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部長和朗會長是老哥們兒,多少年的交情。
趙部長馬上就退下來了,現在也沒啥具體工作,整天就是四處溜達打發時間。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王總以前是西貝經理,和老總是老鄉。在西貝工作十年,後來在老總的幫助下自己創業,發展的挺快。年輕有為,頭腦精明,堅持住前途不可限量。
上個月國慶節的時候,王總的蓧麵村舉辦了美食節,得到了郎會長的大力支持,電視台的美食欄目也進行了報道,比較成功。
為了表示感謝,今天宴請郎會長和康敏。
郎會長接到邀請後給老哥們兒趙部長打了電話,趙部長正在商會和古毅聊天,順便把古毅帶來了。秘書烏蘭高娃和康敏是大學同學,好閨蜜,她是康敏帶來的。
吃飯之前六個人在一起閑聊,說起了飯店的事。
康敏是美食欄目組編輯,職業的關係對吃十分上心,哪地方新開了什麽飯店都十分清楚。她說:“海東路新開了一家餃子館,生意非常好,周六周日吃飯都得排隊,上星期我去的時候爆滿,等半個小時才吃上。”
“是不是仁和小區那家?”郎會長問。
“就是那家,阿巧餃子館。”康敏說。
聽說是阿巧餃子館古毅和趙部長不禁相視一笑,但倆人沒馬上吱聲,想聽聽他們怎麽說。
“我也去過,他家餃子好吃,菜做的地道。菜譜我看了,設計的非常好。六種餃子,八道涼菜,八個手工製品,二十道熱菜。看著不多,但各個都是精品,特色突出,主次鮮明。一看就是行家,老餐飲人做的,不次於西貝。”郎會長讚歎道,給出的評價挺高。
“嗯,設計的是挺好。”王總英俊的臉上帶著和煦的微笑,慢聲道:“我感覺他家最吸引人的是餃子酒,菜譜開篇就是餃子酒越喝越有,對餃子的曆史和酒文化介紹的很好,抓人眼球。養生酒調的也到位,口感好,有幾樣挺適合女士喝的。”
王總顯然對餃子館的菜品不咋認可,對養生酒表示欣賞,覺著挺好。另外阿巧是個四百平米的小店,和他兩千平的大店不在一個段位上,話裏話外有瞧不起的意思。
“他家忙而不亂,非常有規矩,上菜速度快,五個人點六個菜,三盤餃子,半小時保證上齊,這速度沒幾家能達到。窺一斑可見全貌,人家管理到位,員工訓練有素,有流程有標準,值得學習。”郎會長站在專業的角度上進行評說。
趙部長爽聲笑道:“知道誰開的嗎?我老鄉!”
“你老鄉?沒聽你說過呢。”郎會長有些不相信。
“嗬嗬,他家店小,也入不得你法眼呀。”
趙部長用開玩笑的語氣說,話裏包含了對王總瞧不起餃子館的不滿情緒。畢竟和老譚老鄉,關係不錯,加上鄉土觀念的根深蒂固,不願意聽到瞧不起老鄉的話。
“嗨,菜不分高低,店不分大小,做的好就是做的好,不服不行。老趙,把你老鄉叫來,認識認識。”朗會長說。
趙部長對老友的態度比較滿意,回過頭對古毅說:“給老譚打電話,看他有時間沒。”
古毅拿起電話要打,老譚的電話就進來了。
幾個人又聊了一會兒,話題一直沒離開飯店。
康敏說:“呼市東北菜館挺多,大東北和小東北是領軍人物,家喻戶曉。但我吃他們的菜鹹,尤其是大東北,齁鹹。以前吃著沒覺著這麽鹹呀。”
“以前是以前,那時候都能吃鹹,要是不鹹該沒滋味了。老話講鹹中有味淡中鮮,就是這個理。現在人們講究營養,不咋吃鹹了。現在的菜講究少油、少鹽、少糖,以前是明油亮欠,越有食欲越好,現在是少油薄芡,瞅著清淡才行。
話說回來還是社會好,生活質量提高了,這要是以前吃不上飯的時候,別說鹹了,鹹菜疙瘩都是好東西,得搶著吃。”郎會長說。
“那可不,我記著小時候沒啥吃的,到冬天就是鹹菜條子,再不就是燉凍白菜,醃一小缸酸菜得等家裏來人的時候才能吃。夏天吃啥?蔥葉子蘸鹹鹽水,再不就是曬幹的鹹菜疙瘩,剛硬剛硬的,但別說,那玩意兒咬著硬吃著香,越吃越愛吃。”趙部長回憶說。
經曆過那個年代的人對鹹菜疙瘩都印象深刻,現在生活好了,鹹菜疙瘩成了記憶,但回味無窮。
“廚師最難炒的是鹹淡,最難做的是人品。飯店能不能做長遠,表麵上看是飯菜好不好吃,服務熱不熱情。從內在看是做人,好人做好事,沒德行的幹不長遠------”朗會長實事求是的說。
“這話我認可。”古毅說:“不是捧著嘮,我和餃子館譚老弟老鄉,關係不錯。但該咋是咋,他家確實行,別的我不知道,就拿員工工資說吧,呼市最高的,待遇還好,每個月三天休息,還給加班費。住寢室的員工全是下鋪,寢室和住家沒啥區別,該有的都有,員工下班能洗熱水澡,有WLAN,有洗衣機,除了不能做飯之外啥都行。”
“吃的也好,夥食不錯。”趙部長補充說。
這倆人對老鄉開的飯店毫不吝嗇讚美之詞,但說的也沒誇大,真實情況確實如此。
郎會長說:“看出來了,老板會做人,老板不行員工也不會那樣。別的不說,人家服務員臉上的笑容都是真的,裝不出來。這個糊弄不了人,員工的幸福指數都寫在臉上,藏不了假。”
在自己的飯店請客,聽客人對別的飯店進行誇獎,王總的心裏有些不得勁兒,英俊臉上的和煦笑容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削與不相信。
他是一個比較自負的人,和關東人家的徐總很像。
三十七歲,事業有成。五年三家店,每家都在兩千平以上,家家生意紅火,平均日營業額四萬。三家店每月三百多萬,每年四千萬,在呼市也是數得著的。
認為自己的飯店很好,做的很到位,雖然沒達到像古毅說的那樣給員工最高的工資和最好的福利待遇,但也不認為老譚的餃子館能達到,裏麵有古毅替老鄉吹噓的成分。
阿巧再怎麽厲害也是小店,每天一萬塊錢撐死了,再說也不在一個檔次上。
想到餃子館和自己的蓧麵村不在一個檔次上之後,不禁有些釋然,臉色慢慢恢複了正常。
在這裏對王總做一下介紹。
姓王名鵬飛,巴蒙人。長相英俊,頭腦靈活。高中畢業後到西貝打工,由於工作出色被老總賞識,被提拔為樓層部長。
在西貝工作十年,從部長做到經理、店長、區域經理、營銷總監,為企業做出很大貢獻,是老板的左膀右臂。
六年前從西貝離職,自主創業。經過五年的辛苦打拚創立了蓧麵村餐飲品牌,在呼市餐飲業占據一席之地。
肯定地說是一個成功的餐飲人,用了十八年時間從一個打工者做到擁有千萬資產的老板,是很多在飯店打工人羨慕的對象。
所以說有驕傲的資本,也有瞧不起阿巧餃子館的底氣。
老譚坐下後開始上菜。
王總首先表達了對郎會長和康敏的謝意,又為認識趙部長、古毅、老譚和烏蘭高娃客套一番,喝了開場酒。
老譚本打算是請古毅喝酒的,沒想到來了這場合,但心裏也挺高興。倒不是為省了酒錢,而是為能認識餐飲協會會長和電視台主持人兒高興。以後免不了和這倆人打交道,能提前認識當然好。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眾人的興致上來,氣氛也隨之熱烈起來。
“譚總,我們欄目組準備推出舌尖上的內蒙古,你家餃子好吃,到時候希望能協助一下。”康敏對老譚說。
老譚笑了笑說:“必須的,協助你們等於給我家做宣傳,大力支持。隻不過我家初來乍到,沒啥根基,更沒底蘊,別耽誤你們事。”
“你家不連鎖嗎,古大哥說總部在省城,四家店,呼市第二家店也開始裝修了。”康敏說。
“嗯,但也是剛起步,和王總比差遠了,小巫見大巫。”老譚順便誇了一下王總。
王總用成功者的口氣說:“你家做的挺好,別急,慢慢來,一點點就做大了。”
老譚說:“得多向王總取經,你家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以後多交流交流。”
“互相學習。”王總客氣的說。
郎會長說:“對,你倆都是做飯店的,應該多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我們準備做一期東北菜,之前和東北味道聯係過,他家好像不咋熱情。譚總,你家能不能協助一下?”康敏問。
人們普遍認為被電視台報道是好事,等於免費宣傳,沒有哪家飯店不樂意,甚至是舉雙手讚成。
真正的情況並不如此。
被電視台報道是好事,好事是好事,但現在看電視的人有多少?
能欣賞美食節目的大部分是家庭主婦,還是以學習做菜為主。讓她們到飯店吃飯不容易,都屬於精打細算會過日子那夥的。總上飯店吃飯的女的也不看美食節目,有那時間還不如購物呢。
所以很多飯店都不願意拍節目,不但耽誤時間還浪費原料,廣告效應還不大,屬於勞民傷財。
當然,如果隻是為要個名的除外。
王總舉辦的美食節主要是為了擴大蓧麵村的影響力,希望引起政府重視,進而成為名優民營企業,好在發票的稅收上降低幾個點。
“行呀,隻要你們覺著我家適合拍攝盡管去,大力支持。”老譚爽快的答應下來,接著說:“我家店小,環境一般,廚房更小,就拍耽誤你們拍攝。”
“沒事,不耽誤。”康敏說。
“那就行。”
“譚總,你家東北菜做的地道,我們拍攝的時候你們能不能搞個活動啥的,這樣能突出些。”見老譚答應,康敏便打蛇隨棍上。
“活動?啥活動?”老譚疑惑的問。
“比如搞個廚師烹飪比賽。”康敏提示道。
老譚思考著,這個他倒沒想過。
這時郎會長說:“譚總,你家生意火,挺多做東北菜的都不服,想和你家比劃比劃,這正好是個機會,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手底下見真章。”
這老頭,還有年輕人的火爆脾氣。
趙部長馬上就退下來了,現在也沒啥具體工作,整天就是四處溜達打發時間。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王總以前是西貝經理,和老總是老鄉。在西貝工作十年,後來在老總的幫助下自己創業,發展的挺快。年輕有為,頭腦精明,堅持住前途不可限量。
上個月國慶節的時候,王總的蓧麵村舉辦了美食節,得到了郎會長的大力支持,電視台的美食欄目也進行了報道,比較成功。
為了表示感謝,今天宴請郎會長和康敏。
郎會長接到邀請後給老哥們兒趙部長打了電話,趙部長正在商會和古毅聊天,順便把古毅帶來了。秘書烏蘭高娃和康敏是大學同學,好閨蜜,她是康敏帶來的。
吃飯之前六個人在一起閑聊,說起了飯店的事。
康敏是美食欄目組編輯,職業的關係對吃十分上心,哪地方新開了什麽飯店都十分清楚。她說:“海東路新開了一家餃子館,生意非常好,周六周日吃飯都得排隊,上星期我去的時候爆滿,等半個小時才吃上。”
“是不是仁和小區那家?”郎會長問。
“就是那家,阿巧餃子館。”康敏說。
聽說是阿巧餃子館古毅和趙部長不禁相視一笑,但倆人沒馬上吱聲,想聽聽他們怎麽說。
“我也去過,他家餃子好吃,菜做的地道。菜譜我看了,設計的非常好。六種餃子,八道涼菜,八個手工製品,二十道熱菜。看著不多,但各個都是精品,特色突出,主次鮮明。一看就是行家,老餐飲人做的,不次於西貝。”郎會長讚歎道,給出的評價挺高。
“嗯,設計的是挺好。”王總英俊的臉上帶著和煦的微笑,慢聲道:“我感覺他家最吸引人的是餃子酒,菜譜開篇就是餃子酒越喝越有,對餃子的曆史和酒文化介紹的很好,抓人眼球。養生酒調的也到位,口感好,有幾樣挺適合女士喝的。”
王總顯然對餃子館的菜品不咋認可,對養生酒表示欣賞,覺著挺好。另外阿巧是個四百平米的小店,和他兩千平的大店不在一個段位上,話裏話外有瞧不起的意思。
“他家忙而不亂,非常有規矩,上菜速度快,五個人點六個菜,三盤餃子,半小時保證上齊,這速度沒幾家能達到。窺一斑可見全貌,人家管理到位,員工訓練有素,有流程有標準,值得學習。”郎會長站在專業的角度上進行評說。
趙部長爽聲笑道:“知道誰開的嗎?我老鄉!”
“你老鄉?沒聽你說過呢。”郎會長有些不相信。
“嗬嗬,他家店小,也入不得你法眼呀。”
趙部長用開玩笑的語氣說,話裏包含了對王總瞧不起餃子館的不滿情緒。畢竟和老譚老鄉,關係不錯,加上鄉土觀念的根深蒂固,不願意聽到瞧不起老鄉的話。
“嗨,菜不分高低,店不分大小,做的好就是做的好,不服不行。老趙,把你老鄉叫來,認識認識。”朗會長說。
趙部長對老友的態度比較滿意,回過頭對古毅說:“給老譚打電話,看他有時間沒。”
古毅拿起電話要打,老譚的電話就進來了。
幾個人又聊了一會兒,話題一直沒離開飯店。
康敏說:“呼市東北菜館挺多,大東北和小東北是領軍人物,家喻戶曉。但我吃他們的菜鹹,尤其是大東北,齁鹹。以前吃著沒覺著這麽鹹呀。”
“以前是以前,那時候都能吃鹹,要是不鹹該沒滋味了。老話講鹹中有味淡中鮮,就是這個理。現在人們講究營養,不咋吃鹹了。現在的菜講究少油、少鹽、少糖,以前是明油亮欠,越有食欲越好,現在是少油薄芡,瞅著清淡才行。
話說回來還是社會好,生活質量提高了,這要是以前吃不上飯的時候,別說鹹了,鹹菜疙瘩都是好東西,得搶著吃。”郎會長說。
“那可不,我記著小時候沒啥吃的,到冬天就是鹹菜條子,再不就是燉凍白菜,醃一小缸酸菜得等家裏來人的時候才能吃。夏天吃啥?蔥葉子蘸鹹鹽水,再不就是曬幹的鹹菜疙瘩,剛硬剛硬的,但別說,那玩意兒咬著硬吃著香,越吃越愛吃。”趙部長回憶說。
經曆過那個年代的人對鹹菜疙瘩都印象深刻,現在生活好了,鹹菜疙瘩成了記憶,但回味無窮。
“廚師最難炒的是鹹淡,最難做的是人品。飯店能不能做長遠,表麵上看是飯菜好不好吃,服務熱不熱情。從內在看是做人,好人做好事,沒德行的幹不長遠------”朗會長實事求是的說。
“這話我認可。”古毅說:“不是捧著嘮,我和餃子館譚老弟老鄉,關係不錯。但該咋是咋,他家確實行,別的我不知道,就拿員工工資說吧,呼市最高的,待遇還好,每個月三天休息,還給加班費。住寢室的員工全是下鋪,寢室和住家沒啥區別,該有的都有,員工下班能洗熱水澡,有WLAN,有洗衣機,除了不能做飯之外啥都行。”
“吃的也好,夥食不錯。”趙部長補充說。
這倆人對老鄉開的飯店毫不吝嗇讚美之詞,但說的也沒誇大,真實情況確實如此。
郎會長說:“看出來了,老板會做人,老板不行員工也不會那樣。別的不說,人家服務員臉上的笑容都是真的,裝不出來。這個糊弄不了人,員工的幸福指數都寫在臉上,藏不了假。”
在自己的飯店請客,聽客人對別的飯店進行誇獎,王總的心裏有些不得勁兒,英俊臉上的和煦笑容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削與不相信。
他是一個比較自負的人,和關東人家的徐總很像。
三十七歲,事業有成。五年三家店,每家都在兩千平以上,家家生意紅火,平均日營業額四萬。三家店每月三百多萬,每年四千萬,在呼市也是數得著的。
認為自己的飯店很好,做的很到位,雖然沒達到像古毅說的那樣給員工最高的工資和最好的福利待遇,但也不認為老譚的餃子館能達到,裏麵有古毅替老鄉吹噓的成分。
阿巧再怎麽厲害也是小店,每天一萬塊錢撐死了,再說也不在一個檔次上。
想到餃子館和自己的蓧麵村不在一個檔次上之後,不禁有些釋然,臉色慢慢恢複了正常。
在這裏對王總做一下介紹。
姓王名鵬飛,巴蒙人。長相英俊,頭腦靈活。高中畢業後到西貝打工,由於工作出色被老總賞識,被提拔為樓層部長。
在西貝工作十年,從部長做到經理、店長、區域經理、營銷總監,為企業做出很大貢獻,是老板的左膀右臂。
六年前從西貝離職,自主創業。經過五年的辛苦打拚創立了蓧麵村餐飲品牌,在呼市餐飲業占據一席之地。
肯定地說是一個成功的餐飲人,用了十八年時間從一個打工者做到擁有千萬資產的老板,是很多在飯店打工人羨慕的對象。
所以說有驕傲的資本,也有瞧不起阿巧餃子館的底氣。
老譚坐下後開始上菜。
王總首先表達了對郎會長和康敏的謝意,又為認識趙部長、古毅、老譚和烏蘭高娃客套一番,喝了開場酒。
老譚本打算是請古毅喝酒的,沒想到來了這場合,但心裏也挺高興。倒不是為省了酒錢,而是為能認識餐飲協會會長和電視台主持人兒高興。以後免不了和這倆人打交道,能提前認識當然好。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眾人的興致上來,氣氛也隨之熱烈起來。
“譚總,我們欄目組準備推出舌尖上的內蒙古,你家餃子好吃,到時候希望能協助一下。”康敏對老譚說。
老譚笑了笑說:“必須的,協助你們等於給我家做宣傳,大力支持。隻不過我家初來乍到,沒啥根基,更沒底蘊,別耽誤你們事。”
“你家不連鎖嗎,古大哥說總部在省城,四家店,呼市第二家店也開始裝修了。”康敏說。
“嗯,但也是剛起步,和王總比差遠了,小巫見大巫。”老譚順便誇了一下王總。
王總用成功者的口氣說:“你家做的挺好,別急,慢慢來,一點點就做大了。”
老譚說:“得多向王總取經,你家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以後多交流交流。”
“互相學習。”王總客氣的說。
郎會長說:“對,你倆都是做飯店的,應該多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我們準備做一期東北菜,之前和東北味道聯係過,他家好像不咋熱情。譚總,你家能不能協助一下?”康敏問。
人們普遍認為被電視台報道是好事,等於免費宣傳,沒有哪家飯店不樂意,甚至是舉雙手讚成。
真正的情況並不如此。
被電視台報道是好事,好事是好事,但現在看電視的人有多少?
能欣賞美食節目的大部分是家庭主婦,還是以學習做菜為主。讓她們到飯店吃飯不容易,都屬於精打細算會過日子那夥的。總上飯店吃飯的女的也不看美食節目,有那時間還不如購物呢。
所以很多飯店都不願意拍節目,不但耽誤時間還浪費原料,廣告效應還不大,屬於勞民傷財。
當然,如果隻是為要個名的除外。
王總舉辦的美食節主要是為了擴大蓧麵村的影響力,希望引起政府重視,進而成為名優民營企業,好在發票的稅收上降低幾個點。
“行呀,隻要你們覺著我家適合拍攝盡管去,大力支持。”老譚爽快的答應下來,接著說:“我家店小,環境一般,廚房更小,就拍耽誤你們拍攝。”
“沒事,不耽誤。”康敏說。
“那就行。”
“譚總,你家東北菜做的地道,我們拍攝的時候你們能不能搞個活動啥的,這樣能突出些。”見老譚答應,康敏便打蛇隨棍上。
“活動?啥活動?”老譚疑惑的問。
“比如搞個廚師烹飪比賽。”康敏提示道。
老譚思考著,這個他倒沒想過。
這時郎會長說:“譚總,你家生意火,挺多做東北菜的都不服,想和你家比劃比劃,這正好是個機會,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手底下見真章。”
這老頭,還有年輕人的火爆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