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啟光拿出了一本上麵明顯的有著許多痕跡的老本子。</p>
“這是我這些年斷斷續續回憶起來的一些東西,我怕有一天會記不住了,所以都寫了下來。李導感興趣的話可以一起看一看。”</p>
李易探頭看過去,孟啟光翻開第一頁,上麵是一張老舊的全家福,上麵是一家四口。</p>
“這個是我。”孟啟光伸手指了指照片上最小的那個孩子。</p>
“這個是我哥哥。”孟啟光撫摸著裏麵的比較大的孩子的人像眼眶不由地紅了起來。</p>
“我記得,哥哥從小就什麽都會什麽都行,長得又很靚仔,在學校表現優秀,也很有運動天賦,比賽一直是冠軍。我小時候就比較調皮搗蛋,在學校老師也不喜歡我......</p>
我為了吃上媽媽送人的月餅,在學校賣明信片賺錢,雖然後麵被媽媽誤會了,但是那大概是我吃過的最香的月餅吧?</p>
那個時候真的很幸福,很幸福。</p>
後來哥哥不能跑了,因為他被確診為血癌,醫生說他不可以再跑了,要多休息。</p>
隻是休息也不能讓哥哥好起來,他還是走了。</p>
哥哥走後,我特別特別想念他,我記得奶奶說過,隻要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丟到海裏,把苦海填滿,就能與逝去的親人相見。所以我把自己偷來的“寶貝”都丟到海裏,可卻依然沒有能夠再見到哥哥......”</p>
孟啟光翻開一頁,上麵隻是寫著一些支離破碎的小段落。</p>
孟啟光不厭其煩地講述著他曾經的故事。</p>
李易和慕晴,陳翰聽著聽著都忍不住紅了眼眶。</p>
而李易的腦海裏也浮現了一部電影,《歲月神偷》,雖然和孟啟光講述的故事有一些地方不同,但是巧的是,同樣的也有很大的相似之處。</p>
“我現在是不成了,隻是一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這些東西能被搬上大銀幕,不知道李導對我這個老家夥的這些過去的故事有沒有興趣?”孟啟光看著李易問道。</p>
“有,當然有,在幻變的生命裏,歲月,原來才是最大的小偷。就叫《歲月神偷》如何?”李易說道。</p>
“歲月神偷?歲月神偷!”孟啟光頓時怔住了。</p>
“是啊,我偷了能偷的一切給哥哥,可是哥哥卻被偷走了生命......”驀然,孟啟光就淚流滿麵。</p>
從港島光影百年盛典離開之後,李易翻來覆去地看著孟啟光的記憶的本子。</p>
和腦海之中的電影《歲月神偷》兩相印證,對比,竟然無比的契合。</p>
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吧。</p>
當然,《歲月神偷》和孟啟光的故事經曆,都發生在比較久遠的年代,其中的很多東西,李易也並不熟悉。</p>
因為故事發生的年代是六十年代,那個時候別說是李易了,就是他老爸那個時候也都還沒出生。</p>
“還在看“歲月神偷”?”慕晴洗完澡裹著浴巾出來,坐到李易邊上,見李易還在看那個本子,不由地笑著道。</p>
“嗯,不過,年代有點久了,裏麵的很多東西,我都不太明白,比如拔萃男書院,比如月餅會等等。”李易說道。</p>
“時代的確有些久遠,要不我們明天去找一找看這些地方還在不在?去問一些老人看看?”慕晴說道。</p>
李易點了點頭。</p>
不過,下一刻,李易就悄悄地把本子合上了。</p>
主要是此時此刻的慕導,怎麽說呢?</p>
她身上有著這個年紀的女人獨有的成熟知性的氣質,在家裏卸下防備的時候,她的身上流露出來的那種性感的風情,每每都能讓李易沉醉不已。</p>
她可以說是一顆熟透了的水蜜桃,之水充裕,飽滿圓潤。</p>
“看夠了嗎?”慕導輕聲地嬌嗔道。</p>
隻是那嬌俏可人的模樣,讓李易哪裏還能忍得住?</p>
......</p>
許久之後,屋內安靜了下來,夜色如水,窗外燈火闌珊,一片靜謐。</p>
李易看了一眼已經累的沉沉睡去的妻子,他反而睡不著了,輕輕地從她嫩白的脖頸下,抽出手來,下了床,走出臥室,來到陽台上,點了一根煙。</p>
</p>
看著夜幕下的維多利亞港,這座港城的確有著其獨有的魅力。</p>
李易抽完一根煙,不由地走進去把孟啟光的那個筆記本拿了出來,坐在陽台上,翻開來,繼續看了起來。</p>
有些東西,是有著其獨有的魅力的。</p>
比如慕晴,李易和她認識這麽久了,兩人早就對彼此無比的熟悉了,可是每每李易卻依然能夠從她身上發現一些新的吸引他的地方。</p>
比如這個本子,裏麵雖然記錄的東西,都是零零碎碎的,李易都能想到,那應該是孟啟光驀然想起的某些片段,然後隨手記錄下來的。</p>
可是他卻能從那字裏行間閱讀著對方的童年的記憶。</p>
裏麵的很多東西,對於李易來說都充滿了新鮮感,富有著那個時代獨有的特色。</p>
這大概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所缺乏的東西吧。</p>
翌日,李易和慕晴一起出發,拿著筆記本,按照上麵的孟啟光的回憶,去到裏麵記錄的那些地方。</p>
很多地方早就已經變了,不過,李易和慕晴卻總能找到一些“老人家”,和對方聊一聊曾經的故事。</p>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故事,不同的或者是平凡,或者是精彩,或者是跌宕起伏的往事。</p>
比如說孟啟光提到的月餅會的事情。</p>
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中秋很多人甚至都不吃月餅了,畢竟,我們這個時代物資豐富,月餅更多的隻是一個象征,可是月餅在當時,特別是對於底層民眾來講完全是一件奢侈品,而且很難買到,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很難想象的事情。</p>
而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時候,每年的中秋節前一段時間,都是許多家庭一起分期集資預定,才有可能買到。像《歲月神偷》裏麵的羅家四口本來打算一人半塊月餅,而羅進二偷吃的半盒雙黃蓮蓉月餅,可能是幾個家庭的中秋月餅份。</p>
所以,這種充滿時代感,又充滿地域特色的電影,可能會讓很多如今的年輕觀眾,一知半解,甚至連李易自己,如果不去認真地了解,也都會一臉茫然。</p>
要拍這樣一部電影,對於李易來說,其實還挺不容易的。</p>
不是說道具,布景這些,不容易,而是情感上的認知,以及對那個時代的了解方麵。</p>
“這是我這些年斷斷續續回憶起來的一些東西,我怕有一天會記不住了,所以都寫了下來。李導感興趣的話可以一起看一看。”</p>
李易探頭看過去,孟啟光翻開第一頁,上麵是一張老舊的全家福,上麵是一家四口。</p>
“這個是我。”孟啟光伸手指了指照片上最小的那個孩子。</p>
“這個是我哥哥。”孟啟光撫摸著裏麵的比較大的孩子的人像眼眶不由地紅了起來。</p>
“我記得,哥哥從小就什麽都會什麽都行,長得又很靚仔,在學校表現優秀,也很有運動天賦,比賽一直是冠軍。我小時候就比較調皮搗蛋,在學校老師也不喜歡我......</p>
我為了吃上媽媽送人的月餅,在學校賣明信片賺錢,雖然後麵被媽媽誤會了,但是那大概是我吃過的最香的月餅吧?</p>
那個時候真的很幸福,很幸福。</p>
後來哥哥不能跑了,因為他被確診為血癌,醫生說他不可以再跑了,要多休息。</p>
隻是休息也不能讓哥哥好起來,他還是走了。</p>
哥哥走後,我特別特別想念他,我記得奶奶說過,隻要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丟到海裏,把苦海填滿,就能與逝去的親人相見。所以我把自己偷來的“寶貝”都丟到海裏,可卻依然沒有能夠再見到哥哥......”</p>
孟啟光翻開一頁,上麵隻是寫著一些支離破碎的小段落。</p>
孟啟光不厭其煩地講述著他曾經的故事。</p>
李易和慕晴,陳翰聽著聽著都忍不住紅了眼眶。</p>
而李易的腦海裏也浮現了一部電影,《歲月神偷》,雖然和孟啟光講述的故事有一些地方不同,但是巧的是,同樣的也有很大的相似之處。</p>
“我現在是不成了,隻是一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這些東西能被搬上大銀幕,不知道李導對我這個老家夥的這些過去的故事有沒有興趣?”孟啟光看著李易問道。</p>
“有,當然有,在幻變的生命裏,歲月,原來才是最大的小偷。就叫《歲月神偷》如何?”李易說道。</p>
“歲月神偷?歲月神偷!”孟啟光頓時怔住了。</p>
“是啊,我偷了能偷的一切給哥哥,可是哥哥卻被偷走了生命......”驀然,孟啟光就淚流滿麵。</p>
從港島光影百年盛典離開之後,李易翻來覆去地看著孟啟光的記憶的本子。</p>
和腦海之中的電影《歲月神偷》兩相印證,對比,竟然無比的契合。</p>
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吧。</p>
當然,《歲月神偷》和孟啟光的故事經曆,都發生在比較久遠的年代,其中的很多東西,李易也並不熟悉。</p>
因為故事發生的年代是六十年代,那個時候別說是李易了,就是他老爸那個時候也都還沒出生。</p>
“還在看“歲月神偷”?”慕晴洗完澡裹著浴巾出來,坐到李易邊上,見李易還在看那個本子,不由地笑著道。</p>
“嗯,不過,年代有點久了,裏麵的很多東西,我都不太明白,比如拔萃男書院,比如月餅會等等。”李易說道。</p>
“時代的確有些久遠,要不我們明天去找一找看這些地方還在不在?去問一些老人看看?”慕晴說道。</p>
李易點了點頭。</p>
不過,下一刻,李易就悄悄地把本子合上了。</p>
主要是此時此刻的慕導,怎麽說呢?</p>
她身上有著這個年紀的女人獨有的成熟知性的氣質,在家裏卸下防備的時候,她的身上流露出來的那種性感的風情,每每都能讓李易沉醉不已。</p>
她可以說是一顆熟透了的水蜜桃,之水充裕,飽滿圓潤。</p>
“看夠了嗎?”慕導輕聲地嬌嗔道。</p>
隻是那嬌俏可人的模樣,讓李易哪裏還能忍得住?</p>
......</p>
許久之後,屋內安靜了下來,夜色如水,窗外燈火闌珊,一片靜謐。</p>
李易看了一眼已經累的沉沉睡去的妻子,他反而睡不著了,輕輕地從她嫩白的脖頸下,抽出手來,下了床,走出臥室,來到陽台上,點了一根煙。</p>
</p>
看著夜幕下的維多利亞港,這座港城的確有著其獨有的魅力。</p>
李易抽完一根煙,不由地走進去把孟啟光的那個筆記本拿了出來,坐在陽台上,翻開來,繼續看了起來。</p>
有些東西,是有著其獨有的魅力的。</p>
比如慕晴,李易和她認識這麽久了,兩人早就對彼此無比的熟悉了,可是每每李易卻依然能夠從她身上發現一些新的吸引他的地方。</p>
比如這個本子,裏麵雖然記錄的東西,都是零零碎碎的,李易都能想到,那應該是孟啟光驀然想起的某些片段,然後隨手記錄下來的。</p>
可是他卻能從那字裏行間閱讀著對方的童年的記憶。</p>
裏麵的很多東西,對於李易來說都充滿了新鮮感,富有著那個時代獨有的特色。</p>
這大概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所缺乏的東西吧。</p>
翌日,李易和慕晴一起出發,拿著筆記本,按照上麵的孟啟光的回憶,去到裏麵記錄的那些地方。</p>
很多地方早就已經變了,不過,李易和慕晴卻總能找到一些“老人家”,和對方聊一聊曾經的故事。</p>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故事,不同的或者是平凡,或者是精彩,或者是跌宕起伏的往事。</p>
比如說孟啟光提到的月餅會的事情。</p>
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中秋很多人甚至都不吃月餅了,畢竟,我們這個時代物資豐富,月餅更多的隻是一個象征,可是月餅在當時,特別是對於底層民眾來講完全是一件奢侈品,而且很難買到,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很難想象的事情。</p>
而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時候,每年的中秋節前一段時間,都是許多家庭一起分期集資預定,才有可能買到。像《歲月神偷》裏麵的羅家四口本來打算一人半塊月餅,而羅進二偷吃的半盒雙黃蓮蓉月餅,可能是幾個家庭的中秋月餅份。</p>
所以,這種充滿時代感,又充滿地域特色的電影,可能會讓很多如今的年輕觀眾,一知半解,甚至連李易自己,如果不去認真地了解,也都會一臉茫然。</p>
要拍這樣一部電影,對於李易來說,其實還挺不容易的。</p>
不是說道具,布景這些,不容易,而是情感上的認知,以及對那個時代的了解方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