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七年,公曆1916年10月15日,運送古董文物的貨輪到了大連,原本該九月底抵華的德國教官團,也在遲了半個月後抵達。
這些德國軍官將分別到北六省三所軍官學校中任教。按照實現約定,在華期間,他們的食宿,薪水均由華夏負責。除此之外,還將為他們每人安排一名華夏翻譯。這些翻譯主要是軍校文職人員和軍中參謀,熟悉德語和英語,有留學背景。
充當翻譯的參謀都很年輕,在分批到大帥府見樓少帥時,李謹言都混了個臉熟,他們之中,年紀最大也不過二十八歲,或許在這個年代的人來看,三十而立,二十八已經算不得年輕,而在李謹言眼中,這些軍人各個都稱得上是年輕有為。
當然,樓少帥那樣外在條件甩別人一截,本身“材質”又太過逆天的,不在比對範圍內。
除了擔任德軍教官的翻譯,這些參謀另負重任,要想辦法的探一探德國人的“底細“,雖然白紙黑字的寫得清楚,但歐戰正打得激烈,德國人會不會真把一流的人才派來華夏,還很難說。
如果他們的水平夠不上李謹言給出的籌碼,李三少會很生氣。李三少一旦生氣,後果可是會相當的嚴重。
德軍教官團的事情安排妥當,接下來就是從海上運到大連,又從大連裝車送往關北的古董文物。
在東西運到前,幾位老先生就從李謹言口中得知消息,高興之餘,差點直接坐上火車跑去大連。李謹言好不容易才把他們勸住,左思右想,他一個人恐怕hold不住,請樓少帥幫忙,沒承想樓少帥頭也不抬,直接甩出一句“公務繁忙。”
至於真繁忙,還是樓少帥也對那些老爺子沒轍,隻有老天知道。
此情此景,讓李謹言產生了某種錯覺,他們不是在談幾位老先生的“問題”,而是正麵臨“x年之癢”。
搖搖頭,李謹言隻能安慰自己,樓少帥正計劃去庫頁島收拾日本矬子和老毛子,他的確很忙……理解的後果是,連續兩天,大帥府都開了苦瓜全宴。
幾位日夜盼著古董到來的老先生根本不在乎吃的是什麽,隻有樓少帥,每次拿起筷子都要沉默半晌。然後沉默的扒飯。
十月十七日,大連方向開來的火車終於抵達關北火車站。
五隻加了鎖的木箱被兵哥們從火車站直接運到大帥府。幾位老先生全都坐在客廳,李謹言在一旁陪著,本該在京城的白寶琦也開了小差,華夏國家銀行總辦終於成功給自己放了一回假。
李謹言本預期這批古董運回,讓幾位老先生一償夙願,他的日子就能好過了,可他萬萬想不到,這隻不過是個開始!從歐洲運回的古董一批接著一批,越來越多,這老幾位非但沒有打道回府,反而在關北安營紮寨,呼朋喚友,像是磁石似的,引來了更多的“老先生”和“小先生”。
其中幾位好於教學的老先生見北六省的辦學氛圍極濃,也技癢難耐,欲-開設私塾,中途又改變主意,跑到關北的幾所學校中去做了教書先生。他們出馬,誰敢攔?
大學和中學尚且罷了,可一個國學大師,跑去教蒙學裏的孩子寫毛筆字,還是草書!學堂裏的先生臉色發綠。如若不是出於尊敬,恐怕都要指著鼻子斥責這位國學大師“誤人子弟”。
教剛識字的小孩子學草書,不是誤人子弟還能是什麽?筆剛能拿穩,橫平豎直尚且不會,卻學出一手“鍾馗體”,能看嗎?!
若是被教育部部長陶德佑知道,恐怕陶部長會捶胸頓足仰天長歎,他三顧茅廬都請不來的人,卻跑去關北教幼童習字,這差別怎麽就這麽大呢?
教書習字之類暫且不論,此時,白老等人的注意力,已然全部集中於抬到客廳中的五隻箱子上。
箱子上的鎖被一一打開,三箱古籍,一箱是小件瓷器和金銀器,還有一隻箱子隻裝了一件青銅器。
白老等人沒有去看瓷器和金銀器,連青銅器也是一掠而過,他們的目光主要落在那三箱古書上。七位老先生圍在箱子旁,看得專注,拿起書冊的手都隱隱發顫,
“永樂大典,這是永樂大典!不是嘉靖年間抄錄,是永樂本!”
“觀書頁汙損,且有內頁缺失,必曾遭火-焚。”
“德翁,你來看,這可是……”
幾位老先生看得認真,談著談著,仿佛已忘記周遭一切,連白老也席地而坐,就這樣圍著三隻箱子,你一冊我一冊的翻看著。他們翻書的動作無比小心,哪怕書麵已經汙損,哪怕隻剩下半冊,他們都像是捧著無價之寶,說到激動憤慨處,不需要看他們的表情,隻是聽他們的聲音,都能感到那股無法言喻的沉痛。
華夏的瑰寶,千百年來的文化傳承,耗費數代人的心血編撰成書,卻毀於戰火,失於強盜,甚至被偷盜出去賣給外國人!
可惜,可歎,可恨!
送到關北的不隻有五箱古董文物,還有許二姐的一封信。許多在電報中無法言明的事情,她都寫在這封信中,交給情報人員一同帶了回來。
除了歐洲的部分情況,信中還寫到這批文物的收回過程,其中有洋人拿到尼德商行換取食物藥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也有偶然得到的。
讓李謹言覺得難受的,是被白老等人珍而重之的幾冊永樂大典,竟然是許二姐從一個法軍軍官的馬廄裏找到的!四冊華夏古書,卻被這個法國人用來墊了馬槽!
還有兩冊是在一家古董店裏發現的,一冊書麵被燒毀,很難辨識,另一冊染了汙漬,很像是墨汁滴落,或是鮮血噴濺在紙麵上留下的。在許二姐詢問時,店主告訴她,這兩冊書是1900年她的丈夫從華夏帶回來的。同時帶回來的還有幾件瓷器,都賣掉了,另有一些金器銀也被她融掉了。
“如果你想要的話可以賣給你,不要現鈔隻換實物。”那個古董店主知道許二姐是誰,或者說,凡是知道尼德商行的,就沒人不知道尼德夫人,“這對我來說毫無用處,但你想要,我知道。”
最終,這兩冊古書,換了三盒肉罐頭。
1900年,庚子年。
這一年在華夏的京城發生了什麽,華夏人都該知道!
一行行的看下去,李謹言捏著信紙的手開始發抖,嘴唇咬得死緊,口中溢出一股腥甜的味道。
溫熱的掌心覆上他的雙眼,粗糙的槍繭劃疼了他的眼角。
李謹言靠向身後,覆上那隻手的手背,將信紙揉成一團,捏在掌心,許久之後,才開口說道:“少帥,強盜該殺,對不對?”
“對。”
室內再次恢複了寂靜,很長時間,兩人沒有再說一句話
這些德國軍官將分別到北六省三所軍官學校中任教。按照實現約定,在華期間,他們的食宿,薪水均由華夏負責。除此之外,還將為他們每人安排一名華夏翻譯。這些翻譯主要是軍校文職人員和軍中參謀,熟悉德語和英語,有留學背景。
充當翻譯的參謀都很年輕,在分批到大帥府見樓少帥時,李謹言都混了個臉熟,他們之中,年紀最大也不過二十八歲,或許在這個年代的人來看,三十而立,二十八已經算不得年輕,而在李謹言眼中,這些軍人各個都稱得上是年輕有為。
當然,樓少帥那樣外在條件甩別人一截,本身“材質”又太過逆天的,不在比對範圍內。
除了擔任德軍教官的翻譯,這些參謀另負重任,要想辦法的探一探德國人的“底細“,雖然白紙黑字的寫得清楚,但歐戰正打得激烈,德國人會不會真把一流的人才派來華夏,還很難說。
如果他們的水平夠不上李謹言給出的籌碼,李三少會很生氣。李三少一旦生氣,後果可是會相當的嚴重。
德軍教官團的事情安排妥當,接下來就是從海上運到大連,又從大連裝車送往關北的古董文物。
在東西運到前,幾位老先生就從李謹言口中得知消息,高興之餘,差點直接坐上火車跑去大連。李謹言好不容易才把他們勸住,左思右想,他一個人恐怕hold不住,請樓少帥幫忙,沒承想樓少帥頭也不抬,直接甩出一句“公務繁忙。”
至於真繁忙,還是樓少帥也對那些老爺子沒轍,隻有老天知道。
此情此景,讓李謹言產生了某種錯覺,他們不是在談幾位老先生的“問題”,而是正麵臨“x年之癢”。
搖搖頭,李謹言隻能安慰自己,樓少帥正計劃去庫頁島收拾日本矬子和老毛子,他的確很忙……理解的後果是,連續兩天,大帥府都開了苦瓜全宴。
幾位日夜盼著古董到來的老先生根本不在乎吃的是什麽,隻有樓少帥,每次拿起筷子都要沉默半晌。然後沉默的扒飯。
十月十七日,大連方向開來的火車終於抵達關北火車站。
五隻加了鎖的木箱被兵哥們從火車站直接運到大帥府。幾位老先生全都坐在客廳,李謹言在一旁陪著,本該在京城的白寶琦也開了小差,華夏國家銀行總辦終於成功給自己放了一回假。
李謹言本預期這批古董運回,讓幾位老先生一償夙願,他的日子就能好過了,可他萬萬想不到,這隻不過是個開始!從歐洲運回的古董一批接著一批,越來越多,這老幾位非但沒有打道回府,反而在關北安營紮寨,呼朋喚友,像是磁石似的,引來了更多的“老先生”和“小先生”。
其中幾位好於教學的老先生見北六省的辦學氛圍極濃,也技癢難耐,欲-開設私塾,中途又改變主意,跑到關北的幾所學校中去做了教書先生。他們出馬,誰敢攔?
大學和中學尚且罷了,可一個國學大師,跑去教蒙學裏的孩子寫毛筆字,還是草書!學堂裏的先生臉色發綠。如若不是出於尊敬,恐怕都要指著鼻子斥責這位國學大師“誤人子弟”。
教剛識字的小孩子學草書,不是誤人子弟還能是什麽?筆剛能拿穩,橫平豎直尚且不會,卻學出一手“鍾馗體”,能看嗎?!
若是被教育部部長陶德佑知道,恐怕陶部長會捶胸頓足仰天長歎,他三顧茅廬都請不來的人,卻跑去關北教幼童習字,這差別怎麽就這麽大呢?
教書習字之類暫且不論,此時,白老等人的注意力,已然全部集中於抬到客廳中的五隻箱子上。
箱子上的鎖被一一打開,三箱古籍,一箱是小件瓷器和金銀器,還有一隻箱子隻裝了一件青銅器。
白老等人沒有去看瓷器和金銀器,連青銅器也是一掠而過,他們的目光主要落在那三箱古書上。七位老先生圍在箱子旁,看得專注,拿起書冊的手都隱隱發顫,
“永樂大典,這是永樂大典!不是嘉靖年間抄錄,是永樂本!”
“觀書頁汙損,且有內頁缺失,必曾遭火-焚。”
“德翁,你來看,這可是……”
幾位老先生看得認真,談著談著,仿佛已忘記周遭一切,連白老也席地而坐,就這樣圍著三隻箱子,你一冊我一冊的翻看著。他們翻書的動作無比小心,哪怕書麵已經汙損,哪怕隻剩下半冊,他們都像是捧著無價之寶,說到激動憤慨處,不需要看他們的表情,隻是聽他們的聲音,都能感到那股無法言喻的沉痛。
華夏的瑰寶,千百年來的文化傳承,耗費數代人的心血編撰成書,卻毀於戰火,失於強盜,甚至被偷盜出去賣給外國人!
可惜,可歎,可恨!
送到關北的不隻有五箱古董文物,還有許二姐的一封信。許多在電報中無法言明的事情,她都寫在這封信中,交給情報人員一同帶了回來。
除了歐洲的部分情況,信中還寫到這批文物的收回過程,其中有洋人拿到尼德商行換取食物藥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也有偶然得到的。
讓李謹言覺得難受的,是被白老等人珍而重之的幾冊永樂大典,竟然是許二姐從一個法軍軍官的馬廄裏找到的!四冊華夏古書,卻被這個法國人用來墊了馬槽!
還有兩冊是在一家古董店裏發現的,一冊書麵被燒毀,很難辨識,另一冊染了汙漬,很像是墨汁滴落,或是鮮血噴濺在紙麵上留下的。在許二姐詢問時,店主告訴她,這兩冊書是1900年她的丈夫從華夏帶回來的。同時帶回來的還有幾件瓷器,都賣掉了,另有一些金器銀也被她融掉了。
“如果你想要的話可以賣給你,不要現鈔隻換實物。”那個古董店主知道許二姐是誰,或者說,凡是知道尼德商行的,就沒人不知道尼德夫人,“這對我來說毫無用處,但你想要,我知道。”
最終,這兩冊古書,換了三盒肉罐頭。
1900年,庚子年。
這一年在華夏的京城發生了什麽,華夏人都該知道!
一行行的看下去,李謹言捏著信紙的手開始發抖,嘴唇咬得死緊,口中溢出一股腥甜的味道。
溫熱的掌心覆上他的雙眼,粗糙的槍繭劃疼了他的眼角。
李謹言靠向身後,覆上那隻手的手背,將信紙揉成一團,捏在掌心,許久之後,才開口說道:“少帥,強盜該殺,對不對?”
“對。”
室內再次恢複了寂靜,很長時間,兩人沒有再說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