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河上遊堤壩坍塌,大量洪水沿著衍河洶湧而下的噩耗很快傳回西昌府。
而伴隨著這個噩耗的,還有另外兩個讓所有人為之震動的消息——
第一波洪水到來時,為了護住堤壩,守備嚴鋒並知府公子陳毓雙雙被洪水卷走。
消息傳來,舉城默哀。
知府陳清和一夜之間白發滿頭。卻在消息傳來的第一時間,強壓下心中悲痛,帶領府中下人並城中壯丁親赴堤壩,誓要和堤壩共存亡。
許是上天保佑忠義之人,足足兩天之後,洪水終於慢慢退去,有史以來第一次,這般大雨之下,衍河堤壩確保無恙,西昌府不曾遭受水淹之禍,知府陳清和卻是昏倒在堤壩之上。消息傳開,西昌府百姓齊齊跪倒在知府衙門之外,淚落如雨。
而陳清和在醒來的第一時間,便和身著素服的妻女徒步往下遊而去,一路呼喚著愛子的名字,聲聲悲啼令得天地變色、草木亦為之含悲。
以致西昌府百姓傾城而出,全加入了尋訪知府公子陳毓並守備嚴鋒的隊伍之中,人數竟至數萬之多。
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早在一日前,衍河兩岸守軍就都接到了來自成國公府的密令,全力搜尋一個叫陳毓的少年……
“小七,把這碗粥給喝了。然後洗漱一下換換衣服睡一覺。”說話的是一個高大挺拔的英俊青年。青年劍眉星目、長身玉立,明明人生的極為英俊,旁邊侍立的人卻全都斂顏屏息,別說看一眼青年,根本連大氣都不敢出。
隻有一個人除外,可不正是衣衫上滿是泥水、頭發蓬亂嘴唇幹裂,瞧著隨時會昏倒卻依舊強撐著的小七?
小七機械的往前走著,眼睛直盯盯的落在濁黃的水麵之上,整個人都好似一個沒有靈魂的木偶一般,對於氣勢驚人青年的話,根本就是充耳不聞。
旁邊的虛元歎了口氣,早知道小七對陳毓已是情愫暗生,可自己還是低估了這份感情之深。
自從陳毓跌落洪水,小七*雖在,魂魄卻好似也跟著陳毓而去,根本對外界沒有了半點反應。
甚而連吃飯喝水這種本能都忘了,即便被灌入湯水,小七也會盡數嘔出,若非自己跟隨左右,日日用銀針幫著渡穴保持體內生機,真不敢想小七現在會變成什麽模樣。
果然,即便青年手中那碗粥送到眼前,小七卻連瞧都沒有瞧上一眼,依舊邁著機械的步伐,順著水流的方向而去,即便因為喊得太久,喉嚨裏早發不出一點聲音,小七的嘴巴卻依舊不停的開合著,看口型,可不是依舊在喊著“毓哥哥”三字?
青年臉上的神情已是變得暴怒,忽然伸手鉗住小七的下頜,令得小七的眼睛正對著自己:“小七,把這碗粥吃下去,不然,即便陳毓從水下生還,我也會取了他的命去。大哥說到做到。”
那般森然的聲音令得那些屬下恨不得把頭低到地底下——
已經多少年沒見過少帥這樣衝天一怒了?
最近的一次暴怒,是七年前,而引發了少帥怒火的則是鐵翼族,結果少帥親率一萬鐵騎三天三夜急行軍之後直接搗毀了鐵翼族的大後方,拔了鐵翼族的王旗而歸……
那般衝天殺氣之下,果然令得癡癡呆呆的小七回神,更在聽到陳毓的名字後抖了一下——
大哥的性情小七明白,最是說一不二。
雖依舊有些恍惚,卻還是循著本能把那碗粥喝了下去,隻是剛丟開碗,喝進去的粥又盡數嘔出,到得最後,甚而還有鮮紅的血絲吐了出來……
“小七——”青年驚嚇不已,忙不迭把小七擁入懷裏,卻是再不敢說一句責備的話,半晌才強壓下心中的驚恐顫聲道,“小七你別嚇大哥,大哥答應你便是,一定會把陳毓給你帶回來。”
帶回陳毓?小七一下揚起頭,呆滯的眼神終於閃過一抹亮色。
“是。就是翻遍大周每一寸土地,我都一定會把陳毓給找回來。隻是,你記得,找回陳毓的那一日,也是你跟著大哥回京的日子,而且此後,都決不許離開京城一步。”
青年聲音低沉中更有著難以更改的決絕——
先是為了自己這個大哥流落江湖、四處奔波,然後又是陳毓……
都說情深不壽,青年真是怕了,唯恐最疼愛的妹妹會出丁點兒意外,從今後,自己一定要牢牢的看住小七,決不讓她再離開國公府、走出自己視線之外。
……
天和二十六年,注定是大周極不平靜的一年——
先是五月末,一場連綿了十四日的暴雨席卷西南大地。
這場百年未見的大雨令得西南五府成為一片汪洋。二十多個市鎮災情嚴重,更有十多個城市房倒屋塌成為廢墟。
其中受災最嚴重的是武原府。
反倒是曆來但凡下雨就會被淹的西昌府得益於之前被皇上盛讚的加固堤壩之舉,得以安然度過洪災。
數日後,又一個天大的消息傳遍朝野——暴雨停息後,又有怒洪襲擊西昌府,西昌府一度岌岌可危,危急時分,是西昌府守備嚴鋒和知府公子陳毓挺身而出,隻是兩人擋下第一波洪流後卻雙雙墜入衍河。
西昌府知府陳清和無暇尋子,便帶領百姓堅守堤壩之上,誓要和堤壩共存亡,西昌府終於轉危為安,陳清和卻是一夜白頭。
一時舉朝震動,便是皇上也淚濕衣襟,連頒詔書,加封陳清和為義伯,賜令衍河兩岸官軍全力搜尋嚴鋒並陳毓下落,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數日後,在衍河下遊的亭陽郡,官軍找到了嚴鋒已然被洪水泡的腫脹的屍體,一時舉國同悲,而同一時間,又一道雷霆震暈了整個朝堂——
西昌府洪災並非天降乃是人為,起因卻是武原府知府派人挖塌兩府交界處堤壩令得轄區內洪水短時間內竄入西昌府所致。
此事乃是西昌書院山長劉忠浩親見,劉山長更因此事被武原府衙差砍成重傷,虧得有俠義之士經過,多方救助之下,才令得劉忠浩保住一條性命,清醒過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書朝中身為禦史的兄長。
事情傳出,朝野嘩然,皇上龍顏大怒。武原府一幹人等很快到案,武原府師爺李某供認不諱,武原府知府朱恩榮自知在劫難逃,於家中自縊而亡,卻依舊禍及家人,被處以夷族之罰。
好在數日後,落水多日的陳毓被從一農家救回,雖是身受重傷好歹性命無憂。
皇上親口讚曰“仁義公子”,和乃父義伯陳清和齊齊譽滿大周。
……
“小七一直,都沒有再出現過嗎?”窗外落葉蕭蕭,窗內的少年倚窗而立,瘦削的身形說不盡的蕭索。
一個滿頭白發卻令整個人更顯儒雅的男子搖了搖頭:
“沒有。派出去的人已是找遍了整個西昌府,都沒有那孩子的下落。”
“虛元道長怎麽說?”少年的身形更加落寞,明明正是鮮衣怒馬的年紀,卻偏是給人一種行將就木的腐朽之氣。
“這——”男子歎了口氣,“道長早已離開,說是去尋找小七,還托人轉告你,說是一舉成名天下知,若然三年後你能考中狀元,隻要小七還活著,就會知道你的大名,你們兩人說不好還有相見之日……”
“爹爹——”陳毓沉默良久,眼神卻堅毅的緊,“我想,去外麵走一走——”
這麽長時間了,小七那句“一起活”一直在陳毓腦海裏回蕩,從睜開眼的第一時間,陳毓已然下定決心,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必要尋回小七。
“這……”陳清和歎了口氣,別人不知道,陳清和卻明白,西昌府這場大災,說不好是折了兒子的氣數才能得以化解,兒子心裏定然也是做此想,說不好還會把小七的失蹤全算在自己身上。
如果可能,陳清和隻想把兒子留在身邊,在自己全力庇護下平安喜樂,度過一生。可經曆了這麽多,陳清和明白,兒子的性子,以及他獨特的經曆,注定了不可能做自己羽翼下的乖寶寶。
而不解決小七這件事,兒子怕是一輩子都難解心結、終生與喜樂幸福無緣。
好半晌,陳清和終於點頭:
“好,爹爹答應你便是,隻定要記得,不管身在何處,都必得先給家裏來一封報平安的信來。”
西昌府暴雨之後,兒子身上最後一點孩子氣也消失殆盡,很多時候,陳清和甚至覺得,兒子年幼的身軀裏,卻是藏著一個比自己還要滄桑的靈魂……
“真的放毓兒離開嗎?”瞧著陳毓背著包袱一個人跨出家門,李靜文再也忍不住,埋在陳清和懷裏淚流滿麵。
陳清和卻是凝注著那越走越遠的身影,慢慢摟緊了哭泣的渾身都在發抖的妻子……
這一走,就是三年,西昌府也好,白鹿書院也罷,再沒有人見過那個天才少年。就隻有一隻隻信鴿從大江南北飛回家園,或者停駐在白鹿書院一個老人的簷前……
天和二十九年,三年一度的鄉試在眾多學子的期待中如期而至……
而伴隨著這個噩耗的,還有另外兩個讓所有人為之震動的消息——
第一波洪水到來時,為了護住堤壩,守備嚴鋒並知府公子陳毓雙雙被洪水卷走。
消息傳來,舉城默哀。
知府陳清和一夜之間白發滿頭。卻在消息傳來的第一時間,強壓下心中悲痛,帶領府中下人並城中壯丁親赴堤壩,誓要和堤壩共存亡。
許是上天保佑忠義之人,足足兩天之後,洪水終於慢慢退去,有史以來第一次,這般大雨之下,衍河堤壩確保無恙,西昌府不曾遭受水淹之禍,知府陳清和卻是昏倒在堤壩之上。消息傳開,西昌府百姓齊齊跪倒在知府衙門之外,淚落如雨。
而陳清和在醒來的第一時間,便和身著素服的妻女徒步往下遊而去,一路呼喚著愛子的名字,聲聲悲啼令得天地變色、草木亦為之含悲。
以致西昌府百姓傾城而出,全加入了尋訪知府公子陳毓並守備嚴鋒的隊伍之中,人數竟至數萬之多。
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早在一日前,衍河兩岸守軍就都接到了來自成國公府的密令,全力搜尋一個叫陳毓的少年……
“小七,把這碗粥給喝了。然後洗漱一下換換衣服睡一覺。”說話的是一個高大挺拔的英俊青年。青年劍眉星目、長身玉立,明明人生的極為英俊,旁邊侍立的人卻全都斂顏屏息,別說看一眼青年,根本連大氣都不敢出。
隻有一個人除外,可不正是衣衫上滿是泥水、頭發蓬亂嘴唇幹裂,瞧著隨時會昏倒卻依舊強撐著的小七?
小七機械的往前走著,眼睛直盯盯的落在濁黃的水麵之上,整個人都好似一個沒有靈魂的木偶一般,對於氣勢驚人青年的話,根本就是充耳不聞。
旁邊的虛元歎了口氣,早知道小七對陳毓已是情愫暗生,可自己還是低估了這份感情之深。
自從陳毓跌落洪水,小七*雖在,魂魄卻好似也跟著陳毓而去,根本對外界沒有了半點反應。
甚而連吃飯喝水這種本能都忘了,即便被灌入湯水,小七也會盡數嘔出,若非自己跟隨左右,日日用銀針幫著渡穴保持體內生機,真不敢想小七現在會變成什麽模樣。
果然,即便青年手中那碗粥送到眼前,小七卻連瞧都沒有瞧上一眼,依舊邁著機械的步伐,順著水流的方向而去,即便因為喊得太久,喉嚨裏早發不出一點聲音,小七的嘴巴卻依舊不停的開合著,看口型,可不是依舊在喊著“毓哥哥”三字?
青年臉上的神情已是變得暴怒,忽然伸手鉗住小七的下頜,令得小七的眼睛正對著自己:“小七,把這碗粥吃下去,不然,即便陳毓從水下生還,我也會取了他的命去。大哥說到做到。”
那般森然的聲音令得那些屬下恨不得把頭低到地底下——
已經多少年沒見過少帥這樣衝天一怒了?
最近的一次暴怒,是七年前,而引發了少帥怒火的則是鐵翼族,結果少帥親率一萬鐵騎三天三夜急行軍之後直接搗毀了鐵翼族的大後方,拔了鐵翼族的王旗而歸……
那般衝天殺氣之下,果然令得癡癡呆呆的小七回神,更在聽到陳毓的名字後抖了一下——
大哥的性情小七明白,最是說一不二。
雖依舊有些恍惚,卻還是循著本能把那碗粥喝了下去,隻是剛丟開碗,喝進去的粥又盡數嘔出,到得最後,甚而還有鮮紅的血絲吐了出來……
“小七——”青年驚嚇不已,忙不迭把小七擁入懷裏,卻是再不敢說一句責備的話,半晌才強壓下心中的驚恐顫聲道,“小七你別嚇大哥,大哥答應你便是,一定會把陳毓給你帶回來。”
帶回陳毓?小七一下揚起頭,呆滯的眼神終於閃過一抹亮色。
“是。就是翻遍大周每一寸土地,我都一定會把陳毓給找回來。隻是,你記得,找回陳毓的那一日,也是你跟著大哥回京的日子,而且此後,都決不許離開京城一步。”
青年聲音低沉中更有著難以更改的決絕——
先是為了自己這個大哥流落江湖、四處奔波,然後又是陳毓……
都說情深不壽,青年真是怕了,唯恐最疼愛的妹妹會出丁點兒意外,從今後,自己一定要牢牢的看住小七,決不讓她再離開國公府、走出自己視線之外。
……
天和二十六年,注定是大周極不平靜的一年——
先是五月末,一場連綿了十四日的暴雨席卷西南大地。
這場百年未見的大雨令得西南五府成為一片汪洋。二十多個市鎮災情嚴重,更有十多個城市房倒屋塌成為廢墟。
其中受災最嚴重的是武原府。
反倒是曆來但凡下雨就會被淹的西昌府得益於之前被皇上盛讚的加固堤壩之舉,得以安然度過洪災。
數日後,又一個天大的消息傳遍朝野——暴雨停息後,又有怒洪襲擊西昌府,西昌府一度岌岌可危,危急時分,是西昌府守備嚴鋒和知府公子陳毓挺身而出,隻是兩人擋下第一波洪流後卻雙雙墜入衍河。
西昌府知府陳清和無暇尋子,便帶領百姓堅守堤壩之上,誓要和堤壩共存亡,西昌府終於轉危為安,陳清和卻是一夜白頭。
一時舉朝震動,便是皇上也淚濕衣襟,連頒詔書,加封陳清和為義伯,賜令衍河兩岸官軍全力搜尋嚴鋒並陳毓下落,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數日後,在衍河下遊的亭陽郡,官軍找到了嚴鋒已然被洪水泡的腫脹的屍體,一時舉國同悲,而同一時間,又一道雷霆震暈了整個朝堂——
西昌府洪災並非天降乃是人為,起因卻是武原府知府派人挖塌兩府交界處堤壩令得轄區內洪水短時間內竄入西昌府所致。
此事乃是西昌書院山長劉忠浩親見,劉山長更因此事被武原府衙差砍成重傷,虧得有俠義之士經過,多方救助之下,才令得劉忠浩保住一條性命,清醒過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書朝中身為禦史的兄長。
事情傳出,朝野嘩然,皇上龍顏大怒。武原府一幹人等很快到案,武原府師爺李某供認不諱,武原府知府朱恩榮自知在劫難逃,於家中自縊而亡,卻依舊禍及家人,被處以夷族之罰。
好在數日後,落水多日的陳毓被從一農家救回,雖是身受重傷好歹性命無憂。
皇上親口讚曰“仁義公子”,和乃父義伯陳清和齊齊譽滿大周。
……
“小七一直,都沒有再出現過嗎?”窗外落葉蕭蕭,窗內的少年倚窗而立,瘦削的身形說不盡的蕭索。
一個滿頭白發卻令整個人更顯儒雅的男子搖了搖頭:
“沒有。派出去的人已是找遍了整個西昌府,都沒有那孩子的下落。”
“虛元道長怎麽說?”少年的身形更加落寞,明明正是鮮衣怒馬的年紀,卻偏是給人一種行將就木的腐朽之氣。
“這——”男子歎了口氣,“道長早已離開,說是去尋找小七,還托人轉告你,說是一舉成名天下知,若然三年後你能考中狀元,隻要小七還活著,就會知道你的大名,你們兩人說不好還有相見之日……”
“爹爹——”陳毓沉默良久,眼神卻堅毅的緊,“我想,去外麵走一走——”
這麽長時間了,小七那句“一起活”一直在陳毓腦海裏回蕩,從睜開眼的第一時間,陳毓已然下定決心,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必要尋回小七。
“這……”陳清和歎了口氣,別人不知道,陳清和卻明白,西昌府這場大災,說不好是折了兒子的氣數才能得以化解,兒子心裏定然也是做此想,說不好還會把小七的失蹤全算在自己身上。
如果可能,陳清和隻想把兒子留在身邊,在自己全力庇護下平安喜樂,度過一生。可經曆了這麽多,陳清和明白,兒子的性子,以及他獨特的經曆,注定了不可能做自己羽翼下的乖寶寶。
而不解決小七這件事,兒子怕是一輩子都難解心結、終生與喜樂幸福無緣。
好半晌,陳清和終於點頭:
“好,爹爹答應你便是,隻定要記得,不管身在何處,都必得先給家裏來一封報平安的信來。”
西昌府暴雨之後,兒子身上最後一點孩子氣也消失殆盡,很多時候,陳清和甚至覺得,兒子年幼的身軀裏,卻是藏著一個比自己還要滄桑的靈魂……
“真的放毓兒離開嗎?”瞧著陳毓背著包袱一個人跨出家門,李靜文再也忍不住,埋在陳清和懷裏淚流滿麵。
陳清和卻是凝注著那越走越遠的身影,慢慢摟緊了哭泣的渾身都在發抖的妻子……
這一走,就是三年,西昌府也好,白鹿書院也罷,再沒有人見過那個天才少年。就隻有一隻隻信鴿從大江南北飛回家園,或者停駐在白鹿書院一個老人的簷前……
天和二十九年,三年一度的鄉試在眾多學子的期待中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