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老譚按著慣例回了一趟老家看望母親,回來後開始進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
現在我們應該稱餃子館為公司了,雖然隻有三家店,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各個職能部門也都建立起來,當然不可能每個部門都有負責人,大部分都是兼職。
采購部兩個人,一個是華清媳婦,另外一個是司機。
華清媳婦負責每天把三個店麵報上來的申購單發給各個供貨商,供貨商第二天早上把原料送到每家店裏。除了這之外她還負責庫房,裏麵有各種調料和米麵糧油,以及前台用的各種物品。
司機負責給店麵配送餃子餡和涼菜的手工製品,以及和華清媳婦一起采購飯店常用的低值易耗品,包括洗滌劑、拖布、抹布、工裝、餐具等等。
財務部隻有一個會計,有時候豔華過去幫忙,也能忙過來。會計主要負責每天的營業報表,采購單審核,給供貨商進行結算,員工的工資發放等。
現在是三家店,一個會計能忙過來,要是再增加店麵就有點忙不過來,需要增加人手。
辦公室招了一個文員,負責行政上的一些事,同時負責招聘,打印文件,做會議記錄等。
人力資源這塊暫時由張麗兼著,前台人員的培訓工作也是她負責。
忠清是老店廚師長,兼著出品總監,出品部暫時就他一個人,統領著兩個廚師長。
市場部燕子負責,上半年沒有在省城做店的計劃。她現在主要工作是考察市場,給下半年的兩家店選位置,同時和張宇溝通,準備做呼市第一家阿巧餃子館。
這樣看也是個公司了,隻不過還沒發展起來而已。
老譚的工作安排是張宇飯店裝修之前帶裝修公司的向總過去,定下裝修方案,然後開始裝修。同時把木蘭和楊誌軍他們安排到省城培訓學習。
集中精力把省城三家店整頓一個月後,時間就到了四月份。安排好公司的事後,老譚、燕子、向總一行三人開始出發呼市。
老譚原打算在呼市找裝修公司的。向總的公司在省城,去呼市有點遠,不方便。但一直和向總合作了,並且很愉快,所以就問了向總一嘴。
向總直接說沒問題,他的工地不單單在省城,外地的也有,哪的活都接,為了賺錢嘛。並且說一旦在呼市打開局麵也是好事,又多了一個地方。
到呼市後老譚和張宇見了麵,什麽事燕子已經都提前和他訂好了,也就沒啥囉嗦事,很順利的進行了交接。
張宇也願意當甩手掌櫃的,就把一切都交給老譚打理。當然在呼市他是老人,各方麵都熟悉,一些外圍事由他負責。
張宇這麽做是明智的,收獲愛情的同時還不耽誤買賣。
他看的是以後,相信阿巧餃子館在呼市一定能打開市場,並且引爆。
這也是一個商人的精明與眼光。
當然,他對燕子是真心的,不是想通過燕子來達到做阿巧餃子館的目的,這方麵的可能沒有,還沒那麽齷齪。
老譚到了之後的第五天飯店停業,把楊誌軍、木蘭,還有他倆選中的員工安排到省城老店去學習,然後開始裝修。
這期間老譚考察了呼市的原材料市場、餐具市場和炊具市場。原材料市場的原料比較單一,餃子館需要的部分原料沒有,需要在省城發貨。
餐具和炊具都不便宜,比在省城發貨還要貴出很多,老譚決定在省城發貨。
考察完市場,張宇安排了兩個飯局。一個是他在呼市的朋友的,另一個請的是呼市武裝部部長。說起來這個武裝部部長和老譚是一個省的人,老鄉。
部長姓賀,六十了,馬上離休。看上去鶴發童顏精神抖擻,一點不像六十歲人的樣子。酒量出奇大,白酒兩斤不成問題,和老譚棋逢對手,加上還是老鄉,有一見如故的感覺,倆人喝的很高興。
部長許諾,隻要老譚在呼市開飯店,有啥事就找他,全力解決。
老譚知道酒桌上的話不算話,一個開飯店的還輕易麻煩不到部長這個級別的人物,雖然如此,但能和部長喝的開心,成為朋友,是一件很不錯的事。
老譚抽空去了一趟觀音寺,這回大德沒出去行腳,有幸相見,倆人在他的禪室裏攀談起來。
“每個人都是修行,隻不過出世入世而已。世人與佛有緣,佛又何嚐不是世人。”大德說。
“以出世的智慧做入世的事,覺者所為。佛說離苦得樂,修行人隻不過途徑不同罷了。我這輩子可能安靜不了,沒出世機緣,隻能在塵世裏抹趴滾打了。”老譚笑道。
“譚師傅大智慧,真修行,多開幾家飯店,多招些員工,亦是福報。”
“我這不行,小打小鬧。要說修行還得是那些養活上萬名員工的企業家。不但給國家納稅,還給國家解決了就業問題,大功德。個人觀點,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企業家都是愛國者,有民族責任感,到最後都是真正的慈善家。
就說汶川地震吧,捐款最多的不是報導的那些明星。都是企業家無私奉獻,成千萬上億的拿錢,人家才是大修行,大功德。”
“譚師傅把世事看得很透。”大德讚許的說。
“誇獎了。修行自在人心,心正方是修行。沒想那麽多,做人而已。”老譚道。
“對了。出世修佛,修佛又何不是做人做事?殊途同歸。盼著譚師傅的飯店早日開業,到時候一定去品嚐。”
“開業第一個通知你。你也得整個電話,要不然總聯係不上。”老譚半開玩笑道。
“嗬嗬,電話有,隻是不帶,清修礙事。”大德笑道。
“師傅,算算我幹的餃子館能火不?”老譚準一話題問,倒有幾分調侃的味道,隻是為了輕鬆一些。
大德微笑,說:“你知道算卦咋回事,自己算吧。”說完之後看著老譚,慢聲道:“但我看你卻不咋好,家事不順。”
“是,家事不順。”老譚由衷的歎了口氣。
“凡事不是放下了事,而是如何放,放在何處。不負責任的放下屬於逃避,也是罪孽。如禹治水,可疏可導,切莫心急,切莫放棄。夫妻之間平常日子看不出什麽,都是柴米油鹽,但最後陪伴之人必是結發之妻。
你常有紅顏相伴,也是麻煩,有時不防出出格,自己亦需疏導。”大德說。
老譚沉默半天,轉而笑道:“師傅不愧看破紅塵,塵世事一眼看透,一針見血,受教了。”
<a id="wzsy" href="http://m.yawenku.com">雅文庫</a>
“你不是也說世人障目嘛。”
倆人相視而笑。
“年輕時也曾想過一棄了之,想來想去,加上年齡增加,不是看透世事,心裏琢磨,再美麗的女子,三五十年也是雞皮鶴發白骨一推。人活一世,情之所堪,到什麽年紀想什麽事,到老來還是老伴兒,別人比不了。”老譚說。
“這就和我怎麽行腳一樣,世事繁華,唯有佛燈相伴心才安寧。身上有一事掛一事,心中有一人念一人。反過來還是最初,也是修行中的小輪回。”大德感觸道。
“輪回六道,全是世間人倫,夫妻亦在其中。你剛才勸我自行疏導,已是違反六道,卻也看破人倫,私欲反衝。人活著莫要累,但又有幾人逍遙?說好聽的叫瞻前顧後,說不好聽的叫自衰自敗。你難,世人看不破;我難,世人皆所知。不外如是。”老譚說。
“倒也無妨。字出格了人性所為,良心在,字還是字;人出格了心已亂,良心喪,人不是人。誰說和尚不喝酒吃肉,清規戒律是你見,我見,世人見,都是外相。內相在心,心見為見。”大德說。
“受教了。”
人有時累了,煩躁了,倒不妨進禪院歇歇。禪院是清修之地,能讓人的心靜下來,回歸無極,返觀內照。
這也不是啥迷信,就看怎麽看了。就如你若明了花必盛開一樣,全是自在人心。
出了大德的禪院,來到寺外,一縷陽光從初春的槐樹枝葉間投射過來,灑下一地的斑駁。
老譚點上根煙,來到現實的塵世中。
和大德的談話還在耳邊,但是思緒已經回到現實。
不可能和大德一樣以出世的心態來活著,還沒達到那個程度,或者說是境界。
大德已是快七十歲高齡,用世人話說人家吃的鹽都比自己吃的飯多,走的路都比自己過得橋多,活人的經驗自然比自己多。
他是出世修行,用大智慧教導眾生,不為功德福報,隻為修行。釋迦摩尼弟子,一生宣揚佛法,叫世人離苦得樂,向善積德。
也許,以後成佛。
老譚自己不是佛。
活在這個世上,可能成為不了造福一方的大人物,也不能像大的那樣普度眾生,也許一輩子默默無聞,但也要盡所能活得精彩,不留遺憾。
修行就是修心。
好在心沒壞。
堅持住,固守靈台清明。不妄為不亂為,把餃子館做好,做大,做強。
哎,沒時間感慨,挺多事等著呢。
以後心煩了就過來找大德聊聊天,清淨清淨,掃掃腦子裏的灰塵,確也挺好。
和大智慧人聊天,開悟呀。
現在我們應該稱餃子館為公司了,雖然隻有三家店,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各個職能部門也都建立起來,當然不可能每個部門都有負責人,大部分都是兼職。
采購部兩個人,一個是華清媳婦,另外一個是司機。
華清媳婦負責每天把三個店麵報上來的申購單發給各個供貨商,供貨商第二天早上把原料送到每家店裏。除了這之外她還負責庫房,裏麵有各種調料和米麵糧油,以及前台用的各種物品。
司機負責給店麵配送餃子餡和涼菜的手工製品,以及和華清媳婦一起采購飯店常用的低值易耗品,包括洗滌劑、拖布、抹布、工裝、餐具等等。
財務部隻有一個會計,有時候豔華過去幫忙,也能忙過來。會計主要負責每天的營業報表,采購單審核,給供貨商進行結算,員工的工資發放等。
現在是三家店,一個會計能忙過來,要是再增加店麵就有點忙不過來,需要增加人手。
辦公室招了一個文員,負責行政上的一些事,同時負責招聘,打印文件,做會議記錄等。
人力資源這塊暫時由張麗兼著,前台人員的培訓工作也是她負責。
忠清是老店廚師長,兼著出品總監,出品部暫時就他一個人,統領著兩個廚師長。
市場部燕子負責,上半年沒有在省城做店的計劃。她現在主要工作是考察市場,給下半年的兩家店選位置,同時和張宇溝通,準備做呼市第一家阿巧餃子館。
這樣看也是個公司了,隻不過還沒發展起來而已。
老譚的工作安排是張宇飯店裝修之前帶裝修公司的向總過去,定下裝修方案,然後開始裝修。同時把木蘭和楊誌軍他們安排到省城培訓學習。
集中精力把省城三家店整頓一個月後,時間就到了四月份。安排好公司的事後,老譚、燕子、向總一行三人開始出發呼市。
老譚原打算在呼市找裝修公司的。向總的公司在省城,去呼市有點遠,不方便。但一直和向總合作了,並且很愉快,所以就問了向總一嘴。
向總直接說沒問題,他的工地不單單在省城,外地的也有,哪的活都接,為了賺錢嘛。並且說一旦在呼市打開局麵也是好事,又多了一個地方。
到呼市後老譚和張宇見了麵,什麽事燕子已經都提前和他訂好了,也就沒啥囉嗦事,很順利的進行了交接。
張宇也願意當甩手掌櫃的,就把一切都交給老譚打理。當然在呼市他是老人,各方麵都熟悉,一些外圍事由他負責。
張宇這麽做是明智的,收獲愛情的同時還不耽誤買賣。
他看的是以後,相信阿巧餃子館在呼市一定能打開市場,並且引爆。
這也是一個商人的精明與眼光。
當然,他對燕子是真心的,不是想通過燕子來達到做阿巧餃子館的目的,這方麵的可能沒有,還沒那麽齷齪。
老譚到了之後的第五天飯店停業,把楊誌軍、木蘭,還有他倆選中的員工安排到省城老店去學習,然後開始裝修。
這期間老譚考察了呼市的原材料市場、餐具市場和炊具市場。原材料市場的原料比較單一,餃子館需要的部分原料沒有,需要在省城發貨。
餐具和炊具都不便宜,比在省城發貨還要貴出很多,老譚決定在省城發貨。
考察完市場,張宇安排了兩個飯局。一個是他在呼市的朋友的,另一個請的是呼市武裝部部長。說起來這個武裝部部長和老譚是一個省的人,老鄉。
部長姓賀,六十了,馬上離休。看上去鶴發童顏精神抖擻,一點不像六十歲人的樣子。酒量出奇大,白酒兩斤不成問題,和老譚棋逢對手,加上還是老鄉,有一見如故的感覺,倆人喝的很高興。
部長許諾,隻要老譚在呼市開飯店,有啥事就找他,全力解決。
老譚知道酒桌上的話不算話,一個開飯店的還輕易麻煩不到部長這個級別的人物,雖然如此,但能和部長喝的開心,成為朋友,是一件很不錯的事。
老譚抽空去了一趟觀音寺,這回大德沒出去行腳,有幸相見,倆人在他的禪室裏攀談起來。
“每個人都是修行,隻不過出世入世而已。世人與佛有緣,佛又何嚐不是世人。”大德說。
“以出世的智慧做入世的事,覺者所為。佛說離苦得樂,修行人隻不過途徑不同罷了。我這輩子可能安靜不了,沒出世機緣,隻能在塵世裏抹趴滾打了。”老譚笑道。
“譚師傅大智慧,真修行,多開幾家飯店,多招些員工,亦是福報。”
“我這不行,小打小鬧。要說修行還得是那些養活上萬名員工的企業家。不但給國家納稅,還給國家解決了就業問題,大功德。個人觀點,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企業家都是愛國者,有民族責任感,到最後都是真正的慈善家。
就說汶川地震吧,捐款最多的不是報導的那些明星。都是企業家無私奉獻,成千萬上億的拿錢,人家才是大修行,大功德。”
“譚師傅把世事看得很透。”大德讚許的說。
“誇獎了。修行自在人心,心正方是修行。沒想那麽多,做人而已。”老譚道。
“對了。出世修佛,修佛又何不是做人做事?殊途同歸。盼著譚師傅的飯店早日開業,到時候一定去品嚐。”
“開業第一個通知你。你也得整個電話,要不然總聯係不上。”老譚半開玩笑道。
“嗬嗬,電話有,隻是不帶,清修礙事。”大德笑道。
“師傅,算算我幹的餃子館能火不?”老譚準一話題問,倒有幾分調侃的味道,隻是為了輕鬆一些。
大德微笑,說:“你知道算卦咋回事,自己算吧。”說完之後看著老譚,慢聲道:“但我看你卻不咋好,家事不順。”
“是,家事不順。”老譚由衷的歎了口氣。
“凡事不是放下了事,而是如何放,放在何處。不負責任的放下屬於逃避,也是罪孽。如禹治水,可疏可導,切莫心急,切莫放棄。夫妻之間平常日子看不出什麽,都是柴米油鹽,但最後陪伴之人必是結發之妻。
你常有紅顏相伴,也是麻煩,有時不防出出格,自己亦需疏導。”大德說。
老譚沉默半天,轉而笑道:“師傅不愧看破紅塵,塵世事一眼看透,一針見血,受教了。”
<a id="wzsy" href="http://m.yawenku.com">雅文庫</a>
“你不是也說世人障目嘛。”
倆人相視而笑。
“年輕時也曾想過一棄了之,想來想去,加上年齡增加,不是看透世事,心裏琢磨,再美麗的女子,三五十年也是雞皮鶴發白骨一推。人活一世,情之所堪,到什麽年紀想什麽事,到老來還是老伴兒,別人比不了。”老譚說。
“這就和我怎麽行腳一樣,世事繁華,唯有佛燈相伴心才安寧。身上有一事掛一事,心中有一人念一人。反過來還是最初,也是修行中的小輪回。”大德感觸道。
“輪回六道,全是世間人倫,夫妻亦在其中。你剛才勸我自行疏導,已是違反六道,卻也看破人倫,私欲反衝。人活著莫要累,但又有幾人逍遙?說好聽的叫瞻前顧後,說不好聽的叫自衰自敗。你難,世人看不破;我難,世人皆所知。不外如是。”老譚說。
“倒也無妨。字出格了人性所為,良心在,字還是字;人出格了心已亂,良心喪,人不是人。誰說和尚不喝酒吃肉,清規戒律是你見,我見,世人見,都是外相。內相在心,心見為見。”大德說。
“受教了。”
人有時累了,煩躁了,倒不妨進禪院歇歇。禪院是清修之地,能讓人的心靜下來,回歸無極,返觀內照。
這也不是啥迷信,就看怎麽看了。就如你若明了花必盛開一樣,全是自在人心。
出了大德的禪院,來到寺外,一縷陽光從初春的槐樹枝葉間投射過來,灑下一地的斑駁。
老譚點上根煙,來到現實的塵世中。
和大德的談話還在耳邊,但是思緒已經回到現實。
不可能和大德一樣以出世的心態來活著,還沒達到那個程度,或者說是境界。
大德已是快七十歲高齡,用世人話說人家吃的鹽都比自己吃的飯多,走的路都比自己過得橋多,活人的經驗自然比自己多。
他是出世修行,用大智慧教導眾生,不為功德福報,隻為修行。釋迦摩尼弟子,一生宣揚佛法,叫世人離苦得樂,向善積德。
也許,以後成佛。
老譚自己不是佛。
活在這個世上,可能成為不了造福一方的大人物,也不能像大的那樣普度眾生,也許一輩子默默無聞,但也要盡所能活得精彩,不留遺憾。
修行就是修心。
好在心沒壞。
堅持住,固守靈台清明。不妄為不亂為,把餃子館做好,做大,做強。
哎,沒時間感慨,挺多事等著呢。
以後心煩了就過來找大德聊聊天,清淨清淨,掃掃腦子裏的灰塵,確也挺好。
和大智慧人聊天,開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