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山陰縣可以說是被攻其不備了。
狄人的戰鬥力本來就是草原上最強的,如果說兩個漢人能夠抵擋下一個羌人正麵的話,那麽,一個靺鞨人就需要兩個半的漢人,而狄人至少需要三個。
這一次來攻打山陰縣的,正好是狄人。顯然,這些狄人已經從別的途徑知道了山陰縣的陷馬坑。所以他們沒有選擇衝鋒,而是下了馬,悄悄地摸到山陰縣的城牆底下。
不得不說,他們很成功。
至少,依靠習慣性依靠千斤缸來示警的山陰縣人並沒有發現不對勁,也沒有發現敵人已經來到了他們的腳下。如果不是遠處有人開始拔陷馬坑的竹竿,如果不是城牆上有人眼尖,隻怕狄人跳上了城牆,山陰縣還沒有反應過來。
好在山陰縣曆經戰火和蠻夷的劫掠,這裏的人早就練出來了。一聽到廝殺聲和叫喊聲,山陰縣人就衝回家,拿起武器就往城牆上跑。那速度,比顧家的部曲親兵都慢不了多少。
反而是跟著小安氏、顧七七娘母女幾個才來到山陰縣的那些人,在這方麵要比別人慢一拍。
等顧七七娘讓丫頭背上屋頂的時候,山陰縣四麵城牆已經混戰成一團了。
而這裏麵,最顯眼的,自然是章籌。
章籌會被顧珓搶親,自然是因為他的畫風不同。顧家是武將之家,跟著大魏王家打天下,作為顧家大姑娘,顧珓見慣了那種肌肉賁張、虯髯胡須的軍漢,而章籌呢?典型的文官家的少年。當年就是一個眉目如畫的精致美少年,不然,顧珓也不會不顧章籌正在為父結廬服喪就把人搶走了。
十年過去了,章籌的臉上褪去了少年的稚嫩,卻依舊不改那如詩如畫的風流氣場,反而多了曆經官場磨煉後的沉穩,顯得更加迷人了。
可就是這麽一個人,放在京裏,誰都會當他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了文弱書生,可誰都沒有想到,這位竟然使得一手好劍!
沒錯,章籌右手持劍,左持劍鞘,以劍鞘為盾,正麵擋住了狄人的攻擊不說,還能夠不時地反擊。甚至他還跟邊上的人配合,讓他那一段城牆上至始至終都沒有超過三個狄人!
顧七七娘爬上屋頂之後,立刻抬起了手弩。從那次開始,他的屋裏常備著手弩和弩箭。怎奈敵人還是太多了。就是顧七七娘神射,可是他房裏總共也才十二把手弩外加四百支弩箭而已!
玉葉忍不住驚呼一聲:“難不成今天來的是中型部落?”
在草原上,人口超過一千的,才能夠被稱為中型部落,有的中型部落,光戰士都不下一千人。
顧七七娘的弩箭已經用完,可狄人還是源源不斷地跳上城牆。城牆,包括顧家沿著城牆的那一溜兒,已經成了絞肉機。狄人也好,顧家親兵也罷,紛紛衝上城牆,或者是將對方砍下城牆,或者是被人砍下砍下城牆,或者是跟著對方一起滾落城牆。
狄人知道,兩腳羊們每一次能夠死裏逃生,依靠的就是城牆,隻要他們攻下了城牆,就等於攻打下了這座城池。那個時候,這座山陰縣就是他們的獵場,可以任由他們燒殺搶掠。
而山陰縣人,無論是尋常的百姓也好,抑或是當地的兵勇也罷、顧家的部曲親兵也好,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山陰縣之所以至今尚存,靠的就是這土夯的城牆,如果城牆被攻下,那就跟城破沒什麽兩樣。
沒有人留手。
每一個人都在拚命。
為了家人,也為了自己。
顧七七娘的弩箭十箭九中,讓一個接一個的狄人因為眼睛中箭而失去戰鬥力,卻也讓狄人注意到了他。
狄人紛紛往顧七七娘這邊衝。
哪怕顧七七娘年紀尚小,可在狄人的眼裏,這種神射手值得他們最高禮遇。
而狄人的最高禮遇,就是砍下顧七七娘的頭顱,將之獻給白鹿天!
百合嚇得膽戰心驚,等顧七七娘手裏的弩箭都射完了,十二把手弩也廢了,終於忍不住道:“姑娘,我們回去吧。我們力氣小,鬥不過他們,隻會讓諸位叔叔伯伯分心。”
怎奈顧七七娘從來不是那種會聽勸的人。
隻見顧七七娘已經抽出了柴刀,也往城牆上去了。山陰縣的城牆雖然是土夯的,卻也有女牆,正好擋住了顧七七娘的身子。
顧七七娘年紀小,個子也小,握著柴刀,專門往狄人的下盤動手。或者是砍向狄人的腳背,或者是砍腳腕,又或者,攻擊對方的會陰。
期間,不是沒有狄人注意到這個專攻可惡的小鬼。怎奈顧七七娘的柴刀有鬼氣和怨氣加成,無堅不摧,根本就不是草原上那種工藝簡陋的馬刀可以砍斷的,相反,被顧七七娘的柴刀劈中導致馬刀斷裂,最後不得不飲恨的狄人也不是一個兩個。
城牆上,喊殺聲和慘嚎聲、武器交擊聲,交織成一片,鮮血灑遍了城牆,血腥味充斥著整個山陰縣城。從日在中天一直戰到日頭偏西、黃昏將至,城牆下早就鋪滿了屍體,狄人甚至不用人梯,踏著同胞的屍體直接就能衝上來。
可是,他們還是沒能攻下山陰縣。
狄人退去了。
寥寥數十騎。
留下同胞的屍體,靜靜地躺在這裏,瞪著眼睛,望著藍天,無聲地問著為什麽。
為什麽他們英勇的白鹿天的勇士會打不過一群兩腳羊?
可惜,上蒼沒有回答他們,隻有他們的馬兒,在遠處哀鳴著,等待著永遠也不會站起來的主人。
山陰縣傳來一陣歡呼聲。
就連章籌,也支撐不住自己,任由自己癱在了城牆上。
很慶幸,他是山陰縣的縣令,所以山陰縣的兵勇在第一時間選擇了保護他,加上他手上的功夫不賴,所以僥幸沒有受傷。可是保護他的兵勇,卻不知道換了幾批。
章籌的臉上還帶著狄人的鮮血,卻對距離自己不遠的顧七七娘笑得跟一個孩子一樣。
他們,
再度活下來了,
在狄人的鐵蹄下。
狄人的戰鬥力本來就是草原上最強的,如果說兩個漢人能夠抵擋下一個羌人正麵的話,那麽,一個靺鞨人就需要兩個半的漢人,而狄人至少需要三個。
這一次來攻打山陰縣的,正好是狄人。顯然,這些狄人已經從別的途徑知道了山陰縣的陷馬坑。所以他們沒有選擇衝鋒,而是下了馬,悄悄地摸到山陰縣的城牆底下。
不得不說,他們很成功。
至少,依靠習慣性依靠千斤缸來示警的山陰縣人並沒有發現不對勁,也沒有發現敵人已經來到了他們的腳下。如果不是遠處有人開始拔陷馬坑的竹竿,如果不是城牆上有人眼尖,隻怕狄人跳上了城牆,山陰縣還沒有反應過來。
好在山陰縣曆經戰火和蠻夷的劫掠,這裏的人早就練出來了。一聽到廝殺聲和叫喊聲,山陰縣人就衝回家,拿起武器就往城牆上跑。那速度,比顧家的部曲親兵都慢不了多少。
反而是跟著小安氏、顧七七娘母女幾個才來到山陰縣的那些人,在這方麵要比別人慢一拍。
等顧七七娘讓丫頭背上屋頂的時候,山陰縣四麵城牆已經混戰成一團了。
而這裏麵,最顯眼的,自然是章籌。
章籌會被顧珓搶親,自然是因為他的畫風不同。顧家是武將之家,跟著大魏王家打天下,作為顧家大姑娘,顧珓見慣了那種肌肉賁張、虯髯胡須的軍漢,而章籌呢?典型的文官家的少年。當年就是一個眉目如畫的精致美少年,不然,顧珓也不會不顧章籌正在為父結廬服喪就把人搶走了。
十年過去了,章籌的臉上褪去了少年的稚嫩,卻依舊不改那如詩如畫的風流氣場,反而多了曆經官場磨煉後的沉穩,顯得更加迷人了。
可就是這麽一個人,放在京裏,誰都會當他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了文弱書生,可誰都沒有想到,這位竟然使得一手好劍!
沒錯,章籌右手持劍,左持劍鞘,以劍鞘為盾,正麵擋住了狄人的攻擊不說,還能夠不時地反擊。甚至他還跟邊上的人配合,讓他那一段城牆上至始至終都沒有超過三個狄人!
顧七七娘爬上屋頂之後,立刻抬起了手弩。從那次開始,他的屋裏常備著手弩和弩箭。怎奈敵人還是太多了。就是顧七七娘神射,可是他房裏總共也才十二把手弩外加四百支弩箭而已!
玉葉忍不住驚呼一聲:“難不成今天來的是中型部落?”
在草原上,人口超過一千的,才能夠被稱為中型部落,有的中型部落,光戰士都不下一千人。
顧七七娘的弩箭已經用完,可狄人還是源源不斷地跳上城牆。城牆,包括顧家沿著城牆的那一溜兒,已經成了絞肉機。狄人也好,顧家親兵也罷,紛紛衝上城牆,或者是將對方砍下城牆,或者是被人砍下砍下城牆,或者是跟著對方一起滾落城牆。
狄人知道,兩腳羊們每一次能夠死裏逃生,依靠的就是城牆,隻要他們攻下了城牆,就等於攻打下了這座城池。那個時候,這座山陰縣就是他們的獵場,可以任由他們燒殺搶掠。
而山陰縣人,無論是尋常的百姓也好,抑或是當地的兵勇也罷、顧家的部曲親兵也好,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山陰縣之所以至今尚存,靠的就是這土夯的城牆,如果城牆被攻下,那就跟城破沒什麽兩樣。
沒有人留手。
每一個人都在拚命。
為了家人,也為了自己。
顧七七娘的弩箭十箭九中,讓一個接一個的狄人因為眼睛中箭而失去戰鬥力,卻也讓狄人注意到了他。
狄人紛紛往顧七七娘這邊衝。
哪怕顧七七娘年紀尚小,可在狄人的眼裏,這種神射手值得他們最高禮遇。
而狄人的最高禮遇,就是砍下顧七七娘的頭顱,將之獻給白鹿天!
百合嚇得膽戰心驚,等顧七七娘手裏的弩箭都射完了,十二把手弩也廢了,終於忍不住道:“姑娘,我們回去吧。我們力氣小,鬥不過他們,隻會讓諸位叔叔伯伯分心。”
怎奈顧七七娘從來不是那種會聽勸的人。
隻見顧七七娘已經抽出了柴刀,也往城牆上去了。山陰縣的城牆雖然是土夯的,卻也有女牆,正好擋住了顧七七娘的身子。
顧七七娘年紀小,個子也小,握著柴刀,專門往狄人的下盤動手。或者是砍向狄人的腳背,或者是砍腳腕,又或者,攻擊對方的會陰。
期間,不是沒有狄人注意到這個專攻可惡的小鬼。怎奈顧七七娘的柴刀有鬼氣和怨氣加成,無堅不摧,根本就不是草原上那種工藝簡陋的馬刀可以砍斷的,相反,被顧七七娘的柴刀劈中導致馬刀斷裂,最後不得不飲恨的狄人也不是一個兩個。
城牆上,喊殺聲和慘嚎聲、武器交擊聲,交織成一片,鮮血灑遍了城牆,血腥味充斥著整個山陰縣城。從日在中天一直戰到日頭偏西、黃昏將至,城牆下早就鋪滿了屍體,狄人甚至不用人梯,踏著同胞的屍體直接就能衝上來。
可是,他們還是沒能攻下山陰縣。
狄人退去了。
寥寥數十騎。
留下同胞的屍體,靜靜地躺在這裏,瞪著眼睛,望著藍天,無聲地問著為什麽。
為什麽他們英勇的白鹿天的勇士會打不過一群兩腳羊?
可惜,上蒼沒有回答他們,隻有他們的馬兒,在遠處哀鳴著,等待著永遠也不會站起來的主人。
山陰縣傳來一陣歡呼聲。
就連章籌,也支撐不住自己,任由自己癱在了城牆上。
很慶幸,他是山陰縣的縣令,所以山陰縣的兵勇在第一時間選擇了保護他,加上他手上的功夫不賴,所以僥幸沒有受傷。可是保護他的兵勇,卻不知道換了幾批。
章籌的臉上還帶著狄人的鮮血,卻對距離自己不遠的顧七七娘笑得跟一個孩子一樣。
他們,
再度活下來了,
在狄人的鐵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