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蘭把自己精心打扮一番後來到機場,接了老譚往市區趕。
白色路虎駛過滿眼綠色的玉米地的公路後上了大橋,然後駛上高速。
“王姐,店啥時候開業?”老譚問坐在旁邊的王淑蘭。
“計劃是月底,現在整條街改造沒完工,估計得段時間,下個月吧。”王淑蘭說。
“你這又是包頭、又是鄂爾多斯,又是錫林浩特,又是赤峰的四下跑,也夠忙的。”老譚說。
“咱倆不一樣嗎,你不也四下跑。”王淑蘭笑道。
老譚笑笑,確實一樣。
王淑蘭說:“我打算赤峰店開完內蒙就不開店了,往北京發展。這回回去順便看了一下,還是首都餐飲市場好,吃飯的人多,錢好賺。”
“主要是客流量大。”老譚說。
“是。我家在海澱區柳林路那,飯店一家挨著一家的,家家生意都火。也有餃子館,我去吃了,不行,照咱家差遠了,那還天天爆滿呢。”王淑蘭說。
“沒問問房租咋樣?”老譚問。
“問了,挺高,二百平一年三十萬,這是地點好的,偏一點的一年二十五萬。”王淑蘭說。
“噢,確實挺高,三百平的話得四十萬。”
“差不多。”
老譚按三百平米的店麵估算了一下,每天按兩萬賣錢額計算,一個月六十萬,一年七百二十萬。現在阿巧的整體毛利是52%,那麽一年下來毛收入是三百七十四萬。
毛收入不代表純利潤,現在飯店的純利潤不高,能達到20%算好的了。
阿巧各店的純利潤因地域不同稍有差異,省城是17%,呼市19%,包頭、鄂爾多斯、錫林浩特這三個地方和呼市差不多,相比較鄂爾多斯少些,17%。
蘇州比較理想,20%。
北京不但房租高,人員工資也高,各項費用相應的也會增加。就說員工寢室吧,在省城租一個三室一廳的房子一年租金是四萬,在北京得十萬,甚至不夠。
這樣純利潤就得降低,保守點按18%計算,一年純收入應該是六十七萬。
三百平店麵,一年賺六十七萬,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算中等。
當然,這是保守估算,實際上應該比這多。
“咱們阿巧該進京了。”老譚對王淑蘭說的同時也是在對自己說,他的目標一直是下江南和進京,如今已經完成了一半。
“我打算過完十月一回北京考察,到時候一起去?”王淑蘭說。
“好,一起去。”
半個小時後車停在快要完工的店麵前,老譚和王淑蘭從車上下來,倆人先沒進去,而是站在店麵前瀏覽。
說實話這是一個隻體現出半拉兒阿巧餃子館風格的店麵,看上去有點滑稽。當然,這是熟悉阿巧的人的感覺,如果是第一次來的人還以為就這樣呢。
“有點跑偏。”看了一會兒後老譚一臉無奈的說。
王淑蘭也很無奈,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整條街都這樣,阿巧也不能特殊。隻好說:“沒辦法,趕上了。”
老譚用老子的話說:“福之禍所依,禍之福所伏。沒啥千篇一律的,興許還引領潮流呢。”
說完哈哈一笑,邁步走進店裏。
俗話說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進到裏麵就不一樣了,完全是一家新型的、可以引導潮流的餐廳,沒有之一。
老譚樓上樓下走了一圈,應該說很滿意。
服務員和廚房人員在收拾衛生,店長和廚師長在省城培訓時見過老譚,都先後過來熱情的打招呼。老譚向倆人詢問了員工的住寢情況,倆人說好,寬敞、方便,啥都有,和在家一樣。
老譚一直很關心員工的住寢情況,所以不管哪個地區的店寢室條件都很好,和別的飯店比起來優越許多。當然,錢花的也多。
開飯店不要怕花錢,尤其在員工身上,因為他們是創造財富的那些人。
老譚下飛機的時候是下午三點,現在五點已過,從店裏出來後王淑蘭領著直接去了上次請萬軍吃飯的福興樓。
品嚐了赤峰特色“對夾”和本地菜後,老譚說:“對夾挺地道兒,但我對它不感冒,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這菜炒的絕對行,有滋味,和省城差不多,底味重。”
“我吃著有點鹹。”王淑蘭說。
老譚點頭說:“這地方離我老家北票近,這地方人說話口音和我家那差不多,吃飯也一樣,能吃鹹。”
“但我看你口不重。”王淑蘭說。
“廚子口都這樣,可輕可重。”老譚說:“當廚子的到飯店吃飯一般都不挑,都是幹這行的,合口多吃點,下次還來,不合口少吃點,下次不來就行了。”
王淑蘭看著老譚問:“老弟,我一直聽你說自己是廚子,咋不叫廚師呢?”
<a id="wzsy"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零點看書</a>
“廚師不敢當,能擔得起師字的那得啥人?咱還不行。”老譚深有感觸道:“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天高地厚,剛會炒菜就覺著了不起了,喜歡別人叫自己廚師、師傅、大廚,聽著美,以為自己真是師傅了。
但菜這玩意兒越炒越害怕,越炒越覺著不會炒菜,不是廚子。說實話現在誰叫我師傅我都發毛,感覺啥菜都會做,細省思省思又啥都不會。
在飯店幹二十年了,現在誰問我啥菜拿手都說不上來。也研究了幾道菜,但都不理想,有時候回想一下好像一道拿手菜都沒有。”
王淑蘭說:“咱家這些菜不都是你研究的嗎。”
“看著是,也不是。這要是十年前我敢說這些菜是我的,現在不敢了,那都是以前廚子留下的,我隻不過改進一下,換個做法,被現在的客人接受而已。”
老譚接著說:“任何一道新菜的研發都是在老菜基礎之上的,什麽是創新?創新大部分來源於複製,在複製的過程中加進新的東西。
拿咱家現在賣的火的羊肉來說,要不是吃了牧區地道的手把肉也研究不出來,其中百分之七十是手把肉的影子,百分之三十是炒菜手藝,能說是我的菜嗎?我隻不過給融合一下。”
“太謙虛了。”王淑蘭說。
“不是謙虛,本來就這樣。我每個月都上灶台炒菜,每回炒菜的感覺都不一樣。你不知道,隻有站在灶台上的時候才感覺踏實,那才是我。
廚子出身,三尺灶是舞台,大勺把養家,手藝分好壞,德行見高低。人這輩子修行不到炒不出好菜來。
炒菜和做人是一樣的。
好人做好菜,滋味其中;壞人做爛菜,熟了而已。”
“有道理。”王淑蘭認同的點頭,心生敬佩。
“菜之極致是返璞歸真、原汁原味。
人做不到善,也就是人之初,就算知道極致也炒不出來。這不是手藝問題,是心性,是修行,是做人。”老譚說。
“道理深奧,刮目相看。”王淑蘭笑著說。
“嗬嗬,哪來深奧,道理大同,大道至簡。
牧區的手把肉之所以好吃,是牧民淳樸,沒那些心機。羊天然放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從不育肥。
客人來了羊現殺、肉現煮,把酒斟滿,原生態的下馬酒把人唱醉,那肉能不好吃?”
白色路虎駛過滿眼綠色的玉米地的公路後上了大橋,然後駛上高速。
“王姐,店啥時候開業?”老譚問坐在旁邊的王淑蘭。
“計劃是月底,現在整條街改造沒完工,估計得段時間,下個月吧。”王淑蘭說。
“你這又是包頭、又是鄂爾多斯,又是錫林浩特,又是赤峰的四下跑,也夠忙的。”老譚說。
“咱倆不一樣嗎,你不也四下跑。”王淑蘭笑道。
老譚笑笑,確實一樣。
王淑蘭說:“我打算赤峰店開完內蒙就不開店了,往北京發展。這回回去順便看了一下,還是首都餐飲市場好,吃飯的人多,錢好賺。”
“主要是客流量大。”老譚說。
“是。我家在海澱區柳林路那,飯店一家挨著一家的,家家生意都火。也有餃子館,我去吃了,不行,照咱家差遠了,那還天天爆滿呢。”王淑蘭說。
“沒問問房租咋樣?”老譚問。
“問了,挺高,二百平一年三十萬,這是地點好的,偏一點的一年二十五萬。”王淑蘭說。
“噢,確實挺高,三百平的話得四十萬。”
“差不多。”
老譚按三百平米的店麵估算了一下,每天按兩萬賣錢額計算,一個月六十萬,一年七百二十萬。現在阿巧的整體毛利是52%,那麽一年下來毛收入是三百七十四萬。
毛收入不代表純利潤,現在飯店的純利潤不高,能達到20%算好的了。
阿巧各店的純利潤因地域不同稍有差異,省城是17%,呼市19%,包頭、鄂爾多斯、錫林浩特這三個地方和呼市差不多,相比較鄂爾多斯少些,17%。
蘇州比較理想,20%。
北京不但房租高,人員工資也高,各項費用相應的也會增加。就說員工寢室吧,在省城租一個三室一廳的房子一年租金是四萬,在北京得十萬,甚至不夠。
這樣純利潤就得降低,保守點按18%計算,一年純收入應該是六十七萬。
三百平店麵,一年賺六十七萬,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算中等。
當然,這是保守估算,實際上應該比這多。
“咱們阿巧該進京了。”老譚對王淑蘭說的同時也是在對自己說,他的目標一直是下江南和進京,如今已經完成了一半。
“我打算過完十月一回北京考察,到時候一起去?”王淑蘭說。
“好,一起去。”
半個小時後車停在快要完工的店麵前,老譚和王淑蘭從車上下來,倆人先沒進去,而是站在店麵前瀏覽。
說實話這是一個隻體現出半拉兒阿巧餃子館風格的店麵,看上去有點滑稽。當然,這是熟悉阿巧的人的感覺,如果是第一次來的人還以為就這樣呢。
“有點跑偏。”看了一會兒後老譚一臉無奈的說。
王淑蘭也很無奈,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整條街都這樣,阿巧也不能特殊。隻好說:“沒辦法,趕上了。”
老譚用老子的話說:“福之禍所依,禍之福所伏。沒啥千篇一律的,興許還引領潮流呢。”
說完哈哈一笑,邁步走進店裏。
俗話說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進到裏麵就不一樣了,完全是一家新型的、可以引導潮流的餐廳,沒有之一。
老譚樓上樓下走了一圈,應該說很滿意。
服務員和廚房人員在收拾衛生,店長和廚師長在省城培訓時見過老譚,都先後過來熱情的打招呼。老譚向倆人詢問了員工的住寢情況,倆人說好,寬敞、方便,啥都有,和在家一樣。
老譚一直很關心員工的住寢情況,所以不管哪個地區的店寢室條件都很好,和別的飯店比起來優越許多。當然,錢花的也多。
開飯店不要怕花錢,尤其在員工身上,因為他們是創造財富的那些人。
老譚下飛機的時候是下午三點,現在五點已過,從店裏出來後王淑蘭領著直接去了上次請萬軍吃飯的福興樓。
品嚐了赤峰特色“對夾”和本地菜後,老譚說:“對夾挺地道兒,但我對它不感冒,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這菜炒的絕對行,有滋味,和省城差不多,底味重。”
“我吃著有點鹹。”王淑蘭說。
老譚點頭說:“這地方離我老家北票近,這地方人說話口音和我家那差不多,吃飯也一樣,能吃鹹。”
“但我看你口不重。”王淑蘭說。
“廚子口都這樣,可輕可重。”老譚說:“當廚子的到飯店吃飯一般都不挑,都是幹這行的,合口多吃點,下次還來,不合口少吃點,下次不來就行了。”
王淑蘭看著老譚問:“老弟,我一直聽你說自己是廚子,咋不叫廚師呢?”
<a id="wzsy"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零點看書</a>
“廚師不敢當,能擔得起師字的那得啥人?咱還不行。”老譚深有感觸道:“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天高地厚,剛會炒菜就覺著了不起了,喜歡別人叫自己廚師、師傅、大廚,聽著美,以為自己真是師傅了。
但菜這玩意兒越炒越害怕,越炒越覺著不會炒菜,不是廚子。說實話現在誰叫我師傅我都發毛,感覺啥菜都會做,細省思省思又啥都不會。
在飯店幹二十年了,現在誰問我啥菜拿手都說不上來。也研究了幾道菜,但都不理想,有時候回想一下好像一道拿手菜都沒有。”
王淑蘭說:“咱家這些菜不都是你研究的嗎。”
“看著是,也不是。這要是十年前我敢說這些菜是我的,現在不敢了,那都是以前廚子留下的,我隻不過改進一下,換個做法,被現在的客人接受而已。”
老譚接著說:“任何一道新菜的研發都是在老菜基礎之上的,什麽是創新?創新大部分來源於複製,在複製的過程中加進新的東西。
拿咱家現在賣的火的羊肉來說,要不是吃了牧區地道的手把肉也研究不出來,其中百分之七十是手把肉的影子,百分之三十是炒菜手藝,能說是我的菜嗎?我隻不過給融合一下。”
“太謙虛了。”王淑蘭說。
“不是謙虛,本來就這樣。我每個月都上灶台炒菜,每回炒菜的感覺都不一樣。你不知道,隻有站在灶台上的時候才感覺踏實,那才是我。
廚子出身,三尺灶是舞台,大勺把養家,手藝分好壞,德行見高低。人這輩子修行不到炒不出好菜來。
炒菜和做人是一樣的。
好人做好菜,滋味其中;壞人做爛菜,熟了而已。”
“有道理。”王淑蘭認同的點頭,心生敬佩。
“菜之極致是返璞歸真、原汁原味。
人做不到善,也就是人之初,就算知道極致也炒不出來。這不是手藝問題,是心性,是修行,是做人。”老譚說。
“道理深奧,刮目相看。”王淑蘭笑著說。
“嗬嗬,哪來深奧,道理大同,大道至簡。
牧區的手把肉之所以好吃,是牧民淳樸,沒那些心機。羊天然放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從不育肥。
客人來了羊現殺、肉現煮,把酒斟滿,原生態的下馬酒把人唱醉,那肉能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