洗了把臉,打起精神後讓大丫鬟去傳膳。


    嬤嬤心疼道:“夫人用完膳後還是先小睡一下吧。”小黃氏端著身子抄經文,腰背和肩膀最受累了,一天兩卷經抄下來,到晚上胳膊恨不得都腫了。


    小黃氏不同意的搖搖頭,“這是我的孝心,怎麽能嚷累呢?何況,我這樣就累了,那還有更虔誠的怎麽說呢?”抄經文也有不同的方法和姿態,血書就不用說了,比如那跪著抄經。其建難度瞬間秒殺眼下的小黃氏。


    在不管是眼下時代,還是在未來的中國,在國人的大腦裏,都會順理成章的將抄經書的難度與抄經人對長輩的誠意劃上等號。


    很扯的一個定義,但它就牢牢的存在在中國人的腦子裏。


    小黃氏也不是不能跪著抄,可她怕人說她以孝顯名。皇宮裏也有人在抄經文呢,不管是妃子還是公主皇子,很多人都在抄。大夥兒都是坐著抄寫,隻有她跪著抄寫,那是要得罪很多人的。


    抄經文這法子在滿清時期的皇宮大內中非常流行,而這個法子也延傳到了陳漢朝,隻是抄寫的本子不在局限於佛經,《道德經》、《四書五經》、各種文集文選,都在其中。


    當然,皇宮裏的老太太、太皇太後都信奉佛祖,抄佛經還帶著為人祈福的意義,讓其比之別的更為流行了一些。


    這也是一些後妃們打發時間的法子,也是一些皇子公主們準備禮物的法子。


    一會兒廚房就長龍一樣送來了午餐,杯盤碟碗擺了一張桌子。小黃氏自己用膳也不讓支大桌子,她坐在榻上,麵前的小炕桌上擺的是她愛吃的,榻下的桌子上也擺的滿滿的,隻是她幾乎連一筷子都不會動。孩子沒有過來,別人生的自然是跟著親娘一起吃,她生的都已經大了,自己用飯。這是她男人陳崗定下的規矩。而小黃氏本人呢?也有一個規矩。就是吃飯的時候做很多的菜,自己隻吃喜歡吃的,剩下的在飯後賜給下人。


    這是她不知道什麽時候學來的規矩,她覺得這樣做可以加深主人和仆人之間的感情。


    在小黃氏眼中,她‘吃剩下’的飯菜似乎比給仆人加菜,更能得到仆人的忠誠。


    ……


    陳鳴這個時候正在閱覽著雲南送交上來的一份奏折,關於雲南山民的安置情況。


    或許是容易安置的熟番都已經進行完了,輪到少於外界接觸的生番了。今年上半年的進度很不理想。而已經被安置到平原地帶的熟番呢,適齡兒童的上學率很低,或者說整個雲南適齡兒童的上學率都很低。


    那裏是全國僅有的一個,教育資源出現多餘情況的省份。


    也就是一個班級四十人,連標準人數都招不滿的。


    雲南是僅有的一例,安東和樂浪不算。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似乎不算什麽,但是這一情況必定是影響漢化的,因為這樣一來,漢語漢子的推廣就變得困難重重了。


    去年雲南就爆出了這一現象,雲南當地政府現在就‘因地製宜’推出了新措施。他們拿無息貸款作為‘胡蘿卜’,吸引著少民們把孩子送入學校。因為除了國家規定的低息貸款外,雲南的地方政府還準備了一筆款子,完全無利息的借給願意將孩子送入學校,又願意再借款的人。


    把適齡兒童送入學校,那就取得了申請無息貸款的資格。


    人,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


    沒有看到實打實的好處前,任你說的天花亂墜,許下多少承諾,也不會有多少人相信。


    雲南省府現在就打了申請報告,希望中央財政能夠針對此政策給予一定的支持,他們還有很多別的想法,但是學校這玩兒是新東西,對於民眾的吸引力,也就那麽回事。


    想要所有的人,不分生番、熟番,不分少民漢人,全都對學校趨之若鶩,恐怕要等時間來改變了。


    這甚至是很長的一段時間,必須等到老百姓開到學校的益處,切身的體會到它的好處,還要有著強烈的對比,他們才會熱衷。


    就好比在內陸、沿海地區做工經商的外地人一樣,很多人都願意掏更高的錢讓自己的孩子在他們所在的城市上上學。


    這不就是因為有無數耳熟能詳的例子在影響著他們嗎?在那之前,大多數的百姓對於學校都是不認同的,他們更認可傳統的書院、私塾,更認可四書五經。但是看到了現實中的一個個例子後,他們迅速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對於眾多的百姓來說,‘讀四書五經’和‘讀國文、數學、自然’是一樣的,本質上都是為了將來能取得更高的成就。那就是他們改變人生命運的一個階梯。


    陳鳴聽完劉之協做的匯報後,是歎了口氣。


    “你去告訴內閣,朕準了。”劉之協本是軍工係統的一號人物,現在進了秘書處,工作上還是得到了陳鳴的認可的。將來軍工係統或是總後勤部,他會出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雲南的事兒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百姓不願意。陳鳴也不能強按著牛頭來喝水。隻能看雲南地方這一政策的效果了,往好的方麵考慮,明年應該就能有所進展了。


    左右不過等一年,這點時間,陳鳴等得起!


    現在這一樣的事情還出現在朝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主宰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風雄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風雄烈並收藏主宰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