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上魚頭食府”是此次考察的第一家店。
考察團的人到了之後,在組織人員的引導下,有序的進入店麵和廚房。
老譚感覺店麵裝修不錯,照了幾張相片,然後便進了廚房。
再寬敞的廚房此時也是擁擠的,不說是人擠人也差不多。領著參觀的人員一直喊“後進來的從右邊走,參觀完的從左邊出,別擠,慢慢來,有的是時間,咱們中午在這裏吃飯。”
川菜廚房和東北菜廚房在味道上就不一樣,川菜廚房是麻辣帶香,東北菜廚房是鹹鮮帶香。平分秋色,各有特點。
人家廚房最大特點是所有男員工都不戴廚師帽,和老譚一樣一水的光頭,這叫參觀的人感覺新鮮心生好奇,紛紛問為啥都剃光頭。
“涼快,不掉頭發,師傅們都光頭,我們也就光頭。”一個砧板小弟笑嗬嗬的說。
“是規定嗎?”有人問。
“不是,可以不剃的,不剃就戴帽子,帽子一出汗就濕了,箍的難受。”砧板說。
聽了砧板的解釋,黃宇航對老譚說:“回去我也叫我家廚房的把頭剃了,省的菜裏總出頭發。”
“你可別剃,人家這裏暖和剃行,不凍腦袋。咱們東北多冷,光腦袋能把耳朵凍掉了。再說現在小孩兒都護頭發,有幾個願意剃的?”老譚看著黃宇航的滿頭黑發問:“叫你剃你願意呀?”
黃宇航摸了下頭發,說:“是呀------但人家都剃了,我看挺好的。”
“看人家,人家那是規矩,多少年的傳統,不信你問問灶台上的師傅。”老譚說。
黃宇航好奇,上去問了一個三十多歲的師傅,師傅說他們五年前剃的光頭,從廚師長開始的。廚房百分之八十是廚師長的徒子徒孫,都聽話,全剃了。
黃宇航問有沒有不願意剃的?師傅說也有,但大夥兒都光頭,誰也不笑話誰,也就隨了大溜兒。並且說現在整個成都都知道他家,光頭是他們的標誌。
誰能想到光頭能成為一個飯店的文化。
什麽是文化?
當一種行為長期存在,並且形成習慣,人們自然而然的遵守,久而久之就成了文化。
比如說有的飯店早會上要求員工讀《弟子規》。最開始隻是一個規定,有的員工願意讀,有的員工就不願意讀。可是堅持下去,兩年以後,老員工是自動讀,新員工雖然不知道為啥讀,但是看老員工讀也跟著讀,於是形成習慣,進而成為文化。
拿關東人家的廚房來說,現在就有一種習慣——掉在地上的菜葉也好,蒜瓣也罷,隻要是在地上,誰看見了都馬上撿起來,不帶耽擱的。
為啥?規矩是這麽定的:在視線範圍內,發現掉在地上的青菜沒及時撿起,所有人都要扣二分,默哀三分鍾。
扣二分倒無所謂,但誰也不願意傻嗬嗬的給一個菜葉或者一個蒜瓣默哀三分鍾。於是隻要發現地上有菜葉都立馬撿起來,自己來不及的話會喊離得近的人撿起來。
有時新來的員工不知道咋回事,認為不就是掉個菜葉嗎,沒必要大驚小怪的。老員工會馬上吼著撿起來,新員工問為啥,老員工也不解釋,說叫你撿起來就撿起來,問那些幹啥。
於是養成習慣,隻要菜葉掉地上,誰看見都主動貓腰撿起來,不問原因。即使撿起來一看不能用了,可以扔垃圾桶,就是不能在地麵上。
<a id="wzsy" href="http://www.slkslk.com">slkslk.com</a>
抱著和黃宇航一樣想法的人很多,都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機給這些光頭員工拍照,好拿回去給自己家員工看,叫自己家員工也剃光頭。
這些都是想法,能實現的希望微乎其微。老譚光頭這些年了,跟著他幹的小弟也不少,沒一個剃光頭。
老譚領著黃宇航慢慢轉悠,來到煲仔檔口。
一排煲仔爐上燉著十五個砂鍋魚頭。
魚頭是食府的招牌菜,以魚肉鮮美湯汁奶白濃鬱聞名,完全脫離麻辣口味,以煲燉功夫見長。這也是店家的精明之處——全都是麻辣口味的菜,突然出現一道鹹鮮口的,顧客肯定喜歡,何況還做到了極致。
砂鍋魚頭的做法和老譚在餃子館研發的鐵鍋魚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反其道而行之。老譚是在東北人鹹鮮口的基礎上加入了川湘菜元素,他家是拋棄了川菜的麻辣口味,采用北菜的烹飪技法,可見創作這道菜的人思維不一般。
老譚和負責砂鍋的師傅嘮了一會兒,說起來還是老鄉。東北黑龍江人,以前在哈爾濱的張氏魚莊主做砂鍋魚頭了,被這裏的老板挖過來的。
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雖不落淚,但也親近。砂鍋師傅說他家的魚頭一共三種做法,現在看到的是最被客人認可的一種——骨仔豆腐煲魚頭。還有“臘味泉水魚頭”和“生焗蒜仔紅湯魚頭”,賣的都不錯。
三種魚頭產品加在一起每天銷售一百份以上,近一萬塊錢。
參觀廚房的人大部分都出去了,老譚和黃宇航轉悠到了廚房後門。
推門出來,是一個空院,用彩鋼瓦搭著棚子,棚子裏是四組大魚缸。裏麵養著花鰱、鯉魚、草魚、鯽魚。以花鰱居多,一百多條。
魚缸前麵的空地上擺著一排小板凳,估計是給廚房員工休息用的。養魚的是兩個老漢,一個在掃地上的積水,一個在收拾魚頭。
兩個老漢發現有人進來,看老譚和黃宇航脖子上掛著胸牌,知道是來參觀考察的,都露出笑容,禮貌的點頭。
老譚笑著衝兩個老漢點頭,走上前問:“咱家就你們倆殺魚嗎?”
“三個,今天有一個休息。”掃地老漢笑嗬嗬的說。
“一個月多少錢?”老譚問。
“一千八。”
“哦,不算多呀,夠花嗎?”
“夠,我家老板給我們上保險,醫保、養老保險都有。”老漢一臉笑容,看得出這笑容是發自內心的。
“還給上保險呢?”黃宇航不相信的問。
“嗯,在這隻要幹滿一年,都給上保險。”老漢說。
“您老在這幹多長時間了?”黃宇航問。
老漢把手伸出,然後握成拳頭驕傲地說:“十年,十年了,小飯店的時候就在這幹。”
老譚倒不驚奇於飯店給老漢上保險這事,他感觸的是兩個老漢的工作態度和洋溢在臉上的那種發自內心的笑容。從笑容中可以看出老漢在這裏工作的挺開心,並且安逸。
一個飯店能做到這一步不容易,現在有多少飯店員工是拿著老板的工資而罵老板的,這幾乎成了正常現象。
說實話,在一家飯店,員工說老板好的沒幾個。
這需要現代餐飲人好好思考。
老譚和黃宇航從後麵回來,往前廳走。
“譚師傅,你家給員工上保險嗎?”黃宇航問。
“沒有,上的是集體意外險。”老譚回道,接著說:“給員工上保險是對的,也是趨勢,給員工一個保障,讓員工沒後顧之憂,能安心工作。”
“我倒是有給員工上保險的想法,和員工一說,員工都說不用,有那錢還不如直接漲工資呢,實惠。”黃宇航說。
“意識沒上去------但上保險絕對是對的。以後十年,誰家有穩定的員工隊伍誰家就贏。放心,以後不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人的競爭。保證會出現店麵裝修完了,因為人招不上來而不能開業的局麵。”老譚說。
考餐一天,結束的時候已經晚上八點多了。
老譚有些累,想洗個澡睡覺。黃宇航、曹濤、胡靜和王廚依然興致勃勃,懆懆著出去轉轉,順便喝點酒。為了不掃大夥的興,老譚也相跟著出來。
在賓館附近找了一家酸菜魚小店,五個人進去喝了些酒。
曹濤和黃宇航有共同語言,相互吸引,從小店出來跑到酒吧玩去了。
王廚約老譚找個按摩店放鬆放鬆,老譚不好此道,準備回賓館,王廚隻好一個人去了。
胡靜和老譚往回走,走到賓館前的小花壇時胡靜說坐一會兒,聊聊天。
深秋的成都還帶著夏天的氣息,夜晚溫熱而涼爽,叫人愜意。街上燈火通明,遠遠望去一片燈紅酒綠。夜裏的行人曼調斯理,讓這個繁華的都市顯得安逸、溫馨。
胡靜的臉紅紅的,眼睛有些淒迷。
她想和老譚說一下自己的事。倆人雖然在一起工作,但沒真正的單獨交談過。
老譚給她的印象是一個非常敬業的人,一天除了工作幾乎沒什麽別的事,頂多是陪客人喝酒。在他身上看不到什麽依裏拐外的,非常正直,叫人尊敬佩服。
當然,她也為自己在老譚第一次到關東人家工作時打的小報告後悔和羞愧,以為老譚這次回來會給自己穿小鞋,跟她過不去,並且為此擔心了好幾天。
後來發現老譚根本沒在意這事,也就放心了,並且狠狠的嘲笑了自己的擔心。尤其是這次出來考察,徐總跟她說是老譚提議帶她出來的,這叫她很感激,老譚在她心裏的形象又高大幾分。
其實老譚在她心中一直是一個大哥的形象,寬厚、豁達、可靠,並且充滿智慧。有時候她想自己要真是有這麽個哥哥多好,老公絕對不敢在外麵找女人,怕的溜溜的。
通過這個想到和王剛的關係,王剛也向她暗示過,如果老譚知道他倆的關係不會輕饒了自己,畢竟周曉梅是老譚的侄女,何況王剛對老譚還有點懼怕。
不是王剛懼怕老譚,飯店所有人對老譚都有一點懼怕。
在正常工作中,胡靜見了老譚都是客客氣氣的,老譚不主動問她她不敢說。
今天,也是出來考察換了環境心情放鬆的原因,加上感激老譚,所以才有勇氣說坐一會兒聊會天。
考察團的人到了之後,在組織人員的引導下,有序的進入店麵和廚房。
老譚感覺店麵裝修不錯,照了幾張相片,然後便進了廚房。
再寬敞的廚房此時也是擁擠的,不說是人擠人也差不多。領著參觀的人員一直喊“後進來的從右邊走,參觀完的從左邊出,別擠,慢慢來,有的是時間,咱們中午在這裏吃飯。”
川菜廚房和東北菜廚房在味道上就不一樣,川菜廚房是麻辣帶香,東北菜廚房是鹹鮮帶香。平分秋色,各有特點。
人家廚房最大特點是所有男員工都不戴廚師帽,和老譚一樣一水的光頭,這叫參觀的人感覺新鮮心生好奇,紛紛問為啥都剃光頭。
“涼快,不掉頭發,師傅們都光頭,我們也就光頭。”一個砧板小弟笑嗬嗬的說。
“是規定嗎?”有人問。
“不是,可以不剃的,不剃就戴帽子,帽子一出汗就濕了,箍的難受。”砧板說。
聽了砧板的解釋,黃宇航對老譚說:“回去我也叫我家廚房的把頭剃了,省的菜裏總出頭發。”
“你可別剃,人家這裏暖和剃行,不凍腦袋。咱們東北多冷,光腦袋能把耳朵凍掉了。再說現在小孩兒都護頭發,有幾個願意剃的?”老譚看著黃宇航的滿頭黑發問:“叫你剃你願意呀?”
黃宇航摸了下頭發,說:“是呀------但人家都剃了,我看挺好的。”
“看人家,人家那是規矩,多少年的傳統,不信你問問灶台上的師傅。”老譚說。
黃宇航好奇,上去問了一個三十多歲的師傅,師傅說他們五年前剃的光頭,從廚師長開始的。廚房百分之八十是廚師長的徒子徒孫,都聽話,全剃了。
黃宇航問有沒有不願意剃的?師傅說也有,但大夥兒都光頭,誰也不笑話誰,也就隨了大溜兒。並且說現在整個成都都知道他家,光頭是他們的標誌。
誰能想到光頭能成為一個飯店的文化。
什麽是文化?
當一種行為長期存在,並且形成習慣,人們自然而然的遵守,久而久之就成了文化。
比如說有的飯店早會上要求員工讀《弟子規》。最開始隻是一個規定,有的員工願意讀,有的員工就不願意讀。可是堅持下去,兩年以後,老員工是自動讀,新員工雖然不知道為啥讀,但是看老員工讀也跟著讀,於是形成習慣,進而成為文化。
拿關東人家的廚房來說,現在就有一種習慣——掉在地上的菜葉也好,蒜瓣也罷,隻要是在地上,誰看見了都馬上撿起來,不帶耽擱的。
為啥?規矩是這麽定的:在視線範圍內,發現掉在地上的青菜沒及時撿起,所有人都要扣二分,默哀三分鍾。
扣二分倒無所謂,但誰也不願意傻嗬嗬的給一個菜葉或者一個蒜瓣默哀三分鍾。於是隻要發現地上有菜葉都立馬撿起來,自己來不及的話會喊離得近的人撿起來。
有時新來的員工不知道咋回事,認為不就是掉個菜葉嗎,沒必要大驚小怪的。老員工會馬上吼著撿起來,新員工問為啥,老員工也不解釋,說叫你撿起來就撿起來,問那些幹啥。
於是養成習慣,隻要菜葉掉地上,誰看見都主動貓腰撿起來,不問原因。即使撿起來一看不能用了,可以扔垃圾桶,就是不能在地麵上。
<a id="wzsy" href="http://www.slkslk.com">slkslk.com</a>
抱著和黃宇航一樣想法的人很多,都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機給這些光頭員工拍照,好拿回去給自己家員工看,叫自己家員工也剃光頭。
這些都是想法,能實現的希望微乎其微。老譚光頭這些年了,跟著他幹的小弟也不少,沒一個剃光頭。
老譚領著黃宇航慢慢轉悠,來到煲仔檔口。
一排煲仔爐上燉著十五個砂鍋魚頭。
魚頭是食府的招牌菜,以魚肉鮮美湯汁奶白濃鬱聞名,完全脫離麻辣口味,以煲燉功夫見長。這也是店家的精明之處——全都是麻辣口味的菜,突然出現一道鹹鮮口的,顧客肯定喜歡,何況還做到了極致。
砂鍋魚頭的做法和老譚在餃子館研發的鐵鍋魚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反其道而行之。老譚是在東北人鹹鮮口的基礎上加入了川湘菜元素,他家是拋棄了川菜的麻辣口味,采用北菜的烹飪技法,可見創作這道菜的人思維不一般。
老譚和負責砂鍋的師傅嘮了一會兒,說起來還是老鄉。東北黑龍江人,以前在哈爾濱的張氏魚莊主做砂鍋魚頭了,被這裏的老板挖過來的。
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雖不落淚,但也親近。砂鍋師傅說他家的魚頭一共三種做法,現在看到的是最被客人認可的一種——骨仔豆腐煲魚頭。還有“臘味泉水魚頭”和“生焗蒜仔紅湯魚頭”,賣的都不錯。
三種魚頭產品加在一起每天銷售一百份以上,近一萬塊錢。
參觀廚房的人大部分都出去了,老譚和黃宇航轉悠到了廚房後門。
推門出來,是一個空院,用彩鋼瓦搭著棚子,棚子裏是四組大魚缸。裏麵養著花鰱、鯉魚、草魚、鯽魚。以花鰱居多,一百多條。
魚缸前麵的空地上擺著一排小板凳,估計是給廚房員工休息用的。養魚的是兩個老漢,一個在掃地上的積水,一個在收拾魚頭。
兩個老漢發現有人進來,看老譚和黃宇航脖子上掛著胸牌,知道是來參觀考察的,都露出笑容,禮貌的點頭。
老譚笑著衝兩個老漢點頭,走上前問:“咱家就你們倆殺魚嗎?”
“三個,今天有一個休息。”掃地老漢笑嗬嗬的說。
“一個月多少錢?”老譚問。
“一千八。”
“哦,不算多呀,夠花嗎?”
“夠,我家老板給我們上保險,醫保、養老保險都有。”老漢一臉笑容,看得出這笑容是發自內心的。
“還給上保險呢?”黃宇航不相信的問。
“嗯,在這隻要幹滿一年,都給上保險。”老漢說。
“您老在這幹多長時間了?”黃宇航問。
老漢把手伸出,然後握成拳頭驕傲地說:“十年,十年了,小飯店的時候就在這幹。”
老譚倒不驚奇於飯店給老漢上保險這事,他感觸的是兩個老漢的工作態度和洋溢在臉上的那種發自內心的笑容。從笑容中可以看出老漢在這裏工作的挺開心,並且安逸。
一個飯店能做到這一步不容易,現在有多少飯店員工是拿著老板的工資而罵老板的,這幾乎成了正常現象。
說實話,在一家飯店,員工說老板好的沒幾個。
這需要現代餐飲人好好思考。
老譚和黃宇航從後麵回來,往前廳走。
“譚師傅,你家給員工上保險嗎?”黃宇航問。
“沒有,上的是集體意外險。”老譚回道,接著說:“給員工上保險是對的,也是趨勢,給員工一個保障,讓員工沒後顧之憂,能安心工作。”
“我倒是有給員工上保險的想法,和員工一說,員工都說不用,有那錢還不如直接漲工資呢,實惠。”黃宇航說。
“意識沒上去------但上保險絕對是對的。以後十年,誰家有穩定的員工隊伍誰家就贏。放心,以後不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人的競爭。保證會出現店麵裝修完了,因為人招不上來而不能開業的局麵。”老譚說。
考餐一天,結束的時候已經晚上八點多了。
老譚有些累,想洗個澡睡覺。黃宇航、曹濤、胡靜和王廚依然興致勃勃,懆懆著出去轉轉,順便喝點酒。為了不掃大夥的興,老譚也相跟著出來。
在賓館附近找了一家酸菜魚小店,五個人進去喝了些酒。
曹濤和黃宇航有共同語言,相互吸引,從小店出來跑到酒吧玩去了。
王廚約老譚找個按摩店放鬆放鬆,老譚不好此道,準備回賓館,王廚隻好一個人去了。
胡靜和老譚往回走,走到賓館前的小花壇時胡靜說坐一會兒,聊聊天。
深秋的成都還帶著夏天的氣息,夜晚溫熱而涼爽,叫人愜意。街上燈火通明,遠遠望去一片燈紅酒綠。夜裏的行人曼調斯理,讓這個繁華的都市顯得安逸、溫馨。
胡靜的臉紅紅的,眼睛有些淒迷。
她想和老譚說一下自己的事。倆人雖然在一起工作,但沒真正的單獨交談過。
老譚給她的印象是一個非常敬業的人,一天除了工作幾乎沒什麽別的事,頂多是陪客人喝酒。在他身上看不到什麽依裏拐外的,非常正直,叫人尊敬佩服。
當然,她也為自己在老譚第一次到關東人家工作時打的小報告後悔和羞愧,以為老譚這次回來會給自己穿小鞋,跟她過不去,並且為此擔心了好幾天。
後來發現老譚根本沒在意這事,也就放心了,並且狠狠的嘲笑了自己的擔心。尤其是這次出來考察,徐總跟她說是老譚提議帶她出來的,這叫她很感激,老譚在她心裏的形象又高大幾分。
其實老譚在她心中一直是一個大哥的形象,寬厚、豁達、可靠,並且充滿智慧。有時候她想自己要真是有這麽個哥哥多好,老公絕對不敢在外麵找女人,怕的溜溜的。
通過這個想到和王剛的關係,王剛也向她暗示過,如果老譚知道他倆的關係不會輕饒了自己,畢竟周曉梅是老譚的侄女,何況王剛對老譚還有點懼怕。
不是王剛懼怕老譚,飯店所有人對老譚都有一點懼怕。
在正常工作中,胡靜見了老譚都是客客氣氣的,老譚不主動問她她不敢說。
今天,也是出來考察換了環境心情放鬆的原因,加上感激老譚,所以才有勇氣說坐一會兒聊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