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後笑著說道:“你們都長大了,父皇和母後都是放心的。”


    李泰點頭說道:“我不會和太子爭了。”


    宮女站在一旁給李泰倒上一杯茶水。


    長孫皇後看著李泰說道:“母後也都知道了,這場婚事就不經過禮部了,父皇和母後會來參與,宗室不一定讚同你的婚事,你妻子的名字會記錄在宗室,但也隻能是這樣。”


    皇子婚事不是小事,而且還是嫡子。


    李泰低下頭,“多謝母後安排。”


    長孫皇後低聲說道:“早點回去吧,書院還有不少事情等著你去辦。”


    “那兒臣就先告退了。”


    李泰向長孫皇後躬身行禮,然後走出立政殿。


    宮女站在一旁說道:“皇後,不留下魏王嗎?”


    沒和李泰說的是,陛下會默許他留在書院是因為涇陽需要陛下的人。


    雖說李泰是自願去涇陽書院的,陛下也沒多說什麽。


    因為李正和陛下之間的忌憚。


    這也是為了以後著想,如果考慮最壞的結果,陛下希望讓公主和皇子們成為李正的眼線,與其說是眼線,更像是一種與皇家之間的紐帶。


    陛下想要借此控製李正,讓李正服從。


    對陛下來說這都是為了大唐江山,對自己這個皇後來說,盡可能想要讓親情還維持著。


    至少讓整個皇家不這麽的無情。


    長孫皇後低聲說道:“孩子都長大了,哪有一直留在身邊的。”


    說出這話長孫皇後臉上帶著笑容,“青雀長大了,能有自己的想法了,相信陛下也清楚也明白。”


    宮女低著頭不再說什麽。


    李泰沒在長安久留,回到涇陽之後就去了馬圈見李正。


    剛到了馬圈,李泰對大虎說道:“有酒嗎?”


    大虎看向李正。


    李正示意道:“去拿點酒水吧。”


    兩壇烈酒放在桌桉上,李泰先給自己滿上一碗,灌下一口烈酒李泰長出一口氣,“父皇同意了。”


    看李泰高興的模樣,李正也喝下一口酒水,“這幾天涇陽要開個會議,書院這邊的人由你出麵參加。”


    “可以。”


    李泰又灌下一口酒水。


    酒喝得並不多,李泰卻喝得很醉,到了下午的時候他已經是酩酊大醉了。


    李正扛著他回到書院把他丟回自己的房間。


    看著站在門口的那個女孩子,那女孩禮貌地行禮道:“見過長安令。”


    李正對她說道:“照顧好他,胖子雖然平時不著調,但還是很靠得住的。”


    那女孩低著頭沒再說什麽。


    李麗質正在教著小兕子熟悉賬本,李正坐在家中的搖椅上。


    好一會兒,小兕子就去她自己的房間做書院留下來的作業。


    李麗質在一旁坐下說道:“兕子對賬目理解有些吃力,青雀那邊有消息了嗎?”


    李正捧著茶杯說道:“已經同意了,走一下過程就可以了。”


    “太好了。”


    李麗質長出一口氣,心情平複了不少。


    李正看向她說道:“晚上想吃什麽?”


    李麗質想了一會兒,“想吃點清澹的。”


    “我去做菜。”


    家裏的食材都是新鮮的,李正來到廚房就可以直接動手做。


    李泰的婚事有了著落,就是製鹽的事情就要提上日程了,李世民給了一年的時間,這件事可以讓救災東海的段綸去辦。


    一家子吃了晚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酒水後勁的緣故,李正就有些困了。


    來到自己的書房早早就睡下。


    貞觀十一年夏季,李世民再次提議對明宮的建設。


    魏征向李世民遞交奏章,“陛上欲善之誌不及於昔時,聞過必改少虧於曩日,譴罰積多,威怒微厲。乃知貴不期驕,富不期侈,非虛言也……”


    兀長的一篇奏章訴說著勸諫當今陛下去奢從簡,不要步前隋後塵。


    李世民隻好暫且作罷。


    朝中發生的事情很快就傳入了坊間。


    涇陽,李正坐在涇陽護衛隊的一個房間中,坐著這裏的有李泰,李恪,閻立本,李義府,許敬宗,大牛,張公瑾,程處默,上官儀。


    坐在這裏的都是涇陽最核心的成員。


    李正開口說道:“大家好久沒有坐在一起了,我們也好久沒有好好聊聊了。”


    眾人看著李正,看得出這一次聚集了這麽多人,是有一些事情安排了。


    王玄策和薛仁貴如今還在軍中,一時間也來不了涇陽。


    張公瑾笑著大家。


    李正把一張巨大的圖掛在牆上,這是整個涇陽如今的布局,工坊,田地,住宅書院都在圖上。


    眾人也看著圖紙感慨萬千,不知不覺涇陽已經是這麽大一個地方了。


    李正開口說道:“我打算讓涇陽護衛隊擴編,地盤越來越大,涇陽護衛隊已經有些難以管理了。”


    程處默現在涇陽護衛隊人手一共才兩千人。


    李恪也說道:“確實應該增加一些人手。”


    事涉涇陽的護衛隊,張公瑾安靜的坐著,李正不會不知道老夫是陛下的眼線,他召集了這麽多人來商談,竟然也不避諱老夫。


    或者說李正是故意也想讓李世民知道這件事,又或者說李正很信任老夫?


    這種信任讓張公瑾覺得很舒坦。


    至少李正並不排擠自己。


    李正思量著說道:“護衛隊人手增擴到五千人如何?”


    李恪摸著下巴的有些紮手的胡渣說道:“八千人吧,五千或許不太夠。”


    李正看向上官儀,“我們涇陽現在的人口能夠拿出這麽多人手收入護衛隊嗎?”


    上官儀皺眉說道:“八千人有些困難,涇陽建設方麵壯勞力幾乎都在了。”


    李恪說道:“可以做輪換,四千人一輪,分成兩輪人手相互交替。”


    上官儀這才點頭,“需要好好規劃一下人手。”


    李正說道:“上官儀和護衛隊這邊接洽一下,商量出一個章程。”


    上官儀點頭說道:“沒問題。”


    張公瑾看著這一幕,坐在眼前的這些人,上官儀可以管理涇陽的事宜,防衛方麵有護衛隊,居中調度有李義府,對外有許敬宗,甚至建設方麵有閻立本,還有魏王李泰坐鎮書院。


    整個涇陽看起來什麽都不缺,這樣的涇陽看起來讓張公瑾越發訝異。


    一個五髒六腑俱全的涇陽,當初李正是用什麽樣的眼光,將這麽多才俊聚集在一起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大唐已被退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圍並收藏人在大唐已被退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