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含元殿西麵的窗戶,太極宮的千宮萬闋曆曆在目。


    此刻的含元殿裏,正在舉行殿試。本科錄取的包括林清、白德秀、裴恭謹、杜式方在內的十六名進士,這時都在殿內,接受當今皇帝的策問,若是通過,大家就都是天子門生了。含元殿本是朝廷舉行正式朝會的大殿,德宗皇帝將殿試選在這裏,自是表示對此次策問的重視。


    文武大臣這時分列在殿內兩側,十六位新科進士則站在大殿中央。文武大臣們對在含元殿內議事早已習慣,這時都遵照禮儀,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新科進士們卻個個有點激動,含元殿乃是大唐帝國的權力中樞,那就是傳說中的金鑾殿,那是皇帝與朝臣商議國家大事的地方,大家以前一直都是聽說,如今卻是親自站在裏麵,接受當今皇帝的詢問,怎麽不激動?


    進士殿試,在大唐的曆史上並不多見,一般都是考完後,禮部貼出黃榜,然後今科取士就算結束。不過今年不同往年,德宗皇帝想親自為朝廷選幾個合意的人才,這才在含元殿裏親自殿試。


    德宗皇帝已經和宰相們商量過,此次策問,向每個進士問三個問題。按照德宗皇帝的規定,問問題時一輪一輪的來,進士們回答的順序是和黃榜上反著來,在黃榜上排最後一位的第一個回答,排在最前麵的最後一個回答。


    第一輪問題已快問完,這時正好問到最後一個人,也就是林清。


    德宗皇帝這時對殿下麵的愛孫李淳看了一眼,然後才看林清。問林清時,他卻沒象對前麵的進士那樣,直接提問,而是先問道:“你就是林清?”


    進士們在殿試的前幾天,都在禮部學過入朝的禮儀。林清這時就按照學的禮儀道:“正是微臣。”說話時他的心裏也有點激動,皇上,在書裏看過千萬次的皇上,自己這時終於能和他直接說話了。


    德宗皇帝先沒說話,而是仔細打量了林清一番,停了一下,才道:“你是房州人,朝廷的故宮就在房州,你可曾去過?”


    林清答道:“微臣以前倒是去拜見過。”心想我就是在那裏認識大哥廣陵王的。德宗皇帝點了點頭。含元殿內的文武大臣礙於朝規,不敢出聲議論,這時紛紛互相用目光傳遞消息。皇上對這位姓林的進士,可是十分看重啊!居然沒按慣例直接提問,而是拉起了家常。


    讓大家更加奇怪的事這時發生了,德宗皇帝並沒有按照禦桌上擺的問題提問,而是問林清道:“你在應試的卷子上說,朝廷對吳少誠,如今是宜和不宜戰。朝中很多大臣,對你的話都不以為然。你說說看,朝廷對吳少誠,如今為什麽是宜和不宜戰?”


    德宗皇帝心想:正好可以借這位舉子的嘴,封朝中那些不願意答應赦免吳少誠的大臣的口。與吳少誠是戰是和,進士考試完了後,朝廷中的大臣又開始議論紛紛。直到看到林清的科考卷子,看到德宗皇帝取了林清為第一名,大家才明白了皇上的意圖。不少反對答應吳少誠求和的大臣見風向不對,已經閉嘴,但依然有人在私下反對。德宗皇帝想借這次機會,讓大家心服口服。


    含元殿內的大臣們聽皇上這樣問這位新科進士,這時都朝林清看過來。


    林清就道:“陛下,不僅僅是朝中大臣對答應吳少誠的求和不以為然,就是微臣,也是不以為然。並且是大不以為然。”


    德宗皇帝哦了一聲,奇怪道:“那你為何在文章中那樣寫?”


    林清道:“微臣以為,朝廷出令,天下四方奉從,乃是常例,如此天下方能安定。對於不服朝廷律令的地方勢力,應該大加討伐,不然天下就會陷入混亂。吳少誠不服王化,對他應該大加征伐才是。


    隻是一個人的力氣再大,也有力盡的時候,力盡之時,就該權宜處之。以前太宗皇帝神武天縱,然而力盡之時,還是不得已與突厥人訂下了渭橋之盟。如今朝廷為了征討吳少誠,已耗盡國庫,這時就是力盡之時,故不得不權宜處之,答應其求和。


    若一味不顧國力,靠強征稅賦生力,則會搖動天下百姓,令天下不安。天下百姓,乃是朝廷根本,為吳少誠一人,而令天下根本搖動,非治國之道。故而微臣以為,如今應答應吳少誠的求和,然後再積儲財力,以待其變。”


    一番話說得德宗皇帝暗暗點頭,朝中的一些大臣也是暗中讚許,心道:這位新科進士雖然年輕,說的道理雖然淺,但句句切中要害。


    廣陵王李淳聽了,心想:暫時答應吳少誠的求和,以圖將來,清弟的這番話倒和我的意思一樣。


    舒王李誼見父皇對林清暗地讚許,心裏卻十分著急,這人要是得了父皇的重用,太子的勢力就增加了一分,自己的勢力就消減了一分!他就用目光看宰相齊抗、禮部侍郎李齊運:你們不是說有主意麽?


    齊抗和李齊運都是對他一笑,意思是讓他繼續往下看。


    聽了林清的廷對,眾位大臣心中讚揚之餘,就紛紛悄悄朝皇上看,想從德宗皇帝的臉色上,看出他對林清的意思。朝中的這些大臣,個個都是從官場上摸打滾趴過來的,自然都善於察言觀色,可看了皇上的臉色後,大臣們都覺得奇怪,原來德宗皇帝的臉上,既好像特別滿意,又好像特別不滿意。


    德宗皇帝當時微微一笑,就命人開始第二輪策問。


    第二輪策問,林清回答得依然十分出彩。廣陵王李淳暗地裏舒了一口氣,如此看來,清弟的這個狀元是拿定了。


    終於,第三輪策問隻剩下林清一個人,回答完這個問題,殿試就結束了。德宗皇帝這時的神色,似乎有點焦躁,似乎十分不滿意。大臣們個個不解,不知皇上究竟是怎麽想的。


    林清這次被問的是十幾年前長安之亂的根源。擬這個題目的,正是宰相齊抗。


    如果是別人,按照眾人的說法答一下,也就過去了。可林清想問題和別人不同,喜歡追根溯源,李齊運老奸巨猾,看出了林清的這一點,這才讓宰相齊抗設了這個題目。林清自然不知道,這個題目裏,有著一個特別深的陷阱。


    林清這時就按照自己的思路道:“建中四年,長安兵亂。此次亂源,議者以為乃是當時神策軍大帥白誌貞對拱衛京師的神策軍統領失方所致,微臣卻以為不然。微臣以為,此次長安之亂,乃是因為朝廷前時殺度支使劉晏所致。”


    此語一出,旁邊的不少大臣一驚之下,頓時覺得有理,不少人在心中喝了一聲彩:別看這位林清林公子年輕,可想起問題來卻十分高明。


    原來度支使劉晏乃是德宗皇帝父親代宗皇帝的朝代裏第一理財高手,度支使掌管著全國的錢糧,劉晏在位時,天下百姓的稅賦絲毫沒有增加,但朝廷的年入,卻是以前的幾倍。德宗皇帝繼位後,劉晏因得罪了當時的宰相楊炎,不久就被逼自殺。天下人當時都為他鳴不平,朝中的大臣更是不停地上奏折,為他喊冤,德宗皇帝沒法,隻好下旨殺了楊炎,才平歇了這場紛爭。


    劉晏死後,繼任者遠遠比不上他,朝廷的年入逐漸下降,正好又遇上德宗皇帝要削平藩鎮,對藩鎮用兵,結果朝廷年年入不敷出,無奈之下,隻好巧立名目,增加百姓的稅賦,弄得天下怨聲載道。


    長安百姓一開始支持亂軍,原因就在於此。而當年涇原兵作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用度不足,以致用來勞軍的米飯全是陳米。


    林清從細微處立意,侃侃而談,說出了大家平時不注意的地方,好固然是好,卻不知道已經墜入宰相齊抗的計中,他這時已有了性命危險!


    饒是林清熟悉眾人的心理,他也想不到,他已碰到了德宗皇帝心底最隱秘的逆鱗。


    原來德宗皇帝的父親代宗皇帝,當時看中了舒王李誼,認為他是太宗再世,故而一心想將皇位傳給舒王的父親、德宗皇帝的弟弟李邈。隻是因為當時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和大部分朝臣反對,認為應該立子以嫡,德宗皇帝這才被立為太子。


    度支使劉晏當時卻是竭力支持舒王父親李邈的。


    德宗皇帝即位後,想起自己數次被弟弟李邈逼迫,都是因為劉晏暗中出的主意,一怒之下,讓宰相楊炎出麵,殺掉了劉晏。後來為堵天下悠悠之口,隻得拿楊炎做了替死鬼。此番往事,德宗皇帝回想起來時,就會覺得心中有愧,故而一直不願別人再提,別人提及此事,他即使表麵上不說,暗中也會將那個人殺掉。


    因為此事十分隱秘,過去的時間又長,故而即使是廣陵王李淳也不知道。林清沒聽李淳提過,自然不知道有這樣的禁忌。


    可這事舒王李誼卻是知道得一清二楚。齊抗與李齊運是他的心腹,自然也知道。所以齊抗才想出了這樣的題目,目的自然是故意把林清往死路上帶!


    德宗皇帝聽林清提到劉晏,臉上有點掛不住,心裏卻十分得意,心想:小子!我找到現在,終於找到了你的把柄!嘿嘿。(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銷魂中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晉並收藏銷魂中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