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十一日和十一月一日,這兩天周末,分別是萬聖夜和萬聖節。
省城“金秋餃子節”在這兩天舉行。
阿巧餃子館以無可爭議的實力與技術獲得了兩塊貨真價實的金牌,被評為“最具實力的餃子館”。
餃子節結束的當天,豔華邀請各位評委到店裏吃飯,表達謝意。同時被邀請的還有省城“福記餃子館”和“洪記餃子館”的劉總、李總,以及遠道而來的哈爾濱餃子館的喬總,還有幾位餐飲同行。
王總王淑蘭和古毅也來了,他倆主要是感受一下餃子節的氣氛,為自己選擇的正確性加油。
這次能獲得金牌,功臣當屬王紅,她沒想到自己能力壓群雄,勇奪桂冠。到現在還有些恍惚,覺著不是真的。
但金牌確實到手了,沒送禮,也沒拉關係,完全憑實力拿的。
晚宴上,由於都是做餃子的,話題也就圍繞著餃子進行。
餐飲協會主席張老對餃子頗有研究,他對當前的餃子市場做了分析。
“餃子市場大,有潛力。目前來說是三分天下。首先是傳統餃子。”說到傳統餃子張老看了眼福記和洪記的兩位老總,這兩位是傳統餃子的代表。
“傳統餃子占據主導,省城定數你們洪記和福記了,以前臨江軒厲害,現在臨江軒解體了,有點可惜。老劉,你們福記現在全國有二百多家了吧?”
福記劉總說:“二百三十四家,全是加盟的,直營店現在就中街一家,其餘的都不做了。”
“你劉老板會做買賣,坐家裏數錢。”張老開玩笑道。
其他人都笑起來。
“其次是新發展起來的快餐式餃子,這得說喜家德厲害,短短幾年時間已經做到全國連鎖,快三百家了。”張老繼續道。
“清和傳家也不錯。”洪記李總說。
“清和傳家也行,有後來者居上的架勢。”張老說。
“嗯,他家的蝦仁餃子申請專利了,做的確實不錯。”一位評委說。
“這回餃子節喜家德和清和傳家都沒參加,咋回事?”另外一位評委問。
張老有些遺憾的說:“他們走的是快餐路子,並且都是加盟店,店小,一個店就那麽幾個人,參加不了。”
然後接著說:“除了傳統餃子、快餐模式,就數譚總的小餃子館了。這個模式好,既保留了傳統,又追趕潮流。說餃子館也行,說小酒館也行,把咱們東北的餃子酒演繹的淋漓盡致。俗話說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吃餃子不喝酒,權當喂狗。”
大家笑起來。
福記老板劉總問老譚:“譚總,聽說阿巧已經開到呼市了?”
“嗯,現在是三家店,還有三家合作的。”老譚指著王淑蘭說:“王總是我們呼市那邊的合夥人,也是我們集團西部地區的總代理。”
王淑蘭禮貌的衝大家微笑。
“西部總代理?既然有西部的,東部的也有吧?”哈爾濱餃子的喬總問。
老譚說:“不能說是東部,隻是省城周邊的,那個小夥兒------”
張向東向大家微笑示意。
“我們隻敢做省城周邊的,北邊有你喬總在,不敢越界。”老譚開玩笑道。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org">小書亭</a>
喬總是個爽快人,典型的東北人性格,笑道:“啥越不越界,都是東北餃子,一家人。我家準備南下,現在東北菜在廣州那邊挺好,尤其是鐵鍋燉,非常受歡迎。餃子也行,就是沒正經八本的,我準備先開兩家看看。”
“行呀,好事。”老譚說。
“一直是廣東菜北上,壓的咱們東北菜抬不起頭,現在咱們餃子南下,也當一回過江龍。”喬總豪氣的說。
“大力支持!等我從呼市那邊站穩腳也南下,但不跑那麽遠,第一站在蘇州。”老譚說完看了古毅一眼。
古毅顯得很興奮,這倒不是因為被點名,而是被現場氣氛刺激了鬥誌,想要大幹一場。
他也確實得幹點啥了。
四十已過,半生淒涼。
雖在黑道上叱吒風雲,但不被世俗接受,終究不是一道。
人到啥時候都得務點正事,除了單純的為生計打算,也是對得起良心。
說白了得活著吧?活著就需要錢,錢從哪來?
天上下雨下雪,還沒聽說下人民幣呢。
在社會上呼哈的再厲害,到最後也得被和諧了。與其整日忙些無所謂的,不如沉下心踏踏實實的幹點實事,正事。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區區數十載彈指即逝,我們成不了偉人,也不會轟轟烈烈,但總不能庸庸碌碌的過一輩子。
如果說之前王淑蘭的成功刺激了古毅,那麽今天在這裏聽這些餐飲大佬高談闊論,徹底激發了他做事的信心。
在這之前,雖然定下做蘇州總代理,但實際上還有著觀望之心,或者說還猶豫著。這麽說主要是從他的實際出發,這些年雖然在社會上混,但並沒有多少錢,一直是孫於聰帶著,給的隻是工資。
倆人雖然哥們兒,孫於聰有錢,他做啥孫於聰也支持。但他不喜歡做生意,錢到他手隻是個花,從不理財,倒落了個仁義大哥的好名聲。
這回之所以做代理,王淑蘭的刺激是一方麵,主要是他覺著蘇州那邊朋友多,有人脈;加上孫於聰有現成的飯店,可以直接拿過來用,不用花錢。
隻是現在飯店租出去了,明年五月份到期,也就是說他蘇州第一家店明年五月份才能裝修,最快八月份開業。
他是這樣一個人。人壞不?不壞,不但不壞還超講究,重義氣,夠朋友。交朋友是首選,處處為朋友著想,甚至是兩肋插刀。
這樣人容易滿足,隨遇而安,對錢財看的不重。
場麵事做的地道,可一旦落實到具體事,給個店,叫他整天守著店麵當老板,這事他來不了,性格決定他不是個守鋪的人。
這也是孫於聰一直不叫他管店的原因。
他和老譚認識這長時間,幾乎是看著阿巧在呼市發展起來的,按理說內蒙這邊的代理人有他做的而沒王淑蘭的份,隻是他不熱衷於做生意,也不往這方麵想。
當看人家做起來了,賺錢了,才覺著代理人這模式挺適合自己。
這個好呀,不操心不費力,管理有人負責,技術有人支持,自己隻需要找合夥人,到時候數錢就行了。
這個行,能幹。加上今天聽張老一分析,徹底來了精神。
於是在宴會結束後,他單獨找老譚嘮了嘮。
“譚老弟,我打算過兩天去蘇州。”古毅說,臉上帶著興奮。
“準備去考察呀?”老譚問。
“嗯,順便聯係一下那邊的朋友,挺長時間沒見麵了。把咱們這個模式和他們說說,估計能有投資的。”古毅蠻有信心的說。
老譚沒馬上打消他的積極性,遞過去一根煙,掏出火機倆人點上。
“我是這樣打算的。”老譚說:“蘇州那邊餃子市場到底啥樣咱們不知道,必須先做個店試試。好了,不用談就有人找咱們合作;不好,談也不行。另外人家沒看著咱家啥樣也不可能談。
我對咱家這個模式有信心。你也不用著急,孫老大的飯店不是過年五月份到期嗎?到時候你就轉過來,開始裝修。裝修的時候我去,順便考察市場,好心裏有數。
咱們第一家店必須像樣兒,一炮打響。現在的問題是你把錢準備好,別到時沒錢幹不成。”
“錢不是事,這你放心,看你哥大大咧咧的,幹正事的話孫老大能拿,最少一百個。”古毅說。
“那就好。”
“王淑蘭都幹倆店了,我差啥?”
老譚笑,說:“不怕你生氣,她還真是個幹事的人,這一點比你強。”
“你哥也不差,就是這些年沒往這上麵想,淨瞎混了------”
“也不瞎混,積攢下不少人脈,都是資源,這比啥都強。”
“就有個好人緣,到哪都給個麵子。”
省城“金秋餃子節”在這兩天舉行。
阿巧餃子館以無可爭議的實力與技術獲得了兩塊貨真價實的金牌,被評為“最具實力的餃子館”。
餃子節結束的當天,豔華邀請各位評委到店裏吃飯,表達謝意。同時被邀請的還有省城“福記餃子館”和“洪記餃子館”的劉總、李總,以及遠道而來的哈爾濱餃子館的喬總,還有幾位餐飲同行。
王總王淑蘭和古毅也來了,他倆主要是感受一下餃子節的氣氛,為自己選擇的正確性加油。
這次能獲得金牌,功臣當屬王紅,她沒想到自己能力壓群雄,勇奪桂冠。到現在還有些恍惚,覺著不是真的。
但金牌確實到手了,沒送禮,也沒拉關係,完全憑實力拿的。
晚宴上,由於都是做餃子的,話題也就圍繞著餃子進行。
餐飲協會主席張老對餃子頗有研究,他對當前的餃子市場做了分析。
“餃子市場大,有潛力。目前來說是三分天下。首先是傳統餃子。”說到傳統餃子張老看了眼福記和洪記的兩位老總,這兩位是傳統餃子的代表。
“傳統餃子占據主導,省城定數你們洪記和福記了,以前臨江軒厲害,現在臨江軒解體了,有點可惜。老劉,你們福記現在全國有二百多家了吧?”
福記劉總說:“二百三十四家,全是加盟的,直營店現在就中街一家,其餘的都不做了。”
“你劉老板會做買賣,坐家裏數錢。”張老開玩笑道。
其他人都笑起來。
“其次是新發展起來的快餐式餃子,這得說喜家德厲害,短短幾年時間已經做到全國連鎖,快三百家了。”張老繼續道。
“清和傳家也不錯。”洪記李總說。
“清和傳家也行,有後來者居上的架勢。”張老說。
“嗯,他家的蝦仁餃子申請專利了,做的確實不錯。”一位評委說。
“這回餃子節喜家德和清和傳家都沒參加,咋回事?”另外一位評委問。
張老有些遺憾的說:“他們走的是快餐路子,並且都是加盟店,店小,一個店就那麽幾個人,參加不了。”
然後接著說:“除了傳統餃子、快餐模式,就數譚總的小餃子館了。這個模式好,既保留了傳統,又追趕潮流。說餃子館也行,說小酒館也行,把咱們東北的餃子酒演繹的淋漓盡致。俗話說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吃餃子不喝酒,權當喂狗。”
大家笑起來。
福記老板劉總問老譚:“譚總,聽說阿巧已經開到呼市了?”
“嗯,現在是三家店,還有三家合作的。”老譚指著王淑蘭說:“王總是我們呼市那邊的合夥人,也是我們集團西部地區的總代理。”
王淑蘭禮貌的衝大家微笑。
“西部總代理?既然有西部的,東部的也有吧?”哈爾濱餃子的喬總問。
老譚說:“不能說是東部,隻是省城周邊的,那個小夥兒------”
張向東向大家微笑示意。
“我們隻敢做省城周邊的,北邊有你喬總在,不敢越界。”老譚開玩笑道。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org">小書亭</a>
喬總是個爽快人,典型的東北人性格,笑道:“啥越不越界,都是東北餃子,一家人。我家準備南下,現在東北菜在廣州那邊挺好,尤其是鐵鍋燉,非常受歡迎。餃子也行,就是沒正經八本的,我準備先開兩家看看。”
“行呀,好事。”老譚說。
“一直是廣東菜北上,壓的咱們東北菜抬不起頭,現在咱們餃子南下,也當一回過江龍。”喬總豪氣的說。
“大力支持!等我從呼市那邊站穩腳也南下,但不跑那麽遠,第一站在蘇州。”老譚說完看了古毅一眼。
古毅顯得很興奮,這倒不是因為被點名,而是被現場氣氛刺激了鬥誌,想要大幹一場。
他也確實得幹點啥了。
四十已過,半生淒涼。
雖在黑道上叱吒風雲,但不被世俗接受,終究不是一道。
人到啥時候都得務點正事,除了單純的為生計打算,也是對得起良心。
說白了得活著吧?活著就需要錢,錢從哪來?
天上下雨下雪,還沒聽說下人民幣呢。
在社會上呼哈的再厲害,到最後也得被和諧了。與其整日忙些無所謂的,不如沉下心踏踏實實的幹點實事,正事。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區區數十載彈指即逝,我們成不了偉人,也不會轟轟烈烈,但總不能庸庸碌碌的過一輩子。
如果說之前王淑蘭的成功刺激了古毅,那麽今天在這裏聽這些餐飲大佬高談闊論,徹底激發了他做事的信心。
在這之前,雖然定下做蘇州總代理,但實際上還有著觀望之心,或者說還猶豫著。這麽說主要是從他的實際出發,這些年雖然在社會上混,但並沒有多少錢,一直是孫於聰帶著,給的隻是工資。
倆人雖然哥們兒,孫於聰有錢,他做啥孫於聰也支持。但他不喜歡做生意,錢到他手隻是個花,從不理財,倒落了個仁義大哥的好名聲。
這回之所以做代理,王淑蘭的刺激是一方麵,主要是他覺著蘇州那邊朋友多,有人脈;加上孫於聰有現成的飯店,可以直接拿過來用,不用花錢。
隻是現在飯店租出去了,明年五月份到期,也就是說他蘇州第一家店明年五月份才能裝修,最快八月份開業。
他是這樣一個人。人壞不?不壞,不但不壞還超講究,重義氣,夠朋友。交朋友是首選,處處為朋友著想,甚至是兩肋插刀。
這樣人容易滿足,隨遇而安,對錢財看的不重。
場麵事做的地道,可一旦落實到具體事,給個店,叫他整天守著店麵當老板,這事他來不了,性格決定他不是個守鋪的人。
這也是孫於聰一直不叫他管店的原因。
他和老譚認識這長時間,幾乎是看著阿巧在呼市發展起來的,按理說內蒙這邊的代理人有他做的而沒王淑蘭的份,隻是他不熱衷於做生意,也不往這方麵想。
當看人家做起來了,賺錢了,才覺著代理人這模式挺適合自己。
這個好呀,不操心不費力,管理有人負責,技術有人支持,自己隻需要找合夥人,到時候數錢就行了。
這個行,能幹。加上今天聽張老一分析,徹底來了精神。
於是在宴會結束後,他單獨找老譚嘮了嘮。
“譚老弟,我打算過兩天去蘇州。”古毅說,臉上帶著興奮。
“準備去考察呀?”老譚問。
“嗯,順便聯係一下那邊的朋友,挺長時間沒見麵了。把咱們這個模式和他們說說,估計能有投資的。”古毅蠻有信心的說。
老譚沒馬上打消他的積極性,遞過去一根煙,掏出火機倆人點上。
“我是這樣打算的。”老譚說:“蘇州那邊餃子市場到底啥樣咱們不知道,必須先做個店試試。好了,不用談就有人找咱們合作;不好,談也不行。另外人家沒看著咱家啥樣也不可能談。
我對咱家這個模式有信心。你也不用著急,孫老大的飯店不是過年五月份到期嗎?到時候你就轉過來,開始裝修。裝修的時候我去,順便考察市場,好心裏有數。
咱們第一家店必須像樣兒,一炮打響。現在的問題是你把錢準備好,別到時沒錢幹不成。”
“錢不是事,這你放心,看你哥大大咧咧的,幹正事的話孫老大能拿,最少一百個。”古毅說。
“那就好。”
“王淑蘭都幹倆店了,我差啥?”
老譚笑,說:“不怕你生氣,她還真是個幹事的人,這一點比你強。”
“你哥也不差,就是這些年沒往這上麵想,淨瞎混了------”
“也不瞎混,積攢下不少人脈,都是資源,這比啥都強。”
“就有個好人緣,到哪都給個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