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裏長亭,楊柳依依,又是一年離別時。
人們或坐或站,或推杯換盞,或殷殷叮囑,臉上有不舍之情,更有躊躇滿懷之意。
卻是朝廷委派的各級官員就要奔赴地方就任了。
除了起複官員之外,人群中更多的是新科進士。
皇上近日來接連發布詔書,主張官員應該體察民生,便聖裁獨定,“新科狀元率先垂範,餘者亦應效仿”,以致這一科進士是曆屆下放地方最多的一科。
就說今科三鼎甲,六首狀元陳毓去了東峨州轄下的的苜平縣做縣令,榜眼溫明宇則是去了江南,唯有探花阮玉海倒是出人意料的入了翰林院。
以致阮玉海的馬車甫一出現,立時成為眾人視線的焦點,甚而本是送行的傷感氣氛也因為阮玉海這個新科貴人的到來而衝淡了不少。
“阮兄胸有韜略,此後自然更能鵬程萬裏。”
“阮兄有大才,他日平步青雲,可莫要忘了小弟呀。”
“阮兄……”
“哪裏,哪裏,承蒙諸兄謬讚,玉海真是慚愧啊。”阮玉海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如果說高中探花後還有什麽是阮玉海不滿的,也就是陳毓竟然壓自己一頭奪了狀元這件事了。
再沒料到陳毓竟是糊塗如斯,為了些許姻緣小事自壞前程。
此事傳出,雖是令得狀元郎又多了不少隻羨鴛鴦不羨仙的女性知己,卻是很為那些有淩雲之誌的人看不起。所謂大丈夫何患無妻,這陳毓也忒沒出息。
當然,更令阮玉海得意的則是外家潘家這會兒的勢頭——
陳毓落得如此下場,分明也是二皇子同太子博弈的結果。甭管陳毓能不能得太子的垂愛,因著與成家的聯姻,已經被人自動自發的歸入太子的陣營。
打壓陳毓,自然也就能令太子麵上無光,也好讓那些追隨太子的一幹人等明白,一條道走到黑會是什麽下場。
而自己背靠外家,再搭上二皇子這條大船,假以時日,何止會有潑天的富貴,說不得封侯拜相也是指日可待。
意氣風發間,恰好瞥見遠遠的官道上一輛青布馬車行將啟程,車旁卻是除了一個身著七品官服飾的青年,再無他人,和長亭處送別的喧鬧景象形成鮮明對比。
便有人順著阮玉海的視線瞧去,正好看見那輛馬車軋軋啟動,不覺撇了下嘴:
“咱們新科狀元公倒是走的瀟灑,就是連累了我等——”
這麽多進士被放外任,可不就是被那陳毓連累所致?
現在滿京城裏都傳遍了,之前因為陳毓犯了天顏,才惹得皇上雷霆大怒,更累及這一科進士盡皆失了聖心,再加上隻新科狀元一人貶斥地方明顯於理不合,才會索性幾乎把一幹進士全發送到地方去<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剩下的話卻又咽了回去,卻是方才給陳毓送別的青年官員已然回轉,可不正是榜眼溫明宇?
“我道是誰呢,原來是溫榜眼。”阮玉海已是率先開口,語氣中不乏揶揄和諷刺,“不知溫榜眼高就何處?說不得將來有機會能到貴縣叨擾一二。”
榜眼又如何,還不是灰溜溜的被打發到地方上去?之前溫明宇瞧自己如同小醜,一門心思的同陳毓結交,眼下落得這般下場也算是咎由自取。
哪知一句話說完,溫明宇仿佛沒聽見一般,徑直目不斜視的從眾人身旁馳過。甚而阮玉海猝不及防之下,吃了滿嘴的煙塵,頓時劇烈的嗆咳起來。
怎麽也沒想到溫明宇竟能傲慢如此,方才所為,分明是給自己沒臉,定定的瞧著溫明宇遠去的背影,臉色頓時陰沉無比——
宰相嫡孫又如何?有朝一日,自己定要這溫明宇跪倒在自己麵前。
卻不知根本就冤枉了溫明宇。
實在是溫明宇這會兒根本不在狀態——
和旁人不同,溫明宇會下放地方,卻是祖父親自上奏章求來的。聽到這個消息,溫明宇當即就懵了——
前一刻還正在吐糟朝廷對狀元的處置,誰知道下一刻就輪到了自己。
再是江南之地又如何,怎麽也比不得翰林清貴不是?祖父倒好,竟是絲毫沒解釋什麽,隻叮囑溫明宇切記好好為朝廷做事,其他一切休管。
溫明宇也不笨,可這麽久了,愣是沒想通溫慶懷此舉到底有什麽深意。
方才恰好瞧見陳毓的馬車,索性趕過去,說是送別,卻是未嚐沒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同病相憐之意。
哪想到陳毓竟是半點頹喪之氣也無,更奇特的的是送自己的臨別贈言,竟是和宰相祖父所言一般無二。這般詭異情形,由不得溫明宇不深思,甚而很快得出一個似是而非的結論,那就是留在京城的話,說不好會有什麽禍事發生。
隻祖父幾十年宦海沉浮,會看出些情形征兆也就罷了,陳毓那麽小的年紀,又如何會得出這麽一個結論?
卻不知陳毓這會兒也是對溫慶懷佩服不已——怪不得可以在皇上手下討生活,果然是人老成精,竟是一絲端倪也無的情況下,能如此精準的把握朝局。
眼下大周雖是表麵太平,卻正是一副風雨欲來之勢。皇上打發這麽多進士到地方上去,除了給貶斥自己打掩護之外,也未嚐沒有保全之意。
便是溫慶懷,會特意送走溫明宇,十成十也是基於此——
因為皇上曖昧不明的態度,儲位之爭必然日趨白熱化。溫家作為一方望族,又出過皇上最看重的宰相,必然會成為各方搶奪的香餑餑<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其他溫家人也就罷了,或多或少都有些政治智慧,唯有溫明宇,作為剛踏入仕途的菜鳥,難保不會被人坑了。真是禍及家族,到時候可真是哭都沒地方哭去。還不如送到地方上一個穩妥的地方,既響應了皇上的號召,更遠離京都這是非之地,待得朝局明朗,再做打算不遲。
就比方說溫明宇即將赴任的江南小縣,上官可不正是溫慶懷的學生?最是正直端方的一個人,溫明宇在他手下做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出什麽紕漏。
倒是自己此去東峨州,才真是前途未卜,隻希望那嚴釗不會給自己製造太多麻煩才好……
卻不知東峨州的總兵府中,嚴釗正對著一份官員變動的朝廷邸報沉吟不已,待眼睛落在苜平縣令陳毓這個名字上麵,眼眸中不由滑過些冷意來,探手在陳毓的名字下麵掐出一個重重的指甲印來——
當年兄長侄子盡皆殞命西昌府,雖說生榮死哀,朝廷一力褒獎之下,兄長走的極是風光,嚴釗卻對兩人的死始終心存疑慮。
畢竟,再沒有人比身為弟弟的嚴釗更清楚,自家大哥是多愛惜性命的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做出為了百姓獻身這樣天方夜譚的事。
因而這些年來,嚴釗一直不間斷的派人調查,卻是越查疑點越多,甚而所有的線索全指向當時的西昌知府陳清和。
到得今日,嚴釗已是完全把兄長侄子死去的罪責全都歸咎在陳家父子頭上——
大哥雖是為人多有不端,待自己這個兄弟卻是再親厚不過。所謂冤家路窄,再沒想到陳毓竟會被貶斥到自己手下任職。即便暫時沒辦法取了陳清和的項上人頭到大哥墳前祭奠,好歹先從陳毓那裏收取點利息才是。
頭也不抬的吩咐手下親兵:
“你去抽調駐紮在東夷山下的守軍回防。”
東夷山的守軍?親兵就愣了下。
要說東夷山,在東峨州的百姓耳中也是再鼎鼎大名不過,究其原因,卻並非那裏山水多奇,而是和東夷山上聚居的悍匪有關。
本來作為窮山惡水之地,東夷山出些匪類也不足為懼。隻要他們不做的太過,官府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然後就在四年前,東夷山忽然又加入了幾個匪徒,聽說一番火並之後,竟然被之後的土匪後來者居上,奪走了山寨的大權。
初時聽說這個消息,嚴釗並不在意,隻當是狗咬狗罷了。
哪想到時間長了,卻發現大不一樣,這些新來的匪徒,竟頗通用兵之道,不獨重新加固寨門,修繕大營,更派匪徒扼守險要山口,等自己覺得不對時,東夷山匪徒已是頗成氣候,想要剿滅已是困難重重。
不得已,自己隻得特意抽掉了隊伍守在山口,以防有什麽意外情況發生。
而東夷山可不正是通往苜平縣的必經之路?
然後就在駐紮在山口的官軍撤回後不久,一則消息很快在當地流傳開來,說是即將上任的苜平縣令最是個家資萬貫的豪富公子,此次能謀得這縣令一職,就是家中人多方打點所得。甚而怕兒子受委屈,豪富公子的爹準備了滿滿一大車金銀財寶和苜平縣令這個豪富公子同行……
人們或坐或站,或推杯換盞,或殷殷叮囑,臉上有不舍之情,更有躊躇滿懷之意。
卻是朝廷委派的各級官員就要奔赴地方就任了。
除了起複官員之外,人群中更多的是新科進士。
皇上近日來接連發布詔書,主張官員應該體察民生,便聖裁獨定,“新科狀元率先垂範,餘者亦應效仿”,以致這一科進士是曆屆下放地方最多的一科。
就說今科三鼎甲,六首狀元陳毓去了東峨州轄下的的苜平縣做縣令,榜眼溫明宇則是去了江南,唯有探花阮玉海倒是出人意料的入了翰林院。
以致阮玉海的馬車甫一出現,立時成為眾人視線的焦點,甚而本是送行的傷感氣氛也因為阮玉海這個新科貴人的到來而衝淡了不少。
“阮兄胸有韜略,此後自然更能鵬程萬裏。”
“阮兄有大才,他日平步青雲,可莫要忘了小弟呀。”
“阮兄……”
“哪裏,哪裏,承蒙諸兄謬讚,玉海真是慚愧啊。”阮玉海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如果說高中探花後還有什麽是阮玉海不滿的,也就是陳毓竟然壓自己一頭奪了狀元這件事了。
再沒料到陳毓竟是糊塗如斯,為了些許姻緣小事自壞前程。
此事傳出,雖是令得狀元郎又多了不少隻羨鴛鴦不羨仙的女性知己,卻是很為那些有淩雲之誌的人看不起。所謂大丈夫何患無妻,這陳毓也忒沒出息。
當然,更令阮玉海得意的則是外家潘家這會兒的勢頭——
陳毓落得如此下場,分明也是二皇子同太子博弈的結果。甭管陳毓能不能得太子的垂愛,因著與成家的聯姻,已經被人自動自發的歸入太子的陣營。
打壓陳毓,自然也就能令太子麵上無光,也好讓那些追隨太子的一幹人等明白,一條道走到黑會是什麽下場。
而自己背靠外家,再搭上二皇子這條大船,假以時日,何止會有潑天的富貴,說不得封侯拜相也是指日可待。
意氣風發間,恰好瞥見遠遠的官道上一輛青布馬車行將啟程,車旁卻是除了一個身著七品官服飾的青年,再無他人,和長亭處送別的喧鬧景象形成鮮明對比。
便有人順著阮玉海的視線瞧去,正好看見那輛馬車軋軋啟動,不覺撇了下嘴:
“咱們新科狀元公倒是走的瀟灑,就是連累了我等——”
這麽多進士被放外任,可不就是被那陳毓連累所致?
現在滿京城裏都傳遍了,之前因為陳毓犯了天顏,才惹得皇上雷霆大怒,更累及這一科進士盡皆失了聖心,再加上隻新科狀元一人貶斥地方明顯於理不合,才會索性幾乎把一幹進士全發送到地方去<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剩下的話卻又咽了回去,卻是方才給陳毓送別的青年官員已然回轉,可不正是榜眼溫明宇?
“我道是誰呢,原來是溫榜眼。”阮玉海已是率先開口,語氣中不乏揶揄和諷刺,“不知溫榜眼高就何處?說不得將來有機會能到貴縣叨擾一二。”
榜眼又如何,還不是灰溜溜的被打發到地方上去?之前溫明宇瞧自己如同小醜,一門心思的同陳毓結交,眼下落得這般下場也算是咎由自取。
哪知一句話說完,溫明宇仿佛沒聽見一般,徑直目不斜視的從眾人身旁馳過。甚而阮玉海猝不及防之下,吃了滿嘴的煙塵,頓時劇烈的嗆咳起來。
怎麽也沒想到溫明宇竟能傲慢如此,方才所為,分明是給自己沒臉,定定的瞧著溫明宇遠去的背影,臉色頓時陰沉無比——
宰相嫡孫又如何?有朝一日,自己定要這溫明宇跪倒在自己麵前。
卻不知根本就冤枉了溫明宇。
實在是溫明宇這會兒根本不在狀態——
和旁人不同,溫明宇會下放地方,卻是祖父親自上奏章求來的。聽到這個消息,溫明宇當即就懵了——
前一刻還正在吐糟朝廷對狀元的處置,誰知道下一刻就輪到了自己。
再是江南之地又如何,怎麽也比不得翰林清貴不是?祖父倒好,竟是絲毫沒解釋什麽,隻叮囑溫明宇切記好好為朝廷做事,其他一切休管。
溫明宇也不笨,可這麽久了,愣是沒想通溫慶懷此舉到底有什麽深意。
方才恰好瞧見陳毓的馬車,索性趕過去,說是送別,卻是未嚐沒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同病相憐之意。
哪想到陳毓竟是半點頹喪之氣也無,更奇特的的是送自己的臨別贈言,竟是和宰相祖父所言一般無二。這般詭異情形,由不得溫明宇不深思,甚而很快得出一個似是而非的結論,那就是留在京城的話,說不好會有什麽禍事發生。
隻祖父幾十年宦海沉浮,會看出些情形征兆也就罷了,陳毓那麽小的年紀,又如何會得出這麽一個結論?
卻不知陳毓這會兒也是對溫慶懷佩服不已——怪不得可以在皇上手下討生活,果然是人老成精,竟是一絲端倪也無的情況下,能如此精準的把握朝局。
眼下大周雖是表麵太平,卻正是一副風雨欲來之勢。皇上打發這麽多進士到地方上去,除了給貶斥自己打掩護之外,也未嚐沒有保全之意。
便是溫慶懷,會特意送走溫明宇,十成十也是基於此——
因為皇上曖昧不明的態度,儲位之爭必然日趨白熱化。溫家作為一方望族,又出過皇上最看重的宰相,必然會成為各方搶奪的香餑餑<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其他溫家人也就罷了,或多或少都有些政治智慧,唯有溫明宇,作為剛踏入仕途的菜鳥,難保不會被人坑了。真是禍及家族,到時候可真是哭都沒地方哭去。還不如送到地方上一個穩妥的地方,既響應了皇上的號召,更遠離京都這是非之地,待得朝局明朗,再做打算不遲。
就比方說溫明宇即將赴任的江南小縣,上官可不正是溫慶懷的學生?最是正直端方的一個人,溫明宇在他手下做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出什麽紕漏。
倒是自己此去東峨州,才真是前途未卜,隻希望那嚴釗不會給自己製造太多麻煩才好……
卻不知東峨州的總兵府中,嚴釗正對著一份官員變動的朝廷邸報沉吟不已,待眼睛落在苜平縣令陳毓這個名字上麵,眼眸中不由滑過些冷意來,探手在陳毓的名字下麵掐出一個重重的指甲印來——
當年兄長侄子盡皆殞命西昌府,雖說生榮死哀,朝廷一力褒獎之下,兄長走的極是風光,嚴釗卻對兩人的死始終心存疑慮。
畢竟,再沒有人比身為弟弟的嚴釗更清楚,自家大哥是多愛惜性命的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做出為了百姓獻身這樣天方夜譚的事。
因而這些年來,嚴釗一直不間斷的派人調查,卻是越查疑點越多,甚而所有的線索全指向當時的西昌知府陳清和。
到得今日,嚴釗已是完全把兄長侄子死去的罪責全都歸咎在陳家父子頭上——
大哥雖是為人多有不端,待自己這個兄弟卻是再親厚不過。所謂冤家路窄,再沒想到陳毓竟會被貶斥到自己手下任職。即便暫時沒辦法取了陳清和的項上人頭到大哥墳前祭奠,好歹先從陳毓那裏收取點利息才是。
頭也不抬的吩咐手下親兵:
“你去抽調駐紮在東夷山下的守軍回防。”
東夷山的守軍?親兵就愣了下。
要說東夷山,在東峨州的百姓耳中也是再鼎鼎大名不過,究其原因,卻並非那裏山水多奇,而是和東夷山上聚居的悍匪有關。
本來作為窮山惡水之地,東夷山出些匪類也不足為懼。隻要他們不做的太過,官府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然後就在四年前,東夷山忽然又加入了幾個匪徒,聽說一番火並之後,竟然被之後的土匪後來者居上,奪走了山寨的大權。
初時聽說這個消息,嚴釗並不在意,隻當是狗咬狗罷了。
哪想到時間長了,卻發現大不一樣,這些新來的匪徒,竟頗通用兵之道,不獨重新加固寨門,修繕大營,更派匪徒扼守險要山口,等自己覺得不對時,東夷山匪徒已是頗成氣候,想要剿滅已是困難重重。
不得已,自己隻得特意抽掉了隊伍守在山口,以防有什麽意外情況發生。
而東夷山可不正是通往苜平縣的必經之路?
然後就在駐紮在山口的官軍撤回後不久,一則消息很快在當地流傳開來,說是即將上任的苜平縣令最是個家資萬貫的豪富公子,此次能謀得這縣令一職,就是家中人多方打點所得。甚而怕兒子受委屈,豪富公子的爹準備了滿滿一大車金銀財寶和苜平縣令這個豪富公子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