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兩人應該不會有矛盾,因為左都禦史帶領一群人,負責監督文武百官,對皇帝處理國事諫言,同時參與一些重大案件;右都禦史帶領一群人,負責管理地方大小事務,監察地方官員。
但身為部門老大,旁邊有吳中這樣的人,肯定讓陳瑛很不舒服。這正應了那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恩怨最多的地方就是官場,吳中就莫名其妙的躺槍了。
陳瑛無時無刻不想著把吳中踢出都察院,當然,陳瑛不可能朝吳中直接下手,隻能從吳中身邊的人下手。吳中是右都禦史,俞士吉是右僉都禦史,妥妥地是吳中的小弟。
官場上鬥爭,手段百出,花樣繁多。打擊對手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讒言詆毀、借刀殺人、挑撥離間、網羅罪證等等。
陳瑛用的這招叫做“去忠”,借打擊俞士吉,讓吳中的擁躉們跟他離心離德,道理很簡單,跟著吳中混,出了事吳中不幫忙,那些忠於吳中的人肯定心理犯嘀咕,這樣的老大值不值得跟?一旦下屬離心離德,那麽吳中就會被孤立,想做出成績來,就難於登天。
就算有朱棣護著吳中,也難掩悠悠之口。
密碼五六37四三陸七伍
現在有人給了錢,順便還能打擊吳中,陳瑛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
至於陳瑛為什麽篤定朱棣會治罪俞士吉和袁複?這就是陳瑛的牛叉之處了!
陳瑛本來就是朱棣放出來的一條狗,專門咬那些靖難期間,跟朱棣作過對的人,陳瑛會找各種把柄,羅織罪名,安插在這些人頭上,讓朱棣好有借口處置那些人。
俞士吉和袁複都是文官,在朱棣靖難期間,兩人正好在山東任職,俞士吉是兗州府學訓導,袁複是山東按察司僉事,要知道,靖難之役打得最慘烈的就是山東,朱棣在山東吃了很多次癟,所有山東出來的官員,都在朱棣的小黑本上。
分析完所有收集的信息,李雲睿長舒了一口氣,心裏豎了兩根中指,送給了皇宮方向。
後世人都說朱棣功蓋三皇、德過五帝、雄才大略、用兵機變、機智如神的千古一帝,但在李雲睿看來,朱棣就是一個心眼比針鼻還小的老陰比。
這就是典型的屁股決定腦袋,李雲睿穿越而來之時,就站在了朱棣的對立麵,隻要朱棣一日不死,李雲睿就會一日不安,李雲睿就會用最陰暗的思想,去詮釋朱棣所有的行為。李雲睿不會關心朱棣做了什麽偉大的舉措,造福了多少百姓;他隻關心,朱棣會用什麽陰招對付曹國公府,對付他李雲睿。
皇權從不可信!
放下手中的資料,李雲睿開始糾結起來。
夏原吉讓李雲睿搭救俞士吉和袁複,一來是怕兩人的事情牽扯到夏原吉自己,二來是因為俞士吉和袁複兩人確有幹才。
扣扣伍陸彡74彡陸7伍
洪武十三年,袁複被授為中書舍人,後改吏科給事中,然後轉山東僉事。但是山東水旱頻繁,山賊橫行,田地荒蕪,民不聊生,袁複到任後,“除強翼孺,扶綏惠保、不一其事”,經過多年努力,將山東打理的井井有條,當地百姓對袁複很是愛戴。
永樂元年,出任大理寺丞,吳浙大水,袁複親往吳淞口探查,製定策略,帶人“浚吳淞諸浦港,泄壅淤,以入於海;嘉定劉家港即古婁江徑通大海,常熟白泖港徑入大江,吳淞江南北兩岸安定等浦港引太湖諸水入劉家、白泖二港,使直注海;鬆江大黃浦旁有範家濱,至南倉浦口接大黃浦口,以達泖湖之水,浚之便”。經過袁複兩年多的努力,吳浙水泄,農田大利。
因此,去年湖州、蘇州等地水災,朱棣才讓袁複出馬。
至於俞士吉,不僅僅文思超群、舉止清雅,更是一位為官清廉、不畏權貴、為國為民的好官,尤其在斷刑獄方麵,更是一把好手。
可以這麽說,袁複和俞士吉都是實幹型人才,比朝廷中大多數官吏,強上十倍都不止。
人才難得,李雲睿有些心動……
但兩人跟朱棣有嫌隙,尤其是袁複,當年鐵鉉在濟南跟朱棣硬剛時,袁複就是鐵鉉的手下,可以說是反抗朱棣的先鋒任務,鐵鉉被朱棣用鐵鍋燉成了大鵝,袁複的下場估計不會很好;至於俞士吉,雖說朱棣造反時,他在山東,但隻是個府學訓導,相當於初中的副校長,沒啥實權,搞不好這次隻是受了池魚之災……
李雲睿猜得很對,俞士吉確實是被袁複給株連了。在曆史上,俞士吉和袁複下獄之後,袁複莫名其妙地死在了昭獄中,而俞士吉則被放了出來貶為事官,跑到了蘇州、鬆江治理水患,後來複職,又轉為襄陽府知府、山東左參政,直到刑部侍郎致仕。
糾結,李雲睿很糾結:救人,可能讓朱棣心裏不舒服;不救人吧,難得夏原吉這老東西開一次口,如果這次自己幫了夏原吉,以後需要夏原吉幫忙時,老東西就不能推脫。
思來想去,李雲睿還是決定冒險一試。
討論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當然,李雲睿不會明晃晃的挑戰朱棣的底線,他準備用一種比較迂回的策略。
李雲睿寫了一封奏折給朱高熾,說自己找到了一種可以解決江南水患的長期方法,想請朱高熾推薦三、五個治水的高手,共同研究並實踐一下。奏折裏麵,李雲睿明確提出,治水的高手一定要既懂理論,又有實踐經驗,不能是嘴炮,就差明晃晃地點袁複和俞士吉兩人的名……
其實,李雲睿對治水也不是很懂,但他知道一點,水泥能在治水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
古代治水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幾類:一是在湖泊、河道等關鍵節點疏浚泥沙及雜物,提高水流速度;二是沿著河岸建堤防護岸,不讓水流溢出;三是修建分叉水道,塞支強幹,理順水流。
到了後世,建攔河大壩,用人工調節流量,以削減洪峰成了一個主要手段,而攔河築壩,則需要水泥……
搞基建,能拉動不少內需,朱棣大筆一揮,憑空創造了五十億,李雲睿正愁沒地方花呢!
至於這事能不能幫到袁複和俞士吉兩人,隻能看天意了,李雲睿一點把握都沒有,畢竟李雲睿不可能硬剛朱棣!
折子進了東宮,朱高熾看了之後,也不敢擅專,畢竟他還在觀政階段,如果越俎代庖,朱棣會懷疑朱高熾是不是有篡位之心。在這點上,朱高熾很有分寸。23sk.
拿著李雲睿的奏折,朱高熾去了朱棣處理政事的武英殿,跟朱棣做了匯報。
朱棣聽完之後,低頭沉思起來。
討論群伍陸彡74彡陸7伍
江南地區是大明糧倉的重要基地,但江南地區的水患也是讓曆朝曆代朝廷感到頭疼。整個太湖流域的地勢總體呈淺碟形,這裏不但是百川匯聚,農田也多在低窪之處,有人曾斷言“浙西之天,低於天下;蘇鬆之天,又低於浙西”,“而列澤中匯,太湖為最”。
這種地形,河湖之水不易排泄,一旦下大雨,就極易形成水災。
而江南地區又有一個特殊氣候——梅雨,每當梅雨季節到來,少則十幾天,多則一個月,整日大雨連綿,就會導致江河溢滿,繼而引發洪災,淹沒農田,導致糧食絕收。另外,沿海地區還經常遭受台風襲擾,一場大雨下來,也能讓江河溢滿,百姓顆粒無收。
如果李雲睿真能解決江南水患,朱棣當然求之不得,但朱棣覺得事有蹊蹺,但又沒想出哪裏不對?
但身為部門老大,旁邊有吳中這樣的人,肯定讓陳瑛很不舒服。這正應了那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恩怨最多的地方就是官場,吳中就莫名其妙的躺槍了。
陳瑛無時無刻不想著把吳中踢出都察院,當然,陳瑛不可能朝吳中直接下手,隻能從吳中身邊的人下手。吳中是右都禦史,俞士吉是右僉都禦史,妥妥地是吳中的小弟。
官場上鬥爭,手段百出,花樣繁多。打擊對手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讒言詆毀、借刀殺人、挑撥離間、網羅罪證等等。
陳瑛用的這招叫做“去忠”,借打擊俞士吉,讓吳中的擁躉們跟他離心離德,道理很簡單,跟著吳中混,出了事吳中不幫忙,那些忠於吳中的人肯定心理犯嘀咕,這樣的老大值不值得跟?一旦下屬離心離德,那麽吳中就會被孤立,想做出成績來,就難於登天。
就算有朱棣護著吳中,也難掩悠悠之口。
密碼五六37四三陸七伍
現在有人給了錢,順便還能打擊吳中,陳瑛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
至於陳瑛為什麽篤定朱棣會治罪俞士吉和袁複?這就是陳瑛的牛叉之處了!
陳瑛本來就是朱棣放出來的一條狗,專門咬那些靖難期間,跟朱棣作過對的人,陳瑛會找各種把柄,羅織罪名,安插在這些人頭上,讓朱棣好有借口處置那些人。
俞士吉和袁複都是文官,在朱棣靖難期間,兩人正好在山東任職,俞士吉是兗州府學訓導,袁複是山東按察司僉事,要知道,靖難之役打得最慘烈的就是山東,朱棣在山東吃了很多次癟,所有山東出來的官員,都在朱棣的小黑本上。
分析完所有收集的信息,李雲睿長舒了一口氣,心裏豎了兩根中指,送給了皇宮方向。
後世人都說朱棣功蓋三皇、德過五帝、雄才大略、用兵機變、機智如神的千古一帝,但在李雲睿看來,朱棣就是一個心眼比針鼻還小的老陰比。
這就是典型的屁股決定腦袋,李雲睿穿越而來之時,就站在了朱棣的對立麵,隻要朱棣一日不死,李雲睿就會一日不安,李雲睿就會用最陰暗的思想,去詮釋朱棣所有的行為。李雲睿不會關心朱棣做了什麽偉大的舉措,造福了多少百姓;他隻關心,朱棣會用什麽陰招對付曹國公府,對付他李雲睿。
皇權從不可信!
放下手中的資料,李雲睿開始糾結起來。
夏原吉讓李雲睿搭救俞士吉和袁複,一來是怕兩人的事情牽扯到夏原吉自己,二來是因為俞士吉和袁複兩人確有幹才。
扣扣伍陸彡74彡陸7伍
洪武十三年,袁複被授為中書舍人,後改吏科給事中,然後轉山東僉事。但是山東水旱頻繁,山賊橫行,田地荒蕪,民不聊生,袁複到任後,“除強翼孺,扶綏惠保、不一其事”,經過多年努力,將山東打理的井井有條,當地百姓對袁複很是愛戴。
永樂元年,出任大理寺丞,吳浙大水,袁複親往吳淞口探查,製定策略,帶人“浚吳淞諸浦港,泄壅淤,以入於海;嘉定劉家港即古婁江徑通大海,常熟白泖港徑入大江,吳淞江南北兩岸安定等浦港引太湖諸水入劉家、白泖二港,使直注海;鬆江大黃浦旁有範家濱,至南倉浦口接大黃浦口,以達泖湖之水,浚之便”。經過袁複兩年多的努力,吳浙水泄,農田大利。
因此,去年湖州、蘇州等地水災,朱棣才讓袁複出馬。
至於俞士吉,不僅僅文思超群、舉止清雅,更是一位為官清廉、不畏權貴、為國為民的好官,尤其在斷刑獄方麵,更是一把好手。
可以這麽說,袁複和俞士吉都是實幹型人才,比朝廷中大多數官吏,強上十倍都不止。
人才難得,李雲睿有些心動……
但兩人跟朱棣有嫌隙,尤其是袁複,當年鐵鉉在濟南跟朱棣硬剛時,袁複就是鐵鉉的手下,可以說是反抗朱棣的先鋒任務,鐵鉉被朱棣用鐵鍋燉成了大鵝,袁複的下場估計不會很好;至於俞士吉,雖說朱棣造反時,他在山東,但隻是個府學訓導,相當於初中的副校長,沒啥實權,搞不好這次隻是受了池魚之災……
李雲睿猜得很對,俞士吉確實是被袁複給株連了。在曆史上,俞士吉和袁複下獄之後,袁複莫名其妙地死在了昭獄中,而俞士吉則被放了出來貶為事官,跑到了蘇州、鬆江治理水患,後來複職,又轉為襄陽府知府、山東左參政,直到刑部侍郎致仕。
糾結,李雲睿很糾結:救人,可能讓朱棣心裏不舒服;不救人吧,難得夏原吉這老東西開一次口,如果這次自己幫了夏原吉,以後需要夏原吉幫忙時,老東西就不能推脫。
思來想去,李雲睿還是決定冒險一試。
討論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當然,李雲睿不會明晃晃的挑戰朱棣的底線,他準備用一種比較迂回的策略。
李雲睿寫了一封奏折給朱高熾,說自己找到了一種可以解決江南水患的長期方法,想請朱高熾推薦三、五個治水的高手,共同研究並實踐一下。奏折裏麵,李雲睿明確提出,治水的高手一定要既懂理論,又有實踐經驗,不能是嘴炮,就差明晃晃地點袁複和俞士吉兩人的名……
其實,李雲睿對治水也不是很懂,但他知道一點,水泥能在治水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
古代治水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幾類:一是在湖泊、河道等關鍵節點疏浚泥沙及雜物,提高水流速度;二是沿著河岸建堤防護岸,不讓水流溢出;三是修建分叉水道,塞支強幹,理順水流。
到了後世,建攔河大壩,用人工調節流量,以削減洪峰成了一個主要手段,而攔河築壩,則需要水泥……
搞基建,能拉動不少內需,朱棣大筆一揮,憑空創造了五十億,李雲睿正愁沒地方花呢!
至於這事能不能幫到袁複和俞士吉兩人,隻能看天意了,李雲睿一點把握都沒有,畢竟李雲睿不可能硬剛朱棣!
折子進了東宮,朱高熾看了之後,也不敢擅專,畢竟他還在觀政階段,如果越俎代庖,朱棣會懷疑朱高熾是不是有篡位之心。在這點上,朱高熾很有分寸。23sk.
拿著李雲睿的奏折,朱高熾去了朱棣處理政事的武英殿,跟朱棣做了匯報。
朱棣聽完之後,低頭沉思起來。
討論群伍陸彡74彡陸7伍
江南地區是大明糧倉的重要基地,但江南地區的水患也是讓曆朝曆代朝廷感到頭疼。整個太湖流域的地勢總體呈淺碟形,這裏不但是百川匯聚,農田也多在低窪之處,有人曾斷言“浙西之天,低於天下;蘇鬆之天,又低於浙西”,“而列澤中匯,太湖為最”。
這種地形,河湖之水不易排泄,一旦下大雨,就極易形成水災。
而江南地區又有一個特殊氣候——梅雨,每當梅雨季節到來,少則十幾天,多則一個月,整日大雨連綿,就會導致江河溢滿,繼而引發洪災,淹沒農田,導致糧食絕收。另外,沿海地區還經常遭受台風襲擾,一場大雨下來,也能讓江河溢滿,百姓顆粒無收。
如果李雲睿真能解決江南水患,朱棣當然求之不得,但朱棣覺得事有蹊蹺,但又沒想出哪裏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