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屬於二十世紀的新型產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渦輪發動機為代表(渦輪噴氣發動機、渦輪軸發動機、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渦輪風扇發動機),現代航空工業是人類科學、技術、管理智慧的結晶,它的投資量巨大,涉及的基礎工業和尖端產業極廣,所需的各類科研人員、管理人員、技術工人極多,傾城傾國,對決策者尤其是高級決策者,專業知識的要求十分苛刻,一念之差,一招不慎,就會使大量金錢、物質、時間付與流水。


    50年代,f-100的研製費用為2600萬美元,而80年代開發的本世紀內最先進的第四代戰鬥機f—22的研製費竟達到100億美元以上。


    因此可以預計,今後的空中戰爭,必定是一場“用成噸成噸的黃金來計算成本”的空中角逐。


    因而,在已經實現工業化的西方國家裏,對航空工業敬畏有加,誰也不敢貿然投資。


    稍大些的項目,往往幾國合辦。


    當今世界上,也隻有美國、前蘇聯發展出一整套軍用、民用航空工業和科研體係,法國、英國僅在幾種部類上有自己的或聯合的航空工業科研體係,其餘列強,隻能望而興歎。


    舊中國的工業科研基礎薄弱落後,新中國的決策者在建國之初敢於優先建立現代航空工業,改變一窮二白的麵貌,其膽識魄力相當驚人。


    對中國工業基礎而言,起點相當高,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成了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生產噴氣式殲擊機的國家之一。


    到1960年,航空工業向空軍工交付了飛機1086架(其中殲擊機767架,教練機278架,運輸機41架),向民航提供飛機216架。


    殲-5飛機成為空軍裝備的主力,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飛機裝備開始實現從以進口為主轉變為立足於國內的戰略性轉變。


    1966年,根據蘇聯轉讓的米格—21及其發動機製造特許權,沈陽飛機公司試製成功高空高速的殲7飛機(飛行最大高度2萬米,最大空速達音速的2.02倍)。


    除此之外,中國航空工業還實質試製成功並生產了直升機(直-5—1958年)、輕型噴氣轟炸機(轟-5—1966年)、強擊機(強-5—1965年)。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航空工業完全自己製造出與飛機相配套的航空發動機、起落架、機輪、全套液壓係統、舵機、彈射座椅、航空機炮、航空磁電機組等重要部件。


    我國從製造出第一架殲-5飛機至今,已研製生產了數以萬計的軍用飛機,既裝備了本國部隊,也供出口。


    航空工業經曆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落後到先進的大轉變。


    二十世紀末期,我國從引進俄國的蘇-27係列重型戰機及其生產線開始,再次向航空大國的地位衝擊。


    沈陽飛機廠發動機試驗測試中心8月22日航空發動機是戰機的心髒也是我國航空工業最薄弱的環節。


    引進俄製蘇-27係列戰機多年,國產化率已達94%。


    那餘下的6%中的一大部分就是在渦噴發動機中。


    然而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經過不懈的努力,對這顆心髒終於動起了手術。


    今天將檢驗這次“手術”的成果。


    在發動機試驗台上躺著一台蘇-27戰機的al-31f渦輪風扇發動機,即將進行靜負荷試車。


    今天的強化保衛措施和前來觀看的高級首長空軍司令員連祁星上將和科委主任林希放等,使工作人員知道這絕不是已經試驗過多次的普通al-31f。


    “10,9,8,…”倒數計數聲,一下子讓全場靜了下來,有人看著牆上的大顯示屏,有人看著儀表顯示屏。


    總設計師尹金聲則沉靜地盯著發動機的後部。


    終於傳來“…,1,啟動!”啟動電機通電運轉,然後發動機點火,隨即噴射出熾熱的火焰。


    強大的噴射聲,即使隔著雙層玻璃也傳入了監控室。


    不久儀表盤前的監視人員發現了異樣:——啟動電機的功率比往常大不少,更奇怪的是發動機正常運轉後並不停止工作。


    ——雖然沒有帶發電機包,可是發電量卻比往常大得多。


    ——測溫儀顯示排氣溫度低了40-50c,並且十分穩定。


    溫度場的顯示大異往常,幾乎成了一片均勻的園片。


    一直注視著尾噴流的尹總露出了笑容,從啟動到開加力,始終不見一點黑煙,說明燃燒極為充分。


    這一點軍代表丁一波大校從另一個角度也觀察到了,當推力達到122千牛頓設計值時,燃料流量隻是指在76%的刻度上。


    不久推力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直至135千牛頓上,發動機的工況完全正常。


    整整增加了10%的推力啊!監控室裏有人歡呼起來了。


    丁一波此時看到燃料流量也隻是83%。


    此時,隻見一位控製人員走到尹總邊上耳語了幾句,尹總點了點頭。


    於是他又與各位首長說了幾句,丁一波已經知道要進行最重要的試驗項目了,就和首長一起走到玻璃牆前。


    不久,突然大家都看到尾噴流改變了方向,而且隨著控製人員的操作,尾噴流不斷改變著方向。


    連祁星司令員帶頭鼓起了掌,監控室內一片歡呼聲。


    中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了tvc-推力矢量控製。


    會議室洋溢著歡欣的氣氛。


    連祁星司令員興奮地舉起茶杯,向尹總等工程技術人員祝賀道:“我以茶代酒,敬各位一杯,你們為空軍增強了翅膀。”


    尹總向與會者介紹這台ws-12ii(這是al-31f的國產型的代號)采用的新技術:“我們在這台渦扇發動機上采用了自行開發的二項新技術。


    把磁流體發電的技術移植過來,取得了成功。


    我們在燃料中加入了一種添加劑,高溫燃燒後形成了大量的等離子氣體,在尾噴管的電極上,等離子體發出了強大的電能,不但發電量達到了預期的指標,足以供應微波助燃係統和啟動電機不停機所需的電量。


    因為ws-12ii也裝在單發的殲-10戰機上,啟動電機常轉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證不會發生空中停車。


    “微波助燃係統也取得了完全的成功,這是化學工業上使用的一項技術,一種特定波長的微波能加速某種化學反應,我們找到了這個波長和一種添加劑,大大地加速了發動機燃燒室的燃燒過程。


    燃料在超音速流場中是很難充分燃燒的,在微波和添加劑的作用下我們做到了充分燃燒,不但節約了燃料,而且使燃燒室出口的溫度流場十分均勻,根據推算,發出同樣的推力,渦輪的進氣的最高溫度由1392度降到了1350度,這對渦輪葉片十分有益,並且在不提高渦輪進氣溫度的前提下,推力可以增加10%。


    燃料的節省達24%。


    初步測算,蘇-27 的航程將由4000公裏增加到5200公裏,戰鬥半徑由1500公裏增加到2100多公裏。


    這是多大的改進啊!”與會者全都感到振奮。


    “為磁流體發電裝置和微波助燃係統使用的燃料添加劑很穩定,對部件和環境無不良影響。


    金龍電池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它不但能提供強大的電能,在這兒應用的是它的極為穩定電壓,這對控製微波波長很重要的。


    “燃料添加劑在高溫下形成的等離子體,由於陶瓷渦輪並不吸收它,在尾噴管四周的磁場偏轉裝置可以控製燃氣中的等離子氣流的偏轉方向,氣流的附壁效應又加強了偏轉力。


    實現了電磁tvc-推力矢量控製,最大偏轉角達7°,雖然遠低於s-37 ‘金雕’的al-41發動機的推力矢量噴管15°,但我們的係統是無機械運動部件的,響應速度大大高於推力矢量噴管;而且俄國的推力矢量噴管隻能對稱地上下偏轉(或者左右偏轉),以此增加機動性,是不可能代替尾翼的。


    而我們的電磁控製噴流是全方向偏轉,為今後取消尾翼打下了基礎。


    當然我們的係統重量、造價和維護費低得多,而可靠性卻高得多。”


    “初步的試驗報告顯示ws-12ii的改進是成功的,我們的科研成果成功地轉化為新的戰鬥力。


    原來有的人擔心到我們掌握了蘇-27係列的生產技術時,它們已經是落後的了。


    現在我們在消化引進技術的同時有了創新,大幅度地提高了國產化戰機的性能,也就延長了它們的技術壽命。”


    根據測試報告,總裝備部決定立即改造al-31**和al-41f(安裝在s-37上的)發動機的生產線。


    已經裝上飛機的發動機,今後在發動機大修時進行改造。


    今後不再購買al-41f 發動機的矢量推力噴管產品。


    要全力研究蘇-30的控製矢量推力的計算機程序,把我們自己的矢量推力控製程序整合到主計算機係統中去,形成自主的數字式電子綜合控製器。


    這二型發動機的性能大幅度提高,也全麵提高了安裝它們的殲-10ii,殲轟-7aii的性能。


    對國產的渦噴-13aii和渦噴-13f發動機的改造更為徹底,在進氣壓縮機的最後一級處增設噴霧冷卻裝置,不但增加了壓縮比,而且在燃燒室中水蒸氣強烈地吸收微波,加強了助燃效果;加大了微波功率;改造了燃燒室的結構,在發動機總長度不變的情況下,縮短了燃燒室長度,增加了尾噴管長度,雖然渦輪前溫度比ws-12的低了不少,磁流體發電量仍相當可觀,電磁矢量推力轉向的角度還能保持7度。


    並開發了綜合電子控製器。


    改造後的渦噴- 13m發動機,推力增加了11%,節油效果達27%。


    連同供電裝置的改造,整個動力係統減輕了重量,縮小了體積。


    殲-7、殲-8的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


    聯合設計組的下一步的目標是取消渦輪,以電動機直接驅動雙轉子壓氣機,在燃燒室中直接噴射添加了微波助燃和等離子活性添加劑的燃油,依靠等離子發電足以為電動機供電,由於沒有渦輪高速切割流線的影響,在尾噴管中的轉向控製電極對等離子體的偏向效率將大幅度提高,據測算尾噴氣流的偏轉角度至少可提高到17度,將超過俄國tvc裝置的極限值。


    完全有可能去除尾翼。


    我國空軍初步建立了,輕重搭配的打擊力量。


    在運輸機方麵的改進大得多了,金龍電池有了大顯身手的地方了。


    如前所述,首先是研製高速變頻交流電機,金龍電池的直流電經過逆變裝置轉變為交流電以驅動變頻電機帶動螺旋槳高速旋轉。


    主要是減重設計,變頻裝置安裝在機翼中,翼刀正好成為散熱器,在高轉速下取得了比直升機的低速電動機好得多的成績,為運-8研製的3000千瓦的電動機連同變頻裝置,取得了smenhu千瓦/公斤的好成績,它直接驅動螺旋槳,組成了m-3000電動推進係統,把原來的4台渦槳-6型發動機換了下來,它們在起飛時的1分鍾內可發出近18000千瓦的功率。


    這就能縮短起飛滑跑距離,降落時通過槳葉反轉可縮短著陸滑跑距離。


    由於采用變頻電機,螺旋槳的轉速可以在很大的範圍內調節,可以取消複雜的變槳距裝置,同樣得到最高的推進效率。


    14噸的燃油換成了13噸的高級金龍電池,並且取消了原來的發電機、蓄電池和充放電係統以及複雜的滑油係統、燃油輸送係統。


    整個燃料/動力係統減重2噸,航程反而增加到7200 公裏。


    載重量由20噸增加到22噸。


    還改裝了半導體空調係統、導航、雷達、計算機。


    性能有了那麽大的提高,造價卻下降了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可靠性大大提高,維護費用大幅度下降。


    噸·公裏的總運價至少可降到二分之一。


    我國的航空製造事業的最大弱點是發動機的設計和製造,現在可以繞開這個問題闊步前進了。


    運-8m(電動型)一下子成了我軍的中型空運力量的主力。


    它的最大起飛重量60噸,裝有4具m-3000發動機,最大平飛速度650公裏/時,最大航程由6500公裏增加到7200公裏,最大續航時間12小時。


    乘員由5人減少到3人,最大散貨運載量22噸,集裝貨運載量19噸;可空運全副武裝的士兵105名,或空降傘兵98名;也可運送擔架重傷員65名、輕傷員20名和醫護人員3名;可載運2輛中型卡車及隨車裝備與物資,或載運2輛傘兵戰車。


    受到極大鼓舞的項目組,把眼光轉向了伊爾-76。


    到十一月中,一批俄國專家根據合同前來與項目組合作,進度大幅度加快。


    引進的a-50u空中預警機得到的改進最大,4台渦扇發動機將改為4台電動螺旋槳推進器 m-6500,受到螺旋槳的限製,最大時速由850公裏降到780公裏;對預警機影響並不大。


    實用升限12000米。


    但是65噸燃油換成60噸高級金龍電池後,最大航程反而可從5500公裏增加到9600公裏,在10000米高空巡航時間由smenhu小時增加到14小時。


    由於電池占的空間隻有燃油的五分之一,又去掉了原來的小發電機、燃油管路、發動機的滑油係統、蓄電池係統,半導體空調係統又縮小了體積。


    艙內空間增加了許多,增建了休息室,監視人員可以輪流休息。


    解決了座艙增壓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於高質量的電源,以及半導體強製冷裝置的使用,再加上“熊蜂m”雷達係統的其他改進,它的對空探測距離由650公裏提高到700公裏,下視小型戰鬥機的探測距離大幅度地由 230公裏提高到340公裏。


    國產型命名yj-1。


    伊爾-76(國產化為運-14或y-14)的改造將取得空前的成功,根據合同中俄雙方都有新機型的知識產權。


    它必將成為我軍的主力重型空運平台。


    我國引進的伊爾-78m專用空中加油機同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原來它的最大起飛全重 210噸,在1000公裏範圍內輸油量為80噸,可同時為3架蘇-27加油。


    采用電動推進螺旋槳改進後,可在2500公裏範圍內輸油80噸。


    國產型編號為jy-1。


    南昌飛機廠10月20日一架改進後的電動q-6樣機停放在停機坪上接受軍方的檢驗。


    我國1968年投入批量生產的q-5強擊機,是由雙發的殲-6為基礎改型的,存在載彈量小(2噸),機炮口徑偏小(23 毫米),裝甲也較弱,航程太短(轉場航程2000多公裏),而超音速的性能在對地攻擊時又沒有意義,並且難以改裝成艦載機。


    由於武裝直升機和戰鬥機加強了對地攻擊能力,強擊機的發展速度被放慢了,但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表明攻擊機仍大有用武之地。


    空軍在上世紀末就開始策劃q-6的設計,任務書的要求是,亞音速飛行,有優異的低空性能,強大的防護裝甲,8噸的載彈量,4000公裏以上的航程。


    2002年成立了設計組,充分吸收了美軍a-10 “雷電”和蘇-24的優點,延聘了俄國蘇霍伊設計局的專家,展開了設計。


    工作進展還比較順利,2006年初原型機就開始試飛。


    原型機為並列雙座,翼展16米多,略帶後略角,翼麵積接近a-10,為46平方米,最大速度850公裏/小時,巡航速度640公裏/小時,由於安裝了地形回避雷達和gps定位係統,可以在150米的高度,能以225公裏/小時的低速作超低空飛行,攻擊地麵小目標的能力極強。


    最大起飛重量達smenhu噸,幾乎是q-5的二倍。


    載彈量更是高達smenhu噸。


    裝甲量達5600公斤,要害部位的裝甲達55毫米,座艙采用鈦合金的澡盆型防護裝甲。


    裝甲強度超過了a-10。


    機頭的火控雷達功能十分強大,用於搜索地麵坦克等機動目標,控製導彈、火箭彈和機炮的發射。


    配置了一門30毫米的機炮,它與卡-50以及bmp步兵戰車的火炮通用,不過都已經改進為電傳控製減輕了重量,可以發射我國國產的貧鈾穿甲彈、鎢芯穿甲彈或高爆榴彈,足以從頂部貫穿世界上各型主戰坦克的裝甲。


    二台渦扇發動機放在機翼的上麵,在機翼下可以有更多的掛載點。


    機動性和火控係統都超過了“雷電”。


    問題還是出在發動機上,國產渦扇發動機的品種並不多,q-6配置的發動機功率還略嫌不足,更大的問題是航程太短,隻能達到2300公裏。


    電動推進螺旋槳同樣使q-6的研製柳暗花明,設計組決定用電動推進係統來代替渦扇發動機。


    對整個動力係統和電氣係統重新進行了設計。


    安裝2台m-6500電動螺旋槳(y-14m也使用該型電動螺旋槳),隻是螺旋槳和電動機轉速作了調整,以提高其速度,動力係統徹底改造。


    整個電氣係統也進行了改造,安裝的半導體強製冷熱成象儀“探針”加強了對坦克等戰車目標的搜索能力。


    最主要的是金龍電池代替燃油以後,航程足足提高了1倍多,達到4700公裏。


    最大速度則略有降低,為780公裏/ 小時,對於攻擊機問題不大,巡航速度不變。


    完全達到了任務書的要求。


    今天的試飛進行得很順利。


    電動推進的q-6,性能相當突出:目標的搜索能力,飛機的機動性都超過了“雷電”,根本不用雙機作戰了(a-10需要一架專門的oa-10為它發現、識別目標,並且把它引導到目標上空,然後指揮它進行攻擊)。


    如果裝上550公斤的備用電池,最大航程是5100公裏;航程為4700公裏時,可多裝500公斤的彈藥。


    低空性能高超,試飛員曾駕駛它在10米的高度作掠地飛行,電動機根本不怕飛鳥和沙塵。


    基本上沒有紅外特征,當前的紅外尋的導彈對它都不起作用。


    仍然實現了左右發動機的差速傳動以增加轉向的力矩,進一步縮小了轉彎半徑。


    成本至少低三分之一。


    維護量也極少。


    q-6電動強擊機很快就可以定型生產了。


    總裝備部的專家組研究了現有的機型後,認為q-6最適合改型為電子戰機,於是成立了設計組,進行改型設計。


    設計組拆除了機炮,安裝了大量的電子戰設備,機身下掛了電子戰掛艙,2台加強型的“天眼通”雷達告警-電子支援裝置在計算機的控製下,同步工作,可同時監視16個目標。


    由於金龍電池可以提供強大的優質電能,安裝的幹擾機功率極大,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功率的。


    機翼下可掛載8枚反輻射導彈,有較強的壓製火力。


    定型為eq-6電子戰機。


    那麽,在引進俄國先進技術、發動機技術得到突破性進展和金龍電池應用這三大技術支柱的支持下,如何更有效地形成強大的戰鬥力?北京中南海懷仁堂10月26日王剛主持下,軍委專題討論空軍裝備的發展規劃。


    在此之前我軍已經展開了大規模的討論,戰略研究所的專家、空軍高層指揮員和空軍裝備專家各抒己見討論空軍麵臨的任務、裝備研製的重點,如何利用金龍電池、新型發動機帶來的技術進步。


    這在我軍空軍建設史上還是第一次,其成果不僅使空軍裝備得到了提升,而且開拓了各方麵的思路對我空軍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今天將對這次大論戰作出階段性的結論以推進空軍的大發展。


    空軍首先匯報裝備方麵取得的進展:殲-11m(蘇-27):最大航程增加到5250公裏,作戰半徑由1500公裏增加到2100多公裏。


    由於推力增加以及矢量推力功能,增加了戰機的機動性和速度。


    最大起飛重量33000公斤。


    設備減重250公斤,體積縮小後,油箱也略有擴大。


    或增加燃油,以增加航程,或在座艙底部加裝一塊裝甲。


    殲-11iim(蘇-30,是蘇-27加強防護裝甲的戰鬥轟炸型):航程由3000公裏增加到 4100公裏(設備減重減體積後,擴大油箱也略增了航程),經一次空中加油後的航程由5200 公裏增加到7000公裏。


    最大起飛重量34000公斤。


    雷達探測距離超過160公裏,可同時鎖定攻擊6個目標。


    殲-15m(蘇-35,蘇-27的先進戰鬥型):該機電子設備先進,裝有人工智能化計算機、抗幹擾雷達、光電瞄準裝置、衛星通訊導航係統和電子對抗係統等。


    先進的火控雷達能同時跟蹤15個目標,攻擊6個目標。


    殲-16m(s-37):獨特的前掠機翼,它的al-41fu發動機(單台推力196千牛頓)具有推力矢量控製;正常起飛重量26噸,海平麵最大時速1400公裏,高空最大時速2200公裏,不開加力可超音速飛行。


    航程由3300公裏增加到4400公裏。


    實用升限20000米。


    機載相控陣雷達作用距離165-245公裏,可同時跟蹤24個目標,攻擊8個目標。


    這些都是引進後國產化的重型戰機。


    殲-10m:單發單座,輕型戰機。


    安裝了殲-11同樣的發動機ws-12m。


    徹底消除了空中停車的危險。


    起飛重量18噸,最大載彈量smenhu噸。


    由於電氣設備的減重,擴大了內部油箱,作戰半徑由1000公裏增加到1330公裏。


    它是我國的輕型主力戰機,國產化程度很高,價格比較低廉。


    殲-8m:殲-8是我軍脫離米格模式自行研究的單座雙發高空高速戰鬥機,原來是為了對付美軍的u-2高空偵察機的,它的最高速度smenhu馬赫,升限達20000米是我軍飛得最高的戰機。


    其後我軍又研製了改進型殲-8ii(注1),改裝了高性能的雷達。


    後來還研製了突出中低空機動性的殲-8,但始終沒有放棄殲-8ii這款高空高速戰機。


    有一款就是用於搭載空射型戰略核導彈執行核威懾的巡航。


    由於它的2台渦噴發動機wp-13是我國自行研製的,在采用微波助燃、等離子發電、射流矢量推力的技術改造上得益最大,改進型的wp-13m推力提高了25%,節油率達30%。


    整機的供電係統改造又減重270公斤,因此升限提高到24000 米。


    改造後定型為殲-8m,最大速度也由smenhu馬赫提高到smenhu馬赫;最大航程由2200公裏增加到將近3200公裏,還加裝了空中加油的受油裝置,以執行特殊的空勤任務。


    其殲擊型,最大載彈量增加到5000公斤。


    改裝的俄製火控雷達是米格-29的相控陣雷達,搜索距離70公裏,可同時搜索10個目標,同時攻擊4個空中或海上目標。


    由於發動機具有射流矢量推力功能,高空機動性大幅度提高,完全可以對付印度擁有的米格-25(注2)和米格-31,雖然後者的速度要高一些,但在高空格鬥中機動性和升限也起很大的作用。


    偵察型:撤除武器係統,加大的頭錐內裝備大功率的相控陣雷達,機腹下的電子吊艙內裝備了側視雷達、“探針”熱成象儀和多光譜攝像機。


    其強大的通訊設備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向軍、師級指揮部,甚至向火炮控製係統和強擊機提供實時的戰場信息。


    戰略巡邏型:是我軍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核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在機腹下搭載1枚重達5噸的空射型df-31k,在11000米上空以最節油方式巡航時間延長到5小時,通過空中加油可以進一步延長巡航時間。


    在發射時殲-8m兩台發動機開加力垂直爬升到22000 米,然後df-31k點火脫離戰機,由於導彈在點火時已經有了高度和速度,所以盡管減少了燃料、減輕了重量,射程仍可達7500公裏。


    殲-7m:單座單台渦噴-13m,消除了空中停車的危險。


    最大航程接近殲-8m,也改裝了米格-29的火控係統。


    該型戰機已停產,僅進行改裝。


    yj-14m(俄製a-50u預警機的國產電動改進型):載機是伊爾-76的改型。


    最大時速 760公裏,實用升限11500米。


    最大航程從5500公裏增加到9600公裏,在10000米高空巡航時間由smenhu小時增加到14小時。


    增建了休息室,監視人員可以輪流休息。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對空探測距離由650公裏提高到700公裏,對下視小型戰鬥機的探測距離大幅度地由230 公裏提高到480公裏。


    最大跟蹤目標數為70個,可以同時引導25架戰機作戰。


    運-14m(y-14m,伊爾-76改進型):重型運輸機。


    起飛全重190噸,將換裝4台各 6500千瓦電機驅動螺旋槳推進器以及電氣、空調、雷達、導航及計算機係統。


    這種在1970年代就開始服役的大型遠程突擊運輸機,又獲新生。


    原由兩名飛行員與機械士、導航員、通訊員和裝卸員共6人操作,減少為3人。


    雖然它的最大速度由850公裏/小時降到780公裏,但最大航程由6500公裏增加到9500公裏;最大載運量由40噸增加到46噸。


    可靠性大幅度提高。


    它具有突出的優點:一是起降輪多達20個,對地麵壓力小,可在土質野戰機場降落,也不需很長的跑道起降,適合軍事運輸需要;二是載重量大、航程很遠,可載運全副武裝的士兵160 名,或空投傘兵144名,為運-八載運量的兩倍多。


    以改裝的20架運-14m,一次可空投2880名傘兵或80輛傘兵戰車加360名傘兵。


    由於該機的性能好、航程遠、載量大,技術並非十分複雜,改型餘度很大,巳決定擴大生產線,用作空降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的空運工具,空中加油機jy-1和預警管製機yj-1也以其為基礎發展。


    運-8m:中型電動運輸機。


    最大起飛重量60噸,最大平飛速度650公裏/時,最大航程 7200公裏。


    乘員3人,最大散貨運載量22噸,集裝貨運載量17噸;可空運全副武裝的士兵105 名,或空降傘兵98名;也可運送擔架重傷員65名、輕傷員20名和醫護人員3名;可載運2輛中型卡車及隨車裝備與物資,或載運2輛傘兵戰車。


    運-7m:是輕型的排級運輸機。


    最大起飛重量:21800公斤;裝載3000公斤最高級金龍電池。


    2台m-2000電動螺旋槳推進器,最大巡航速度:456公裏/小時。


    最大商載:5500公斤;最大航程:由2443公裏提高到3500公裏。


    可裝運38名全副武裝士兵或29名傘兵,也可裝載24副擔架和1名醫護人員,還可外掛2噸貨物或武器。


    (民用型可乘坐60人)q-6攻擊機是我國自行研製的電動型的攻擊機,最大起飛重量smenhu噸,最大航程5100公裏,最大載彈量9噸。


    防護裝甲強,低空攻擊性能優異。


    噪音極低,無紅外特征,隱蔽性好。


    成本低,維護性極佳。


    便於大量生產。


    並可以進行艦載機的改型。


    q-7:國產化的蘇-34重型強擊機,最大起飛重量34噸。


    擁有強大的自衛能力。


    對地攻擊能力極強。


    上述戰機都安裝了“天眼通”雷達告警器、“探針”熱成象儀、半導體空調係統等先進裝備。


    空軍的裝備在各方麵都取得了重大進展。


    空軍和總後裝備部計劃:-全麵淘汰殲-6和殲-7的早期型號。


    重型戰機盡快擴大生產和加緊改造,以達到600 架;殲-10m要擴大生產規模,輕型戰機的改進要加快,早日達到1800架。


    總數雖然從4500 架降到了2400家,但攻擊能力大大提高了。


    -火控雷達係統的研究要投入巨資,一定要有突破。


    輕型戰機要盡快換裝俄製的新型火控係統。


    更重要是組織最精銳的技術力量,充分吸收他們的設計思想和技術,最終拿出我們的性能更好的產品。


    -盡快完成“冷眼”被動相控陣雷達的機載型的研製工作。


    各方爭論較大的是發展戰略轟炸機的問題。


    我軍的最大的轟炸機轟-6是由前蘇聯的圖-16(tu-16)改良而來的,設計概念屬於50年前的高空轟炸機。


    由哈爾濱飛機廠1964年開始開發研製,1968年2月試飛成功。


    機長smenhu米,高smenhu米,翼展smenhu米。


    最大起飛重量 75800千克;機身2側2台渦-8噴氣機,最大速度1014千米/小時,最大升限:12000米。


    乘員 6名。


    前後有2個增壓機艙,中段是炸彈艙。


    是一款高亞音速、中程轟炸機。


    正常載彈量3 噸,最大載彈量9噸。


    航程6000公裏。


    轟-6丁:是西安飛機廠的改進型,1981年8月試飛成功,還出口了不少。


    最大的改進是左右翼下各掛1枚空對艦導彈,是我國第一次設計翼載導彈的發射控製。


    轟-6改進項目組,第一步以金龍電池全麵改進了它的供配電和電氣係統,在7月份就完成了,成效很可觀。


    第二步準備以引進的俄國圖-95的ab—60h型反轉可變槳距螺旋槳,以交流變頻電動機驅動還可取消變槳距裝置,最大速度雖然要降低100公裏/小時,但仍有略大於900公裏/小時的高亞音速。


    總重基本不變,載彈量可增加到12噸,航程還可增加到9000公裏。


    我軍在二十一世紀初設立了一個項目組進行轟-8的可行性研究,隻是限於經費和空軍的需求不明確隻能限於紙上談兵。


    可是掛靠在西安飛機製造集團公司的這個項目組在餘立信高級工程師的領導下始終在不屈不撓地進行探索,他們堅信一個強國的一流空軍不能沒有戰略轟炸機,它的超遠航程,巨大的載彈量是其他戰機不能代替的。


    在整個越戰中,美國空軍的b—52出動量占各種作戰飛機總量的十分之一弱,但卻投下近二分之一的炸彈總量(三百多萬噸)。


    在與周邊敵對勢力的局部衝突中,我軍可以奪取戰場製空權,戰略轟炸機將可以發揮作用。


    而且現在滑翔炸彈和巡航導彈的發展使這類巨型轟炸機可以在戰區外精確地投擲彈藥。


    他們精誠所至,終於說動空軍司令員連祁星上將,在王剛總書記2006年訪俄時,從俄國引進了2架圖-95mc“熊”式遠程轟炸機,並引進了其生產技術。


    但是俄國沒有同意輸出空射巡航導彈kh—65(西方稱為as—15)的生產技術。


    俄國之所以同意輸出這款轟炸機,是他們早已在1992年停止這款亞音速巨型轟炸機的生產,現在還能獲得一筆可觀的技術轉讓費何樂而不為呢。


    西方國家之所以不重視此事,甚至認為這是中國花錢買廢物,以這種雷達截麵為100平方米的巨型轟炸機企圖突破台灣、日本的防空網真是白日做夢。


    這次會議特地請餘高工就此專題作了15分鍾的報告,圖-95具有令人望塵莫及的遠程續航能力和令人生畏的大載彈能力,曾經是前蘇聯空軍的驕傲。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型航空裝備的不斷湧現,圖—95和b—52這類巨型轟炸機逐漸落伍了。


    它們身軀龐大,目標大,其雷達反射截麵積近100平方米,使敵方的防空雷達和空中預警機在400至500 公裏之外就能發現它們。


    10000米左右的飛行高度、700至800公裏/小時的慢攸攸的突防速度,以及隻能水平投彈,不善於機動的性能,使它們成了現代防空武器很容易獲取的獵物。


    它們在戰略空軍中的主力地位,逐漸讓位於雷達反射截麵積小、能攜帶各種武器、可高速低空和超低空或高空高速突防的變後掠翼轟炸機b—lb、圖—22m、圖—160以及飛翼式的隱身轟炸機b—2。


    高新技術的發展使圖—95與b—52一樣迅速落伍,但並沒有使它們退出曆史舞台。


    這些轟炸機雖老,但仍保持著航程遠、載重量大和價格便宜等優勢。


    美國和俄羅斯空軍正是利用了這些特長,加上改裝新的武器裝備,使這些“老兵”延長了服役期。


    在冷戰高峰時期圖- 95經常飛越白令海峽,緊貼著阿拉斯加空域飛行,試探美國戰鬥機的反應能力。


    冷戰結束後,有近十年時間沒有執行過這種飛行,2000年3月俄國恢複了這種試探性飛行。


    11月1日美國國防部一透露此事,幾乎被人遺忘的圖-95再度成為全球矚目的明星。


    直至近年才開始陸續退出現役,由圖-160代替,不過其偵察型和反潛型仍在使用。


    餘高工指出:我國的飛機製造業通過引進伊爾-76重型運輸機的製造技術,可以轉移到 h-8戰略轟炸機的研製上。


    更有利的是圖-95采用的是螺旋槳推進技術,而最大速度竟然達到了915-925公裏/小時,采用我國掌握的金龍電池驅動的電動螺旋槳推進係統,可以取得最大的效益。


    在研製卡-50的電動驅動係統時,封裝的ms-1500電動機就可以驅動正反旋轉的二副旋翼。


    我們也能研製出交流變頻電機,來驅動h-8的兩個直徑達5.6米的反轉螺旋槳,由於可以變頻調速,不必再使用變槳距裝置可大大簡化驅動係統的結構。


    電動機的檢修壽命與機體的相同,因此可以埋在h-8的厚大的機翼中,優化了氣動外形。


    項目組初步測算的結果是:仿製的圖-95,采用單台功率1萬千瓦的交流變頻電機,雖然增重1噸,但可去除圖-95原來的發電機和蓄電池係統,二者基本相抵。


    圖-95最大起飛重量185噸,最大機內裝油74噸,最大載彈量25噸;以65噸的高級金龍電池代替74噸燃油,航程仍可達15000公裏以上,升限仍為15000米。


    載彈量還可增加4噸達29噸。


    轟-8的紅外特征極弱,性能得到提高,成本和維護使用卻大幅度下降。


    從圖-95和b-52的發展進程中可知,它們能延長技術壽命的要點是配置的武器有了重大的突破,前蘇聯kh—65(北約稱為as—15)亞音速空射巡航導彈(最大射程2500公裏) 1984年交付使用,導致停產多年的圖-95生產線的重開。


    後來俄羅斯又研製成超音速的kh— 101(北約稱as—19)空射巡航導彈,其射程可能超過3000公裏。


    根據同步配套原則與h-8項目組同期成立的滑翔炸彈項目組和空射巡航導彈項目組,都已獲得了技術上的突破。


    滑翔炸彈依靠勢能轉換為前進的動能,美國人解決了折疊式彈翼、製導控製盒的技術後,把一大批庫存的重磅炸彈改進為滑翔炸彈。


    激光製導炸彈隻是其中的一種,采用激光尋的頭。


    由於它沒有發動機,既無紅外特征,外形又小,價格還低廉,氣動特性優良的滑翔機升阻比可達14-16(每降低1米高度可前進14-16米),項目組設計的“飛蛇”zd-07滑翔炸彈依靠彈射出的折疊式彈翼,升阻比接近7,在12000米高空投擲,考慮到風向和目標高度等因素,飛行距離可達60多公裏。


    金龍電池足以為製導控製盒和彈翼控製提供動力(南非的 “猛禽”滑翔炸彈甚至采用一個風力發電機來提供電力)。


    由gps或慣性導航裝置將它引導到目標附近,再采用激光被動導引/電視製導裝置導向目標。


    1架h-6m可在彈艙掛12枚,機翼下掛載4枚“飛蛇”,戰鬥部重500公斤。


    1架h-8則彈艙掛36枚,機翼掛載12枚。


    攻擊能力十分可觀。


    當然60公裏的射程還不能滿足需要,我們更需要的還是航程在500-3000公裏的空射型巡航導彈。


    項目組已完成了“鑽天鼠”(仿kh-101)超音速空射型巡航導彈的初步設計,其衝壓發動機有自己的創新。


    俄製kh-101的衝壓發動機的燃燒室內有固體燃料發動機,發射時由固體燃料把導彈加速到超音速,藥劑燒完後,藥室就成了衝壓發動機的燃燒室,可以噴射**燃料了,由於這二類發動機的噴口有很大差別,需要很特殊的設計:在發動機工作方式轉換時要由預設的爆炸螺栓把後半段噴管炸掉。


    俄國限製這項技術的輸出。


    我們的項目組另覓捷徑,他們也是利用勢能。


    眾所周知,氣動特性優良的炸彈在重力作用下也能達到超音速。


    “鑽天鼠”導彈是被 “扔”下飛機的,控製裝置導引它沿著最佳的加速曲線下降。


    它本身就帶有離機時的250米/ 秒的初速,在12000米的高空空氣阻力很小,隻要下降3000-4000米,在8000米左右的高空就能達到smenhu馬赫的速度。


    此時就可以啟動衝壓發動機了,同樣使用摻有10%添加劑的航空燃油,電磁控製的矢量推力使它具有很高的機動性,還取消了尾翼,它被加速到smenhu馬赫的巡航速度並轉向水平飛行。


    它擁有地形跟隨雷達,可貼近地麵或海麵飛行,i型導彈的射程可達2000公裏。


    中段製導采用gps或激光陀螺的慣性製導;末端製導,則既可采用紅外成像跟蹤或主動雷達尋的器,也可選被動式的激光/電視製導。


    最妙的是導彈是被“扔”下轟炸機的,可以與“飛蛇”一樣掛在h-6m和h-7的螺旋槳的後麵。


    導彈的製造成本大幅度降低,而可靠性還有不小的提高。


    戰鬥部250公斤,可以裝常規彈頭也可以裝核彈頭。


    h-6m可裝載6枚,彈艙的旋轉掛架上可掛4枚,機翼掛載2枚。


    h-8則總共可載14枚。


    當然可以與“飛蛇”混合裝載。


    它們都將具有防區外精確攻擊的能力。


    它們可以從我國腹地的基地起飛,對敵實施遠程打擊。


    經過深入細致的討論,軍委領導表彰了項目組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意撥款加速h-6m 和h-8的研製,指令明年上半年完成h-6m的研製,明年底拿出h-8的樣機。


    王剛總結道:“同誌們,我們的目標是明確的,那就是建立一流強國的一流空軍,可以分步驟實施,但是不能動搖最終的目標。


    空軍裝備的進步是巨大的,我不多談了。


    提幾條要求:-伊爾-76m這個平台要充分利用。


    金龍電池在電動推進係統中充分地發揮了作用。


    我們已取得了知識產權。


    作為運輸機大幅度降低了成本,運輸量又大,對我國西部地區的邊防具有極大的意義。


    要盡快開發民用型,占領國內航線的市場,這可節省大量的外匯,對開發西部地區也有重大意義。


    生產量大了,總費用可以進一步下降。


    必須把此事提高到戰略高度來看待。


    -目前戰機的質量大幅度提高了,但是數量下降了不少。


    我與幾位專家討論了,是否把當年研究設計的殲-12超輕型戰鬥機,在新的技術支持下盡快恢複起來。


    發動機改進後,推力可提高,推力矢量控製又可以進一步提高機動性能,裝上微光夜視儀、熱成象儀就成了全天候戰機了;機載雷達的能力小沒有關係,隻作為輔助裝置,隻要裝上無線數據通道,可把預警機的圖象信息直接顯示在它的平板顯示器上,目標信息直接輸入它的火控係統就可以了。


    作為低成本、低維護、近程防空力量,應該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請作為專題研究。


    -有了伊爾-76重型飛機和電動螺旋槳的生產經驗,重型轟炸機的研製要加速推進。


    我們不能再 ‘缺輕少重‘‘了。”


    我國的航空事業進入了一個大發展的新時期。


    注:圖—95是前蘇聯研製的遠程戰略轟炸機。


    批生產型於1956年開始交付使用。


    除用作戰略轟炸機之外,還被用來執行電子/照相偵察、海上巡邏反潛和通信中繼等任務。


    80年代中期,又恢複生產,主要生產可帶巡航導彈的圖—95mc轟炸機和由圖—95改型的海上偵察/反潛機圖—142m3型。


    1992年停止生產。


    圖—95是一種4發渦槳式亞音速轟炸機。


    采用圓形截麵的細長機身。


    大展弦比後掠機翼和單垂尾的總體布局。


    4台大功率渦槳發動機,單台額定功率為11010千瓦(14975馬力)、推力為11.77千牛(1200公斤力)。


    發動機驅動兩個ab—60h型反轉可變槳距螺旋槳,螺旋槳直徑5.6米。


    最大起飛重量185噸,最大機內裝油74噸,最大載彈量25噸;最大飛行速度910公裏/小時,巡航速度760公裏/小時,實用升限15000米,航程12000至14000公裏。


    能穿過北極上空對美國本土的戰略設施進行空襲。


    在十分長大的圓柱形機身上,機頭是駕駛室及透明的轟炸員座艙(或封閉,改裝大型雷達),機身中段內是大型炸彈艙,可帶10~25噸轟炸武器(炸彈、魚雷、核彈、水雷),也可半埋吊掛一枚“袋鼠”大型空對地導彈。


    機尾有一雷達控製炮塔,內裝2門23毫米機炮,個別改型在機身後上方及機腹另設有炮塔若幹座。


    裝備的ijc—6型轟炸瞄準雷達,有效作用範圍為150~200千米。


    為圖—95研製的空射巡航導彈是kh—65(北約稱為as—15)。


    其外形與美國的agm-86b 類似,重量1250千克,可裝250千克的核彈頭或常規彈頭,巡航速度m0.7(940公裏/小時,低空),最大射程2500公裏。


    1984年開始交付使用。


    圖—95轟炸機可帶10枚這種導彈,其中6 枚裝在彈艙內的旋轉掛架上,兩側翼根接架各接兩枚。


    現俄羅斯又在研製成kh—101(北約稱 as—19)空射巡航導彈,其射程可能超過3000公裏。


    會後,王剛、連祁星司令員、總裝備部長方其正中將一起與殲-8m的總設計師關培明, al-31fm發動機的總設計師尹金聲開了一個小會。


    王剛對二位專家表示了感謝,感謝他們為空軍的發展立下了大功。


    關、尹二位專家也感謝中央的信任,能夠在國家和軍隊大發展的良好環境中貢獻自己的力量,也是自己的心願。


    王剛詢問了他們的工作環境和家庭情況。


    關培明笑著說道:“現在的政策很好,我們的收入大概比司令員還高呢。


    家裏安排得很好。


    由於經費充足,我們每人都有幾位稱職的助手,研究設備都是一流的。”


    尹金聲感慨地說道:“王主席,我有句心裏話要說,我們研究所的政工人員,人數比以前少多了,但發揮了大作用,把研究所團結得象個緊密的戰鬥團隊。


    他們也該記功。”


    王剛高興地說道:“他們做得對。


    這是我黨的好傳統,一定要繼承的。”


    接著小會轉入了正題。


    “我們去年與波諾馬廖夫總統的談判結果中,有一個秘密條款,俄國向我們出售2架米格-25r偵察機,對它的曆史和突出性能,二位專家一定很清楚。


    (米格-25r是超高空超音速偵察機,裝二台r-15bd300發動機,靜推力8800公斤,後燃加力推力11200公斤;升限 20700米;高空馬赫數3;續航能力2小時;全備起飛重量34320公斤)盡管這是很老的一種型號,但它的戰鬥機型仍是突破熱障的唯一的戰鬥機。


    我們看中的就是這一點,拿來作梯子。


    “不久前這2架飛機和經過培訓合格的4名飛行員已經到了西北的一個基地。


    本來這米格-25是為了對付美國人的 ‘黑鳥sr-71’(升限25602米;最高速度1073米/秒,馬赫數超過smenhu,雙發,每台功率超過20萬馬力,空重27216公斤)的,結果也沒有對付成。


    我們在 ‘黑鳥‘‘上天45年後,仍不能製造出對付它的戰機來啊。


    現在 ‘黑鳥‘‘是第二次退役了,更厲害的‘‘女神‘‘早就接上了,以3萬8千米的高度,5-6倍的超音速在我們的頭上自由來往,這是向我們的公然挑釁。


    化了很大代價買來了這2架飛機和培訓的4名飛行員,也是無法對付那些‘‘女神‘‘的。


    我們是買了一架‘‘梯子‘‘,請你們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製造出神兵利器來克製這些美國人的 ‘女神‘‘。


    你們看怎麽樣。”


    王剛深情地注視著這二位我國戰機設計界的實幹家、最高權威。


    關總壓住了心頭狂熱的衝動,沉思片刻後,迎視著王剛的目光,緩緩地說道:“主席的話,說出了我國航空界科技人員的心裏話。


    我的激動之情難以難以言表,我們的前輩為對付 u-2飛機,拿出了殲-8,壓住了它。


    我們這一輩一定也要拿出點象樣的東西來。


    我和尹總都是工程設計人員,要根據軍方的需求來設計產品。


    那麽現在的需求是什麽呢,也就是目標是什麽?”連祁星司令員說道:“我們的攻擊目標是,在38000米高空,以6倍超音速飛行的美國間諜飛機。


    希望在2年內拿出原型機。”


    關總又沉思了片刻,與尹總對視了一下,說道:“米格-25是前蘇聯化了2年時間拿出了原型機,美國的‘‘黑鳥‘‘也化了3年多時間拿出了原型機。


    以我們現時的技術條件與他們相比,有好有差。


    好的方麵是,有了突破 ‘熱障‘‘的米格-25作借鑒;發動機技術有了突破;從俄國引進了鈦合金加工設備和技術,還有航天工業部門的支持;掌握了空中加油技術。


    差的方麵是基礎工業和技術,像座艙玻璃、起落架輪胎、高溫液壓油等特殊材料;大溫差條件下結構件的連接處的應力處理等。


    我們有信心完成任務。”


    總裝備部長呂水正上將說道:“我們將成立 ‘紅箭‘‘工程局,全力保障工程的進展。


    王主席已為新機型定名為殲-21,表示21世紀中國人的信心和力量。”


    注1:殲-82飛機是一種全天候多用途戰鬥機,並兼有對地攻擊能力,該機於1988年10月定型。


    配備有二十三毫米雙管機炮、紅外線空對空導彈、半自動雷達導引霹靂-7型空對空中程導彈、還有五十七毫米口徑的十二發空對空火箭、以及九十毫米口徑空對地火箭炮。


    飛機采用從機身兩側進氣方式,為換裝大口徑天線的雷達提供了空間;換裝了兩台渦噴-13aii發動機,加大了推力,總推力達13200公斤。


    有7個外掛點,可懸掛多種武器或副油箱。


    該機長、寬、高為smenhu、smenhu和smenhu米,最大速度二點二馬赫,最大航程二千二百公裏,最大作戰半徑八百公裏。


    少數殲-八2戰機換裝美製雷達,使戰機具有攔射攻擊和俯視能力,搜索距離達六十公裏。


    後來又試飛了改進型殲-82m型。


    一九九五年再與俄羅斯合作,使用米格-29的多功能射控雷達,搜索距離增加到七十公裏,可同時搜索十個目標,並可同時攻擊其中四個空中或海上目標,此種米格二十九的多普勒脈衝雷達和綜合電子對抗係統及火控係統有完全下視能力,並有向下攻擊的能力,覆蓋範圍為九十二公裏。


    比美國f十六的毫不遜色。


    機體壽命也提升到三千飛行小時,且大幅度提高可靠性注2:米格-25:是前蘇聯針對美國在50年代推出的sr一71“黑鳥”偵察機計劃的產物。


    1982年停止生產時的米格-25pds截擊型的全備起飛重量(4枚飛彈及滿載油料)為 34920公斤;最高馬赫數smenhu。


    無外載油箱的超音速航程為1250公裏;續航力2小時5分;可在機身下加掛一5300升的副油箱以大幅度增加航程,還有空中加油管。


    升限20700米。


    其發動機的壽命為1000小時。


    pr-25雷達自動追蹤性能較佳,並具有俯視俯射功能。


    標準武裝是兩枚雷達導引的r-40及4枚紅外線導引的r-60(aa-8)。


    此外,前機身下有一套紅外線感測器,具備全天候的攔截能力。


    偵察型的米格-25r,跟截擊型型機比較,兩者的機體隻有在鼻錐罩的外型略有差異。


    在米格-25r的大型鼻錐罩裏,容納著一台側視雷達以及5架照相機;最特殊的是,其兩個機腹穩定翼分別是350公升的油箱。


    最高速度smenhu馬赫。


    甘肅定西地區紅箭基地12月23日這兒原是一個野戰機場,離隴海線才150公裏,在鐵路和機場間有三座相連的名為筆架山的不高的小山。


    距西安直線距離才500多公裏。


    僅一個多月的時間這裏已經大變樣了。


    機場跑道在嚴冬中采取特殊措施在擴建。


    運輸機和運輸車還在不斷地運來人員、設備和物資。


    維護戰機的大棚,正在擴建。


    從鐵路到基地的公路也在改建中,通這裏的鐵路支線也在修建中。


    在大範圍內布置了警戒圈。


    今天王剛率領空軍司令員、總裝備部的領導成員和一些專家前來視察。


    看了一圈後,在機場指揮所改建的紅箭局臨時指揮部,聽取匯報。


    工程局局長倪新中大校匯報了基地的建設情況,——10月26日接受指令成立工程局後,空軍和總裝備部領導決定以西安飛機公司為主承擔這項任務。


    ——11月初就定址在這兒。


    立即全麵動工建設基地的基礎設施。


    ——從工程局一建立我們的所有文檔都建立在一台高性能的國產巨型計算機中。


    ——工程局的任務是為設計組創造所需的工作條件、生活條件;並籌備各種材料、包括特殊材料,然後組織加工、生產各種部件。


    除了大型風洞要借助 ‘西飛‘‘的外,其餘的測試設備和儀器我們基本都將有。


    ——12月初已開通了基地與 ‘西飛‘‘內部網絡的寬帶通道,也開通了國內和國際網絡連接,便於查詢資料,設計組采用的全部是國產電腦。


    ——與“西飛”專用機場早就開通了專線航班。


    大部分人員還在“西飛”工作。


    目前工作人員的生活基地隻能在機場的一些改建的建築內。


    正在筆架山腳下興建高標準的生活區和家屬區。


    又匯報了保密安全措施。


    接下來是設計所所長兼總設計師關培明匯報了新機型的設計構思:“二個月來,各專題小組詳細對照設計圖紙察看了米格-25r的結構(俄國雖然提供圖紙,但不提供製造技術);分析了大量的飛行測試資料。


    又傾聽了飛行員的感受和體會,還研究了一切能弄到手的“黑鳥”sr-71的資料。


    有了一個初步的構思。


    第一個問題是動力裝置。


    請尹總介紹吧。”


    動力係統組的尹金聲總工程師介紹了初步方案:“動力裝置方案一:二台al-41f的總推力是396千牛頓(40000多公斤),經我們的改造已增加到44000公斤,已經超過“黑鳥”的推力。


    根據新型燃料組的研究,燃料中可以再提高添加劑的比例,在不提高渦輪入口溫度的情況下,把推力再提高5%,達到46000公斤。


    這個方案的問題是渦輪葉片在較長時間內,必須依靠俄國。


    而且,速度也不會超過“黑鳥” 很多。


    要達到6倍音速是不可能的。


    另一個方案是采用衝壓式噴氣發動機,在高超音速下進入發動機的空氣的動能足以轉化為把空氣壓入燃燒室的壓力,這樣就可以省下渦輪-壓氣機裝置,避開了渦輪葉片的難題。


    在巡航導彈上就是利用了衝壓式噴氣機。


    可以推斷美國人的‘女神’也是用的這種發動機。


    巡航導彈的發動機是一次性的,采用的辦法是先在燃燒室裝固體燃料,固體燃料燒完時,導彈已達到超音速,就可以啟動衝壓式噴氣機,向燃燒室噴**燃料了。


    飛機的發動機是要反複工作的,不能采用這個辦法。


    我們的方案是把進氣口和進入燃燒室的動壓空氣噴口設計成可變開口度的,在發動機進氣口的中心設置一台小型電動壓氣機。


    起飛時,縮小進氣口,關閉動壓空氣噴口,開動壓氣機,把空氣壓入燃燒室,噴入燃油,在強大的微波助燃係統的作用下完全燃燒後,提供了初始推力,隨著速度的增加,逐漸擴大進氣口,經計算機模擬,當速度達到420公裏/小時,就可以逐漸打開動壓空氣噴口,推力的增加就更快了;當速度達到smenhu倍音速時,就可以關閉小型壓氣機了。


    空氣完全可以依靠動壓力壓入燃燒室。


    由於沒有了渦輪,燃燒室出口溫度就不受限製了,我們又有微波助燃係統,充分燃燒後的燃氣溫度可以大幅度提高,在高溫下等離子發電的效率要高得多。


    矢量推力的強度也會增強。


    我們以al-41f的燃燒室為模型,進行仿真。


    得出的結果是驚人的,推力可以增加一倍!由於取消了複雜而昂貴的渦輪-壓氣機係統以及啟動電機,雖然要增加進氣口和動壓空氣噴口的控製裝置,以及小型電動壓氣機,發動機的總重量隻會少量增加。


    降落時反過來。


    當速度降到smenhu倍音速時,開啟小型電動壓氣機,並逐步縮小進氣口和燃燒室的動壓空氣噴口,速度降到420公裏/小時,就關閉動壓空氣噴口。


    空中加油時,速度要保持在450公裏/小時,這也是可以的。”


    設計組的方案確實大膽而新穎。


    關總繼續介紹了總體方案:“外形參照f-22,三角翼,發動機安裝在機翼上麵,進氣口加金屬細網罩。


    由於我們掌握了電磁tvc(推力矢量控製)技術,正在研究無尾翼的方案。


    如果計算機仿真和模型試驗成功的話,可以省去尾翼、及控製設備,還能減輕重量、減少阻力、減少雷達反射截麵。


    結構設計考慮了隱形,但以格鬥性能為主。


    對高溫差造成的巨大結構應力,已經提出機翼前緣采用預應力方案。


    對米格-25的供電、電氣、冷卻係統的分析表明,用我們的等離子發電裝置、金龍電池和半導體冷卻裝置來替代,即使需要更大的製冷量、用電量,重量也可以減輕450公斤,體積也縮小不少。


    尾翼控製用的備用液壓係統也可取消。


    綜合起來看,如果以現有技術,我們完全有把握按計劃在一年半內拿出略超過 ‘黑鳥 ‘‘的原型機。


    如果要達到攔截 ‘女神‘‘的水平,必須在二年內拚搏。


    尤其是我國沒有高超音速風洞,需要用導彈、火箭把一些模型送入高空,進行高超音速試驗,以取得試驗數據。”


    專家們進行了討論。


    最後由王剛作了發言:“首先感謝工程局和設計組的出色的工作,比我們預想的好得多。


    在一年多前,我想根本不可能開這種討論會的。


    現在我們居然可以不把 ‘黑鳥‘‘放在眼裏了。


    我和大家一樣高興。


    技術上的細節,我不懂,還要依靠各方麵的專家。


    我在這裏要說的是,我們的目標決不能動搖。


    我們在核潛艇上原來與美國的差距多大啊,遭到美國人的嘲笑,俄國人都與他們有不小的差距。


    現在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們已經趕上了美國人,超過了俄國人-我們的老師。


    “根據偵察的數據, ‘女神‘‘的飛行高度是38000米。


    我們的 ‘紅箭‘‘-殲-21必須能壓倒它。


    否則沒有意義,難道我們能 ‘請求‘‘美國人隻派 ‘黑鳥‘‘,不派 ‘女神‘‘ 嗎?經費方麵不必考慮,由中央來解決。


    請各個專題組一定要把工作做細,每一件特殊的材料和設備都要落實,立下軍令狀,按期完成。


    至於要航天部門配合做試驗的事,請及早提出要求和計劃,遠期的可粗一些,近期的要細一些,軍委負責協調。


    我們要堅定地按期完成任務。


    我一定來參加你們的原型機的試航。”


    一支紅箭瞄準了美國人的“女神”,美軍的超高空偵察機再次受到中國空軍的挑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衛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衛華並收藏醒獅最新章節