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誰?這裏到底是什麽地方?為什麽帶我來這裏?”
來到那個女子麵前,被那雙彷佛能攝人心魄的碧綠色眼睛注視著,他不由自主的就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他沒有得到口頭答桉,那女子抬手在他眉心輕輕一點,無數本不屬於他的記憶如潮水般在他的腦海中湧現出來。
數不清的記憶碎片在他腦海中碰撞,好像雜亂無章,但他卻清楚每一個細節。
<a href="http://m.siluke.com" id="wzsy">siluke.com</a>
那無數的碎片逐漸匯聚在一起, 在他腦海中形成了一整塊“記憶實體”。
然後他就看到了,自己置身於無盡冰雪荒野中的一塊異常空間內。
隻需一眼,他便能認出這片荒野在那兒。
那是位於統一聯合本土最北端,跨過了那遼闊大草原後,便可抵達的極北流放之地。
這片廣袤但充斥著蠻荒的土地,雖說早在舊帝國誕生之前的許多年,就已經有各種各樣人類居住和生存的痕跡存在了。
但當舊帝國將這裏真正納入版圖內,這裏依舊是處於沒有任何文明秩序存在的蠻荒時代。
哪怕是經過了多年的開發、移民,常年的酷寒天氣和彷佛看不見盡頭的荒野, 依然讓這片土地的文明程度止步不前。
反倒是各路外部、內部勢力,都莫名固執的把這裏當做了“垃圾場”。
哪怕是法理意義上的統治者——舊帝國皇帝也是如此。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本該由東方諸省承擔的流放發配義務,幾乎被這片土地徹底取代。
每一個被判處發配流放的罪人,都會被舊帝國的士卒們不遠萬裏的押送到這裏。
然後就是從事萬年不變的苦力工作,直到幸運的被赦免……或者死去的那一刻。
各路外部勢力也是如此,其中要數常年占據著科姆羅瓦山脈東麵大片平原的羅刹族,在這方麵最為積極。
這個凶悍得連成人禮都是和棕熊搏鬥這種級別的民族,對於土地的渴望不是一般的強烈。
在曆史上,他們和瀛洲人的祖先一般,曾多次挑釁帝國的威嚴。
但和總是被痛揍得生活不能自理的瀛洲小矮子們不同,彪悍的羅刹人依托著自身的戰力和雙方之間遙遠的距離阻隔,在小股衝突中經常和帝國打得是有來有回。
哪怕打輸了也不怕,那些戰敗者要麽會被帝國抓去做奴隸、築京觀。
要麽就會被他們自己的部族奴役,被當作罪人發配到他們在當地的修建的堡壘幹苦力。
因為在諸多羅刹部族眼中,戰敗者都是最為可恥的存在,連活著都不配。
所以, 隻要有逃兵、敗兵敢回來,立刻就會被他們自己人抓起來極盡羞辱。
可相比起舊帝國那邊的待遇……
這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
總而言之,舊帝國往這裏丟罪犯,羅刹人也跑來這裏丟罪犯(順便修修堡壘和帝國對線)
監獄都沒有這種待遇,畢竟監獄裏麵還有獄警和工作人員不是?
這裏可沒有,除了罪犯就剩下打仗打到雙眼通紅的丘八。
至於說那些少得可憐的原住民,幾乎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如此你來我往之下,在這片土地上居住的羅刹人越來越多,甚至一度超過了當地原住民和舊帝國勢力的總和。
雖說大都是逃兵、敗兵出身,但骨子裏還是個標準的羅刹族人,都是能赤手空拳和棕熊solo一天一夜那種級別的。
而與之相比的,帝國一方的則是因各種事獲罪流放的苦刑犯們。
這類人大部分都是拖家帶口一起上路,最慘的就是三族流放,那樣一大家子幾百號人全部都得走一遭。
漫長且隻會愈發苦寒惡劣的流放之路,就已經能讓其中大部分老弱病殘死在路上,剩下的幸存者也會被折磨得骨瘦如柴,體弱多病。
哪怕“僥幸”活著到達了流放目的地,接下來迎接他們的,卻是吃一頓餓兩頓還要日夜不停幹苦力還TM衣不蔽體的煎熬日子。
這一輪理所當然的又會“篩掉”不少人。
經曆過這般“死亡篩選”後,能活下來的通常也都是半死不活的狀態, 能熬到被赦免的幸運兒少之又少, 甚至可以說就是沒有。
想指望這些人在這片土地上抵抗羅刹人的逐步蠶食?那很明顯是不切實際的。
為了保證對這片土地的掌控力度,舊帝國不得派遣部隊在這片苦寒之地常年駐紮,以應對那些羅刹人的劫掠和蠶食,順便去看守那些數量日益增多的流放犯人。
和羅刹人的舉措一樣,這些駐軍也會修建一個個不大不小的堡壘據點,也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
畢竟這片土地根本不適合建設大規模的社區或聚居地,常年苦寒的天氣讓絕大多數農作物根本無法在這裏大麵積種植,少量的種植耐旱作物又根本無法滿足大量人口的需求。
於是,少則幾百人,多則幾千人的半軍事化堡壘據點反而更加的適合這裏。
這些據點都有獨立的運營組織結構,各個據點之間互不統屬,隻是偶爾進行交易或者在戰時互相支援。
舊帝國官方也不會在這過多幹涉,隻是按時發放補給、輪換士卒以及收繳稅款。
在漫長的時光中,這片土地上的生活該怎麽樣依然還是怎麽樣,沒有過多的變化。
這裏豐富的林業、礦業資源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利用,但文明社會的建設卻仍止步不前。
無數的流放犯用自己的血汗開采、砍伐出來的大量優質礦物和木料,被源源不斷的輸送往舊帝國腹地,給這個龐大的帝國添磚加瓦。
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各種動植物和保留了原始風貌的土著們,也被利用了起來。
動物的皮肉成為了長安的奢侈品,珍稀植物被也製作成各種草藥和香料、配料,這些東西大多是熟悉當地環境的土著居民收集起來,並以他們認為合理的價格售賣給帝國商販,或者直接上貢給帝國皇帝的。
但那些土著們本身,並沒有從這些交流中汲取到任何文明社會的“精華”,他們在極大保存了自己原始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和帝國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關係。
畢竟相比起殘暴凶狠的羅刹人,舊帝國在對待不反抗自身統治的土著時,要更加的柔和。
隻要你不反抗,按時上貢交稅,舊帝國基本上是不會關心你在做什麽的。
哪怕是你放火燒山,舊帝國也隻會在火勢失控的情況下來滅火,火滅以後再派人來研判整片區域的受損程度,以及未來恢複的可能。
至於你死不死?
這個其實他們並不在乎,他們隻在乎你需要交的貢品和稅費交沒交齊,僅此而已。
可是那些羅刹人就不一樣了,隻要是在他們控製區內的原住民,幾乎都會被趕盡殺絕。
最好的情況也是抓進堡壘裏麵,充實他們所謂的“人口”,其實就是奴隸。
本就數量有限的土著原住民們,在羅刹人這般幾乎無差別的捕殺之下,數量持續減少。
除了跑到無人區想辦法藏匿起來,或者跑去帝國控製區尋求庇護以外,他們就沒有第三條路可以選擇了。
這些全都是羅刹人造的孽……
同為入侵者的帝國也隻是比**贏了。
無數的原住民在這片他們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上長眠,再加上羅刹人和帝國時不時發生的小規模衝突,和因為饑餓、寒冷及種種自然因素死去的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彌漫在這片土地上死亡氣息就從未斷絕過。
這時間一久了,在當地原住民口口相傳的故事之中,這裏也被稱為“沉睡之地”。
意為:無數人長眠的地方
來到那個女子麵前,被那雙彷佛能攝人心魄的碧綠色眼睛注視著,他不由自主的就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他沒有得到口頭答桉,那女子抬手在他眉心輕輕一點,無數本不屬於他的記憶如潮水般在他的腦海中湧現出來。
數不清的記憶碎片在他腦海中碰撞,好像雜亂無章,但他卻清楚每一個細節。
<a href="http://m.siluke.com" id="wzsy">siluke.com</a>
那無數的碎片逐漸匯聚在一起, 在他腦海中形成了一整塊“記憶實體”。
然後他就看到了,自己置身於無盡冰雪荒野中的一塊異常空間內。
隻需一眼,他便能認出這片荒野在那兒。
那是位於統一聯合本土最北端,跨過了那遼闊大草原後,便可抵達的極北流放之地。
這片廣袤但充斥著蠻荒的土地,雖說早在舊帝國誕生之前的許多年,就已經有各種各樣人類居住和生存的痕跡存在了。
但當舊帝國將這裏真正納入版圖內,這裏依舊是處於沒有任何文明秩序存在的蠻荒時代。
哪怕是經過了多年的開發、移民,常年的酷寒天氣和彷佛看不見盡頭的荒野, 依然讓這片土地的文明程度止步不前。
反倒是各路外部、內部勢力,都莫名固執的把這裏當做了“垃圾場”。
哪怕是法理意義上的統治者——舊帝國皇帝也是如此。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本該由東方諸省承擔的流放發配義務,幾乎被這片土地徹底取代。
每一個被判處發配流放的罪人,都會被舊帝國的士卒們不遠萬裏的押送到這裏。
然後就是從事萬年不變的苦力工作,直到幸運的被赦免……或者死去的那一刻。
各路外部勢力也是如此,其中要數常年占據著科姆羅瓦山脈東麵大片平原的羅刹族,在這方麵最為積極。
這個凶悍得連成人禮都是和棕熊搏鬥這種級別的民族,對於土地的渴望不是一般的強烈。
在曆史上,他們和瀛洲人的祖先一般,曾多次挑釁帝國的威嚴。
但和總是被痛揍得生活不能自理的瀛洲小矮子們不同,彪悍的羅刹人依托著自身的戰力和雙方之間遙遠的距離阻隔,在小股衝突中經常和帝國打得是有來有回。
哪怕打輸了也不怕,那些戰敗者要麽會被帝國抓去做奴隸、築京觀。
要麽就會被他們自己的部族奴役,被當作罪人發配到他們在當地的修建的堡壘幹苦力。
因為在諸多羅刹部族眼中,戰敗者都是最為可恥的存在,連活著都不配。
所以, 隻要有逃兵、敗兵敢回來,立刻就會被他們自己人抓起來極盡羞辱。
可相比起舊帝國那邊的待遇……
這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
總而言之,舊帝國往這裏丟罪犯,羅刹人也跑來這裏丟罪犯(順便修修堡壘和帝國對線)
監獄都沒有這種待遇,畢竟監獄裏麵還有獄警和工作人員不是?
這裏可沒有,除了罪犯就剩下打仗打到雙眼通紅的丘八。
至於說那些少得可憐的原住民,幾乎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如此你來我往之下,在這片土地上居住的羅刹人越來越多,甚至一度超過了當地原住民和舊帝國勢力的總和。
雖說大都是逃兵、敗兵出身,但骨子裏還是個標準的羅刹族人,都是能赤手空拳和棕熊solo一天一夜那種級別的。
而與之相比的,帝國一方的則是因各種事獲罪流放的苦刑犯們。
這類人大部分都是拖家帶口一起上路,最慘的就是三族流放,那樣一大家子幾百號人全部都得走一遭。
漫長且隻會愈發苦寒惡劣的流放之路,就已經能讓其中大部分老弱病殘死在路上,剩下的幸存者也會被折磨得骨瘦如柴,體弱多病。
哪怕“僥幸”活著到達了流放目的地,接下來迎接他們的,卻是吃一頓餓兩頓還要日夜不停幹苦力還TM衣不蔽體的煎熬日子。
這一輪理所當然的又會“篩掉”不少人。
經曆過這般“死亡篩選”後,能活下來的通常也都是半死不活的狀態, 能熬到被赦免的幸運兒少之又少, 甚至可以說就是沒有。
想指望這些人在這片土地上抵抗羅刹人的逐步蠶食?那很明顯是不切實際的。
為了保證對這片土地的掌控力度,舊帝國不得派遣部隊在這片苦寒之地常年駐紮,以應對那些羅刹人的劫掠和蠶食,順便去看守那些數量日益增多的流放犯人。
和羅刹人的舉措一樣,這些駐軍也會修建一個個不大不小的堡壘據點,也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
畢竟這片土地根本不適合建設大規模的社區或聚居地,常年苦寒的天氣讓絕大多數農作物根本無法在這裏大麵積種植,少量的種植耐旱作物又根本無法滿足大量人口的需求。
於是,少則幾百人,多則幾千人的半軍事化堡壘據點反而更加的適合這裏。
這些據點都有獨立的運營組織結構,各個據點之間互不統屬,隻是偶爾進行交易或者在戰時互相支援。
舊帝國官方也不會在這過多幹涉,隻是按時發放補給、輪換士卒以及收繳稅款。
在漫長的時光中,這片土地上的生活該怎麽樣依然還是怎麽樣,沒有過多的變化。
這裏豐富的林業、礦業資源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利用,但文明社會的建設卻仍止步不前。
無數的流放犯用自己的血汗開采、砍伐出來的大量優質礦物和木料,被源源不斷的輸送往舊帝國腹地,給這個龐大的帝國添磚加瓦。
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各種動植物和保留了原始風貌的土著們,也被利用了起來。
動物的皮肉成為了長安的奢侈品,珍稀植物被也製作成各種草藥和香料、配料,這些東西大多是熟悉當地環境的土著居民收集起來,並以他們認為合理的價格售賣給帝國商販,或者直接上貢給帝國皇帝的。
但那些土著們本身,並沒有從這些交流中汲取到任何文明社會的“精華”,他們在極大保存了自己原始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和帝國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關係。
畢竟相比起殘暴凶狠的羅刹人,舊帝國在對待不反抗自身統治的土著時,要更加的柔和。
隻要你不反抗,按時上貢交稅,舊帝國基本上是不會關心你在做什麽的。
哪怕是你放火燒山,舊帝國也隻會在火勢失控的情況下來滅火,火滅以後再派人來研判整片區域的受損程度,以及未來恢複的可能。
至於你死不死?
這個其實他們並不在乎,他們隻在乎你需要交的貢品和稅費交沒交齊,僅此而已。
可是那些羅刹人就不一樣了,隻要是在他們控製區內的原住民,幾乎都會被趕盡殺絕。
最好的情況也是抓進堡壘裏麵,充實他們所謂的“人口”,其實就是奴隸。
本就數量有限的土著原住民們,在羅刹人這般幾乎無差別的捕殺之下,數量持續減少。
除了跑到無人區想辦法藏匿起來,或者跑去帝國控製區尋求庇護以外,他們就沒有第三條路可以選擇了。
這些全都是羅刹人造的孽……
同為入侵者的帝國也隻是比**贏了。
無數的原住民在這片他們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上長眠,再加上羅刹人和帝國時不時發生的小規模衝突,和因為饑餓、寒冷及種種自然因素死去的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彌漫在這片土地上死亡氣息就從未斷絕過。
這時間一久了,在當地原住民口口相傳的故事之中,這裏也被稱為“沉睡之地”。
意為:無數人長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