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願清單》因為那些個老頭子們的任性而屢屢上頭條,但是老美這邊,奇葩的新聞真的是層出不窮。


    這不,最近又有一個比較戲劇性的新聞,轟動了全美。


    就連李易看完新聞也是覺得真的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這還是個連續性新聞,最初引爆媒體輿論的是亞特蘭大富爾頓縣的法院內發生槍擊事件,當時正在主持審判聽證工作的法官和另外一名法院工作人員被強行闖入法庭的犯罪嫌疑人當場開槍打死,還有一人頭部受重傷,另外有一人因搶救無效在醫院內喪生。


    而關鍵的地方在於,這個殺人凶手,竟然是個越獄的服刑犯人。


    在槍殺法官之後,凶手直接吞槍自殺。


    當然具體的過程如何,目前還沒有比較詳細的報道。


    這個新聞在這之前,雖然轟動,但是卻也並沒有到轟動全美的地步。


    可是後續的故事,讓這個事件徹底引爆了輿論。


    因為該犯人是被這位法官“判罰”入罪的,而關鍵在於,這個犯人所犯的是謀殺罪。


    雖然對方一直都在宣稱自己是無辜的,可是所有的證據卻都指向了他,最終他被重判了四十年。


    不得不說老美的媒體是真的神通廣大,在那位法官被槍擊身亡之後,有牛逼的媒體記者,深入調查,結果居然查出了個巨大的大瓜來。


    在不久前有人前往警局自首,自稱是當年殺了一個女人,而那個女人,就是導致這位槍擊法官的凶手被判入獄的受害者。


    簡單地說,這就是一個冤假錯案。


    可是結果呢?


    這個自首的真正的凶手,卻在自首之後不久就意外身亡,這個事情,居然不了了之。


    連該有的程序都沒有被啟動。


    當然,人死如燈滅,反正凶手都死了,那麽這個事情大家就都當沒發生,反正在服刑的那位也不知道這個事情。


    可是他們低估了那個自首的嫌疑人,對方居然還給在服刑的那位寄去了信件,告知了他這件事。


    然後就有了之後的事情。


    在老美這邊,一旦一個法官有了汙點,那麽可就不是一點半點的事情了,絕對是大事情,因為這會讓法官之前所判罰過的案件,都有可能被質疑。


    可以說這絕對是司法的巨大的汙點事件了,雖然該法官被槍擊身亡,死無對證,但是正因為如此,所以才讓輿論更加喧囂。


    甚至當地還有不少民眾遊行示威抗議。


    當然,對於李易他們而言,頂多就是看個熱鬧。


    “你說他為什麽去槍殺法官?我看了,好像當初真正決定他有沒有罪的是陪審團吧?”徐楠楠有些不理解。


    李易笑著道:“我想大概是因為,他可能對於當年的判罰雖然有怨,但是畢竟,人家也是根據現成的證據判斷的,並沒有什麽利害關係,可是明明有人自首了,可是自首的人卻死的不明不白,而且關鍵是,他甚至如果沒有那個真正的凶手的信,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個事情。


    而能做出這種影響的,想來不可能是當年的那些陪審團吧?那麽隻有位高權重的法官了。”


    然後,讓李易預料之外,但是卻又不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迪恩影業這邊,居然詢問李易有沒有興趣改編這次的“新聞事件”!


    就特麽的有些離譜。


    不過,這很好萊塢,這很老美!


    像電影裏麵經常出現的,當案件發生的時候,媒體比警方或者執法部門的人先到場的事情,在這裏現實當中可謂是比比皆是。


    他們連死人都能拿出來炒作宣傳,更不用說這次的案件這麽轟動,事實上,怕是不止迪恩影業,其他的好萊塢電影公司,估計也會有這類的想法。


    “你怎麽想的?”徐楠楠在這邊呆久了,對此倒是見怪不怪的了。


    “難怪好萊塢這邊現實改編題材的影片經常出佳作,嘖嘖,真的比不了,比不了啊!”李易卻是不無嘲諷地道。


    可不是嗎?


    老美這邊,什麽個人傳記電影啊,真實事件改編啊,等等,等等,可以說佳片真的不少,從某種方麵來說,也算是真正的詮釋了什麽叫做藝術源於生活,往往現實比電影還特麽離譜,還特麽奇葩。


    當然,老美的曆史就那麽一丁點,想拍也沒啥可拍的,好在他們真的喜歡作死,自由過火的事情比比皆是。


    所以這真的不算什麽。


    當然李易也就是吐槽一下。


    “沒什麽興趣!”李易真的對這個事情興趣缺缺。


    這個事件能轟動全美,當然故事性的確十足,可是實際上,這類的故事,在老美這邊,真的不算什麽史無前例。


    像這個故事怎麽改編?


    開篇法庭槍擊案,然後陰謀論,好萊塢的老套路了。


    說實話,作為商業電影,因為有新聞輿論加持,所以的確足夠有噱頭,但是也頂多就是一部爆米花式的商業大片而已,畢竟,真實事件又如何?


    真實事件改編,真正的精髓是在於改編,而不是在於真實事件!


    不過,這個事情倒是讓李易記憶起來一部電影。


    越獄可以說的確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題材。


    而李易記憶起來的這部電影,可以說在記憶當中的另外一個世界,那絕對堪稱是“無冕之王”!


    那部電影倒是和這個案件有那麽一點點相似的地方,當然,也僅僅隻是一點相似。


    不過,那部電影,的確很厲害,在記憶當中,可以說是公認的影史數一數二的牛片。


    甚至多年以後,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好萊塢的電影評論平台,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而有趣的是,這部電影,也是一部改編作品,隻不過是改編自小說。


    更有意思的是,這部“無冕之王”之所以是無冕之王,是因為,這部電影在當年,在獎項上,可以說是極其悲情的一部影片,或許也正因為如此,才讓這部電影的獲得了更多的同情分。


    越獄無疑是電影的一個非常好的題材,為什麽這麽說?


    因為越獄中包含著衝突和矛盾,想想看,獄警和囚徒之間的衝突,囚徒之間微妙的矛盾,而衝突和矛盾往往又是一部電影之所以成為好電影的重要元素。


    而李易記憶起來的這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可以說又是越獄題材之中的當之無愧的第一。


    當然,這部電影的成就不僅僅於此,可是偏偏這部電影,在記憶當中,票房卻並沒有什麽太亮眼的表現。


    有人說,這部電影不適合大銀幕放映,而適合獨自在家觀看。


    的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經典就是經典,不管有再多的人說,人們把這部電影捧得太高了,但是至少那也是多數人捧起來的。


    事實上,任何一部電影,隻要排在前列,那麽就必定會有人覺得,電影沒那麽好。


    可是多年過去了,依然屹立不倒,依然還在那個位置,本身就足夠說明問題了。


    數據有時候會騙人,但是時間卻真的不會騙人。


    李易在腦海裏仔細地觀看了好幾遍這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卻依然能深深打動觀眾,並且曆經十幾年而魅力不減。它靠什麽吸引人們?


    有人說是因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韌”。確實,用一把小榔頭,近20年的時間,在人身控製極為嚴格的法西斯式監獄,挖出了一條逃生的小隧道(或許叫敲鑿出了一條小隧道更合適,那個榔頭實在太小了)。這難道不是體現了人的韌勁嗎?


    其實這部電影的確在大銀幕上,觀影效果不會那麽好,因為,影片色調大部分時間陰暗、冷峻、壓抑,隻有在影片片尾卻開始越來越明快鮮豔,最後更是碧海、藍天,沙灘上兩位相處19年的老友重逢,畫麵上的鮮豔明快的顏色仿佛都要從銀幕上噴射而出。


    可是正因為如此,才讓這樣的電影,真的不太適合在大銀幕上放映。


    因為沒有人喜歡看這樣壓抑的電影。


    或許你會說結局很鮮豔,可是人們觀影在乎的更多的卻是過程啊!


    記憶裏那個世界的《華盛頓郵報》的一條影評讓李易很是認同。


    ““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誌經典......”


    《肖申克的救贖》帶來的是恒久不變的真摯友情、百折不撓的靈魂鑄煉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在監獄裏,當生命的過程隻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高漲的熱情都隻能無可奈何地向失望舉起雙手,宿命地接受命運的安排。隻有內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謬。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劇中的男主角冷靜的心態、不屈的鬥誌、足智多謀的設計、鍥而不舍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動。這部電影最能打動人心之處,便是自始至終都能給予人們希望。”


    當然,《肖申克的救贖》肯定也不是什麽完美的影片,其實電影也同樣的存在一些bug之類的。


    不過,李易卻不由地從這部電影聯想想起武俠小說裏那些隱匿深山,修煉內功的人。


    不論是否原來是高手,隻有心智堅毅,德武兼備,才能最終練成最好的武功。


    如同這部電影裏麵,肖申克牆外的日子裏,安迪是個正直的商界精英卻感情木訥,麵對愛人的背叛他憤怒也彷徨。高牆之內,他經曆過折磨和絕望,卻始終不曾放棄內心的希望,堅強而內斂。行動而不張揚,步步為營最終拯救了自己。肖申克困住他的人,卻也讓他完成了自我教育和修煉。重壓之下,絕地反彈。他的強大救贖之路讓人屏息以待,祝禱成功。同時也會讓人忘了影片那些邏輯缺失與強拉的巧合。


    那麽問題來了,這樣的電影,放在現在的話,放在這個世界的話,會不會有所不同?


    李易也無法保證,因為他不打算做太多的修改,本身原版就已經足夠好了,他不認為自己修改之後能超越,這樣的電影其實也完全不需要超越,隻需要複刻。


    那麽算不算是這次的新聞事件的改編?


    李易搖了搖頭,畢竟,《肖申克的救贖》更多的戲是在監獄,而不是在監獄之外。


    而可以想象,這個新聞事件一旦被改編成電影,那麽聚焦的方向肯定是在監獄之外,連輿論報道,也沒有提太多的越獄的細節。


    當然也有可能後續會提到,可是肯定不可能和《肖申克的救贖》那般,用二十年的時間去挖一個通往外界的通道。


    這個事情會被改編,人們看重的更多的是輿論帶來的宣傳度,以及外麵的那些事情。


    首先法庭槍擊事件,肯定會被保留。


    而《肖申克的救贖》其實完全不同,法庭槍擊事件,本身是一種複仇,一種泄憤,這樣的行為固然轟動一時,也的確很符合電影的那種懸念性,可是卻並不是《肖申克的救贖》的主基調。


    《肖申克的救贖》被解讀了很多很多,但是卻更多的是“自由”“希望”等等,而並沒有“一怒拔槍,快意恩仇”的那種以暴製暴的意思。


    其實《肖申克的救贖》也讓李易想起來了記憶裏麵的一部武俠小說裏麵的一個段落。


    《笑傲江湖》裏麵,魔教的那些長老們被困在石洞裏麵,結果他們挖了很久很久,可是最後卻放棄了,而他們不知道是,他們就快成功了。


    《肖申克的救贖》裏麵,安迪為什麽那麽的有魅力?就是因為他一直堅信著:永遠不要放棄希望,即使到最後一刻也不要放棄!


    所以才有了最後的天高任鳥飛的結局。


    李易有些迫不及待地把電影的劇情複刻了出來,當然,細節方麵還需要精修。


    不過,他已經決定要拍了,至於票房?李易還真的不是特別在乎。


    到了他現在的程度,其實票房多寡真的沒那麽重要了。


    而且,和原版生不逢時也有很大的關係,原版的《肖申克的救贖》上映的那一年堪稱影壇神仙打架,群雄爭霸。


    《肖申克的救贖》本就不屬於那種商業性很強的影片,所以這方麵自然而然地很難比的過同年的其他電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催淚係導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小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小黑並收藏催淚係導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