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琦在外地旅行的時候很少瀏覽博物館,因為他對文物不是很感興趣,他珍惜的是現在,是此刻存在的風景。


    但來到倫敦,知道大量國寶被保存在這所博物館裏,很少有華夏人能忍住不來這裏參觀一次。


    這是時刻提醒你不要忘記自己國家的曆史。


    花錢租好語音講解器,韓琦走進了博物館的中庭,大英博物館分成若幹個場館,有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


    細分下來是華夏館,島國館,韓國館等等。


    韓琦當然是首先就朝華夏館去了。


    和韓琦一樣進大英博物館就直奔華夏館的大多都是華夏人,對歐美國家的人來說,他們來到這裏旅遊沒有什麽特別期望看到的東西,所以都順著方向慢慢看。


    拋開任何外界因素,去埃及館的人是最多的。


    和韓琦同一批進館的華夏人有六七個,都是直奔華夏館,路上有個人說到:“終於可以去看看我們丟的文物了,媽的,上次來英國的時候閉館維修。”


    “可惡的二鬼子。”


    這一行人都是華夏的,韓琦雖然帶著口罩,但眉眼也能辨認得出來。


    有個稍微年長一點的人說道:“其實這裏麵拿出來展示的文物大部分都不是他們搶回來的,而是敗家老太太賣的。”


    還沒到華夏館的時候,他和大家科普了一點知識。


    其實大家都覺得當年八國聯軍搶了不少東西,但是更多的還是清政府的腐敗,敗家老太太為了給自己祝壽,國庫沒錢,就開始變賣值錢珍寶....


    韓琦曆史不行,分辨不出來大叔說的到底是真實的還是坊間傳聞。


    他隻是覺得這老太太也忒離譜了點,怎麽什麽禍害事兒都是她祝壽引起的啊?


    電視劇裏麵說因為她祝壽導致民不聊生,電影裏麵也有這方麵的故事,還有在B站上偶爾刷到,卻沒有認真看的科普視頻……一個人哪裏有那麽多壽要祝?


    反正現在韓琦不管聽到誰說到老太太的名字,就會聯想到祝壽。


    要是當初自己學英文的時候也這麽會聯想就好了,或許係統給的語言寶箱自己還能選個其他的語種。


    一進入華夏館,大家就被裏麵展示的東西來了一個下馬威。


    天啊,好多大件的館藏。


    韓琦不太喜歡逛博物館,但並不是說他一次都沒去過,相反,他有時候旅行在一個地方閑著無聊就會到街上到處逛,或者買衣服,或者看看博物館什麽的。


    所以他知道一般博物館的樣子。


    大部分都是各種小件的文物,稍微精美一點,或者大一點又很有曆史意義的東西,都是一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而進入大英博物館的華夏館中,你看到的任何一件東西,都能稱得上是鎮館之寶。


    在韓琦進入華夏館之前,他印象中的華夏隻有上下五千年的曆史,這已經很悠久了,光是這五千年就能成為四大古國之一。但進來後,他發現華夏的曆史不止五千年。


    這裏甚至有公元前四千多年的玉器。


    這東西國內都沒有幾件吧?


    聽著講解,慢慢前行,在樓梯的拐角韓琦看到了一件來自1400年前的大理石雕像。


    世界上有個很著名的大理石雕像,是收藏在法國盧浮宮裏是斷臂維納斯。韓琦在這裏看到的大理石雕像也是斷臂的,她的雕刻工藝不像希臘雕像那樣大開大合,美化人物的體態,講究完美。


    這尊佛像更顯得自然,貼身的佛衣有種天然如此的感覺。


    而且十分巨大,約莫著有個五六米的高度。


    這玩意兒他們當初是怎麽運出海的?


    方便嗎?


    還有巨大的明朝彩瓷彌勒佛像,海量的唐三彩人物和神獸。這是保存得最完美的那一批,一眼看去毫無瑕疵,不像我們現在自己保存的,很多都是修複後再展出。


    華夏館裏以年代劃分展品,從公元前五千年到華夏成立,他所展出的華夏文物,跨越了整個華夏民族的曆史長河。


    韓琦很喜歡宋朝的一些瓷器展品,上麵繪製的圖案非常漂亮。


    宋朝應該是古代審美最高的一個朝代了。


    走到明朝,韓琦長時間的站立在一個展品麵前沒繼續往下走。


    唐伯虎的真跡。


    《西山草堂圖》


    很多展品韓琦隻能看得出他的精美,知道這裏所有的物品對華夏都很有意義,但他真正了解的還是雕刻以及繪畫,每一次路過,看到這些被放在異國他鄉的祖先畫作,韓琦心裏都隱隱作痛。


    愧對祖先。


    唐伯虎可能一輩子都想不到自己的作品會被放在異國他鄉的博物館中。


    華夏傳統以及精神中,有一個念頭亙古不變。


    落葉歸根。


    他可以在國外生活,可以在未來陪著英格麗長居挪威。但如果自己去世,絕對不想被安葬在國外,因為華夏人的根就在擁有著長江黃河的那片土地上。


    當然了,被外國人洗腦的二鬼子除外。


    後麵還去了韓國館,島國館。


    怎麽說呢……


    韓國館裏麵的展品一言難盡,大多都是瓷器,還沒有華夏館裏的瓷器好。


    說不準就有什麽是從華夏帶過去,然後被英國人拿到這邊來的。


    而北韓那邊沒什麽文物。


    有一個瓷瓶,上畫城市建築的風貌。一個領袖人物的金屬紀念章,兩張油畫。


    油畫很有我國五六十年代的感覺,一張是鋼鐵工人的肖像畫,一張是表現在一戰備坑道內,堅守在戰位的幾個軍人。其中那張表現軍人的油畫,甚至連簡單的畫框都沒有配。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la">xiaoshuting.la</a>


    很簡陋。


    島國館那邊的東西像極了咱們的唐朝文化。


    在一樓吃了個午飯,繼續參觀其他的場館,智利的複活節島石像;阿茲特克的藍色頭蓋骨等,他們甚至把希臘神殿的石柱子搬回來了,讓韓琦不知道該傷心還是該笑。


    大英贓物館名不虛傳。


    埃及館感覺是個重災區,進來後韓琦發現這裏的氣氛比華夏館還沉重。


    就連說話也都變得小心翼翼。


    韓琦聽到有個外國人和朋友聊天。


    “還是這裏的木乃伊多,我去過埃及,他們自己的博物館也隻有少量的木乃伊,而且還特別小。但是你看博物館裏展出的這些,哇塞,簡直就是土豪做派,大的小的各種各樣……”


    他在這裏逛了一天,走出來的時候回望這個保存了無數國家寶藏的地方。


    他的大門沒有雄偉氣派的廣場,甚至都不在一條足夠寬闊的大街上。博物館外觀是再熟悉不過的希臘式建築風格,古典主義的設計收斂了其光芒,遠不及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築給人帶來的視覺衝擊。


    但此刻他卻覺得,通向曆史的大門本就該赤裸和真實。


    他忽然沒有在英國繼續旅行下去的欲望了,畢竟他已經去過了大多數能看的地方,唯一的遺憾是沒能坐船穿越泰晤士河而已。或許是心中那股憤青性格作祟,讓韓琦當天就收拾東西離開了英國。


    去了哪裏呢?


    他的隔壁,愛爾蘭。


    韓琦對表演上的愛爾蘭踢踏舞團印象深刻,對那股穿著吉普賽人衣服的愛爾蘭少女也印象深刻。並不是記得她那個人,而是記得那種服裝,那種精靈一般的氣質。


    當然了,這一趟要是能找到一個人教導自己踢踏舞也挺好。


    他很羨慕踢踏舞者挺直的身材,有種軍人的氣質。


    自從從係統中得到了自由搏擊的技能之後,韓琦很少做完全站直的狀態了,萬一有危險,很少有人能夠第一時間反應過來。所以他現在的所有動作看起來都很隨意,隨時都做出攻擊姿態。


    軍人站得直,那是應為手裏握著鋼槍,腰上別著小手槍,韓琦可沒有這種條件。


    收拾好行李,把租來用了好久的跑車退掉。


    韓琦有點喜歡自己開車到處旅行了,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也不會錯過沿路遇到的風景,隨時都能停車拍照。


    到了愛爾蘭再租一輛吧。


    在倫敦坐飛機到愛爾蘭用時不到一個小時,感覺剛起飛就落下了,平飛的時間剛剛夠航班發一次飛機餐,甚至來不及吃,這一家小型飛機就開始降低高度準備降落在都柏林的機場。


    都柏林是愛爾蘭最大的城市,也是愛爾蘭的首都。


    愛爾蘭是一個島嶼國家,在很多年前還是屬於英國的領地,在這個民族獨立之後,島嶼上還是有一部分屬於英國,就在愛爾蘭島的北半部分,稱作北愛爾蘭。


    都柏林的機場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他就是他們沒有從機場到城市的公交車。


    韓琦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他尋尋覓覓了好久,才從一個準備上飛機的乘客口中知道了這個消息。然而計程車也是很難等的,他一直在機場逗留了半個小時才走出來。


    出租車把韓琦送到最近的一個能租車的地方,韓琦依舊租了一輛跑車。


    上次那個是白色的寶馬,今天這個是紅色的瑪莎拉蒂。


    大夏天開敞篷車跑車的舒適度絕對比開著空調的轎車舒服,韓琦現在都有些後悔自己為什麽沒有買一輛敞篷車了。花了和跑車同樣的價錢卻買了一輛四座並且沒有敞篷功能的車。


    不過當時也是為了能方便家人。


    以後重新買一輛吧。


    賽車手對於車輛的性能是很有執念的,哪怕速度在城市裏本就快不起來,但那也是道路的問題,車一定要好。


    歐洲的發達城市一定有一個非常有藝術氣息的河。


    英國有泰晤士河,都柏林有利菲河。


    說實話,利菲河看起來要比泰晤士河幹淨很多,韓琦一路開車過來,能看到河邊每個不遠都有一個很人性化的梯子,或許是為了方便海鷗降落,又或許是方便意外落水的人好上岸。


    不過目前看來是被海鷗占據了。


    他們在利菲河上鋪天蓋地的到處都是,甚至你不沿著河邊,都能在天空看到他們的身影,聽到他們的聲音。


    河邊的房子平均五六層吧,樓層不高。


    韓琦看到太多的歐洲房子是這樣的了,他覺得這和國家人口數量少有關,要是他們也和華夏一樣擁有上億人口,估計也得把這些樓推了修成幾十層高的樓房。


    要不怎麽說華夏的基建好呢?都是人逼出來的。


    看到希爾頓酒店,韓琦把車拐進了他們的停車場。


    住在好一點的酒店不用擔心停車的問題,有人會幫你停車,就連行李也有人幫你拿著。


    開好了房間,幫韓琦提著東西的服務生就說道:“先生,你的房間在四樓,我帶你上去。”


    “好,辛苦了。”


    韓琦跟著他走進電梯。


    都柏林的希爾頓酒店看起來還不錯,有一個富麗堂皇的餐廳,目前人滿為患,都是西裝革履的。還有金碧輝煌的大廳,以及顯然是新修的豪華電梯。


    他對前兩天在倫敦住的酒店印象深刻,他是那種古老的拉門電梯,但實際上很新,故意做舊的,很配合上倫敦整體的古老風格。


    好的酒店,不管是外麵的裝修還是裏麵的內飾,都是很符合當地的環境的。


    韓琦進電梯後問這個服務生:“請問酒店前麵的街道叫什麽名字?”


    他過來的時候都是沿著這條路走的,看了一路的風景了,都還不錯,甚至在夕陽餘暉下還有不少畫家坐在橋上寫生,很美好的場景。


    “叫半便士街,先生。”他還和韓琦介紹了一點其他方麵的消息。


    “利菲河的對麵就是我們的市政廳。著名景點皇家教堂,都柏林城堡等等都在市政廳的後麵,離酒店很近的,穿過前麵的橋,走路隻需要十分鍾的時間。”


    “是嗎。”


    韓琦點點頭,決定今晚還是不在酒店吃了,既然景點離那麽近,出去走走也是好的。


    現在是手表上的時間是都柏林晚上七點,天空是在韓琦來到酒店的時候才黑下去的,現在出門正好可以看一看都柏林的夜景。


    英國這邊晚餐時間比華夏要晚一個小時左右,在華夏大部分人的晚餐都是在晚上六點,而都柏林的晚餐時間就是現在,七點左右的樣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旅行能開寶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采茶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采茶紀並收藏我的旅行能開寶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