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美目緩緩睜開,漆黑的眼珠放射出奪目的光彩,仿若天上的星辰能瞬間把人的靈魂吸入其中。
北山坐起身子,看著窗外已經升起的驕陽,不由得伸了個懶腰。這樣的動作自變為蛇妖後,北山再也沒有做過。今日做來,北山不由得覺得有些懷念以前的生活。
不過,這樣的思緒僅僅持續了一小會兒功夫,就被北山拋卻身後,既然已經為妖,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了,何必懷念呢。
起身下床,北山進行了簡單的梳洗,又麻利的侍弄了一些食物,以做果腹之用。
其實現在的北山十幾天不吃不喝並不會影響身體,不過除非特別忙,不然一般北山都會盡量吃些東西的。美食所帶給人的愉悅感一時半會兒不是其它東西所能替代的。即便,北山對於事物並不挑剔,可她仍然熱愛食物。
吃完飯,北山洗淨雙手,活動了一會兒身體,才坐下,翻看那幾本書。
北山繼續看《山海異誌》,這位作者真是一位妙人,他所記載的神仙畏獸之中,真中有假,假中含真。看書的人能不能去偽存真就看個人的能耐了。
如果不是自己的蛇妖來曆,北山是發現不了這一點的。
作者通過巨大的創造力構築了一個怪誕離奇的世界,其中各色奇奇怪怪的神仙軼事讀來似模似樣,可惜大多已不可考,僅有少數是可以和曆史中的人物對上號,方才確認,比如人盡皆知的東方朔、老子、呂洞賓之流,史書均有詳實的記載。而像廣成子、彭祖等卻隻能在暢想中體會他們的神通與威能。
而作者筆下那400個畏獸的描述,除卻修蛇,在北山看來,大多都是荒誕、不可思議。僅有極少數可以與如今的生物對照。
寥寥幾語,一個個畏獸的鮮活形象便躍然紙上:
“其狀如蛇而又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其狀如人麵而豺身,鳥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見則其邑大水。”
“有獸焉,其狀如犬,赤喙,赤目、白尾,見則其邑有火,名曰猗即。”
……
其實,作者筆下的畏獸說它們荒誕還不如說它們更似畸形的產物,並且他們大多是不吉的存在,隻要有他們存在的地方,不是赤地千裏就是洪水泛濫,或是瘟疫疾病之類,足以引起人們恐慌的存在。
這樣的畏獸,且不說他們是否真的存在,就憑作者這樣的描述,更就一步強化了它們身上的神秘與殘暴色彩。
花了一上午的功夫,北山終於看完了這本《山海異誌》,驚歎的同時,北山也覺得眼界大開,獲益匪淺,尤其是那些關於修蛇與修草的描述,讓她覺得甘南此行不虛,即便剩餘的幾本書中無半分收獲,北山也再無遺憾。
站起身來,北山略微穩穩心神,就坐下翻看剩餘的書。
越看,北山的眉頭越皺,因為她翻看的這幾本書籍大多是關於李文勝先輩的歌功頌德之作,並沒有多大價值。北山很是疑惑,這樣的書籍似乎並不值得李文勝收藏起來。難不成李文勝的家族榮譽感如此之盛?
存著疑惑北山耐著性子繼續讀下去,書中的內容詳盡描述了李家的發跡,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成化年間,李氏的祖先本是一位鄉野小兒,機緣福報之下,得到一不知名道人的青睞,收其為徒,從此才有了李氏如今的地位。李文勝並不是甘南本地人,而是一百多年前,他與哥哥爭奪家產失敗,才一氣之下來到此處,建立偌大的基業,但是他的哥哥卻修道無成,早早離世,且家中並無出色後輩為繼,最終他哥哥的那一支徹底沒落。因為對哥哥的怨恨,所以對比本家的沒落與自己在甘南的呼風喚雨之勢,李文勝很是自得,甚至暢快。才有了他雇人描述這一切因果的書籍。
有一句話不是說我關注你就是因為你過得比我差嘛!
想來,閑來無事之時,李文勝定然時時翻看,不然此書不會翻卷、殘破。
哼!心思都用在這上麵,李文勝能修出什麽道?
翻看完了這幾本書,除了了解到李文勝的過往,並沒有什麽收獲。
不過北山並不覺得沮喪。
拿起僅剩的兩本書,北山的眼睛亮了起來,因為其中一本書的封麵赫然出現了四個大字——李氏春秋。
這不就是李文勝親口說出的李家劍訣嗎?
北山翻開書籍,僅僅看了一眼她就明白了李文勝為什麽如此看重這本書,為什麽李家的祖宅中央要樹立“李氏春秋”的大旗,因為這是一本自稱容成子的人所著的劍仙修煉、煉製飛劍的秘訣。
開篇容成子就提到,劍仙之道,修煉肺宮金氣,再轉入離宮,玄火鍛煉九天神劍。直到離宮”劍芒”鑄就,然後內聚五行真氣,外采天真地靈,外煉仙劍,誅敵於千裏之外。可惜實在難修,於是他結合當時的情況進行改良,才有了如今的《李氏春秋》。
僅僅看了一部分,北山就不得不驚歎此人真是驚才絕豔,此書的價值也堪稱當世奇珍了。
什麽是飛劍?瞬息千裏,取人首級,敵人還未發覺就已經身首異處。北山在沒有變成蛇妖之前就聽說過關於飛劍的傳說,不過人們更多的隻是當做一種文學形象來描述、暢想,人們並不認為飛劍是真實存在的。
後來,北山變為蛇妖,接受了神秘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卻也沒有見過多少超越常理之事,包括飛劍。直到那位道人的匕首,才讓北山第一次意識到世間居然真有飛劍存在,而且與李文勝對決時,他也使用了飛劍,對於飛劍北山已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可惜卻不知道煉製之法,不然那匕首早就被北山使用了,那還會讓它待在背包裏睡大覺。
真是瞌睡就送來了枕頭!
帶著新奇之感,北山繼續翻動書頁,緊接著就是作者對於飛劍由來的暢想。
容成子認為鴻蒙未判,天地未開,世界乃是一片混沌,不分方位時間,亦無生靈存在。這是一片黑朦朦的空間,沒有天,沒有地,沒有一絲生氣,混沌不計年。直到混沌中誕生了第一位生靈,一出生便有無邊法力,乃是天生大神通者,他就是將要開天辟地以無上功德證混元大道的盤古天尊。據說盤古出生後,便手持先天至寶開天神斧頭頂造化玉碟,一聲大喝,就此開天。此後身殞一氣化三清,為老子元始通天。混元大道入玉牒成鴻鈞。鴻鈞賜青萍劍,老子曰:“唯玲瓏爾”。鴻鈞賜玄黃玲瓏塔。而這青萍劍就是世上第一柄劍,乃先天靈寶,之後青萍劍四分為誅戮陷絕四劍。
而容成子認為飛劍的煉製就是以誅戮陷絕四劍為模本,經過修道之人不斷地摸索感悟,才有了較完善的飛劍煉製體係。使用飛劍的人便往往被人稱作劍仙。容成子卻認為這是不準確的,隻有飛劍沒有相應的修煉法訣所匹配,不過是手中的柴刀而已,勝在鋒利而無大威能。
所以,容成子根據自身的修為與讀過的典籍雜糅在一起,方有了如今的劍訣——《李氏春秋》,以如此名字看來,容成子的本姓應是李。
容成子的煉製之法算不上多麽高明但勝在簡單易學,隻要材料充足、性格堅韌就可成功。
畢竟最為普及的東西才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煉製飛劍的材料並不需要天一真水,鴻蒙氣,太陽真火,息壤,天外隕鐵等天地靈物,當然用天地靈物肯定效果更好,但那些東西也隻是存在於人們的傳說之中,世人難得一見。還是普通材料更為實際,人們也容易見效。
說是普通材料也隻是相對於天地靈物來說,其實並不普通,甚至稱得上金貴。容成子所言,煉製一把飛劍需要黃金、和田白玉、水中之精熔煉一體製成劍坯,在經過持劍之人日日以精血溫養,曆經33年才能勉強與飛劍心神相同,若想達到更為靈活仿若自身臂膀的地步,還需33年。這樣一來一來就是66年,不是修為高深、身家豐厚之人是不能成功。
看起來難度頗大,過程十分枯燥繁瑣,不過比起天地靈物的難尋,這樣的煉製飛劍之法就相對容易多了。
看到此處,北山的雙眼已經放出了奪目的光彩。而接下來的內容更是看的北山心跳都有些加快了。
容成子提到飛劍的煉製也有捷徑可尋,並且他例舉了三種可行的方案。
一是直接繼承他人的飛劍,隻要飛劍主人心甘情願的贈送於人,就可以省卻大量繁瑣的溫養過程可以在極短的時間裏掌握飛劍。李文勝就是如此。
二是煉製飛劍之人修為高絕、尤其是精神之力極為高深,那麽煉製飛劍後在溫養環節便可縮短時間,快速達到於心神交融的地步。
至於第三種則是容成子道聽途說的用生人的鮮血澆灌劍丕,所需的數量極多,令飛劍快速成型的同時威力也會大增。可惜過於傷天和,幾乎無人敢用。
看完了這三種速成之法,第二種還靠譜些,其他的不是需要極為深厚的福源就是滅絕人性之人才可行。
搖了搖頭,北山便想放下這本書,沒有飛劍,劍仙之法暫時也無太大用處。突然,北山瞄到了這樣一段話:“餘年,偶得殘篇,蓋因酷烈難成,枉死多人,實乃煉體之法,常人不可輕嚐”
北山好奇極了,端正書籍繼續看下去,看完這段文字,不由得長出了一口氣,此煉體之法的設想者真是膽大、驚才絕豔之人。
這部煉體功法被稱為煉體決,卻隻有簡單的三重功法,語言描述也極為簡單,無怪乎容成子認為是殘篇。
第一重功法就是要求先以身軀貼近火堆修煉,等待適應,便引部分火苗於手中,焚燒手掌乃至整個身軀都可以跳入火中而身軀不傷,才算略有小成,凡火不傷己身時尋找火山岩漿,進入其中達到如同洗浴的地步才為大成,此時岩漿之熱的刺激下就可令修煉之人中擁有了操控烈火的威能。第一重功法就算修至頂峰。(借鑒《烈火歌》)
第二重功法卻是要求修煉之人在冰冷的環境下修煉,先是寒冬的曠野之中,然後是陰寒的水下,最後能在極度深寒之地恍若暖春,修煉之人自能操控冰寒之力。
而第三重卻需要到空中直接用罡風修煉了。
這三重功法描述簡單卻極難修煉,非是大毅力者不敢嚐試,可即便心神堅韌,這樣的功法也是極為危險的。
好在設想者提到了每一重功法相匹配的療傷沐浴之法,不過看到所需的材料時,北山的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因為她一個也沒聽說過。
難道是因為自己的孤陋寡聞?
不過北山更擔心的是那些材料也許早就不存在了。這樣的話,煉體之法就變成了雞肋一般的存在。
北山陷入思慮之中。
這幾章略有些平淡,親們諒解!
最後作者君照樣厚顏無恥的求收藏!求推薦!
看的覺得不爽的也歡迎你們吐槽、批評!
早日砸壞我的玻璃心,助我練就金剛不壞之身!
北山坐起身子,看著窗外已經升起的驕陽,不由得伸了個懶腰。這樣的動作自變為蛇妖後,北山再也沒有做過。今日做來,北山不由得覺得有些懷念以前的生活。
不過,這樣的思緒僅僅持續了一小會兒功夫,就被北山拋卻身後,既然已經為妖,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了,何必懷念呢。
起身下床,北山進行了簡單的梳洗,又麻利的侍弄了一些食物,以做果腹之用。
其實現在的北山十幾天不吃不喝並不會影響身體,不過除非特別忙,不然一般北山都會盡量吃些東西的。美食所帶給人的愉悅感一時半會兒不是其它東西所能替代的。即便,北山對於事物並不挑剔,可她仍然熱愛食物。
吃完飯,北山洗淨雙手,活動了一會兒身體,才坐下,翻看那幾本書。
北山繼續看《山海異誌》,這位作者真是一位妙人,他所記載的神仙畏獸之中,真中有假,假中含真。看書的人能不能去偽存真就看個人的能耐了。
如果不是自己的蛇妖來曆,北山是發現不了這一點的。
作者通過巨大的創造力構築了一個怪誕離奇的世界,其中各色奇奇怪怪的神仙軼事讀來似模似樣,可惜大多已不可考,僅有少數是可以和曆史中的人物對上號,方才確認,比如人盡皆知的東方朔、老子、呂洞賓之流,史書均有詳實的記載。而像廣成子、彭祖等卻隻能在暢想中體會他們的神通與威能。
而作者筆下那400個畏獸的描述,除卻修蛇,在北山看來,大多都是荒誕、不可思議。僅有極少數可以與如今的生物對照。
寥寥幾語,一個個畏獸的鮮活形象便躍然紙上:
“其狀如蛇而又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其狀如人麵而豺身,鳥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見則其邑大水。”
“有獸焉,其狀如犬,赤喙,赤目、白尾,見則其邑有火,名曰猗即。”
……
其實,作者筆下的畏獸說它們荒誕還不如說它們更似畸形的產物,並且他們大多是不吉的存在,隻要有他們存在的地方,不是赤地千裏就是洪水泛濫,或是瘟疫疾病之類,足以引起人們恐慌的存在。
這樣的畏獸,且不說他們是否真的存在,就憑作者這樣的描述,更就一步強化了它們身上的神秘與殘暴色彩。
花了一上午的功夫,北山終於看完了這本《山海異誌》,驚歎的同時,北山也覺得眼界大開,獲益匪淺,尤其是那些關於修蛇與修草的描述,讓她覺得甘南此行不虛,即便剩餘的幾本書中無半分收獲,北山也再無遺憾。
站起身來,北山略微穩穩心神,就坐下翻看剩餘的書。
越看,北山的眉頭越皺,因為她翻看的這幾本書籍大多是關於李文勝先輩的歌功頌德之作,並沒有多大價值。北山很是疑惑,這樣的書籍似乎並不值得李文勝收藏起來。難不成李文勝的家族榮譽感如此之盛?
存著疑惑北山耐著性子繼續讀下去,書中的內容詳盡描述了李家的發跡,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成化年間,李氏的祖先本是一位鄉野小兒,機緣福報之下,得到一不知名道人的青睞,收其為徒,從此才有了李氏如今的地位。李文勝並不是甘南本地人,而是一百多年前,他與哥哥爭奪家產失敗,才一氣之下來到此處,建立偌大的基業,但是他的哥哥卻修道無成,早早離世,且家中並無出色後輩為繼,最終他哥哥的那一支徹底沒落。因為對哥哥的怨恨,所以對比本家的沒落與自己在甘南的呼風喚雨之勢,李文勝很是自得,甚至暢快。才有了他雇人描述這一切因果的書籍。
有一句話不是說我關注你就是因為你過得比我差嘛!
想來,閑來無事之時,李文勝定然時時翻看,不然此書不會翻卷、殘破。
哼!心思都用在這上麵,李文勝能修出什麽道?
翻看完了這幾本書,除了了解到李文勝的過往,並沒有什麽收獲。
不過北山並不覺得沮喪。
拿起僅剩的兩本書,北山的眼睛亮了起來,因為其中一本書的封麵赫然出現了四個大字——李氏春秋。
這不就是李文勝親口說出的李家劍訣嗎?
北山翻開書籍,僅僅看了一眼她就明白了李文勝為什麽如此看重這本書,為什麽李家的祖宅中央要樹立“李氏春秋”的大旗,因為這是一本自稱容成子的人所著的劍仙修煉、煉製飛劍的秘訣。
開篇容成子就提到,劍仙之道,修煉肺宮金氣,再轉入離宮,玄火鍛煉九天神劍。直到離宮”劍芒”鑄就,然後內聚五行真氣,外采天真地靈,外煉仙劍,誅敵於千裏之外。可惜實在難修,於是他結合當時的情況進行改良,才有了如今的《李氏春秋》。
僅僅看了一部分,北山就不得不驚歎此人真是驚才絕豔,此書的價值也堪稱當世奇珍了。
什麽是飛劍?瞬息千裏,取人首級,敵人還未發覺就已經身首異處。北山在沒有變成蛇妖之前就聽說過關於飛劍的傳說,不過人們更多的隻是當做一種文學形象來描述、暢想,人們並不認為飛劍是真實存在的。
後來,北山變為蛇妖,接受了神秘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卻也沒有見過多少超越常理之事,包括飛劍。直到那位道人的匕首,才讓北山第一次意識到世間居然真有飛劍存在,而且與李文勝對決時,他也使用了飛劍,對於飛劍北山已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可惜卻不知道煉製之法,不然那匕首早就被北山使用了,那還會讓它待在背包裏睡大覺。
真是瞌睡就送來了枕頭!
帶著新奇之感,北山繼續翻動書頁,緊接著就是作者對於飛劍由來的暢想。
容成子認為鴻蒙未判,天地未開,世界乃是一片混沌,不分方位時間,亦無生靈存在。這是一片黑朦朦的空間,沒有天,沒有地,沒有一絲生氣,混沌不計年。直到混沌中誕生了第一位生靈,一出生便有無邊法力,乃是天生大神通者,他就是將要開天辟地以無上功德證混元大道的盤古天尊。據說盤古出生後,便手持先天至寶開天神斧頭頂造化玉碟,一聲大喝,就此開天。此後身殞一氣化三清,為老子元始通天。混元大道入玉牒成鴻鈞。鴻鈞賜青萍劍,老子曰:“唯玲瓏爾”。鴻鈞賜玄黃玲瓏塔。而這青萍劍就是世上第一柄劍,乃先天靈寶,之後青萍劍四分為誅戮陷絕四劍。
而容成子認為飛劍的煉製就是以誅戮陷絕四劍為模本,經過修道之人不斷地摸索感悟,才有了較完善的飛劍煉製體係。使用飛劍的人便往往被人稱作劍仙。容成子卻認為這是不準確的,隻有飛劍沒有相應的修煉法訣所匹配,不過是手中的柴刀而已,勝在鋒利而無大威能。
所以,容成子根據自身的修為與讀過的典籍雜糅在一起,方有了如今的劍訣——《李氏春秋》,以如此名字看來,容成子的本姓應是李。
容成子的煉製之法算不上多麽高明但勝在簡單易學,隻要材料充足、性格堅韌就可成功。
畢竟最為普及的東西才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煉製飛劍的材料並不需要天一真水,鴻蒙氣,太陽真火,息壤,天外隕鐵等天地靈物,當然用天地靈物肯定效果更好,但那些東西也隻是存在於人們的傳說之中,世人難得一見。還是普通材料更為實際,人們也容易見效。
說是普通材料也隻是相對於天地靈物來說,其實並不普通,甚至稱得上金貴。容成子所言,煉製一把飛劍需要黃金、和田白玉、水中之精熔煉一體製成劍坯,在經過持劍之人日日以精血溫養,曆經33年才能勉強與飛劍心神相同,若想達到更為靈活仿若自身臂膀的地步,還需33年。這樣一來一來就是66年,不是修為高深、身家豐厚之人是不能成功。
看起來難度頗大,過程十分枯燥繁瑣,不過比起天地靈物的難尋,這樣的煉製飛劍之法就相對容易多了。
看到此處,北山的雙眼已經放出了奪目的光彩。而接下來的內容更是看的北山心跳都有些加快了。
容成子提到飛劍的煉製也有捷徑可尋,並且他例舉了三種可行的方案。
一是直接繼承他人的飛劍,隻要飛劍主人心甘情願的贈送於人,就可以省卻大量繁瑣的溫養過程可以在極短的時間裏掌握飛劍。李文勝就是如此。
二是煉製飛劍之人修為高絕、尤其是精神之力極為高深,那麽煉製飛劍後在溫養環節便可縮短時間,快速達到於心神交融的地步。
至於第三種則是容成子道聽途說的用生人的鮮血澆灌劍丕,所需的數量極多,令飛劍快速成型的同時威力也會大增。可惜過於傷天和,幾乎無人敢用。
看完了這三種速成之法,第二種還靠譜些,其他的不是需要極為深厚的福源就是滅絕人性之人才可行。
搖了搖頭,北山便想放下這本書,沒有飛劍,劍仙之法暫時也無太大用處。突然,北山瞄到了這樣一段話:“餘年,偶得殘篇,蓋因酷烈難成,枉死多人,實乃煉體之法,常人不可輕嚐”
北山好奇極了,端正書籍繼續看下去,看完這段文字,不由得長出了一口氣,此煉體之法的設想者真是膽大、驚才絕豔之人。
這部煉體功法被稱為煉體決,卻隻有簡單的三重功法,語言描述也極為簡單,無怪乎容成子認為是殘篇。
第一重功法就是要求先以身軀貼近火堆修煉,等待適應,便引部分火苗於手中,焚燒手掌乃至整個身軀都可以跳入火中而身軀不傷,才算略有小成,凡火不傷己身時尋找火山岩漿,進入其中達到如同洗浴的地步才為大成,此時岩漿之熱的刺激下就可令修煉之人中擁有了操控烈火的威能。第一重功法就算修至頂峰。(借鑒《烈火歌》)
第二重功法卻是要求修煉之人在冰冷的環境下修煉,先是寒冬的曠野之中,然後是陰寒的水下,最後能在極度深寒之地恍若暖春,修煉之人自能操控冰寒之力。
而第三重卻需要到空中直接用罡風修煉了。
這三重功法描述簡單卻極難修煉,非是大毅力者不敢嚐試,可即便心神堅韌,這樣的功法也是極為危險的。
好在設想者提到了每一重功法相匹配的療傷沐浴之法,不過看到所需的材料時,北山的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因為她一個也沒聽說過。
難道是因為自己的孤陋寡聞?
不過北山更擔心的是那些材料也許早就不存在了。這樣的話,煉體之法就變成了雞肋一般的存在。
北山陷入思慮之中。
這幾章略有些平淡,親們諒解!
最後作者君照樣厚顏無恥的求收藏!求推薦!
看的覺得不爽的也歡迎你們吐槽、批評!
早日砸壞我的玻璃心,助我練就金剛不壞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