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七年,公曆1916年5月17日,北六省參加閱兵的軍隊共一千五百人在關北集結,乘火車前往京城。
兵哥們身著新式軍裝,肩扛北方兵工廠自產華夏15式步槍,巴掌寬的牛皮帶勒在腰間,開了血槽的刺刀,成排的子彈夾,束緊的綁腿,新式膠底軍鞋,漆黑的鋼盔,一水的身姿挺拔,殺氣騰騰。
樓少帥出現的那一刻,軍官一聲令下,大兵全體立正,動作整齊劃一,隨動作發出的聲音都合成了一股,觀者不由稱奇。
兵哥們多是從沒有作戰任務的各師選拔,大多是兩年以上的老兵,都上過戰場見過血,部分人還參加過滿洲裏戰役,一身彪悍之氣,非剛從軍校畢業的年輕學員和隻經過幾個月訓練的新兵可比。
帶隊軍官為獨立旅第二十九團團長王立山,海參崴之戰後,獨立旅的幾個團長,軍功都能論疊算。論起拚殺,第二十八團團長趙光有當仁不讓,團長扛著機槍衝鋒,幾乎成了獨立旅第二十八團的特色。可論智謀沉穩,王立山才是個中翹楚。
第二師師長杜豫章還曾“見獵心喜”,想把他要到第二師去做個旅長,可話到嘴邊也沒能出口。樓少帥的獨立旅,從人員到裝備,不隻是北六省,在全國都是獨一份,裏麵的老兵分到其他部隊,最低也是個班排長,多少人瞅著眼熱?可也就隻能眼熱,樓少帥不鬆口,樓大總統也未必能把人要去。
杜豫章不是錢伯喜那塊滾刀肉,知道要不來,也不會胡攪蠻纏,隻能摸摸鼻子繼續眼熱。
除去一千五百雄壯威武的兵哥,運上火車的還有十輛裝甲車和五門自行火炮,二十挺重機槍和三十五挺輕機槍。
如果不知道這些都是為閱兵準備的,八成會以為樓少帥是打算進攻京城,篡他老子的位了。
李謹言還曾想,是不是再帶幾輛挎鬥摩托,前麵摩托開道,中間是搭載兵哥的裝甲車,再拖著幾門自行火炮,想想就很威風。
樓少帥的回答隻有三個字:“你確定?”
仔細考慮之後,李謹言果斷搖頭。
開玩笑,京城可是樓大總統的地盤,武器一類還好說,這些摩托送去了,無異於羊入虎口,想再要回來基本沒門。而且樓大總統還有個很不好的習慣,他“霸占”東西,不給錢!
所以,挎鬥摩托什麽的,還是好生的留在家裏,別出去顯擺了。顯擺過後,估計就沒了。
就算樓大總統不要,保不準哪個督帥看中了,和樓少帥開口,到時候給是不給?錢要是不要?說什麽土皇帝軍閥,實際上就是一群老兵痞子!
二十架關北飛機廠生產的華夏一型飛機也將參與本次閱兵,在之前戰鬥中屢立奇功的醜八怪坦克卻不會在這次閱兵中露麵。
醜八怪已經發展到第四代,包括最初隻裝載機槍的一型,到裝有短管火炮的二型三型,再到試驗改裝長管火炮的四型和噴火坦克,北方兵工廠生產製造出的坦克,從車身設計到火力配備,絕對是這個時代首屈一指的。
“別看我很醜,但我很優秀!”這就是醜八怪坦克最真實的寫照。當對上馬克坦克的時候,這點將得到進一步驗證。
除了坦克和裝甲車,自行火炮的研發,華夏也走在世界的前列,雖然高射機槍及高射炮的研究還相對落後,重機槍和輕機槍的研發設計也一直沒有太大進展,但衝鋒槍,步槍,以及華夏15式手槍,已經開始大批量生產配裝部隊。山西太原兵工廠,河南鞏縣兵工廠正式投產超過半年,兩省軍隊也分批開始換裝,湖北漢陽兵工廠生產的衝鋒槍,已經成為湖北督帥宋琦寧手中的一張王牌,不久前還出口一批,購買者是德國。
從最早認識到重機槍在塹壕戰中的作用,到用衝鋒槍組建突擊隊,再到後來的的坦克戰,德國人在軍事上的嗅覺總是會領先他國一步。坦克集群戰術是英國人首先發明,並投入到戰爭中使用的,真正領會其精髓,將其發揚光大的卻是德國,當然,還有後世的蘇聯。
有了李謹言這隻蝴蝶,華夏卻領先一步,走在了歐洲的前麵。當掐成一團的歐洲人分出勝負之後,他們會發現,世界已經和他們記憶中的完全不同了。
站台上,關北大小報社的記者扛著相機嚴陣以待,從整齊的腳步聲開進站台,到列隊,再到第一個兵哥登上火車,拍照時的聲響,暴起的火花和煙霧就沒停過。不是還能聽到幾聲讚歎:“雄壯之師,威武之師!”
一身戎裝,腰挎指揮刀的樓少帥站得筆直,如刀鋒,似山嶽。
李謹言站在他的身旁,始終不太習慣麵對這麽多的記者,一陣一陣的煙霧和火花,不說嚇人,也足夠嗆人。
應該和鄒小先生商量一下,電視機還不急,是不是先改進一下照相機?
繼兵哥之後,被邀請參加閱兵式的軍政府官員,及北六省社會各界人士也陸續啟程,李謹言將在六日後與樓少帥一同赴京,白老也會與他們同行。樓夫人接連從京裏發來幾封電報,白老看過之後,輕笑數聲,子女孝心,他心中有數,可看著小輩成長,也是一件樂事。
五月十八日,關北電影公司的主要人員扛著攝影機進京,他們將聯合上海的兩家電影公司,一同將這場閱兵式用鏡頭和膠片記錄下來。同車的還有部分記者,一路上,車廂裏的談笑聲就沒停過。談論最多的,仍是時政新聞刊登的那篇文章和其後的種種觀點評論。隨著閱兵式的臨近,這個話題的熱度非但未退,反而更高。
五月二十日,關北飛機廠傳來消息,華夏二型雙翼轟炸機起飛成功,這要多虧在海參崴抓獲的幾個俄國戰俘。他們都是俄軍飛行員,駕駛過俄國伊裏亞·穆羅梅茨轟炸機,還曾是世界上第一支轟炸機部隊的成員。沙俄雖然在陸軍武裝方麵落後,轟炸機的研究和製造卻一度領先於世界。
遺憾的是,在1915年空襲波蘭之後,出於各種原因,俄國的轟炸機部隊便少有建樹。後因十月革命,俄國退出一戰,使這支轟炸機部隊的“風采”,被後來居上的德國和英國所掩蓋。
李謹言得到消息後,立刻乘車趕去了飛機廠。
跑道的一邊,樓少帥正聽技術人員詳細講解轟炸機的相關結構,抬頭見到李謹言,便招手示意他過去。李謹言走到近前,就聽技術人員在說:“四架機槍,機身內有炸彈艙,最多可載彈九百公斤,另外還改進了投彈裝置。”
樓少帥聽得很認真,偶爾還會詢問一兩個問題,李謹言一邊聽,一邊看向停靠在不遠處的飛機,腦子裏隻有一個念頭,其餘暫且不論,隻是這“長相”,就完全可以和醜八怪一型一較高下了……
作者有話要說:第二更
兵哥們身著新式軍裝,肩扛北方兵工廠自產華夏15式步槍,巴掌寬的牛皮帶勒在腰間,開了血槽的刺刀,成排的子彈夾,束緊的綁腿,新式膠底軍鞋,漆黑的鋼盔,一水的身姿挺拔,殺氣騰騰。
樓少帥出現的那一刻,軍官一聲令下,大兵全體立正,動作整齊劃一,隨動作發出的聲音都合成了一股,觀者不由稱奇。
兵哥們多是從沒有作戰任務的各師選拔,大多是兩年以上的老兵,都上過戰場見過血,部分人還參加過滿洲裏戰役,一身彪悍之氣,非剛從軍校畢業的年輕學員和隻經過幾個月訓練的新兵可比。
帶隊軍官為獨立旅第二十九團團長王立山,海參崴之戰後,獨立旅的幾個團長,軍功都能論疊算。論起拚殺,第二十八團團長趙光有當仁不讓,團長扛著機槍衝鋒,幾乎成了獨立旅第二十八團的特色。可論智謀沉穩,王立山才是個中翹楚。
第二師師長杜豫章還曾“見獵心喜”,想把他要到第二師去做個旅長,可話到嘴邊也沒能出口。樓少帥的獨立旅,從人員到裝備,不隻是北六省,在全國都是獨一份,裏麵的老兵分到其他部隊,最低也是個班排長,多少人瞅著眼熱?可也就隻能眼熱,樓少帥不鬆口,樓大總統也未必能把人要去。
杜豫章不是錢伯喜那塊滾刀肉,知道要不來,也不會胡攪蠻纏,隻能摸摸鼻子繼續眼熱。
除去一千五百雄壯威武的兵哥,運上火車的還有十輛裝甲車和五門自行火炮,二十挺重機槍和三十五挺輕機槍。
如果不知道這些都是為閱兵準備的,八成會以為樓少帥是打算進攻京城,篡他老子的位了。
李謹言還曾想,是不是再帶幾輛挎鬥摩托,前麵摩托開道,中間是搭載兵哥的裝甲車,再拖著幾門自行火炮,想想就很威風。
樓少帥的回答隻有三個字:“你確定?”
仔細考慮之後,李謹言果斷搖頭。
開玩笑,京城可是樓大總統的地盤,武器一類還好說,這些摩托送去了,無異於羊入虎口,想再要回來基本沒門。而且樓大總統還有個很不好的習慣,他“霸占”東西,不給錢!
所以,挎鬥摩托什麽的,還是好生的留在家裏,別出去顯擺了。顯擺過後,估計就沒了。
就算樓大總統不要,保不準哪個督帥看中了,和樓少帥開口,到時候給是不給?錢要是不要?說什麽土皇帝軍閥,實際上就是一群老兵痞子!
二十架關北飛機廠生產的華夏一型飛機也將參與本次閱兵,在之前戰鬥中屢立奇功的醜八怪坦克卻不會在這次閱兵中露麵。
醜八怪已經發展到第四代,包括最初隻裝載機槍的一型,到裝有短管火炮的二型三型,再到試驗改裝長管火炮的四型和噴火坦克,北方兵工廠生產製造出的坦克,從車身設計到火力配備,絕對是這個時代首屈一指的。
“別看我很醜,但我很優秀!”這就是醜八怪坦克最真實的寫照。當對上馬克坦克的時候,這點將得到進一步驗證。
除了坦克和裝甲車,自行火炮的研發,華夏也走在世界的前列,雖然高射機槍及高射炮的研究還相對落後,重機槍和輕機槍的研發設計也一直沒有太大進展,但衝鋒槍,步槍,以及華夏15式手槍,已經開始大批量生產配裝部隊。山西太原兵工廠,河南鞏縣兵工廠正式投產超過半年,兩省軍隊也分批開始換裝,湖北漢陽兵工廠生產的衝鋒槍,已經成為湖北督帥宋琦寧手中的一張王牌,不久前還出口一批,購買者是德國。
從最早認識到重機槍在塹壕戰中的作用,到用衝鋒槍組建突擊隊,再到後來的的坦克戰,德國人在軍事上的嗅覺總是會領先他國一步。坦克集群戰術是英國人首先發明,並投入到戰爭中使用的,真正領會其精髓,將其發揚光大的卻是德國,當然,還有後世的蘇聯。
有了李謹言這隻蝴蝶,華夏卻領先一步,走在了歐洲的前麵。當掐成一團的歐洲人分出勝負之後,他們會發現,世界已經和他們記憶中的完全不同了。
站台上,關北大小報社的記者扛著相機嚴陣以待,從整齊的腳步聲開進站台,到列隊,再到第一個兵哥登上火車,拍照時的聲響,暴起的火花和煙霧就沒停過。不是還能聽到幾聲讚歎:“雄壯之師,威武之師!”
一身戎裝,腰挎指揮刀的樓少帥站得筆直,如刀鋒,似山嶽。
李謹言站在他的身旁,始終不太習慣麵對這麽多的記者,一陣一陣的煙霧和火花,不說嚇人,也足夠嗆人。
應該和鄒小先生商量一下,電視機還不急,是不是先改進一下照相機?
繼兵哥之後,被邀請參加閱兵式的軍政府官員,及北六省社會各界人士也陸續啟程,李謹言將在六日後與樓少帥一同赴京,白老也會與他們同行。樓夫人接連從京裏發來幾封電報,白老看過之後,輕笑數聲,子女孝心,他心中有數,可看著小輩成長,也是一件樂事。
五月十八日,關北電影公司的主要人員扛著攝影機進京,他們將聯合上海的兩家電影公司,一同將這場閱兵式用鏡頭和膠片記錄下來。同車的還有部分記者,一路上,車廂裏的談笑聲就沒停過。談論最多的,仍是時政新聞刊登的那篇文章和其後的種種觀點評論。隨著閱兵式的臨近,這個話題的熱度非但未退,反而更高。
五月二十日,關北飛機廠傳來消息,華夏二型雙翼轟炸機起飛成功,這要多虧在海參崴抓獲的幾個俄國戰俘。他們都是俄軍飛行員,駕駛過俄國伊裏亞·穆羅梅茨轟炸機,還曾是世界上第一支轟炸機部隊的成員。沙俄雖然在陸軍武裝方麵落後,轟炸機的研究和製造卻一度領先於世界。
遺憾的是,在1915年空襲波蘭之後,出於各種原因,俄國的轟炸機部隊便少有建樹。後因十月革命,俄國退出一戰,使這支轟炸機部隊的“風采”,被後來居上的德國和英國所掩蓋。
李謹言得到消息後,立刻乘車趕去了飛機廠。
跑道的一邊,樓少帥正聽技術人員詳細講解轟炸機的相關結構,抬頭見到李謹言,便招手示意他過去。李謹言走到近前,就聽技術人員在說:“四架機槍,機身內有炸彈艙,最多可載彈九百公斤,另外還改進了投彈裝置。”
樓少帥聽得很認真,偶爾還會詢問一兩個問題,李謹言一邊聽,一邊看向停靠在不遠處的飛機,腦子裏隻有一個念頭,其餘暫且不論,隻是這“長相”,就完全可以和醜八怪一型一較高下了……
作者有話要說: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