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毅臨走前上了兩萬元的布施,這對一個不信的佛人來說已經很難得了。</p>


    有的人與佛有緣,有的人與佛無緣。</p>


    與佛有緣的人禮佛、拜佛、敬佛、參佛、修佛;與佛無緣的遠佛、離佛、棄佛、詛佛、咒佛。</p>


    佛渡有緣人,善惡一念間。</p>


    老譚把古毅和楊誌軍送到山腰停車處,看著他們遠去,心底升起一股悵然。</p>


    古毅和他說了要開店的事,他勸古毅不要開,告訴他今年主要是休養生息修煉內功,抓菜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管理能力,完善運營體係,總之一句話就是暫停開店打基礎,為以後的發展積蓄能量。</p>


    古毅雖有不解,但在這方麵他是信老譚的,便答應下來。</p>


    老譚上山前把今年的工作重點已經交代給周曉梅了,他希望周曉梅能夠按著自己製定好的計劃去做,這對目前的阿巧來說是最正確的。</p>


    還是那句話,錢不是一時掙的。基礎打不好啥都是空中樓閣,早早晚晚塌架。今年是整頓、打基礎、回籠資金的一年,隻有把基礎打好了,資金回來了以後才能蓄勢待發大展宏圖。</p>


    他也考慮到了自己的身體。</p>


    說不怕死是假的,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有一線希望就不想死。</p>


    得承認他心態好,對自己的病情持樂觀態度,並慶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好中醫,能夠負責任的對症下藥、進行治療,並且控製住了病情。</p>


    他能感覺到自己體內的變化,癌細胞從根兒上被控製住了,不像化療似的隻是表麵上的殺死。</p>


    這種感覺很維妙,能夠感知,卻很難說清。</p>


    把癌細胞比喻成一朵毒蓮花的話,那麽他的胃就是適宜這朵毒蓮花生長的土壤。</p>


    如果是化療療法,隻是把蓮花的幾片花瓣弄枯萎了,但根兒還在,土壤依然。沒幾日枯萎的花瓣凋謝,新的花瓣又長了出來。</p>


    現在的情形是毒蓮花仍在,且正常生長,隻是適合它生長的土壤在悄悄的發生變化,由過去的適宜變成了不適宜。直白的說供毒蓮花生長的養分在漸漸減少,過不了多久就會消失殆盡。</p>


    土壤一旦沒了,毒蓮花長得再好也得死掉,早晚的事。</p>


    這就是中醫的神奇之處——治本之源。要不不治,治就去根兒。</p>


    得病如牆倒,祛病如抽絲的道理老譚懂,他現在是保持樂觀心態,告訴自己不著急,慢慢調理,估計兩年之後能好。</p>


    這期間最好不要發生啥事,別著急上火,一旦著急上火容易讓病情惡化,前功盡棄。</p>


    這是他的真實感覺,實際情況也是如此。</p>


    午後時分,來自重慶的七位香客到了。</p>


    七位香客四女三男,平均年齡五十多歲。年齡最大的六十八,是領隊,叫王建國,軍人出身,身材高大,國字臉,麵相威嚴,不怒自威,一副首長樣兒。</p>


    另兩位男的年齡六十一、二上下,中等身材,看上去是退休幹部,叫王勝利和李國華。</p>


    四個女的中歲數大的五十八,叫李霞,其餘三個叫嶽桂梅、李豔景、袁芳。袁芳歲數最小,四十五。</p>


    七個人同是糖尿病患者,可以說是病友。都愛旅遊,又同是信佛之人,便組織在一起開始遊曆隱藏在深山之中古刹廟宇,可謂是逢寺必進,遇廟燒香。一路下來既陶冶了情操,又鍛煉了身體,間接的治了病,同時還禮了佛,可謂是一舉四得。</p>


    說實話像他們這樣能四處旅遊的香客是有經濟基礎的,普通老百姓比不了。普通百姓得了糖尿病得緊衣縮食,再好的日子也過得緊吧,不可能四處旅遊去——不花錢呀。</p>


    </p>


    當晚老譚做了滿滿一桌子菜歡迎新來的朋友,知道他們是重慶人,特意做了四道多辣帶麻的菜。</p>


    賈老爺子拿出了鬆針酒,老譚把靈芝參芪酒也貢獻出來,一起吃了頓豐盛的晚餐。</p>


    在飯桌上賈老爺子說了這裏的規矩,七個人一聽就明白,並且在來之前也了解了,王建國當場做了人員安排。</p>


    王勝利和李國華負責挑水,李霞、杜桂梅做早飯,李豔景和袁芳負責給老譚幫廚,同時和他一起上山撿柴火。</p>


    王建國說:“我們走過不少地方,別的地方都是交錢住客房吃客飯,還有時間限製,不能超過五天。那些地方說是在大山裏頭,其實都商業化了,喝口水都要錢。</p>


    咱們這地方我們是從網上知道的,有個在這待過人把照片發到了網上,詳細介紹了這裏的情況,我們是慕名而來,一直想找這樣的地方呢。”</p>


    四個女的中歲數大的李霞有些擔心的說:“我們從呼市下的火車,往這來的時候雇的中巴,沒來得及買太多菜,米麵也少,也就夠一個星期的-------”</p>


    老譚說:“吃的不用擔心,我帶的米麵油夠咱們吃一個月的,肉也夠,今天我朋友又送來不少。至於青菜不用擔心,隔三天有專車下山采購,把錢給他們就行。</p>


    你們來時應該看著剛進山的那個村子了,菜都是在那買,純綠色,吃著放心。”</p>


    第二天早上,老譚引著王勝利和李國華去東溝挑水,賈老爺子引著王建國、李豔景、袁芳上山撿柴,薑老太太領著李霞、嶽桂梅做早飯。</p>


    王勝利和李國華是第一次挑水,老譚沒叫他倆挑滿桶的,而是一桶水分兩個桶裝,這樣既不容易灑還輕快。</p>


    “你倆循序漸進的來,別一下子累著,六十多歲了,不比年輕。”老譚說。</p>


    “是呀,多少年不挑水了。”</p>


    老譚挑著滿滿的兩桶水在前麵走,倆人在後麵跟著。</p>


    早上空氣清冽,吸入腹中清爽。</p>


    向陽的山坡上稚嫩的草芽已經拱出地麵,夾雜在枯草之中,遠望去一片青一片黃,有了春意。山桃樹枝丫泛青,拱出的花骨朵像青色的豆子,中心透著一絲粉色。</p>


    老譚擔著水,步子輕鬆。細看他的步子和呼吸極有規律,一呼一吸正好四步,兩步一吸兩步一呼,肩膀上的扁擔恰好兩顫兒。</p>


    自打在老喇嘛那學了呼吸吐納的法門後,老譚練了一個星期,現已融會貫通,挑水時找到步子和呼吸之間的節奏,倍覺輕鬆,不再氣喘籲籲。</p>


    他在前麵能夠清晰地聽到後麵倆人的腳步和呼吸聲,走出一段路後聽到倆人的呼吸急促,有了上喘時及時停下,叫倆人歇歇。</p>


    “累吧?”老譚笑嗬嗬的問。</p>


    “有點兒。”王勝利一邊擦汗一邊說。</p>


    老譚說:“慢慢來,鍛煉鍛煉就好了。”</p>


    李國華說:“是,主要是缺乏鍛煉。”</p>


    老譚點頭,隨後說:“我教你倆一個呼吸的方法,一會兒你倆試試,看是不是輕快點兒。”</p>


    於是老譚便把自己的兩步一吸兩步一呼的方法說了出來,等倆人再次挑起擔子後試著練習。</p>


    倆人開始找不好步伐和呼吸的頻率,有點錯亂。走出一百米後漸漸跟上了,步伐和呼吸達到了一致,頓覺輕鬆,直到走出和第一次歇息時同樣的距離才感覺到累。</p>


    再次歇息時老譚說:“早上空氣好,太陽初升,陽氣上長陰氣下沉,是吐舊納新的最佳時機。晨走、晨跑和挑水都是運動,道理相同,掌握好呼吸和運動的節奏,兩者達到平衡,往往事半功倍。</p>


    修佛、修道講究的吐舊納新就是這個,所謂的法門就是規律,規律找到了堅持下去,形成習慣就好了。”</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獵狼嘯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獵狼嘯風並收藏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