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睿這次打算好好治治江南士族,要讓他們懂得進退,讓他們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


    小小一群土財主,連朝廷勳貴都敢殺,還有什麽不敢幹的?


    塔讀<小^說a.pp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自古以來,資本都是貪婪成性、自私自利的,為了自己的利益從來不顧家國天下,從來不顧百姓安危,為了掙錢,他們可以推動改朝換代;為了掙錢,他們可以發動戰爭;為了掙錢,他們可以視人命如草芥,大肆屠殺。


    公平、正義,隻是嘴上說說而已,為國、為民,都是手裏的幌子而已,肚子裏全是生意。


    明末的晉商,為了做生意,勾結白蓮教,給後金供應糧草;明末的江南商人,為了獨霸海運之利,培養東林黨、複社,把控朝政,天天標榜氣節、抨擊腐敗,然後行的都是加農稅、加徭役的事,逼得大明走上了絕路。


    商人眼裏沒有家人、朋友,沒有親情、友情,有的隻有利益和金錢。


    金錢是冰冷的數字,為了這些冰冷的數字,江南士族今天可以殺梅殷,明天就可以殺朱棣,後天就可以殺大明百姓。


    因此,李雲睿決定,在大規模啟動工業建設前,敲打敲打這群人,讓他們時刻驚醒,讓他們學會遵守規則,不逾矩。


    這次朱棣居然能全麵接受李雲睿提出的規劃,著實超出了李雲睿的意料,不過仔細想想,朱棣能接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南京城的例子就擺在眼前,李雲睿憑一己之力,讓南京城百姓在短短一年時間之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說別的,就說讓上萬家普通百姓,能夠住上窗明幾淨的大房子,這一點就讓曆朝曆代的商人自慚形穢。以前的商人都是把錢掙了,摟到自己家的地窖中,那些給他們打工的人,還是苦哈哈的;而李雲睿不一樣,給員工開了工資,然後又從他們手裏賺了回來,員工還處處說他的好……


    可以這麽說,現在南京城中,念李家好的人,絕對超過念朱棣好的人,很多人都想著法子,托關係想進李家的商號中打工。


    現在這麽大的規劃提出來,也打亂了李雲睿本來製定好的節奏,原本這些計劃李雲睿覺得再推後一兩年比較好,因為現在很多研發項目想落地,實現產業化,需要一定的時間,關鍵是沒有人。


    密碼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年前,李雲睿配合朱高熾商討計劃時,他隻想把想法提出來,先預熱一下,給朱棣灌輸一下思路,提前做個鋪墊,等再過個幾年提出來,朱棣就能欣然接受。誰能想到朱棣居然同意了,這讓李雲睿有些始料不及。


    朱棣的想法很簡單,做皇帝就是爭取民心,南京城的民心如果被李家全部爭去了,那他這個皇帝豈不是坐立不安?既然李雲睿能幹,那就敞開了讓他幫大明折騰,就算折騰失敗了,大明還能比現在還差?再說了李雲睿再有錢,能有皇帝有錢嗎?整個天下都是他老朱家的,大筆一揮就憑空多了五十億,朱棣能幫大明托底。


    當時,李雲睿聽了朱棣的主意之後,氣得差點噴血,在跟朱棣反複講解了這事的危害之後,朱棣終於在聖旨後麵加了一句,後世子孫勿為之,算是雙方的一種妥協。


    50億,想要花出去,難!


    想要花出去,還不能引起整個社會的物價變動,更難……


    李雲睿算了一下,大明六千萬人,算到每個人頭上,平均一個人83貫,想想這個就讓李雲睿發麻,因此,李雲睿的想法就是讓這些錢沉澱到固定資產中,絕不能流入到市麵。


    修鐵路,李雲睿也想幹,但現在蒸汽機剛出來,連鍛機都沒有,怎麽能造出來鐵路來呢?火車的車輪、主軸,需要將鋼鐵反複鍛造,才能承壓,否則火車一啟動,車身就垮了。


    知易行難啊!


    但造橋,李雲睿還有把握的,無非就是鋼筋混凝土而已,隻不過在長江造橋,要將水泥泥漿灌得深一些而已,這項技術大明已經有了。


    墨家的記載中,在四川地區有一種卓筒井技術,和後世灌樁技術有異曲同工之處。


    扣扣伍陸彡74彡陸7伍


    曆代所食鹽來源主要有四類:海鹽、池鹽(湖鹽)、井鹽、岩鹽(礦鹽)。井鹽就是通過打井抽取地下的鹵水來製鹽,鹵水開采往往在地下百米、乃至千米。北宋時期,四川大英縣卓筒井鎮人發明了一種卓筒井采鹵技術。


    所謂卓筒井就是一種小口深井,鑿井時使用“一字型”圜刃鑽頭,采用衝擊方式舂碎岩石,注入地下水,以竹筒將岩屑和水汲出。卓筒井的井徑僅碗口大小,井壁不易崩塌,采鹵效率非常高。


    大文豪蘇軾曾在自己著作中記錄到,“自慶曆、皇祐以來,蜀始創筒井。用圜刃,鑿如碗大,深者數十丈。以巨竹去節,牝牡相銜為井,以隔橫入淡水,則鹹泉自上。又以竹之差小者出入井中為桶,無底而竅其上,懸熟皮數寸,出入井中,氣自呼吸而啟閉之,一筒致水數鬥。凡筒井皆用機械,利之所在,人無不知。”


    卓筒井四大技術,圜刃、泥筒、套管、機械。


    圜刃就是鑽頭,世界曆史上最原始鑽頭,圓形的鑽頭上其底部橫凸“一”字刃,十分銳利,用來破碎打井過程中遇到的岩石。由於這種鑽頭先進,井匠隻要在地麵操作即可,這和後世的灌樁技術中的打樁機何其相似?


    還有個是套管,用楠竹一節一節製作成套管,下入井中,構成井壁,一來防止地下水混入鹵水中,二來防止鬆軟地層的井壁垮塌,蘇軾著作中記錄說:“卓筒井深者數十丈,以巨竹去節,牝牡相銜為井,以隔橫入淡水,則鹹泉自上。”牝牡相銜就相當於螺絲跟螺母連接,一節一節下去,最深可達千米,這和灌注樁的護壁一模一樣。


    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技術,李雲睿才敢打主意,在長江修建橋梁。


    至於施工有難度,那是工程人員的事,不是他李雲睿要解決的問題,李雲睿相信以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解決這點小問題,都不是難事。


    曹國公府門外,以錢家為首江南士族代表,聽到李雲睿又一次拒絕了見他們的回複後,如喪考妣一般。


    江南地區的糧價,最近一段時間,低到令人發指……


    討論群伍陸彡74彡陸7伍


    李雲睿從安南用一百麵等身昊天明光鏡換回了五十萬石糧食,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於是李雲睿在江南地區全麵低價傾銷。整個江南地區的糧商,都被殃及池魚了。


    現在錢家的壓力很大,這個壓力不僅僅是來自李雲睿,更多的是來自其他士族,糧價低一點也就算了,熬一熬總能遇到天災,到時候還能找不回來。但不讓江南士族參與到這場很大的經濟改革中,這就讓江南士族難受了。


    五十億貫,不是五億貫!


    李雲睿用幾千萬貫開局,賺了兩、三億貫,現在朝廷拿出五十億來,讓李雲睿去打理,那得能賺多少錢?幾百億?上千億?現在江南士族連杯湯水都喝不上,這豈不是相當於被時代的浪潮拋棄了嗎?這種事,誰能忍得了?


    於是,江南士族所有的怒火,都被遷怒到錢家身上。


    李雲睿才不會管錢家的死活呢!


    他現在關心的是手榴彈的製造,皇帝已經下令,命成國公朱能為征夷將軍,率領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張輔征討安南,朱棣親自到龍江給朱能踐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小公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錦衣衛僉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錦衣衛僉事並收藏大明小公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