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醫科大學。


    如雷般的掌聲,幾乎要把大禮堂的房頂給掀翻了。


    這節課雖然結束了,但趙培儒那種深入淺出的授課方式,深厚的醫學學識,還是深深的擊穿了這群學子的內心。


    觀眾席第一排,醫科大附屬醫院的詹闊,也在同眾人一起鼓掌。


    他腦海裏,卻始終縈繞著之前趙培儒提出的那個關鍵詞。


    “分層解剖”。


    這個關鍵字,冥冥之中帶給了他靈感。


    他感覺,這種理念,和他們醫院最近一例疑難病案非常契合,但卻怎麽都抓不真切。


    這種理念很先進,最早似乎是由國外最先提出,但至今,沒人能對其進行更具體的闡述。


    可剛才,趙培儒在用這種理念佐證他的改良技術時,卻是能信手捏來,仿佛對這種先進理念了解的很深刻。


    唯一可惜的,就是趙培儒在課上,沒有在這個理念上展開更深入的探討。


    “趙院長現在,應該是去後台了。”


    詹闊擠過眾人,想要去後台找趙培儒,和對方好好聊聊關於這“分層解剖”的理念。


    可到了後台,詹闊左右張望,卻始終不見趙培儒的身影。


    他抓住一個熟人,醫科大學的工作人員鄭國新,問道:“小鄭,剛才講課的趙院長呢?怎麽一轉眼就看不到人了?”


    “詹主任,你還沒走?”鄭國新道:“應該是上麵領導在召見吧。趙院長地位很高,很多領導想見他都得排隊呢。這次趙院長來咱醫科大學,就有不少領導打聽到消息,轉成過來了。”


    詹闊微微點點頭。


    說白了,頂尖專家是很稀缺的。相比起來,各部門、各科股的領導們卻不少。


    這些領導,都想趁機會,見一見這位能得到鄒、許、彭三大奠基人認可的新晉胰腺領域名醫,不論是於公於私,都能結個善緣。


    “看來,這趙培儒院長,是一時半會也離不開了。”


    詹闊隻能放棄見趙培儒的打算,先行離開。


    片刻後。


    詹闊回到京都醫科大附屬第二醫院。


    “詹主任。”


    “詹主任。”


    所有人,都恭恭敬敬的問好。


    詹闊和眾人微微點頭後,徑直來到辦公室,道:“把三科的卓主任、四科的廉主任都叫來。”


    片刻後,所有人聚齊。


    詹闊是肝膽胰一科的主任,他召集的卓主任和廉主任是是三科、四科的主任。這三個科,都多多少少涉及到胰腺、胰頭領域。


    “繼續討論一下12床劉建明病案。”


    劉建明這個胰頭癌,伴梗阻性黃疸,是他們近半年來,接過最複雜的病人。


    已經難住了他們一個星期。


    這一個星期以來,他們一直在尋找探討治療方案,各醫院的會診專家,也來來去去的有過十幾個了,卻一直沒能想出一套令人滿意的治療方案來。


    “詹主任。”三科卓主任道:


    “我們要給劉建明手術的目的,是要清除幹淨下腔靜脈和腹主動脈之間的淋巴、結締組織。肝十二指腸韌帶骨骼化清掃,門靜脈左側離斷胰頸,切除全部胰腺鉤突,腸係膜上動脈右側軟組織連同十二指腸係膜一並切除,再重建腫瘤侵犯的血管……”


    這手術目的一說,眾人的麵色便有些凝重。


    這台手術中,需要完成的手術目的,實在太多了。病人的病情,過於嚴重了。


    手術就像是在修理一台壞掉的車,壞的不嚴重的,稍微修一下就好了。


    而這例病人的胰頭領域,就像是壞到報廢的車,需要修補的地方太多了,治療成本也蹭蹭蹭的往上漲。


    甚至詹闊都有些猶豫,是不是直接做移植手術,反而相對要更好一點?


    可移植手術也不是那麽簡單的,不僅需要配型,還要考慮排斥問題。人體又不是真的機械,對人來說還是原裝的最好,但凡能“修補“修好的,就盡量別換別人的。


    這時,四科的廉主任開口道:“手術目的多不怕,大不了手術時間久一點就是了,實在不行,分兩次手術也行。”


    他歎了口氣,“關鍵的難點,還是一旦手術開始後,神經浸潤會構成腹膜後浸潤的主要方式,會造成腹膜後腫瘤組織殘留。“


    “如何廓清腹膜後血管周圍神經叢和淋巴結,才是最麻煩的重難點。”


    下麵旁聽的各科室老資曆專家,也都麵色沉重的點點頭。


    這個病案,確實是把他們這十幾名專家,給難住了。


    氣氛沉默。


    半晌後,詹闊突然開口。


    “鄧主任不是說,要趁著海市專家謝淼來京,去問問他的意見嗎?鄧主任去了嗎?”


    詹闊口中的“鄧主任”,是他們醫科大附屬第二醫院的大主任。打算趁著因“梁中嶽事件“而來京的專家謝淼,拿著病案去問問他的意見。


    這位謝淼專家,在這種複雜胰頭病例的診治水平上,能排得進全國前五,非常厲害。


    三科卓主任道:“鄧主任昨天去了,謝專家也給了咱一份建議方案。您看看。”


    詹闊接過來看了一遍。眉頭稍皺,謝淼專家的方案,和他們自己研究的幾套方案中的一套,大同小異。


    不過也不得不承認,謝淼專家的水平還是稍高的,方案中有幾點改進,確實比他們的略微好一些。雖說也沒好到哪裏去就是了。


    這並不是說謝專家的水平不行,實在是麵對這例複雜病人,能想到這幾個改進點,已經算是相當不易了。


    四科廉主任道:“要是最後,實在想不出別的方案的話……我看,就用謝專家這套吧。”


    房間裏的絕大多數人,都微微點頭,同意了這個提議。


    這時,詹闊突然道:


    “你們聽沒聽說過……分層解剖的理念?”


    眾人一懵。


    詹闊繼續道:“不論是我們的方案,還是謝專家的這份方案,主要方向,都是緊貼胰腺腫瘤和大血管周圍進行清除。”


    “但,我們這些術式都有個通病,那是無法充分清掃腸係膜上動脈右側、後腹膜、腹主動脈旁等區域的淋巴結和神經叢組織。這會造成大量腫瘤親潤的淋巴脂肪組織殘留。最終,會導致病人在將來,會疾病複發。”


    其他幾個科主任,也麵色沉重。


    他們遲遲討論不出方案,實際上,就是在擔憂這點。


    手術不能做嗎?


    能做。


    但做完兩年之後,病人十有八九,還是會再次回到醫院來,到時的疾病複發,就隻能用化療來對待了。他們再給病人化療一到五年。


    最終,死亡。


    難道,這就是這類病情複雜危重病人的宿命麽?


    他們幾個科主任遲遲不肯動刀,這一周來,一直在絞盡腦汁的想辦法,問專家……


    就是想改變病人這一宿命。


    不僅是改變這一例病人的宿命,同時,也是改變將來更多類似病情複雜的胰頭癌病人的宿命。


    詹闊道:“我今天,聽到了一種新的理念,分層解剖。”


    “分層解剖的主旨,是由淺入深……按程序進行切除清掃,這樣,手術步驟明確,術野清晰。尤其是在解剖下腔靜脈和腹主動脈時,變‘躲血管’為‘找血管’,手術本身的理念就變了。”


    詹闊把今天從趙培儒那聽到的分層解剖理念,給幾人附屬了一遍。


    幾個科主任聽的眼前一亮!


    這種新理念,被詹主任這麽一解釋,或許真能充分清掃他們之前術式中,無法清掃的那些淋巴結和神經叢組織?給病人清掃出一個幹幹淨淨的,無瘤殘留的身體?徹底根除埋藏在身體深處的病根?


    “詹主任,這是誰的理念?”


    “這種理念下的手術技術,應該會完全不同於我們的這幾套方案吧“


    “這種理念,完全就是另起爐灶,很有開創性啊!”


    他們之前的這幾套方案,看似有著好幾套,實則都是同一種思想宗旨的不同應用和延伸罷了。


    而這種新理念,和他們的從根源上,就完全不同。


    詹闊道:“我上午不是去聽課去了嗎……”他把情況一說。


    眾人恍然,原來是趙培儒院長。這位最近名氣很大,現在又提出這麽先進的理念,看來其確實是思想很超前。


    <a id="wzsy" href="http://m.ddxs.com">頂點小說</a>


    “可惜,這還隻是理念雛形而已,太淺顯了。”


    “我估計,這也就隻是趙培儒院長的一個初步構思吧,還沒成型,更沒有到應用層麵。”


    一個思路,從構思成型,再到真正能在手術台上使用,是需要經過不斷完善、優化,最終成熟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甚至很多思路,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現“不切實際”,從而被拋棄掉。


    眾人商量了一陣,最終決定。


    由他們醫科大附屬二院出麵,看能不能把這位趙培儒院長,請到他們醫院來。


    如果能請過來,那就嚐試著,看看這種新理念,能不能應用在這例複雜病情的案例上。


    若是行不通,那就回過頭去,繼續用海市專家謝淼的法子。


    ……


    此刻,趙培儒正在合協醫院的休息室,收拾東西,準備乘機回家。


    這次來京,他給梁中嶽做了手術,獲得了巨大的名氣,還得到了胰腺領域三位奠基人的認可。


    又去京都醫科大學做了一次現場講座,同步錄製成課程視頻,馬上就要在“醫學繼教app”上上線,到時,會有全國的醫生可以觀看他的課程。


    來了一趟京都,他的名氣狠狠的暴漲了一波,也該到離開的時候了。


    這時,趙培儒接到個電話。


    一看來電顯示,是醫學會的理事成員,鄧長兵打過來的。


    鄧長兵非要送送趙培儒,把他親自送到機場。


    其他專家先一步離京的時候,隻有三位奠基人,才享受到這種“理事親自送人道機場”的待遇,現在,趙培儒是第四個擁有這種待遇的人。


    很快,鄧長兵的車子來到樓下,把趙培儒接上。


    合協醫院的院領導,作為東道主,也都紛紛露麵,出來送別趙培儒。


    正這時,合協醫院的副院長接了個電話,趕緊對快要上車的趙培儒道:


    “趙院長,是醫科大附屬第二醫院洪院長電話,他們馬上要趕過來,問您能不能等他們一下。“


    鄧長兵看看時間,“這老洪湊什麽熱鬧,再晚就錯過登機時間了。”


    他還以為,附屬二院的洪院長,是要過來認識趙培儒,結個善緣的。


    正這時,一輛車急停在眾人麵前,正是醫科大附屬二院的車子,幾個人匆匆下車。


    洪院長打頭,他身後,大外科鄧主任,肝膽胰一科詹闊主任,都在其中。


    洪院長是個矮壯的,滿頭灰白色的五十多歲的男人,他下車就把情況,快速說了一遍。


    鄧長兵等人這才明白,洪院長過來是有正事的。


    “趙院長,我們詹闊主任說,您的分層解剖理念,或許很適合醫治這類型病人。”


    “您這種理念,是目前隻有個雛形,還是已經成熟到能應用於臨床了?”


    詹闊也看向趙培儒,他手裏,就捧著那份病案。


    趙培儒一眼就看到了那份病案文件夾:“我看看病案。”


    詹闊連忙交到他手裏。


    現場,一群人就這麽安安靜靜的等待著。


    鄧長兵還時不時的看向手腕,默默計算著登機時間。


    趙培儒隻看了幾分鍾,就翻完了所有資料。


    他道:“分層解剖思路已經足夠成熟,可以直接應用於臨床上了,這例病人,可以用分層解剖的法子來醫治。”


    “鄧理事。”他扭頭看向鄧長兵:“麻煩幫我把機票退掉,看來,我還得在醫科大附屬二院多呆兩天。”


    他這話一說,仿佛給詹闊、洪院長等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鄧長兵也露出笑容,他也不想讓趙培儒這麽早就離開。這種能媲美三大奠基人級別的尖端人才,多在京都帶幾天,肯定是對這裏有益的。


    趙培儒乘坐洪院長的車,直接前往醫科大附屬二院。


    車上,趙培儒在腦海裏,看向【任務二】。


    【任務二:在胰頭癌領域應用先進理念】。


    原本,他以為這個任務要回到東南地區、江南省去做了。


    沒想到,還是繼續在京都完成。


    他雙手中,攤開著病案。


    這份病案中,需要用到的“分層解剖”理念,就滿足任務二的“先進理念”要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外科藝術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醫用口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醫用口罩並收藏外科藝術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