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直接邁過了九重天刀的後四重……
隻是,這樣的‘百疊浪’,威力還並未達到最大化,根基也不夠穩,那是因為自己並沒有積累六七八重修行的緣故。
不過已經見到了終點,再回頭來補充此前的一些小小漏洞那就很容易了。
即便不用試,林書航也知道自己現在如果開始修行九重天刀第五重的話,熟練度的增長將會比此前快得多,甚至是幾何倍的速度。
回頭還是得把九重天刀的六七八九買齊,篤實基礎,方才能將這百疊浪的威力完全發揮出來。
這是近乎凡人極限的刀法,顯然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林書航此前可從來沒想過僅僅隻是觀摩武聖的戰鬥,竟然會有如此效果。
其實,正常人是沒這效果的……畢竟自己不正常,幾種天賦的加持下,悟性何止翻了幾倍加上本身又是學刀的,對刀法已經有了相當的感悟,這才能在觀摩關公的戰鬥中大有感悟。
看來,這副本場景即便通過之後也還大有價值,可以進來觀摩武聖戰鬥,與關趙二人的緣分倒是不會很快就盡了。
甚至等自己變強一些後,還可以打著軍師的名頭與武聖們切磋,那對自己的修行必然會有很大的幫助……
一戰得勝,趙雲再沒了阻止的理由。
林書航和諸葛亮也都不是拖拖拉拉的性子,拜別了關趙二人,便即自行上路。
從新野想要去益州其實有兩條路,先到樊城取道襄陽後,可以選擇走西北方向,經過房陵、上庸以至梁州,再轉陽平、白水、劍閣等關隘南下。
但此去多是山路,且有些地段陡峭無比,所謂的蜀道難如登天,便是指的這條路了。
宮崇拖家帶口的,道觀裏足足數百人,若是還要帶上他的研究成果——那些魔屍,這條路就更不容易走,甚至可以說沒有走的可能。
因此諸葛亮此前才說隻有一條路,那便是走襄陽穿過荊山後,前往白帝城或建平,走水路自臨江、fl、巴郡以至江陽,然後即可轉沱江水路直去益州的腹地成都。
這一路走來,大船江水,舒舒服服,休說裝幾百號人外加一些魔屍,要是宮崇願意,又足夠有錢的話,便是把那地牢裏所有的實驗品全部帶走,也根本沒有半點問題。
林書航本就是武夫,腳程甚快,沒想到諸葛亮也完全跟得上,這與印象中那個老版三國裏坐在輪椅裏的智者可完全不同。
一邊趕路一邊閑聊,兩人這才算是剛開始正式認識。
林書航自然自稱林浩然。
林浩然也有表字,字子期,大概是林翠蘭希望兒子真遇到什麽危險的時候,能像林家列祖列宗那樣有個期盼,期盼到他這恩仙去救吧……
此時說起父親是林興業時,沒想到諸葛亮居然也有所耳聞,感慨道:“原來子期竟是英雄之後……光和七年,那年我才三歲,且家住琅琊,卻也曾聽過尊父之名,隻說尊父力戰黃巾後身負劇毒,本是有藥可解,卻因不願向賊人妥協,甘願選擇同歸於盡,隻求讓當地百姓迅速恢複安穩,如此大義之人,世所罕見,因此當時朝廷章表、傳示各州郡,可謂是轟動一時了。”
林書航稍微謙虛了兩句,這才聽諸葛亮介紹起他自己。
看得出來,自己此前幫林浩然博的這份兒英雄出生,確實是好處頗多,且不說此前在益州過得順風順水,又曾拜水鏡為師,便說現在,就連諸葛亮也對他禮敬有加,說自己來曆時也沒藏著掖著。
這位牛人的生世其實說起來也算是相當坎坷了。
諸葛亮是琅琊陽都人,諸葛家族一直都是琅琊的官吏世家,其母章氏,在他三歲時就已經病去,父親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可惜也是英年早逝,在諸葛亮八歲時死於疾病。
父親一死,家中的頂梁柱倒了,當時長兄諸葛瑾的年齡稍大,擔負起了養育繼母的重任,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以及兩個還未出閣的姐姐,則全都是由其叔父諸葛玄撫養,因此才搬來了荊州。
早些時候諸葛玄還在世時,諸葛亮待其甚孝,所謂長者在不遠行,一直深居簡出,但自大約五年前諸葛玄死後,孔明就算是放飛自我了。
一來性格上放飛,時常自比管仲樂毅,雖被人嘲諷也麵不改色,二來則是四處遊曆,很少呆在隆中。
而此時聽他說來,北至雁門、朔方,東至蓬萊、牟平,南至交州、南越,西至越嵩、峨眉,短短幾年時間,竟是將整個三國地圖都差不多逛了個遍了。
這時代可沒有火車飛機,孤身一人能走如此偌大的地方,真不得不說是樁本事,換做旁人,怕是一輩子都走不完這麽長的路。
“我這人性子比較野,在一個地方待不住,實在不怎麽像個讀書人。”諸葛亮笑著說道:“又因此前好學奇門六甲,因此叔父去世後,我就常好四處雲遊,不瞞子期說,光是蓬萊我就去過了三次,想要去尋找傳說中的仙人,可卻每每失望而歸,怕是今生都無緣得見了。”
“常往外跑就不叫讀書人了豈不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林書航大笑道:“這世間的人生百態中自然藏著宇宙乾坤之妙,又豈是幾本古書中三言兩語所能概括盡的”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諸葛亮一怔,細細品味這話。
林書航卻是暗知失言。
這話是明朝的董其昌說的,和此時的三國時代可隔著上千年呢,絕非純心盜用,純粹隻是順口而已。
這種事要少做啊……否則多了個自己不打緊,但多來幾次,曆史上估計就要少幾位大文豪了,於我華夏文化的傳承必然有損。
“妙,子期此言甚妙!”諸葛亮卻是已經回過味來,大笑著說道:“我一貫看不起那些隻知道悶在家裏做學問的腐儒,自認為該是讀書人的典範,卻不想子期能武能文,這句話真是道盡了讀書人的痛腳和真諦,痛快至極,倒是更勝我一籌了!”
林書航笑了笑,並不接他這茬,轉而好奇的問道:“我常聽人說起奇門遁甲,一直以為是飛天遁地的法術,孔明既然會此術,可否給我略作解答,這到底是門什麽學科”
“飛天遁地的法術那不過隻是世人誤傳罷了。”說到這個,諸葛亮頓時來了興趣,笑道:“所謂奇門六甲,其實正確的稱呼是奇門遁甲,不過隻是一門算術罷了,就像周易推演一樣,奇門遁甲也是一門推演之術,隻不過大家做算術的方法不一樣罷了,但結果都是一樣的。”
“而要細說,奇門遁甲當可分為三個部分。”
“其一謂之曰‘奇’,是指乙丙丁三象,即空中的日、月、星,也可以概括指天。”
“其二謂之曰‘門’,是指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當可概括指地。”
“其三謂之曰‘六甲’,是以天幹地支的時間為本,六甲在十幹中最為尊貴,為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因此又稱之為六甲值符,隱遁於六儀之下,有些人稱之為奇門六甲,便是源自於此。”
“如此天、門、地,三位一體,象征三才,以此推演事物的關係、性狀、動向等等,無不應驗!”
孔明笑著說:“相傳此術是女媧娘娘傳給軒轅皇帝的帝王之術,最初時共有四千三百二十局,號稱可以通曉過去未來,可後來被風後改良為了一千零八十局,雖是增加了對天文、曆法、戰爭、謀略等方麵的推算,但預測性應該是已經不如最初了。”
“我家祖上不知從何處得來的孤本,便是這一千零八局的,雖學者眾多,但奈何很少有學成者,亮不才,學習了十三年後小有所成,這幾年愛到處亂跑,往往也是先算出了點什麽,就愛跑去瞧個熱鬧、對個應驗……哈哈,倒是少有失手。”
林書航恍然大悟:“我還以為真是什麽法術……”
“法術也是有的。”諸葛亮說道:“但我試過,也不知是個人原因還是別的什麽原因,學奇門六甲的推算之術時,我是一學一個準,可等學習法術,卻是死活不成,便拿那祈雨求風來說,我實驗過很多次,卻總是沒成功過一次……”
林書航聽得啞然失笑:“想來是孔明的煉氣之道還不足以撼動乾坤之故……”
煉氣……說到煉氣,兩人的話題頓時又更多了。
而且更巧合的是,當兩人說起時才發現,兩人煉氣的基礎,學的竟然都是伏羲小周天心法!
在得知伏羲小周天心法最多隻可以到先天極限,而無法突破到可以撬動法術的築基境界時,諸葛亮雙眼那叫一個失望,可當聽林書航說到可以將純陽心法教他,助他突破這一境界……
沉穩如孔明,這一瞬間也是老激動了。
這年頭,誰會把壓箱底的本領隨隨便便的交給旁人
即便諸葛亮和林書航這一路聊下來,兩人是越聊越投緣,可總也還是不敢相信。
在再三確定之後,諸葛亮也是有些被感動到。
“傳道之恩,不敢相忘!”諸葛亮動容的說道:“若不嫌棄,亮願與子期結為異姓兄弟,此生至死不渝!未審尊意如何”
70
隻是,這樣的‘百疊浪’,威力還並未達到最大化,根基也不夠穩,那是因為自己並沒有積累六七八重修行的緣故。
不過已經見到了終點,再回頭來補充此前的一些小小漏洞那就很容易了。
即便不用試,林書航也知道自己現在如果開始修行九重天刀第五重的話,熟練度的增長將會比此前快得多,甚至是幾何倍的速度。
回頭還是得把九重天刀的六七八九買齊,篤實基礎,方才能將這百疊浪的威力完全發揮出來。
這是近乎凡人極限的刀法,顯然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林書航此前可從來沒想過僅僅隻是觀摩武聖的戰鬥,竟然會有如此效果。
其實,正常人是沒這效果的……畢竟自己不正常,幾種天賦的加持下,悟性何止翻了幾倍加上本身又是學刀的,對刀法已經有了相當的感悟,這才能在觀摩關公的戰鬥中大有感悟。
看來,這副本場景即便通過之後也還大有價值,可以進來觀摩武聖戰鬥,與關趙二人的緣分倒是不會很快就盡了。
甚至等自己變強一些後,還可以打著軍師的名頭與武聖們切磋,那對自己的修行必然會有很大的幫助……
一戰得勝,趙雲再沒了阻止的理由。
林書航和諸葛亮也都不是拖拖拉拉的性子,拜別了關趙二人,便即自行上路。
從新野想要去益州其實有兩條路,先到樊城取道襄陽後,可以選擇走西北方向,經過房陵、上庸以至梁州,再轉陽平、白水、劍閣等關隘南下。
但此去多是山路,且有些地段陡峭無比,所謂的蜀道難如登天,便是指的這條路了。
宮崇拖家帶口的,道觀裏足足數百人,若是還要帶上他的研究成果——那些魔屍,這條路就更不容易走,甚至可以說沒有走的可能。
因此諸葛亮此前才說隻有一條路,那便是走襄陽穿過荊山後,前往白帝城或建平,走水路自臨江、fl、巴郡以至江陽,然後即可轉沱江水路直去益州的腹地成都。
這一路走來,大船江水,舒舒服服,休說裝幾百號人外加一些魔屍,要是宮崇願意,又足夠有錢的話,便是把那地牢裏所有的實驗品全部帶走,也根本沒有半點問題。
林書航本就是武夫,腳程甚快,沒想到諸葛亮也完全跟得上,這與印象中那個老版三國裏坐在輪椅裏的智者可完全不同。
一邊趕路一邊閑聊,兩人這才算是剛開始正式認識。
林書航自然自稱林浩然。
林浩然也有表字,字子期,大概是林翠蘭希望兒子真遇到什麽危險的時候,能像林家列祖列宗那樣有個期盼,期盼到他這恩仙去救吧……
此時說起父親是林興業時,沒想到諸葛亮居然也有所耳聞,感慨道:“原來子期竟是英雄之後……光和七年,那年我才三歲,且家住琅琊,卻也曾聽過尊父之名,隻說尊父力戰黃巾後身負劇毒,本是有藥可解,卻因不願向賊人妥協,甘願選擇同歸於盡,隻求讓當地百姓迅速恢複安穩,如此大義之人,世所罕見,因此當時朝廷章表、傳示各州郡,可謂是轟動一時了。”
林書航稍微謙虛了兩句,這才聽諸葛亮介紹起他自己。
看得出來,自己此前幫林浩然博的這份兒英雄出生,確實是好處頗多,且不說此前在益州過得順風順水,又曾拜水鏡為師,便說現在,就連諸葛亮也對他禮敬有加,說自己來曆時也沒藏著掖著。
這位牛人的生世其實說起來也算是相當坎坷了。
諸葛亮是琅琊陽都人,諸葛家族一直都是琅琊的官吏世家,其母章氏,在他三歲時就已經病去,父親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可惜也是英年早逝,在諸葛亮八歲時死於疾病。
父親一死,家中的頂梁柱倒了,當時長兄諸葛瑾的年齡稍大,擔負起了養育繼母的重任,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以及兩個還未出閣的姐姐,則全都是由其叔父諸葛玄撫養,因此才搬來了荊州。
早些時候諸葛玄還在世時,諸葛亮待其甚孝,所謂長者在不遠行,一直深居簡出,但自大約五年前諸葛玄死後,孔明就算是放飛自我了。
一來性格上放飛,時常自比管仲樂毅,雖被人嘲諷也麵不改色,二來則是四處遊曆,很少呆在隆中。
而此時聽他說來,北至雁門、朔方,東至蓬萊、牟平,南至交州、南越,西至越嵩、峨眉,短短幾年時間,竟是將整個三國地圖都差不多逛了個遍了。
這時代可沒有火車飛機,孤身一人能走如此偌大的地方,真不得不說是樁本事,換做旁人,怕是一輩子都走不完這麽長的路。
“我這人性子比較野,在一個地方待不住,實在不怎麽像個讀書人。”諸葛亮笑著說道:“又因此前好學奇門六甲,因此叔父去世後,我就常好四處雲遊,不瞞子期說,光是蓬萊我就去過了三次,想要去尋找傳說中的仙人,可卻每每失望而歸,怕是今生都無緣得見了。”
“常往外跑就不叫讀書人了豈不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林書航大笑道:“這世間的人生百態中自然藏著宇宙乾坤之妙,又豈是幾本古書中三言兩語所能概括盡的”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諸葛亮一怔,細細品味這話。
林書航卻是暗知失言。
這話是明朝的董其昌說的,和此時的三國時代可隔著上千年呢,絕非純心盜用,純粹隻是順口而已。
這種事要少做啊……否則多了個自己不打緊,但多來幾次,曆史上估計就要少幾位大文豪了,於我華夏文化的傳承必然有損。
“妙,子期此言甚妙!”諸葛亮卻是已經回過味來,大笑著說道:“我一貫看不起那些隻知道悶在家裏做學問的腐儒,自認為該是讀書人的典範,卻不想子期能武能文,這句話真是道盡了讀書人的痛腳和真諦,痛快至極,倒是更勝我一籌了!”
林書航笑了笑,並不接他這茬,轉而好奇的問道:“我常聽人說起奇門遁甲,一直以為是飛天遁地的法術,孔明既然會此術,可否給我略作解答,這到底是門什麽學科”
“飛天遁地的法術那不過隻是世人誤傳罷了。”說到這個,諸葛亮頓時來了興趣,笑道:“所謂奇門六甲,其實正確的稱呼是奇門遁甲,不過隻是一門算術罷了,就像周易推演一樣,奇門遁甲也是一門推演之術,隻不過大家做算術的方法不一樣罷了,但結果都是一樣的。”
“而要細說,奇門遁甲當可分為三個部分。”
“其一謂之曰‘奇’,是指乙丙丁三象,即空中的日、月、星,也可以概括指天。”
“其二謂之曰‘門’,是指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當可概括指地。”
“其三謂之曰‘六甲’,是以天幹地支的時間為本,六甲在十幹中最為尊貴,為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因此又稱之為六甲值符,隱遁於六儀之下,有些人稱之為奇門六甲,便是源自於此。”
“如此天、門、地,三位一體,象征三才,以此推演事物的關係、性狀、動向等等,無不應驗!”
孔明笑著說:“相傳此術是女媧娘娘傳給軒轅皇帝的帝王之術,最初時共有四千三百二十局,號稱可以通曉過去未來,可後來被風後改良為了一千零八十局,雖是增加了對天文、曆法、戰爭、謀略等方麵的推算,但預測性應該是已經不如最初了。”
“我家祖上不知從何處得來的孤本,便是這一千零八局的,雖學者眾多,但奈何很少有學成者,亮不才,學習了十三年後小有所成,這幾年愛到處亂跑,往往也是先算出了點什麽,就愛跑去瞧個熱鬧、對個應驗……哈哈,倒是少有失手。”
林書航恍然大悟:“我還以為真是什麽法術……”
“法術也是有的。”諸葛亮說道:“但我試過,也不知是個人原因還是別的什麽原因,學奇門六甲的推算之術時,我是一學一個準,可等學習法術,卻是死活不成,便拿那祈雨求風來說,我實驗過很多次,卻總是沒成功過一次……”
林書航聽得啞然失笑:“想來是孔明的煉氣之道還不足以撼動乾坤之故……”
煉氣……說到煉氣,兩人的話題頓時又更多了。
而且更巧合的是,當兩人說起時才發現,兩人煉氣的基礎,學的竟然都是伏羲小周天心法!
在得知伏羲小周天心法最多隻可以到先天極限,而無法突破到可以撬動法術的築基境界時,諸葛亮雙眼那叫一個失望,可當聽林書航說到可以將純陽心法教他,助他突破這一境界……
沉穩如孔明,這一瞬間也是老激動了。
這年頭,誰會把壓箱底的本領隨隨便便的交給旁人
即便諸葛亮和林書航這一路聊下來,兩人是越聊越投緣,可總也還是不敢相信。
在再三確定之後,諸葛亮也是有些被感動到。
“傳道之恩,不敢相忘!”諸葛亮動容的說道:“若不嫌棄,亮願與子期結為異姓兄弟,此生至死不渝!未審尊意如何”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