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的話引起其他幾個人的注意,他們也都納悶,老譚確實挺長時間沒在管理群裏說話了,平時每天都說的。
阿巧管理群裏有執行總裁、區域經理、行政總廚、各店店長和廚師長,老譚在裏麵,豔華、張宇、燕子不在。
“準忙別的事呢。”小鳳說。
“他現在能忙啥事?”劉洋問。
“你問我呢?”小鳳說:“你師父事多,別看不當總裁了, 那也挺多事。”
韓軍分析道:“我估計譚董是想往後撤撤,叫周總上前,沒看現在周總說的多了嗎?”
“你說的對,周總現在確實比以前說得多了。”秦海嘯讚同韓軍的看法。
“那意思我師父啥也不管了唄?”劉洋問。
“咋地?不想叫你師父歇歇呀?”小鳳問。
“那倒不是,就是他一不說話有點不習慣,好像缺點啥似的。”劉洋小聲道。
“不說話還不好, 省的挨訓。”小鳳笑笑接著說:“你師父這些年一直沒閑著, 夠累的了,沒看他現在都啥樣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典型的叁高人群。
還有支擴,動不動就吐血,胃還不好,腎也有毛病。四十多歲的人六十多歲的身體,嚴重透支,該歇歇了。
他現在最好是找個安靜的地方好好調理調理,越沒人打擾越好,別操心別上火,啥事不管,閑雲野鶴,還能多活兩年。”
小鳳說話的時候眼皮不由自主的跳了一下,心一陣不自在,有點突突。說實話老譚半個月沒動靜她也犯合計,老譚的身體啥樣她知道,這些年老友不擔心是假的。
第二天上午小鳳給老譚打了電話, 老譚說在美麗穀看看酒坊,順便待兩天。小鳳問他身體咋樣, 老譚說好,能吃能喝的啥事沒有。
小鳳把自己回省城過年的打算跟老譚說了,問老譚啥時候回省城,老譚說下個月的。之後老譚問了她的身體狀況,倆人閑聊了兩句就掛了。
掛了電話小鳳犯合計,心說美麗穀那邊的酒坊一直沒啥事,老譚過去幹啥?於是給周曉梅打了電話,問老譚去美麗穀她知道不,周曉梅說知道。小鳳問幹啥去了,周曉梅說沒啥事,就是去待兩天。
“噢,他不是說去北京嗎,咋跑美麗穀去了?大冬天的,滑雪呀?”小鳳問。
“那他沒說-----”周曉梅說。
“他最近身體咋樣?沒犯病吧?”
“沒有,身體挺好的。”
“你見著他了?”
“嗯,我回呼市的時候見著的。”
“唔,他挺好就行,倆多月沒見著挺惦記的,沒別的事。”
聽周曉梅這麽說小鳳有些放心, 不掂心著是回事了。
美麗穀王淑蘭的屋子裏, 老譚放下電話,正在收拾屋的王淑蘭問:“小鳳打來的?”
“嗯。”老譚回道。
這兩天老譚陸續接了張麗、古毅、雅茹、忠清、華清、李爽等人的電話,他們和小風一樣,或者說和劉洋一樣,都覺著老譚半個月沒動靜不對勁,打電話來詢問。
老譚的回答都一個樣,說來美麗穀看看,順便待兩天。
眾人都將信將疑,然後向周曉梅求證,在得到肯定的答複後才放心,同時認為老譚是準備歇歇了。
“她現在咋樣?”王淑蘭問。
“她說挺好,聽聲音氣色不錯,應該好的差不多了。”老譚說。
“那就好。”
王淑蘭投了抹布開始擦炕。這個時候要是熟悉她的人進來肯定認不出她來——完全的一個村婦模樣。
頭發隨便的攏在腦後,沒化妝,素麵照天,相貌雖好但掩不住真實年齡。眉宇間少了都市貴婦氣息,多了農村婦女的味道。
上身一件灰色毛衣,外麵套著黑色羽絨服馬甲,胳膊上帶著套袖,腰裏紮著圍裙。下身一條藍色褲子,腳上是英子媽做的棉拖鞋。
苗條的身段沒了,有了農婦的結實。
這隻是形象上的改變,別的改變更多。
半個月來學會了燒火,用大鍋燉菜、燜飯,生暖氣爐子。每天和農村婦女一樣頭紮圍巾手戴手套到院子裏往外屋地抱柴火,早上起來把灶膛裏的灰扒出來裝進鐵撮子,然後推門出去來到大門外倒進灰堆裏。若是碰到鄰家的婦媳婦還能嘻嘻哈哈的嘮上兩句,然後呼著哈氣進屋。
<a id="wzsy" href="http://m.yawenku.com">雅文庫</a>
她把小屋子整的既暖和又幹淨,和城裏的樓房沒啥兩樣。
窗台上養著兩盆花,是向總從大棚那拿來的。兩盆水靈靈的蒜苗是英子媽給的,一盆長勢旺盛的插蔥是周曉梅媽送過來的,老太太在自己屋裏生了四盆蔥,吃不過來的吃。
老譚和王淑蘭倆人到美麗穀的那天快傍黑天了,英子媽做好了飯菜和曉梅爸媽在院門口等。英子媽本來不知道老譚是來養病的,曉梅媽跟她說了,這個樸實的農村婦女知道後心好一陣難受。
小英子已經上高中了,王淑蘭堅守著自己的承諾,每年都會按時把錢寄過來,資助孩子上學。俗話說大恩不言謝,英子爸媽能做的就是把地裏的土特產每年給恩人寄一些去,逢年過節的時候殺兩隻自家養的小笨雞,送給恩人。
聽恩人說要來美麗穀住兩天,她早早的把屋收拾出來,燒上炕,讓屋子熱乎乎的。等看到曉梅媽領著酒坊的工人往這拿米拿麵拿菜的時候,她有些納悶,心說恩人一個人能吃多少,又不常住,自己家就能管的起。
等曉梅媽說了實情後她才知道咋回事,於是連趕了兩個晚上,給老譚和王淑蘭一人做了雙棉拖鞋。
老譚和王淑蘭下了車,曉梅爸媽和英子媽迎了上去。
曉梅爸握著老譚的手叫了聲兄弟,下句話沒說下去,握著的手使勁兒的抖著。
曉梅媽看著老譚說了聲兄弟到了,眼淚就撲簌簌的掉了下來,忍著不出聲轉過身去擦。
她一掉眼淚英子媽也跟著掉,王淑蘭的眼圈跟著紅了。
她們這樣老譚受不了,鼻根兒發酸,觸景生情的想到若是母親和姐姐們,和她們這樣知道自己得癌症的事,見到他時肯定也是這個情景,並且比這嚴重。
他心裏說著千萬不能叫她們知道,嘴上說:“不叫我進屋呀,都一天沒吃飯了。”
叁個女人意識到自己失態,趕緊收了悲泣,招呼著進屋。
來到屋裏,老譚像到家似的脫鞋上炕,曉梅爸也跟著上炕陪著嘮嗑兒,曉梅媽和英子媽張羅著端菜端飯。王淑蘭則打開衣服箱取了家居服換上,穿上英子媽給做的棉拖鞋,像個女主人似的跟著忙活,一邊忙活還一邊請教柴火怎麽燒,火怎麽架。
老譚高興,喝了二兩靈芝參芪酒。
王淑蘭勸他不要喝,他說沒事,靈芝抗癌,但喝無妨。
“你們別把我當病人,一把我當病人我就合計自己的病,就開始多想。
看我這樣像有病嗎?啥病沒有,好人一個。
病沒那麽嬌貴,你越慣著它它越詐屍,不搭理它,就當沒那回事,它自己就老實了。”
見老譚如此看得開好心態,曉梅爸媽和英子媽放心不少,心也敞亮了,把提前準備好的安慰的、寬心的話收了起來,都換成了家常嗑兒。
阿巧管理群裏有執行總裁、區域經理、行政總廚、各店店長和廚師長,老譚在裏麵,豔華、張宇、燕子不在。
“準忙別的事呢。”小鳳說。
“他現在能忙啥事?”劉洋問。
“你問我呢?”小鳳說:“你師父事多,別看不當總裁了, 那也挺多事。”
韓軍分析道:“我估計譚董是想往後撤撤,叫周總上前,沒看現在周總說的多了嗎?”
“你說的對,周總現在確實比以前說得多了。”秦海嘯讚同韓軍的看法。
“那意思我師父啥也不管了唄?”劉洋問。
“咋地?不想叫你師父歇歇呀?”小鳳問。
“那倒不是,就是他一不說話有點不習慣,好像缺點啥似的。”劉洋小聲道。
“不說話還不好, 省的挨訓。”小鳳笑笑接著說:“你師父這些年一直沒閑著, 夠累的了,沒看他現在都啥樣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典型的叁高人群。
還有支擴,動不動就吐血,胃還不好,腎也有毛病。四十多歲的人六十多歲的身體,嚴重透支,該歇歇了。
他現在最好是找個安靜的地方好好調理調理,越沒人打擾越好,別操心別上火,啥事不管,閑雲野鶴,還能多活兩年。”
小鳳說話的時候眼皮不由自主的跳了一下,心一陣不自在,有點突突。說實話老譚半個月沒動靜她也犯合計,老譚的身體啥樣她知道,這些年老友不擔心是假的。
第二天上午小鳳給老譚打了電話, 老譚說在美麗穀看看酒坊,順便待兩天。小鳳問他身體咋樣, 老譚說好,能吃能喝的啥事沒有。
小鳳把自己回省城過年的打算跟老譚說了,問老譚啥時候回省城,老譚說下個月的。之後老譚問了她的身體狀況,倆人閑聊了兩句就掛了。
掛了電話小鳳犯合計,心說美麗穀那邊的酒坊一直沒啥事,老譚過去幹啥?於是給周曉梅打了電話,問老譚去美麗穀她知道不,周曉梅說知道。小鳳問幹啥去了,周曉梅說沒啥事,就是去待兩天。
“噢,他不是說去北京嗎,咋跑美麗穀去了?大冬天的,滑雪呀?”小鳳問。
“那他沒說-----”周曉梅說。
“他最近身體咋樣?沒犯病吧?”
“沒有,身體挺好的。”
“你見著他了?”
“嗯,我回呼市的時候見著的。”
“唔,他挺好就行,倆多月沒見著挺惦記的,沒別的事。”
聽周曉梅這麽說小鳳有些放心, 不掂心著是回事了。
美麗穀王淑蘭的屋子裏, 老譚放下電話,正在收拾屋的王淑蘭問:“小鳳打來的?”
“嗯。”老譚回道。
這兩天老譚陸續接了張麗、古毅、雅茹、忠清、華清、李爽等人的電話,他們和小風一樣,或者說和劉洋一樣,都覺著老譚半個月沒動靜不對勁,打電話來詢問。
老譚的回答都一個樣,說來美麗穀看看,順便待兩天。
眾人都將信將疑,然後向周曉梅求證,在得到肯定的答複後才放心,同時認為老譚是準備歇歇了。
“她現在咋樣?”王淑蘭問。
“她說挺好,聽聲音氣色不錯,應該好的差不多了。”老譚說。
“那就好。”
王淑蘭投了抹布開始擦炕。這個時候要是熟悉她的人進來肯定認不出她來——完全的一個村婦模樣。
頭發隨便的攏在腦後,沒化妝,素麵照天,相貌雖好但掩不住真實年齡。眉宇間少了都市貴婦氣息,多了農村婦女的味道。
上身一件灰色毛衣,外麵套著黑色羽絨服馬甲,胳膊上帶著套袖,腰裏紮著圍裙。下身一條藍色褲子,腳上是英子媽做的棉拖鞋。
苗條的身段沒了,有了農婦的結實。
這隻是形象上的改變,別的改變更多。
半個月來學會了燒火,用大鍋燉菜、燜飯,生暖氣爐子。每天和農村婦女一樣頭紮圍巾手戴手套到院子裏往外屋地抱柴火,早上起來把灶膛裏的灰扒出來裝進鐵撮子,然後推門出去來到大門外倒進灰堆裏。若是碰到鄰家的婦媳婦還能嘻嘻哈哈的嘮上兩句,然後呼著哈氣進屋。
<a id="wzsy" href="http://m.yawenku.com">雅文庫</a>
她把小屋子整的既暖和又幹淨,和城裏的樓房沒啥兩樣。
窗台上養著兩盆花,是向總從大棚那拿來的。兩盆水靈靈的蒜苗是英子媽給的,一盆長勢旺盛的插蔥是周曉梅媽送過來的,老太太在自己屋裏生了四盆蔥,吃不過來的吃。
老譚和王淑蘭倆人到美麗穀的那天快傍黑天了,英子媽做好了飯菜和曉梅爸媽在院門口等。英子媽本來不知道老譚是來養病的,曉梅媽跟她說了,這個樸實的農村婦女知道後心好一陣難受。
小英子已經上高中了,王淑蘭堅守著自己的承諾,每年都會按時把錢寄過來,資助孩子上學。俗話說大恩不言謝,英子爸媽能做的就是把地裏的土特產每年給恩人寄一些去,逢年過節的時候殺兩隻自家養的小笨雞,送給恩人。
聽恩人說要來美麗穀住兩天,她早早的把屋收拾出來,燒上炕,讓屋子熱乎乎的。等看到曉梅媽領著酒坊的工人往這拿米拿麵拿菜的時候,她有些納悶,心說恩人一個人能吃多少,又不常住,自己家就能管的起。
等曉梅媽說了實情後她才知道咋回事,於是連趕了兩個晚上,給老譚和王淑蘭一人做了雙棉拖鞋。
老譚和王淑蘭下了車,曉梅爸媽和英子媽迎了上去。
曉梅爸握著老譚的手叫了聲兄弟,下句話沒說下去,握著的手使勁兒的抖著。
曉梅媽看著老譚說了聲兄弟到了,眼淚就撲簌簌的掉了下來,忍著不出聲轉過身去擦。
她一掉眼淚英子媽也跟著掉,王淑蘭的眼圈跟著紅了。
她們這樣老譚受不了,鼻根兒發酸,觸景生情的想到若是母親和姐姐們,和她們這樣知道自己得癌症的事,見到他時肯定也是這個情景,並且比這嚴重。
他心裏說著千萬不能叫她們知道,嘴上說:“不叫我進屋呀,都一天沒吃飯了。”
叁個女人意識到自己失態,趕緊收了悲泣,招呼著進屋。
來到屋裏,老譚像到家似的脫鞋上炕,曉梅爸也跟著上炕陪著嘮嗑兒,曉梅媽和英子媽張羅著端菜端飯。王淑蘭則打開衣服箱取了家居服換上,穿上英子媽給做的棉拖鞋,像個女主人似的跟著忙活,一邊忙活還一邊請教柴火怎麽燒,火怎麽架。
老譚高興,喝了二兩靈芝參芪酒。
王淑蘭勸他不要喝,他說沒事,靈芝抗癌,但喝無妨。
“你們別把我當病人,一把我當病人我就合計自己的病,就開始多想。
看我這樣像有病嗎?啥病沒有,好人一個。
病沒那麽嬌貴,你越慣著它它越詐屍,不搭理它,就當沒那回事,它自己就老實了。”
見老譚如此看得開好心態,曉梅爸媽和英子媽放心不少,心也敞亮了,把提前準備好的安慰的、寬心的話收了起來,都換成了家常嗑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