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先生悻悻讓李若穀坐下,繼續講課,接著說起土玉渾推脫出兵後,齊帝還是覺得機會難得,便讓楊征親率五千武校親兵,繞道出關迂回鎮遠關,再撥一萬騎兵作為後援,主要用於打擊運往鎮遠關的糧草,而本已由楊征節製的大軍仍交回大元帥薑珪和太子薑杉指揮。


    一開始幾個月,楊征率軍幕天席地,輾轉奔波,生生焚了三批運往鎮遠關的糧草,鎮遠關已是岌岌可危,最後赫連清風醒悟過來,調動各路大軍圍剿楊征孤軍。可後繼的一萬騎兵根本就未曾出關,在連遭赫連清風大軍多次夾擊後,楊征無奈率僅餘一千多騎的親兵撤回關內。


    不過關外之戰雖然失利,但武校騎兵的戰功卻是有目共睹,那時我們天刑院也遠比現在要威風,可惜那一戰奪去了多少青年豪傑的性命啊!而楊征因為戰功卓著,由五品遊騎將軍,一路飆升至二品輔國將軍,還獲封冠軍侯,在軍中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眾多將領仍希望由楊征掌軍。


    隻因楊征在關外征戰的那段時間,北周通過鎮遠關發起了幾次突襲,齊軍敗多勝少,傷亡不小,而楊征一開始帶領部隊時,則無一敗績。薑琮順理成章將楊征提到了副帥的位置上,由他繼續帶領十萬餘眾,抗衡北周騎兵。


    寒冬到來,鎮遠關外的十餘萬齊軍補給過於困難,陸續退回到燕京城等幾座大的城池內,最後一批四萬多兵馬後撤時由大將軍楊征帶領一萬多精騎墊後,當時楊征定下的計策是誘敵出擊,鎮遠城中大概還有三萬多周騎,如果追擊上來,他以自己為誘餌,準備且戰且退三十裏,然後由埋伏在那裏的三萬騎兵和五萬步卒圍而殲之。


    隻可惜周軍雖一如所料出關追擊,但激戰正酣之時,往來通信的偵騎出了紕漏,誤報追擊之敵有六萬騎,埋伏的齊軍將領也不仔細核實,一估算兵力對比,竟然連夜撤出,而寡不敵眾的楊征所率的一萬精銳,除了逃出幾百人外,自己也被生擒,不過也有人說是降了北周監國公主,雖然最後自己由北周逃回,但事後知道真相的朝廷官員對此仍是氣憤不已,這也是他死後被奪去封賞原因之一……


    <a id="wzsy" href="http://m.beqege.cc">筆趣閣</a>


    “哼!”


    “又是誰?”譚先生再次看向賀、李二人,這次的哼聲竟比上一次還要響。


    賀齊舟氣鼓站起來說道:“不好意思,我的鼻子也堵得利害,哼!哼!現在好像好點了!”


    譚先生怒道:“你們兩個臭小子,課後都留下來!”後麵的內容也沒了興致,草草講完:楊征被俘後,赫連清風乘勝出擊,北齊且戰且退,雙方又對峙到燕京城下。由於北周剛開戰時就損失慘重,再加上此時傳來赫連春山駕崩的消息,赫連清風與自己的弟弟妹妹還要爭奪皇位就想再次和齊國訂立和約。


    而齊國人員傷亡雖少,但損失的大多是楊征一手帶起的精銳,也不敢再戰,


    雙方就以海河、燕京城為界,基本上回到了原來平分北燕時的版圖。雖然此後停停打打,但囤下重兵的燕京城一帶卻少有戰事,多數集中在陝甘等西部邊界,也算是對國內主戰派們有些交待。


    一年多後赫連清風沒等到遺詔,反而迎來弟弟晨霧奉詔登基的消息,就矯詔自立為帝,並追殺自己的胞妹胞弟,而赫連明月也不是省油的燈,因為怕手握兵權的哥哥起兵作亂,早已聯絡好朝中一批重臣,帶著遺詔和忠於新帝赫連晨霧的近衛親軍對抗,隻是雖然是精銳中的精銳,但隻有一萬多騎,最後寡不敵眾,退守到周朝東京白城。


    總算在得到東京都督的支持下,又吸收那些出身在極北未開化的驍勇獵戶從軍,竟與赫連清風的大軍形成均勢,十四歲的晨霧和二十七歲的清風都自稱大周正統,與南方的齊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也造就了這近二十年的太平。第三次齊周大戰過後,北周一分為二,我朝稱之為北周和東周,原本的大周五京北周占其三,東周占一,而我南齊則奪回了燕京及黃河以北三百裏土地,也算是一次大勝了。


    課後譚先生果然將齊舟、若穀二人帶到自己辦公的小屋,在天刑院,隻有三名一級教授,共享一個小院辦公,每人有兩間房,還有校工可供差遣,而二級教授有五名,每人有一間獨立的房間,其他就是大量的普通教授和教工了,四至六人擠在一間大屋中休息辦公。進了小屋之後,譚教授緊繃的麵龐放鬆了下來,先問李若穀,道:“說說看,你認為我哪裏說得不對了?”


    李若穀道:“學生未覺得先生有何差錯。”


    譚先生道:“我講的內容都是史官寫的東西,但真相如何不是誰都能說清的,有些事我沒經曆過,不能亂說,有些你們可以當是狗屁,聞過也就算了,以後越是站得高越要有自己的見解,萬萬不可人雲亦雲,你們兩個能在課上發出不同的聲音,其實我很欣慰。李若穀,別以為我老眼昏花什麽都不知道,你是土玉渾的世子吧?說說看,到底是哪裏不對了?你放心,出了這扇門,無論真相是什麽 ,我還是會以史書去把學生們都說睡著嘍。但我們更要學會透過史書看清它背後的東西。”


    賀齊舟雖然早就知道李若穀身世不俗,但從未想過對方竟然是鄰邦土玉渾的世子。


    李若穀用歉意的眼神看了一下賀齊舟道:“賀兄見諒,非我刻意隱瞞,隻不過是一名質子而已。和我走得太近未必是件好事。”


    然後對譚先生鞠了一躬道:“據家父所言,那年齊國確實力邀我國出兵,我父確也力陳過深秋出兵的風險,但赫連氏與我族世代結仇,我父仍是依約出兵三萬,橫跨八百裏大漠,兵臨周朝西京統萬城,隻是統萬城仍有數萬周兵,我方苦戰不勝,糧草不濟,後來從周人俘虜處得知他們原本都要被調去東線,隻是齊國隻派了


    區區五千騎出關,他們就都留在了西京,我方將領無奈之下隻能再穿越荒漠回來,去時三萬,回來時隻有七千了,這一戰真正戰亡的隻有四千人,剩下的都是在穿越荒漠時渴死、凍死、病死、餓死、傷重不治而死的!”


    譚先生神色黯然道:“我們可以好好想想,哪一個更接近史實,好了你在這裏說過也就算了,賀齊舟,你有什麽地方需要糾正我的?”


    見賀齊舟仍在猶豫,便又道:“你的籍貫是江陵府將軍縣,還號稱‘賀一拳’,和楊家頗有淵源吧?我是翰林院派來教文史的,就是個文弱書生,倒和楊征有過一麵之緣,天禧二十九年他來天刑院招收兵源,學院一千多名學子蜂湧而至,就是想一睹他的風采,他一句‘國將不國,何以為家’就有四百多名學子從此再也回不來了,隻不過是在樹林西南角的禦賜碑上留下一了淺淺的一個個名字而已!當然我絕對不是怪他,如果不是他,還有像碑上那些學子的犧牲,每年一到冬天,麵對冰封的黃河我們都要戰戰兢兢地提防突襲過來的周騎;如果不是楊征,我們的天子也回不到洛陽;如果不是楊征,就沒有我們四校,大齊的軍隊仍將不堪一擊!所以史書上沒有的一些東西還是會永遠留在人們心裏的。”


    賀齊舟背身過去,偷偷拭去眼中的淚花,然後轉身道:“我是楊征義子,他沒有投降北周,是叛徒何青山趁他昏死過去後投降了北周公主,鎮遠關外被圍攻也肯定是個陰謀!哪有偵騎會數不清三萬騎和六萬騎的?譚教授,您可知後來義父回來後再次出關然後被行刺身亡之事嗎?”


    譚先生道:“原來如此啊,唉,功高震主,幾千年的帝王果然都是一個模樣啊。我隻是一個教書匠,最近從史官處轉來的史書對楊征後來被起用又帶過一筆。楊征楊戰兄弟趁北周皇室之爭熾烈時借機遁回,由晉陽城進入中原。正是那次赫連清風對弟妹的追殺使楊征覓得良機,逃出生天,而監國公主為其親兄所害,赫連晨霧逃至東京。楊征回鄉養傷,不到一年又被皇帝征招,再次回到晉陽擔任參將一職,後來私自帶領五百人馬出關北去,隻身而回時在入關前一刻遇高手埋伏,身受重傷,支撐到關內後不治身亡。至於為何出關並未提及,我了解下來是兩種可能,其一是為營救被赫連清風抓住的何青山,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楊征可能真和何青山一起降了北周公主;還有一說是何青山又降了赫連清風,楊征出關是為了報仇。而更奇怪的是一同出關的五百人沒多久就回來了,說是楊征強行命令他們回到駐地的,那說明出去之時,也是背著楊征的意思跟去的。總而言之,楊征之死還是留著許多迷團,這並不是我能夠觸碰到的,賀齊舟,如果你想繼續了解真相,還是不要說出你與楊將軍的關係為妙,還有,我膽子小,我們在這裏說的事出了門就都別再提了哦。下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霜刃裁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融相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融相濺並收藏霜刃裁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