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的劇組在劇本敲定之後的首要工作不是選外景,不是畫故事板,不是選演員,而是敲定攝影、燈光、美術、錄音等主創。
這些人確定之後,才可以選景;選景之後,導演才能根據場景畫出故事板,寫出自己的導演闡述;攝影師寫出攝影闡述;美工師根據導演對景的要求,畫出布景平麵圖,氣氛圖和製作圖;場記做出全片的場景表;製片主任做出預算。
在這之後才是選演員,試戲,製作相關的道具,租賃設備,正式開機。
戰勝研究社之後,創作社收到了不少入社的申請,基本是大一大二的新生。在這些申請中,蘇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孟珮蔥,這人是張一謀的禦用剪輯師,《三槍》、《山楂樹》、《十三釵》、《歸來》都是她剪的,不過在這之前她是北影廠的錄音師,做錄音、做聲音剪輯的。
能跟張一謀混的那肯定是牛人,這毋庸置疑。如果孟珮蔥是大三大四的學生,蘇烈肯定直接就把錄音的事扔給她了,但她現在才大二,對手又是寧皓,蘇烈有點不放心,決定跟她談談之後再作決定。
聲音是電影除去畫麵外的另一半的語言,要是聲音不好電影的效果會大打折扣。電影錄音不是把話筒支過去就行,沒有專業的技術肯定是做不好的。
一個好的聲音應該有真實性、連續性、平衡性、距離感,其中最重要的是真實性。所謂的真實性是指銀幕上的聲音必須具有那種真實環境中的聲音特質,比如體育館的聲音和客廳的聲音肯定不一樣,體育館的聲音有回聲,而客廳則沒有回聲。不過在實際拍攝過程中,錄音師卻用各種手段避免掉回聲。因為單一的聲音可以在剪輯的過程中加上回聲和混響,但在後期要想移除回聲和混響卻十分困難。
不過很多新人導演在開拍的時候精力大部分用在排練演員、布置照明、調整機位、確保演員的化妝和發型是否漂亮,對聲音這個部分往往不夠重視,結果最後被聲音的問題折騰得死去活來。
跟孟珮蔥一番交談後,蘇烈覺得她雖然在技術上還不夠成熟,但是個有想法的人,就放心了,決定把錄音組交給她籌建。
蘇烈微笑著道:“師姐,錄音組就交給你來全權處理,要多少人,要什麽人都由你來定,等錄音方案出來後把需要的設備清單交給製片組,有什麽問題隨時找我。”
孟珮蔥是大二的學生,在研究社根本沒人重視她,連打下手的機會都沒有,因此她才轉投創作社。沒想到蘇烈對自己委以如此重任,這讓她大為感動。
不過她並沒因此頭腦發熱,冷靜地道:“錄音選熟手最好,就拿支吊杆來說,新手怎麽支話筒,距離多少,怎麽跟進都不懂,不但浪費時間,而且浪費錢,不過我隻能從大一大二的學生裏找,大三,大四一般都不願意來,他們到劇組去當助理一天都有100多,到我們這一分錢沒有,完全是義務幫忙。”
吊杆操作員是個不起眼的職位,卻非常重要,錄音師收音必須得靠他支起的話筒來完成。要是支得不好,聲音忽大忽小,那就是鬼片效果了。
蘇烈搖頭道:“師姐,電影的開場是一個長鏡頭,跟馬丁-斯科塞斯《好家夥》的那個長鏡頭相似,難度甚至還要大一些,稍有不慎就會重拍,用新手容易出問題,得選熟手,花錢就花錢!”
孟珮蔥點頭道:“行,就交給我了,有什麽問題我找你!”
錄音組算是有著落了,接下來就該找攝影、燈光和美術等相關人員了。
燈光和攝影對一部電影來說至關重要,電影是光影的藝術,燈光和攝影決定著畫麵的質量,有些電影大家一看畫麵就說像電視劇,原因就出在燈光和攝影上。
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韓國明星在韓劇中,那叫一個光彩奪目,那叫一個靚麗,可很多人到中國來,大家一看,怎麽回事,長得不咋的啊!因此有些網友笑稱,中國的鏡頭是照妖鏡,妖魔鬼怪一到中國來就現出原形了。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打光的問題。影視劇打光分為兩種,一種叫自然光效,一種叫戲劇光效。自然光效講究真實感,光源在什麽位置,角度多少這些都必須考慮,上一個鏡頭光是從東方打過來,下一個鏡頭就不能為了好看光從西邊打;而戲劇光效則不講光源,怎麽好看就怎麽打光。
韓國影視劇很多都是戲劇光效,怎麽好看怎麽打光,因此明星看起來光鮮亮麗;而到中國來麵對的基本上都是自然光線,因此反差就出來了。
當然國內影視劇追求戲劇光效的也不少,比如於正的電視劇就是如此。於正的光就是怎麽好看怎麽打,而且他的柔光打得特別厲害,因此畫麵看起來缺乏質感。張紀中在這一點上要好一些,柔光打得沒那麽狠,對比兩人的《神雕俠侶》,張版的質感明顯要強很多。
不過張紀中在《神雕俠侶》中也經常不考慮光位,經常會有一道莫名其妙的側逆光打在劉一菲的臉上,在她的臉上泛起一道漂亮的金邊,在光線的映襯下劉一菲看上去就跟仙女似的。好看是好看,但會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明明是在古墓裏麵,哪兒來這麽強的光?
燈光和攝影是連在一起的,隻要找到攝影師往往就能找到燈光師。而找攝影師的重任落在董炫的肩膀上,她認識大四的高旭,這個人的攝影水準相當不錯,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董炫給高旭打了個電話,就跟蘇烈站在男生宿舍樓下等。
沒多久,一個披著長發,一看就是藝術青年的男子從樓上走了下來。看到董炫,他那張有些猥瑣的臉就笑開了花。
簡單地介紹後,高旭問道:“炫兒,你是主演嗎?你是主演的話,我肯定來拍,絕無二話!”
董炫笑著搖頭道:“不是,我是場記!”
“場記?”高旭一個趔趄,差點沒摔倒,手指著蘇烈咆哮道,“你還有沒有人性?讓這麽漂亮一個姑娘來做場記,還有天理嗎,還有王法嗎?”
場記是是攝製組裏最辛苦,最繁忙,最累的工作,讓董炫這樣的大美女做場記確實有點暴殄天物。
不過蘇烈也是沒辦法,上次拍攝《逃》是在國慶期間,很多同學都回家了,留下的人不多。做場記必須要細心,像汪洛丹那種大大咧咧的肯定不行,像黃盛伊那種生怕自己曬黑躲在陰涼處的也不行,合適的人選女生隻有董炫,男生隻有唐寧,蘇烈隻能讓他們兩個做場記。這回倒是是能找到其他人,不過已經習慣了,就沒想過要換。此刻,他一拍自己的腦門道:“哎呀,是我的錯,你不說我都忘記了。師姐,你就別做場記了!”
董炫笑道:“我覺得挺好的,場記能夠參與電影拍攝的整個過程,特別有意思。你們太誇張了,不用換,我繼續做場記。”
高旭見董炫都這麽說,也不好在說:“不是要我幫忙嗎?本子給我看看!”
蘇烈趕緊把劇本取出來,遞給高旭:“這是劇本,你先看看。”
劇本對白不多,高旭很快看完了,有些感慨地道:“高中生活,真懷念啊,可惜已經回不去了!這故事寫得不錯,很適合炫兒,怎麽不讓她當主角?”
蘇烈解釋道:“董炫師姐當然是重點人選之一,不過現在還不敢下結論。雖然拍的隻是一部短片,但我還是希望嚴格按照流程來,等預算確定之後,公開試鏡,選擇最合適的人選。我們現在沒有攝影師,因此希望你能夠加入!”
董炫伸手在高旭的胳膊上拉了一下,微笑道:“是啊,幫幫忙吧!”
高旭一震,像做保證似的道:“沒問題,看在璿兒的麵子上我幫你拍,說說你對攝影方麵的要求!”
蘇烈當即闡述起自己對電影畫麵的構想來:“電影重在表現青春,畫麵要通透,要有光感,影調一定要幹淨。電影分為兩個部分,回憶和現實,這兩部分在空間和用光上要有所區別。在回憶部分要有大片的陽光,色調明麗、鮮豔,整個畫麵也更為開闊,不管是教室中還是家裏中都要加柔光的效果,使得畫麵更加溫暖,也使得身處其中的人物有著一種輪廓不清的朦朧感,通過這樣的色彩和光影效果來表現男女生之間朦朧的情感之美。而現實部分一開始色調要稍微暗於回憶部分的色調,直到電影的最後,女主角到樓下拿到快遞,看到那朵枯萎的花時,男主角對女主角的心意水落石出,現實中的色彩才與回憶中的色彩達到統一,明媚的陽光取代暖黃的燈光,這陽光是少女時期朦朧感情的釋放,簡單的說,《花》的影調風格接近《情書》。”
聽完這一段闡述,高旭對蘇烈所要的效果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時他也知道蘇烈腦子裏對整部電影有非常明確的構想,不像有些導演等到電影要開機了,對電影的的構想還隻是文字性的:“《情書》的畫麵風格倒不難,不過對燈光和攝影的要求都比較高,機器不能太差,否則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蘇烈好歹也在片場摸爬滾打了十年,不可能連這點常識都沒有:“攝影機你放心,我們準備用35毫米膠片來拍,具體哪款機器大家討論過後再確定。”
高旭一聽35毫米膠片就放心了,要是拿台dv,打死也拍不出《情書》的效果來:“行,不知道燈光師是誰?最好找一個腦子活一點,懂得跟我們攝影配合的人,燈光不好畫麵效果就出不來!”
蘇烈不要說腦子靈活的,就是腦子有問題的燈光師都沒有:“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燈光師,你是攝影師,應該有這方麵的資源吧?”
高旭也希望跟熟悉的燈光師合作,而他也確實有這方麵的人選:“燈光班的龐協是個不錯的人選,我跟他合作過,如果你沒有人選,那我叫他一起來。”
蘇烈一聽這話就放心了:“太好了,晚上把他叫出來,大家吃個飯,認識一下!”
(場記的作用這裏就不說,以後再說。求收藏,求推薦!)
這些人確定之後,才可以選景;選景之後,導演才能根據場景畫出故事板,寫出自己的導演闡述;攝影師寫出攝影闡述;美工師根據導演對景的要求,畫出布景平麵圖,氣氛圖和製作圖;場記做出全片的場景表;製片主任做出預算。
在這之後才是選演員,試戲,製作相關的道具,租賃設備,正式開機。
戰勝研究社之後,創作社收到了不少入社的申請,基本是大一大二的新生。在這些申請中,蘇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孟珮蔥,這人是張一謀的禦用剪輯師,《三槍》、《山楂樹》、《十三釵》、《歸來》都是她剪的,不過在這之前她是北影廠的錄音師,做錄音、做聲音剪輯的。
能跟張一謀混的那肯定是牛人,這毋庸置疑。如果孟珮蔥是大三大四的學生,蘇烈肯定直接就把錄音的事扔給她了,但她現在才大二,對手又是寧皓,蘇烈有點不放心,決定跟她談談之後再作決定。
聲音是電影除去畫麵外的另一半的語言,要是聲音不好電影的效果會大打折扣。電影錄音不是把話筒支過去就行,沒有專業的技術肯定是做不好的。
一個好的聲音應該有真實性、連續性、平衡性、距離感,其中最重要的是真實性。所謂的真實性是指銀幕上的聲音必須具有那種真實環境中的聲音特質,比如體育館的聲音和客廳的聲音肯定不一樣,體育館的聲音有回聲,而客廳則沒有回聲。不過在實際拍攝過程中,錄音師卻用各種手段避免掉回聲。因為單一的聲音可以在剪輯的過程中加上回聲和混響,但在後期要想移除回聲和混響卻十分困難。
不過很多新人導演在開拍的時候精力大部分用在排練演員、布置照明、調整機位、確保演員的化妝和發型是否漂亮,對聲音這個部分往往不夠重視,結果最後被聲音的問題折騰得死去活來。
跟孟珮蔥一番交談後,蘇烈覺得她雖然在技術上還不夠成熟,但是個有想法的人,就放心了,決定把錄音組交給她籌建。
蘇烈微笑著道:“師姐,錄音組就交給你來全權處理,要多少人,要什麽人都由你來定,等錄音方案出來後把需要的設備清單交給製片組,有什麽問題隨時找我。”
孟珮蔥是大二的學生,在研究社根本沒人重視她,連打下手的機會都沒有,因此她才轉投創作社。沒想到蘇烈對自己委以如此重任,這讓她大為感動。
不過她並沒因此頭腦發熱,冷靜地道:“錄音選熟手最好,就拿支吊杆來說,新手怎麽支話筒,距離多少,怎麽跟進都不懂,不但浪費時間,而且浪費錢,不過我隻能從大一大二的學生裏找,大三,大四一般都不願意來,他們到劇組去當助理一天都有100多,到我們這一分錢沒有,完全是義務幫忙。”
吊杆操作員是個不起眼的職位,卻非常重要,錄音師收音必須得靠他支起的話筒來完成。要是支得不好,聲音忽大忽小,那就是鬼片效果了。
蘇烈搖頭道:“師姐,電影的開場是一個長鏡頭,跟馬丁-斯科塞斯《好家夥》的那個長鏡頭相似,難度甚至還要大一些,稍有不慎就會重拍,用新手容易出問題,得選熟手,花錢就花錢!”
孟珮蔥點頭道:“行,就交給我了,有什麽問題我找你!”
錄音組算是有著落了,接下來就該找攝影、燈光和美術等相關人員了。
燈光和攝影對一部電影來說至關重要,電影是光影的藝術,燈光和攝影決定著畫麵的質量,有些電影大家一看畫麵就說像電視劇,原因就出在燈光和攝影上。
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韓國明星在韓劇中,那叫一個光彩奪目,那叫一個靚麗,可很多人到中國來,大家一看,怎麽回事,長得不咋的啊!因此有些網友笑稱,中國的鏡頭是照妖鏡,妖魔鬼怪一到中國來就現出原形了。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打光的問題。影視劇打光分為兩種,一種叫自然光效,一種叫戲劇光效。自然光效講究真實感,光源在什麽位置,角度多少這些都必須考慮,上一個鏡頭光是從東方打過來,下一個鏡頭就不能為了好看光從西邊打;而戲劇光效則不講光源,怎麽好看就怎麽打光。
韓國影視劇很多都是戲劇光效,怎麽好看怎麽打光,因此明星看起來光鮮亮麗;而到中國來麵對的基本上都是自然光線,因此反差就出來了。
當然國內影視劇追求戲劇光效的也不少,比如於正的電視劇就是如此。於正的光就是怎麽好看怎麽打,而且他的柔光打得特別厲害,因此畫麵看起來缺乏質感。張紀中在這一點上要好一些,柔光打得沒那麽狠,對比兩人的《神雕俠侶》,張版的質感明顯要強很多。
不過張紀中在《神雕俠侶》中也經常不考慮光位,經常會有一道莫名其妙的側逆光打在劉一菲的臉上,在她的臉上泛起一道漂亮的金邊,在光線的映襯下劉一菲看上去就跟仙女似的。好看是好看,但會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明明是在古墓裏麵,哪兒來這麽強的光?
燈光和攝影是連在一起的,隻要找到攝影師往往就能找到燈光師。而找攝影師的重任落在董炫的肩膀上,她認識大四的高旭,這個人的攝影水準相當不錯,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董炫給高旭打了個電話,就跟蘇烈站在男生宿舍樓下等。
沒多久,一個披著長發,一看就是藝術青年的男子從樓上走了下來。看到董炫,他那張有些猥瑣的臉就笑開了花。
簡單地介紹後,高旭問道:“炫兒,你是主演嗎?你是主演的話,我肯定來拍,絕無二話!”
董炫笑著搖頭道:“不是,我是場記!”
“場記?”高旭一個趔趄,差點沒摔倒,手指著蘇烈咆哮道,“你還有沒有人性?讓這麽漂亮一個姑娘來做場記,還有天理嗎,還有王法嗎?”
場記是是攝製組裏最辛苦,最繁忙,最累的工作,讓董炫這樣的大美女做場記確實有點暴殄天物。
不過蘇烈也是沒辦法,上次拍攝《逃》是在國慶期間,很多同學都回家了,留下的人不多。做場記必須要細心,像汪洛丹那種大大咧咧的肯定不行,像黃盛伊那種生怕自己曬黑躲在陰涼處的也不行,合適的人選女生隻有董炫,男生隻有唐寧,蘇烈隻能讓他們兩個做場記。這回倒是是能找到其他人,不過已經習慣了,就沒想過要換。此刻,他一拍自己的腦門道:“哎呀,是我的錯,你不說我都忘記了。師姐,你就別做場記了!”
董炫笑道:“我覺得挺好的,場記能夠參與電影拍攝的整個過程,特別有意思。你們太誇張了,不用換,我繼續做場記。”
高旭見董炫都這麽說,也不好在說:“不是要我幫忙嗎?本子給我看看!”
蘇烈趕緊把劇本取出來,遞給高旭:“這是劇本,你先看看。”
劇本對白不多,高旭很快看完了,有些感慨地道:“高中生活,真懷念啊,可惜已經回不去了!這故事寫得不錯,很適合炫兒,怎麽不讓她當主角?”
蘇烈解釋道:“董炫師姐當然是重點人選之一,不過現在還不敢下結論。雖然拍的隻是一部短片,但我還是希望嚴格按照流程來,等預算確定之後,公開試鏡,選擇最合適的人選。我們現在沒有攝影師,因此希望你能夠加入!”
董炫伸手在高旭的胳膊上拉了一下,微笑道:“是啊,幫幫忙吧!”
高旭一震,像做保證似的道:“沒問題,看在璿兒的麵子上我幫你拍,說說你對攝影方麵的要求!”
蘇烈當即闡述起自己對電影畫麵的構想來:“電影重在表現青春,畫麵要通透,要有光感,影調一定要幹淨。電影分為兩個部分,回憶和現實,這兩部分在空間和用光上要有所區別。在回憶部分要有大片的陽光,色調明麗、鮮豔,整個畫麵也更為開闊,不管是教室中還是家裏中都要加柔光的效果,使得畫麵更加溫暖,也使得身處其中的人物有著一種輪廓不清的朦朧感,通過這樣的色彩和光影效果來表現男女生之間朦朧的情感之美。而現實部分一開始色調要稍微暗於回憶部分的色調,直到電影的最後,女主角到樓下拿到快遞,看到那朵枯萎的花時,男主角對女主角的心意水落石出,現實中的色彩才與回憶中的色彩達到統一,明媚的陽光取代暖黃的燈光,這陽光是少女時期朦朧感情的釋放,簡單的說,《花》的影調風格接近《情書》。”
聽完這一段闡述,高旭對蘇烈所要的效果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時他也知道蘇烈腦子裏對整部電影有非常明確的構想,不像有些導演等到電影要開機了,對電影的的構想還隻是文字性的:“《情書》的畫麵風格倒不難,不過對燈光和攝影的要求都比較高,機器不能太差,否則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蘇烈好歹也在片場摸爬滾打了十年,不可能連這點常識都沒有:“攝影機你放心,我們準備用35毫米膠片來拍,具體哪款機器大家討論過後再確定。”
高旭一聽35毫米膠片就放心了,要是拿台dv,打死也拍不出《情書》的效果來:“行,不知道燈光師是誰?最好找一個腦子活一點,懂得跟我們攝影配合的人,燈光不好畫麵效果就出不來!”
蘇烈不要說腦子靈活的,就是腦子有問題的燈光師都沒有:“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燈光師,你是攝影師,應該有這方麵的資源吧?”
高旭也希望跟熟悉的燈光師合作,而他也確實有這方麵的人選:“燈光班的龐協是個不錯的人選,我跟他合作過,如果你沒有人選,那我叫他一起來。”
蘇烈一聽這話就放心了:“太好了,晚上把他叫出來,大家吃個飯,認識一下!”
(場記的作用這裏就不說,以後再說。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