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華和燕子當天就把黃山路的店麵談了下來。
這時餃子館麵臨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麵——資金有些不足,缺口二十萬。
之前確實賺了錢,但又都投進去了。
這次老店擴大麵積,並且裝了中央廚房,超出了當初的預算。一開始老譚覺著鄉土人情原先廚房設備都能用上,這樣能節省一筆開支。可是裝著裝著發現很多設備都用不上,有的就是用上也是將就,過一年還得更新,於是和兩個老板一商量,全都買了新的。
還有就是第三家店麵出奇順利的談成,這是沒想到的。按老譚的計劃咋說也得一個月以後才能下來,那樣老店就裝完開始營業了,能喘口氣。隻要營業上就好說,天天進錢,二十萬不成問題,也就是一個月的營業額,還有富餘。
<a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 id="wzsy">lingdiankanshu.com</a>
何況有些錢不用一次性給,完全夠用。
可是現在有些短缺。
豔華的意思把家裏的積蓄拿出來先墊上,老譚說不用,這個他來解決。
老譚把所有供貨商召集到辦公室,跟大家說明了現在資金短缺的情況。
“現在資金缺口二十萬,和大家合作快三年了,我們的信譽大家知道,每個月全部按時結賬,沒差過一天,也沒差過一分錢。現在我們有些難處,準備壓大家一個月的原料款,先解決一下目前問題。
欠大家的錢分三個月依次補上,請大家放心,我們店在這裏,跑不了也賴不掉。如果大家不放心,可以在我們這裏先辦一張儲值卡,金額自己定,到哪都是吃飯,我給大家打八折,最大程度優惠。”
所有供貨商對阿巧餃子館的信譽度十分認可,都願意與之合作。
現在能夠到月結賬的飯店不多,大部分都壓款,有的壓好幾個月的,總說生意不好沒錢結賬。還有把飯店偷著轉出去之後找不到人影的,要賬都不知道找誰要去。
阿巧餃子館在擴大裝修,並且還馬上開三部,都對餃子館有信心,這樣的飯店必須成為主道,長期供貨才是正事。於是紛紛答應,都說沒問題。別說壓一個月的,就是壓兩三個月都沒事。
豬肉供貨商老王是最大客戶,首先大方的辦了一張兩萬塊錢的儲值卡,老譚給充值兩萬四。用他的話說就愛吃阿巧餃子,到這請客吃飯有麵子,不丟份。有他帶頭,其他供貨商也都辦了金額不等的儲值卡,當場就有八萬塊錢進賬。
這是一筆額外收入。
有了這個啟發,老譚突發奇想,馬上潤色一下詞語,做了一個廣告張貼在老店門外。上麵的意思是阿巧餃子館即將開業,為答謝新老顧客,店裏拿出五百張麵值一千元的儲值卡,全單八點二折優惠,售完為止。
由於餃子館名聲好,有不少回頭客,有的看到了毫不猶豫的買了一張,有的雖然猶豫,但細想想總來吃飯,正常花錢,一千塊錢也就是六、七頓飯的事,有時要是人多三、四頓就吃一千塊錢。既然現在八百二十塊錢能辦張一千塊錢的卡,咋合計都合適,也就辦了。
這樣一來老店還沒開業,十天時間就辦出去一百一十三張卡,十萬塊錢提前到手了。
缺口的資金到位,啥事沒耽誤。
豔華不禁佩服的對老譚說:“老譚,我是越來越佩服你了,沒有辦不成的事。”
燕子說:“老譚,你是我心中偶像。”
“主要是***教導的好,凡是想一想,辦法總比困難多。”老譚笑道,然後帶著興奮的表情說:“看來以後咱們開店不用自己掏錢了,光預售儲值卡就夠用,這就是品牌效應。”
“品牌加口碑,主要還是得誠信,誠信贏天下嘛。”豔華說。
老譚和燕子點頭。
當裝修公司老板向總聽說老店完工馬上要裝修黃山路三部的時候,高興的合不攏嘴,大方的說裝修款可以墊付,隻要以後能長期合作就行。
當然要長期合作,阿巧餃子館的設計裝修都是他們一手完成的,已經合作了三個店,老譚和豔華他們都很滿意,以後開店肯定還得找他們,他們成了阿巧餃子館的禦用裝修公司。
老店在十月十八號正式開業。
由於擴大了營業麵積,加上提前售出將近二百張儲值卡,當天營業額達到兩萬塊錢,這是誰也沒想到的。
老譚隻是預計會忙,能夠突破一萬五大關。因為營業麵積在那擺著,四百二十平,使勁賣也就那樣。但是當天中午就出現了等位現象,整個下午哩哩啦啦的就沒斷客人,到了晚上高峰期排號等位排到了五十多號,一直忙到十一點才結束。
好在黃山路店開始裝修,老譚在老店這邊提前預備了些人,忙是忙,但不亂,四平八穩的接待了所有客人,出品質量穩定,餃子獲得好評,客人是期待而來滿意而歸。
這期間華清的哥哥忠清從關東人家下來,加入到了餃子館。忠清在關東人家幹了四年,一直是頭鍋位置,技術過硬沒的說,他的加入讓老譚輕鬆不少,廚房這塊省了不少心。
緊接著開始籌備黃山路店。
黃山路店準備在元旦前開業,時間緊任務重,一切都在加緊進行。
好在如今有了中央廚房和辦公地方,還有新員工培訓室,在老譚的指揮下忙而不亂,有條不紊。
黃山路店的廚師長由華清擔任,老店交給忠清負責。忠清這幾年鍛煉的不錯,隱約間有大將風度,老譚有意把他培養成主管廚房的出品總監。
前台這塊缺個經理。
有時候把事做對了,啥都順風順水,餓了會有人請吃飯,困了會有人送枕頭。
周曉梅上班後張麗很快就下來了。
張麗是主動下來的。說實話老譚離開關東人家之後她就沒心思幹了,一方麵是看不慣徐總的趁人病要人命的做法,另一方麵是已經做了四年,有些累了,並且工資也沒怎麽上漲,做的有些鬆勁兒,沒啥奔頭。
她下來後沒打算馬上找工作,先是回老家看看爸爸和弟弟,在家待了一段時間,給自己減減壓。回到省城後又約了幾個好友到海邊玩了兩天,然後四處走了走。
直到老譚知道她下來後邀請她加入阿巧餃子館,她才過來。
張麗的加入讓老譚如虎添翼,把前台做了調整。
李爽和華清同時調入黃山路店,張麗和忠清留守老店,張麗被任命為服務總監,兼職營銷。
兩個老板的工作也清晰幾分,燕子負責外圍和市場開發,就是找店麵談店麵,豔華還是負責後勤和行政。現在三家店了,賬目上得找個專職會計,豔華說她想學學,但不是要幹,主要是懂。老譚讚同她的想法,於是豔華報名參加了會計培訓班,並且找了一名專職會計。
華清媳婦接替了豔華的工作,負責采買和庫房。工作倒是不累,但是得細心,時間也很自由,不耽誤照顧孩子,這叫華清兩口子很是感激。
說話間進了十二月份,黃山路店的裝修已近尾聲。
這天老譚正在老店廚房和忠清研究一道五花肉的蒸製菜品,張麗過來問還要不要餃子工,外麵有一對母女應聘的。
老譚說要,隨後和張麗一起來到前廳。
這對母女一看就是南方人。媽媽四十多歲,很瘦小,短發,臉色稍稍有些營養不良的蠟黃。女兒十七、八歲,發育的挺好,比媽媽高些,很清秀,一雙大眼睛分外吸引人,清澈得如一汪湖水。
看著女兒老譚想用,但是看媽媽有些不想用。太瘦小了,並且還有病態,餃子工也不是個輕快活,他怕這個媽媽幹不了。
“我就是瘦,體格行,啥活都能幹,沒事。”媽媽說。
“那你的身體------”老譚猶豫著問。
“我媽沒病,就是體格小看著像有病似的,真沒病。”女兒說。
聽女兒這麽說老譚動了惻隱之心。因為誰都能看出來這是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女兒為了照顧媽媽,要在一起幹活。如果不用媽媽,她也就不幹了。
於是老譚答應先試用這對母女一個星期,行就留下,不行的話也沒辦法,試用期照常有工資。
母女倆很高興,連說謝謝。
老譚把母女倆領進餃子間,先叫她倆兒看看工作環境,熟悉一下,第二天好來上班。
等母女倆看完餃子間出來,準備回家的時候女兒突然問老譚:“叔叔,你是不是在濱海幹過?”
老譚一愣,點了下頭說:“幹過。”
“你------”女兒有些猶豫,又像是在回憶,囁嚅的問:“你是不是去過一個廣場,給過一個要飯的小孩錢------”
老譚在腦袋裏回想了一下,有這麽回事。他剛到濱海沒多久,在一個休息日去了離寢室不遠的三八廣場,在那碰到一個中年婦女領著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在廣場上的跟人要錢。
中年婦女一臉的疲憊茫然,接近麻木的一隻手牽著孩子,一隻手向人們伸出,嘴裏說著:“好心人,孩子好幾天沒吃飯了,給點吧------”
小女孩蓬頭垢麵,軟綿綿的跟在媽媽身後,睜著一雙清水般的大眼睛,看了叫人不由然的心疼。
老譚是去廣場買吃的,準備回寢室喝酒。
碰到了要飯的母女,看到了小女孩那雙大眼睛。
他有些心酸,把買完吃食後身上剩下的所有錢和手裏的大餅子一起給了這對母女。清晰的記得小女孩從他手裏接過大餅子之後向他行了個禮,然後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
再然後,他回了寢室,把這事就忘了。
一晃十多年了。
他忘了,可那個小女孩沒忘,一直記著一個光頭叔叔,給了媽媽一把錢,還給自己一個大餅子。就是那把錢讓她和媽媽不用在橋洞裏過夜,還買了車票,來到省城尋找親戚。
她永遠都記著那個光頭叔叔。
老譚看著眼前的女孩,說:“給過,在三八廣場。”
“真的是你呀,叔叔——”女孩瞬間眼裏有兩坨熱乎乎的東西流出,雙腿一軟,跪了下去。
這時餃子館麵臨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麵——資金有些不足,缺口二十萬。
之前確實賺了錢,但又都投進去了。
這次老店擴大麵積,並且裝了中央廚房,超出了當初的預算。一開始老譚覺著鄉土人情原先廚房設備都能用上,這樣能節省一筆開支。可是裝著裝著發現很多設備都用不上,有的就是用上也是將就,過一年還得更新,於是和兩個老板一商量,全都買了新的。
還有就是第三家店麵出奇順利的談成,這是沒想到的。按老譚的計劃咋說也得一個月以後才能下來,那樣老店就裝完開始營業了,能喘口氣。隻要營業上就好說,天天進錢,二十萬不成問題,也就是一個月的營業額,還有富餘。
<a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 id="wzsy">lingdiankanshu.com</a>
何況有些錢不用一次性給,完全夠用。
可是現在有些短缺。
豔華的意思把家裏的積蓄拿出來先墊上,老譚說不用,這個他來解決。
老譚把所有供貨商召集到辦公室,跟大家說明了現在資金短缺的情況。
“現在資金缺口二十萬,和大家合作快三年了,我們的信譽大家知道,每個月全部按時結賬,沒差過一天,也沒差過一分錢。現在我們有些難處,準備壓大家一個月的原料款,先解決一下目前問題。
欠大家的錢分三個月依次補上,請大家放心,我們店在這裏,跑不了也賴不掉。如果大家不放心,可以在我們這裏先辦一張儲值卡,金額自己定,到哪都是吃飯,我給大家打八折,最大程度優惠。”
所有供貨商對阿巧餃子館的信譽度十分認可,都願意與之合作。
現在能夠到月結賬的飯店不多,大部分都壓款,有的壓好幾個月的,總說生意不好沒錢結賬。還有把飯店偷著轉出去之後找不到人影的,要賬都不知道找誰要去。
阿巧餃子館在擴大裝修,並且還馬上開三部,都對餃子館有信心,這樣的飯店必須成為主道,長期供貨才是正事。於是紛紛答應,都說沒問題。別說壓一個月的,就是壓兩三個月都沒事。
豬肉供貨商老王是最大客戶,首先大方的辦了一張兩萬塊錢的儲值卡,老譚給充值兩萬四。用他的話說就愛吃阿巧餃子,到這請客吃飯有麵子,不丟份。有他帶頭,其他供貨商也都辦了金額不等的儲值卡,當場就有八萬塊錢進賬。
這是一筆額外收入。
有了這個啟發,老譚突發奇想,馬上潤色一下詞語,做了一個廣告張貼在老店門外。上麵的意思是阿巧餃子館即將開業,為答謝新老顧客,店裏拿出五百張麵值一千元的儲值卡,全單八點二折優惠,售完為止。
由於餃子館名聲好,有不少回頭客,有的看到了毫不猶豫的買了一張,有的雖然猶豫,但細想想總來吃飯,正常花錢,一千塊錢也就是六、七頓飯的事,有時要是人多三、四頓就吃一千塊錢。既然現在八百二十塊錢能辦張一千塊錢的卡,咋合計都合適,也就辦了。
這樣一來老店還沒開業,十天時間就辦出去一百一十三張卡,十萬塊錢提前到手了。
缺口的資金到位,啥事沒耽誤。
豔華不禁佩服的對老譚說:“老譚,我是越來越佩服你了,沒有辦不成的事。”
燕子說:“老譚,你是我心中偶像。”
“主要是***教導的好,凡是想一想,辦法總比困難多。”老譚笑道,然後帶著興奮的表情說:“看來以後咱們開店不用自己掏錢了,光預售儲值卡就夠用,這就是品牌效應。”
“品牌加口碑,主要還是得誠信,誠信贏天下嘛。”豔華說。
老譚和燕子點頭。
當裝修公司老板向總聽說老店完工馬上要裝修黃山路三部的時候,高興的合不攏嘴,大方的說裝修款可以墊付,隻要以後能長期合作就行。
當然要長期合作,阿巧餃子館的設計裝修都是他們一手完成的,已經合作了三個店,老譚和豔華他們都很滿意,以後開店肯定還得找他們,他們成了阿巧餃子館的禦用裝修公司。
老店在十月十八號正式開業。
由於擴大了營業麵積,加上提前售出將近二百張儲值卡,當天營業額達到兩萬塊錢,這是誰也沒想到的。
老譚隻是預計會忙,能夠突破一萬五大關。因為營業麵積在那擺著,四百二十平,使勁賣也就那樣。但是當天中午就出現了等位現象,整個下午哩哩啦啦的就沒斷客人,到了晚上高峰期排號等位排到了五十多號,一直忙到十一點才結束。
好在黃山路店開始裝修,老譚在老店這邊提前預備了些人,忙是忙,但不亂,四平八穩的接待了所有客人,出品質量穩定,餃子獲得好評,客人是期待而來滿意而歸。
這期間華清的哥哥忠清從關東人家下來,加入到了餃子館。忠清在關東人家幹了四年,一直是頭鍋位置,技術過硬沒的說,他的加入讓老譚輕鬆不少,廚房這塊省了不少心。
緊接著開始籌備黃山路店。
黃山路店準備在元旦前開業,時間緊任務重,一切都在加緊進行。
好在如今有了中央廚房和辦公地方,還有新員工培訓室,在老譚的指揮下忙而不亂,有條不紊。
黃山路店的廚師長由華清擔任,老店交給忠清負責。忠清這幾年鍛煉的不錯,隱約間有大將風度,老譚有意把他培養成主管廚房的出品總監。
前台這塊缺個經理。
有時候把事做對了,啥都順風順水,餓了會有人請吃飯,困了會有人送枕頭。
周曉梅上班後張麗很快就下來了。
張麗是主動下來的。說實話老譚離開關東人家之後她就沒心思幹了,一方麵是看不慣徐總的趁人病要人命的做法,另一方麵是已經做了四年,有些累了,並且工資也沒怎麽上漲,做的有些鬆勁兒,沒啥奔頭。
她下來後沒打算馬上找工作,先是回老家看看爸爸和弟弟,在家待了一段時間,給自己減減壓。回到省城後又約了幾個好友到海邊玩了兩天,然後四處走了走。
直到老譚知道她下來後邀請她加入阿巧餃子館,她才過來。
張麗的加入讓老譚如虎添翼,把前台做了調整。
李爽和華清同時調入黃山路店,張麗和忠清留守老店,張麗被任命為服務總監,兼職營銷。
兩個老板的工作也清晰幾分,燕子負責外圍和市場開發,就是找店麵談店麵,豔華還是負責後勤和行政。現在三家店了,賬目上得找個專職會計,豔華說她想學學,但不是要幹,主要是懂。老譚讚同她的想法,於是豔華報名參加了會計培訓班,並且找了一名專職會計。
華清媳婦接替了豔華的工作,負責采買和庫房。工作倒是不累,但是得細心,時間也很自由,不耽誤照顧孩子,這叫華清兩口子很是感激。
說話間進了十二月份,黃山路店的裝修已近尾聲。
這天老譚正在老店廚房和忠清研究一道五花肉的蒸製菜品,張麗過來問還要不要餃子工,外麵有一對母女應聘的。
老譚說要,隨後和張麗一起來到前廳。
這對母女一看就是南方人。媽媽四十多歲,很瘦小,短發,臉色稍稍有些營養不良的蠟黃。女兒十七、八歲,發育的挺好,比媽媽高些,很清秀,一雙大眼睛分外吸引人,清澈得如一汪湖水。
看著女兒老譚想用,但是看媽媽有些不想用。太瘦小了,並且還有病態,餃子工也不是個輕快活,他怕這個媽媽幹不了。
“我就是瘦,體格行,啥活都能幹,沒事。”媽媽說。
“那你的身體------”老譚猶豫著問。
“我媽沒病,就是體格小看著像有病似的,真沒病。”女兒說。
聽女兒這麽說老譚動了惻隱之心。因為誰都能看出來這是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女兒為了照顧媽媽,要在一起幹活。如果不用媽媽,她也就不幹了。
於是老譚答應先試用這對母女一個星期,行就留下,不行的話也沒辦法,試用期照常有工資。
母女倆很高興,連說謝謝。
老譚把母女倆領進餃子間,先叫她倆兒看看工作環境,熟悉一下,第二天好來上班。
等母女倆看完餃子間出來,準備回家的時候女兒突然問老譚:“叔叔,你是不是在濱海幹過?”
老譚一愣,點了下頭說:“幹過。”
“你------”女兒有些猶豫,又像是在回憶,囁嚅的問:“你是不是去過一個廣場,給過一個要飯的小孩錢------”
老譚在腦袋裏回想了一下,有這麽回事。他剛到濱海沒多久,在一個休息日去了離寢室不遠的三八廣場,在那碰到一個中年婦女領著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在廣場上的跟人要錢。
中年婦女一臉的疲憊茫然,接近麻木的一隻手牽著孩子,一隻手向人們伸出,嘴裏說著:“好心人,孩子好幾天沒吃飯了,給點吧------”
小女孩蓬頭垢麵,軟綿綿的跟在媽媽身後,睜著一雙清水般的大眼睛,看了叫人不由然的心疼。
老譚是去廣場買吃的,準備回寢室喝酒。
碰到了要飯的母女,看到了小女孩那雙大眼睛。
他有些心酸,把買完吃食後身上剩下的所有錢和手裏的大餅子一起給了這對母女。清晰的記得小女孩從他手裏接過大餅子之後向他行了個禮,然後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
再然後,他回了寢室,把這事就忘了。
一晃十多年了。
他忘了,可那個小女孩沒忘,一直記著一個光頭叔叔,給了媽媽一把錢,還給自己一個大餅子。就是那把錢讓她和媽媽不用在橋洞裏過夜,還買了車票,來到省城尋找親戚。
她永遠都記著那個光頭叔叔。
老譚看著眼前的女孩,說:“給過,在三八廣場。”
“真的是你呀,叔叔——”女孩瞬間眼裏有兩坨熱乎乎的東西流出,雙腿一軟,跪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