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寒冬,天地蒼茫。
長秋宮外,一名錦衣狐氅的少年恭敬立於門外。
他眉眼清秀幹淨,光滑的臉頰被寒風吹得有些發紅,卻仍是保持著恭順,一動不動地袖手站在那裏。
鄧眾跑出來,見他還在,連忙行了個:“見過太子殿下。”
少年見是他總算有鬆了口氣的模樣,望了眼他身後的殿門,道:“父皇怎麽說的?”
鄧眾見他很不肯死心的模樣,隻得勸道:“聖人早已說了,今日是除夕,便請殿下回衛王府,與衛王、王妃團聚。”
太子眉眼都搭下來了。
他於三年前被皇帝過繼為嗣子,並於同日冊封為皇太子,從此叔父就成了父皇。期初,他十分沮喪,喚了十餘年父親母親的人,一朝改稱了伯父、伯母,真是別扭極了。
隻是那時,他雖還小,卻已明白什麽叫做過繼,從宗法上,他已經是聖人的兒子了,他該孝敬聖人。於是,他也帶了些惴惴,唯恐聖人不喜歡他,又有身邊的人向他進言,往後在宮裏便不要再提衛王府了,聖人不會喜歡的,他雖難過,也記下了。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聖人似乎並不在乎他是誰的孩子,有時提起他的生父衛王,還會打趣兩句,每逢年節,也會令他回王府探望。起初,太子很是不安,隻以為他做錯了什麽,後麵,他便漸漸發覺,聖人是真的不在意,他並不在乎他與誰更親近,他覺得,就算他要改口叫回生父生母為父親母親,聖人也不會在乎的。
他隻是需要一個太子而已。
發覺這一點,太子很傷心了一陣,然而,他又發現,聖人對他的好,並無作偽,他教導他,幾乎是傾囊相授,他將他帶在身邊,引見他與朝臣相見,讓他獨立處理政務,盡心盡力的教他做一個儲君,做一個繼任之君。
天下承平已久,聖人極為勤政,除卻每日三個時辰就寢,餘下的時間,他幾乎都埋頭於政務上,不知疲憊,不知辛勞。
連皇後,都曾戲言,聖人所愛的,隻有這天下,他眼中能看到的,也隻有這天下。
功夫不會虧待人。聖人十年如一日勤政不輟,天下已有盛世之景,倉廩實,衣食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已不是存於聖賢經典中的理想之景。
如此盛世,讓他也熱血沸騰,他希望自己也能做一個有道明君,將這盛世十年,二十年,乃至百年的延續下去。他鬥膽將這一理想說與聖人,聖人隻一笑:“如此,甚好。”
有這一句,太子便覺大受鼓舞。
光陰如梭,他在宮中已有三年,又到一年除夕,他卻已不如第一年那般盼著回去了。衛王與衛王妃都待他很好,可卻太好了,帶著恭敬,弟妹們也不敢親近他,帶著惴惴不安的討好。
隻是三年時光,那座他長大的府邸,已不是他記憶中的模樣。漸漸的,他也不愛回去了。
又到除夕,想到聖人每一年都是獨自在長秋宮中過,連一個一道吃年夜飯的人都沒有,他便覺得很心酸,想要留下陪他。
然而聖人卻不準許。
太子仍是不願走,他道:“讓孤進去麵稟父皇。”父皇其實很縱容他,聽到他當麵呈情,他一定會心軟答應的。
<a href="http://m.loubiqu.net" id="wzsy">loubiqu.net</a>
不想,鄧眾卻搖了搖頭:“太子殿下,這宮裏,您什麽地方都能去,唯獨長秋宮,除了聖人,誰都不許踏入一步。您回去吧,至多三日,聖人便會派人去接您的。”
見他如此不由分說,太子終究是死了心。
都怨他沒有早一日與聖人稟明。他抬頭看了看天,陰雲密布,黑沉沉的,壓得人喘不過氣。
過不了多久,就要下雪了。
還是等回來,再說與聖人,明年,他不要出宮了。
鄧眾看著少年走遠,微微歎了口氣,返身走了回去。
長秋宮的宮門口應景的掛了兩隻紅燈籠,卻顯得如此寂寥。
走入庭院,宮人們往來匆忙,都在預備過年要用的物事。
自太後亡去,竟是已過去十年了,他一點都沒有察覺,隻是與聖人怕是度日如年吧。
長秋宮與過去沒有一點不同,庭院中綠竹猗猗,茂竹蔥蘢,中庭的青石板路打理的幹幹淨淨,圍廊,門窗,都是簇新的模樣,任誰,都想不到,這座宮殿失去它的主人已有十年之久。
這十年裏,長秋宮的宮人放走了三批,每放出宮一批,聖人便會令內侍省進新人來,她會細細挑選,將太後的喜好都說的清楚明白,如此,即便換了一批新人,這座宮殿仍與過往沒有絲毫差別。
太後在時,他沒看出什麽,太後去後,終讓他瞧出了端倪,想明白那一刻,他隻覺兩耳嗡嗡,腦海中是一片空白,待冷靜下來,心中竟隻有一個念頭,幸好,太後已經去了。
隻是聖人也太苦了。
太後慣用的釵環,木梳,都在原處,太後喜愛的新茶,香料都常備宮中,太後常坐的坐榻,安寢的床,都維持了原樣。
鄧眾甚至不能想象,聖人每一次走進這裏,是如何痛徹心扉,可她仍是每日都來,風雨無阻。每日來,都隻坐上一會兒,絕不會留宿。他曾無數次侍奉她,在漫漫長夜中提一盞孤燈,穿過寂靜無聲的小徑,走到長秋宮外,她不會進去,彷佛裏麵,太後真的在長夜中安眠,她若敲門,便會驚擾了她的好夢。
她會在那裏站上一夜,一個人,寂然無聲,不需要任何陪伴。鄧眾不知道她在緬懷什麽,卻明白,聖人這一生都走不出來。
有時,鄧眾也會想,一個坐擁天下的君王,縱然有填不平的傷痛,可皇權在手,萬民都匍匐在他的腳下,他要移情有何難?他要什麽,都會有人戰戰兢兢地捧上,隻為討他一個歡笑。
可聖人卻隻是一味地守著這座孤獨的宮殿,不讓任何人靠近,也不去靠近任何人。她的餘生隻有太後陪伴,哪怕她早已長眠地下,隻存活於她的記憶裏。
阿祁走出來,她麵上滿是擔憂,見了他,問:“太子殿下出宮去了?”
鄧眾點頭,望了望那扇殿門,問道:“聖人呢?可出來過了?”
阿祁愁容更甚:“一整日了,沒有一絲響動。”若不是她知道聖人答應了太後什麽,她真擔心她在裏頭出什麽事。
鄧眾歎了口氣,道:“我去廚下看著,飯食都熱著,聖人若要,便可立即送進去。”
阿祁催他快去。
外麵在說什麽,夏侯沛是不知道的。
殿中燒著火爐,香爐中點著熏香,她坐在窗下,就著窗紙透入的明光,專心地在紙上書寫。
她的左手邊放著那隻佩囊,佩囊已經舊了,時常的婆娑撫摸,它已褪色陳舊,夏侯沛已經很小心了,可它仍是舊了。
寫了許久,夏侯沛終於停筆,她擱下筆,將那頁書信拿起,細細地看過確認無誤,方將它放入信封中封起來。
七年前,她在長秋宮中發現了一隻匣子,裏麵放滿了書信,都是她出征時寄回來的。兩年時光,四十六封信,一封不少,阿娘都小心地保留著。她一次又一次的想象,阿娘看她的信是什麽樣的神情,是微含淺笑,還是愁眉緊縮,而她,又是以怎樣的心情,將她的書信都完好的保存。
原來不知道的,隨著阿娘的離去,在漫長難捱的時光中都明白起來。
她知道了,為何阿娘直到死去,都未曾對她吐露心聲,她知道那最後的幾個月,阿娘為她打算了多少,她知道她手中的天下是阿娘用命換來的。
她不恨她的欺瞞,也不恨她狠心離去,留她一人在這蒼茫的世上孤獨前行。可是她真的快要撐不下去了。
這世上沒有一絲一毫能讓她留戀的東西,她的心早在十年前就死了。
夏侯沛將剛寫下的信小心地放到一直木匣子裏。那裏寫滿了她想對太後說的話。從七年前,發現了那一匣子書信,她彷佛找到了寄托,找到了與太後對話的辦法。
起初,她會在信中寫她的想念,可漸漸的,她又不敢寫了,倘若新婚的那一夜,她沒有送上這一隻佩囊,一切都會不同。她的想念,還是不要讓阿娘知道了,她知道了,一定會擔心她。
她開始寫,宮柳出芽,遍地繁花,寫賦稅徭役,百姓安居,寫新的都城建設如何,再不過幾年,就要遷都了,寫崔素已位居丞相,崔玄仍是四處浪蕩……
她什麽都寫,寫盡這世間所有的美,唯獨不寫她的思念。而這世間的美,在她眼中,也有如涼透的灰燼。
裝好了信,她把手覆在那佩囊上,這隻佩囊曾經承載了太後多少不能說出口的愛,現在就承受了多少她磨不去的想念。
夏侯沛轉頭看向窗外,窗紙隔開了她的視野,可是她的腦海中已經清晰地呈現出庭院中的景致。
多年前,阿娘坐與簷下,將她擁在懷裏,教她讀書,教她淺顯易懂的道理。那時不覺得怎麽樣,現在,每想一次都撕裂心腸。
夏侯沛茫然地坐著,她的眼角已滿是皺紋,她的發間已有銀絲,可她苦苦等候的盡頭,仍舊漫無盡頭。
阿娘。她輕聲喚道。
她彷佛看到在綠樹紅花間,太後抬頭,朝她澹澹一笑。
她仍是當年的模樣,悠遠冷清。
夏侯沛也跟著笑了笑。隻是很快,她便伏在桉上,壓抑著哭聲,滿臉是淚。
新都城建好了,京師將要遷移。
可是夏侯沛是離不開這裏,這裏有她賴以生存的一切。
幸好,她早做了打算,太子也長大了,他明理勤謹,會是一個好皇帝。
又是一年冬日。
夏侯沛又到了長秋宮,她寫下兩道詔書,交與鄧眾:“這兩道詔書,一道與太子,一道與天下人。”
鄧眾大驚失色,他看到桉上那隻白色的瓷瓶,他立即跪下了,口道不敢。
夏侯沛看著他,笑了笑,語氣平和:“你侍奉我幾十載,我也為你想好了後路,放心去吧。”
鄧眾失聲痛哭,卻也知聖人心意已決。
他捧著詔書,退了出去。
夏侯沛慢慢的舒出一口氣。太平盛世,她做到了,繼任之君,她也苦心調、教,這太平盛世,還會延續下去的,這樣,應當不算是違背對阿娘的諾言了。
她提筆,在紙上寫下崔貞二字。她曾在奏章中,詔書中寫過無數次貞字,卻是回回缺筆。這是她這生中唯一一次,完整地寫出這兩個字。
夏侯沛靜靜地看著,眉眼溫柔,滿是眷戀,滿是歸屬。
長秋宮外,一名錦衣狐氅的少年恭敬立於門外。
他眉眼清秀幹淨,光滑的臉頰被寒風吹得有些發紅,卻仍是保持著恭順,一動不動地袖手站在那裏。
鄧眾跑出來,見他還在,連忙行了個:“見過太子殿下。”
少年見是他總算有鬆了口氣的模樣,望了眼他身後的殿門,道:“父皇怎麽說的?”
鄧眾見他很不肯死心的模樣,隻得勸道:“聖人早已說了,今日是除夕,便請殿下回衛王府,與衛王、王妃團聚。”
太子眉眼都搭下來了。
他於三年前被皇帝過繼為嗣子,並於同日冊封為皇太子,從此叔父就成了父皇。期初,他十分沮喪,喚了十餘年父親母親的人,一朝改稱了伯父、伯母,真是別扭極了。
隻是那時,他雖還小,卻已明白什麽叫做過繼,從宗法上,他已經是聖人的兒子了,他該孝敬聖人。於是,他也帶了些惴惴,唯恐聖人不喜歡他,又有身邊的人向他進言,往後在宮裏便不要再提衛王府了,聖人不會喜歡的,他雖難過,也記下了。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聖人似乎並不在乎他是誰的孩子,有時提起他的生父衛王,還會打趣兩句,每逢年節,也會令他回王府探望。起初,太子很是不安,隻以為他做錯了什麽,後麵,他便漸漸發覺,聖人是真的不在意,他並不在乎他與誰更親近,他覺得,就算他要改口叫回生父生母為父親母親,聖人也不會在乎的。
他隻是需要一個太子而已。
發覺這一點,太子很傷心了一陣,然而,他又發現,聖人對他的好,並無作偽,他教導他,幾乎是傾囊相授,他將他帶在身邊,引見他與朝臣相見,讓他獨立處理政務,盡心盡力的教他做一個儲君,做一個繼任之君。
天下承平已久,聖人極為勤政,除卻每日三個時辰就寢,餘下的時間,他幾乎都埋頭於政務上,不知疲憊,不知辛勞。
連皇後,都曾戲言,聖人所愛的,隻有這天下,他眼中能看到的,也隻有這天下。
功夫不會虧待人。聖人十年如一日勤政不輟,天下已有盛世之景,倉廩實,衣食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已不是存於聖賢經典中的理想之景。
如此盛世,讓他也熱血沸騰,他希望自己也能做一個有道明君,將這盛世十年,二十年,乃至百年的延續下去。他鬥膽將這一理想說與聖人,聖人隻一笑:“如此,甚好。”
有這一句,太子便覺大受鼓舞。
光陰如梭,他在宮中已有三年,又到一年除夕,他卻已不如第一年那般盼著回去了。衛王與衛王妃都待他很好,可卻太好了,帶著恭敬,弟妹們也不敢親近他,帶著惴惴不安的討好。
隻是三年時光,那座他長大的府邸,已不是他記憶中的模樣。漸漸的,他也不愛回去了。
又到除夕,想到聖人每一年都是獨自在長秋宮中過,連一個一道吃年夜飯的人都沒有,他便覺得很心酸,想要留下陪他。
然而聖人卻不準許。
太子仍是不願走,他道:“讓孤進去麵稟父皇。”父皇其實很縱容他,聽到他當麵呈情,他一定會心軟答應的。
<a href="http://m.loubiqu.net" id="wzsy">loubiqu.net</a>
不想,鄧眾卻搖了搖頭:“太子殿下,這宮裏,您什麽地方都能去,唯獨長秋宮,除了聖人,誰都不許踏入一步。您回去吧,至多三日,聖人便會派人去接您的。”
見他如此不由分說,太子終究是死了心。
都怨他沒有早一日與聖人稟明。他抬頭看了看天,陰雲密布,黑沉沉的,壓得人喘不過氣。
過不了多久,就要下雪了。
還是等回來,再說與聖人,明年,他不要出宮了。
鄧眾看著少年走遠,微微歎了口氣,返身走了回去。
長秋宮的宮門口應景的掛了兩隻紅燈籠,卻顯得如此寂寥。
走入庭院,宮人們往來匆忙,都在預備過年要用的物事。
自太後亡去,竟是已過去十年了,他一點都沒有察覺,隻是與聖人怕是度日如年吧。
長秋宮與過去沒有一點不同,庭院中綠竹猗猗,茂竹蔥蘢,中庭的青石板路打理的幹幹淨淨,圍廊,門窗,都是簇新的模樣,任誰,都想不到,這座宮殿失去它的主人已有十年之久。
這十年裏,長秋宮的宮人放走了三批,每放出宮一批,聖人便會令內侍省進新人來,她會細細挑選,將太後的喜好都說的清楚明白,如此,即便換了一批新人,這座宮殿仍與過往沒有絲毫差別。
太後在時,他沒看出什麽,太後去後,終讓他瞧出了端倪,想明白那一刻,他隻覺兩耳嗡嗡,腦海中是一片空白,待冷靜下來,心中竟隻有一個念頭,幸好,太後已經去了。
隻是聖人也太苦了。
太後慣用的釵環,木梳,都在原處,太後喜愛的新茶,香料都常備宮中,太後常坐的坐榻,安寢的床,都維持了原樣。
鄧眾甚至不能想象,聖人每一次走進這裏,是如何痛徹心扉,可她仍是每日都來,風雨無阻。每日來,都隻坐上一會兒,絕不會留宿。他曾無數次侍奉她,在漫漫長夜中提一盞孤燈,穿過寂靜無聲的小徑,走到長秋宮外,她不會進去,彷佛裏麵,太後真的在長夜中安眠,她若敲門,便會驚擾了她的好夢。
她會在那裏站上一夜,一個人,寂然無聲,不需要任何陪伴。鄧眾不知道她在緬懷什麽,卻明白,聖人這一生都走不出來。
有時,鄧眾也會想,一個坐擁天下的君王,縱然有填不平的傷痛,可皇權在手,萬民都匍匐在他的腳下,他要移情有何難?他要什麽,都會有人戰戰兢兢地捧上,隻為討他一個歡笑。
可聖人卻隻是一味地守著這座孤獨的宮殿,不讓任何人靠近,也不去靠近任何人。她的餘生隻有太後陪伴,哪怕她早已長眠地下,隻存活於她的記憶裏。
阿祁走出來,她麵上滿是擔憂,見了他,問:“太子殿下出宮去了?”
鄧眾點頭,望了望那扇殿門,問道:“聖人呢?可出來過了?”
阿祁愁容更甚:“一整日了,沒有一絲響動。”若不是她知道聖人答應了太後什麽,她真擔心她在裏頭出什麽事。
鄧眾歎了口氣,道:“我去廚下看著,飯食都熱著,聖人若要,便可立即送進去。”
阿祁催他快去。
外麵在說什麽,夏侯沛是不知道的。
殿中燒著火爐,香爐中點著熏香,她坐在窗下,就著窗紙透入的明光,專心地在紙上書寫。
她的左手邊放著那隻佩囊,佩囊已經舊了,時常的婆娑撫摸,它已褪色陳舊,夏侯沛已經很小心了,可它仍是舊了。
寫了許久,夏侯沛終於停筆,她擱下筆,將那頁書信拿起,細細地看過確認無誤,方將它放入信封中封起來。
七年前,她在長秋宮中發現了一隻匣子,裏麵放滿了書信,都是她出征時寄回來的。兩年時光,四十六封信,一封不少,阿娘都小心地保留著。她一次又一次的想象,阿娘看她的信是什麽樣的神情,是微含淺笑,還是愁眉緊縮,而她,又是以怎樣的心情,將她的書信都完好的保存。
原來不知道的,隨著阿娘的離去,在漫長難捱的時光中都明白起來。
她知道了,為何阿娘直到死去,都未曾對她吐露心聲,她知道那最後的幾個月,阿娘為她打算了多少,她知道她手中的天下是阿娘用命換來的。
她不恨她的欺瞞,也不恨她狠心離去,留她一人在這蒼茫的世上孤獨前行。可是她真的快要撐不下去了。
這世上沒有一絲一毫能讓她留戀的東西,她的心早在十年前就死了。
夏侯沛將剛寫下的信小心地放到一直木匣子裏。那裏寫滿了她想對太後說的話。從七年前,發現了那一匣子書信,她彷佛找到了寄托,找到了與太後對話的辦法。
起初,她會在信中寫她的想念,可漸漸的,她又不敢寫了,倘若新婚的那一夜,她沒有送上這一隻佩囊,一切都會不同。她的想念,還是不要讓阿娘知道了,她知道了,一定會擔心她。
她開始寫,宮柳出芽,遍地繁花,寫賦稅徭役,百姓安居,寫新的都城建設如何,再不過幾年,就要遷都了,寫崔素已位居丞相,崔玄仍是四處浪蕩……
她什麽都寫,寫盡這世間所有的美,唯獨不寫她的思念。而這世間的美,在她眼中,也有如涼透的灰燼。
裝好了信,她把手覆在那佩囊上,這隻佩囊曾經承載了太後多少不能說出口的愛,現在就承受了多少她磨不去的想念。
夏侯沛轉頭看向窗外,窗紙隔開了她的視野,可是她的腦海中已經清晰地呈現出庭院中的景致。
多年前,阿娘坐與簷下,將她擁在懷裏,教她讀書,教她淺顯易懂的道理。那時不覺得怎麽樣,現在,每想一次都撕裂心腸。
夏侯沛茫然地坐著,她的眼角已滿是皺紋,她的發間已有銀絲,可她苦苦等候的盡頭,仍舊漫無盡頭。
阿娘。她輕聲喚道。
她彷佛看到在綠樹紅花間,太後抬頭,朝她澹澹一笑。
她仍是當年的模樣,悠遠冷清。
夏侯沛也跟著笑了笑。隻是很快,她便伏在桉上,壓抑著哭聲,滿臉是淚。
新都城建好了,京師將要遷移。
可是夏侯沛是離不開這裏,這裏有她賴以生存的一切。
幸好,她早做了打算,太子也長大了,他明理勤謹,會是一個好皇帝。
又是一年冬日。
夏侯沛又到了長秋宮,她寫下兩道詔書,交與鄧眾:“這兩道詔書,一道與太子,一道與天下人。”
鄧眾大驚失色,他看到桉上那隻白色的瓷瓶,他立即跪下了,口道不敢。
夏侯沛看著他,笑了笑,語氣平和:“你侍奉我幾十載,我也為你想好了後路,放心去吧。”
鄧眾失聲痛哭,卻也知聖人心意已決。
他捧著詔書,退了出去。
夏侯沛慢慢的舒出一口氣。太平盛世,她做到了,繼任之君,她也苦心調、教,這太平盛世,還會延續下去的,這樣,應當不算是違背對阿娘的諾言了。
她提筆,在紙上寫下崔貞二字。她曾在奏章中,詔書中寫過無數次貞字,卻是回回缺筆。這是她這生中唯一一次,完整地寫出這兩個字。
夏侯沛靜靜地看著,眉眼溫柔,滿是眷戀,滿是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