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


    無邊和尚的回應,乃是出自《大佛頂首愣嚴經》的典故。


    佛陀認為人食畜生不過是在冤冤相報,流轉生死,最終必會舍身償命,沉淪苦海。


    果然等他話音剛落,周圍的僧人便開始大加稱讚。


    “不愧是慈恩佛子,這麽快就能引據經典。”


    有了無邊和尚的開篇,身側的光明佛子業慧和尚也自然不甘落後,當下也宣了一聲佛號,朗聲道:


    “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


    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裏煮。


    女吃母之肉,子打父皮鼓。


    眾人來賀喜,我看真是苦!”


    眾僧聞言具都雙手合十,連道‘罪過罪過’。


    離塵卻微微點頭,其實光明佛子所說的這篇打油詩也同樣引據經典。


    乃是出自五百年前‘確偏寺’高僧‘誌公和尚’之口。


    這位誌公和尚可不得了,他修行達到問道之境,有五眼六通,明因果,知來回。


    一日,有個富貴人家辦喜事,大擺延席,就請誌公和尚去念經。


    結果這誌公和尚一進門,便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


    這一家子老少,身上因果輪回好個糾結,於是便有了這首打油詩。


    ‘孫子娶祖母’,是指這家的祖母臨終之前,卻放不下他的寶貝孫子,沒能看孫子成家立業,滿心遺憾。


    於是死後去了地府,心事重重,便被閻王爺說:“既然你這麽寵愛你的孫子,那你下一世就做他的妻子,好生照顧她。”


    於是老太太就轉世,成為了今世孫子的妻子。


    ‘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裏煮’,是指主人家以前是專做牛羊生意的。


    以前被宰殺的牛羊這輩子投生為人,反而成了坐上賓。


    而以前愛吃牛羊肉的六親,反而托生成為牛羊,被人宰殺還債。


    ‘女吃母之肉’,是指隔壁桌上一女子,正捧著豬蹄吃的津津有味,沒想到竟是她母親的轉世。


    ‘子打父皮鼓’,誌公和尚又看看那些奏音樂的,打鑼鼓、吹喇叭、吹笛子,好不熱鬧!


    有個人用力地打鼓,鼓是驢皮造的,而這驢竟然是他前世的父親啊!


    這當兒,“眾人來賀喜”,大家都以為這是喜慶之日,但誌公和尚隻是歎息:“我說真是苦!”其實是人以苦為樂呀!


    這首打油詩雖說看上去簡單,卻是道盡了因果輪回之苦。


    所以剛才光明佛子吟完之後,眾僧皆念‘罪過罪過’。


    由此可見,光明佛子和慈恩佛子所講的,都是殺生因果,輪回往複。


    殺生之害,在於因果,在於輪回。


    可是離塵卻是一笑置之,這兩個故事就算是有輪回之說,也多半摻雜了不少虛構的成分。


    意在警示眾生,殺生食肉之苦。


    大雷音寺、大慈恩寺、大光明寺,三大顯寺並列。


    既然慈恩佛子和光明佛子相繼出來,那麽雷音佛子便沒有不出來的道理。


    更何況那道法旨上,‘殺生’的題目,還是出自他之手。


    雷音佛子嘴角一彎,既不打禪禮,也不拿法器,龍行虎步走到最前頭,連佛號也沒有宣,便朗聲道:“鸚鵡吞寶珠,沙門擔其罪。”


    雖然隻是簡短的一句話,聽上去雲裏霧裏一般,但有幾人眼前一亮。


    雷音佛子這句話,實際上是《雜譬喻經》中的一則故事。


    說有一位沙門,有一天行乞到一個賣珠寶的人家。


    那家主人為這位沙門備辦了飯食,便出去了一趟。


    當時那戶家中正好有一顆價值數億的寶珠,而窗戶旁邊正好有一隻主人喂養的鸚鵡。


    這鸚鵡好奇心重,亦是貪吃之類,竟然趁人不注意,一口吞下了這顆寶珠。


    等到主人回來,發現寶珠不見了,於是就詢問沙門。


    沙門自是知道寶珠去向,但卻道:“我沒有拿。”


    於是主人又問有沒有人來過。沙門答說沒有。


    主人就說:“既然沒有別人來過,不是你偷的還會是誰呢?”


    說完就拿起鞭子抽打沙門。


    忽然那隻鸚鵡見到沙門身上流的血,就又飛過去飲血,結果正好被鞭子打中,當即落地而死。


    這時,沙門才開口說道:“是鸚鵡吃了那顆寶珠。”


    主人聞言,直接剖開鸚鵡的腹部,果然發現了那顆寶珠,才知錯怪了沙門,於是不解的問道:“你為何不早告訴我是鸚鵡吃的呢?”


    沙門說:“我持佛戒,不得殺生,我若說之,恐殺鸚鵡,就算你打死我,我也不能說出。但是現在鸚鵡已死,隻有說了。”


    主人聽說之後,悔恨不已,連忙向沙門道歉謝罪。


    而這篇典故也就是雷音佛子口中所說的‘鸚鵡吞寶珠,沙門擔其罪’。


    那沙門寧願自身承受傷害,也不願意間接傷害鸚鵡。


    相比慈恩佛子和光明佛子所講,無疑雷音佛子所說的典故更生動一些。


    雷音佛子轉頭看了一眼,很滿意眾僧的反應。


    最後目光落在離塵的臉上,嘴角又露出那一抹意味深長的笑。


    卻在這時,人群中忽然傳出一道清脆悅耳的女聲:“阿彌陀佛。”


    眾僧聞言,紛紛循聲看去。


    離塵也是一愣,因為那聲音竟然就在自己身旁不遠處。


    轉頭看去,卻是一個師太,一雙柳眉彎彎,一雙眼睛明亮,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皮膚,潔白如羊脂,就連頭皮都是一種晶瑩剔透的感覺。


    看上去年紀比離塵還要略小一些。


    她神情肅穆,蓮步輕移,雙手合十朝眾僧一禮,然後道:“肉字裏麵兩個人,裏邊連著外邊人。


    眾生還吃眾生肉,仔細思量人吃人。”


    她的聲音清脆婉轉,但語氣卻始終如一,細細聆聽,若在耳畔響起,在心底紮根。


    “原來是白雲庵的月隱小師太,當真是聰明伶俐,白玉無暇。”


    不知是誰已經認出了這位尼姑的身份。


    離塵聞言,心中暗道:原來是她!


    吉祥法會乃是天下佛門的聖典,自然也有女尼參加。


    而這位月隱小師太,卻是最近幾年佛門聲名鵲起的年輕一代的翹楚人物。


    即便在南疆,這尼姑也是大名鼎鼎。


    ps:求月票,推薦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鏡觀其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白月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白月光並收藏鏡觀其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