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菲悄然遠遁的同時,對此絲毫不知情的奧地利官方,依舊保持著和法蘭西帝國之間的秘密交流渠道。
法蘭西代表團離開維也納之後,兩方在私下裏的秘密外交聯絡就沒有中斷過,秘密特使們在巴黎和維也納之間頻繁來訪,塔列朗和梅特涅兩位帝國的首相,此時也在力求完成他們最後的協調工作。
所謂的“協調”,現在就是指帕爾馬公國的未來繼承事宜。
這個公國位於北意大利,本來是屬於西班牙波旁家族統治的,不過後來在1796年,就被法蘭西共和國所占領,接著它在奧地利和法蘭西之間來回拉鋸,直到拿破侖皇帝最終將其征服為止。
在拿破侖的時代,它被並入到了意大利王國當中,由加冕為意大利國王的拿破侖統治(不過統治權由意大利總督歐仁親王代理)。
雖說叫“意大利”王國,但是這個王國的統治範圍僅限於北意大利而已,而南部意大利,則由那不勒斯王國統治(這個王國同樣也是從西班牙波旁的兩西西裏分支手中搶來的),由繆拉元帥和拿破侖的妹妹卡特琳娜共同統治。
就這樣,波拿巴家族基本上將整個亞平寧半島納入到了自己的統治當中。
不過,等到1814年拿破侖帝國崩潰,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哈布斯堡帝國和西班牙波旁家族反攻倒算,在意大利重建了自己原本的統治,而這時候,圍繞著一批意大利小邦的歸屬權,兩邊又產生了些許的爭議。
最後爭議的結果是,北意大利最富庶的倫巴底和威尼斯,被哈布斯堡帝國直接統治,同樣富庶的佛羅倫薩,也同樣由哈布斯堡的旁係繼承,至於帕爾馬,皇帝決定先交給自己的女兒路易莎,安置這位“前皇後”。
麵對這種領土安排,波旁王室自然非常不服氣,可是他們畢竟勢單力孤,在維也納和會商沒有多少話語權,所以他們隻能盡最大努力進行抗議。
不過,畢竟是老牌王族,哪怕是衰敗了,也有輿論的話語權,再加上此時的奧地利,一直在鼓吹“列強平衡”,所以不想顯得吃相太難看,最終兩方達成了私下裏的協議:在路易莎去世之後,將帕爾馬公國交還給兩西西裏波旁的王室,由王室的旁係繼承。
在奧地利看來,這麽一個小小的公國,不值得大動幹戈,而且路易莎再婚嫁給了奈佩格伯爵,按照王朝的視角屬於“貴賤通婚”,她的兒女本來就沒有王位的繼承權,所以在她死後把領土還給波旁也算是合情合理。
至於當時幽居在美泉宮的羅馬王(這時候已經降格成為了萊希施泰特公爵),已經被皇帝巧妙地無視掉了。
總之,經過這一係列台麵上和台麵下的交易,兩個王族總算完成了一項精巧的安排,對帕爾馬公國的歸屬設置了最終的條件。
一切都看起來很完美,很理所當然,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係列戲劇性事件在1830年前後發生,波旁王室再一次失去了法蘭西,而荷蘭王國也被迫吐出了比利時,薩伏伊家族轉而成為意大利民族解放的旗手……維也納和會上的種種“精巧”的構思,逐漸被現實無情地打臉了。
這還隻是“前奏”而已,因為隨著波拿巴家族重新崛起,整個體係在悄然之間已經變得搖搖欲墜。
要麽就用一次激烈的戰爭來決定這個體係是否應該延續,要麽就利用某種辦法籠絡波拿巴家族,把心懷不滿的法蘭西帝國也納入到這個體係當中——圍繞在奧地利眼前的,隻剩下了這兩個選擇。
而老皇帝和梅特涅在斟酌之後,也隻能無可奈何地選擇了後者。
畢竟,如果真要和法蘭西帝國刀兵相見,那首當其衝的必定是控製著北意大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而且曆史已經證明了,就算戰勝了波拿巴家族,受損最大的還是奧地利。
就算贏了,隻是比徹底戰敗稍微好一點點而已。
已經傷痕累累的帝國,很難再支撐起下一次的災難性鬥爭了。
正因為對此心知肚明,所以在法蘭西“江山變色”之際,梅特涅的對法外交重點,就轉向了如何安撫雄心勃勃的年輕皇帝,以及將他和法國籠絡到對奧地利有利的國際體係當中。
這項龐大的工程,對任何一個外交家來說都是艱苦的工作,對已經年邁的梅特涅來說更是如此,但即使如此,他也還是竭盡全力去做,這不僅僅是為了帝國的利益,也是為了他個人的身前身後名。
盡管多次和法國為敵,但是他對法蘭西並沒有什麽敵意,恰恰相反,他一直試圖保留一個強大但不破壞平衡的法國,以滿足他“製衡沙皇”的需求。
而這個目標,現在正大有實現的可能性,因為年輕的法蘭西皇帝,也表現出了積極的對奧友好態度。
經過試探之後,梅特涅已經深信,隻要他能夠添上足夠的“砝碼”,就可以在不傷及帝國根基的情況下,將法國拉到自己一邊來。
帕爾馬公國就是這樣的一個“砝碼”。
之前和兩西西裏波旁家族的協議,隻是在假定“路易莎沒有合法繼承人”的情況下擬定的,而現在,她的兒子已經是法蘭西的皇帝,怎麽可能“不合法”?
所以協議完全可以作廢——至少可以重新簽訂修改性條款。
這塊小小的公國,就將是他代表奧地利送給波拿巴家族的禮物,換取法奧的長期諒解,算是非常劃算的買賣了。
帶著這樣的篤定想法,梅特涅首相來到了美泉宮當中,覲見遠道而來的路易莎公主。
盡管身為帕爾馬的統治者,但是路易莎常年來經常往返於維也納和家人團聚,所以今年她來到美泉宮也並不惹人生疑。
不過,和往年不同,這一次的路易莎身穿黑色裙子,頭戴黑色麵紗,一副寡婦的打扮,整個人也顯得鬱鬱寡歡。
她的第二任丈夫奈佩格伯爵前年因病去世了,第二次成為寡婦的倒黴長公主,顯然還是在對自己的“不幸”而鬱悶。
不過,即使如此,在她的臉上卻依舊可以找到屬於皇室的沉靜和驕傲,顯示出她並沒有被命運的不幸所壓垮。
“公主殿下,很榮幸再見到您。”見到她之後,梅特涅首相畢恭畢敬地行禮。
“首相閣下,我也很高興再見您。”路易莎隻是輕輕點了點頭,然後又進入了正題,“您一直在說要和我商量要事,請問是指什麽呢?”
見公主這麽直爽,梅特涅也懶得再客套了,於是就直奔主題。“我們最近在與法蘭西皇帝陛下,以及他的首相塔列朗親王,就未來兩國關係,進行了密切而且友好的交流,並且我們達成了一項共識——那就是,帕爾馬公國的未來繼承事宜,應該重新商定,不能無故剝奪您合法子孫們的權益,因為您的子孫也有著哈布斯堡家族的血脈,這同樣也與我國休戚相關……對此,我想詢問一下您的看法。”
雖說首相說得閃爍其詞,但是路易莎卻聽得眼前一亮。
帕爾馬隻是個不值一提的小公國,但畢竟也是一片國土,作為其間的統治者,如果有得選,路易莎當然願意給自己的後人。
之前隻是懾於父皇和兩西西裏波旁達成了協議,所以她無話可說,現在眼見父皇和兒子居然已經私下裏達成了共識,她當然樂得點頭。????“難道您認為,我會拒絕把我的王位傳給我的兒孫嗎?”於是,在片刻的喜悅之後,鎮定下來的路易莎,馬上反問梅特涅,“不過,我倒是想要問您,在你們的私下協議當中,到底是怎樣繼承的?”
“我們並不歡迎看到法蘭西皇室直接吞並帕爾馬,這與過去的原則不合。所以,我們認為,可以仿照托斯卡納的例子,讓波拿巴家族的旁係繼承。”梅特涅慢條斯理地向路易莎解釋,“也就是說,目前帕爾馬的推定繼承人,是他的女兒芙寧娜公主,但如果皇帝陛下接下來有了次子,那麽繼承權就會轉移到次子的身上。”
對此路易莎也沒有意見。
不管孫子孫女,對她來說本質上是一樣的,她也不在意具體是哪個繼承。
不過,說到芙寧娜的名字,卻又勾起了路易莎的些許惆悵。
那是她的孫女兒,但是她卻從沒有見過,除了名字之外一無所知,在孩子生下來的時候,她的兒子甚至都懶得跟她寫信報喜——她還是從住在楓丹白露的女兒安博汀那裏第一時間得知此事的。
雖說是兒孫,但是波拿巴皇室和自己的隔閡,怕是很難解開了……她隻能在心裏感慨。
不過,這本來就是她自作自受的結果,她自然也無話可說,隻能接受。
隨著年紀的增長,再加上第二次喪偶,路易莎也漸漸地感受到了人生的孤獨,然而她的兒子遠在法國,孫兒孫女都從未見過;就連和奈佩格伯爵生下的一對兒女,也被她送去到了長子那裏,謀求更好的前程,所以,明明子孫不少,但是她現在隻能默默吞下“膝下淒涼”的苦果。
“我同意這個安排,一切就交給父皇做主就是了。”為了緩解心中的惆悵,路易莎盡力平靜地做出了答複,“如果有什麽需要我配合的,盡管說就好了,我很樂意把我的領地交給我的孫子或者孫女兒,這是我能夠留給他們的最好的禮物。”
接著,她又略帶遲疑地反問,“既然我們要否決之前的協議,那麽國際上勢必會產生某些不利的輿論,您能夠確保一切順利嗎?”
路易莎的反應,並沒有出乎梅特涅的預料。
他的臉上浮現出了一抹得意的笑容,“您放心吧,我和塔列朗都已經打點好了,隻要時機成熟,我們就會盡快公布協議修改方案,到時候沒有人會起來說三道四的——”
他並不介意看到自己侍奉的主君們擔心,因為這恰恰能夠體現出他的重要性來。
不過,在內心裏,他卻覺得這件事已經塵埃落定,隻等正式落實下去而已。
兩西西裏波旁肯定會大發雷霆,可是他們畢竟勢單力孤,況且他們根本找不到口實——路易莎的孫子,憑什麽就不能繼承她的領地和王位呢?
他們也不敢圍繞帕爾馬,和法蘭西和奧地利打一場王位繼承戰爭,所以他們隻能吞下苦果。
而對英國人來說,為低地和布魯塞爾,與法國人打仗是值得的,但為了帕爾馬打仗……那簡直是一個笑話。況且,作為路易莎的合法男係子孫,強行剝奪他的繼承權,也屬於不通情理。
至於普魯士和俄羅斯,他們就更加懶得為了一個意大利小邦國去費勁了,反正波拿巴家族隻要不直接吞並,換一個國王對他們來說也無關緊要。
一切操作都非常完美,他和塔列朗簡直配合無間,簡直又像是回到了20年前的美好時光。
可想而知,幹完這一票之後,他們兩個,又會鞏固自己在各自主子麵前的地位。
我們雖然老了,但他們還是離不開我們,因為隻有我們能夠不流血地完成他們的願望……他誌得意滿地想。
一邊暗自得意,梅特涅一邊又向路易莎提起另外一件事。
“殿下,您最近有空嗎?”
路易莎微微一愣,然後又略帶悲傷地回答,“我的人生,現在已經充滿了空閑,多到我都不知道該如何排遣了。”
“那您是否有興趣,對法蘭西進行一次秘密訪問?”梅特涅再問。
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讓路易莎徹底愣住了。
她甚至覺得自己幻聽了。
那個國家,那個兒子,怎麽可能還會歡迎自己呢?
“我不會受歡迎的,算了吧。”片刻之後,她苦笑著回答。
“難道您不想去見您的兒孫嗎?這可是您的至親。”梅特涅無視了她的反對,而是繼續向她鼓動,“而且,我聽說,您和奈佩格伯爵的子女也在那兒呢,難道您不想念他們嗎?”
這個問題,激起了路易莎心裏的煩躁,讓她忍不住瞪了梅特涅一眼。
而她的惱怒,被梅特涅巧妙地無視了,他隻是用親切的笑容,回視著對方。
“您不必擔心,這個邀請,並非是我突發奇想,而是應法蘭西皇帝陛下之命轉達給您的,作為對您的感謝。”
說到這裏,他又攤了攤手,“而且他還說,有什麽理由,能讓一個祖母見不到自己的孫子呢?”
這句話,又一次觸動了路易莎如同枯槁般的心湖。
已經日漸年邁的她,確實也希望能夠享受一點天倫之樂,哪怕隻是短暫的,哪怕隻能秘密行事。
無論母子之間有多少恩怨,至少他沒有讓這種恩怨延續到下一代身上……一想到這裏,路易莎又是高興又是心酸。
“那麽,為我安排吧,謝謝您,首相閣下。”
法蘭西代表團離開維也納之後,兩方在私下裏的秘密外交聯絡就沒有中斷過,秘密特使們在巴黎和維也納之間頻繁來訪,塔列朗和梅特涅兩位帝國的首相,此時也在力求完成他們最後的協調工作。
所謂的“協調”,現在就是指帕爾馬公國的未來繼承事宜。
這個公國位於北意大利,本來是屬於西班牙波旁家族統治的,不過後來在1796年,就被法蘭西共和國所占領,接著它在奧地利和法蘭西之間來回拉鋸,直到拿破侖皇帝最終將其征服為止。
在拿破侖的時代,它被並入到了意大利王國當中,由加冕為意大利國王的拿破侖統治(不過統治權由意大利總督歐仁親王代理)。
雖說叫“意大利”王國,但是這個王國的統治範圍僅限於北意大利而已,而南部意大利,則由那不勒斯王國統治(這個王國同樣也是從西班牙波旁的兩西西裏分支手中搶來的),由繆拉元帥和拿破侖的妹妹卡特琳娜共同統治。
就這樣,波拿巴家族基本上將整個亞平寧半島納入到了自己的統治當中。
不過,等到1814年拿破侖帝國崩潰,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哈布斯堡帝國和西班牙波旁家族反攻倒算,在意大利重建了自己原本的統治,而這時候,圍繞著一批意大利小邦的歸屬權,兩邊又產生了些許的爭議。
最後爭議的結果是,北意大利最富庶的倫巴底和威尼斯,被哈布斯堡帝國直接統治,同樣富庶的佛羅倫薩,也同樣由哈布斯堡的旁係繼承,至於帕爾馬,皇帝決定先交給自己的女兒路易莎,安置這位“前皇後”。
麵對這種領土安排,波旁王室自然非常不服氣,可是他們畢竟勢單力孤,在維也納和會商沒有多少話語權,所以他們隻能盡最大努力進行抗議。
不過,畢竟是老牌王族,哪怕是衰敗了,也有輿論的話語權,再加上此時的奧地利,一直在鼓吹“列強平衡”,所以不想顯得吃相太難看,最終兩方達成了私下裏的協議:在路易莎去世之後,將帕爾馬公國交還給兩西西裏波旁的王室,由王室的旁係繼承。
在奧地利看來,這麽一個小小的公國,不值得大動幹戈,而且路易莎再婚嫁給了奈佩格伯爵,按照王朝的視角屬於“貴賤通婚”,她的兒女本來就沒有王位的繼承權,所以在她死後把領土還給波旁也算是合情合理。
至於當時幽居在美泉宮的羅馬王(這時候已經降格成為了萊希施泰特公爵),已經被皇帝巧妙地無視掉了。
總之,經過這一係列台麵上和台麵下的交易,兩個王族總算完成了一項精巧的安排,對帕爾馬公國的歸屬設置了最終的條件。
一切都看起來很完美,很理所當然,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係列戲劇性事件在1830年前後發生,波旁王室再一次失去了法蘭西,而荷蘭王國也被迫吐出了比利時,薩伏伊家族轉而成為意大利民族解放的旗手……維也納和會上的種種“精巧”的構思,逐漸被現實無情地打臉了。
這還隻是“前奏”而已,因為隨著波拿巴家族重新崛起,整個體係在悄然之間已經變得搖搖欲墜。
要麽就用一次激烈的戰爭來決定這個體係是否應該延續,要麽就利用某種辦法籠絡波拿巴家族,把心懷不滿的法蘭西帝國也納入到這個體係當中——圍繞在奧地利眼前的,隻剩下了這兩個選擇。
而老皇帝和梅特涅在斟酌之後,也隻能無可奈何地選擇了後者。
畢竟,如果真要和法蘭西帝國刀兵相見,那首當其衝的必定是控製著北意大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而且曆史已經證明了,就算戰勝了波拿巴家族,受損最大的還是奧地利。
就算贏了,隻是比徹底戰敗稍微好一點點而已。
已經傷痕累累的帝國,很難再支撐起下一次的災難性鬥爭了。
正因為對此心知肚明,所以在法蘭西“江山變色”之際,梅特涅的對法外交重點,就轉向了如何安撫雄心勃勃的年輕皇帝,以及將他和法國籠絡到對奧地利有利的國際體係當中。
這項龐大的工程,對任何一個外交家來說都是艱苦的工作,對已經年邁的梅特涅來說更是如此,但即使如此,他也還是竭盡全力去做,這不僅僅是為了帝國的利益,也是為了他個人的身前身後名。
盡管多次和法國為敵,但是他對法蘭西並沒有什麽敵意,恰恰相反,他一直試圖保留一個強大但不破壞平衡的法國,以滿足他“製衡沙皇”的需求。
而這個目標,現在正大有實現的可能性,因為年輕的法蘭西皇帝,也表現出了積極的對奧友好態度。
經過試探之後,梅特涅已經深信,隻要他能夠添上足夠的“砝碼”,就可以在不傷及帝國根基的情況下,將法國拉到自己一邊來。
帕爾馬公國就是這樣的一個“砝碼”。
之前和兩西西裏波旁家族的協議,隻是在假定“路易莎沒有合法繼承人”的情況下擬定的,而現在,她的兒子已經是法蘭西的皇帝,怎麽可能“不合法”?
所以協議完全可以作廢——至少可以重新簽訂修改性條款。
這塊小小的公國,就將是他代表奧地利送給波拿巴家族的禮物,換取法奧的長期諒解,算是非常劃算的買賣了。
帶著這樣的篤定想法,梅特涅首相來到了美泉宮當中,覲見遠道而來的路易莎公主。
盡管身為帕爾馬的統治者,但是路易莎常年來經常往返於維也納和家人團聚,所以今年她來到美泉宮也並不惹人生疑。
不過,和往年不同,這一次的路易莎身穿黑色裙子,頭戴黑色麵紗,一副寡婦的打扮,整個人也顯得鬱鬱寡歡。
她的第二任丈夫奈佩格伯爵前年因病去世了,第二次成為寡婦的倒黴長公主,顯然還是在對自己的“不幸”而鬱悶。
不過,即使如此,在她的臉上卻依舊可以找到屬於皇室的沉靜和驕傲,顯示出她並沒有被命運的不幸所壓垮。
“公主殿下,很榮幸再見到您。”見到她之後,梅特涅首相畢恭畢敬地行禮。
“首相閣下,我也很高興再見您。”路易莎隻是輕輕點了點頭,然後又進入了正題,“您一直在說要和我商量要事,請問是指什麽呢?”
見公主這麽直爽,梅特涅也懶得再客套了,於是就直奔主題。“我們最近在與法蘭西皇帝陛下,以及他的首相塔列朗親王,就未來兩國關係,進行了密切而且友好的交流,並且我們達成了一項共識——那就是,帕爾馬公國的未來繼承事宜,應該重新商定,不能無故剝奪您合法子孫們的權益,因為您的子孫也有著哈布斯堡家族的血脈,這同樣也與我國休戚相關……對此,我想詢問一下您的看法。”
雖說首相說得閃爍其詞,但是路易莎卻聽得眼前一亮。
帕爾馬隻是個不值一提的小公國,但畢竟也是一片國土,作為其間的統治者,如果有得選,路易莎當然願意給自己的後人。
之前隻是懾於父皇和兩西西裏波旁達成了協議,所以她無話可說,現在眼見父皇和兒子居然已經私下裏達成了共識,她當然樂得點頭。????“難道您認為,我會拒絕把我的王位傳給我的兒孫嗎?”於是,在片刻的喜悅之後,鎮定下來的路易莎,馬上反問梅特涅,“不過,我倒是想要問您,在你們的私下協議當中,到底是怎樣繼承的?”
“我們並不歡迎看到法蘭西皇室直接吞並帕爾馬,這與過去的原則不合。所以,我們認為,可以仿照托斯卡納的例子,讓波拿巴家族的旁係繼承。”梅特涅慢條斯理地向路易莎解釋,“也就是說,目前帕爾馬的推定繼承人,是他的女兒芙寧娜公主,但如果皇帝陛下接下來有了次子,那麽繼承權就會轉移到次子的身上。”
對此路易莎也沒有意見。
不管孫子孫女,對她來說本質上是一樣的,她也不在意具體是哪個繼承。
不過,說到芙寧娜的名字,卻又勾起了路易莎的些許惆悵。
那是她的孫女兒,但是她卻從沒有見過,除了名字之外一無所知,在孩子生下來的時候,她的兒子甚至都懶得跟她寫信報喜——她還是從住在楓丹白露的女兒安博汀那裏第一時間得知此事的。
雖說是兒孫,但是波拿巴皇室和自己的隔閡,怕是很難解開了……她隻能在心裏感慨。
不過,這本來就是她自作自受的結果,她自然也無話可說,隻能接受。
隨著年紀的增長,再加上第二次喪偶,路易莎也漸漸地感受到了人生的孤獨,然而她的兒子遠在法國,孫兒孫女都從未見過;就連和奈佩格伯爵生下的一對兒女,也被她送去到了長子那裏,謀求更好的前程,所以,明明子孫不少,但是她現在隻能默默吞下“膝下淒涼”的苦果。
“我同意這個安排,一切就交給父皇做主就是了。”為了緩解心中的惆悵,路易莎盡力平靜地做出了答複,“如果有什麽需要我配合的,盡管說就好了,我很樂意把我的領地交給我的孫子或者孫女兒,這是我能夠留給他們的最好的禮物。”
接著,她又略帶遲疑地反問,“既然我們要否決之前的協議,那麽國際上勢必會產生某些不利的輿論,您能夠確保一切順利嗎?”
路易莎的反應,並沒有出乎梅特涅的預料。
他的臉上浮現出了一抹得意的笑容,“您放心吧,我和塔列朗都已經打點好了,隻要時機成熟,我們就會盡快公布協議修改方案,到時候沒有人會起來說三道四的——”
他並不介意看到自己侍奉的主君們擔心,因為這恰恰能夠體現出他的重要性來。
不過,在內心裏,他卻覺得這件事已經塵埃落定,隻等正式落實下去而已。
兩西西裏波旁肯定會大發雷霆,可是他們畢竟勢單力孤,況且他們根本找不到口實——路易莎的孫子,憑什麽就不能繼承她的領地和王位呢?
他們也不敢圍繞帕爾馬,和法蘭西和奧地利打一場王位繼承戰爭,所以他們隻能吞下苦果。
而對英國人來說,為低地和布魯塞爾,與法國人打仗是值得的,但為了帕爾馬打仗……那簡直是一個笑話。況且,作為路易莎的合法男係子孫,強行剝奪他的繼承權,也屬於不通情理。
至於普魯士和俄羅斯,他們就更加懶得為了一個意大利小邦國去費勁了,反正波拿巴家族隻要不直接吞並,換一個國王對他們來說也無關緊要。
一切操作都非常完美,他和塔列朗簡直配合無間,簡直又像是回到了20年前的美好時光。
可想而知,幹完這一票之後,他們兩個,又會鞏固自己在各自主子麵前的地位。
我們雖然老了,但他們還是離不開我們,因為隻有我們能夠不流血地完成他們的願望……他誌得意滿地想。
一邊暗自得意,梅特涅一邊又向路易莎提起另外一件事。
“殿下,您最近有空嗎?”
路易莎微微一愣,然後又略帶悲傷地回答,“我的人生,現在已經充滿了空閑,多到我都不知道該如何排遣了。”
“那您是否有興趣,對法蘭西進行一次秘密訪問?”梅特涅再問。
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讓路易莎徹底愣住了。
她甚至覺得自己幻聽了。
那個國家,那個兒子,怎麽可能還會歡迎自己呢?
“我不會受歡迎的,算了吧。”片刻之後,她苦笑著回答。
“難道您不想去見您的兒孫嗎?這可是您的至親。”梅特涅無視了她的反對,而是繼續向她鼓動,“而且,我聽說,您和奈佩格伯爵的子女也在那兒呢,難道您不想念他們嗎?”
這個問題,激起了路易莎心裏的煩躁,讓她忍不住瞪了梅特涅一眼。
而她的惱怒,被梅特涅巧妙地無視了,他隻是用親切的笑容,回視著對方。
“您不必擔心,這個邀請,並非是我突發奇想,而是應法蘭西皇帝陛下之命轉達給您的,作為對您的感謝。”
說到這裏,他又攤了攤手,“而且他還說,有什麽理由,能讓一個祖母見不到自己的孫子呢?”
這句話,又一次觸動了路易莎如同枯槁般的心湖。
已經日漸年邁的她,確實也希望能夠享受一點天倫之樂,哪怕隻是短暫的,哪怕隻能秘密行事。
無論母子之間有多少恩怨,至少他沒有讓這種恩怨延續到下一代身上……一想到這裏,路易莎又是高興又是心酸。
“那麽,為我安排吧,謝謝您,首相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