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確實有事,她此時正在醫院。</p>
上午她剛到店裏就接到老媽打來的電話,說老爸摔倒了,人事不省,叫她趕緊回家。她急三火四的到家時120也到了,很快把老爸送到了就近的武警醫院。</p>
老爸是突發腦梗,送的及時,大夫馬上進行了溶栓處理,人清醒了過來。</p>
人是清醒了,但得進行觀察。</p>
由於從店裏出來的急,李爽忘了拿挎包,手機也是接完電話放進包裏,所以沒接到劉洋打來的電話。</p>
豔華和小高也先後到了,見老人清醒了都鬆了口氣。</p>
豔華走後李爽叫小高在醫院守著,自己回店裏拿挎包。到店後拿到挎包把手機取出見有兩個未接來電,全是劉洋打來的,便回了過去。</p>
“幹啥呢不接電話?”劉洋問。</p>
“嗨,我爸摔倒了,剛送醫院,一著急手機落店裏了。”李爽說。</p>
“啊,我叔沒啥事吧?”劉洋馬上問</p>
“沒啥事,輕微腦梗,已經溶栓了。”</p>
“清醒沒?”</p>
“清醒了。”</p>
“嚇死我了,清醒了就好,多溶幾次栓,以防有後遺症。”</p>
“嗯。打電話啥事?”</p>
劉洋說:“也沒啥大事,這不中秋節了嗎,省思問你給員工發啥福利。”</p>
李爽說:“每人一盒月餅,外加水果和一箱飲料。”</p>
“唔,知道了,我也這準備的,你是飲料,我這邊是牛奶。”劉洋說。</p>
“都行。主要是月餅買好點,別太次了。”</p>
“在好利來定的。”</p>
“那行,我這也是。”</p>
跟劉洋通完電話後李爽回到醫院,見老爸沒啥事便叫小高回去上班,然後給幾個店長打了電話,把工作安排一下。</p>
劉洋放下手機跟小鳳說了李爽她爸摔倒的事,倆人唏噓一番。這時周曉梅打來電話,說有兩個武漢的老板過來考察,叫劉洋做好接待。</p>
</p>
劉洋納悶說今年不是不擴張開店嗎,咋還有來考察的。周曉梅說是不擴張,但人家想合作,且態度誠懇,可以先考察考察為明年打基礎。</p>
劉洋“奧”了一聲,然後調皮的問:“什麽級別接待?”</p>
“啥什麽級別,正常接待就行。”周曉梅說完掛了電話,劉洋吐了下舌頭,衝著手機說:“哼!也就凶我的能耐,換我師父試試!”</p>
小鳳笑道:“你呀——”隨後問:“沒說考察的啥時候來?”</p>
“來了能給我打電話,估計也就這兩天。”</p>
“武漢——”小鳳沉吟一下說:“離咱們這三百多公裏,在咱們北邊,做餃子應該行。”</p>
“我就知道武漢有熱幹麵,還有精武鴨脖。”劉洋說。</p>
“不知道有黃鶴樓呀?”</p>
“黃鶴樓是武漢的嗎?”</p>
“不是,北京的,在禦和園那。”</p>
在這裏說一下武漢的兩個老板和鄭州明珠海鮮餃子樓的張立國。</p>
武漢的兩個老板分別姓任和孟,都是做飯店的,頭幾年生意好賺了不少錢。從去年開始生意下滑,倆人便想換個經營項目,便在上半年都把飯店兌了出去。</p>
今年餃子市場好,倆人也考察了幾家,有幸在北京遇到了周曉梅,且參觀了阿巧,便決定和阿巧合作做餃子館。</p>
隻可惜阿巧今年不擴張,想合作得明年的,倆人也急不得,便想先考察一下阿巧在長沙的店。</p>
明珠海鮮餃子樓的老板張立國則是相中了阿巧的積分製管理,他覺著自家不好不壞帶死不活的現狀完全是管理不善造成的,便萌動了把自家管理人員送到阿巧學習的想法,把積分製管理學會,回去也這麽整。</p>
參觀完北京阿巧五家店之後這三個人都沒走,在第二天先後找到了周曉梅。</p>
於是周曉梅把劉洋的電話給了武漢的任、孟兩位老板,跟他倆說去考察的話直接給劉洋打電話,她會安排接待。</p>
對張立國的答複是學習可以,並且呈歡迎態度。同時講了做積分製管理需要付出的代價——每年要拿出純利潤的百分之三十做支撐,否則做不成。</p>
“積分製是好,但前提是老板得舍得。”周曉梅認真的說:“任何好的管理模式都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紅口白牙畫大餅員工是不接受的。”</p>
張立國猶豫著說:“但要純利潤的百分之三十也太高了。”</p>
周曉梅笑了,說:“咋說呢,作為老板,或者是企業經營者,都知道管理出效益這個理兒,所以也都在管理上下功夫、做文章。</p>
但管理是需要成本的,任何模式都需要,這是事實。</p>
企業由紅火到不景氣無外乎三個原因:</p>
第一是戰略上的,對市場前景估計不足,無前瞻性,盲目樂觀的發展導致方向性錯誤。這一般都發生在老板身上,如果老板再固執點兒話就致命了。</p>
第二是固步自封,總拿以前說事,從高管到中層到底層都這樣。用老百姓話講就是托大,市場都變化了還覺著自己是老大,且產品更新慢,服務意識弱,客人就餐體驗逐日降低,自然生意下滑。</p>
第三是管理成本過高,這個過高是指管理者不作為而造成的企業內耗,估計你家現在就這個現狀。”</p>
張立國眼睛亮了,信服的連續點頭。</p>
周曉梅說:“同樣是成本,你家花在管理上的錢不比積分製少,你隻不過沒算過。”</p>
張立國說:“是這回事。”</p>
周曉梅說:“張總,你真想做積分製管理的話我勸你先別急,最好在這多待兩天好好看看。積分製是個係統,不是表麵上那麽簡單。</p>
和我家的幾個店長嘮嘮,再和員工聊聊,看看他們住的寢室,包括吃的用的玩的。</p>
嗬嗬,別誤會,絕對沒顯擺的意思,我是想既然想做就自己先整明白了,看適不適合你家,沒別的意思。”</p>
張立國誠懇的說:“太感謝周總了,我也正想多待幾天,好好學習學習。”</p>
周曉梅說:“咱們互相學習。”隨後道:“張總要派管理層學習的話別來北京了,直接去省城總部,那裏有培訓中心,方便些。”</p>
張立國問:“譚總在省城嗎?”</p>
“沒有,估計兩個月後能在。”周曉梅說。</p>
張立國雖有些遺憾,但還是很高興,同時也被周曉梅的大方誠懇、開誠布公的態度所折服,羨慕阿巧有這樣有能力的執行總裁。</p>
上午她剛到店裏就接到老媽打來的電話,說老爸摔倒了,人事不省,叫她趕緊回家。她急三火四的到家時120也到了,很快把老爸送到了就近的武警醫院。</p>
老爸是突發腦梗,送的及時,大夫馬上進行了溶栓處理,人清醒了過來。</p>
人是清醒了,但得進行觀察。</p>
由於從店裏出來的急,李爽忘了拿挎包,手機也是接完電話放進包裏,所以沒接到劉洋打來的電話。</p>
豔華和小高也先後到了,見老人清醒了都鬆了口氣。</p>
豔華走後李爽叫小高在醫院守著,自己回店裏拿挎包。到店後拿到挎包把手機取出見有兩個未接來電,全是劉洋打來的,便回了過去。</p>
“幹啥呢不接電話?”劉洋問。</p>
“嗨,我爸摔倒了,剛送醫院,一著急手機落店裏了。”李爽說。</p>
“啊,我叔沒啥事吧?”劉洋馬上問</p>
“沒啥事,輕微腦梗,已經溶栓了。”</p>
“清醒沒?”</p>
“清醒了。”</p>
“嚇死我了,清醒了就好,多溶幾次栓,以防有後遺症。”</p>
“嗯。打電話啥事?”</p>
劉洋說:“也沒啥大事,這不中秋節了嗎,省思問你給員工發啥福利。”</p>
李爽說:“每人一盒月餅,外加水果和一箱飲料。”</p>
“唔,知道了,我也這準備的,你是飲料,我這邊是牛奶。”劉洋說。</p>
“都行。主要是月餅買好點,別太次了。”</p>
“在好利來定的。”</p>
“那行,我這也是。”</p>
跟劉洋通完電話後李爽回到醫院,見老爸沒啥事便叫小高回去上班,然後給幾個店長打了電話,把工作安排一下。</p>
劉洋放下手機跟小鳳說了李爽她爸摔倒的事,倆人唏噓一番。這時周曉梅打來電話,說有兩個武漢的老板過來考察,叫劉洋做好接待。</p>
</p>
劉洋納悶說今年不是不擴張開店嗎,咋還有來考察的。周曉梅說是不擴張,但人家想合作,且態度誠懇,可以先考察考察為明年打基礎。</p>
劉洋“奧”了一聲,然後調皮的問:“什麽級別接待?”</p>
“啥什麽級別,正常接待就行。”周曉梅說完掛了電話,劉洋吐了下舌頭,衝著手機說:“哼!也就凶我的能耐,換我師父試試!”</p>
小鳳笑道:“你呀——”隨後問:“沒說考察的啥時候來?”</p>
“來了能給我打電話,估計也就這兩天。”</p>
“武漢——”小鳳沉吟一下說:“離咱們這三百多公裏,在咱們北邊,做餃子應該行。”</p>
“我就知道武漢有熱幹麵,還有精武鴨脖。”劉洋說。</p>
“不知道有黃鶴樓呀?”</p>
“黃鶴樓是武漢的嗎?”</p>
“不是,北京的,在禦和園那。”</p>
在這裏說一下武漢的兩個老板和鄭州明珠海鮮餃子樓的張立國。</p>
武漢的兩個老板分別姓任和孟,都是做飯店的,頭幾年生意好賺了不少錢。從去年開始生意下滑,倆人便想換個經營項目,便在上半年都把飯店兌了出去。</p>
今年餃子市場好,倆人也考察了幾家,有幸在北京遇到了周曉梅,且參觀了阿巧,便決定和阿巧合作做餃子館。</p>
隻可惜阿巧今年不擴張,想合作得明年的,倆人也急不得,便想先考察一下阿巧在長沙的店。</p>
明珠海鮮餃子樓的老板張立國則是相中了阿巧的積分製管理,他覺著自家不好不壞帶死不活的現狀完全是管理不善造成的,便萌動了把自家管理人員送到阿巧學習的想法,把積分製管理學會,回去也這麽整。</p>
參觀完北京阿巧五家店之後這三個人都沒走,在第二天先後找到了周曉梅。</p>
於是周曉梅把劉洋的電話給了武漢的任、孟兩位老板,跟他倆說去考察的話直接給劉洋打電話,她會安排接待。</p>
對張立國的答複是學習可以,並且呈歡迎態度。同時講了做積分製管理需要付出的代價——每年要拿出純利潤的百分之三十做支撐,否則做不成。</p>
“積分製是好,但前提是老板得舍得。”周曉梅認真的說:“任何好的管理模式都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紅口白牙畫大餅員工是不接受的。”</p>
張立國猶豫著說:“但要純利潤的百分之三十也太高了。”</p>
周曉梅笑了,說:“咋說呢,作為老板,或者是企業經營者,都知道管理出效益這個理兒,所以也都在管理上下功夫、做文章。</p>
但管理是需要成本的,任何模式都需要,這是事實。</p>
企業由紅火到不景氣無外乎三個原因:</p>
第一是戰略上的,對市場前景估計不足,無前瞻性,盲目樂觀的發展導致方向性錯誤。這一般都發生在老板身上,如果老板再固執點兒話就致命了。</p>
第二是固步自封,總拿以前說事,從高管到中層到底層都這樣。用老百姓話講就是托大,市場都變化了還覺著自己是老大,且產品更新慢,服務意識弱,客人就餐體驗逐日降低,自然生意下滑。</p>
第三是管理成本過高,這個過高是指管理者不作為而造成的企業內耗,估計你家現在就這個現狀。”</p>
張立國眼睛亮了,信服的連續點頭。</p>
周曉梅說:“同樣是成本,你家花在管理上的錢不比積分製少,你隻不過沒算過。”</p>
張立國說:“是這回事。”</p>
周曉梅說:“張總,你真想做積分製管理的話我勸你先別急,最好在這多待兩天好好看看。積分製是個係統,不是表麵上那麽簡單。</p>
和我家的幾個店長嘮嘮,再和員工聊聊,看看他們住的寢室,包括吃的用的玩的。</p>
嗬嗬,別誤會,絕對沒顯擺的意思,我是想既然想做就自己先整明白了,看適不適合你家,沒別的意思。”</p>
張立國誠懇的說:“太感謝周總了,我也正想多待幾天,好好學習學習。”</p>
周曉梅說:“咱們互相學習。”隨後道:“張總要派管理層學習的話別來北京了,直接去省城總部,那裏有培訓中心,方便些。”</p>
張立國問:“譚總在省城嗎?”</p>
“沒有,估計兩個月後能在。”周曉梅說。</p>
張立國雖有些遺憾,但還是很高興,同時也被周曉梅的大方誠懇、開誠布公的態度所折服,羨慕阿巧有這樣有能力的執行總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